水稻茎线虫检疫鉴定课件_第1页
水稻茎线虫检疫鉴定课件_第2页
水稻茎线虫检疫鉴定课件_第3页
水稻茎线虫检疫鉴定课件_第4页
水稻茎线虫检疫鉴定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稻茎线虫检疫鉴定方法MethodsforquarantineandidentificationofDitylenchusangustus(Butler)Filipjev一、背景由来水稻茎线虫1912年首次在孟加拉发现,人们称之为Ufra、DakPora。二、地理分布水稻茎线虫目前主要分布于亚洲和非洲的水稻生长区,包括孟加拉、缅甸、泰国、乌兹别克、印度、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越南、柬埔寨、埃及、苏丹、南非、阿联酋、马达加斯加、古巴等国家。我国目前未见分布报道三、寄主水稻(Oryzaesativa)是该线虫的最主要寄主,另外,该线虫还寄生稻属植物的其他一些种。外寄生于水稻,生殖只能在稻株内进行,主要寄居于花梗的基部、茎杆末节以上以及颖片之内,这些地方大多有包括卵到成虫各个阶段的大量线虫。四、危害症状世界发病区平均减产水稻30%,部分地区更严重。如印度尼西亚水稻受害减收50%,泰国水稻少收20%~90%,还有少数地区水稻受害后绝收,中国未见报道。田间早期症状表现为病株幼叶基部捻卷,出现白色或浅绿色斑点,叶片和叶鞘产生褐色斑,叶缘卷缩,叶尖弯曲,叫鞘扭曲。病株抽穗后基部通常卷曲,不能结实,或只有顶部小穗能产生正常稻粒,花轴和枝梗为暗褐色,穗和剑叶扭曲。有些病株在下部节位可能肿大,并产生不规则的分支,穗包在叶鞘内不能抽出或仅部分抽出。四、危害症状在发病的水稻植株发育的各个阶段,都可发现水稻茎线虫的卵、幼虫和成虫。在水稻秧苗移栽后几天,在花芽顶端就可发现该线虫,并且随植物的生长到新形成的组织器官上营外寄生生活。在水稻的花期和抽穗期,线虫主要在茎的柔嫩部位,叶鞘、茎秆、未授粉的扭曲的谷粒和畸形花梗中活动。被为害的植株矮化,叶片常萎缩。最后一个节间上方的叶鞘和枝芽扭曲,蜷曲。总花梗蜷曲,花梗产生未授粉的小穗。在线虫所处部位以上的一至几个茎节上产生特征性病变。四、危害症状

膨肿型

线虫破坏始于穗形成的早期,这种病穗紧裹叶鞘里面,不能抽出,呈纺锤形肿大,剥去叶鞘,可见病穗已变为褐色,并捩曲歪扭,不结实。花的各部也退化难辨。

成熟型

穗形成的早期已过,线虫开始破坏。这种病穗,可以从叶鞘中抽出,并能结成一些正常谷粒,特别是靠近穗的顶部,但穗的下部小花全不受精,或仅有部分小花结实。花梗呈暗褐色到黑色。

中间型

穗仅部分抽出,显示细弱而不结实。病株常在被害处,形成分枝,即在同一叶鞘内伸出2~4根扭曲的穗。其中有只有主穗形成的穗,大小正常。五、病原菌水稻茎线虫学名:Ditylenchusangustus(Butler,1913)Filipjev。英文名:Ricestemnematode。分类地位:线虫门,侧尾腺纲,垫刃目Tylenchida,粒线虫科Anguinidae,茎线虫属DitylenchusFilipjev,19361、分类地位五、病原菌稻茎线虫一生中同样经过卵、一龄幼虫(卵中渡过)、二龄幼虫、三龄和四龄幼虫及成虫几个阶段,是典型线虫生活史型。线虫在病稻草、稻茬、种子及混在种子里的病残碎片中越冬,并成为初侵染源。水稻播种出苗后,潮湿条件下,稻的茎叶表面有水时,带到田里的病原线虫就从土壤往上爬,入侵茎杆的有关部位,为害生长点附近的叶和穗,据报道,在水稻移栽后几天内,生长点的顶芽上就发现了该病原线虫,并逐步蔓延到叶鞘、茎种子周围幼嫩的茎里,产生各种病害症状虽然稻株各部都能发现线虫,但它们只外寄生在各部幼嫩组织内寄生。

2、生物学五、病原菌在干旱和稻接近成熟时,病原线虫卷曲停止取食并变得不活跃,形成间生态,聚集成棉花团状,进行休眠,以渡过不良坏境。休眠的该种线虫在干燥条件下能活15个月以上,待潮湿条件出现或水稻生长季中,它们立即恢复活动,在水中能存活4个月。病原线虫入侵寄主的最适温度是20℃一30℃。五、病原菌·一般在耕种后5-7月份、11月份,线虫就在寄主植物内繁殖。Buttler(1936b)报道线虫一季可繁殖3代,每条雌虫能产卵50-100个。Miah和Bahr(1977)观察到在温度为28-30℃、相对湿度超过80%的条件下有利于线虫感染、病害发生及其繁殖。一龄幼虫在卵内完成,整个发育阶段从二龄幼虫开始只须15天;在人为条件下,整个生活史则需24天完成。在一般的条件下,如果卵直接产生在湿茎中,二龄幼虫就不用再花时间去寻找宿主,这样整个发育阶段就有可能缩短。四种幼虫可根据其体长不一来进行区分。8月份,植株处在未成熟阶段而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成虫数量达到顶峰,经过繁殖,成虫可由1增加到3000。Catling等(1979)报道在一水稻茎杆中有30000条线虫,而且在寄主植物上可看到其生活史的各个阶段。五、病原菌水稻茎线虫运动和发育都需要高湿度,从水稻播种开始,如果一生中雨水都多,湿度大,有利于病原线虫繁殖、运动和入侵寄主,病害发生就会加重,干旱季节,发病就轻。国外资料表明,在孟加拉国,一年种几季水稻,在雨季中长的水稻受害重,秋稻受害轻,固为线虫群体密度还没有达到高峰时,水稻就成热收获了。而1月到4月生长的第三季稻,因生长期是当地的干旱季节,几乎不受感染。另外,线虫在冬天和春天能活下来的群体数量越多,下一个生长季节就很活跃,加重病害发生。六、传播途径

本病原可从秧苗移植传到大田,再靠田间排水、灌水及雨水,由一块田传到另一块田。在潮湿的条件下,病健株间彼此接触摩擦也可传播,收获后病田内的根茎、病株残体为下一年的初侵染源。病种子也能传播该线虫。1、适用范围稻种中的水稻茎线虫稻草中的水稻茎线虫稻草编织物(袋、绳、席等)中的水稻茎线虫七、检疫鉴定方法2、原理水稻茎线虫Ricestemnematode,学名:Ditylenchusangustus(Butler,1913)Filipjev,线虫门,侧尾腺纲,垫刃目,粒线虫科,茎线虫属。外寄生于水稻,生殖只能在稻株内进行,主要寄居于花梗的基部、茎杆末节以上以及颖片之内,这些地方大多有包括卵到成虫各个阶段的大量线虫。水稻受害后叶面出现浅绿色斑点,叶缘卷缩,叶尖弯曲,整张叶片扭曲或呈畸形,严重时花穗捻转或包在叶鞘内不能抽出,小穗不孕,形成空粒。七、检疫鉴定方法2、原理本病主要由稻种内潜伏的线虫作远距离传播,通过引种传带到新稻区,还可通过患病的稻草作远距离传播。土壤中残留的线虫以及带线虫的病稻草、稻茬、种子或混在种子里的病残碎片为当地次年发病的主要来源。它的侵染循环、传播途径、寄主范围、生物学和形态学特征是该检疫鉴定方法的依据。3、仪器、用具生物显微镜体视显微镜凹玻片试管载玻片盖玻片加热板(

80oC以下)烧杯(500ml、1000ml)漏斗漏斗架研钵培养皿剪刀跳针干燥器冰箱3、仪器、用具打孔器酒精灯乳胶管纱布止水夹指形管玻璃纤维(3mm~5mm)4、药品指甲油TAF固定液(40%甲醛7ml、三乙醇胺2ml和蒸馏水91ml混合而成)乳酚油(苯酚20ml、乳酸20ml、甘油40ml和蒸馏水混合而成)石蜡5、现场检疫5.1.1抽样方法:5.1抽样

棋盘式、五点式、随机抽样5.1.2抽样数量5.1.2.1稻种

按总件数的5%~20%抽样,最低抽检10件。取样的数量为:10kg以下取2kg;11kg~100kg取4kg;101kg~500kg取6kg;501kg~1000kg取8kg;1001kg~2000kg取10kg;2001kg~5000kg取12kg;5001kg~10000kg取14kg;10001~100000kg每增加5000kg增取2kg;不足5000kg余量记取2kg。

按总件数的5%~20%抽样,每次检查不得少于10件且不少于500根。取样的数量为:50根以下取5根,51根~200根取10根;201根~1000根取15根;1001根~5000根取20根;5001根以上,每增加5000根增取5根样品,不足5000根的余量计取5根样品。

5、现场检疫5.1.2.2稻草及其编织品5.2外观症状的检查5.2.1水稻种子的检查

首先要注意检查褐色畸形种子,其次要看稻种内是否混有稻草或其他水稻残体,同时注意是否夹带泥土等,收集后与采样的样品一并送实验室进行检查。5、现场检疫5.2.2稻草及其编织品的检查注意检查叶鞘颜色异常、叶缘卷缩、叶尖弯曲、整张叶片扭曲或呈畸形、草秆短小的稻草及其编织品。收集上述可疑植物材料及所夹带的土壤等与采集的样品一并带回实验室检验。6、实验室检验抽样所得种子,可将稻种去壳,利用漏斗法分离颖壳中可能带有的线虫。分离所得的线虫制成临时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并根据形态鉴定特征进一步鉴定。

6.1稻种检验方法对于畸形、不饱满的种子,可直接在体视显微镜下解剖,检查有无线虫。如有线虫,制成临时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并根据形态鉴定特征进一步鉴定。贝曼漏斗法

*

浅盘贝曼漏斗法分离线虫过程简介

*

浅盘贝曼漏斗法分离线虫过程简介网盘漏斗乳胶管止水夹试管面巾纸

*浅盘贝曼漏斗法分离线虫过程简介

*浅盘贝曼漏斗法分离线虫过程简介

*浅盘贝曼漏斗法分离线虫过程简介

*浅盘贝曼漏斗法分离线虫过程简介6、实验室检验6.2稻草及其编织品的检验方法

将采得的样品适当处理成小段,用漏斗法分离。收集所分离的线虫,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并挑取若干条线虫至载玻片上,制成临时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并根据形态鉴定特征进一步鉴定。7、形态鉴定特征

雌虫:一般不肥大,不弯成螺旋形,长0.6mm~1.5mm,有的可达2mm;表皮有很细的环纹,侧区有四至六条刻线;口针细小,多数长度为7μm~11μm;中食道球有或无瓣,偶尔无明显的中食道球,峡部与后食道腺之间无缢缩,后食道腺短或长,不覆盖、短覆盖或长覆盖肠;单生殖腺、前伸,卵巢短或长,有时伸达食道区或转折,卵母细胞一行至二行排列,子宫柱状部有四排细胞(每排四个细胞),后阴子宫囊有或无。7.1茎线虫属鉴别特征7、形态鉴定特征雄虫:精巢不转折,精细胞大(通常直径3μm~5μm),交合伞不伸到尾端,延伸至尾长的四分之一至四分之三处。交合刺窄细,基部宽大,其上具特殊的突起。两性尾形相似,呈长圆锥形到近柱形,偶尔丝状,多数C‘(尾长÷肛门或泄殖腔处体宽)为4~7。寄主不形成虫瘿。

幼虫:在总的形态方面与成虫相似。食道按比例长于成虫的食道。7.2

水稻茎线虫形态鉴定特征7.2.1测记值雌虫:I=800~l200微米;a=50~62;b=6—9;c=18~24;c=5.2~5.4;V=78~80;st=l0-1l微米。雄虫:L=700-l180微米;a=40-55;b=6~8;c=19~26;st=10微米;sp=16—21微米。

7、形态鉴定特征7、形态鉴定特征7.2.2形态描述

雌虫:体细长,较直,侧带区有刻线4条,外侧较明显。唇区低,前端平圆,不缢缩。口针强壮,9-11µm长,针锥较细,稍短于针干,基部球小而清晰,前缘向后顷斜,其宽度约2微米,中食道卵圆形,肌肉发达,食道狭部向后渐渐膨大,连接食道后部。食道腺近末端分小叉,略盖肠前端。生殖系统为前生卵巢。单生殖腺,向前直伸,卵母细胞单列,受精囊长袋状;后子宫囊长度为肛阴距的50%~67%;阴门斜裂,其长度为阴门处体宽的1/2。尾呈均匀收细的圆锥形,约为肛径的5倍长。尾近末端急收成尖锐的指状,似一个尾尖突。

7、形态鉴定特征雄虫体形除生殖系统和尾部形态外与雌虫相似,交合伞端生,交合刺垫刃型,16—21µm长,伸至尾末端,引带6-9µm长。幼虫与成虫相似,只是食道要比成虫长。8、结果判定符合第7条形态特征鉴定的可鉴定为水稻茎线虫八、防治1、农业防治

毁掉病株是疫区最有效的治理措施,病区也可以在干旱季节犁田,将稻根翻到表面曝晒,大量的稻根用人工清理出田外烧掉,这样作可以减少下一季的侵染基数。轮作或休闲也是有效的防除措施。利用稻茎线虫只寄生稻属作物的特点,轮种其他非寄主植物1年或让病田休闲1年,就可以饿死田间土壤中的病原线虫。如水稻与芥菜轮作可明显减少茎线虫量;黄麻栽种在受过线虫感染的田块中也能减轻Ufra症状。播种或移栽深水稻要比平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