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学业水平检测题(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一、填空(10分)1.请根据提示填空。情怀诗句出处忧国思乡(1)感时花溅泪,_____。杜甫《春望》(2)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_____。作者_____《相见欢》(3)_____,万里送行舟。李白《_____》淡泊名利(4)____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5)_____,望峰息心;_____,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自强不息(6)_____,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志向坚贞(7)岂不罹凝寒,_____。刘桢《赠从弟(其二)》【答案】①.恨别鸟惊心②.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③.朱敦儒④.仍怜故乡水⑤.渡荆门送别⑥.采菊东篱下⑦.鸢飞戾天者⑧.经纶世务者⑨.老骥伏枥⑩.松柏有本性【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注意易错字:垂、儒、渡、荆、篱、鸢、戾、骥、枥。二、阅读(70分)(一)(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A】螳螂在摆出这种令人诧异的姿势之后,一动不动,眼睛死死盯住敌人,随时准备开战,投入激烈的战斗。螳螂的目光始终不离开蝗虫,哪怕蝗虫只是轻轻地、稍微移动一点位置,螳螂都会立刻转动一下它的头。螳螂的这种盯人战术目的很明显,就是让对方对它感到惧怕,并让这种恐惧深入到敌人的心灵深处,让这个不久以后就将成为俘lǔ()的敌人不堪重负。螳螂虚张声势、假装凶猛,还有奇怪的架势,其实都是在用心理战术震慑敌人,真不愧是个心理专家。【B】并非任何地方都能吃到沾糖的蝉肉。在北方,绿色蝈蝈儿很多,但那里找不到它们在这里喜欢吃的菜,因此它们一定还吃别的东西。为了证实,我给它们吃毛黄鳃金龟,夏天的这种虫子好似春天的鳃金龟。对于鞘翅目昆虫,它们毫不犹豫地都接受,吃得只剩下鞘翅、头和足。我给它们吃漂亮而多肉的松树鳃角金龟,它们也一样喜欢,我第二天便看到这肥美的食物被这群肢解牲畜的好手,吃得肚子朝天了。这些例子提供了许多资料,蝈蝈儿非常喜爱吃昆虫,尤其是没有过于坚硬的kuī()甲保护的昆虫;它十分喜欢吃肉,但不像修女螳螂那样只吃肉。蝉的屠夫在吃肉饮血之后,也吃水果的甜浆,有时没有好吃的,它甚至还吃一点草。【C】这只幼虫的体色比出洞初时的幼虫白多了,眼睛大大的,近乎白色,混浊不清,似乎看不见东西。在地下,视力有什么用呢?但出了地洞的若虫眼晴黑黑的,发着光,说明能看见东西。这只未来的蝉一出现在阳光下,就得找一根树枝悬挂起来,进行羽化,那时视力对它才有明显的用处。只要看看蝉在准备解脱期间视力的成熟过程,就可以知道幼虫不是仓促之间即兴挖掘上升地洞,而是劳动了很长时间。此外,这只苍白的盲眼幼虫比老熟时体积要大很多。它浑身胀满了液体,就像得了水肿病。把它抓在手里,尾部还会渗出清澈的液体,把它全身弄得湿湿的。2.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诧()异俘lǔ()震慑()kuī()甲3.以上文段节选自科普作品《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国家)______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____________(名字)。4.“以人性观照虫性”是本书的艺术特色,请联系名著说说作者笔下的蝈蝈儿和蝉各有怎样的形象特点。5.你将带着《昆虫记》参加学校读书会举行“好书我推荐”活动。请用简明扼要的语言为这部书写一段推荐语。【答案】2.①.chà②.虏③.shè④.盔3.①.昆虫记②.法③.法布尔4.蝈蝈儿:①勇敢,胆量过人:敢于攻击比自己强壮庞然大物。②自私自利:霸占食物不与同伴分食。③活泼好动:夜间活动上蹿下跳,闹腾得欢。蝉:①宽厚仁慈:面对强盗蚂蚁甘愿与其分享甘露。②可怜的母亲: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卵被小虫寄生。③享受生命:在短暂的生命里尽情鸣唱。④聪明,精打细算:打洞时遇到尿液不足会节省使用,打出不规则、后路堵塞但内壁牢固的洞。⑤能工巧匠:挖出牢固畅通的洞穴……5.示例:大家好!《昆虫记》是一部不朽的传世佳作。它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照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这本书让我获益颇多,在这里我将它推荐给大家。【解析】【2题详解】考查字音字形。诧异,chàyì,觉得十分奇怪。俘虏,fúlǔ,作战时捉住(敌人)。震慑,zhènshè,使感到震动并害怕。盔甲,kuījiǎ,古代将士作战时的服装。【3题详解】考查作家作品。文段出自《昆虫记》。《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所著的长篇科普文学作品,共十卷。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宝藏。【4题详解】考查分析形象特点。根据原著中的“我见到过胆量过人的蝈蝈蹿起追扑晕头转向乱飞逃命的蝉,犹如在高空中追逐云雀的苍鹰”可知,蝈蝈儿勇敢,胆量过人。根据“我扔入一片梨,一只蝈蝈立即占住它。谁要是来咬这块美味的食物,出于妒忌,它便踢腿把对方赶走。自私心是到处都存在的”可知,蝈蝈儿自私自利。根据“每天晚上,我都听见它们在茂密的树丛草柯中鸣叫”可知,蝈蝈儿活泼好动。根据“身材小的想要到达这个井边,就偷偷从蝉的身底爬过,而主人却很大方地抬起身子,让它们过去”可知,蝉宽厚仁慈。根据“无论在饮水或行动时,它们从未停止过歌唱”可知,蝉享受生命。根据“蝉刚装满一个小穴的卵,移到稍高处,另外做穴时,蚋立刻就会到那里去,虽然蝉的爪可以够得着它,然而它却镇静而无恐,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它们在蝉卵之上,加刺一个孔,将自己的卵产进去……几世纪的经验,这可怜的蝉的母亲仍一无所知”可知,蝉是可怜的母亲。根据“蝉的聪明同他们一样,它在隧道的墙上涂上水泥。这种粘液是藏在它身子里的,用它来做灰泥,地穴常常建筑在含有汁液的植物须上的,它可以从这些根须取得汁液”可知,蝉聪明,精打细算。根据“它要工作好几个星期,甚至一个月,才做成一道坚固的墙壁,适宜于它上下爬行。在隧道的顶端,它留着手指厚的一层土,用以保护并抵御外面空气的变化,直到最后的一霎那”可知,蝉是能工巧匠。【5题详解】考查名著阅读。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如:《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也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融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关照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书中,作者对昆虫最直观的研究记录,影响了无数科学家、文学家及普通大众,其文学及科学非凡的成就受到举世推崇。虽然全文用大量篇幅介绍了昆虫的生活习性,但行文优美,生动活泼,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和诗意,被公众认为跨越领域、超越年龄的不朽传世经典。(二)(8分)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6.全词思绪都围绕“________”字来抒写。“去年天气旧亭台”暗含________的悲叹。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看似写景,其实句句含情,有情有理。请从情与理的角度进行赏析。【答案】6.①.“独”②.物是人非,时光不再7.“无可奈何”写词人对“花落去”而终究无力挽回的叹惋;次句借“燕归来”抒写词人因美好事物归来而产生的欣慰之情。这两句包含的哲理是:一切美好的事物我们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的事物再现。【解析】【6题详解】考查诗词赏析。第一空: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小园香径独徘徊”,即是说作者独自一人在花间踱来踱去,心情无法平静。这里伤春的感情胜于惜春的感情,含着淡淡的哀愁,情调是低沉的。所以全词都围绕着“独”字来抒写。第二空:作者边听边饮,触发了对“去年”所经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7题详解】考查诗句赏析。要求学生首先要理解诗句本身的意思,分析虚实与情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意思是“无可奈何中百花再残落,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是写实。但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可以说不仅有现在美好的消逝,还有过去美好的重现,既让人惋惜,又让人欣喜,同时蕴含哲理:美好的事物会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有美好的事物再现。故“情”是:“花落去”终究无力挽回的叹惋,后一句借“燕归来”抒写因美好事物归来面欣慰;“理”是:美好的事物会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有美好的事物再现的哲理。(三)(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富贵不能淫》)乙】二十五日,城陷,忠烈①拔刀自裁②,诸将果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③,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④也。”被执⑤至南门。和硕豫亲王⑥以先生呼之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选自全祖望《梅花岭记》)【注】①忠烈:明末抗清名将史可法。②自裁:自杀。③德威:史德威,史可法义子。④阁部:史可法为内阁大学士,故自称“阁部”。⑤执:押解。⑥和硕豫亲王:清朝世袭亲王。8.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1)往之女家(2)富贵不能淫(3)遂为诸将所拥而行(4)被执至南门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B.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C.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D.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2)德威流涕,不能执刃。11.你认为乙文中的史可法符合甲文“大丈夫”的标准吗?请结合甲乙两文简要分析。【答案】8.同“汝”,你使……迷惑于是到9.B10.(1)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2)德威(悲痛)流泪,不能举刀。11.城陷时,史可法欲“拔刀自裁”,“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体现了他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他是真正的大丈夫。【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加点词语的含义。(1)句意:到了你(的丈夫)家。女,同“汝”,你;(2)句意: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淫,使……迷惑;(3)句意:于是被众将领簇拥着走。遂,于是,就;(4)句意:被押解到南门。至,到达。【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和硕豫亲王用“先生”(的名称)称呼他,劝他投降,忠烈大骂而死。根据句意断为: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故选B。【10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句子。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1)居:住在。广:宽广。立:站立。正:正确。(2)流涕:流泪。执:举起。【1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古文内容。明确观点:符合。根据【甲】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可知,孟子眼中大丈夫的标准。结合【乙】文“城陷,忠烈拔刀自裁”“忠烈大呼德威”“被执至南门。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可知,城陷时,史可法欲抽出刀来自刎,又“大呼德威”体现了他的“威武不能屈”。和硕豫亲王用“先生”(的名称)称呼他,劝他投降,史可法大骂而死体现了他的“富贵不能淫”。所以史可法是真正的大丈夫。【点睛】参考译文:【甲】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平静居住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乙】二十五日,(江都)城沦陷,忠烈抽出刀来自刎,众将领果然争着上前抱住他(不让他自杀)。忠烈大声呼唤德威,德威(悲痛)流泪,不能举刀,于是被众将领簇拥着走。到小东门,清兵像密林般地到来。忠烈就瞪着眼看敌人说:“我就是(大明朝的)史阁部。”被押解到南门,和硕豫亲王用“先生”(的名称)称呼他,劝他投降,忠烈大骂而死。(四)(11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中华农耕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漫长农耕时代创造、形成和传承下来的文化成果和精神财富。珍藏农耕记忆,弘扬传统农耕文化,渐成社会共识和积极行动。河南省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就是比较突出的一例。该馆于2012年12月正式开馆,“接地气、通民情”是该馆的突出特色。开馆以来产生的社会效益和受欢迎的程度远远超出预期,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教育作用十分突出。【材料二】(数据来源: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材料三】农耕文化中不可缺少农耕教育的传承,中国教育不能抛弃农耕教育,而且,必须把农耕教育放在重要的基础教育位置。专家表示,农耕教育作为新时期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需要从四个方面做好相应工作。首先是要把农耕教育作为劳动教育课程的一部分,奠定前提性的课程地位,把包括农耕学习在内的劳动教育学业成绩纳入学生的成长档案。其次,落实农耕教育的场地也不容忽视。这需要各类学校根据各自情况去联系、建设、共建农耕教育场地。此外,具有农耕经验的劳动者缺乏劳动教育教学经验,而一线教师又缺乏农耕实践,培养专业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才能不断提高农耕教育的质量。最后,还需要建设一支劳动教育研究与实践探索的队伍。通过吸收专家学者、学生、教师、劳动致富能人等方面的人才来联合组建队伍,获得理论上有高度、实践上接地气的农耕教育研究成果。12.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弘扬中国传统农耕文化,渐成社会共识和积极行动。B.河南省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已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C.开展农耕教育,能让孩子有常识、爱劳动、知勤俭。D.具有农耕经验的劳动者可担任农耕教育的专业教师。13.晓叶同学欲根据材料二分析农耕教育的必要性。请你帮助她简要梳理。中国青年报调查数据显示:可见,开展农耕教育是必要的。14.如何落实农耕教育?请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答案】12.D13.示例:超九成的受访者感到身边五谷不分的青少年多;学校开展农耕教育得到广泛支持;受访者普遍认为农耕教育对孩子品德的养成具有积极意义14.示例:奠定农耕教育的课程地位;落实农耕教育的场地;培养劳动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劳动教育研究与实践探索的队伍。【解析】【12题详解】考查筛选信息。D.根据材料三中的“具有农耕经验的劳动者缺乏劳动教育教学经验,而一线教师又缺乏农耕实践,培养专业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才能不断提高农耕教育的质量”可知,因为具有农耕经验的劳动者缺乏劳动教育教学经验,所以不适宜担任专业教师。故选D。【13题详解】考查从表格中得出结论。根据第一幅统计表可知,认为青少年五谷不分的比较多的与非常多的占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可得结论:超九成的受访者感到身边五谷不分的青少年多。根据第二幅统计表可知,有百分之九十八的人支持学校开展农耕教育。可得结论:学校开展农耕教育得到广泛支持。根据第二幅统计表可知,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农耕教育可以让孩子领悟粮食的来之不易,珍惜粮食。可以让孩子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可以让孩子树立勤俭人生态度。可以让教会孩子尊重劳动。可以让孩子分五谷,识蔬菜,懂常识。可以让孩子了解国情,尊重、贴近劳动者。可得结论:受访者普遍认为农耕教育对孩子品德的养成具有积极意义。【14题详解】考查筛选信息。根据材料三中的“首先是要把农耕教育作为劳动教育课程的一部分,奠定前提性的课程地位”可得:奠定农耕教育的课程地位;根据“落实农耕教育的场地也不容忽视”可得:落实农耕教育的场地;根据“培养专业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才能不断提高农耕教育的质量”可得:培养劳动教育的师资队伍;根据“还需要建设一支劳动教育研究与实践探索的队伍”可得:建设劳动教育研究与实践探索的队伍。(五)(20分)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多闻草木少识人曹文生①夜深人静,在一本书上看到一句很有哲理的话:“多闻草木少识人”,忽然想起故乡的人和事来。②这句话用在故乡的木匠身上,再恰当不过了。故乡的木匠具有双重身份,他们农忙时是农人,空闲时是木匠。他们是自由主义者,从没把木匠的名号看得很重,时刻以农人的身份来定位自己。在田野里,他们熟识草木的习性,熟悉树木的叶脉,懂泥土的本性,能从田间的杂草中读出庄稼的长势,预测一年的收成。寒冷的清晨,他们会围绕着村庄的河流行走,有时在一片树林中静静地站立,顺着树木表皮处的纹理,品读它们内心深处的声音,譬如槐树的沉重、榆树的质朴、桐树的狂放,这样更易于他们解剖树木。每到深冬农闲时,村中有些人就外出打工,远走黄河之北的华北平原和潼关之西的陕西,用识别草木之心的慧眼,将当地空洞的房屋以家具的肉身填满,每一次墨线,每一次凿眼,每一次刨光,都是那么认真。③年关将近,他们踏着农历小年的鞭炮声回乡,静静地闻着家乡草木的气息,站在贫寒的院落里,将家里无用的树桩搬来,用一把闪亮的斧头,劈开木头沉重的肉身,精心打理着供年关使用的柴火。劈柴其实不是力气活。父亲曾对我说:“劈柴,不识草木之心能累死人。”起先我不以为然,暗笑他故弄玄虚,不就是劈个柴吗?父亲淡淡一笑,指着一个纹理很乱的槐木树桩对我说:“你劈这个木桩试试看。”我拿起锋利的斧头,每一斧头下去,都用上十分的力气,虽然每一次都能在树木的棱角处劈开一个小小的缺口,但是很难劈开这厚实的木头。父亲微笑着对我说:“看我的!”他先仔细地看了看这槐木的纹理,然后将木桩牢牢地踩在脚下,挥起斧头,稳稳落下,木桩应声而开。他说:“木匠必须能读懂草木,包括草木的肉体和心灵。”④有人问,草木像一群被时光丢弃的婴儿,它们有肉体和心灵吗?⑤我忽视草木,甚至从来没有把草木当成生命体来看待,只是简单地把它们当成死寂的静物。这些木匠整天在草木身上滚爬,用斧头、墨线、凿子和刨子来整理树木的肉身,将它们粗糙的肉身打磨成精致的木具,譬如工巧的木床、细雕的门窗。我在惊叹他们手艺精湛的同时,却忽视了他们沉默时的思考,每一个木匠都是哲人,都具有洞穿世事人情的能力,他们在观察草木的时候,也要考虑农家的风土人情。⑥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多从实用主义角度来做农具,那些做工精良的木具,根本进不得农家的院落。如今,审美的情趣超越实用主义,那些笨拙的木具时常被乡人排斥、耻笑。我在家乡看到了另一番景象,那些木匠不再固定从事木匠行业,有的在草木身上学会精细地雕花,学会更为复杂的木工构造,但更多时候只是静静地在院落中观看树木伸展的枝蔓,看它们在空中飞翔的姿态。我们这些小辈不屑思考草木,看到树木就像看到了陌生的路人,唯有在盛夏的浓阴下,才喜欢这一抹草木的颜色。对草木质朴的灵魂,我们是局外人。我们早已抛弃了慧眼识草木的深邃,我们的故乡也在世纪狂欢的喧嚣中,与草木的气息渐行渐远。(选自《文摘报》,有改动)(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木匠是自由主义者,他们不是很看重名号,时刻以农人来定位自己的身份。B.文章第③段画波浪线句是心理描写,“我”认为只要有力气,就能劈开木桩。C.文章的语言华丽典雅,情感表达浓烈,让故乡的人与事都散发着质朴的气息。D.文中的“我”简单地把草木当成死寂的静物,早已抛弃了慧眼识草木的深邃。(2)看到“多闻草木少识人”这句话,作者想起了哪些“故乡的人和事”?请简要概括。(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①赏析第②段划线句中加点的词语。寒冷的清晨,他们会围绕着村庄的河流行走,有时候在一片树林中静静地站立,顺着树木表皮处的纹理,品读它们内心深处的声音,譬如槐树的沉重、榆树的质朴、桐树的狂放,这样更易于他们解剖树木。②从描写手法角度赏析第③段中划线句子。他先仔细地看了看这槐木的纹理,然后将木桩牢牢地踩在脚下,挥起斧头,稳稳落下,木桩应声而开。(4)第④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5)联系全文,说说你对第③段中“木匠必须能读懂草木,包括草木的肉体和心灵”这句话的理解。【答案】(1)C(2)①故乡木匠的身份、工作特点和他们对草木的熟悉;②父亲通过劈柴教育“我”应读懂草木;③“我”感悟到木匠都是哲人;④家乡的木具从实用到审美的变化。(3)①“品读”本义是仔细阅读品味,这里用来形容木匠对草木的感知,生动地表现了木匠对草木感知的仔细程度和对草木十分熟识的特点。②这一句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地写出父亲劈柴熟练,引出父亲对“我”教导的话。(4)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父亲“木匠必须能读懂草木,包括草木的肉体和心灵”的话,引出下文“我”的反思和对木匠都是哲人的感悟。运用问句,引起读者思考,吸引读者阅读兴趣。(5)①我们应把草木当作生命体看待,尊重、了解它们。②每种草木各有特点,木匠只有掌握这些特点,才能做出好的家具;人们只有了解树木的纹理,才能更好地运用它们。③蕴含着作者对往日生活的怀念和对时代变迁的思考。【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C.本文语言并不华丽,情感含蓄蕴藉。“文章的语言华丽典雅,情感表达浓烈”分析有误,故选C【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第②段,由“故乡的木匠具有双重身份,他们农忙时是农人,空闲时是木匠”“在田野里,他们熟识草木的习性,熟悉树木的叶脉,懂泥土的本性,能从田间的杂草中读出庄稼的长势,预测一年的收成”“每到深冬农闲时,村中有些人就外出打工”等语句可概括为:故乡木匠的身份、工作特点和他们对草木的熟悉;第③段,由“他先仔细地看了看这槐木的纹理,然后将木桩牢牢地踩在脚下,挥起斧头,稳稳落下,木桩应声而开”“木匠必须能读懂草木,包括草木的肉体和心灵”等语句可概括为:父亲通过劈柴教育“我”应读懂草木;第⑤段,由“我在惊叹他们手艺精湛的同时,却忽视了他们沉默时的思考,每一个木匠都是哲人”可概括为:“我”感悟到木匠都是哲人;第⑥段,由“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多从实用主义角度来做农具,那些做工精良的木具,根本进不得农家的院落。如今,审美的情趣超越实用主义,那些笨拙的木具时常被乡人排斥、耻笑”可概括为:家乡的木具从实用到审美的变化。【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赏析。我们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词语)+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了的内容+表达的情感。①从词语运用角度赏析。“品读”本义是仔细阅读品味,通常用来形容读书,这里用于形容木匠对草木的感知,生动,给读者以深刻印象;结合“在田野里,他们熟识草木的习性,熟悉树木的叶脉”“有时在一片树林中静静地站立,顺着树木表皮处的纹理”等语句可知,该词写出木匠对草木感受的仔细程度和对草木十分熟识的特点。②从描写方法角度赏析。“看了看这槐木的纹理,然后将木桩牢牢地踩在脚下,挥起斧头,稳稳落下”是动作描写,表现了父亲劈柴动作的熟练,从而引出父亲教导“我”的话:木匠必须能读懂草木,包括草木的肉体和心灵。【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第④段“它们有肉体和心灵吗”承接上文父亲的话“木匠必须能读懂草木,包括草木的肉体和心灵”,引出下文“我忽视草木,甚至从来没有把草木当成生命体来看待,只是简单地把它们当成死寂的静物”等内容,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它们有肉体和心灵吗”运用问句,能引起读者思考,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小问5详解】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①结合第②段“有时在一片树林中静静地站立,顺着树木表皮处的纹理,品读它们内心深处的声音,譬如槐树的沉重、榆树的质朴、桐树的狂放,这样更易于他们解剖树木”“用识别草木之心的慧眼,将当地空洞的房屋以家具的肉身填满,每一次墨线,每一次凿眼,每一次刨光,都是那么认真”可知,每种草木各有特点,木匠只有掌握这些特点,才能做出好的家具;②结合第③段“他先仔细地看了看这槐木的纹理,然后将木桩牢牢地踩在脚下,挥起斧头,稳稳落下,木桩应声而开”可知,人们只有了解树木的纹理,才能更好地运用它们;③结合第⑤段“我忽视草木,甚至从来没有把草木当成生命体来看待,只是简单地把它们当成死寂的静物”可知,我们应把草木当作生命体看待,尊重、了解它们;④结合第⑥段“对草木质朴的灵魂,我们是局外人。我们早已抛弃了慧眼识草木的深邃,我们的故乡也在世纪狂欢的喧嚣中,与草木的气息渐行渐远”等语句及全文内容可知,这一句还蕴含着作者对往日生活的怀念和对时代变迁的思考。三、应用(10分)16.光明中学八年级(1)班开展“汉服文化节”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1)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宣传汉服,校团委准备向全校学生征集宣传标语,请你试着拟写一则,至少运用一种修辞。(2)校团委准备在“汉服文化节”期间围绕“汉服”开展三项活动,现已设计好第一项,请你帮忙设计后两项活动。活动一:汉服征文大赛活动二:______活动三:______(3)汉服是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四千多年前直至明代,汉族人民一直不改服饰的基本特征:交领、右衽(即衣襟向右掩)、系带。下图是承办此次“汉服文化节”的衿心文学社设计的徽标,请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描述它的构图要素。(4)赵欣欣同学写了一篇有关“汉服文化节”的报道,下面是其中的一部分内容,请你帮忙修改。汉服是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无论是汉的大气、晋的飘逸,还是宋的端庄、明的中和,汉服都深深植根于汉民族光辉璀璨的历史文化中。汉服不仅是一件衣服,它还承载着中华服饰文化和礼仪文化。(甲)通过宣传、推举汉服,我们能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乙)此次“汉服文化节”能够顺利开展是因为大家积极参与的结果。通过这次活动,大家不仅对汉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①(甲)处画线句子有用词不当的语病,应将“______”改为“______”②(乙)处画线句句式杂糅,应______【答案】(1)示例一:汉服,一首悠远的文明之歌。(比喻)示例二:着汉服华裳,扬传统文化。(对偶)示例三:汉服之美,美在衣冠之貌,美在霓裳之韵,美在章服之礼。(排比)(2)①.示例:汉服礼仪展示②.汉服服装走秀汉服演变讲座(3)该徽标由上下两部分构成。上方是汉服的形象,由两根绸带组成。一根绸带交错形成汉服的交领、右衽的形状,另一根绸带自上而下,形成汉服的系带、裙摆。下方是设计者“衿心文学社”字样。(意思对即可)(4)①.①“推举”②.“推广”或“推行”③.②删去“因为”或“的结果”【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作答时,围绕汉服文化的相关内容进行拟写,要至少运用一种修辞。示例:着汉服霓裳,品盛世文明;汉服之花,芬芳校园;着民族之衣,扬民族风采,兴民族文化。【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活动设计。作答时,围绕“汉服”开展相关活动,要符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情况。示例:汉服主题黑板报、汉服主题演讲比赛、汉服主题班会、汉服知识问答等【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答题思路:介绍时要有序,一般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介绍语言要简单、客观,少修饰,扣住“汉服”主题。示例:徽标上方是两条弯曲绸带,一根绸带交错形似汉服的交领、右衽的形状,另一根绸带自上而下,形似汉服的系带、裙摆。徽标下方从左向右是“衿心文学社”五个古体字。【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①【甲】用词不当,“推举”指推选、荐举贤才,这里应该用“推广”或“推行”等。②【乙】句式杂糅,“是因为”和“是……的结果”杂糅,应删去“因为”或“的结果”。四、写作(60分)1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大千世界里有各种令人感动的颜色,无论是鹅黄的迎春花,鲜红的玫瑰,还是橙黄的落叶,绿黄的杂草……这些色彩都诠释着某个事物背后的故事,请歌颂见证你成长的绚丽的色彩吧!请以《美丽的颜色》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要求:(1)不得抄袭、套作(包括本试卷上的阅读材料);(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答案】例文:美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