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判例梳理》2900字_第1页
《我国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判例梳理》2900字_第2页
《我国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判例梳理》2900字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判例梳理笔者使用北大法宝首先选取了刑事案例类,在此分类之下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为案由、文书类型选择判决书,审结日期选取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这五年期间,在北大法宝案例数据库进行案例检索,总共检索出相关案件2202件,为了更直观的体现本罪的适用情况,笔者以图表的形式从宏观方面进行梳理。图1.1裁判年份案例分布图1.2审理程序案例分布从以上图表中可以看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自2015年设立之后,在2016年一个年度之内相关案件仅有5件,背后的原因在于设立之初该罪的罪状描述并不明确,不管在立法论角度还是司法适用中对该罪名的设立都颇具争议,因此一开始在该罪名的适用方面法院便持十分谨慎的态度,相较于年度的网络犯罪案件总量来说,该罪名的适用概率小之又小,基本上是作为一个口袋罪名,在案件无法使用其他罪名归责时才会尝试试用,从2016年至2018年期间该罪名的适用总量均没有明显的提升,在我国网络犯罪总量中的占比微乎其微,因此可以说罪名设立的适用效果并未能达到预期实现弥补法律漏洞的立法初衷,而在2019年至2020年期间我们可以从图表中明显的看到该罪名的适用数量迅速攀升,2020年司法实践中大幅度适用该罪名的根源在于2019年1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专门的司法解释即《关于办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文简称为《解释》),该《解释》对于该罪的罪状进行了细化,包括在《解释》颁布之前出现的关于罪状中明知和情节严重的认定混乱的情形,都进行了明确的罪量列举,从第二个图表可以看中此类案件简易程序的占比达到一半以上,对于罪状的争议从具体适用上可以看出相比之前明显大幅度减少。此外本罪适用的大量攀升也源于2020年10月开始收网的公安部的全国“断卡”、“清网”专项行动,体现出我国网络犯罪的严峻性和我国对打击网络犯罪的决心和重视。而有关本罪适用的区域分布也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河南省(598件)、上海市(239件)、浙江省(187件)、福建省(183件)、广东省(142件)、湖南省(106件)等,而宁夏自治区、青海省、海南省、黑龙江省各省总案件量均不超过10件,甚至有的仅有1件。因此该罪名的适用呈现出了明显的区域差异。随着司法解释的颁布,本罪的适用困境得到了妥善的解决,案件数量随之攀升,但是司法解释中的规定并无法涵盖网络犯罪中可能会出现的其他情形,因此依然会导致新的司法适用问题的出现,这就需要我们在适用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发现新的问题,并不断的进行完善和更新。通过对裁判案例进行梳理,笔者将本罪的行为类型进行总结,一是网络技术支持的类型,例如互联网接入、设备维修、买卖租赁等服务,具体有安装维护语音软件以及提供赌博网站的服务器租赁服务等。二是广告推广、支付结算属于商业性的帮助,具体有推送违法链接和信息、代办跨境的银行卡等。三是混合型的帮助行为,例如制作虚假诈骗交易信息的网站进行推广并提供网站链接。此外,有关本罪的下游犯罪的罪名分布笔者也进行了相应的罪名梳理,其下游犯罪的罪名分布实际上较为广泛,主要包括了诈骗罪、开设赌场罪、盗窃罪、传播淫秽物品罪、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犯罪等,相比较而言,本罪的下游关联犯罪主要还是集中于诈骗罪。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87条之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87条之二规定: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笔者通过对选取的100份案例中的犯罪主体进行统计时发现,绝大多数案例中的犯罪主体均为自然人,共计95例,对单位判处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案例占比极少,仅有5例,笔者分析认为该罪名单位犯罪的数量极少的原因在于《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第3款规定在实践中的应用,或者是由于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法释[1999]14号)第2条规定: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法释[1999]14号)第2条规定: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通过对选取案例样本分析对比,笔者发现各裁判机关对“明知”内涵的认识有所不同,判决书中对于“明知”的表述主要有三种,第一种表述为“明知”,共计72例,第二种表述为“明知可能”,共计23例,第三种则表述为“应当知道”,共计5例。所以在司法实践中本罪“明知”的程度可总结为确实知道、明知可能和应当明知。由于对于推定知道的证明一向是司法实践中的难题,因此在取样的案例中,共有19例案件中的辩护人或者被告人以主观上不具备明知为由提出不构成犯罪的辩护意见,使其在辩护中成为一种有利于被告人的可突破点。对于本罪的法益保护对象,笔者在分析选取的案例样本时发现,绝大多数判决书中对案件进行最后认定时都对此进行了回避,并未明确指出行为人所侵犯的是何种法益,该类情形共计案例81例,仅有29例案例是以明确性的态度本着维护国家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秩序这一法益进行的审判。本罪作为打击网络犯罪帮助行为的基础性罪名,保护法益应当是局限于社会管理秩序之中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秩序,但是通过本罪的具体适用可以看出本罪在适用时实则被赋予了更多的期待,容易导致超范围适用。在选取的100例案件中,笔者通过统计发现,大多数网络犯罪帮助行为仅被认定为本罪,共计69例,其中绝大多数案例直接根据本罪的犯罪构成认定被告人构成本罪,在裁判说理部分对于为何不认定被告人构成被帮助犯的共犯并未进行说明,部分案件则以被告人不具备共同的双向意思联络或者以被告人所取得的是合理报酬为由进行说理认定被告人不构成被帮助犯的共犯。其中有部分案例被认定为构成被帮助的下游犯罪,共计19例,在这些判决书中,法院往往将本罪与被帮助犯的共犯完全对立开来,认为两者之间是无法共存的。也有少部分案例被定为同时构成本罪和被帮助的下游犯罪的共犯,共计8例,其中有直接援引本罪罪状“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规定的,也有直接以想象竞合犯认定的。此外共有6例案件被认定为构成其他类型的网络犯罪,认为本罪应当以他人实施信息网络犯罪为前提。关于本罪刑法规定了“情节严重”的入罪标准,并在《解释》中予以了细化,在选取的案例中显示,判决书中对于“情节严重”的根据有所偏差,其中“情节严重”是以被帮助人造成的损失或者其他损害后果作为标准裁判的有26例,以被帮助人获利金额作为标准裁判的有3例,以被告人获利金额作为标准裁判的有39例,以被告人进行广告推广的数量作为标准裁判的有12例,以提供支付结算金额等作为标准裁判的有14例,判决书中对于被告人实施帮助信息网络犯罪行为情节严重情形没有具体说明的有6例,其中关于“情节严重”标准入罪差异很大,一些被告人非法所得仅仅为几千元,而有的案件中被告人的非法所得却能达到几百万,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