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教案_第1页
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教案_第2页
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教案_第3页
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教案_第4页
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教案教师姓名邓仕标课程名称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学时1学时授课题目钩虫授课时间2008年5月,第14周主要内容:概述:基本流行状况及对人体的危害性二形态:三、生活史:四、致病:联系生活史特征。五、实验诊断:六、流行和防治:目的与要求:

掌握两种钩虫成虫形态、虫卵形态生活史及致病作用、钩虫引起贫血的机制及诊断

熟悉钩虫的防防治措施重点与难点:两种钩虫成虫的形态特征及鉴别要点。两种钩虫的生活史与人体的相互关系。钩虫的致病特点及对人体的主要危害。媒体与教具:CAI讲授结合板书(首页)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教案教学内容与方法时间分配钩虫(hookworm)一、概述:寄生人体的主要钩虫种类(Ancylostomaduodenale,Necatoramericanus)主要的危害性和解放后防治成就二、形态:成虫:比较两种钩虫成虫形态、鉴别要点(列表、图示)虫卵:两种钩虫卵不易区别,虫卵的鉴别要点(图示:与蛔虫卵的主要区别)。生活史:人体内发育人体外发育结合钩虫生长发育全过程,讲清生活史的各个环节及与蛔虫生活史的不同点。致病:联系幼虫感染方式和体内移行途径,成虫口、咽部结构特征和寄生活动等,阐述钩虫的致病性和致病特点。钩蚴性皮炎消化道症状钩虫性贫血:讲清贫血发生的机理、性质和表现五、实验诊断:主要介绍病原诊断方法:直接涂片法饱和盐水浮聚法钩蚴培养法改良加藤法六、流行和防治钩虫的分布和流行因素防治原则方法简图简表示意图设问讨论5min5minmin10min10min5min5min(续页)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教案课堂设问:钩虫的生活史与蛔虫的生活史有何异同?钩虫对人体的危害性及其造成人体贫血的机理是什么课后复习思考题及作业题:钩虫的生活史与蛔虫的生活史有何异同?钩虫对人体的危害性及其造成人体贫血的机理是什么钩虫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原则有何关系?对钩虫的病原学诊断,为何采用集卵法?教学实施情况及分析(此项内容在课程结束后填写):教学实施顺利、圆满完成(尾页)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讲稿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AncylostomaduodenaleandNecatoramericanus)钩虫(hookworm)是钩口科线虫的统称,至少包括17属和100个种,其中属于人兽共患的钩虫有9种。其形态学特征是有发达的口囊。在寄生人体消化道的线虫中,钩虫的危害最严重,钩虫病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钩虫病、丝虫病、血吸虫病、疟疾及黑热病)。寄生人体的钩虫:寄生人体的钩虫主要为十二指肠钩口线虫(Ancylostomaduodenale)和美洲板口线虫(Necatoramericanus)。锡兰钩口线虫(Ancylostceylanicum)和犬钩口线虫(Ancylostomacaninum),偶尔寄生在人体。巴西钩口线虫(Ancylostomabraziliense)的感染期幼虫也可侵入人体,引起幼虫移行症。但一般不能发育为成虫。另外还有马来钩口线虫、牛仰口线虫、羊仰口线虫和狭头钩刺线虫,也可寄生于人体.重点:钩虫的形态、生活史特点、致病、实验诊断。难点:钩虫致病(重点掌握其引起贫血的机理)。形态:1.成虫:虫体细长,长约1厘米左右,半透明,肉红色,死后灰白色。两种钩虫成虫的鉴别鉴别要点十二指肠钩虫美洲钩虫大小(mm)雌:10-13*0.6雄:8-11*0.4-0.59-11*0.47-9*0.3体形前端与后端均向背面弯曲,体呈“C”形前端向背面仰曲,后端向腹面弯曲体呈“S”形口囊腹侧前缘有两对钩齿腹侧前缘有一对板齿交合伞撑开时略呈圆形撑开时略呈扁圆形背辐肋远端分两支,每支再分三小支基部分两支,每支远端再分两小支交合刺两刺呈长鬃状,末端分开一刺末端钩状,常包套于另一刺的凹槽内阴门位于体中部略后位于体中部略前尾刺有无展示两种钩虫的口囊、交合伞、背辐肋、交合刺、尾刺的图片。钩虫体内有三种单细胞腺体:(1)头腺:1对,主要分泌抗凝素及乙酰胆碱酯酶,抗凝素是一种耐热的非酶性多肽,具有抗凝血酶原作用,阻止宿主肠壁伤口的血液凝固,有利于钩虫的吸血。(2)咽腺:3个,其主要分泌物为乙酰胆碱酯酶、蛋白酶及胶原酶。乙酰胆碱酯酶可破坏乙酰胆碱,而影响神经介质的传递作用,降低宿主肠壁的蠕动,有利于虫体的附着。(3)排泄腺:1对,分泌物主要为蛋白酶。2.幼虫:通称钩蚴,分杆状蚴和丝状蚴。杆状蚴体壁透明,前端钝圆,后端尖细。口腔细长,有口孔。分两期称第一期杆状蚴和第二期杆状蚴。丝状蚴口腔封闭,在与咽管连接处的腔壁背面和腹面各有一个角质矛状结构,称为口矛或咽管矛。口矛可区别两种丝状蚴,十二指肠钩虫的口矛透明丝状,背矛较粗,两矛间距宽;美洲钩虫的口矛黑色杆状,前端稍分叉,两矛粗细相等,两矛间距窄。丝状蚴具有感染能力,又称感染期蚴。钩虫钩蚴3.虫卵:两种钩虫虫卵极为相似,(1)椭圆形,壳薄,无色透明;(2)随粪便排出时,卵内细胞多为2-4个;(3)卵壳与细胞间有明显间隙。(展示图片)二、生活史:两种钩虫的生活史基本相同。(展示图片)(人体小肠上段)随粪便排出,一定条件下,24h成虫虫卵第一期杆状蚴48小时内第一次蜕皮主要经皮肤侵入(感染期蚴)经5-6天,口腔封闭,第二次蜕皮成虫丝状蚴第二期杆状蚴感染期蚴有三个特点:(1)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强(体表覆盖鞘膜)。(2)向温性,与人体皮肤接触并受体温刺激后活动能力增强。(3)借机械性刺激(口矛)和分泌的酶(胶原酶)的作用侵入宿主皮肤。生活史要点:(1)成虫寄生在小肠上段,以口囊内的钩齿或板齿咬附肠粘膜,以宿主血液、组织液、肠粘膜为食。(2)感染阶段:丝状蚴(感染期蚴)。(3)感染方式:主要经皮肤感染,还可经口和粘膜感染,另外还发现母体内的幼虫通过胎盘侵入胎儿现象,有报道经乳汁感染。(4)幼虫需经移行才能发育成成虫,移行途径:皮下、小血管或淋巴管、右心、肺、肺微血管、肺泡、支气管、咽、小肠(5)此外钩蚴有“迁延移行现象”:指十二指肠钩虫的钩蚴经皮肤感染人体后,部分在进入小肠之前,可滞留于某些组织中达很长时间,此时,虫体发育缓慢或“暂停发育”,在受到某些刺激后,才陆续到达小肠发育成熟。犬钩虫也存在上述情况,但未发现美洲钩虫迁延移行现象。(6)还有试验证明某些动物(猪、狮、犬、灵猫、猴、猩猩、犀牛)可作为钩虫的转续宿主。致病:钩虫幼虫和成虫都可对人体造成损害,十二指肠钩虫较美洲钩虫对人体的危害大。人体感染钩虫后是否出现临床症状与钩蚴侵入皮肤的数量、成虫在小肠寄生的数量有关,也与人体的健康状况、营养条件及免疫力有关。钩虫感染(hookworminfection):在粪便中可检获虫卵,但无任何临床症状。钩虫病(hookwormdisease):既有钩虫感染,又有临床症状和体征。1.幼虫所致病变及症状:(1)钩蚴性皮炎(dermatitiscausedbyhookwormlarvae):感染期蚴钻入皮肤后,数十分钟内患者局部皮肤即可有针刺、烧灼和奇痒感,出现充血斑点或丘疹1-2日内出现红肿及水疱,搔破后可有浅黄色液体流出。若有继发细菌感染则形成脓疱,最后经结痂、脱皮而愈,此过程俗称为“粪毒”或“地痒症”.能自愈。(2)呼吸道症状(symptomsinrespiratorysystem):钩蚴移行至肺穿破微血管可引起出血及炎症细胞浸润,患者出现阵发性咳嗽、血痰及哮喘。1.成虫所致病变及症状:成虫为主要致病阶段。(1)贫血(anemia):慢性失血,铁和蛋白质不断耗损,血红蛋白合成比细胞新生成的速度慢,引起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引起慢性失血的原因:a吸血:以钩齿或板齿咬附肠粘膜吸血。b渗血:钩虫吸血时,头腺分泌抗凝素,使伤口血液不易凝固。自咬附部位粘膜伤口渗出的血液量与吸血量大致相当。c虫体不断更换咬附部位:原伤口在凝血前仍可继续渗出少量血液。d虫体活动造成组织、血管的损伤,也可引起血液的流失。贫血症状:皮肤蜡黄、粘膜苍白、眩晕、乏力甚至心慌等。(2)消化道病变及症状:钩虫病早期可出现消化道功能紊乱。进一步发展会有散在性出血点及小溃疡、片状出血性瘀斑、大出血。症状:初期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及隐痛,继而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食欲多显著增加,而体重却逐渐减轻。少数患者有“异食症”(allotriophagy),喜食生米、茶叶、碎纸、木屑、破布、煤渣、泥土、瓦片、炉灰等,可能是一种神经精神变态反应,与铁的耗损有关,若给患者服用铁剂后,症状可自行消失。⑶婴儿钩虫病:最常见的症状为解柏油样黑便,腹泻、食欲减退等。体征有皮肤、粘膜苍白,心尖区可有收缩期杂音,肺偶可闻及罗音,肝、脾均有肿大等。此外,婴儿钩虫病还有以下特征:贫血严重,80%病例的红细胞计数在200万/mm³以下,血红蛋白低于5g%,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及直接计数值均有明显增高;患儿发育极差,合并症多(如支气管肺炎、肠出血等);病死率较高,在国外有报道钩虫引起的严重贫血及急性肠出血是造成1~5岁婴幼儿最常见的死亡原因。1岁以内的婴儿死亡率为4%,1~5岁幼儿死亡率可达7%,应引起高度重视。实验诊断粪便检查以检出钩虫卵或孵化出钩蚴是确诊的依据,常用的方法有直接涂片法:简便易行,但轻度感染者容易漏诊,反复检查可提高阳性率;饱和盐水浮聚法:钩虫卵比重约为1.06,在饱和盐水(比重为1.20)中,容易漂。检出率明显高于直接涂片法,在大规模普查时,可用15%、20%的盐水,其检查效果与饱和盐水相同;钩蚴培养法:检出率与盐水浮聚法相似,此法可鉴定虫种,但需培养5~6天才能得出结果。此外,饱和盐水浮聚法、钩蚴培养法,亦可进行定量检查。免疫诊断方法应用于钩虫产卵前,并结合病史进行早期诊断。方法有皮内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等,但均因特异性低而少于应用。在流行区出现咳嗽、哮喘等,宜作痰及血液检查,如痰中有钩蚴及表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可确诊为钩虫病。流行钩虫病是世界上分布极为广泛的寄生虫病之一,在欧洲、美洲、非洲、亚洲均有流行。十二指肠钩虫属于温带型,美洲钩虫属于亚热带及热带型。由于地理位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