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热点素材-正能量“网红”_第1页
中考语文热点素材-正能量“网红”_第2页
中考语文热点素材-正能量“网红”_第3页
中考语文热点素材-正能量“网红”_第4页
中考语文热点素材-正能量“网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中考语文热点素材:正能量“网红”热点时事素材一:从科研工作者到“网红”,科普这件事容易吗?袁岚峰说自己一直在努力“流量世界”里该有通向科学的桥“您每天花多长时间在网上?”听到这个问题,袁岚峰抓了抓自己稀疏的乱发,给出答案:“几乎所有时间。”想了想,他又补充道:“不在上课、备课、接受采访,那就是在上网。”很难想象这个回答来自一个科研工作者。袁岚峰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副研究员,从外貌上看,袁岚峰符合人们对于一些科研工作者不修边幅的想象,在家中接受记者采访时,袁岚峰穿着一条睡裤,头发一如既往乱蓬蓬的。但是,袁岚峰的书房暴露了他的另一面。阳台上堆放着的三脚架,是为了方便视频团队的采访和拍摄;书架上摆放着大量的历史、社科和自然科学类书籍,一套包装精美的《二十四史全译》,书架也是他经常出镜的视频背景;另一个供选择的视频背景是面“荣誉墙”,奖杯和奖状除了来自中国科协等机构外,还有不少来自微博、西瓜视频等平台,各类荣誉称号是对他粉丝量和网络影响力的褒奖——这个书房也是他为了拍摄科普视频特意装修的工作间。袁岚峰的另一个身份是所谓“网红”,准确地说,是一名网络知名的科学传播工作者。截至目前,他在全网粉丝量已接近1000万,去年一年,他在网上发布了110条长视频,377条短视频,平均下来,每天至少发布一条短视频。2021年,他的科普专著《量子信息简话》正式出版发行,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一年不到,已经印刷了3次,第一次印了3000本,后两次各加印5000本。类似的专业学术书籍,很少能卖到1000本,这样的印刷数,非常少见。对于袁岚峰其人其事,网上有另一派观点。有人认为他既不是参与量子科学实验的科研人员,也不为这些主营量子技术的企业效力,作为科研人员,却一门心思热衷科普。如果再搭配他天才的成长经历——两年学完小学和初一课程,14岁进入中国科大化学物理系,23岁获得化学博士,不少人难免发出“伤仲永”的感叹。从科研工作者到网红,袁岚峰经历了什么?又为何做出如此选择?从科研到科普去年底,袁岚峰搬进位于合肥高新区的新家。沿着地铁,他家附近有量子科学中心站和科大先研院站。连路边公交车站的宣传牌,也在显示着这片区域的“雄心”:围绕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等领域,积极打造量子创新技术策源地。他家小区后门紧邻云飞路,这条路还有另一个名字——量子大道,因为在这条路上密集布局了国盾量子、国仪量子、本源量子、中创为量子等20多家主营量子技术的企业以及关联企业。这里距离袁岚峰工作的中国科大东区车程大约需要一个小时,但离他长期关注的“量子信息”倒是近在咫尺。上学期,袁岚峰在学校的课不算多,最让他耗神的地方,是微博、知乎、抖音、西瓜视频、今日头条等网络平台。如今,袁岚峰有一支长期合作的视频团队,五六个人包括编导、摄像、商务等。工作的基本流程是,袁岚峰看到一条科技方面的新闻,记下来,自己查资料、问专家,做好研究,写成科普文,发在个人社交平台上;一段时间后,选题积累几个,专门的视频拍摄团队到他家里,拍摄素材;素材打包发给后期团队,制作完成发在短视频平台上。关于袁岚峰如何走上科普之路的故事,要从2015年说起。这一年在量子信息领域,有一个轰动的大新闻,中国科大潘建伟研究组在量子瞬间传输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许多报道形容,这项技术的实现效果,好比电影《星际迷航》里的传送术。“读者们最常见的评论是‘不明觉厉’。”袁岚峰萌生了让更多人“搞明白”的念头。可是,他的专业领域不是量子信息,而是理论与计算化学,不过这个领域的理论基础就是量子力学,他对量子信息也比较熟悉。于是,他找了一些资料,又和潘建伟研究组的同事在电话里聊了半个小时,写出一篇他自己觉得很“标题党”的文章,叫《科普量子瞬间传输技术,包你懂!》,发在了个人微博上。文章发出后,反响出人意料,当时袁岚峰只有8000多粉丝,转发和评论却如潮水般,以至于他看转发的速度,一度赶不上转发增加的速度。身边朋友们鼓励他继续写,甚至,马上就有人请他去讲量子信息。“你们请我干什么?我又不是专门研究这个的。”袁岚峰觉得奇怪。后来一打听才知道,专业的已经请过了,最大的问题是听众听不太懂。他自认对量子信息也只知道一鳞半爪,为了讲课,他只好去系统学习一遍,1个月内读完了这个领域的经典教材《量子计算和量子信息》。袁岚峰很快发现,自己对于科普的兴趣比科研大得多。他本就是涉猎广泛的人。他喜欢文学,启蒙读物是《西游记》;社会科学方面,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孔子、罗素、鲁迅等人;当年考大学,他因为同时喜欢数学、物理和化学,所以选择中国科大化学物理系,这是当时全国唯一数理化并重的系。有位英国哲学家说:学者分为两类,“狐狸”型和“刺猬”型,狐狸知道许多事情,刺猬知道一件大事。“事后看来,我就是一只超级大狐狸。”袁岚峰说。2016年8月16日,中国发射世界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这令公众对量子信息产生了更强烈兴趣,许多记者找他采访,他很奇妙地成了一个媒体眼中的量子信息专家。科学领域的知识在社会传播中往往会形成误区。袁岚峰意识到这一点,就是在“墨子号”发射之后。有媒体报道称,量子密码是通过量子纠缠实现的,但袁岚峰跟量子信息的一线研究者交流后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量子密码完全可以不用量子纠缠,每次只发一个光子就行了。“网络上不少科普内容,讲的都是错的。如果不去纠正,不告诉大家正确的是什么,影响可能非常大。”袁岚峰说,“但科普这件事,本来就很难做,首先科普者要有科研水平,知道真的是什么,再要有语言水平,把真的传播出去。”真正的科学和公众之间,应该有一座桥梁,但情况往往是,科学家可能缺乏深入浅出的表达,面向公众的传播者也许缺乏准确深刻的理解,导致这座桥梁,经常断在那里。他想成为这座桥梁。对流量的焦虑成为这座桥梁,袁岚峰是有天赋的。在采访中,他转述了视频合作团队对他的评价:“一个极少见的、有网感的科学工作者。”“虽然我并不知道网感是什么。”袁岚峰自嘲。袁岚峰的上网经历可以追溯到1997年,当时他登录中国科大的瀚海星云BBS,注册账号“胡不归”——“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网名来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因为他发帖频繁且质量高,与人“论战”的同时处事公正,因此被选为副站长。他喜欢分享观点,在个人社交平台上,他至今依然保持着每天至少3条发帖量,基本格式是相关评论带上科技新闻链接。他也喜欢看网友的评论,“只要有空,我就多看几条评论,这样我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以后好针对性回答。”袁岚峰解释。即便如此,科研工作与网络流量之间的矛盾,天然存在。袁岚峰的某个视频被观看了2000多万次,但视频时长只有48秒,也不是精心制作的。那是他在一次科普日的网络直播,讲的一小段“世界上为什么会存在固体”,合作的视频制作单位截取出来放在网上,没想到就成了“爆款”了。袁岚峰知道自己的语速,是1分钟300字,“这视频内容不到300字,能讲出点啥?”他反问。他更习惯生产长的内容,无论是视频还是文字,有时会在镜头前讲半个小时甚至更长。“以前有记者说我是短视频制作者,我问他,你见过半个小时的短视频吗?”2018年,英国数学家迈克尔·阿提亚提出证明黎曼猜想的“简单思路”,震动数学界,这一猜想是由德国数学家黎曼于1859年提出的,已经困扰世人一个半世纪。袁岚峰下大功夫调研,看了很多资料,把他能明白并值得向公众传播的内容写出来,拍了6集长视频,提前准备的稿件写了3万多字。如此精心制作,播放量却并不高。不过,袁岚峰发现,还是有人从中受益。关于黎曼猜想的6期视频上线后,他的一个在上海科技大学当助理教授的师妹,“专门跑过来跟我说,之前对黎曼猜想完全不懂,看了我的视频,现在理解程度超过了99%的人”。袁岚峰很高兴,他仔细思考了一下,然后把自己科普的对象,默认为对科学相关领域有一定掌握和兴趣的专业人士。快节奏的时代,耐得下性子念长文章、看长视频的人少,肯买书来读的就更少。不过袁岚峰还是出书了。他给的理由是,量子信息是个非常大的领域,每篇文章、每段视频只能零敲碎打地说一点。编辑来约稿时,要得很急,距离截稿只有2周时间,对方建议袁岚峰把这几年已写好的文章整理下,再稍做修改就能出版。袁岚峰想了想,还是重新写了一本。“书可以按照体系告诉大家每个章节在讲什么,彼此之间有逻辑关系,书籍里知识如何排布非常有技术含量。”袁岚峰说。这本《量子信息简话》的前言中,袁岚峰已经给出了阅读建议:如果看不明白,请不要气馁,完全跳过也不会影响对前后文的理解。从章节顺序上,能看出袁岚峰的用心。普通的教科书通常先讲量子力学原理,但袁岚峰把相对容易理解的量子精密测量提到前面,然后再讲原理、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书中还设置了选读内容,专业性较强。到底是何人在看他的科普作品,这一点他也无法预测,有时候产生的效果出人意料。前几天,他收获了一个自己描述为“非常神奇”的经历——参加某青少年科创活动时,有一位小学五年级的小朋友向他提问,问出一堆关于量子信息的问题,而且问得很专业,小朋友说自己已经把《量子信息简话》看完、看懂了。没有受众,肯定做不好科普。为了配合传播规律,袁岚峰也在尝试改变。文章的语言风格不一样了,由最初正规的论文内容,变得越来越口语化;拍摄的视频素材,不仅缩短了时长,还时常运用当下网上最流行的“梗”。不过,他有时会刻意避开有些“炒作”意味的剪辑方式,要求视频态度温和有礼貌;还经常给制作团队提关于标点符号的意见,比如要用全角符号,每个数学运算符前后都要空一格。流量世界里,袁岚峰依然保持着科研工作者的严谨和对质量的高要求。幸好,他已找到了存活路径——短视频平台跟他签订了3年协议,每年拨出固定的资金买断他科普视频的发布权——这让他不用为流量太过焦虑。科普成为职业把全部精力投入科普事业,意味着科研工作不得不完全停滞。去查袁岚峰发论文的记录,会发现最近一篇发表于2019年,是他辅导的博士生毕业后发表的论文,他是几位共同作者之一。时至今日,袁岚峰的职称依旧停留在“副研究员”。网上议论这件事的人很多,也有人质疑袁岚峰的科研能力。为此,他亲自回答过一个知乎问题:“如何看待曾经的‘天才神童’袁岚峰,现在也只是做简单的科普工作?”究竟应该怎么看待“简单的科普工作”?就大环境而言,人们对科普工作的贡献认可度不高。有科研单位里的人想做科普,领导不支持,布置很多与科普无关的工作给他;有在医院工作的医生因为热心做科普,年末绩效评估被排在最后一名;还有人因为乐于做科普,被同事背后议论不务正业。另外,在市场竞争中,科普工作相对而言“吸金”能力不强。职业科普人汪诘,辞去了程序员工作,和朋友创业开公司,他利用知识付费,写科普作品,做电台节目,不过因为科普类受众人群相对少,汪诘卖得最好的付费节目只卖出2.5万份,而经济类的、心理学类的类似节目,动不动卖出几十万份。袁岚峰对此比较坦然。中国科大对他做科普这件事态度很积极。他写的文章,领导看到说挺好,并不觉得他不务正业。他开了微信公众号,在上面写写科普文章,学校还帮忙招募在校学生做编辑,当勤工助学。最大的支持,是学校对他相对宽松的考核体系,“没有说你这一年不发论文,就要把你开掉”。袁岚峰觉得这样很合理,“我们学校有几千个人发论文,难道差我这一个吗?”在科普这件事上,中国科大有一定优势。中国科大科技传播系创办于2001年,是全国第一个此类院系。可能是由于袁岚峰在相关方面的“建树”,2021年他担任了科技传播系的副主任。中科院最新成立的科学传播研究中心设在了中国科大内,袁岚峰任副主任。虽然成了副主任,但在职称上,袁岚峰依旧没能“转正”。现行体制中,无论是科研机构还是高校,都没有全职的科普工作岗位。“我们要维护职称资格的严肃性,按照目前的标准,无论要评教授还是研究员,主要看科研成就,这些年我大部分时间花在科普上,确实不应该通过这个渠道解决问题。”袁岚峰解释。不过,曙光已经出现,去年北京率先推出科学传播高级职称,不少地区也在研究推进。“有个刚保研到科技传播系的小姑娘,从化学系转过来,2020年拍了个科普视频,获了中科院和科技部的奖,她将来想成为一位科普作家。”袁岚峰饶有兴致地跟记者说起他的学生。他确立了今年相当重要的一个目标:以前只是一个人单打独斗,现在,希望培养更多的科普人才,把科普的整个事业建设起来。虽然,科技传播系在研究生招生时被分在传播学大类下面,学生大多是本科学传播学的文科生,学习科技硬知识要付出极大努力。袁岚峰说起,他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导师罗阿尔德·霍夫曼教授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是一名科普作家。他的科普电视片《化学世界》和科普书《相同与不同》等,挺有影响力。袁岚峰记得,在一次小组会上,霍夫曼教授拿出一张写着某个化学式的幻灯片,跟大家说,有人来问这个东西有什么性质。从一般科研者的角度,袁岚峰很惊讶,干什么要问这个问题,怎么会问这种问题,干什么要去解答它?随后,他看到霍夫曼教授在黑板上画图推理,硬生生只根据一个化学式,推导出了这个物质的性质。“再难的科学道理,也是可以向普通人说清楚的。”袁岚峰说。素材二:“不倒翁小姐姐”不配当火炬手?什么时候“网红”成了贬义词“不倒翁小姐姐”冯佳晨担任第8棒火炬手的消息在网上被热议。有人质疑:“她只是个网红,有资格做全运会火炬手吗?”其实,西安当地媒体已有报道:冯佳晨“作为‘陕西文旅推荐使者’,积极参与公益表演,助力西安文旅产业发展。”在近日发布的2021“西安好人榜”中,她还被评为“敬业奉献好人”。推荐词中提到,1996年出生的她“总能胜任各项演出任务,被亲切地称为‘大唐不夜城的一块万能砖’”。平心而论,如此评价还是比较客观的,并没有很夸张,也大致符合外界对她的印象。事实上,近年西安在一些短视频平台上成为“网红城市”,西安的旅游业与历史文化保护事业也得到了更多关注与支持,这显然离不开西安一些网红元素的流行,其中就包括大唐不夜城的“不倒翁小姐姐”。每逢节假日,大唐不夜城都游客爆满,其中不少人宁可排队很久也要一睹“不倒翁小姐姐”的芳容,也想跟她“牵牵手”。冯佳晨每次都要被诸多游客围观,站在特制的支架上,用腰腿的力量支撑晃动的身体,还要与观众互动,做好表情管理。尤其在寒冷的冬天,在户外完成这样的工作更不容易。可以说,冯佳晨能走红,靠的不只是一张漂亮的脸蛋,更在于辛勤耕耘,要想扮演好“不倒翁小姐姐”,同样需要专业的技能与艰苦的付出。因此,不论从劳动价值还是她对西安旅游文化影响力的作用上看,她做全运会火炬手,都是有资格的。外界之所以对此有质疑的声音,除了不了解具体情况外,还在于一些人对网红的认识比较狭隘,也对火炬手身份的认知观念太刻板了。如今的确有部分网红时常扮演恶意刺激流量、哗众取宠的角色,但这不该是网红的本来面目。网红原本是个中性概念,因一些人利用网络流量来谋求不正当利益,才坏了其该有的良好形象。一个有专业知识和奉献精神的人,通过网络走红,帮助一座城市获得了更高的知名度,这样的网红是值得人们称赞与模仿的。再者,很多人对火炬手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某些名人、企业家身上,或许他们的社会地位更高一些,但随着网络文化与现实生活日益融为一体,人们可能不认识那些有很多“头衔”的社会名人,却可能很熟悉、很喜欢一些网络红人。将那些优秀的网红筛选出来,赋予他们更高的社会价值,引导更多网友尤其是年轻人关注当地的社会与文化风貌,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从这个意义上讲,冯佳晨做全运会火炬手,不仅有资格,还能给其他城市一些借鉴与参考:如何利用形象正面的网红来打造更有亲和力的城市文化名片,是一个值得仔细琢磨的事情。网络舆论的复杂性,在于它随时处于变化中。能在网上获得长期正面形象的城市与个人,得具备相应的素质,而且经得起网友与时间的考验。因此,我们也乐于见到类似西安这样的历史文化名城,可以深入挖掘本地的网红资源,更好地实现历史文化与网络流行文化之间的活动。二、光辉人物素材一:退休警察做公安主题自媒体成“网红”重现那些老警察的侦破故事冯基宇自幼酷爱京剧,从警32年,当年天津市公安局与天津电视台合办《津门橄榄林》节目,他是第一任节目主持人。退休后他难舍岗位,总想再多做点儿什么,于是干起了公安主题的自媒体,在多个平台推送,这让他找到了新方向。顶替父亲到工厂当工人以业余演员身份加入天津人艺我与艺术有一种难解之缘。我出生在天津,父亲唱京剧旦角,哥哥、姐姐都是戏曲学校毕业的专业京剧演员。受家庭熏陶我也爱唱京剧,在体育馆小学上学时加入了宣传队。这个宣传队出了不少名人,比如刘欢、戴志诚,我比他们大一届。那时候我唱杨子荣、李玉和,老师给我伴奏。上世纪60年代,我们全家人下放到农村,当时我岁数小,不知道农村是怎么回事,刚去时还特别高兴,到了才知道,水要自己挑,柴要自己打,到处都是土,一下雨就出不了门。我想凭借唱戏的功底走文艺这条路,从农村出来,但考了很多地方也没成功,因为我开始变声,用行话说就是“倒仓”,没法再唱了。我姐夫是天津人民艺术剧院的音响师,他说你学朗诵吧,学话剧表演,这个不需要唱。他介绍天津人艺的马超老师辅导我,我的热情很快被点燃了,只要一有空就来市里跟老师上课。在农村生活了三四年,国家政策可以顶替父母回城,我顶替父亲回到市区,进汽车传动轴厂当工人。上世纪80年代初,演话剧、看话剧是人们主要的业余生活之一,天津每个区的文化馆、俱乐部都有话剧团。和平区话剧俱乐部招业余演员,我报名被录取,开始了演话剧的生涯。这期间,我从车间调到厂工会当宣传干事,机缘巧合,天津人艺需要演员,我又被借调到过去,演了几年话剧。但是,想调进天津人艺不太可能,我又被退回传动轴厂,工厂又把我退回车间干车工。我特别失落,感觉人生跌入谷底。有一天,我妹妹告诉我公安局招人,让我去试试。我没什么心气儿,没理睬她。没想到妹妹心疼我,看出我心里别扭,偷偷替我在东郊区(今东丽区)分局报了名。直到准考证下来我才知道,所以不得不去。我没做任何准备,硬着头皮写答卷,但成绩过了录取线,于是稀里糊涂赶鸭子上架,考进了公安局。主持《津门橄榄林》接触到全局各个警种进公安局后先培训,第一堂课我印象特别深,老师让大家写一篇作文,题目是《我为什么要当警察》。我是班里唯一写“不愿意当警察”的人,我记得我写的是,“我想做艺术行业,阴差阳错当了警察,但既然进了这个队伍,就决心干一番事业,对得起这份责任。”本以为我的作文会不及格,结果却被老师当成范文在班里朗读,可能确实反映了我自己的真实情感和工作目标吧。培训结束后,我被分配到公安局政治部办的《民警报》当记者。三年后,局里和天津电视台合办《津门橄榄林》,需要一名主持人,因为我学过话剧和朗诵,领导推荐我去试试,一试便成功了,我成了天津市公安局第一任电视节目主持人。那个年代电视节目很少,穿警服上节目的更少,观众爱看,我也算是有了一些名气,觉得肩上的担子重了。由于公安系统新闻工作的特殊性,基本上大案要案的案发现场都由我们新闻中心派人去录像,甚至跟着一起抓捕、审讯,也让我有机会接触到全局各个警种。警察几乎没有休息日,记得当年我记录过某起儿童绑架案,参与破案的刑警们两个多月谁也没离开专案组,领导对大伙儿说:“想想被绑的孩子生死未卜,你好意思回家吗?没别的,先把案子破了!”后来天津电视台办早间节目《津晨相会》,给了我们一个空间和平台,每天有5分钟现场采访报道,向百姓展现我们的工作,推动警民情谊。这个岗位带给我很强的使命感,也让我成了“最了解警察的警察”。国家在2021年设立了第一届“中国人民警察节”,我认为太有必要了。之前天津市公安局搞了一次活动,名为“向人民汇报”,刑侦局找我去开预备会,我听了几个人物的事迹后感慨很多。其中有一位警察,得了白血病却一直带病工作,破获了四百多起案件;也有为打黑除恶过度劳累,突发疾病导致面瘫、脑梗的二级英雄模范;还有跨境追逃的刑警。活动前我参与写汇报材料,单独教每个人怎么朗读,包括会场布置、灯光效果、音乐背景都是由我策划的。做这个活动策划整整用了两个星期,每天都在忙,就是想尽心尽力把事情做好。人民警察节活动正式开始时,一个多小时的节目,现场掌声雷动,很多人都流了泪。我个人觉得,不仅要有人民警察节,还应该有一个警察退休仪式。因为只有当过警察的人才真的了解这个职业有多不容易,很多警察退休后脱去的是警服,脱不掉的是那份责任。采访经验丰富的退休警察以新媒体展现他们的故事我退休后,女儿对我说:“爸爸,您已经不是警察了,安度晚年就行,没必要再干那么多事。”可是,我虽然脱下警服退了休,心里却永远割舍不掉那份情怀,更不能丢了社会责任。以前我一直有个想法──把过去的资料汇编成册、整理出来,但当时工作太忙没时间,于是退休后我便开始着手做这件事。我接触了一些退休民警,聊天时感觉他们和我一样,也有一种失落感,在岗时每天忙忙碌碌,退下来突然没事干了,心里没着没落的。有的老民警当年指挥过大案要案的侦破,一肚子故事,我觉得这些英雄事迹值得被记录下来,当我说出这个想法,立即得到了大家的支持。我制作的程序是先采访,跟对方聊天,拍摄视频,对方说得不清楚的地方,我再用主持人的话给他做补充。我采访过原刑警大队大队长、刑侦局副局长、预审专家、法医专家、痕迹专家,采访得很细致,他们聊起来也是兴致勃勃。原公安公交分局的反扒大队长刘金龙跟我聊了四五个小时,直到把设备聊没电了,故事太丰富、太值得宣传了,我的目的也是要让这些警察的事迹被大家知晓。我开始是做公众号,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我又做了抖音号“老冯说事”,从节目的编写到拍摄都由我一个人完成。因为我之前做过一分钟语音提示节目《妙宇110》,用天津话播,做了100期,也算有经验。我把过去的节目改成视频,就目前电信诈骗猖獗的现象,做了七十多期“预防电信诈骗”的节目。疫情期间也做了相关的话题。我发现喜马拉雅平台受众群体比较广,就把前期采访那些退休警察的视频和文字资料整理出来,改写成纪实文学,起名叫《津门老警察说案》,在喜马拉雅开播。朋友建议我强调地域特色,用天津话播,每周一三五更新。喜马拉雅官方联系我,问我能不能为他们做会员节目,让我做几个样本,要求说普通话,轻声细语娓娓道来,再把地域性扩展一下,名字改为《中国刑侦大案──尘封档案揭秘》。这档节目上线后点击量提升很快,说明大家还是喜欢内容真实生动的故事。我虽然做的是警察节目,但我着重强调的是民警工作的艰辛和人性的善恶,目的是希望大家听完故事后能有所启发。例如,我做过一期关于毒品犯罪的短视频科普节目,我觉得应该让年轻人了解这些,这是我应尽的责任。做新媒体让我感触颇多,这件事丰富了我的退休生活,实现了我多年的夙愿,最重要的是,它提升了我的人生价值。三、名言警句一、人生就那么短,不要为了变成别人喜欢的样子,委屈了自己。该开心时开心,想发泄就发泄。过好自己生活的第一件事,就是为自己而活。二、用人情做出来的朋友只是暂时的,用人格吸引来的朋友才是长久的。要知道,丰富自己比取悦他人更有力量。三、年龄永远不是衡量一个人的刻度,只有责任的叠加才会让人逐渐成长。真正的强大,不是因为别人的眼光去改变自己,而是用自己的能力去改变别人的眼光!四、别人再好,也是别人。自己再不堪,也是自己,独一无二的自己。只要努力去做最好的自己,一生足矣。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为自己的梦想买单。五、不要去听别人的忽悠,你人生的每一步都必须靠自己的能力完成。自己肚子里没有料,手上没本事,认识再多人也没用。六、不要再说怜悯什么弱者了,在这世界里,弱者就是要被强者践踏的。你,要么被践踏,要么变强大。七、评论一件事,只有设身处地,才能出言有尺,唏嘘有度;评论一个人,只有量人先量己,才能心中有德,口下留情。八、不要妄求让别人喜欢,尽量做到不让别人讨厌就够了。过度去揣摩别人的喜好而改变自己,一是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二是丢开了自身的尊严。九、无论是感情还是物质,都不要完全依赖一个人,要学会自己独立行走,否则当你失去那个人的时候,你也失去了自我。十、世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人与人交往的本质其实就是利益交换。如果你不懂利益交换原则,凡是好处都自己独吞,那么即使惊世的才华也只能沦为无用的白纸!十一、别以为你把心掏出来,人家就会领情,也别想着你对人家好,人家就会对你好,很多时候,只不过是你的自作多情,有时候钱要花在刀刃上,爱也一样。十二、思想不在一个高度,不必互相说服,只需互相尊重;三观不在一个层面,不必相互理解,只需互相包容。十三、世界再冷漠,别人再虚伪,这些也与你无甚关系,你还是你,若把生活看成一种刁难,你终会输,若把生活当作一种雕刻,你总能赢。十四、得不到的,未必是最好的,失去的也不尽是最宝贵的;现在拥有的,未必是你梦寐以求的,可它却是真真切切属于你的。十五、现在无法触碰的难过,终将可以当作笑话去讲。时间不能改变你的故事内容,却可以改变你的叙述方式。十六、做不到的事别随意答应,喜悦的时候别轻易许诺,忧伤的时候别乱回答,愤怒的时候少做决定,这样你的生活会轻松很多。十七、生命只有一次,任何时候,应该清醒地知道,别人的想法,与你没多大关联,而你自己的想法,是决定你一生的关键。十八、微小的幸福就在身边,容易满足就是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