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历史评价体系“教、学、评”一体化实践研究-以部编版高中历史教材为例_第1页
新高考历史评价体系“教、学、评”一体化实践研究-以部编版高中历史教材为例_第2页
新高考历史评价体系“教、学、评”一体化实践研究-以部编版高中历史教材为例_第3页
新高考历史评价体系“教、学、评”一体化实践研究-以部编版高中历史教材为例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高考对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历史探究能力、历史理解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实现历史的自主性学习,同时教师应拓展学生的历史思维。开展高中历史课程评价体系的“教、学、评”一体化实践,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获得全面性发展。一、高中历史“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优势高中历史“教、学、评”一体化主要是指在坚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前提下,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以自主学习和探讨的方式进行的历史课程教学模式。在这样的课程教学模式下,学生将在课堂上带着问题进行历史课程问题的探讨,并由教师对学生的探讨进行客观性的评价和纠正,然后在此基础上形成有针对性的课程教学内容,在师生共同努力的过程中完成课程教学目标。相比于传统的“课堂听授+重点记忆”的课程教学模式,“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解决学生主体位置不突出、被动学习等问题。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在探究历史课程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养成良好的主动探究能力,学生在探究答案的过程中还能深化对历史课程知识的记忆。二、高中历史“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基础“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基础是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在设计相应课程内容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建立起开放式的课程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首先,全面理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科学、全面地制订教学目标。在新高考评价体系和新课标要求下,教师应将提高学生解决历史问题、理解历史知识作为教学目标设定的关键内容,切不可将核心素养中所包含的五项内涵进行分割。教学目标应该具有检测性,能体现学生学习的进步程度。如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根据新课标要求和高一学生的学情,笔者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订为四项:(1)认识五四运动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内在联系;理解五四运动的时代价值,培养家国情怀等学科素养。(2)从历史解释的角度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是近代以来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及其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3)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通过史料理解中共在探索中的成长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4)从时空观念的角度掌握国民革命的历程,通过史料认识国共合作领导的国民革命的原因及其对中共的影响,理解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其次,深入分析课程结构,合理整合教学内容。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的一个典型特点是内容多,教师普遍反映时间不够,上不完。怎样在特定的时间实现教学目标是首先应该思考的问题。有些知识是建立在学生已掌握初中知识的基础上,有些知识则是对初中知识的进一步补充和发展。为此,深入分析课程结构、合理整合教学内容就显得非常重要。如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关于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学生掌握得较好,而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国民大革命则是学生不熟悉的内容,较为突出地表现在国民大革命方面。因此,在整合教学内容的过程中,笔者将五四运动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背景进行教学,而不再强调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过程等内容,既节省了时间,又强调了五四运动与中共成立之间的关系,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同时也突破了本课的重点。再次,立足核心素养,设计教学过程。在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讲解清楚历史课程内容,还要注意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学习,在设置课堂问题的过程中要具备关联性,帮助学生串联知识内容。在课程内容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意向和学习障碍,然后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难题,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情绪,一旦产生学习问题要及时进行沟通,从而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最后,以多元评价为原则,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这需要课程教师转变传统的“理论讲述+重点板书”的课程教学模式,通过课程任务设计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或者独立解决课程任务的过程中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三、高中历史“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操作(一)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课程创新在高中历史课程中应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首先要重视“教”的过程。这需要高中历史课程教师进行有效的创新,并考虑以下几个因素:第一,历史课程教学创新要立足于学生的历史基础,防止出现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不挂钩的情况;第二,教师在课程创新过程中要立足于新课标的内容,用更科学、更新颖的方式在教学中落实新课标内容;第三,教师要注重教学的针对性特征,因材施教,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比如,笔者在组织学生学习《三国两晋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的课程内容时,由于南北朝时期的朝代更迭顺序较为复杂,很多学生对南北朝历史的变换顺序记忆不足。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始之前,笔者结合两晋时代的主要历史事件为学生制作了相应的教学视频,采用动画讲解的形式对这一段历史的主要顺序以及主要政权的更迭进行了有效讲解,并在视频内容中添加相应的问题,使学生能在课前探究主要的课程问题,养成自主学习历史学科素养,同时养成良好的历史文化观念。(二)立足学生基础,组织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是开展“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目标。因此,“学”的方式是极为重要的。为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历史学科素养,高中历史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预设一些问题,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以笔者的课程教学活动为例,笔者在组织学生学习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课《古代的非洲和美洲》时,根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不同版本(1999年版和2005年版)对古代非洲文明的主要特点的两种观点,设计了以下问题:“上述两种观点,你同意哪一个?如果同意观点1,请结合课本32页‘问题探究’,分析地理环境对非洲历史的影响;如果同意观点2,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非洲文明的外部联系与内部联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能有效转变个人的历史知识学习方式,变被动记忆为主动探究,同时可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相互补充,从而实现合作学习能力的提升。(三)完善评价机制,提升课程质量在以往的高中历史教学中,众多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效的主要评价标准是学生的卷面成绩,这种单一的教学评价标准难以反映学生的过程性发展。针对这种问题,推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课程的开展,需要教师改革传统的历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除了学生的卷面成绩外,根据学生的具体发展情况构建针对性的教育评价标准,结合学生的预习情况、课堂活动参与度、师生有效互动以及课程实践活动质量等主要内容,以学生的历史知识应用能力作为新的课程评价标准,不仅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具体要求,也能满足学生的历史学习需求。四、结语综上所述,在新课标不断深化实施的时代背景下,学生作为高中历史课程的主体,需要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