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福建省宁德市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_第1页
2023届福建省宁德市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_第2页
2023届福建省宁德市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_第3页
2023届福建省宁德市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_第4页
2023届福建省宁德市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3届福建省宁德市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2023年宁德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第四次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参考解析及评分细则

1.B(3分)

2.D(3分)

3.C(3分)

4.(6分)

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2分)

①长城是我国古代修建的规模浩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其城墙、城堡、烽燧等各种设施均是为战争而建造,在这个意义上说,它是为战争服务的武器。

②长城调整了农耕政权与游牧势力之间的社会经济秩序,减少了战争的数量和规模,是预防战争的手段,是和平的象征。

③长城为各民族共同生存及和谐发展提供了机遇,是各民族交流融合的纽带,是中华民族稳定统一的支柱。5.(4分)

①正确处理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坚持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②大力推动文化遗产研究,满足保护和发展的需要。

③引入数字化技术进行保护,实现文化遗产数字化。

④因地制宜,以遗产开发带动区域社会经济整体发展。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长城因是……具有和平的象征意义而成为世界语境的中国符号”错。材料一第一段“作为地标性建筑中的突出代表,长城在全世界已经成为中国的代名词,成为世界语境的中国符号”,据此看出“具有和平的象征意义”不是成为中国符号的原因。

C.“战国时期……长城不再具有诸侯国之间相互防御的作用”错材料一第五段“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相互防御的长城,属于这种性质战争的继续和发展”,据此看出,战国时期的长城开始了农耕对游牧的防御,但仍然具有诸侯国相互防御的作用。

D.“主要在于化解农耕文明向北扩展之后农耕和游牧民族的矛盾冲突”错。材料一第六段“秦汉时期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万里长城,作用主要是在农耕文明向北扩展之后,协调农耕和游牧两种生产生活方式带来的矛盾和冲突”,据此看出,秦汉时期的长城在于“协调”矛盾冲突,而不一定能“化解”。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广义上的长城则是一条生态文化保护带”错,材料二第三段“长城不仅是一个点线相连的建筑群,更是……是一片由多元社会功能有机构成的区域单元。长城是线性历史文化遗产,以长城文化遗产为中心建构“长城生态文化保护带”,在沿线各市县建设主题多样、内容多元、形式丰富的城市公园、生态绿地、公路景观等……推动长城文化的整体转型升级”,据此看出,“生态文化保护带”是为了保护长城而建构的一个保护区域,并非是广义上的长城。广义上的长城是“一片由多元社会功能有机构成的区域单元”。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不适合继续保留在世界遗产行列里”错。材料一第三段“中国历史上修筑过的长城,都是世界遗产的一部分”。

B.“只有北方的荒漠和草原,才便于修建长城”错。材料一第四段“修建长城与当时的地理环境有关。东边和南边的大海,西面和西南的喜马拉雅等高山,构成了当时难以逾越的自然屏障。北方虽有荒漠,却有广袤的草原相连接”,据此看出,北方是荒漠和草原,所以需要修建长城作为屏障,不是“便于修建长城”。

D.“只要坚持不过度商业化的原则,就能够实现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错。材料二第一段“发展旅游要以保护为前提,不能过度商业化。长城文旅产业的发展要始终坚持将保护放在第一位”,不过度商业化只是必要条件而非充要条件。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认为长城的一切设置都是为了战争服务,是战争的武器。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

①材料一第二段“长城曾是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修建的规模浩大的军事防御工程”,材料一第五段“中国古代文明形成过程中,定居农业形成初期的冲突,主要是不同部落联盟之间的战争。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相互防御的长城,属于这种性质战争的继续和发展”,材料一第七段“长城由绵延伸展的一道或多道城墙,一重或多重城堡以及沿长城密布的烽燧、道路、各种附属设施,巧妙借助天然险阻而构成”。据此看出,长城是我国古代修建的规模浩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其城墙、城堡、烽燧等各种设施均是为战争而建造,在这个意义上说,它是为战争服务的武器。

②材料一第二段“历朝历代均修筑了长城,修建目的由诸侯国间的互相防御,转变为保护农耕地区,调整农耕政权与游牧势力之间的社会经济秩序”,材料一第八段“其实严格地讲,长城沿线的绝大部分地方都没有打过仗,即便是打过仗的地方,绝大部分时间也是不打仗的。长城是预防战争的手段”,材料一第九段“从农耕和游牧民族碰撞与融合的意义上说,长城承载着中国人独特的情感、独特的心理追求。人心所向,不想打仗。有了长城,战争的数量、战争的规模都大幅度地减少了。所以,我们说长城是和平的象征”。据此看出,长城调整了农耕政权与游牧势力之间的社会经济秩序,减少了战争的数量和规模,是预防战争的手段,是和平的象征。

③材料一第九段“从农耕和游牧民族碰撞与融合的意义上说,长城承载着中国人独特的情感、独特的心理追求”,材料一第十一段“然历史上长城沿线地区的中华民族各成员之间曾发生过矛盾冲突,但这种矛盾和争战的最终解决,也为各民族共同生存及和谐发展提供了机遇。长城区域的稳定和统一,对中华民族的稳定统一具有重大的支撑作用”。据此看出,长城为各民族共同生存及和谐发展提供了机遇,是各民族交流融合的纽带,是中华民族稳定统一的支柱。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长城的保护开发对我国其它世界文化遗产的开发具有的借鉴意义:

①材料二第一段“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发展旅游要以保护为前提,不能过度商业化。长城文旅产业的发展要始终坚持将保护放在第一位”。据此分析出,正确处理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坚持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②材料二第二段“长城文化遗产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但目前研究现状远不能满足保护和发展的需要。要有计划地、有目的地、系统化地推进和完成一批具有理论高度、学术深度、实践力度的重大长城文化研究项目”。据此分析出,大力推动文化遗产研究,满足保护和发展的需要。

③材料二第二段“文化遗产数字化是当前快速发展的一个新领域,对于长城这样空间跨度大,存在环境复杂的文化遗产来说,通过引入数字化技术进行保护是值得关注的新趋势。数字化保护同时为后续的开发利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据此分析出,引入数字化技术进行保护,实现文化遗产数字化。

④材料二第四段“长城的文化内涵是极为丰富多元的,综合开发利用的空间也非常广阔。长城文化可以深入山西的区域环境结构、人民的生产生活变迁,以及由此形塑和积淀的地域文化、民情风俗。将长城文旅产业与长城沿线区域乡村振兴与产业转型发展结合起来,推动相关地方特色农产品产业、休闲农业、康养产业、文创产业、新农村建设、农村合作社等领域的加速转型发展,以文旅产业带动区域社会经济整体发展”。据此分析出,因地制宜,以遗产开发带动区域社会经济整体发展。

6.A(3分)

7.B(3分)

8.(6分)

①吃苦耐劳,自力更生。为省钱还账不惜步行160华里到连队。

②无私奉献,不怕牺牲。把亲人献给祖国无怨无悔,平凡中透露出伟大。

③坚守信义,一诺千金。艰难生活中却用抚恤金偿还账单,信守承诺。

9.(4分)

①语言描写传神。如“可三喜留下的话,俺这当娘的不能违”,写出了大娘的一诺千金。

②动作描写传神。如“大娘用手抓着那些碎片儿,朝面条碗里放”,写出了大娘生活的艰苦和节俭。

③细节描写传神。如“裤角上全沾满了南国殷红色的泥巴”,写出了大娘和玉秀的吃苦耐劳。

④场景描写传神。如用战士们争相要求替大娘还款的场景,写出了他们善良、真诚的人性。

⑤神态描写传神。如“心平气静地说”,写出了大娘丧子后的坚强与理性。

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内容的能力。

A.“主要原因是梁大娘觉得庄稼人走点路不碍事”错误。根据“这祖孙三代下了火车步行而来,是将路费用在别的事上了”分析可知,“庄稼人走点路不碍事”只是大娘的托词,主要原因是想省钱。

故选A。

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

B.“把我扔掉半个馒头和梁大娘吃烂瓜干煎饼进行对比”错误。文章并没“把我扔掉半个馒头和梁大娘吃烂瓜干煎饼进行对比”,而是由大娘的节俭,我们明白了梁三喜的节俭。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根据“从火车站到连队驻地一百六十多华里,难道这祖孙三代是翻山越岭,一步一步挪来的”,走了“四天带一过晌”可概括为:婆媳二人吃苦耐劳,自力更生。

根据“梁大娘站起来:‘莫哭,都莫哭……庄稼人种地,也得流几碗汗擦破点皮,打江山保江山,哪有不流血的呀!三喜他为国家死的,他死得值得……’”可概括为:婆媳二人无私奉献,不怕牺牲。把亲人献给祖国无怨无悔,平凡中透露出伟大。

根据“梁大娘心平气静地说:‘三喜欠下六百二十块的账,留下话让俺和玉秀来还上。秀哪,你把三喜留下的那封信,也交给蒙生他们吧’”可概括为:婆媳二人坚守信义,一诺千金。艰难生活中却用抚恤金偿还账单,信守承诺。

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

“可三喜留下的话,俺这当娘的不能违”“三喜欠下六百二十块的账,留下话让俺和玉秀来还上。秀哪,你把三喜留下的那封信,也交给蒙生他们吧”等传神的语言描写,写出了大娘的一诺千金的特点。

“大娘用手抓着那些碎片儿,朝面条碗里放”“大娘说着,又把那煎饼碴儿往碗里捧……”等传神的额动作描写,写出了大娘生活的艰苦和节俭。

“这时,我发现大娘和玉秀的鞋上、裤角上全沾满了南国殷红色的泥巴”“大娘从床上摸过一个包干粮的包袱”等传神的细节描写,写出了大娘和玉秀的吃苦耐劳。

“屋内一片呜咽声。在场的人们都已完全明白,是一桩啥样的事发生了”“‘我们还!’‘我们还!!’“我们还!!!”……泪眼下,我早已分不清这是谁,那是谁,只见一块块手表,一把又一把人民币,全堆在了我面前的桌子上”等传神的场景描写,写出了他们善良、真诚的人性。

“梁大娘心平气静地说”“我泪涌如注,我怎么也忍不住,我嚎啕起来”等传神的神态描写,写出了大娘丧子后的坚强与理性。

10.C(3分)

11.B(3分)

12.B(3分)

13.(8分)

(1)之所以不及早攻下两个城池,听说是乐毅与燕国新即位的国君有怨仇,乐毅断断续续用兵故意拖延时间姑且留在齐国,准备在齐国称王。

(2)老师,是依靠他来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除疑惑的人。

14.(3分)

①燕惠王原本对乐毅有怀疑;

②乐毅攻齐国只两个城市久攻不下;

③齐国行反间计。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齐国田单后来与骑劫交战,果然设置骗局用计谋迷惑燕军,结果在即墨城下把骑劫的军队打得大败,接着辗转战斗追逐燕军,向北直追到黄河边上,收复了齐国的全部城邑,并且把齐襄王从莒邑迎回都城临淄。

“与”在此为介词,译为“和”,“骑劫”应为其宾语,因此不能在“与”后断开,排除AD;

“破”为动词,攻破,后接宾语“骑劫”中间不能断开,且“逐”后也应接宾语“燕”,此二句都构成动宾结构,故排除B。

故选C。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B.“谥号只有褒义”错。谥号有褒有贬,还有平谥。“与齐湣王的‘湣’同属‘美谥’”说法错误。“惠”为美谥;“湣”古同“闵”,意为“昏乱”,为恶谥。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使得赵国乘着燕国疲困之际任用乐毅攻打燕国”理解有误,由原文的表述“恐赵用乐毅而乘燕之弊以伐燕”可知,赵国任用乐毅乘着燕国兵败疲困之机攻打燕国是燕惠王担心发生的事情。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所以”,……的原因;“拔”,攻下;“隙”,怨仇、嫌隙;“王”,称王。

(2)“……者……也”,判断句式;“所以”,用来……的。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题目要求回答“燕惠王‘召乐毅’的原因”,通读文章可知,解析主要集中在“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及即位,齐之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曰:‘齐城不下者两城耳。然所以不早拔者,闻乐毅与燕新王有隙,欲连兵且留齐,南面而王齐。齐之所患,唯恐他将之来。’于是燕惠王固已疑乐毅,得齐反间,乃使骑劫代将,而召乐毅”中。

从中可知,田单了解到燕惠王与乐毅之间有隔阂,燕惠王对乐毅有怀疑;再加之乐毅迟迟攻不下齐国的两个城市,因此田单纵反间于燕,说乐毅有在齐国称王的打算,于是燕惠王一下子中了计,于是“召乐毅”。

参考译文:

燕昭王派乐毅担任上将军。乐毅于是统一指挥着赵、楚、韩、魏、燕五国的军队去攻打齐国,在济水西边大败齐国军队。这时各路诸侯的军队都停止了攻击,撤回本国,而燕国军队在乐毅的指挥下单独追击败逃之敌,一直追到齐国都城临淄。齐湣王在济水西边被打败后,就逃跑到莒邑并据城固守。乐毅集中力量攻击临淄,拿下临淄后,把齐国的珍宝财物以及宗庙祭祀的器物全部夺取过来并把它们运到燕国去。燕昭王大喜,亲自赶到济水岸上慰劳军队,奖赏并用酒肉犒劳军队将士,把昌国封给乐毅,封号叫昌国君。当时燕昭王把在齐国夺取缴获的战利品带回了燕国,而让乐毅继续带兵进攻还没拿下来的齐国城邑。乐毅攻下齐国城邑七十多座,都划为郡县归属燕国,只有莒和即墨没有收服。这时恰逢燕昭王死去,他的儿子立为燕惠王。惠王从做太子时就曾对乐毅有所不满,等他即位后,齐国的田单了解到他与乐毅有矛盾,就对燕国施行反间计,造谣说:“齐国城邑没有攻下的仅只两个城邑罢了。而所以不及早拿下来的原因,听说是乐毅与燕国新即位的国君有怨仇,乐毅断断续续用兵故意拖延时间姑且留在齐国,准备在齐国称王。齐国所担忧的,只怕别的将领来。”当时燕惠王本来就已经怀疑乐毅,又受到齐国反间计的挑拨,就派骑劫代替乐毅任将领,并召回乐毅。乐毅心里明白燕惠王派人代替自己是不怀好意的,害怕回国后被杀,便向西去投降了赵国。齐国田单后来与骑劫交战,果然设置骗局用计谋迷惑燕军,结果在即墨城下把骑劫的军队打得大败,接着辗转战斗追逐燕军,向北直追到黄河边上,收复了齐国的全部城邑,并且把齐襄王从莒邑迎回都城临淄。燕惠王很后悔派骑劫代替乐毅,致使燕军惨败损兵折将丧失了占领的齐国土地;可是又怨恨乐毅投降赵国,恐怕赵国任用乐毅乘着燕国兵败疲困之机攻打燕国。燕惠王就派人去赵国责备乐毅,同时向他道歉说:“将军误听传言,认为跟我有嫌隙,就抛弃了燕国而归附赵国。将军为自己打算那是可以的,可是又怎么对得住先王待将军的一片深情厚意呢?”乐毅写了一封回信给惠王,信中说:我听说善于开创的不一定善于完成,开端好的不一定结局好。从前伍子胥的主张被吴王阖闾采纳,吴王带兵一直打到楚国郢都;吴王夫差不采纳伍子胥的正确建议,却赐给他马革囊袋逼他自杀,把他的尸骨装在袋子里扔到江里漂流。吴王夫差不明白先前伍子胥的主张能够建立功业,所以把伍子胥沉入江里而不后悔;伍子胥也不能预见君主的气量、抱负各不相同,因此致使被沉入江里而死不瞑目。我听说古代的君子,绝交时不说别人的坏话;忠良的臣子离开原来的国家,不洗雪自己的罪过和冤屈。我虽然无能,但多次聆听君子的教导了。所以献上这封信来把我的心意上报(让您知道),希望君王留意吧。于是燕惠王又把乐毅的儿子乐间封为昌国君;而乐毅往来于赵国、燕国之间,与燕国重新交好,燕、赵两国都任用他为客卿。乐毅死于赵国。

(节选自《史记·乐毅列传》)

15.C(3分)

16.(6分)

①异乡漂泊,处境艰难。

②年华已逝,青春不再。

③人生失意,怀才不遇。

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不由得想到他们成年的样子”错。“忆青春”指诗人回忆自己的青春年华。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首联“异乡流落频生子,几许悲欢并在身”,交代出“异乡流落”的处境,而“频生子”则更加剧了处境之艰难,因而虽然生子之事是喜事,但诗人却感觉“悲欢并在身”。由此得出:异乡漂泊,处境艰难。

颔联“欲并老容羞白发,每看儿戏忆青春”,诗人想要遮掩住自己的老态,无奈白发无法消除;看到孩子们玩耍,不由让人回忆起青春时代。此联表现的恰是年华已逝,青春不再。

“未知门户谁堪主,且免琴书别与人”,诗人一生仕途不顺,自己读书没有成效,只能寄望于儿子,表述了诗人人生失意,怀才不遇。

17.(6分)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沂”“舞雩”“锱铢”“弊”。

18.C(3分)

19.(6分)

①冰雪聪明、敏感多疑

②高贵的、卑贱的/富有的、贫穷的

③也应该是被尊重的对象/也有可以被欣赏的美/也值得尊重(欣赏)

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义的能力。

文中画横线处的“你”是泛称;

A.“你”是特称,指周萍;

B.“你”是特称,指奥菲利娅;

C.“你”是泛称;

D.“你”是特称,指负责选演讲的学生的人。

故选C。

19.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上下文,填入两个并列四字词语,且要符合林黛玉的性格;林黛玉因母亲去世,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抚养,虽然贾母疼爱,但她生性孤傲,敏感多疑,又冰雪聪明,诗词妙语信手拈来,故可填写“冰雪聪明、敏感多疑”。

第二空,根据后文句式,填入能概括“生命形式”的一对反义关系的词语,故可填写“高贵的、卑贱的/富有的、贫穷的”。

第三空,要注意前句的“即便是”,那么需要有对应关联词“也”;根据后文“没有比较,只有欣赏”,确定“也”字句内容倾向尊重、欣赏等方向,故可填写“也应该是被尊重的对象/也有可以被欣赏的美/也值得尊重(欣赏)”。

20.(3分)

①心浮气躁;

②驾轻就熟(信手拈来、垂手可得、唾手可得、易如反掌、水到渠成、得心应手);

③爱不释手(爱不忍释、叹为观止)

21.(3分)

《补天》篇,契合着他欲补苍天的志向;《理水》篇,践行了他务实趋真的精神;《采薇》篇,表现了他对“隐”与“退”的思考;《铸剑》篇,饱含着他对威权的轻蔑与挑战。

22.(5分)

比喻,构成:将阅读鲁迅先生《故事新编》的感受比作在酷热的天气里吹空调。(1分)

效果:(4分)

①与开头“酷夏,心不静,气不顺……唯靠读书静心”相呼应。

②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鲁迅的冷峻和深远给予浮躁的自己精神上的镇静与愉悦。

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处,语境“心不静,气不顺”强调酷夏人容易心气浮躁,可用“心浮气躁”。心浮气躁:形容人性情浮躁,做事不踏实。

②处,语境形容鲁迅读透古书,写拟古之作就非常容易,可用“驾轻就熟(信手拈来、垂手可得、唾手可得、易如反掌、水到渠成、得心应手)”。驾轻就熟:比喻对某事有经验,很熟悉,做起来容易。信手拈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垂手可得、唾手可得:比喻极容易得到。易如反掌:比喻事情很简单,非常容易完成。水到渠成:比喻条件成熟,事情就会自然成功。得心应手: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

③处,语境形容对鲁迅文章书喜爱之态,可用“爱不释手(爱不忍释、叹为观止)”。爱不释手、爱不忍释:喜欢得舍不得放手。叹为观止:形容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2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标点、变换句式的能力。

首先找到结构混乱、语句不通、标点不妥的地方。

“他写《补天》,契合着欲补苍天的志向”结构混乱,“契合着欲补苍天的志向”的应是“《补天》”这篇文章,因此把“他写”删掉;

“写大禹的《理水》篇他精神的务实趋真得以践行”句式杂糅,可改成“大禹的《理水》篇,使他精神的务实趋真得以践行”,或者“《理水》篇,践行了他务实趋真的精神”;

“对于威权《铸剑》则是轻蔑与挑战”缺少主语,可改成“对于威权《铸剑》他则是轻蔑与挑战”;

此外,几个句子之间是并列关系,句子之间应用分号。

然后整理句子,将其变成结构整齐、表述流畅的整句:

散句变整句,首先选定一个句式作为基准句式,做到句式整齐。

如以“《补天》篇,契合着欲补苍天的志向”作为基准句式。然后按照基准句式进行变换,把“写大禹的《理水》篇他精神的务实趋真得以践行”改为“《理水》篇,践行了他务实趋真的精神”;“表现“隐”与“退”的是《采薇》”改为“《采薇》篇,表现了他对‘隐’与‘退’的思考”;“对于威权《铸剑》则是轻蔑与挑战”改为“《铸剑》篇,饱含着他对威权的轻蔑与挑战”。

2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述效果的能力。

比喻的构成,要指出比喻句的本体、喻体,“我们读他的书,就当是吹一吹空调”,本体是“阅读鲁迅先生《故事新编》的感受”,喻体是“就当是吹一吹空调”。

比喻的表述效果主要是使语言形象生动。这里将阅读鲁迅先生《故事新编》的感受比作在酷热的天气里吹空调,形式上呼应了开头“唯靠读书静心”,内容上,吹空调在酷热夏季带给人的愉悦是每个人都能准确感受到的,而读鲁迅的作品也能让浮躁的内心沉静下来,带来精神上的愉悦。比喻修辞的运用使这种抽象的感受更真实具体,形象而生动。

23.略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给出书画鉴赏的三个术语,由低到高依次是能品、妙品、神品。能品主要依赖技术的娴熟,妙品更强调有自己的理解和创新,而神品已经看不到人为痕迹而达到了浑然天成的境界。材料还强调了优秀书画作品共有的一个特点,就是自然不做作。然后提出问题“书画何以能够出现神品、妙品、能品?”,引导我们进一步思考。

材料在谈论书画鉴赏的标准基础上,引出苏轼的话,强调了书画作品要“天工与清新”,以及达到这一境界的方法——“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既是谈书画,也是谈学习,亦可适用于技术制造等各个行业领域。生活中,有的人过于雕琢造作,脱离自然,反而弄巧成拙;有的人急功近利,想走“终南捷径”,却事与愿违。所以做任何事情,我们都要先打好基础才能厚积薄发;先学好基本功,才能创造出“能品”“妙品”乃至“神品”,否则只能是“次品”“废品”“唐品”“赝品”。这些便是我们从所给材料分析出来的启示意义。

写作时可以采用层进式结构,先由书画三品到内涵到列举代表作,进一步分析思考如何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进而由书画到做学问、做人,强调打好基础、厚积薄发,为人要谦逊低调自然,不可过于造作;最后可以联系现实和写作身份,从求学、为人两个角度谈对青年的启发。

立意:

1.厚积薄发出“精品”。

2.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3.去粉饰,存真意,勿做作,少卖弄。绝密★启用前

2023年宁德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第四次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测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选择题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解析标号涂黑

2.非选择题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

3.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作为地标性建筑中的突出代表,长城在全世界已经成为中国的代名词,成为世界语境的中国符号。

长城曾是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修建的规模浩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历朝历代均修筑了长城,修建目的由诸侯国间的互相防御,转变为保护农耕地区,调整农耕政权与游牧势力之间的社会经济秩序。长城内外是故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得到强化。

经国家文物局认定,截至2012年6月,中国历代长城遗迹总长共有21196.18千米。中国长城因其独特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于1987年被整体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历史上修筑过的长城,都是世界遗产的一部分。

中国古代为什么要付出这么多的艰辛,持续地建筑和使用长城?修建长城与当时的地理环境有关。东边和南边的大海,西面和西南的喜马拉雅等高山,构成了当时难以逾越的自然屏障。北方虽有荒漠,却有广袤的草原相连接。

中国古代文明形成过程中,定居农业形成初期的冲突,主要是不同部落联盟之间的战争。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相互防御的长城,属于这种性质战争的继续和发展。

战国时期,有了秦、赵、燕三个诸侯国修建的长城,开始了农耕对游牧的防御。秦汉时期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万里长城,作用主要是在农耕文明向北扩展之后,协调农耕和游牧两种生产生活方式带来的矛盾和冲突。在古代中国中原地区,农业始终是立国之本,保护农耕就是保护国家命脉。从战国以来,长城一直肩负着这项使命。

长城由绵延伸展的一道或多道城墙,一重或多重城堡以及沿长城密布的烽燧、道路、各种附属设施,巧妙借助天然险阻而构成。长城防御体系以城墙为主线,以关隘为支撑点,点线结合、纵深相贯,每道长城都长达千里甚至更长。

说到长城,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戍守坚固的城墙,是永不散去的烽火硝烟。其实严格地讲,长城沿线的绝大部分地方都没有打过仗,即便是打过仗的地方,绝大部分时间也是不打仗的。长城是预防战争的手段。

从农耕和游牧民族碰撞与融合的意义上说,长城承载着中国人独特的情感、独特的心理追求。人心所向,不想打仗。有了长城,战争的数量、战争的规模都大幅度地减少了。所以,我们说长城是和平的象征。

长城历史悠久,延绵万里,见证和参与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的历史进程。长城文化保留在各个时代的记忆、话语和行动中,是长城区域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先民共同创造并为后人世代继承发展的文化。

虽然历史上长城沿线地区的中华民族各成员之间曾发生过矛盾冲突,但这种矛盾和争战的最终解决,也为各民族共同生存及和谐发展提供了机遇。长城区域的稳定和统一,对中华民族的稳定统一具有重大的支撑作用。

(摘编自董耀会《长城:世界语境的中国符号》)

材料二:

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发展旅游要以保护为前提,不能过度商业化。长城文旅产业的发展要始终坚持将保护放在第一位。山西境内明代以前的早期长城,整体保存需提档升级,保存状况较好的明长城,也面临着来自人类生产、生活方面的诸多影响。山西长城保护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科学、全面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亟待展开。保护和发展并不是矛盾的,而是相互促进的。发展的基础是保护,保护的归宿是发展,保护是发展的基础性手段。

长城文化遗产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但目前研究现状远不能满足保护和发展的需要。要有计划地、有目的地、系统化地推进和完成一批具有理论高度、学术深度、实践力度的重大长城文化研究项目。文化遗产数字化是当前快速发展的一个新领域,对于长城这样空间跨度大,存在环境复杂的文化遗产来说,通过引入数字化技术进行保护是值得关注的新趋势。数字化保护同时为后续的开发利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长城不仅是一个点线相连的建筑群,更是一片大量军队驻扎屯垦的军事区,一片多元民族杂居共处的生活区,一片边贸交通发达、边贸商镇繁荣的经济区,是一片由多元社会功能有机构成的区域单元。长城是线性历史文化遗产,以长城文化遗产为中心建构“长城生态文化保护带”,在沿线各市县建设主题多样、内容多元、形式丰富的城市公园、生态绿地、公路景观等,依托“长城生态文化保护带”发展相关文化、艺术、体育等活动,推动长城文化的整体转型升级。

长城的文化内涵是极为丰富多元的,综合开发利用的空间也非常广阔。长城文化可以深入山西的区域环境结构、人民的生产生活变迁,以及由此形塑和积淀的地域文化、民情风俗。将长城文旅产业与长城沿线区域乡村振兴与产业转型发展结合起来,推动相关地方特色农产品产业、休闲农业、康养产业、文创产业、新农村建设、农村合作社等领域的加速转型发展,以文旅产业带动区域社会经济整体发展。

(摘编自郝平《长城景观遗址研究保护和开发利用》)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城因是中国地标建筑的突出代表且具有和平的象征意义而成为世界语境的中国符号。

B.中国古代长城的出现与定居农业的形成息息相关,为了相互防御,诸侯国开始修筑长城。

C.战国时期,修筑长城的目的已开始发生转变,长城不再具有诸侯国之间相互防御的作用。

D.秦汉时期修筑的长城,主要在于化解农耕文明向北扩展之后农耕和游牧民族的矛盾冲突。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通过梳理中国长城的修筑历史,阐明了长城在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修建目的的演变,条理清晰。

B.材料一针对人们对长城的固有印象,在揭示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提出了对长城的独特见解,颇让人耳目一新。

C.材料二聚焦长城文旅产业的发展,立足于山西的历史和现状,目的是为了给山西长城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建言。

D.从材料二可以看出,狭义上的长城仅仅是一个点线相连的建筑群,而广义上的长城则是一条生态文化保护带。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些点段的长城因所处环境偏远,年久失修,已经处于“濒危”状态,不适合继续保留在世界遗产行列里。

B.长城的修建与地理环境有关,我国东、南、西三面是山或海,只有北方的荒漠和草原,才便于修建长城。

C.长城防御体系点线结合、纵深相贯,每道长城都长达千里甚至更长,而且戍守坚固,所以能有效预防战争。

D.长城的保护和文旅产业的发展并不矛盾,只要坚持不过度商业化的原则,就能够实现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

4.有人说:“长城的一切设置都是为了战争服务,是战争的武器。”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的看法。(6分)

5.中国拥有丰富的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6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8项。长城作为典型的世界文化遗产,其保护开发对我国其它世界文化遗产的开发具有哪些重要借鉴意义请结合材料二分析作答。(4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高山下的花环(节选)

李存葆

梁大娘看上去年近七十岁了。穿一身自织自染的土布衣裳,褂子上几处打着补丁。老人高高的个,背驼了,鬓发完全苍白,面孔干瘦瘦的,前额眼角、鼻翼,全镶满了密麻麻的皱纹。像是曾患过眼疾,老人的眼角红红的,眼窝深深塌陷,流露出善良、衰弱、接近迟钝的柔光,里面象藏着许多苦涩的东西。如果是在别的地方偶然遇上,我怎会相信这就是连长的母亲啊!

我连忙双手扶着老人:“大娘,您快坐下吧。”

我把大娘扶到床沿坐下,转脸对韩玉秀:“小韩,您也坐下。”

玉秀刚坐下,床上的孩子醒了,哇哇直哭。玉秀忙转过身去给孩子喂奶,轻声哄着啥事还不知的孩子:“盼盼,好闺女,莫哭,莫哭……”

“大娘,听说你们上路十几天了。怎么才到……”

没待我说完,段雨国贴着我的耳根告诉我,大娘她们下了火车,是步行赶来连队的!

“啥!”我心里打了个寒悸。

从火车站到连队驻地一百六十多华里,难道这祖孙三代是翻山越岭,一步一步挪来的?这时,我发现大娘和玉秀的鞋上、裤角上全沾满了南国殷红色的泥巴。昨天刚落过一场雨,路该是多难走哇!段雨国对梁大娘说:“大娘,下了火车站不远就是汽车站,汽车能直接开到我们连的山脚下。怎么?你们没打听着有长途汽车站?”

玉秀小声说:“打听着了。”

大娘接过话:“庄稼人走点路,不碍事。”

“你们在路上走了几天呀?”段雨国又问。

“四天带一过晌,”玉秀边给孩子喂奶边说,“要不是老打听路,走得兴许还快些。”

我忙给段雨国递个眼色,不让他再问了。

在邀请烈士亲属来队时,团里已寄去了足够用的路费。这祖孙三代下了火车步行而来,是将路费用在别的事上了,还是为了省出几块钱?!梁三喜留下的那六百二十元的欠账单,足以使我晓得梁大娘一家的日子过得该是有多难……

炊事班长带着几个战士,端着刚出锅的面条和四碟儿菜走进来。他们把面条盛进碗里,让大娘和玉秀坐到桌前吃饭。

这时,大娘从床上摸过一个包干粮的包袱。包袱是用做蚊帐用的那种纱布缝的,沾满了旅途上的尘埃。大娘解开快空了的包袱,我一看,里面包着的是些黑乎乎的碎片儿,还有几个咸萝卜头。大娘用手抓着那些碎片儿,朝面条碗里放……

炊事班长上前抓住大娘的手:“大娘!别吃这烂瓜干做的煎饼了!瞧,都挤成碎碴碴了……

“带在路上吃没吃完。孩子,吃了不疼撒了疼,用汤泡泡还能吃。”大娘说着,又把那煎饼碴儿往碗里捧……

我眼里湿了。此时,只有此时,我才真正明白,梁三喜生前为啥因我扔掉那半个馒头而大动肝火啊!

……

战士们已陆陆续续来到连部,要为大娘一家送行。昨晚,我已给大家讲过,在大娘一家离开连队时,让大家把眼泪忍住……

这时,段雨国竟第一个忍不住抹起泪来。他抹泪,好多战士也忍不住掉泪了。

梁大娘站起来:“莫哭,都莫哭……庄稼人种地,也得流几碗汗擦破点皮,打江山保江山,哪有不流血的呀!三喜他为国家死的,他死得值得……”

大娘这一说,段雨国更是哭出声来,战士们也都跟着哽咽起来。有人捅了段雨国一下,他止住了哭。大家也意识到不该在这种时候,当着大娘和玉秀的面流泪。

屋内静了下来。

“秀哪,时辰不早了。别麻烦同志们了,咱该走了。”停了停,大娘对玉秀说,“秀,你把那把剪子拿过来。”

玉秀从蓝底上印着白点点的布包袱里,拿出做衣服用的一把剪子,递给了梁大娘。

大娘撩起衣襟。这时,我们发现,大娘衣襟的左下角里面缝进了东西,鼓鼓囊囊的。大娘拿起剪子,几下便铰开了衣襟的缝……

我们不知大娘要干啥,都静静地望着。

只见大娘用瘦骨嶙峋的手,从衣襟缝里掏出一叠崭新的人民币。放在了桌上!

我们一看,那全是拾元一张的厚厚一叠人民币,中间系着一绺火红的绸布条儿。

接着,又见大娘从衣襟缝隙里,摸出一叠发旧的人民币,也全是十元一张的……

大娘这是要干啥?我惊愕了!大娘身上有这么多钱,可她们祖孙三代下了火车竟舍不得买汽车票,一步步挪了一百六十多华里……

大娘看看我,指着桌上的两叠钱说:“那是五百五拾块,这是七十块”

这时,玉秀递给我一张纸条:“指导员,这纸条留给您,托您给俺办办吧”

我接过纸条一看,是梁三喜留给她们的欠账单!这纸条和那血染的纸条是一样的纸,原是一张纸撕开的各一半……

顿时,我的头皮嗖嗖发麻!

梁大娘心平气静地说:“三喜欠下六百二十块的账,留下话让俺和玉秀来还上。秀哪,你把三喜留下的那封信,也交给蒙生他们吧。”

玉秀把一封信递给了我。

呵,我们在此时,终于见到了梁三喜烈士的遗书!

……

捧读遗书,我泪涌如注,我怎么也忍不住,我嚎啕起来……

我用瑟瑟发颤的手拿起那五百五十元的抚恤金,对梁大娘哭喊着:“……大娘,我的好大娘!您……这抚恤金,不能……不能啊……”

屋内一片呜咽声。在场的人们都已完全明白,是一桩啥样的事发生了!

战士段雨国大声哭着跑出去将他的袖珍收音机拿来,又一下撸下他手腕上的电子表,“砰”一下按在桌子上:“连长欠的钱,我们……还!”

“我们还!”

“我们还!!”

“我们还!!!”

……泪眼下,我早已分不清这是谁,那是谁,只见一块块手表,一把又一把人民币,全堆在了我面前的桌子上……

当一片撕心裂胆的哭声渐惭沉下,我嗓音发哽地哀求梁大娘:“大娘,我是……吃着您的奶长大的……三喜哥欠的钱,您就……让我还吧……”

梁大娘用手背抹了抹眼睛,苍老的声音嘶哑了:“……孩子们,你们的好意,俺和玉秀……领了,全都领了!可三喜留下的话,俺这当娘的不能违……不然,三喜他在九泉之下,也闭不上眼……”

不管大家怎样哭劝,大娘说死者的话是绝对不能违的!她和玉秀把那六百二十元钱放下,上了车……

走了!从沂蒙山来的祖孙三代人,就这样走了!

啊,这就是我们的人民,我们的上帝!

(摘编自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大娘和玉秀没有乘坐可直接开到连队驻地的汽车,主要原因是梁大娘觉得庄稼人走点路不碍事。

B.我看到梁大娘连碎成喳喳的煎饼都不舍得浪费时,才明白了连长因我扔掉半个馒头而动怒的原因。

C.由选文情节推测,梁大娘身上的两沓钱,550元是梁三喜的抚恤金,另外那70元可能是凑起来的钱。

D.从梁大娘坚决不让战士们替自己还账的情节来看,梁三喜遗书中应有让家人还清欠账的相关内容。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用第一人称来叙述,不仅使我们读来亲切自然,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

B.小说善于运用对比手法,把我扔掉半个馒头和梁大娘吃烂瓜干煎饼进行对比,突出了大娘的崇高形象。

C.小说文笔朴实但感情深厚,节选部分的情节,读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可起到净化读者心灵的作用。

D.小说结尾部分揭示了老区人民与军队水乳交融的联系,升华出“人民就是上帝”这个庄严神圣的主题。

8.著名评论家冯牧先生曾说:“梁大娘和玉秀这两个人物,准确地、形象地体现了中国农村劳动人民身上所具有的那种最瑰丽和宝贵的思想品质。”请简要分析婆媳二人有哪些“瑰丽和宝贵”的思想品质。(6分)

9.有人评价《高山下的花环》:“用传神的笔触描写出人性的光辉”请结合选文分析其“传神的笔触”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燕昭王使乐毅为上将军。乐毅于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济西。诸侯兵罢归,而燕军乐毅独追,至于临淄。齐湣王之败济西,亡走,保于莒。乐毅攻入临淄,尽取齐宝,财物祭器输之燕。燕昭王大说,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封乐毅于昌国,号为昌国君。于是燕昭王收齐卤获以归,而使乐毅复以兵平齐城之不下者。乐毅下齐七十余城,皆为郡县以属燕,唯独莒、即墨未服。会燕昭王死,子立为燕惠王。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及即位,齐之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曰:“齐城不下者两城耳。然所以不早拔者,闻乐毅与燕新王有隙,欲连兵且留齐,南面而王齐。齐之所患,唯恐他将之来。”于是燕惠王固已疑乐毅,得齐反间,乃使骑劫代将,而召乐毅。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诛,遂西降赵。齐田单后与骑劫战果设诈诳燕军遂破骑劫于即墨下而转战逐燕北至河上尽复得齐城而迎襄王于莒入于临淄。燕惠王后悔使骑劫代乐毅,以故破军亡将失齐;又怨乐毅之降赵,恐赵用乐毅而乘燕之弊以伐燕。燕惠王乃使人让乐毅,且谢之曰:“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归赵。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乐毅报遗燕惠王书曰:臣闻之,善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昔伍子胥说听于阖闾,而吴王远迹至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吴王不寤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不悔;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是以至于入江而不化。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故敢献书以闻,唯君王之留意焉。于是燕王复以乐毅子乐间为昌国君;而乐毅往来复通燕,燕、赵以为客卿。乐毅卒于赵。

(节选自《史记·乐毅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田单后与/骑劫战/果设诈诳燕军/遂破骑劫于即墨下/而转战逐燕/北至河上/尽复得齐城/而迎襄王/于莒入于临淄/

B.齐田单后与骑劫战/果设诈诳燕军/遂破/骑劫于即墨下/而转战逐/燕北至河上/尽复得齐城/而迎襄王于莒/入于临淄/

C.齐田单后与骑劫战/果设诈诳燕军/遂破骑劫于即墨下/而转战逐燕/北至河上/尽复得齐城/而迎襄王于莒/入于临淄/

D.齐田单后与/骑劫战/果设诈诳燕军/遂破/骑劫于即墨下/而转战逐燕/北至河上/尽复得齐城/而迎襄王/于莒入于临淄/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郡县,起源于春秋时期,后来作为地方管理两级行政单位,皆属中央管辖。

B.谥号只有褒义,燕惠王的“惠”指仁慈爱民有惠于百姓,与齐湣王的“湣”同属“美谥”。

C.不佞,本意指无口才,不会巧言善说,也指没有才能,用来谦称自己。

D.客卿,官名,春秋战国时授予在本国做高级官员的非本国人,是一种尊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乐毅联合赵、楚、韩、魏、燕等国的军队讨伐齐国,齐国战败,但最后只有乐毅独自率兵追击齐兵。

B.燕惠王后悔用骑劫取代了乐毅,又埋怨乐毅投降赵国,使得赵国乘着燕国疲困之际任用乐毅攻打燕国。

C.燕惠王派人指责乐毅,说他只为自己考虑是可以的,但是没有考虑报答燕昭王对他的知遇之恩。

D.乐毅举伍子胥与吴王阖闾、夫差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两代国君认知不同,对待臣下的态度也不同。

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然所以不早拔者,闻乐毅与燕新王有隙,欲连兵且留齐,南面而王齐。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4.乐毅在外征战,燕惠王却“召乐毅”回国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戏题赠二小男

刘长卿①

异乡流落频生子,几许悲欢并在身。

欲并②老容羞白发,每看儿戏忆青春。

未知门户谁堪主,且免琴书别与人。

何幸暮年方有后,举家相对却沾巾。

①刘长卿:唐代诗人,一生仕途不顺,屡遭贬谪。②并:通“屏”,屏除。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诗题来看,诗歌带有戏谑的意味,但是诗人表述的情感却是深沉的。

B.“悲欢”二字点明诗人面对两个儿子的出生,既有欢乐,又有伤感。

C.诗人对儿子寄寓厚望,看着他们嬉戏玩耍不由得想到他们成年的样子。

D.诗人虽不能确定谁来主持门户,但至少琴书有人继承,也可聊以自慰。

16.暮年有后本为幸事,而诗人“举家相对却沾巾”。“沾巾”二字寄寓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感慨?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小题2分,6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