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3岳麓版_第1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3岳麓版_第2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3岳麓版_第3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3岳麓版_第4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3岳麓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山东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D.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2.唐代以三省首长“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指三省首长)职,而假以他名。”这种做法的主要影响在于A.加强了君主专制 B.牵制了君主权力C.使三省首长职责模糊 D.提高了行政效率3.“如果美国不能建立一个由统一中央政府代表的统一民族国家,而继续维持当时美国那种‘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再次被欧洲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上述材料反映的核心问题是联邦党人要求A.争取民族独立 B.建立美利坚合众国C.维护各州权力 D.加强中央政府权力4.1875年宪法的一条修正条文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从此堵塞了君主派的复辟之路。这反映出的重要原则是A.民主主义 B.平等主义 C.自由主义 D.共和主义5.《共产党宣言》是近年来美国教育部公布的“美国中学生必读书目”之一,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美国中学生可以了解①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②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③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6.“布尔什维克力图领导并直接参加了两个群众的革命斗争,但尚无足够力量使自发的革命洪流完全置于自己的影响之下。这次革命的结果超出了一般资产阶级革命的范围。”材料反映的革命事件A.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通过和平的方式获得胜利C.导致苏俄退出了世界大战 D.遭到临时政府武力镇压7.据清代档案《户部汇题各省民数谷数清册》统计,咸丰元年(1851年)尚有完整的全国人口记录,咸丰三年起,南方多省册报残阙,人口遽降。造成种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起义爆发,冲击了旧的统治秩序 B.清朝吏治腐败,户籍管理混乱C.列强发动侵华战争,户籍管理受冲击 D.清政府调整政策,放松了户籍管理8.1870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掏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此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A.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 B.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C.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 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9.“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誓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辛亥革命 B.国民大革命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10.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为A.无产阶级领导革命 B.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C.建立起与国民党对峙的政权 D.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经济11.毛泽东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这里所说的国家形式是A.民主主义国家 B.新民主主义国家C.资本主义国家 D.社会主义国家12.“1954年宪法既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其发展主要体现在A.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B.建立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联合专政C.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D.以工农联盟为基础13.“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巨大飞跃是从铲除君主专制政治到奠定现代民主政治。第二个巨大飞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建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制政治的基本轨道。”其中,“铲除君主专制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进入社会主义法制政治的基本轨道”分别指A.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954年宪法十一届三中全会B.辛亥革命《共同纲领》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C.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D.辛亥革命1954年宪法“依法治国”被载入宪法14.1979年10月,邓小平曾说:“对于我们党来说,更加需要听取来自各个方面包括民主党派的不同意见,需要接受各个方面的批评和监督,以利于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克服缺点,减少错误。”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加强政治协商制度是新时期民主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B.说明了政治协商制度实现了制度化和规范化C.我国的多党合作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D.这可以调动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辟群策群力、共建国家的新局面15.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在哀悼汪道涵先生的电文中说:“九二会谈,虽成绝响,两岸新局,已然展开。先生之行,开两岸和平大门;先生之德,受全球华人景仰。”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九二会谈”促成了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B.“九二会谈”达成了“一国两制”的共识C.“九二会谈”受到海峡两岸的一致欢迎D.“九二会谈”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16.有人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耳目一新的。上述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出发点是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C.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D.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矛盾17.1970年,联邦德国和波兰签订条约,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签约当天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为表示诚意,在华沙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下跪献花。这些外交活动A.推动了欧洲共同体的扩大 B.有利于缓和和欧洲紧张局势C.加速了华沙条约组织解体 D.首次确认了德国为战败国18.“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①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③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④“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9.1961年9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条“艰苦的道路”就是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多边外交 D.独立、自主、非集团化20.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访问中国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很坦率地讲,我们对大国是很恐惧的。但是周恩来访问缅甸以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这种恐惧。”缅甸消除恐惧的主要原因是基于中国A.奉行“一边倒”政策 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C.倡导多边外交新模式 D.提出“和平共处”原则21.“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由此可见,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是A.封闭性 B.落后性 C.脆弱性 D.分散性22.《历书》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农谚:“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材料中“清明”作为节气主要是因为A.祭祖扫墓 B.踏青游玩 C.农业生产 D.政治清明23.叶窗《因父吟》诗说:“朱晓催车水满沟,男儿鬼面妇蓬头,但求一熟偿逋债,留得糠粞便不忧。”该诗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B.开垦荒地逐渐增多C.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D.租税沉重,农民生活困苦24.北来东京“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景象表明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C.文娱活动多由官府经营 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25.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A.不事生产 B.不尊儒术 C.不敬祖宗 D.不纳租税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第Ⅱ卷共4页,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试题卷上请勿答题。2.答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题号26272829总分得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2分,共50分。2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1)据材料一,指出元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6分)材料二清末御史张瑞荫在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子臣。”(2)据材料二,指出张瑞荫认为设军机处有何重要影响。(2分)材料三在近代世界,美国就是通过制度创新引领时代潮流,并迅速崛起成为欧洲强国、乃至世界强国的。……制度创新包含两层涵义:一是创造前所未有的新制度,为未来指引方向;二是使原有制度不断更新,不断保持活力,能够与时俱进,这二者在英国都得到了体现。——钱乘旦《从历史学视角透视世界现代化进程》(3)用相关史实来证明材料三中关于英国“制度创新”的观点。(4分)27.(12分)“民主革命”是指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和封建专制制度并建立民主制度的革命,因通常由资产阶级领导,故又称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主题一太平天国运动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新课程人教版必修一《太平天国运动》课后提供这样一种观点:“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老版人教教材则直接提问“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推动作用。(4分)主题二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辛亥革命过了七年多,中国便发生了五四运动,这自然不是偶然的。辛亥革命对五四运动有着多方面的深刻影响。——金冲及《现在可以更全面评价辛亥革命了》(2)材料二中“辛亥革命对五四运动有着多方面的深刻影响”,在思想领域是如何体现的?(4分)主题三辛亥革命与社会主义道路正因为认识到辛亥革命是承前启后的革命分水岭,湖南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刘云波,武汉大学宣传部的扬天树等学者开始从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内在联系和统一性的角度分析辛亥革命和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联系……——《不同视角下辛亥革命史教育价值刍议》(3)如何理解“辛亥革命和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联系”?(4分)28.(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7年3月,总统在国会发表咨文,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垒,一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家”,每个国家都面临着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抉择,因而“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那些正在抵抗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的自由民族”。他宣称“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战后世界历史长编》(1)材料一中的“自由世界”指什么?美国为什么自认为能领导“自由世界”抵抗“极权政体”?在中国如何推行此政策?(4分)材料二1969年7月25日,时任是国总统阐述了他的亚洲政策:美国将恪守对亚洲盟国的条约义务,同时希望有亚洲国家自己来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责任,除非存在某个核大国的威胁。这一政策的要点是美国准备从亚太地区收缩力量。(2)概括材料二所述政策出台的背景,之后美国是如何实施其“亚洲政策”的?(5分)材料三1995年,越南战争时期美国决策人物之一、前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评价这场战争说:“无论是我们的人民,还是我们的领袖,都不是万能的。……我们并不拥有天赋的权利,来用我们自己的理想或选择去塑造任何其他回家。可是,在世界许多地方,我们仍然在重复着类似的错误。”(3)综合上述材料,“直到今天”美国“仍重复着类似的错误”的实质是什么?对世界有什么危害?中国应该如何应对?(5分)29.(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钱穆认为“春秋到战国,世袭特权推翻,制约经济解放,凝固的定型消失了,许多新的力量都在潜滋暗长,都在迈步向前”。(1)据材料一,结合史实说明当时中国在哪些方面体现了“都在迈步向前”。(6分)材料二叫卖广告在先秦已出现,《楚辞》记载姜太公站立市井吆喝卖肉,可谓吆喝叫卖的祖师爷。宋代叫卖广告中以唱卖为主,“自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绝”。叫卖配上词曲,曲牌中有《甜水令》《包子令》等,韵味十足。(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社会发展状况。(2分)材料三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在纺织、矿冶、制瓷等诸多行业中逐渐超过了官办工场、作坊。……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3)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经济发展出现了哪些新变化?(4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BADDCAAABBBCD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BDCBCDDCCDAA二、非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2分。共50分。26.(1)特点:中央设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地方设行省,由中书省管理。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