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总复习《光学实验》专项提升训练题-附答案_第1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光学实验》专项提升训练题-附答案_第2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光学实验》专项提升训练题-附答案_第3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光学实验》专项提升训练题-附答案_第4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光学实验》专项提升训练题-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中考物理总复习《光学实验》专项提升训练题-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如图所示,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点燃的蜡烛和光屏固定在光具座上。(1)实验时,应先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的目的;(2)当蜡烛和凸透镜的距离如图中所示时,在光屏上成倒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2.为完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小芳选择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1)小芳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2)小芳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外形相同但没有点燃的蜡烛B,小芳应在(选填“A”或“B”)蜡烛一侧观察玻璃板中的像;(3)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选填“实像”或“虚像”);3.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平面镜M的上方竖直放置一块附有量角器的白色光屏,它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

(1)让一束光沿着E板射到镜面的O点,由于光在E板发生(选填“镜面”或“漫”)反射,从光屏前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E板上光线AO的径迹;(2)转动F板,当它与E板共面时,F板上可找到反射光找OB,这时将F板向前或后折,在F板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B,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3)下表记录了光做以不同角度入射时对应的反射角:入射角反射角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反射角入射角(填写这两个角的大小关系)。4.如图为某实验小组“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而且P板可绕ON转动。次数1234入射角反射角(1)实验中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并测出相应的反射角。分析图丙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光的反射现象中,;(2)实验时,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转,都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5.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1)请在图甲中画出物体AB的像A′B′;小明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目的是;(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蜡烛B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多次实验,由此得到的结论是:;(3)小明在某次做实验时不小心碰到了蜡烛的火焰,觉得烫手这是能量的;热量不能自发的从手传递给火焰,这是因为能量的转化或转移有性。6.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1)实验时固定好透镜和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有一个大小不变的光斑,其原因可能是此时物距(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焦距;(2)当他将三个元件移动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恰好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若此时固定蜡烛和光屏不动,将凸透镜移至cm刻度处,可在光屏上再次得到一个(选填“放大”或“缩小”)烛焰的像,生活中的(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成像的;(3)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厚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若将透镜和光屏看作是人的“眼睛”,当蜡烛远离“眼睛”时,“眼睛”需调节凸透镜的厚度使其(选填“变薄”或“变厚”),改变其对光线的偏折能力,从而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该“眼睛”无法调节凸透镜达到应有的厚度,应该配戴(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进行矫正。7.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中,小华和小明分别进行了如下探究:(1)小华用若干个发光二极管组成形状如“E”的发光物体,如图甲所示,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依次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在光屏上成的像如图乙所示。如果只将“E”换成“R”,并在同一位置观察,光屏上成的像应是图丙中的(填数字序号);(2)图乙所示是小明的实验装置,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中心位于同一高度上,目的是;

(3)图甲所示是小明确定焦距时所做的实验,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4)图乙中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随着蜡烛燃烧变短,烛焰在光屏上的像会向(选填“上”或“下”)移动;(5)在上一步实验调整好像的位置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屏上还能呈清晰的像,可将蜡烛适当向(选填“左”或“右”)移动;(6)移动图乙中的光屏直至像清晰后,若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换,则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8.小双与小菱用凸透镜来探究其成像规律:(1)小双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小双应该调节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2)凸透镜的焦距如图甲所示,当烛焰、凸透镜位于图乙中刻度对应的位置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该像是一个倒立、的实像,此时所成的像与所成的像性质相同(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3)保持(2)中蜡烛位置不变,小菱用焦距为的凸透镜B替换凸透镜A,将凸透镜B仍固定在光具座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为使在光屏上仍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该将光屏向(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B的方向移动;(4)实验一段时间后,发现蜡烛渐渐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中心,应该将光屏向移动;(5)如果把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如图丙所示。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6)小菱还发现:凸透镜成实像时,像与物上下颠倒,进而思考到:凸透镜成实像时,像和物左右是否相反?请你帮他设计一个比较简单的判断方法。9.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选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1)安装好器材后,调节烛焰、透镜和光屏,使它们三者的中心大致在;(2)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处于图甲所示的位置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成像特点的应用是;(3)图乙是小明在草纸上所画的相关凸透镜成像的图,其中M是物点,则A、B、C、D四个点中,哪些点可能是M点的像点,它们是;(4)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可用来制成(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10.小明利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的中心恰好呈现清晰的像。(1)此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cm,为了能从不同方向看到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选填“光滑”或“粗糙”)的白板;(2)小明把蜡烛移动到A处,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通过移动光屏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此时光屏上所成像的性质是倒立、的实像,此时对应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11.将一只打火机放在纸后压在平面镜上,眼睛贴近镜子却能看到纸后面的打火机,非常神奇,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过程】(1)实验时应选(选填“较厚”或“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并将玻璃板立在桌面上;(2)如图1乙所示,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A、将与蜡烛A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直至蜡烛B与蜡烛A在玻璃板后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结论:平面镜成像时,;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情况,将一张白纸放在的位置,并在玻璃板(选填“前”或“后”)观察白纸上是否有A的像;【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实验,分别用直尺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序号123A到玻璃板的距离/cm4.006.009.00B到玻璃板的距离/cm4.006.009.00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平面镜成像时;【拓展实验】小明用纸板挡住玻璃板一部分,让小丽从侧面观察玻璃板,如图甲所示,他们以作图的方式得到了解答,请你在图乙中作出小丽眼睛看到蜡烛A的光路。

12.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小光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如图甲所示,先将平面镜A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硬纸板B垂直于平面镜A放置其上,让激光紧贴纸板射向O点。通过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测得了几组数据如表所示,由此可得出结论:光反射时,;序号入射角反射角130°30°245°45°360°60°(2)接下来,老师使用一套新的实验装置演示,如图乙所示。先用加湿器使整个玻璃罩内充满水雾,将平面镜放在一个能转动的水平圆台上,用固定的红色激光笔发出一束垂直射向平面镜的光ON,然后用另一个绿色激光笔向O点发出一束光AO,经平面镜反射后沿OB方向射出。缓慢转动圆台,从反射光线那一侧观察,看到三束光相互,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1)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在,使像成在光屏中央;(2)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示位置移至光具座的14cm刻度处时,需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选填“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3)将蜡烛移至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某处,光屏上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若烛焰中心下降,光屏上像的移动距离(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4.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实验器材有:平面镜、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刻度尺,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如图甲所示:(1)实验中选择玻璃板而不选择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2)实验中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镜面的是否相等;(3)在竖立的玻璃板前面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4)小汽车挡风玻璃为什么要倾斜安装呢?老师引导小明做了如下实验:使玻璃板与水平面成45°角放置,则蜡烛的像为图乙中的(选填“A”、“B”或“C”)。如果把蜡烛看成司机,则司机所成的像不会遮挡司机的视线而影响司机驾驶。15.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纸板A、B与平面镜垂直放置且可绕衔接处ON转折。(1)除图中器材外,实验中还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是;(2)让入射光线沿EO方向射向镜面,在纸板B上可以看到反射光线OF,此时若将纸板B向后折,将(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

16.小噬同学用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所使用的凸透镜焦距是f=15cm。(1)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按顺序装到光具座上后,点燃蜡烛,使烛焰、光屏和凸透镜中心调到同一高度上。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按图示位置固定,此时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得到最清晰的像;(2)把蜡烛移至45cm刻度线处,此时凸透镜对烛焰发出的光(选填“有”或“无”)会聚作用;并请写出此时观察像的具体操作:。17.如图所示,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为cm;(2)如图乙所示,此时光屏上出现了蜡烛的清晰的像,那么小明将蜡烛移到15.0cm刻度线处,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则应将光屏移至cm刻度线处,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3)蜡烛由于燃烧而变短,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向上移动(选填“蜡烛”或“凸透镜”);(4)如图丙中左侧所示为某同学的头部照片,透过透镜能看到照片的像、则透镜在远离照片的过程中看到的像的顺序是。A.②③④①B.③②①④C.②③①④D.④①②③18.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宾所在的小组的同学们选取一块薄平板玻璃、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刻度尺、白纸、火柴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甲所示。(1)实验过程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2)小宾将蜡烛A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点燃蜡烛A,她观察发现:平板玻璃中蜡烛A的像偏低且倾斜。你认为在图乙所示的1、2、3三幅图中,图是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3)在实验中,若蜡烛A距平板玻璃10cm,则蜡烛B与蜡烛A相距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4)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上竖立光屏,在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的像。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1.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缩小【详解】(1)[1]实验中,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使烛焰、光屏、凸透镜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2)[2]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要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2.便于确定像的位置A虚像【详解】(1)[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才能看到像,所以小芳应在A蜡烛一侧观察玻璃板中的像。(3)[3]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在蜡烛B的位置放置光屏,不能得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3.漫不能等于【详解】(1)[1]在不同方向都能看到E板上光线AO的径迹,是由于E板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2)[2]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将F板向前或后折,则呈现反射光线的F板和呈现入射光线的E板不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在F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但是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仍然在同一平面内。(3)[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反射现象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详解】(1)[1]实验中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并测出相应的反射角。分析图丙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把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叠,则在纸板F上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应在同一平面内。5.见解析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等大转移方向【详解】(1)[1]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2]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3]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蜡烛B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等大;(3)[4][5]小明在某次做实验时不小心碰到了蜡烛的火焰,觉得烫手这是能量的转移;热传递时,能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即能量转移具有方向性。热量不能自发的从手传递给火焰,这是因为能量的转化或转移有方向性。6.等于65缩小照相机变薄凹透镜【详解】(1)[1]若固定好透镜和蜡烛后,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呈现出一个大小不变的光斑,这表明折射光线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根据光路可逆可知,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会聚到焦点,即此时的物距等于焦距。(2)[2][3]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物距小于像距,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根据光路可逆可知,当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时,像距等于原来的物距,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故将凸透镜移动到光具座刻度处,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4]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可以制成照相机,所以照相机是利用这一原理成像的。(3)[5]当蜡烛远离“眼睛”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会向前移动,为了使像仍然能成在光屏上,需要增大眼睛的焦距,所以“眼睛”需调节凸透镜的厚度使其变薄。[6]若该“眼睛”无法调节凸透镜达到应有的厚度,像成在了光屏的前方,为近视眼,需要配戴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7.④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10.0上左放大【详解】(1)[1]根据“E”的成像特点可知,此时所成的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如果只将“E”换成“R”,并在同一位置观察,光屏上成的像应是图丙中的④。(2)[2]为了便于观察比较像与物的特征,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中心位于同一高度上,使像成在光屏的正中央。(3)[3]图甲所示光屏所在的位置即为焦点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凸透镜位于30.0cm处,光屏位于40.0cm处,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4)[4]由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图乙中随着蜡烛燃烧变短,烛焰在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5)[5]近视镜是由凹透镜制成的,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将其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则像距会变大,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物距应变大,可将蜡烛适当向左移动。(6)[6]移动图乙中的光屏直至像清晰后,此时物距为像距为若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换,则像距大于物距,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及光路的可逆性,可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8.同一直线同一高度缩小照相机靠近上靠近沿垂直于光具座方向轻吹烛焰,观察光屏上的像晃动方向是否与烛焰的晃动方向相反【详解】(1)[1]实验中,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要求蜡烛的焰心、凸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2)[2][3]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乙图中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照相机就是利用该原理工作的。(3)[4]小菱用焦距小于10cm的透镜进行实验,此时物距变大,相当于物体远离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想要承接到像,光屏需要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4)[5]实验过程中,蜡烛渐渐变短,此时蜡烛的焰心和凸透镜的光心连线偏上,说明所成的像偏上,所以需要将光屏向上移动。(5)[6]近视眼镜为凹透镜,说明近视眼的晶状体对光的会聚能力过强,导致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需要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会承接到像。(6)[7]为了探究凸透镜成像中左右是否相反,需要使物体左右不是对称图形,所以可以沿垂直于光具座方向轻吹烛焰,观察光屏上的像晃动方向是否与烛焰的晃动方向相反。9.同一高度照相机A、D远视【详解】(1)[1]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它们在同一高度上,这样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2]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处于图甲所示位置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属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3)[3]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在凸透镜的同侧,且像距大于物体,故A可能是M点的像点,B点不可能是M点的像点;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因C点在主光轴之上,故C点不可能是M点的像点;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可能是M点的像点。综上,A、D可能是M点的像点。[4]远视眼对光的折射能力较弱,在看近处物体时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后方,为使从近处物体发出的光能会聚到视网膜上,我们应增加这些光的会聚程度,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可以佩戴凸透镜来矫正远视眼。10.10.0粗糙缩小照相机【详解】(1)[1]由图中,物距等于像距,所以焦距u=v=2f=20.0cm解得f=10.0cm。[2]为了能从不同方向看到光屏上的像,则光应在光屏上发生漫反射,故光屏应选用较粗糙的白板。(2)[3][4]由图可知,小明把蜡烛移动到A处,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此时u=50.0cm﹣5.0cm=45.0cm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11.较薄竖直像和物大小相等蜡烛B后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详解】(1)[1]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所在的像距离越近,厚玻璃板会形成两个像。[2]玻璃板和水平桌面不垂直,会使成像偏上或偏下,所以应将薄玻璃竖直立在水平桌面上。(2)[3]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4]因为光屏可以承接实像,不能承接虚像,可以将白纸竖直放在蜡烛B所在的位置。[5]透过玻璃板观察一直可以观察到像。所以为了探究成像虚实情况,应在玻璃板后方直接观察玻璃板看是否成像。[6]由表中物距和像距的数值可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7]做A关于镜面MN的对称点A′,连接眼睛与A′与镜面相交于一点,即为入射点,连接A与入射点、人眼与入射点,即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12.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重合【详解】(1)[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光在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2]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位于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位于同一平面内且光路可逆,所以从反射光线那一侧观察,三束光相互重合。13.同一高度左照相机大于【详解】(1)[1]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间,在调整器材时,要使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上。(2)[2]将蜡烛向右移动,物距减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知道,像和像距增大,故应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3]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蜡烛在14cm刻度线上时,物距为即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故此时成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在工作时成缩小的实像。(3)[4]此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则像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放大的实像。因此像的移动距离大于物的移动距离。14.确定像的位置距离等效替代法A【详解】(1)[1]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透过光线,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的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透过玻璃板也能观察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2]在实验中用到刻度尺,是用来测量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从而得出二者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3)[3]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表明像与物体大小相等,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4)[4]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大小相等、虚像、左右相反,即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玻璃板与水平面成45°角放置,则图乙中A处的像与蜡烛关于玻璃板对称。15.量角器不能【详解】(1)[1]光的反射定律要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还有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所以还需要利用量角器,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比较两者的大小关系。(2)[2]当两块硬纸板在一个平面内时,可以看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将硬纸板B向后折转一个角度后,不能看到反射光线,由此说明入射光线、反射光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