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_第1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_第2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_第3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_第4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教学目标: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二)本单元可用15课时进行教学。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的例1,例2,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中的习题P1-5。2.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级法以及数的组成等知识。并以万以内数的读法为基础,把个级读的方法推广到万2.考考你:这些数你会读吗?(在万以内数据中选择4条:一般数、中间有0的数,末尾有0的数、中间、末尾都有0的数,让学生尝试读数)3.说说你是怎么读的?小结万以内的数的读法。4.关于万以内的数,你还知道什么知识?(2)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如: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3)数位:个位、十位、百位、千位。(4)组成:例8030是由8个千和3个十组成的。(屏幕上随即展示我国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及北京人口等有关数据。)同学们这些数据你会读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同学们有信心学好吗?通过预习课文,你了解了亿以内数的哪些新知识?1.数位名称: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边汇报边整理成数位顺序表:(略)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由此得出: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4.分级方法: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都是一级。(1)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一。(2)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万。(3)亿位和亿位以上的数位是亿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亿。5.数的组成:在13819000中8在十万位,表示8个万,说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1)一万一万地数,从九十六万数到一百零三万。(2)十万十万地数,从七十万数到一百万。(3)一千万一千万地数,从八千万数到一亿。(指名读,全班读。)(4)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万以上的数。(分小组读一读本小组成员收集的信息数看来大家对亿以内数的知识了解得真不少,那么这些亿以内的数你们会不会读呢?(1)在出现不同答案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阐明理由。教师适当点拨,指正。(2)把每个数的读法用汉字记录下来,开展小组讨论:读数时有哪些规则?(3)小组推荐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修正,最后进行归纳:3读万级时,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4)试一试:读出下面各数。(5)向读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取经,看怎样读起来更方便?学生可能提出以下几种方法:先分级,用虚线把万级和个级隔开,先读万级,再读个级;(可以进一步询问:为什么用虚线隔开呢?)标上数位再读。1.课本第9页的第5题:你能正确地读出第2页上的数吗?(先个别读,再同桌互读。)2.课本第8页的第2题:读出下面每组数。(重点是准确读出每一级中间,末尾有0的数。)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或者有疑惑的地方?提问质疑。4教科书第6-7页例3、例4,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6、9、11、12题。1.使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能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数。2.培养学生主动迁移知识的思维习惯。3.结合显示素材感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1.重点:教学写万级的数。2.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3.关键:让学生熟练掌握数位顺序表。掌握数位的名称、顺序,进率关系。四位分级法以及数的组成等知识。并以万以内数的写法为基础,把个级写的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师:含有亿以内数相关信息的音像材料,数位顺序表。生:收集现实生活中亿以内数的信息数条,计数器或算盘。一、出示信息,复习万以内数的写法荆州长江大桥总长四千三百九十八米。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北京路二小现有学生一千九百五十三人,校园面积为九千五百平2.师:你在刚才的画面中了解到了哪些数据?你能把这些数据写出来吗?订正时,让学生说说万以内数的写法:从高位写起,哪一位是几就在哪一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二、利用信息,学习有亿以内数的写法据统计,2000年有六千八百五十万少先队员参加了“手拉手”活动,三千零八十万人参加了“保护母亲河”行动。2.提问:在刚才的新闻中你注意到了哪些数据?这些数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可能会说:这些数都很大,它们都占有两个数级……。学生的回答只要有道理,师:你能试着写出这些数吗?先独立写一写,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倾听小组意见,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各小组代表介绍自己的方法,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意见:(1)先写出数位顺序表,对准数位一位一位地往下写,如果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2)一级一级地写,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5教师鼓励同学提出质疑或进行补充。3.即时练习:让学生试写第6页“做一做”的四个数。师:这些数的位数很多,写的时候可能会出错,谁有好的检查方法介绍给大家呢?学(1)写完后可以把写出的数再写一遍,看是否与要求写的数一致。(2)根据最高位的判断这个数是几位数,然后进行核对。教师肯定学生的方法,并提醒学生写完后注意检查。三、巩固练习1.完成第9页第6题,先在计数器上拨出下面各数,然后再写下来。由新闻发布官发布自己在课前收集的信息,各位小记者负责将信息中的数据记录下来,最后统一核对,考察小记者工作是否合格。如:三年内中国数字电视用户将达到三千万。四课堂总结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发言后,教师板书课题。五、课堂独立作业课本第10—11页7、9、12题。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进行指导和帮助。教科书第9-13页第4、6、12、14、15题。教学重难点:亿以上数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一)创设情景:我们都想当小老师吧?今天我们就比一比谁是“优秀小教师”。判断题:(1)万级的计数单位是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2)2496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6407000读作:六百四十万零七千?(√);(3)六千八百五十万写作:68500000(×)(4)17860000米=(1786)万米(√)17865000米≈(1786)万米(×)(二)判断反思:(1)请小老师判断第一题。(数位、计数单位、数级)(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在的位置,叫做数位;所学的数位有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所学的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计数单位与数位的(四位一分级,分为个级、万级、亿级)⑤你对这三个数学概念还有什么疑问吗?⑥提问: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2)请小老师判断第二题。(亿以内数的读法与万以内数的读法相同,只是多加一个级称)②观察第三、四小题你觉得应该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亿以内数每级末尾的零不读,数中间的零只读一个)(3)请小老师判断第三题。(零占位的问题)(4)就亿以内数的读写法你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也就是怎样能迅速、快捷、避免错误。(5)请小老师判断第四题。(6)请你对自己评价一下,是否是一个好老师。(三)巩固练习:珠穆朗玛峰高8848米;我们学校有500多人;3.用0、0、0、1、2、3、4这七个数字按要求组成七位数。读两个0;读一个0;所有的0都不读;读三个0。4.第16页第3题;第17页第5题;(四)总结:请你谈谈当一名好老师的感受。8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例4,做一做及练习二第1~2、6题。3.关键:以比较万以内数为基础,把个级比较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比较亿以内数的101010是()位数,最高位是()位;356000左起第二位是()位,表示()2.在〇里填上“>”,“<”或“=”。大数目进行比较。如:经调查我国面积最大的有六个省份,黑龙江454800平方千米,内蒙古1100000,青海720000平方千米,四川485000平方千米,西藏1210000平方千米,新疆1660000平方千米。你知道哪个省份的面积大,哪个省份的面积小。出示例4:你会比较每两个省面积的大小吗?720000和1100000454800和485000教师:这么大的数,同学们比较过吗?(没有)能不能用以前学的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来让学生分组讨论例4:(1)两个数的数位相同时怎样比较大小?(2)两个数的数位不同时怎样比较大小?教师加入学生的讨论中,对有困难的学生加以辅导。<1100000,454800<485000。让学生重点说一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9学生完成第13四、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二第1题。让学生先比较大小,再说出比较的方法。2.完成练习二第2题。由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让他们说一说排列的过程和方法。五、课堂小结教师: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我们在比较数的大小要注意些什么?(学生小结后教师做概括性的总结和评价。)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15页例5、例6,“做一做”及练习二第3-5、7-8题。3.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3.关键:把生活中的某些镜头带到学生面前,由果到因,让学生体会“近似值”在社会1.投影出示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图片,介绍白细胞:能消灭病菌,清洁血液;红细胞:能2.让学生把红细胞和白细胞的个数读出来。③教师:读了这些数以后,你发现了什么?5000000=500万10000=1万①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等号右边的数与等号左边的数有什么不②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等号两边的数大小完全相同)①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的数?(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的数(1)让学生独立完成第14页“做一做”1、2题,师巡视。有些较大的数,有时没有必要或者无法说出它的准确数。比如,重庆市开展万人长跑活动,参加的人数约15000人,这个15000人就是一个近似数。又比如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经费是20000000(2千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亿6千万元,这个1数的学习,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我们已经学过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用什么方法省略4926和9375千位后面的尾数?两个数的省略方法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说出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要根据百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的方法。)师:如果把数扩大到比万大的数,还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求它的近似数吗?3.教师出示例6①让学生试做,同时指定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完成。②集本订正,然后分组议一议:(1)在省略12756和1389000万位后面的尾数时,要根据哪一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2)在求近似数时,12756的千位上的数不满5,应该怎么办?1389000千位上的数比5大,该怎么办?(3)求出的近似数为什么不使用“等号”而要使用“约等号”?③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解决以上三个问题。要特别注意让学生搞清楚:因为是求一个数④让学生完成第15页“做一做”的题目,然后抽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①同学们,我们学习了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我们还学习了把一个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这两方面内容在意义和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②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由每小组推荐一个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最后由教师总结:求近似数和改写数都要改变数的表现形式,但它们的实质是不同的,求近似数改变了原数的大小,而用“万”作单位只改变了数的表现形式,没有改变数的大小。三、巩固练习①完成练习二第3、5题。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和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在方法②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第4题。四、课堂小结教师: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以及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要注意些什么?学生小结后教师做概括性的总结和评价。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7-18页的练习二第4、5、7、8。5.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2.难点:学会比较位数相同亿以内数的大小。能正确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写出它的近似3.关键:以比较万以内数为基础,把个级比较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比较亿以内数的师:我们已经学了怎样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谁来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指名1、2个学生回答)1100000=110万1210000=121万720000=72万3.做一做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核对。1.让学生表演地球与太阳(课本例6)。2.师:“大约130万个”是一个什么数?3.12756≈10000=1万1389000≈1390000=139万≈13000=13千=1389千①师:我们要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应该怎么做?生:首先找出万位,再看千位上的数是否满5,不满5就四舍,满5就五入,然后在②请同学思考:如果是省略千、百后面的尾数又该怎么办呢?做练习15页的“做一做”,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请小组派代表来汇报。生总结:省略哪一个数位上的数要先找出那个数位,然后看到右边下一位是否满5决1.第4题由师生对答哪些是近似数,哪些是准确数。2.第5题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开火车的形式校正,并要求说明过程。3.第7题由老师提示,讲解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对。投影校对,并让学4.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拿学生的课本投影校对,并请学生说明理由。第七课时: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20页的数的产生与十进制计数法,练习三中的习题P1-2。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掌握千亿以内数位顺序和十进制计数。能够根据已学过的万级数的数位顺序表迁移类推亿级数的数位顺序表。一、数的产生读一读这些数:7、29、9000、136。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数,这些数是怎样产生的呢?课前大家了解了一些,我们一起来交流。(师生共同介绍数的产生)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2.计数符号、计数方法的产生。(可以出示书上图)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①计数方法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物品来计数。如: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例: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例:出去打猎时,每拿一件武器,就在木棒上刻一道,一共拿了多少件就在木棒上刻多少道;打猎回来时,再把拿回来的武器和木棒上刻的道一一对应起来,看武器和刻道是不是同样多,如果是,就说明武器没有丢失。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这些计数的基本思想就是把要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对一个地对应起来,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一一对②符号以后,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又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是不同的。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师问:你们观察一下,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的差是几?最小的自然数是谁?最大的呢?数出一个很大很大的数以后还可以数出一个比它多1的大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往的增多,需要相互交换物品,又经过了很长时间,产生了到比亿大的数,例如我国人口已达到13亿,世界人口已有50多亿,银行存款已超过百(1)猜一猜生可能会说从前面学过的万级、个级类推出来,这时师从学生所说的引导生说出10(2)师小结: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师:相邻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3)学生独立补充完整课本数位顺序表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为读写方便,把数位分级,学过的亿以内的数是怎样分级的?(小组合作完成)填写完整并回答下面的问题:①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千万是多少?②10个亿是多少?10个十亿是多少?10个百亿是多少?③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叫什么级?每级各表示什么?2.个、十、百、千、万……千亿都是用来计数的,叫什么?(计数单位)亿以内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小组讨论)(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即十进关系)①一百亿有()个十亿,()个百亿是一千亿。②从个位起,第()位是万位,第()位是亿位。③和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是()和()。④()个一百亿是一千亿,10个()是一百亿、10个亿是()。⑤4在十亿位,表示()个()。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1页例1、“做一做”和练习三P3-5。1.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教学难点:亿以上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重点处理亿以内的数,引导学生看亿以内的数是怎么读的,怎(2)全班交流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一)亿以上数的读法1.出示一些亿以上数的信息。(有学生搜集的、也有教师提供的)例如:①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49600000千米。②我国平均每月生产和丢弃的一次性筷子大约是3700500000双。③2002年我国出口总额约为325600000000美元。④截止到2003年一月,我国青少年上网人数约为102000300人。师:请你比较一下这些数和刚才读的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目的是让学生观察到数级(1)先自己试着读读这样含有三级的数,再在小组内互相读读。(2)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读这些数的?试着说说读数方法是什么?(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前边来读数。(2)在学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读亿以上的数的方法是什么?方法:(学生可能说得不完整,教师可帮助学生整理补充。实际是把亿以内数的方法迁移③数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4.说读法时,重点处理0的读法:(如果刚才学生说到的数中有0的可以指着让学生读读。)(不管学生说到0的问题没有,都要着重处理0的读法。在读数时,0最难读,数中间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出示几个练习强化0的读法)例如:(1)听录音判断对错:61000000000读作:六百一十亿?(√)23605090008读作:二百三十六亿零五百零九万零零零八。(×)问:“你怎么这么快就得出答案来了?”(分级了)(2)教师出示读数的卡片让学生读:(教师在这要重点抽问:哪个0读了??哪个0没读?为什么?)5.师:你觉得读含有2级的数和含有3级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读法一样,数级扩展)练习一(1)读出下列各数:(先自己读读,再2人互相读读。1人读1人判断。再换过来读。有1.六个数,你读对了()个数?①数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3.亿以上数的读法你是怎么学会的?()②通过别人帮助学会的。别人是()。系,为下面学习亿以上数的写法做好知识和方法的准备)三、课堂小结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或者有疑惑的地方?提问质疑。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2页的例3、例4、“做一做”和练习三6、7、8、9。1.使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掌握亿以上数的写法,能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上数。2.培养学生主动迁移知识的思维习惯。教学重点:教学亿以上数的写法。教学难点:亿级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教学关键:以亿以内数的写法为基础,把个级、万级的写法推广到亿级,能正确写亿级的1.让学生看一看数位顺序表,说一说从数位顺序表中可以知道哪些方面的知识(从数位顺序表中可以知道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五位是万位……,还可以知道从个位到千位组成个级,从亿位到千亿位组成亿级)。2.让学生回答亿以上数的读法法则。做练习第28页第5题。3.写出下面各数。四千八百三十二万二万八千五百八十七七千零三万五千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亿以上数的读法,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仅仅会读这些大数目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会写这些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亿以上的数的写法。板书课题:亿以上数的写法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亿以内数是怎样写的呢?在写法上要注意什么问题?生:可能回答……(先写最高位,再依次往下写,最后写个级)师:那么,亿以上数的写法和亿以内数的写法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一起来探讨,看看下面这些数该怎么写?师在黑板上写出三亿,让学生自己试着写一写,并跟你的同桌说说为什么这样写。(引导学生说出整亿的数,要从亿级写起,在万级、个级各写4个0就可以了)师总结:整亿的数先写亿级的数,再在后面加8个0。师:同学们都很聪明,会写整亿的数,还总结了方法,下面这些数又该怎么写呢?三十亿九千万写作: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写作:师:这两个数比较复杂,但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我相信你们都能写出来,有没有信心?打开课本22页,写在书上,写完后四人小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①这些数包含几级?(写数时先写哪一级,再写哪一级?)②百万位到个位为什么写0?(哪一个数位上没有单位,就用0占位)③百亿位到十亿位为什么连续写两个0?(1)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用0占位。(2)使学生意识到,不能读几个0就写几个0。4.组间交流。学生手中有很多数据,可以充分利用,可以安排这样一个活动,两人间读一条自己喜欢的大数的数据,1人读,1人记录。师:谁来根据大家说的总结一下亿以上数的写法。5.课本做一做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1.写出下面各数。(先自己写,再小组间互相说说)二百零六亿零五百八十万十二亿七千六百万三十亿零六十万一千零四十亿零五百万同时提供给学生思考题思考:(先自己思考,再小组间说说)1.请你思考一下有什么好方法、好经验要和同学们交流的?2.课本练习三,6、7、8、9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再讲评。(1)怎么写亿以上数的?(2)自己是怎么解决新问题的?再次回头反思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关注学习过程和方法,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1.使学生掌握把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四舍五入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近3.让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1.今天,我们全班进行一下信息的交流。(分小组汇报)2.刚才,同学们分组介绍了自己收集的信息。通过交流我们对居住的北京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谁来说说你记录了哪些信息?(学生实物投影展示)(1)两位同学记录了相同方面的信息,看看一样吗?①北京每年因漏水浪费水资源100000000立方米。北京每年因漏水浪费水资源1亿立方米。②北京天然气供应量超过1400000000立方米。北京天然气供应量超过14亿立方米。③2000年全市从事科研活动人员240000人,科技活动经费23000000000元。2000年全市从事科研活动人员24万人,科技活动经费230亿元。(2)引导学生观察、比较,100000000、1亿两种记录形式你有什么发现?(3)总结改写的方法:1.学生试着将收集的信息进行改写。(汇报反馈)2.根据改写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怎样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去掉万级、个级的8个0,换一个亿字。)还有什么问题?1.出示:全市公交线路776条,年客运量约47亿人次。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大约是47亿人次,可以是47亿多也可以不到47亿,是一个近似数。)2.小组合作(先把下面的数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再总结你们小全年订阅报纸1170000000份。收寄函840000000份。西城区大型商场年营业额达到9580000000元。开发区工业总产值198950000000元。1170000000≈12亿(五入)840000000≈8亿(四舍)958000000元≈10亿元(进位)198950000000元≈1990亿元(进位)2000年北京的铁路年运送乘客239000000人次。2001年北京的铁路年运送乘客2510000000人次。②订正239000000人次≈2亿人次2510000000人次≈3亿人次③师:都是2亿多,为什么一个是2亿,一个是3亿。0(4)小结方法:看千万位四舍五入。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改写和省略,对于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想法?把你的体会写下来。第十一课时:计算工具的认识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各种计算工具,对算盘和计算器有一定的了解。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难点:认识算盘、计算器,计算器的使用。教学关键:能够自学了解算盘与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教具准备:算盘、计算器。课前参与:查找有关计算工具的资料,准备一下,把你所认识的计算工具用最清楚(一)课前参与反馈(学生介绍计算工具)前面我们了解了数是怎样产生的,随着数的产生,就会出现数的计算,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课前同学们进行了有关资料的查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计算工具?(二)老师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补充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计算工具的源头可以上溯至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代中国人发明的算筹是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更为方便的算盘,并一直沿用至今。许多人认为算盘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而珠算口诀则是最早的体系化的计算尺的出现,开创了模拟计算的先河。从冈特开始,人们发明了多种直到20世纪中叶,计算尺才逐渐被袖珍计算器取代。从17世纪到19世纪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一批杰出的科学家相继进行了机械式计算机的研制,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帕斯卡、莱布尼茨和巴贝奇。这一时期的计算机虽然构造和性能还非常简单,但是其中体现的许多原理和思想已经开始接近现代计算机。最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筹我国春秋时期出现的算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工具。计算的时候摆成纵式和横式两种数字,按照纵横相间的原则表示任何自然数,从而进行加、减、乘、除、开方以及其它的代数计算。负数出现后,算筹分红黑两种,红筹表示正数,黑筹表示负数。这种运算工具和运算方法,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人发明算盘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在求解一些更复杂的数学问题时,算筹显得越来越不方便了。于是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算盘,它结合了十进制计数法和一整套计算口诀并一直沿用至今,被许多人看作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一般的算盘大都是木制的,算珠也是木制的。后来发展到用铜等金属制作算盘。高档的算盘用玉制作。算珠除了圆柱形的算珠,也有截面为菱形的算珠。最大的算盘有几米长,最小的只有几厘米。算盘上粒粒算珠的上下左右移动,可以使计算者直观的看到加减乘除的运算过程。算珠互相碰撞及算珠与横档的碰撞发出的有节奏的声音,形成一首美妙的“计算进行利用算盘进行计算时,不仅要用手指不断的拨动算珠,还要用眼睛看数,同时要不停的动脑筋。这是非常典型的手脑并用,对提高智力,开发右脑是一种好方法。有学者指出,学珠算练手指是开发智力的有效途径。由于用算盘计算有这么多的优点,所以这个在中国已使用了二千多年的计算工具,现在在世界各地仍得到广泛应用。在受中国文化影响比较深的日本、韩国、东南亚,珠算技术的传授及普及教育一直受到重视。日本的小学生把读书、写字、打算盘列为三大基本功,日本的珠算教育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日本全国的算盘学校高达35,000所。韩国的珠算教育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即使远在南美洲的巴西,也成立了珠算联盟,每年进行4次珠算考核和二次珠算大赛。北美洲的墨西哥有全国珠算支部,美国有珠算教育中心,有1,000多所学校接受珠算教育,算盘正成为美国的一种数学教学工具。计算机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一一埃尼阿克(ENIAC)。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不断更新。目前,速度快的计算机1秒钟能计算几十万亿次。计算机的大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大约有一间房间那么大,现在有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还有掌上电脑。1946年发生了人类历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人类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以使用电子管为特点的第一代电子计算机在20世纪40年末和50年代初获得重大发展。第二代电计算机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间问世以晶体管代替电子管并增加浮点运算。1964年IBM360系统问世它成为使用集成电路的第三代电子计算机的著名代表。使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第四代计算机。第五代电子计算机被称为智能计算机。模仿人类大脑功能的神经计算机已经开发成功它标志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进入第六代。二、算盘和计算器的认识与使用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许多的计算工具,其中算盘是我们中国所特有的,现在在许多地方还能见到。你认识算盘吗?对算盘有哪些了解?(1)算盘各部分名称算盘的长方形的框内装有一根横梁,梁上钻孔镶上小棍数根,称为档。每根上穿一串珠子,叫算盘子儿或算珠。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每颗代表五;五颗在横梁下,每颗代表一。计算时按规定的方法拨动算盘子儿而得出计算结果。在拨数时要先定好数位,规定哪档是个位,然后再拨数。(规定从右往左数第三档为个位)(2)两种不同的算盘:出示两种不同的算盘(书23页图):左边的算盘是中国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后来算盘发展到日本,逐渐演变成右边这样,上面变成了一颗珠子。原因是:原来是中国采用的是16进制,满15进1,所以算盘每档上是15;进入日本后,采用的是十进制,所以算盘的上面剩下1颗珠子。(3)算盘的两种功能:计算和计数(1)计算器的使用非常的广泛,你认识计算器吗?出示一个计算器,你能说说每个键的功能吗?显示屏、时间键、日期键、清除键、开关及清除屏键、存储运算键、括号键、数字键、运(2)让学生看课本自学,边看自己的计算器边看书,然后小组交流。(3)计算器的使用与算盘相比有什么优势?(4)全班看计算器,师生对口令。三、总结计算器的使用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方便,通过使用计算器,你觉得计算器如果具备哪些功能就更好了?不妨我们去找一找是否有具备这种功能的计算器,该如何使用,更希望同学们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出更好的计算工具。1.继续查找有关计算工具的资料。(有兴趣的同学,如果能根据计算工具的发展史将其罗2.了解计算器的其他功能。第十二课时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6页例1例2,做一做。(先按“386”,屏幕上显示386,再按“+”,屏幕显示不变,再按“179”,屏幕显示179,按“=”,显示结果565。)试试ce键有什么功能?(清除)1.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些什么?看清数,别摁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0。计算后说一说你怎么算的这么快?(并不是任何时候用计算器计算都是最好的,像可(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上面的算式和结果,你发现什么规律?师总结:碰到9999乘9以内的自然数(0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数,最高位和个位就是自然数与9的乘积,中间三位数都是9。第11题用比赛的方式进行,以巩固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第十三课时:1亿有多大(活动课)教学内容:第33页~34页的内容。活动难点:形成1亿有多大的空间观念。步行(汽车、飞机行驶)一亿米需要多少时间?一亿双一次性筷子需要砍伐多少棵大树?(1)活动步骤。(2)活动准备和分工安排。各小组依据方案开展活动,并将获得的数据、推算过程补充记录在记录表中。教师参与第十四课时:大数的认识复习课(一1.进一步复习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2.进一步复习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比较大小,省略亿、万后面的数。3.结合练习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重点:进一步复习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省略亿、万后面的数。教学关键:以练习的方式来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一、复习数位顺序表1.让学生回忆一下亿以内数的数位,并指名同学背诵。2.在黑板上挂数位顺序表,问:你们还记得如何分级吗?生:从个位到千位为个级,万位到千万位为万级。3.师:个级表示有几个什么?万级表示有几个什么?亿级表示有几个什么?4.师:我们还知道每两个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5.讲评练习有关这方面的练习。二、复习亿以内数的读法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亿以内数的读法,那么在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生:第一步要分级,用逗号或虚线隔开,从高位往低位读起。2.亿级、万级和个级的读法有什么不同。如:40052136(四千零五万二千一百三十六)108430052019(一千零八十四亿三千零五万两千零一十九)师:亿级多了一个亿字,万级多了一个万字。3.复习中间和末尾有零的读法。①每一级的末尾有零。如:7890000读作:七百八十九万4500000000读作:四十五亿师:每一级末尾的零都不读。②中间和末尾有零的情况。如:40052136读作:四千零五万二千一百三十六143508710532一千四百三十五亿零八百七十一万零五百三十二师:零放在什么位置要读?生:每一级前面和中间的零都要读。师:中间两个零或多个零要怎样读呢?生:都只读一个零。4.请同学把读法的法则在总结一遍,然后全班读一遍加深印象。三、复习亿以内数的写法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亿以内数和亿以上数的写法,那么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生:第一步要判断最高位是那一位,从最高位写到最低位。2.师:每一级的末尾没有单位时该怎么办?谁举一个例子。生:每一级的末尾没有单位时应该用零占位。如:五百二十一万(5210000)3.师:是不是读零的地方都写一个零?七千万零五十。(70000050)生:要对准数位一位一位往下写,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如:六百万八千4.请同学总结写法,个别请,这里比较简单,可以请中等的学生回答。师:在比较大小的时候,我门应该怎么做?第一步?有几种情况?师:如果数位相同和不同怎么办?看题目:208090>200809生:数位相同时,要从最高位比较,如果最高位相同,就一步一步的往下比,直到比出大生肯定,如果学生回答不完整,可以请同学补充。如:1900<2万师:如果碰到这样的数时,应该怎么办?生:可以先把2万化成阿拉伯数字。师:然后在按照比较的方法。如:3458<123456生:数位不同,只要看数位多的数,那个数就大。如:4700000=470万12700000000=127亿师:这样的数要怎样省略?生:整万的数要省略四个零,后面加一个万字,整亿的数要省略亿后面的八个零,加一个2.求近似数如:12924800≈1292万272000000≈3亿3507200000≈35亿师:求近似数要怎么求?生:省略万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位上的数,然后省略后面的数,加一个万字。省略亿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万位上的数,然后省略后面的数,加一个亿字。在这里要重点强调整数和近似数是不同的,要注意符号。六、总结让学生自己总结,然后回去好好复习。第十五课时大数的认识(复习课二)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第一关:明辨概念。(以抢答形式出现,师给予点评)(1)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百万是一千万。(2)从个位起,第五位是(万位),计数单位是(万),第九位是(亿位),计数单位是(亿),第十二位是(千亿位),计数单位是(千亿)。(3)1702030009是(10)位数,它的最高位是(十亿位)。(4)十万十万地数,数100次是(一千万)。(5)一个数是由7个十万、6个万和3个十组成的,这个数写做(76?0030)。(6)一个数千万位上是8,万位上是5,其它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8005?0000)。(7)1个百万是(10)个十万,1个千万是(10)个百万,(100)个百万是一亿。(8)在4和6之间填上(5)个0,这个数就万为四百万零六。(9)30300030最高位上的3表示(3个千万),中间的3表示(3个十万),最后的3表示(3是由(59)个(万)和(1000)个(一)组成。(2)4321>4320万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里。(1)13500000元=()。(2)读5000505这个数时,要读()个零。(3)一个数最高位是()位,这个数是八位数。(4)有一个数,万级是207,个级是375,这个数是()。(5)下面各数中,最接近20000的数是()。第二关:细答基本(先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90000000000吨=900亿吨810000千克=81万千克74380≈74万(四舍五入到万位)。1309998572≈13亿(四舍五入到亿位)。第三关:勇闯万难(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讲评)二、用2、7、0、3、1这五个数组成一个五位数,其中最大的数是(73210),最小的数是(10237),约等于7万的最小的数是(70123),约等于3万的最大的数是(32710)。三、用5、4、7和2个0组成五位数,使这个数:(1)只读一个零:50047,50074,40057,40075,70045,70054(2)读两个零:50407,40507,70405,50704,40705,70504(3)一个零也不读:54700,45700,75400,57400,47500,74500(一)教学目标2.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二)本单元可用4课时完成。课题直线、射线和角课型新授教学目标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直线、射线和角的表象的形成过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学。重点角的意义难点射线、直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具课件、活动角、尺或三角板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认识射线,直线1、复习线段的特点。出示线段:它有什么特点?2、认识射线。(1)课件显示,学生感知线段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2)射线有什么特点?(3)生活中你见过射线吗?3、认识直线。(1)课件显示,学生感知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23)学生尝试画直线。(4)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4、线段、射线和直线三者之间的学生汇报直直的,有两个端点,能测量学生观察思考后汇报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向一学生自由发言手电筒发出的光线,太阳学生用尺或三角板画射线学生画直线得出: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出示表格:以小组为单位填表名称图形联系区别线段射线直线小组汇报5、练习,下面那些图形是线段、哪些是射线、哪些是直线?(P39、1)全班交流汇报学生独立判断后全班订正使学生弄清楚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引导想象课件显示:从一点可以引出无数条射线,为学习角作铺垫。二、认识角什么叫做角?角该用什么符号表1、你能举例见过的角吗?学生举实例,教师随着学生举例课件显示实物并抽象成各种形状的(1)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画角的步骤:①画出一点,从这一点引出一条射线;②从这一点再引出另一条射线;③写出各部分名称。用∠1表示。(2)问:到底什么叫角?总结角的概念。三、巩固练习:P36“做一做”1、2四、课堂小结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知道什么?我们这节课研究了直线、射线和角学生认真观察。学生回答:是角学生汇报。学生举生活中角的实例学生独立画角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画角的的方法。学生说角的概念及角的符号。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汇报订正使学生掌握角的概念、角的写法和角的画法通过练习,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复习。(板书课题:直线、射线和角)五、课后作业:P40、8板书设计直线、射线和角名称图形联系区别线段都是直的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两个端点,可以度量射线一个端点无限长没有端点从一点到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第二课时:角的度量课题角的度量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通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难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教具量角器、尺或三角板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出示下列三种椅子问学生:你喜欢坐哪种椅子,为什么?学生回答后作如下小结:根据刚才同学们的交流,看来椅子靠背的角度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像第2种椅子就是专门给登月的宇航员设计的,要造这样的椅子就要知道靠背的角度,你有办法知道它的角度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角的度量二、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1、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1)师:量角用什么工具?(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据回答作出下列学生思考后汇报学生自由发表见解。量角器学生观察自己的量角器,小组合作研究全班交流汇报,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独立判断后全班订正从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存在。使学生认识量角器的构造和角的度量单位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教师可提下列问题启发:根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多少份的?)(1)让学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对的角用细丝游戏棒(在一种塑料扫帚上剪下的)在课桌(2)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出同学们刚才摆出的这个角就是1°角。3、认识几度角。(1)在量角器上出示下列角,问学生这是多少度的角,为什么?(在量角器上画出20°的角,其中每一个刻度都用虚线标出,便于学生讲出为什么20°的道理,图(2)在量角器上出示60°、120°角从而让学生谈谈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意什么?突破读内外圈刻度易错这一难点。(3)量角器上找出30°、100°、135°的角。三、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能读出它的度数吗?(因为没有标角学生回答:是角学生汇报。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学生在课桌上摆一摆学生讨论学生看书后,在量角器上指出1°角的顶点及两条边。学生说角的度数及原因学生读出角的度数学生讨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意什么学生在量角器上找出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学生合作完成,完成后让学生反馈)学生尝试测量,测量后由学生做示范(边量边说明是怎样量的)。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学生对1°角的认识。使学生掌握读角的方法教师边说明边演示,巡视加以指学生再用量角器量书上的两个角各是多少2、量出下列角的度数(P39、3)。(突出第二个角的边不够长可以延长边来量,要问学生为什么可以延长边来量用量角器量下面的两组角,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P38例1)讨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总结结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1、P38“做一做”2、P39、4先估算每个角的度数,然3、P40、6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下面度六、课堂小结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七、课后作业:P40、5、7学生量后让其谈体会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后,全班交流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汇报订正学生动手用三角板拼使学生感悟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通过练习,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第三课时:角的分类课题角的分类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学习角的分类,使学生学会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知道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2.初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平角和周角形成过程,并根据角的度数加以区分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重点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难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教具量角器、活动角、尺或三角板;各种角的学具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学过程师:最近讲了什么知识?(角的知识)谁愿意说说什么叫做角?师:我们每组都准备了许多角,面对这些角,你们打算怎么研究?(分类)师: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你们知道比直角大的角、比直角小的角叫什么角吗?板书:锐角:小于90°直角:等于90°钝角:大于90°2.你们是按角的度数进行分类的吗?学生汇报:角的知识学生回答角的概念学生观察汇报分类学生汇报比直角大,比直角小,直角学生小结比直角大的角是复习角的有关知识,为学习新知识通过将角进行分类,加深对角的理使学生掌握画角师:你们量了吗?量一量。这些角各有什角?指名汇报,你选择了什么学具?怎么画的?指出你用什么方法帮同学检查的?(板书:目测、量、比三角板)5.小结:以90°的直角为标准,来判断锐角、钝角,所以直角很重要。(出示一个直角贴在黑板上)你对平角、周角有什么认识?打开书P41,自学例2.②请同学们拿出活动角,动手折出平角、板书:平角:等于180°周角=360°师:你还发现平角、周角与什么角有关1周角=2个平角=4个直角师:那我们来看钝角。只说它大于90°,行不行,怎么补充?板书:钝角:大于90°,小于180°1、先判断是什么角,再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想一想,你们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小篇子)2、P41、思考题3、P43、4看图填一填4、P43、1先估计再量出图中各角的度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角的分类)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五、课后作业:P43、3、5钝角,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学生画直角,并说三角板、量角器、同桌检查画的对不对学生自由汇报后看书自学动手操作折出平小组讨论交流后全班汇报学生补充说明钝角的概念学生独立判断比较,全班订正的方法通过自学掌握平角和周角的概念。使学生知道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使学生学会根据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通过练习,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复习。第四课时:角的画法和角的巩固练习课题角的画法和角的巩固练习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并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推理的能力。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重点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难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教具量角器、活动角、尺或三角板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说出下面的角各是哪一种2、我们已经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会进行角的分类,怎样画角呢?板书课题:画角二、探究新知1、教学角的画法问:量角的工具是什么?出示例题:画一个65°的角(1)请同学自学角的画法,书P42(2)试一试说一说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学生一学生说出角的名称学生汇报:量角器学生自学画角的方法,自己尝试画角汇报画角的方法复习所学的角的有关知识,,为学习新知识作准备。使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2、做一做(P42、2)分别画出75°、105°的角学生画指定度数的角,同桌用量角器帮助检查度数是否准确。三、巩固练习2、P44、6用一副三角尺,分别画出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五、课后作业:P44、7画完后,说说画角的步骤。学生画角并判断是全班订正学生画出指定的角,并互相检查加强量角和画角的沟通与联系通过练习,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复板书设计画角(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4.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二)这部分内容可以用9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口算乘法(例1)课题口算乘法(例1)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2、培养学生类1、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使学生经历整数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重点难点教具图片、题卡教学过程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1、你们想知道一些交通工具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2、你还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吗?1、出示例1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学生看图片汇报查找的一些交通工具的运行小组讨论口算方法,汇报在熟悉的情境中,激发探究的欲望,为后面的数量关系作准1)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怎样列式?如何计算?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问:30小时行多少千米?练一练:2)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怎么列式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比较两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口算乘法的方法是什么?30+18=48,所以方法二:16学生独立完成,汇报口算方法:16×3=48,再在积的末尾填写一个0得4800所以160×3=480因为16×3=48,所以160×3=480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数乘法口算的方法,体问题策样性算法。一位数与几百几十相乘,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乘积的后面添上一个0板书课题:口算乘法三、巩固新知:1、练习六第1题将得数写在树叶旁边。2、、练习六第1题和第2题应用乘法口算解决实际问题。3、练习六第4题和第5题口算练习四、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五、作业:学生独立口算说一说计算的过程。独立完成,反馈结果独立完成后汇报法。习,能够进行第二课时:笔算乘法(例1)课题笔算乘法(例1)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方法。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重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难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教具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复习导入:2、笔算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二、探究新知.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板书课题补充;三位数乘两位数145×12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怎么计算出准确的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这道题,自己试一试。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最后算什么?学生口答结果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在本上完成。小组讨论交流计算的过程三位数乘两位数说出估算的方法150×2=300,比1800米少一些。可以用口算的方法。用笔算比较准确。算。小组讨论交流计算的过程用自己的话说复习计算知识,为学习新课作准备。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学会有序地操作和思考,有条理问:如何检验自己的运算结果?一说计算的过程。先算145×2,再算145×10两部分积的相同数位对齐,最后想加便的结果。用学过的计算工具,计数器来验算。地解决问题。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两位数乘法,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三、巩固练习:1、书后做一做2、练习七的1、2独立完成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五、作业:练习七第3题学生总结计算方法学生独立计算后,用计算器自行检查。独立完成后,展示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学生的计第三课时:笔算乘法练习课题笔算乘法练习课型练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形成计算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巩固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进一步巩固算理和计算的方法1、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2、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强重点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难点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计算教具题卡教学过程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复习导入;1、口算口算的方法是什么?2、笔算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板书课题:笔算乘法练习1、判断并改错。学生口答结果在本上完找出错因正独立计算后全班订正是的是恶思是的是恶思识,为下面练说一说找到的错处和纠正的结果、错的笔算时应注意什么?2、笔算笔算的方法是什么?3、解决问题1)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15个班,学校应买多少本?2)一场电影有观众806人,照这样计算,放映32场共有观众多少人?独立完成后全班订正题中给出据和问题,上上力。一力。培学用学知解实问的站了12行,共有多少人?4)学校要为图书馆增添两种新书,每种3套,儿童百科每套125元,数学大5)书上练习七第8题四、思维训练探究一下正确的积是多少。1、小量做了一道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题,他把乘数18看成了15,结果得到的积比正确的积少609,那么正确的积是多少?2、练习七第12、13思考题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五、作业:练习七第10、11题全班讨论交流全班讨论交流通过感所知的用值强用活动,第四课时: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例2)课题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例2)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难点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教具教学过程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复习导入;口算2、笔算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二、探究新知.普通列车1小时可行106千米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板书课题补充;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怎么计算出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生口答结果在本上完读题理解题意小组讨论学学通自探因中或握数间知识,准备。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自己试一试学生独立进行计算。交流计算的过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计算的过程。0,再在积的末尾再添1个0.或再在积的末尾添写思考并回答有0的有0的方法掌竖的便法教学过程学生反馈时讨论:(1)竖式的简便写法,为什么不写成(2)计算106×30时,既然中间的0与3相乘得0,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如何写这一位的积?叙述计算的过程学生尝试计算汇报计算并回答问题对比,生进一步理解,利用0在便。计算时哪个竖式更简便?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三、巩固练习:1、书后第53页做一做2、练习八的1、2独立完成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五、作业:练习八第3、4、7题学生独立计算后,用计算器自行检查。独立完成后,展示过程。概括计算方法独立正确地进行计算全班汇报过,固式简写提学的算。养生纳括能培学归概的力通养生纳括能培学归概的力第五课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例3)课题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例3)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学会速度的写法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重点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难点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教具教学过程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情境导入:介绍学生未知的交通工具(陆、等2、你还知道哪些运行速度?学生展示搜集的信息二、探究新知1、教学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1)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我们把人骑自行车1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还可以说成: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千米。可以写成16千米/时。(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2)普通列车每小时行106千米。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60千米。小林每分钟走60米师:还可以怎么用数学语言叙学生阅读展示事先找的图片汇报学生叙述普通列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06千米。特快列车的速度0千米。小林步行的速度是每小时60米。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趣,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理解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述?这些用符号怎么写呢?时间。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小时、3)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2、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正。学生写出自己熟悉的交通工具的速度,在班上交流。80×2=160(千系。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225米/分,10分钟可行多少千米?独立计算并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改变其中一题,求时间或者求速度。问:你能发现速度、时间与路程有什么关系吗?三、巩固新知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2、蝴蝶的速度每分钟500米,写作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写作——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小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5、练习八第8、9题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五、作业:练习八第10题每位学生写出关系式。(千米)全班交流,展示自己的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独立完成汇报列式计算独立完成习,加深单位时间、速度的理解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题课题积的变化规律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2、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教具图片教学过程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研究“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变化,它们的积如何变化饿规律。1、研究问题,概括规律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怎么变化。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每组算式的特点接下去再写两道算式吗?试试看组织小组交流归纳规律: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也要乘几。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有怎么变化?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有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概括观察算式。学生将发现的规律说给自己的同伴全班汇报交流发现的规律,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说明写算式的理由学生讨论因数变化的规律汇报交流规律算、思考、自主发现并总结因数变化引起的积的变化规律尝试用简洁的语言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也要除以(3)整体概括规律规律概括为一条?2、验证规律1)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或除以)学生填空并验证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自己举例说明积的变化规律3、应用规律完成例4下面的做一做和练习9的1-4题二、研究“两数相乘,两个因数1、独立思考,发现规律2、组织全班交流,概括规律三、巩固新知1、书上练习九的1、2、3方厘米,如果长缩小到原来每位学生各个。并述说自己发现的规律学生概括规律独立填写各题的商,再交流自己的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个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这个长是多少?五、总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交流汇报。说明思路。通过练习,化规律,并题。板书设计积的变化规律第七课时乘法估算(例5)课题乘法估算(例5)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归纳概括、迁移类推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学习乘法估算的全过程,掌握估算的基本方重点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难点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具教学过程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师:学校组织秋游活动,我们四年级同学去××公园,去那里的费用是每人49元,包括客票和公园门票,四年级全年级共有104人,老师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呢?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吗?1)独立估算,并写出估算过程2)小组内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和结果。并说明理由。3)全班交流。反馈学生估算结果鼓励学生说出多种想法。4)对估算结果进行评价师:你认为谁估计得更接近准确的钱数呢?为什么?让学生尽量说出自己的想法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找出信息和问题小组内学生交流计算。反馈学生估算结a.49元大约是50元,四年级全年级共有104人,大约是100人。50×100=5000元,老师准备5000元就够b.49元可以看作是50元,全年级的104人可以看作是110人。50×110=5500元,应该准备5500元。情境,兴趣,为学习新准备。中的的道中的的道方法,行乘2.运水公司为居民运送纯净这样计算的话,估算一下,全年可以运水多少桶?可以利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数看作是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再去相乘,计算出大约的数。学生独立估算,小组交流,全班汇报方法。算三、巩固新知你是怎样估算的?《新编小学生字典》有592页,大约是()页。小明每分钟打字108个,大约是()个。本校有学生688个人,大约是()人。李平大叔今年收橘子1328千克,大约是()千克。2小明同学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62cm,他从操场这头走到那头共走了252步。操场大约长多少米?3沙坪小学有学生612人,全乡有这样的小学19所,全乡约有多少名小学生?燕鸥从北极飞到南极行程是4、第62页的5、6、7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五、作业:第63页8、9、10、11、学生独立估算,全班汇报列出乘法算式,写出估算过程,汇报估算结果。独立找估计的方法,交流各自估计的结果。的良好习惯。力.。审题养生算意概迁类的及用学识力.。审题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教学目标(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