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3版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第三节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_第1页
新教材2023版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第三节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_第2页
新教材2023版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第三节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_第3页
新教材2023版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第三节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_第4页
新教材2023版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第三节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

素养目标1.运用资料,说明污染物跨境转移的主要形式、原因及影响。(综合思维)2.运用资料,说明国际合作应对污染物跨境转移采取的措施。(综合思维)3.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应对污染物跨境转移采取的措施。(人地协调观)知识导引知识梳理·自主探究课堂互动·合作探究随堂集训·学业达标教材探究·活动点拨知识梳理·自主探究一、污染物跨境转移1.概念污染物跨境转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境外输出污染物,将本国产生的

转嫁给他国,从而少承担或不承担环境损害和环境治理责任的社会行为。2.形式(1)污染物通过河流、海洋或大气等自然环境中的

进行转移,如大面积酸雨区的形成、海上石油泄漏、跨境河流的水污染等。(2)污染物通过

的方式进行转移,如污染物的直接出口、污染设备和产品的转移,以及污染行业的输出等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行为。污染治理成本介质人为3.原因(1)根本原因:国家之间的

不平衡,在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领域的制度建设、市场监管、

和公众参与等方面都存在差距,是导致污染物人为跨境转移的根本原因。(2)输出方式: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污染物主要从发达的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转移,这包括了污染物的

.输出,以及伴随国际产业转移而发生的污染物

输出。4.影响(1)污染物跨境转移减少了

的资源损耗和污染物排放,降低了废弃物的处置成本,缓解了国内的公众舆论压力。(2)可能使污染

的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受损。经济发展水平治理成本直接间接输出国接受国二、国际合作应对污染物的跨境转移1.国际合作应对污染物的跨境转移措施污染物的跨境转移,是全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一个焦点问题,其实质是

的跨境转移。作为全球首部规范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国际公约——《巴塞尔公约》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为实现国与国之间的有效合作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具体措施如下:(1)禁止

国家向

国家出口和转移危险废物,各国需要把危险废物的产生数量减到最低限度,并采用最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式就地储存和处理。污染后果治理责任发达发展中(2)如果出于环保考虑确有必要越境转移废物,

国必须事先向

国和有关国家通报废物的数量及性质;越境转移危险废物时,出口国必须持有进口国政府的书面批准书。(3)发达国家依托在污染物管理、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的优势,通过技术转让、信息交流和人员培训等多种途径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出口进口2.我国应对污染物的跨境转移措施(1)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维护我国的

权和

权。(2)制定和完善与国际产业转移相关的

。(3)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增加污染物转移的

成本。(4)调整

和对外招商引资的方向,提高产业准入的

门槛,严禁高污染和低技术的产业引入。(5)提高和完善

体系,确立依法打击污染物非法入境的依据。(6)开展

贸易,打击和整治污染物走私等。发展环保法律制度违法产业结构环境环境标准绿色[易误辨析]

1.污染物跨境转移既有人为方式,又有自然方式。2.无论哪种污染物跨境转移行为都直接或间接损害了被转移国家和地区的生态环境安全。

[思维拓展]1.污染物的跨境转移,是全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一个焦点问题。2.我国也面临着污染物跨境转移带来的污染问题。3.环境污染具有全球性,污染物跨境转移使环境污染更加突出。[学法指导]环境污染整治的分析思路:环境污染的成因有多种,但其本质原因是污染物的浓度与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而造成的,因此环境污染的整治应重点从降低污染物的浓度、减少污染物的数量两方面着手。此外,再好的措施也需要人来实施,因此需要政府、公众的参与。如图所示:课堂互动·合作探究探究点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核心归纳]1.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形式形式后果河流、海洋或大气自然流动使一国发生的污染扩散到邻国或周边国家国际贸易把可利用的污染物作为商品输送到远离所在国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国际投资发达国家将落后的重污染设备、技术和行业等转移到本国区域之外2.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1)自然因素导致的污染物跨境转移:污染物随河流、海洋或大气自然流动,没有明确目的地,邻近或不邻近的国家或地区都可能受害,从而使污染物的污染范围扩大。(2)人为因素导致的污染物跨境转移(3)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危害特点危害直接性污染当地水源和土壤,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环境污染加重,并危害人体健康长期性产生连锁反应,引发区域性环境危机全球性长期积累对全球环境造成危害3.污染物跨境转移的防控(1)国际合作——《巴塞尔公约》(2)我国的防控措施项目内容国际贸易充分利用国际公约与污染物出口国或地区进行交涉,更好地维护国家的环境权益制度建设逐步健全法规体系,加强对污染物跨境转移的控制,切实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资源利用全面提升国内固体废物无害化、资源化水平,逐步补齐国内资源缺口公众参与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的良好氛围[应用体验]太平洋马绍尔群岛因为贫穷而被迫定期接受美国的固体废弃物。据此完成1~2题。1.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实质是()A.资源短缺B.任意排放废弃物C.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D.经济发达程度差异问题在国际环境关系中的体现答案:D解析:第1题,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实质是污染物在环境中所发生的空间位置的移动及其所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材料反映的污染物转移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引起的,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D正确;太平洋马绍尔群岛接受固体废弃物不是因为资源短缺,也没有体现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美国向马绍尔群岛运输固体废弃物,也不表明美国或马绍尔群岛可以任意排放废弃物,A、B、C错误。故选D。2.有关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A.倾倒的污染物会给他国带来环境污染B.获得巨额的经济赔偿促进该国的经济发展C.马绍尔群岛地广人稀,少量的污染不会引起环境问题D.不会带来危害,因马绍尔群岛属热带气候,环境自净能力强答案:A解析:第2题,污染物的转移利于迁出地改善环境条件,但对迁入地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会导致马绍尔群岛环境污染,使其环境自净能力降低,A正确,C、D错误;太平洋马绍尔群岛因为贫穷而被迫定期接受美国的固体废弃物,被迫接受说明美国不会给马绍尔群岛巨额的经济赔偿,B错误。故选A。如图为某产业园产业链基本构架。据此完成3~4题。3.该园区从国外引入废弃物资源的主要原因是()A.提高企业收益B.增加就业机会C.促进国际合作D.减轻环境污染答案:A解析:第3题,该园区从国外输入废弃物资源,成本相对较低,经过现代拆解与再利用产业,再生产、创造,获得经济效益,所以主要考虑的是提高企业收益,A对;直接进口国外废弃产品,整个产品生产消费行为都在国外,国内产业链短,增加就业机会不多,B错;促进国际合作不是主要原因,C错;会加重环境污染,D错。故选A。4.该产业园区主要目的是解决()A.产品利用前的环境污染B.产品利用中的环境污染C.产品运输中的环境污染D.产品利用后的环境污染答案:D解析:第4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产业园区主要是对人们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再创造价值。所以主要目的是解决产品利用后的环境污染,而不是产品利用前、利用中、运输中的污染,D对,A、B、C错。故选D。随堂集训·学业达标自2021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坚决守护国家生态安全。据此完成1~2题。1.入境的大量“洋垃圾”()A.占用大量耕地堆放,提高土地利用率B.在堆放和处理过程中会产生次生污染C.进行回收加工,大幅提高产品的质量D.进行高价销售,获得巨额的经济收益答案:B解析:第1题,入境的大量“洋垃圾”占用大量耕地堆放,会降低土地利用率,A错误;在堆放和处理过程中会产生次生污染,如水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性污染等,B正确;部分“洋垃圾”可以进行回收加工,但与大幅提高产品的质量无关,C错误;“洋垃圾”处理复杂,不能进行高价销售,也不能获得巨额的经济收益,D错误。故选B。2.我国禁止固体废弃物跨境转移采取的有效措施有()①建立和完善我国相关法律法规②加强全民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③提高废弃物处理技术,提高环境标准④加强国际协作,降低废弃物处理标准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第2题,建立和完善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是我国禁止固体废弃物跨境转移采取的最有效措施之一,①符合题意;加强全民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从根本上拒绝固体废弃物跨境转移,②符合题意;提高废弃物处理技术,提高环境标准,使得固体废弃物跨境转移的成本提高,有效限制固体废弃物跨境转移,③符合题意;如果降低废弃物处理标准,则会促进固体废弃物跨境转移,不利于我国禁止固体废弃物跨境转移,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2000年1月30日,罗马尼亚边境城镇奥拉迪亚一座金矿发生氰化物废水泄漏,废水流入河流,并扩散到下游的匈牙利、塞尔维亚境内,导致河中80%的鱼类死亡。据此回答3~4题。3.奥拉迪亚金矿氰化物废水流入河流带来的影响有()①河流上游鱼类死亡②沿岸城市自来水厂关闭③莱茵河水受到污染④引发国家间外交争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第3题,氰化物废水流入河流,对水体造成污染,对从河流中取水进行自来水生产的城市居民身体健康产生威胁,所以,河流污染会导致沿岸城市自来水厂停产关闭。河流流经多个国家,对多个国家都造成了经济损失,极易引发国家间外交争端,所以②④正确;流入河流的污染物会顺着河流往下游扩散,所以①是错误的,A、B选项错误;莱茵河下游主要流经德国、法国,与题干匈牙利、塞尔维亚不符,所以③是错误的,D选项错误。所以选择C。4.下列应对国际河流污染的措施,合理的有()①沿河国家加强合作②限制鱼类产品流通③媒体指责渲染④控制影响范围,强化污染治理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第4题,面对河流污染限制鱼类商品流通不能应对河流污染,②错误;应对国际河流污染的措施主要包括沿河国家加强合作,一旦发生污染泄露事故迅速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污染传播的范围,强化污染治理,尽可能地减少经济损失和对人民健康的威胁,①④正确;媒体指责渲染只能深化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关系,不能很好地进行污染治理,③错误。所以选择B选项。5.污染密集型产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若不加以治理就会直接或间接产生大量污染物,或者在生产过程中使公众的安全和健康受到威胁或明显受到影响的那些产业。读2000~2011年中国四大区域及区域间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路径表,回答下列问题。地区省区范围转入产业转出产业西部地区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新疆塑料、原煤、硫酸、原油、纯碱、水泥、乙烯、天然气、化学、农药、化肥无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无除水泥外所有产品中部地区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纯碱、化肥、水泥天然气、塑料、原油、平板玻璃、生铁东部地区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平板玻璃、生铁、粗钢原煤、天然气、硫酸、化肥、水泥、纯碱(1)归纳我国国内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路径的特征。(2)简析西部地区“吸引”大量污染密集型产业转入的原因。(3)简述污染密集型产业增加对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答案:(1)西部地区成为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净转入区;东北地区成为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净转出区;东、中部地区成为污染密集型产业的选择性转移区。(2)①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天然气、石油、煤炭等自然资源,是我国天然的能源与化工基地。②生产成本地区差异。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土地价格等相对较低。③政策因素。西部地区招商引资的环保要求较低,导致大量污染产业转移到西部地区。(3)影响:西部生态脆弱,大量污染物排放易导致生态环境出现不可逆转的破坏;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主要发源地,大量污染密集型产业出现威胁全国生态安全;西部地区治理能力较弱,大量污染密集型产业转入使区域环境风险加剧。解析:第(1)题,产业转移最先转移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或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转移方向是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根据表格内容,我国西部地区转入产业主要有塑料、原煤、硫酸、原油、纯碱、水泥、乙烯、天然气、化学、农药、化肥,无转出产业,成为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净转入区。

东北地区除水泥外所有产品转出,无转入产业,成为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净转出区。

东、中部地区转入、转出均有部分污染产业,成为污染密集型产业的选择性转移区。第(2)题,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是我国的能源、化工基地。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导致西部地区“吸引”大量污染密集型产业转入。西部地区经济落后,劳动力成本、土地价格等相对较低,生产成本地区差异,也吸引污染密集型产业转入。受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因素影响,西部地区大量招商引资,且对企业的环保要求较低,促使大量污染产业转移到西部。第(3)题,西部生态脆弱,污染密集型产业增加,大量污染物排放超过环境自净能力,易导致生态环境出现不可逆转的破坏。西部地区经济落后、技术水平低、治理能力较弱,大量污染密集型产业转入使区域环境风险加剧。西部地区为众多河流的主要源头,生态意义重大,污染物大量排放将会威胁整个流域甚至全国的生态安全。教材探究·活动点拨P103·探究

[参考答案]1.意大利本国对于污染物排放管理严格,而尼日利亚是欠发达的国家,相关管理较为疏松,将有害废物运至尼日利亚可以规避因为制造过多有害废物而面临的处罚。2.污染物跨境转移减少了移出国的资源损耗和污染物排放,降低了废弃物的处置成本,缓解了国内的公众舆论压力,但这种行为可能使污染物移入国的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受损。P104~105·活动

[参考答案]1.形成过程: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危害:酸雨直接腐蚀破坏人类建筑物,使水体、土壤酸化,危及水生生物,危害植被,影响农作物收成等。2.1986年莱茵河沿岸,位于瑞士境内的化工厂着火,污染物大量进入河流并迅速扩散,造成了跨境环境灾难,直接污染了下游的水体,造成大量水生生物死亡,并危害沿岸居民的健康。2015年,印尼超过260万公顷土地被烧毁。由此产生的烟霾侵袭了印尼、文莱、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东南亚多国,最终酿成一场严重的生态灾难,直接威胁了当地居民的健康,造成了大量人员呼吸道感染。P106·活动

[参考答案]1.环境:形成大量重金属污染,造成空气、水体的污染。经济:直接获得部分贵重金属,推动回收经济的增长。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