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常谈》(课件)八年级下册-名著导读-知识点梳理与精讲(2023人教部编版)_第1页
《经典常谈》(课件)八年级下册-名著导读-知识点梳理与精讲(2023人教部编版)_第2页
《经典常谈》(课件)八年级下册-名著导读-知识点梳理与精讲(2023人教部编版)_第3页
《经典常谈》(课件)八年级下册-名著导读-知识点梳理与精讲(2023人教部编版)_第4页
《经典常谈》(课件)八年级下册-名著导读-知识点梳理与精讲(2023人教部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典常谈》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一、《经典常谈》名家谈

“是一些古书的‘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谁要知道某书是什么,它就告诉你这个什么……在需要读些古书的学生,这本书正适合他们的理解能力跟所需分量。”现代著名教育大家叶圣陶:《经典常谈》大家谈

“渐归简淡,朴实无华,显示出阅历、学问都已成熟。用口语化的语言写学术文章,并世似无第二人。”文学巨匠汪曾祺:《经典常谈》大家谈

“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是学习传统文化典籍(也叫国学)的入门书,打基础书,又是极有学术分量的书。书中随处可见是那一时代学者共有的严谨的治学方法,并不时闪现真知灼见。他的文化观、历史观,不拘守一家之说,新旧兼容,通达平和,足以给后学者有益的启示。”当代古典文学研究家、编审钱伯城:《经典常谈》大家谈(1)阅读革命文学作品,如《革命烈士诗抄》《红岩》《红星照耀中国》等,体会、评析革命领袖、革命英雄的爱国精神和人格魅力。(2)独立阅读古今中外诗歌集、中长篇小说、散文集等文学名著,如《朝花夕拾》《骆驼祥子》《艾青诗选》《西游记》《格列佛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根据阅读进度完成读书笔记,针对作品的语言、形象、主题等方面的话题展开研讨。(3)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丰富、拓展名著阅读。借助多种媒介讲述、推荐自己喜欢的名著,说明推荐理由;尝试改编名著中的精彩片段;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尝试撰写文学鉴赏文章。课程标准从“课程标准”看名著阅读

(7~9年级)二、《经典常谈》作者及背景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浙江绍兴人。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教育家,杰出的民主战士。朱自清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留学英国,专攻语言学和英国文学。后任清华大学教授、西南联大中文系主任。朱自清的散文被誉为“白话美文的模范”,代表作有散文集《背影》、诗集《踪迹》等,学术论著有《新诗杂话》《诗言志辨》《经典常谈》等。《经典常谈》是朱自清编撰的国学研究专著,原名《古典常谈》,于民国三十一年二月(1942年2月)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编著完成,1942年8月由国民图书出版社首次出版,实际见书时间是1943年5月。

写作背景

该书是学术性的普及读物,全书一共十三篇,每一篇都是专题研究的成果。它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把中国古代重要文献典籍的基本知识,用简练明晓的文字加以介绍,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风格上,是用散文手法谈学术的佳作。

朱自清是散文大家,平易亲切,委婉尽情的优美风格,在现代散文史上别树一帜。《经典常谈》的散文手法,除了平易亲切的叙述笔调,生动活泼的“儿化词”的运用等等,特别在意每一篇开头的经营,让每一篇都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凤头”:或从传说入手,或从风俗入手,或从时代背景说起,或从人物故事说起。全书十三篇,每一篇的开头各不相同。这种由事入理的写法,极大地增强了学术文章的文学性和可读性。

艺术特色内容上,点面结合,依次介绍经史子集。

十三篇可分两大部分:前九篇谈“小学”和经史,以经典为主,力求点面结合;后四篇论子部和集部,以文体为中心,又做到点线结合。因此,《经典常谈》虽说不是“国学概论”,但只要细读全书,在深入经典文本的同时,又可以获得系统的国学常识。

艺术特色表述上,导入生动,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全书的每一篇,一段一层意思,层层有序推进,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在我看来,有意愿开设“经典导读”课程的语文教师,只要细读全书,然后按照每一篇的主题,分出逻辑层次,拟出恰当标题,就能适用于课堂讲授。

艺术特色三、《经典常谈》阅读方法选择性阅读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它往往与阅读者的兴趣、目的密不可分。循着兴趣对古代文学感兴趣,可先读《诗第十二》《文第十三》。对历史感〈汉书〉第九》。兴趣,可先读《《战国策》第八》《《史记〉还可以寻找新的兴趣点,进而扩展到其他部分。比如读《文第十三》时对战国时期的说客产生兴趣,就去读对这个群体介绍更详细的《《战国策》第八》。《经典常谈》

阅读方法带着目的去阅读根据目的选择阅读内容。比如学过《《诗经〉二首》之后,你希望了解关于《诗经》白更多知识,就可以去读《经典赏谈》中的《《诗经》第四》。又如你正在与同学开展以汉字文化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就可以去读《经典常谈》中的《〈说文解字》第一》。带着目的根据目的选择阅读内容。比如学过《《诗经〉二首》之后,你希望了解关于《诗经》白更多知识,就可以去读《经典赏谈》中的《《诗经》第四》。又如你正在与同学开展以汉字文化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就可以去读《经典常谈》中的《〈说文解字》第一》。《经典常谈》

阅读方法浏览目录不管是根据兴趣还是带着目的进行选择性阅读,都可以先浏览目录,了解全书的内容和结构。比如从《经典常读》目录就能知道全书十三篇,分别介绍了一种或一类经典,非常便于我们选择性阅读。有些书的目录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就需要先大致浏览全书,了解其概貌,再选择感兴趣的或有需要的部分来精读。《经典常谈》

阅读方法除了上述阅读方法,还可以用什么方法阅读本书呢?1.圈点勾画批注法是古人读书时常用的传统方法,这种读书方法可以凝聚阅读的注意力,便于复习、巩固、考察,也是一种学习方式。“批注”就是把批语和注释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2.思维导图法对每一篇介绍的典籍,用思维导图画出它的前世今生、来龙去脉,对典籍的由来、观点、价值一目了然。《经典常谈》

阅读方法四、《经典常谈》内容梳理《经典常谈》分十三个专题,分别介绍了一些主要的古代经典,它们是:《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全书见解精辟,文笔优美,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是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经典指南,也是国学入门书。是国学知识和文艺理论最好的入门读本,对当代文艺、国学爱好者与研究者也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这样一本看似简单的小书,倾注了朱自清先生许多的心血和对后学的殷殷关爱。

内容概述①了解古代社会状况:古代典籍中记载着我国文明的发展轨迹,通过阅读古代典籍,我们可以走近千年文明,了解我国古代社会现实。②充实精神内涵:通过阅读古代典籍,我们可以汲取先贤的智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③学习语文相关知识:古代典籍中包含了数千年的知识汇总,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体现了语言艺术之美,例如通过《说文解字》可知造字之经过,通过《诗经》可知诗歌艺术之美。④提升个人修养:古代典籍中记载了许多先贤的言论,从学习、交往、心志等多方面进行了阐述,阅读古代典籍,我们可以用先人之美德指导自身之修养。

读经典的意义

“小学”,其实就是“文字学”。它既是经典阅读的基础,也是经典的一个环节。需要作为基础来阅读。“小学”的代表书籍是《说文解字》,

要读懂《经典常谈》中的经典书籍,特别是经、子,就得先从“小学”入手。认识“小学”,读懂“小学”。《经典常谈》之“小学”《经典常谈》之“小学”《说文解字》第一先生从仓颉造字说起,相传仓颉有四只眼睛,间地上兽蹄儿、鸟爪儿印着的痕迹,灵感涌动造成了文字。可是这一说法也经历了很多的更迭,始皇为了统一文字,教李斯作了《仓颉篇》七章,赵高作了《爱历篇》六章,胡母敬作了《博学篇》七章。有了这些标准字书,文字统一就容易进行了,才形成了“车同轨、书同文”的一统局面。东汉和帝时,许慎作的这一部《说文解字》,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他讲历史经典和别的字书里的字,都搜罗这部书里,所以足足有九千字。这部书的作用是要帮助人们通读古书,它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中国的汉字,从造字和用字的角度来讲,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从书法角度讲,秦始皇用小篆统一了文字,不久有了隶书;到了汉初有了草书,晋朝有了行书,宋代形成楷书。现在通用的是楷书,同时为了便利的缘故,行书、草书也同时流行。《经典常谈》之“小学”《经典常谈》之“小学”《经典常谈》之“小学”

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适用于传统文化典籍。朱自清先生分别挑选了其中较为重要且适宜入门的几部做了介绍。比如,经部是收录儒家“十三经”及相关著作所形成。朱自清先生挑选的分别是《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经典常谈》之“经部”《周易》第二

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八卦及阴阳五行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日常生活不知不觉之中让这些道理支配着。讲五行的经典,是《尚书·洪范》,讲八卦的便是《周易》。八卦相传是伏羲氏画的,也有说是上天所赐的。与八卦相伴而生的是占卜,古时候的人们看见数字整齐而有变化,认为是神奇而有魔力的东西,比如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就是一生二、二生四的意思。在太极八卦中,一横来表示阳,两横表示阴,分别配出八个卦,名称分别是乾、兑、离、震、艮、坎、巽、坤,八卦之间两两组合就成了六十四卦,简而言之,八卦的基本原理是靠了数目来判断吉凶的。而《周易》这部书,就是把那时候人们占卜的卦辞按着一定的顺序编辑起来的。后来,儒家为《周易》卦辞做了种种新解释,加入了君子父子的儒家典型思想,于是《周易》便成为了儒家第一经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儒家哲学体系。可以说,儒家的《周易》是哲学化了的;而民众的《周易》倒是巫术的本来面目。《经典常谈》之“经部”《经典常谈》之“经部”《尚书》第三《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内容包括了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平时的号令叫“诰”,有关军事的叫“誓”。其主要思想是“鬼治主义”,就是遇到臣民不听话的时候,只要抬出上天和先祖来,自然一切解决。在儒家所传的五经中,《尚书》残缺最多,因而问题也最多。因秦始皇焚书坑儒、书法沿革等历史原因,在西汉时期流传着《今文尚书》、《古文尚书》两个版本,也造就了西汉《尚书》“古今之争”这一经学大史迹。之后一番战乱《古文尚书》便失传了,但三国时期出了一位孔安国又伪造了一部《古文尚书》,冒名顶替一千年直到清初才被人们彻底识破。《经典常谈》之“经部”《经典常谈》之“经部”《诗经》第四《诗经》是在五经中我们最耳熟能详的一部。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后来有了文字,人们便将歌谣记录下来,形成最初的诗。到了战国时代,贵族渐渐衰落,职业的乐工纷纷散走,乐谱就此失传,但是还有三百来篇唱词儿流传下来,便形成了《诗经》。到了儒家这里,孔子用“思无邪”一句话概括“诗三百”,采取了断章取义的办法,用诗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成为儒家五经之一,主要作教化之用。而教化的方法,主要是建立在“六义”上,所谓的风、雅、颂、赋、比、兴。《经典常谈》之“经部”《经典常谈》之“经部”三《礼》

第五

《周礼》《仪礼》《礼记》三礼的根本是“礼治”,儒家有拿礼来包罗万象的野心,他们认为礼为治乱的根本。那什么叫做礼治呢?儒家说每个人一味地满足自己的欲望,就会造成社会的混乱,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得定出森严的等级制度、长幼次序,是所谓“天地君亲师”等,这便是礼治主义。由此引申出一切日常生活都有了一套程序和规矩。甚至王道不外乎人情,礼也是王道的一部分。此外,从来礼乐并称,但其实乐附属于礼,是用来补助仪文的不足的,因为乐的可以让人平心静气,互相和爱,有改善人心、移风易俗的功用。《经典常谈》之“经部”《经典常谈》之“经部”

《春秋》三传

第六

三传为《左传》《公羊传》《穀gǔ梁传》,三传特别注重《春秋》的劝惩作用。三传解释经文时,常常不顾上下文穿凿附会起来;三传之中,公羊、穀梁两家全以解经为主,左氏却以叙事为主,参考群籍,详述史事。

“春秋”是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是因为古代朝廷大事,多在春、秋二季举行。而作为五经之一的《春秋》,相传是孔子修订的《鲁春秋》。古代史官记事,有两种目的:一是征实,二是劝惩。《左传》、《公羊传》、《榖梁传》三传特别注重《春秋》的劝惩作用;征实与否,倒在其次。《春秋》大义可以从两方面说:一是明辨是非,分别善恶,提倡德义,从成败里见教训;二是夸扬霸业,推尊周室,亲爱国家,排斥夷狄,实现民族大一统的理想。《经典常谈》之“经部”《经典常谈》之“经部”《四书》第七

“四书五经”到现在还是我们口头上一句熟语,其中四书分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旧时科举私塾里,学生入学,便是从四书读起的。《大学》是古来大学里教学生的方法,循序渐进地阐述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奋斗理念;《论语》是弟子记录孔子的言语的,传达了“君子”、“仁”、“忠恕”等可以终身应用的学问;《孟子》是孟子及弟子共同编定的,说“仁”兼说“义”,提出要养“至大至刚”、“配义与道”的“浩然之气”;《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的书,“‘不偏’叫作‘中’,‘不易’叫作‘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经典常谈》之“经部”《经典常谈》之“经部”《战国策》第八

缘起于战国时代,朱自清先生用通俗诙谐的语言讲述了春秋末年列国纷争的盛况。最后形成了齐、楚、秦、燕、赵、魏、韩等“战国七雄”相互之间战乱不断硝烟弥漫的局面。为了避免战争,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手段便显得十分重要,游说之士便应运而生,也叫策士。根据对最强大的秦国的态度不同,策士们形成了“合纵”、“连横”两个派别,代表人物便是大名鼎鼎的苏秦、张仪,都以能言善辩巧舌如簧而著称。用编者刘向的话来讲,《战国策》就是记录了战国时代“高才秀士”们“奇策异智”的一部重要古史。

史部收录了15个大类的史书,朱自清先生挑选了《战国策》《史记》《汉书》三部。《经典常谈》之“史部”《经典常谈》之“史部”《史记》《汉书》第九

这两部书是最早的有系统的历史,可称为正史的源头。《史记》共130篇,有12本纪,记帝王政迹、列传,但列传占了全书的过半数。司马迁早年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史记》体例有五:十二本纪,记帝王政迹,是编年的。十表,以分年略记世代为主。八书,记典章制度的沿革。三十世家,记侯国世代存亡。七十列传,类记各方面人物。《汉书》汉代班固著。是一本记录汉朝各项大事的断代史,起于汉高祖,终于平帝时王莽之诛。记录范围更为广大,涉及天地、鬼神、人事、政治、道德、艺术、文章,包罗万象。虽然两部书内容不同,但其博大精深和精彩绝伦确实相通的,并称为良史也绝不是偶然。《经典常谈》之“史部”《经典常谈》之“史部”

子部收录诸子百家等14个大类的著作,朱自清先生概括为诸子。《经典常谈》之“子部”诸子第十春秋末年,封建制度开始崩坏,在这个大变动当中,志之士们对于局势提出了种种的主张,并且开始开门授徒,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但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这便是诸子之学。诸子都出于职业的“士”。“士”本是封建制度里贵族的末一级,但到了春秋战国之际,“士”成了有才能的人的通称。第一个开门授徒的便是孔子,提倡“有教无类”,他学说是“正名主义”,定下了君臣父子的社会秩序。孔子之后,儒家还出了两位大师,分别是孟子和荀子。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主张施“仁政”“王政”,即一切政治的、经济的制度都是为民设的,君也是为民设的;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注重圣王的威权,圣王建立社会国家,是为明分、息争的。墨家的创始人墨翟,产生于下层社会的便是武士,是打仗、制造战争器械的专家。墨家反对侵略的打仗,他们只帮助弱小国家做防卫工作,这就是他们的“非攻”主义;天下的祸端都起源于相互争斗,人们应该视人如己,互相帮助,这就是他们的“兼爱”主义。道家反对一切文化和制度,老子的《道德经》流传千年,主张无为而治。到了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便做了第一个尝试同统一的人。他教许多门客合撰了一部《吕氏春秋》,以道家为基调,将诸子书统一了起来。到了汉武帝时期,接着社会大统的东风,董仲舒成功地实现了全社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全新局面。《经典常谈》之“子部”《经典常谈》之“子部”

集部收录楚辞、词曲等5个大类物的著作,朱自清先生选取了辞赋、诗、文三个部分。《经典常谈》之“集部”辞赋

第十一

辞赋其实专指辞,后称为赋,浑言称辞赋,统统起源于《楚辞》,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屈原的《离骚》。朱自清先生称屈原为缠绵悱恻的忠臣、清白不染的节士,永生在我们的敬意尤其是我们的同情里。《离骚》和《九章》的各篇,都是他放逐时候所作。他感念怀王的信任,却恨他糊涂,让一群小人蒙蔽着,播弄着。他高唱着“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走投无路,满腔委屈,千头万绪,无人可诉,只能告诉自己的一支笔,“离骚”就是“别愁”或“遭忧”的意思。他用了许多神话和动植物的譬喻,委曲地表达了他对于怀王的忠爱,对于贤人君子的向往,对于群小的深恶痛疾。到了汉代,出现了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一大批模仿《离骚》的文人,汉人称这些作品为“辞”,一并纳入了《楚辞》一书。荀子的《赋篇》是最早称“赋”,荀赋和屈辞原来似乎各是各的,这两体的合一,朱自清先生推断也许是在贾谊手里。因为汉武帝好辞赋,所以繁荣一时,发展到唐初,称为“俳体”的赋;后来宋代不再注重排偶而趋向散文化,欧阳修、苏轼等人的赋便称为“文体”的赋。总体来看,赋虽然有韵,但更像是文而不算是诗。《经典常谈》之“集部”《经典常谈》之“集部”诗

第十二诗的顶峰在唐朝,其实在唐以前,诗也经历了很长的演化过程。汉文帝设计了乐府这个机构,专门采集古时的歌谣和乐谱,后来乐谱渐渐失传只留下歌词,便形成了乐府诗。这些诗以叙事为主,多写社会故事和风俗,是五言诗的源头。到了建安年间,出了曹植这个大诗人,但真正奠定了五言诗基础的,则是魏代的阮籍,他正式成立了抒情的五言诗。晋代的诗,渐渐排偶化、典故化,渐渐千篇一律,但正是这种影响下,却孕育了陶渊明和谢灵运另个大诗人。陶诗教给人怎样赏味田园,谢诗教给人怎样赏味山水;他们都是发现自然的诗人。到了李、杜这两座高峰自是不必细说,大家都耳熟能详。李白因触犯杨贵妃而不能得志,纵情山水间,人称“天上谪仙人”;朱自清认为真正继往开来的诗人是杜甫,李白用诗来抒写自己的生活,杜甫用诗来抒写那个大时代,诗的领域扩大了,价值也增高了。也因此而影响到两宋时代,“没有一个诗人不直接、间接学他”。宋诗有了散文化的倾向,到了苏轼最为明显,他将禅学大量放进诗里,开了一个新境界。《经典常谈》之“集部”《经典常谈》之“集部”文

第十三

现存中国最早的文,是商代的卜辞,也就是一种官文书。后来到了春秋的时候,外交的言语也称为“辞”,孔子说辞的要义在“达”,也就说说明白。到了战国,又说之风大盛,辩士们的说辞可谓天花乱坠,可以成为议论文。伴随着议论文的发展,记事文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春秋左氏传》是写事的丰碑,《史记》是写人的丰碑。汉武帝时候,盛行辞赋,赋的特色是铺张、排偶、用典故,汉、魏之际,排偶更甚。梁昭明在《文选》中第一次提出“文”的标准;真正开了文体宗派的,是唐代韩愈。他力求以散行的句子换去排偶的句子,句逗总弄得参参差差的。他的标准是“气”,就是然的语气,并且有意将白话的自然音节引到语言中去。成为了新体的“古文”、宋代所成的“散文”的创立者。之后经过欧阳修与苏轼的发扬,古文成了正宗。唐代的发展出的新文体“传奇”,到了宋代有了“话本”,也就是白话小说的老祖宗,演化出了《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直到《红楼梦》成为了白话小说集大成者。明代八股文盛行。新文化运动风起云涌,胡适之等人提倡的白话文搭上中国现代化的马车,一直驶近了新中国。《经典常谈》之“集部”《经典常谈》之“集部”五、《经典常谈》真题演练1.请你阅读《经典常谈》的前五章,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说文解字》是西汉许慎所作,书中既兼收小篆、籀文和“古文”,还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并解释了书中每个字。B.商民族用甲骨卜吉凶,周代有了筮法,作为卜法的辅助,以蓍草数目的奇偶来断定吉凶。C.《尚书》是中国最早的记言的历史《尚书》经历了战乱、流亡更迭,其伪作一直到清朝才被证实。D.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其中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A【答案】A【解析】许慎是东汉人。故选A项。基础通关《经典常谈》

真题演练2.某同学读了《经典常谈》后,围绕整本书做了下面的选项,其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这本书介绍了众多经典著作,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展示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B.书中《诗第十二》论述了从汉武帝时期至宋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展现不同时期诗歌的特点和形式。C.本书着重介绍的史书有《春秋》《战国策》《史记》《汉书》《论语》等,这些史书涉及纪传体、编年体等多种体裁。D.这本书对知识的讲解精辟,且通俗流畅,深入浅出,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C

C

【解析】《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并不是史书,C项说法有误。故选C项。《经典常谈》

真题演练基础通关(1)(4分)《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本是唱诗给人听,相当于现在排比的修辞手法,“比”指的是不直陈而用譬喻,“兴”指的是以其他事物为发端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一般在诗的发端。(2)D

【解析】《辞赋第十一》主要讲述了屈原作《离骚》的过程,这一部分介绍了屈原的人生经历和他的爱国之情。故选D项。3.为了提高阅读效率,老师推荐大家采用选择性阅读的方法阅读《经典常谈》,请你据此完成下面表格。方法提要阅读任务目的性较强,每次阅读只关注某一方面的内容,可以是需要阅读的内容,也可以是感兴趣的内容。(1)学完《《诗经)二首》以后,小文对《诗经》的表现手法十分感兴趣,请你阅读《《诗经)第四》这一章节,向小文具体说明《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2)小语想要了解屈原的爱国情感,那么他应该选择阅读的内容是()A.《说文解字》第一B.四书第七C.《周易》第二D.辞赋第十一《经典常谈》

真题演练基础通关4.下面是某同学读完《经典常谈》中《<春秋>三传第六》~《诸子第十》后的发言,其中有两处同学的说法有误,请你找出并修改。(1)《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左传》相传为左丘明所作,大体依《春秋》而作。(2)同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在政治学说上,孔子主张“正名主义”,孔子之后的孟子重视圣王的道德,苟子重视圣王的威权。(3)朱熹认为古时的大学里教“六艺”,小学里教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道理,它们都是实学。(4)《战国策》是汉代刘向编定的,书中所记的事,从春秋时代至楚汉兴起,共二百零二年。(1)将“纪传体”改为“编年体”(3)将“小学”和“大学”调换位置基础通关《经典常谈》

真题演练1.请你根据《说文解字》中对造字的六个条例的解释,完成下面各题。一是“象形”,象物形的大概。二是“指事”,用抽象的符号,指示那无形的事类。三是“会意”,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为一个字,这一个字的意义是那几个字的意义积成的。四是“形声”,也是两个字合成一个字,但一个字是形,一个字是声;形是意符,声是音标。五是“转注”,就是互训。两个字或两个以上的字,意义全部都相同或一部分相同,可以互相解释的,便是转注字,也可以叫作同义字。六是“假借”,语言里有许多有音无形的字,借了别的同音的字,当作那个意义用。CC

【解析】C项中的“江”“河”是形声字,“氵”是形旁,“工”“可”是声符。(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汉字“鱼”“口”“耳”“手”“田”等都是象形文字。B.“刃”字,在“刀”形上加一点,指示刃之所在,“刃”是指事文字。C.“人”“言”为“信”,“信”是会意文字,“江”“河”是转注文字。D.“令”本义是发号,假借为“县令”的“令”,这是假借文字。《经典常谈》

真题演练综合提升1.请你根据《说文解字》中对造字的六个条例的解释,完成下面各题。一是“象形”,象物形的大概。二是“指事”,用抽象的符号,指示那无形的事类。三是“会意”,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为一个字,这一个字的意义是那几个字的意义积成的。四是“形声”,也是两个字合成一个字,但一个字是形,一个字是声;形是意符,声是音标。五是“转注”,就是互训。两个字或两个以上的字,意义全部都相同或一部分相同,可以互相解释的,便是转注字,也可以叫作同义字。六是“假借”,语言里有许多有音无形的字,借了别的同音的字,当作那个意义用。(2)A.日

B.月

C.山

D.龟(2)下面是一些象形字的图片,请你分别写出它们对应的现代汉字。《经典常谈》

真题演练综合提升2.请你结合下面选自《四书第七》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论语》是孔子弟子们记的。这部书不但显示一个伟大的人格——孔子,并且让读者学习许多做学问做人的节目:如“君子”“仁”“忠恕”,如“时习”“阙疑①”“好古”“隅反”“择善”“困学”等,都是可以终身应用的。《孟子》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的。书中说“仁”兼说“义”,分辨“义”“利”甚严;而辩“性善”,教人求“放心”,影响更大。又说到“养浩然之气”,那“至大至刚”“配义与道”的“浩然之气”,这是修养的最高境界,所谓天人相通的哲理。【注释】①阙疑:对疑惑不解的东西不妄加评论。①学而时习之②不义而富且贵③其不善者而改之④失道者寡助(1)小诗发现材料中的内容可以与之前所学诗文相联系,于是她将二者对照以增进理解,请你帮她补充完整。①“时习”:

,不亦说乎?②“义利”:

,于我如浮云。③“择善”:择其善者而从之,

。④“仁”:得道者多助,

。《经典常谈》

真题演练综合提升2.请你结合下面选自《四书第七》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论语》是孔子弟子们记的。这部书不但显示一个伟大的人格——孔子,并且让读者学习许多做学问做人的节目:如“君子”“仁”“忠恕”,如“时习”“阙疑①”“好古”“隅反”“择善”“困学”等,都是可以终身应用的。《孟子》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的。书中说“仁”兼说“义”,分辨“义”“利”甚严;而辩“性善”,教人求“放心”,影响更大。又说到“养浩然之气”,那“至大至刚”“配义与道”的“浩然之气”,这是修养的最高境界,所谓天人相通的哲理。【注释】①阙疑:对疑惑不解的东西不妄加评论。示例:在学习方面,告诫我们要经常学习,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在交往方面,告诫我们要宽以待人,对人忠诚,讲求义气;在做人方面,告诫我们要有仁爱之心,有理想、有志向,培养自身正气。(任答两个方面即可)(2)请你根据上面材料,说一说儒家学说对现在的我们有哪些教育意义。《经典常谈》

真题演练综合提升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李白用来抒写自己的生活,杜甫用来抒写那个大时代,诗的领域扩大了,价值也增高了。而杜甫写“民间的实在痛苦,社会的实在问题,国家的实在状况,人生的实在希望与恐惧”,更给诗开辟了新世界。(1)文段体现了杜甫作品写实的几个方面,请结合学过的诗歌分析杜甫诗的写实手法。(2)朱自清认为杜甫是“继往开来的诗人”,请结合上面语段和名著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示例:《春望》描写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战火纷飞,亲人离散,土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困顿的景象,反映了当时国家的现状,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情感。(2)示例:杜甫诗歌反映社会问题和时代悲剧,表现广大的实在的人生;他将诗历史化和散文化;且杜甫给诗创造了新的境界,引发后代诗人竞相效仿,对诗歌的发展影响深远。综合提升《经典常谈》

真题演练4.班级开展以“联系《经典常谈》阅读古文经典”的专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1)屈原(2)这句诗的表层含义为:光阴如梭,美人的青春就像日益飘零的草木。屈原将楚怀王比作“美人”,担心的是楚怀王步入衰残的暮年他感叹岁月无情,来日无多,只希望能把握住短暂的人生,做出一番事业,表达了对楚怀王的忠诚和担忧。【解析】根据文段中“他将怀王比作美人”进行分析,“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一句中的“美人”指的是楚怀王,屈原担心美人迟,其实就是担心楚怀王步人衰残的暮年,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希望自己能把握住短暂的人生,为楚怀王效忠。据此分析作答即可。(1)文段中的“他”指的是

。(2)试运用《经典常谈》中的相关内容谈谈《离骚》中“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