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安龙湖中学2024届语文八下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潮安龙湖中学2024届语文八下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潮安龙湖中学2024届语文八下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潮安龙湖中学2024届语文八下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潮安龙湖中学2024届语文八下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潮安龙湖中学2024届语文八下期末统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积累与运用。(28分)1.(2分)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名人传》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人物传记,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三部分。B.德国的贝多芬、意大利的米开朗琪罗、俄国的托尔斯泰,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三位名人,都是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C.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D.保尔·柯察金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丽达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2.(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在中国,“文化”一词,古已有之。,。。,,既有政治内容,又有伦理意义。①“化”本义为变化、生成、造化,引申为改造、教化、培育等②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以及文物典章、礼仪制度等③包含着一种理想主义色彩,体现了治国方略中“阴”和“柔”的一面④中国古代的这些“文化”概念,往往与“武力”“武功”“野蛮”相对应⑤“文”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有文饰、文章之义A.④②③⑤① B.④③⑤②① C.⑤①④③② D.⑤②①④③3.(2分)下列句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他的第二次考试已经录取了。B.国外的汽车厂家的年产量不但比我们多,而且花色品种也比我们丰富。C.在他的那个寂静世界里,他像一头牛、一块石头、一弯清澈明净的溪水坦荡地流着。D.提升个人绩效到更高的标准,对任何企业都是一个挑战。4.(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书信不仅传递感情,更传承文化,同时也真实地记录时代的变迁。B.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内江市的“创卫工作”走上规范化、常态化。C.全场观众的目光与欢呼声都集中到正在舞台中央忘我舞蹈的杨丽萍身上。D.“整本书进课堂”的成效并不显著,原因是对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的。5.(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两只表在双方的统帅手中,像小乌的心脏似的在嘀嗒嘀嗒地响。B.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的模样。C.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这七个。D.当人们陷入某种盲目性之后,往往像陆逊进入诸葛亮的“八阵图”一样,怎么也走不出来。6.(2分)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还在喧闹。可是当看到严厉的班主任时,都销声匿迹。B.他自信这一席话委婉得体,尤其最后那一段接得天衣无缝。C.她十多年来生活在农村,忽然要面对电视采访,真有点不知所措。D.河套大道车来车往川流不息,两旁高楼鳞次栉比,好一派现代城市景象。7.(2分)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不但拥护他,而且从前反对他的人也拥护他。(“我们”与“不但”位置调换)B.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三百多个剧种,其中京剧是具有全国最具影响的大剧种,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将“近代”和“中国”对调)C.为了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我市文化局策划开展了“书法进社区”。(在句末加上“的活动”)D.我最喜欢院子里又高又大的柿子树了,每天早上,羽毛艳丽的两只画眉鸟都会如约而至,展悦耳的歌喉。(把“两只”调到“羽毛艳丽”前)8.(2分)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陶渊明四次为官,又四次辞官,纵然回到了他热爱的田园,嗜酒的他却家徒四壁,只能以菊花为伴。B.他们对想象中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颔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骇人听闻的地步。C.同学们尽情领略了秦始皇兵马俑的雄姿,对兵马俑的写实造型艺术和精美的制作工艺啧啧称奇。D.那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根本没引起他的丝毫注意。9、(4分)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yùn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sùsù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1)根据拼音写汉字:sùsù()yùn()育(2)给加点字的注音:风雪载途()衰草连天()(3)文中有一个错别字应改为()(4)文中()处填入哪个标点更恰当()A.,B.;C.、D.!(5)文中画线句子的主语是:()(6)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我国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除了立春,春季还有五个节气:雨水、惊蛰、春分、、。(7)语段运用说明方法,按照顺序,概括了一年当中的物候现象。10、填空。(8分)古诗文默写。(1)__________,君子好逑。(诗经《关雎》)(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3)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5)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礼记》《虽有嘉肴》)(6)__________,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贺敬之《回延安》)二、阅读理解。(42分)11、(10分)阅读《厚重的时间感与生命感》,回答后面小题厚重的时间感与生命感①农历九月初九为传统的重阳节。九月是一年中的黄金时节,“九九艳阳天”,云淡风轻,秋高气爽,又正值丰收季节,橘红橙黄,金桂飘香。古人在重阳节喜欢结伴郊游、赏菊品糕、遍插茱萸、赋诗饮酒。②古人为何选择九月初九作为节日?又为什么称为“重阳”?从现存的文献看,《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与月皆逢九,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数字。它既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指地之极为“九泉”,九是信仰中最崇拜的神秘数字。同时,九又与“久”同音,寓意健康长久。而且秋季又是收获的黄金季节,自古以来,人们就对重阳节怀有特殊的感情。④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就已经提到。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但专家认为,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由于年代久远,重阳节的形成已不可考,对其起源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认为重阳节起源于先秦之前的丰收祭天,另一种说法认为重阳节起源于古代的祭祀大火仪式。⑤西汉时期长安近郊就有了九九登高观景的风俗。西汉《西京杂记》中贾佩兰云:“九月九日佩茱萸,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古,莫知其由。”相传自此时起,重阳节有了求寿之俗。到三国,魏文帝曹丕给钟繇的信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可见,过重阳节的习俗在文人雅士中已颇为盛行。⑥魏晋南北朝时,重阳节已为民间普遍重视。西晋周处所编的《风土记》曰:“九月九日……俗尚此日折茱萸以插头,云辟除恶气,而御初寒。”《四民月令》中说:“重阳之日,必以糕酒登高眺远,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以泛之,既醉而还。”晋代诗人谢灵运为了重阳节登高,制作了一种“谢公履”,前后有活动屐齿,上下山时可分别取去前后齿,使登高更为方便。而赏菊、饮酒的习俗,也因为当时著名诗人陶渊明的作品而为后世所熟知。⑦到了唐代,重阳节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沿袭至今。⑧至此,在节俗的发展过程中,重阳节融合了多种神秘观念及民俗因素,逐渐确定了其主题,那就是求长寿、戴茱萸、酿菊酒、赏菊,另外有登高野宴活动及各种游戏等。⑨虽然重阳节在古代便有祈寿的主题,但是与老人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因为民俗观念中,“九九”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所以后世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节日内涵。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敬老爱老的新主题无疑增加了重阳节的节日寓意,影响深远。⑩两千多年来,重阳节从简单的自然时令演变成今天具有丰富内涵的节日,事实上讲述的正是厚重的时间感与生命感。(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1.本文的说明内容是什么?2.文章第③段中的加点字“极”有什么表达效果?3.文章第⑥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2019年重阳节,你居住的社区准备开展“敬老爱老”主题活动,现征集活动内容。请你结合从文章中获得的知识,为社区提两条活动创意。12、(1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人体器官有可能自愈吗①自愈,顾名思义是自己愈合之意。自愈能力是人体修复自身缺损、维持生命健康的能力。有些自愈能力是人体原本就具有的,依靠遗传而获得。而科学家所要追求的是,在人体器官出现病变时,以科学手段遏制病变,使器官自己恢复到正常状态。②美国科学家在实验室中的小白鼠身上发现了一种可快速修复组织的特殊基因。就因为携带了这一基因,本来会长出肿瘤的小白鼠摆脱了“宿命”,不仅没有患上癌症,反而生长迅速,体格健壮。这一发现令科学家们大为振奋。在此之前,这种特殊的基因被认为通常只能在发育的胚胎中起作用,在成年生物体中则会丧失活性。③“激活”衰老的细胞,重启它们的生长机能,这样的研究并非刚刚出现。在此之前,这个领域最重大的突破就是培育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但新发现的这种特殊基因则更加强大,它在成年生物体中也能增强组织的修复能力。如果把生病的人体比作一台感染病毒的电脑,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所起的作用就像磁盘格式化,即将所有的数据全部清空,一切从生命最初发育的阶段开始;而新发现的这种特殊基因则像杀毒软件,清除病毒但不丢失已有数据,保持电脑的健康运行。这就是说,已经成年的生物体,也能以此来修复自身组织器官的损伤。④这种特殊的基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我们的身体是通过基因调节来认知自己正处于哪个生长阶段的,这种特殊基因类似于一个调节器,它可以让体内的基因误以为机体正处于更年轻的状态,从而使衰老或病变的组织器官的生长机能再次被激活,完成自身修复。⑤除此之外,科学家还从人体神经系统调节方面进行了器官自愈的研究。他们研制出了一种微型植入器,把它植入人体,让它来监控并促进器官自愈。⑥人体的各个器官都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相互作用,密切配合,从而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实现正常的生命活动。微型植入器正是利用了这一原理,在被植入人体后,它会监控人体器官的健康状况,一旦探测到一个器官受到病毒感染、出现损伤或者变得衰弱时,它便刺激神经系统,通过人体的神经系统调节使这个器官自己恢复健康,再度正常工作。⑦虽然这一研究目前还处在实验阶段,但展现了诱人的前景。许多难以治疗的疾病可以通过神经系统调节得到更有效的治疗,微型植入器或许能从根本上改变医生诊断治疗的方式,取代对药物治疗的依赖。⑧科学发现让前景乐观起来,然而,要让神奇的科学之光照进现实,道路还很漫长。但这些都不会阻碍科学前进的脚步,相信不久的将来,人体器官自愈将不只是个梦想。(作者:胡宇齐。有删改)1.在有关“人体器官自愈”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取得了哪些成果?2.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第⑤-⑦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4.下面这则材料是否可以作为本文的例子?如果你认为可以,请指出放在哪一段中合适,并简述理由。如果你认为不可以,请简述理由。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当手指不小心划了一道伤口,即使不用任何药物,伤口也会自动愈合。这是血液中的血小板在起作用,它能加速凝血,让伤口无药而愈。13、(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未来,木星会取代太阳吗?①在太阳系中,木星是行星中的“巨无霸”。它的体积和质量分别达到了地球的1320倍和318倍。不过,除此以外,木星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它能发光,有自己的能源。②也许你并不觉得这是什么稀罕事,那么我们先来看一下行星的定义:行星通常是指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的天体。其公转方向常与所绕恒星的自转方向相同。一般来说行星需具有一定质量,行星的质量要足够的大且近似于圆球状,自身不能像恒星那样发生核聚变反应。在人们的通常认识中,行星的确不能发光,只能依靠反射太阳的光线。但科学家研究发现,木星正在把巨大的能量不断地向周围的宇宙空间释放,它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两倍从太阳那里所获得的能量,说明木星有一半的能量来自它的内部。③分别于1972年和1973年发射的“先驱者”10号与11号飞船探测的结果显示,液态氢构成了整个木星。它同太阳一样,没有坚硬的外壳,主要是通过对流形式来实现能量的释放。前苏联科学家齐巴罗夫和苏齐科夫认为,木星的核心温度已达到30000℃之高,热核反应还在其内部继续进行。④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一个严肃的问题:未来,木星会渐渐取代太阳吗?⑤正如之前所说,木星是由液态氢构成的,本身并无坚硬的外壳。木星的这种构成与太阳构成方式十分相似,主要是通过对流形式来实现能量的释放。木星不仅把自己的引力能转换成热能,还在不断吸收太阳释放的能量,这就使它的能量越来越大,且热度越来越高,并使它达到了现在的高度。从木星目前的发展趋势看,它很可能成为太阳系中与太阳相差无几的第二颗恒星。⑥30亿年以后,太阳到了晚年,木星很可能取代太阳的地位。虽然时间还很远,但人类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是,太阳已经是一颗垂暮的恒星了,它的光辉总有一天会熄灭,而木星的自带光源,点燃了生命顽强延续下去的希望。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木星的主要特征。2.为什么说木星会渐渐取代太阳?3.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文章第①段是如何说明木星的?4.请分析第⑥段画线句中“很可能”的表达效果。三、写作。(50分)1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在古诗的海里徜徉,总能得到一些启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人登上最顶峰,美景一览无余。“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耳熟能详的诗句则更直接地告诉我们:登高才能望远。的确,在现实生活中,只有“登高”者,才有更宽阔的视野,从而看到更美更远的风景。请你根据对这段话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8分)1、D【解题分析】

D.保尔·柯察金是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渐走上革命道路。故选D。2、D【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句子排序。仔细阅读这段话,并联系上下文分析作答。⑤②句说文解字,一般从字的本义出发解释,然后是其引申义,应是第一二句;①句讲完了“文”再讲“化”,是第三句;结合④句“这些”理解,这句话承接了上句句意,是第四句;③句承接上句句意,完成一个完整的表述。据此分析可排序为⑤②①④③,故选D。3、D【解题分析】

A.应改为:他通过第二次考试已经被录取了。B.语序不合理,“国外的汽车厂家的年产量不但比我们多”应该改为“国外的汽车厂家不但年产量比我们多”。C.主谓搭配不当。牛和石头是不会“流着”的。故选D。4、A【解题分析】

A.没有语病。B.缺少成分,可在句尾加上“……的道路”。C.搭配不当,可删去“与欢呼声”。D.“原因是……造成的”句式杂糅,可删去“造成的”。5、D【解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方法的理解和把握。A项:运用了比喻。B项:运用了拟人。C项:运用了设问。D项:没有运用修辞。6、A【解题分析】试题分析: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A.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与语境不合,使用不正确。B.“天衣无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使用正确。C.不知所措:指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使用正确。D.川流不息:比喻时光的流逝和大自然的运行永无休止或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往来不绝。使用正确。据此,答案为A。点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做出判断。解答时要辨析词语(成语)本身的意义、使用范围、语意轻重、情感色彩等方面的差别,重点从是否望文生义、褒贬误用、张冠李戴、不合语境、重复累赘等几个方面去分析。7、B【解题分析】

B.“具有”与“最具”重复,应删去一个。故选B。【题目点拨】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修改病句要尽量不改变原意,在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改动的字数要尽量少。8、B【解题分析】试题分析: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凶残的事情)。B选项中使用语境明显错误。改为“诚惶诚恐”等词。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词语使用的语境。9、(1)簌簌孕(2)zàishuāi(3)销(4)A(5)叶子(6)清明谷雨(7)举例子时间【解题分析】

(1)簌簌:①形容风吹叶子等的声音。②形容眼泪等纷纷落下的样子。孕育: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2)风雪载(zài)途:一路上都是风雪交加,形容旅途艰难。衰(shuāi)草连天:形容荒草遍地,极其荒凉的样子。(3)销声匿迹:意思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出声不露面,不可作“消声匿迹”。(4)本题考查标点符号。“年年如是”没有很强烈的感情,所以不能用感叹号,不能选D。“年年如是”和“周而复始”是句子的谓语成分,所以中间不能用顿号,故不能选C。而分号一般要在逗号基础上再用,故不能选B。故选A。(5)本题考查句子成分。“植物的”是定语,“叶子”是主语,“渐渐”是状语,“变黄”是谓语。(6)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春季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夏季节气: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季节气: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季节气: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7)举例子:“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举出燕子、不谷鸟归来等例子说明立春时万物复苏。时间顺序:立春过后、再过两个月、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到了秋天、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是按照时间顺序在介绍。10、窈窕淑女参差披拂天涯若比邻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故学然后知不足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解题分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情景描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窈窕、拂、涯、庇、俱”等字词的书写。二、阅读理解。(42分)11、1.“重阳节”的来历(厚重的时间感与生命感)。2.“极”字表强调,是非常的意思,突出强调了数字“九”的重要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3.举例子;举晋代诗人谢灵运的例子,具体说明了魏晋南北朝时,重阳节已为民间普遍重视。4.示例:(1)带老人们去公园赏菊;(2)组织老人们去登高。【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说明对象及内容。①段介绍了重阳节的日期和内容。②③段介绍重阳节的命名由来和人们对它的特殊感情。④-⑨段按照时间顺序介绍重阳节的发展历程。⑩段总结全文。所以,从文章主体看本文主要介绍了“重阳节”的来历。2.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准确性。思路:1)解释词语。“极”是极点的意思,很的意思。2)效果:起限制作用,突出强调了数字“九”的重要性。3)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1)方法判断:划线句有人物谢灵运,有事件制作“谢公履”,故判断是举例子。2)作用:举出谢灵运制作“谢公履”便于重阳节登高的事例,具体说明了魏晋南北朝时,重阳节已为民间普遍重视。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和语言表达。要求:结合文章;“敬老爱老”主题活动提出建议。示例:“求长寿、戴茱萸、酿菊酒、赏菊,另外有登高野宴活动及各种游戏等”——准备茱萸给老人佩戴;准备菊花酒给老人品尝。12、1.①发现了可快速修复组织的特殊基因在成年生物体中也具有活性。②研制出一种微型植入器,让它监控并促进器官自愈。(意思对即可)2.打比方、作比较。把生病的人体比作感染病毒的电脑,把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所起的作用比作磁盘格式化,把这种特殊基因比作杀毒软件,并将两者进行比较,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这种基因作用更强大,能在成年生物体中增强组织器官的修复能力。(意思对即可。)3.逻辑顺序。第⑤段指出研究成果,第⑥段介绍工作原理和过程,第⑦段展望应用前景。(意思对即可。)4.可以。示例:放在第①段中合适,因为这个例子说明的是人体本身具有自愈能力,与第①段开头提到的依靠遗传而获得的自愈能力是一致的。(意思对即可)“不可以”示例:因为本文主要说明的是以科学手段遏制病变,使病变的器官自愈的问题,而这则材料所讲的是人体自身靠遗传就具有的自愈能力。(意思对即可)【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提取,根据第二、三段“发现了一种可快速修复组织的特殊基因…新发现的这种特殊基因则更加强大,它在成年生物体中也能增强组织的修复能力”,第五段“他们研制出了一种微型植入器,把它植入人体,让它来监控并促进器官自愈”,据此解答即可。2.本题考查的是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根据标志性语言判断说明方法类型,结合上下文及该段的说明中心,分析其说明作用即可。由“比作”可见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过去的干细胞与现在的特殊基因进行对比,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利用说明方法的作用答题模式解答即可。3.本题考查的是分析说明顺序,理解说明内容,梳理层次关系,从常用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判断文章的说明顺序。并结合内容加以分析即可。因为这几段分别介绍了研究成果、工作原理、诱人前景,所以是逻辑顺序。4.本题属于文章知识的迁移应用,并且考查了说明文的内容的理解,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明确材料介绍的内容,然后根据材料内容判断是不是对说明内容起一定作用,进而解答即可。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如:可以。这个例子说明的是人体本身具有自愈能力,与第①段开头提到的依靠遗传而获得的自愈能力是一致的。或:“不可以”,因为本文主要说明的是以科学手段遏制病变,使病变的器官自愈的问题。答案不唯一。13、1.①体积和质量大;②能犮光,有自己的能源;③由液态氢构成,无坚硬外壳;④主要通过对流形式释放能量。2.①木星十分与太阳的构成方式十分相似;②木星释放能量的方式与太阳一样;③木星的能量越来越大,热度越来越高。3.运用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形象而准确地说明了木星的体积和质量是行星中的“巨无霸”这个特点。4.“很可能”说明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木星取代太阳的概率很大,但并不是绝对的,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需要通读全文,找出相关语句,摘抄即可。根据第一段“它的体积和质量分别达到了地球的1320倍和318倍”可见木星体积和质量特别大;“木星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它能发光,有自己的能源”可知木星能发光,有自己的能源;根据第三段“液态氢构成了整个木星。它同太阳一样,没有坚硬的外壳,主要是通过对流形式来实现能量的释放”提取概括即可。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看到题目首先要在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做答。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提取,根据第五段内容“木星的这种构成与太阳构成方式十分相似,主要是通过对流形式来实现能量的释放。木星不仅把自己的引力能转换成热能,还在不断吸收太阳释放的能量,这就使它的能量越来越大,且热度越来越高,并使它达到了现在的高度”,据此即可提取原因。3.本题考查的是说明方法,根据标志性语言判断说明方法类型,结合上下文及该段的说明中心,分析其说明作用即可。把木星比作“巨无霸”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木星的体积和质量和地球的进行对比,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1320倍”“318倍”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然后根据说明方法的作用的答题模式解答即可。4.本题考查说明语言文语言的准确性。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以及去掉之后的意思变化,最后点明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很可能”说明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木星取代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