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北片区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北片区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北片区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北片区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北片区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北片区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积累与运用。(28分)1.(2分)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京张铁路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重要交通保障设施。B.2019年3月12日,十余个国家的一百多名代表出席了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天文台公约的签署仪式。C.对于知网不断涨价的问题,有人评论说学术资源的分享和共享,是现代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的起码机制之一。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转发用户短信功能,已经累计救助渔民约万人左右。2.(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霎时(shà)虔诚(qián)矗立(chù)强词夺理(qiáng)B.怠慢(dài)缄默(jiān)凫水(fù)草长莺飞(zhǎng)C.羁绊(jī)膏药(gao)腈纶(qIng)怒不可遏(è)D.堕落(duò)瞭望(1iào)迁徙(xǐ)目眩神迷(xuàn)3.(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的一项是()A.凫水(fú)糜子(méi)霓裳羽衣(cháng)B.寒噤(jìng)龟裂(jūn)强词夺理(qiǎng)C.缄默(jiān)羁绊(jī)戛然而止(jiá)D.器皿(mǐn)萦绕(yíng)怒不可遏(è)4.(2分)下列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我们学过的课文《小石潭记》《马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记”“说”“歌”都属于古代文学体裁。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首。诗歌按内容分为“风”“雅”“颂”。C.傅雷先生既是杰出的翻译家也是优秀的教育家,在《傅雷家书》中,他首先强调的就是一个年轻人如何成才的问题。D.《恐龙无处不在》是阿西莫多的一篇科普说明文,题目用双重否定的形式,强调了恐龙哪里都有的事实,揭示了文章的内容。5.(2分)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草长莺飞五彩斑斓人情世故风云变幻B.不知所措张灯结彩川流不息相辅相承C.踱来踱去大彻大悟多多亦善如丝如缕D.厉厉在目叹为观止衰草连天震耳欲聋6.(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映照迁徙翩然人情事故B.潦原褶皱沙砾名副其实C.缅怀蛮横惟幕川流不息D.雾霭浩劫撺掇纷至沓来7.(2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又名潜,东晋诗人。他被称为“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B.《最后一次讲演》作者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新月派代表诗人,代表作有《红烛》。C.《社戏》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本文选自《朝花夕拾》,以小说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儿时一些记忆,表达了作者对童年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D.《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室的弊端以及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同事也表现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8.(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了避免交通道路不拥挤,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B.这次比赛的获胜,将决定我们队能否进入决赛阶段。C.阅读美文不仅可以陶冶个人情操,而且能够提高写作水平。D.通过这次主题班会课,让我懂得了为什么要节约用水用电。9、(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山,沉稳而厚重,雄立于天地之间,yǐ逦、连绵;海,深沉而皓大,静卧于乾坤之内,宽广、辽阔;星空,璀璨而缥缈,闪耀在蓝天之上,深邃、寂静。几十亿年的沧桑,数百亿年的孕育,才有了这些耐读的无字经书。(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yǐ()逦深邃()孕()育(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正确写法是“”。(3)“沧桑”的意思是()A.世态变化巨大B.时间或岁月变迁C.朝代更迭(4)文段主要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10、填空。(8分)请根据要求填写古诗文名句。(1)蒹葭萋萋,________,所谓伊人,__________。(《诗经》)(2)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3)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4)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5)白居易《卖炭翁》中表现老翁极度反常、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韩愈《马说》)二、阅读理解。(42分)11、(10分)与书结缘周国平①我此生与书有缘,在书中度过了多半的光阴。不过,结缘的开端似乎不太光彩。那是上小学的时候,在老师号召下,班上同学把自己的图书凑集起来,放在一只箱子里,办起了一个小小图书馆。我从中借了一本书,书中主人公是一个喜欢恶作剧的男孩,诸如把苍蝇包在包子里给人吃之类,我一边看,一边笑个不停。我实在太想拥有这本有趣的书了,还掉后又把它偷了出来。从此以后,我对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每一本书,不管是否读得懂,都使我神往,我相信其中一定藏着一些有趣的或重要的东西,等待我去把它们找出来。②小学六年级时,我家搬到了人民公园附近,站在窗前,可以望见耸立在公园背后的大自鸣钟。上海图书馆的这个标志性建筑对于我充满了诱惑力,我常常不由自主地走到那里,在图书馆的院子里徘徊,有一天终于鼓起勇气朝楼里走,却被挡驾了。按照规定,儿童身高一米四五以上才能进阅览室,我当时十岁,个儿小,还差得远。③小学刚毕业,拿到了考初中的准考证,听说凭这个证件就可以进到楼内,我喜出望外。整个暑假,我几乎天天坐在上海图书馆的阅览室里看书。我喜欢阅览室里的气氛,寂静笼罩之下,一张张宽大的桌子旁,互不相识的人们专心读着不同的书,彼此之间却仿佛有着一种神秘的联系。这是知识的圣殿,我为自己能够进入这个圣殿而自豪。④我仍渴望占有自己所喜欢的书,毕竟懂事了,没有再偷,而是养成了买书的癖好。⑤初中三年级时,我家搬迁,从家到学校乘电车有五站地,只花四分钱,走路要用一小时。由于家境贫寒,父亲每天只给我四分钱的单程车费,我连这钱也舍不得花,总是徒步往返。路途的一长段是繁华的南京西路,放学回来正值最热闹的时候,两旁橱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但我心里惦记着这一段路上的两家旧书店,便以目不旁视的气概勇往直前。这两家旧书店是物质诱惑的海洋中的两座精神灯塔,我每次路过必进,如果口袋里的钱够,就买一本我看中的书。当然,经常的情形是看中了某一本书,但钱不够,于是我不得不天天去看那本书是否还在,直到攒够了钱把它买下才松一口气。⑥读高中时,我住校,从家到学校要乘郊区车,往返票价五角。我每两周回家一次,父亲每月给我两元钱,一元乘车,一元零用。这使我在买书时仿佛有了财大气粗之感,为此总是无比愉快地跋涉在十几公里的郊区公路上。⑦回想起来,从中学开始,我就已经把功课看得很次要,而把主要的精力用于读课外书。我是在上海中学读的高中,学校阅览室的墙上贴着高尔基的一句语录:“我扑在书本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这句话对于当时的我独具魔力,它如此贴切地表达了一个饥不择食的少年人的心情和状态,使我永远记住了它。⑧不过,虽然我酷爱读书,却并不知道该读什么书,始终是在黑暗中摸索。⑨直到进了北京大学,在郭沫若的儿子郭世英影响下,我才开始大量阅读世界文学名著。一开始是俄国文学,把屠格涅夫、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中译本都读了,接着是西方文学和哲学,一发而不可收。我永远感谢我的这位不幸早逝的朋友,在我求知欲最旺盛的时候,他做了我的引路人,把我带到了世界文化宝库的大门前。⑩那一年我十七岁,在我与书结缘的历史上,这是一个转折点。一个人一旦走进宝库,看见过了真正的珍宝,他就获得了基本的鉴赏力,懂得区分宝物和垃圾了。在那以后,我仿佛逐渐拥有了一种内在的嗅觉,能够嗅出一本书的优劣,本能地拒斥那些平庸的书,不肯再为它们浪费宝贵的光阴了。⑪我的读书旨趣有三个特点。第一,虽然我的专业是哲学,但我的阅读范围不限于哲学,始终喜欢看“课外书”,而我从文学作品和各类人文书籍中同样学到了哲学。第二,虽然我的阅读范围很宽,但对书籍的选择却很挑剔,以读经典名著为主,其他的书只是随便翻翻,对媒体宣传的畅销书完全不予理睬。第三,虽然读的是经典名著,但我喜欢把它们当作闲书来读,不端做学间的架子,而我确实在读经典名著中得到了最好的消遣。我的经验告诉我,大师绝对比追随者可爱无比也更加平易近人,直接读原著是通往智慧的捷径。这就像在现实生活中,真正的伟人总是比那些包围着他们的秘书和仆役更容易接近,困难恰恰在于怎样冲破这些小人物的阻碍。可是,在阅读中不存在这样的阻碍,经典名著就在那里,任何人想要翻开都不会這到拒绝,那些爱读平庸书籍的人其实是自甘于和小人物周旋。⑫直接与大师交流,结识和欣赏人类历史上那些最优秀的灵魂,真是人生莫大的享受。1.阅读全文,按要求填写下表。我与书结缘的过程我的心情小学时:(1)________到上海图书馆看书神往(2)________中学时:(3)_______愉快大学时:在朋友的影响下开始读世界名著(4)________2.简析第④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3.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根据括号里的要求回答问题。(1)这两家旧书店是物质诱惑的海洋中的两座精神灯塔,我每次路过必进。(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2)我仿佛逐渐拥有了一种内在的嗅觉,能够嗅出一本书的优劣。(品味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你是如何理解文章的结尾段的?请联系实际谈谈你从本文中获得的启示。12、(16分)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对碎片化阅读保持高度清醒①“5分钟读完一本名著”“3分钟看完一部电影”“10分钟带你了解历史”……类似的短视频节目如今在网络上大行其道,从点击量和点赞量看,受众不少。显然此类节目击中了人们的痛点:一方面渴望文化与娱乐,一方面没有时间或者舍不得花时间,于是能够“速成”的办法就格外受欢迎。但是,这种典型的快餐文化很可能会让你欲速不达、南辕北辙——时间和精力没少花,但收获寥寥。②快餐文化的特点当然是快,但代价是剥离了丰富的内容,只剩下光秃秃干巴巴的几条梗概。看了这些节目,你可以知道故事脉络、记住几个人名,但作品中原有的丰富的细节、细腻的情感、精彩的故事全都与你无缘了。有的人觉得名著篇幅太长、内容艰深、阅读门槛比较高,于是看这些视频版的“缩写本”聊备谈资,更有人连电影、电视剧都要用3分钟看完。③快餐文化的出现与流行并非今日始,但显然,互联网使快餐文化大范围流行成为可能,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更给快餐文化按下了快进键。就以某知名短视频应用来说,短短15秒的视频怎么可能完整反映一部名著,于是只好加快语速、精简内容。限制节目时长或字数,这是移动互联网应用普遍采取的策略,好处是用户上传的内容因短小精悍所以又快又多,但害处是用户在快速浏览中很容易迷失,难以集中注意力,导致认知能力、分析能力下降,思维趋向于表面化。例如,国内外都曾做过实验,在浏览社交媒体若干分钟之后,再让用户去背诵文章和做数学题,正确率都会下降。④以往人们都认为互联网拯救了碎片化时间,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利用碎片化时间提高效率。但现实是碎片化反客为主,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用碎片化的时间去阅读(准确地说是观看)碎片化的内容。虽然古人也曾有“马上、枕上、厕上”的利用碎片化时间的阅读,但所读的内容并不碎片化。⑤今天的快餐文化与数十年前的快餐文化相比,一个重要的特征是逐渐远离文字而趋向视频。视频的直观、形象和快速,是文字和图片都不能比拟的。但企图用短短几十秒的视频来获取信息,其实并不成功,由文字到图片,由图片转到视频,的确是便捷了,但对想象力和思考力的调用却越来越少。人类通过阅读文字来传承思想文化的历史已数千年,而视频成为媒介主流的历史不过数十年而已,不论是从人类的认知习惯还是就历史积累而言,视频都是不能与文字相提并论的。如果仅仅用视频作为媒介而远离文字,那就意味着放弃了一座宝库,这对于我们传承文明、创新文化是极为不利的。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绝不是文化的正途,速生者往往速朽。⑥如何更好地利用互联网这一工具为人类服务,需要我们严肃思考、认真对待。而今之计,只有对碎片化阅读保持高度清醒,用沉静取代浮躁,用踏实取代肤浅,才能避免快餐文化的不良影响。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第②段的主要内容。4.文章第③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13、(12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烟火里的疼爱①那日回到家时,天色已晚,舟车劳顿的我很是萎靡,原意是想吃点水泡饭就得了,洗洗便睡。②母亲不同意,她说知道我要回来,白天就买好了饺子皮,下午剁肉做馅儿,晚上包好了就可以吃上热乎乎的饺子,空着肚子的人哪能睡一场好觉?于是,她让我歇着,自己开始了忙活。③虽然一身倦意,但我看着她端来菜肉陷儿,拿出圆筛子,摊开了饺子皮,熟练无声地包着饺子,我不再好阻止。灶台旁放着的花茶,是我过年时带回家给她泡着喝的,常听她说受凉嗓子疼,想着花茶会润喉滋脾。我过去打开一看,还有很多包,撕了一包泡了喝,我问母亲:“怎么没泡呢?”④母亲抬头望了我一眼,继续低着头包饺子,“我喝不惯的,白开水就行了,冲茶多麻烦啊。”“那包饺子不麻烦吗?白开水泡点饭不是很省事吗?”我有些不依不饶。⑤母亲回答道:“你回来了做什么都不麻烦,我一个人哪怕是喝茶都觉得费工夫。”我没有答话,实在是不知道如何回应这份她觉理所当然的疼爱,我是既心暖又心疼。⑥我知道,平日她一人在家的时候,若不是过节的日子,很少煮肉烧鱼,常常是炒点自家长的蔬菜,烧一个汤便能完成一日三餐。耗时间费精力的,如包饺子、烙饼这类,她是不愿意忙的。⑦可我回来了,她必然是要大肆在油烟里做各种吃的,从不怕麻烦。⑧回到家的第二个晚上,她捧出了田里留的最老的南瓜,切开,去除掉黄澄澄的囊,打算烙南瓜饼。她笑意浓浓,一遍拍着南瓜一边说道:“南瓜越老越香,特意给你留着,我做南瓜饼的手艺可是从你外婆那里传下来的。”听她得意的语气,真觉得她好像一个等着被夸的孩子。然而我知道的是,做南瓜饼耗时费力,光站在灶台边一个个煎就需一两个小时。⑨母亲愿意用整晩的时光去为我做南瓜饼,她说,每次吃都会想起外婆,每次做出来都会想,味道是否和外婆曾经为她做的一样。我知道,她是想我以后吃到南瓜饼会想到她,吃不到时也会深深想念,她想将她做的味道烙进我的生命里,念念不忘。⑩我看着母亲用不锈钢的勺子一点点将南瓜肉刮下来,每次刮只能刮下一点点,那逐渐堆砌的南瓜肉儿卷着边,在瓷盆里很精致,仿佛是艺术品。再把鸡蛋打在南瓜肉里,放上切好的一堆碎葱,撒上盐,倒上豆油,添点味精。这时去看瓷盆里的南瓜,大片的黄配上新鲜的绿色,没有被破坏的鸡蛋就像娃娃躺在上面,单单去看,我就觉得世界的幸福应该都汇聚在这里了。⑪母亲让我起火热锅,她则将面粉散落在南瓜肉里,和配料搅拌在一起,粘稠稠的。“我们一会儿就可以尝到香喷喷的南瓜饼了,明天中秋节,还可以盛两个放盘子里祭月亮……”母亲站在灶边等着锅热,往窗外看着那轮已经渐圆的月亮,这个中秋她不再是独自一人,应该会挺开心吧。⑫我享受着这样的时刻,母亲在锅边用勺子一个个烙着南瓜饼,锅里的南瓜着面粉一点点变得金黄,散发出沁人的香,她的脸上有着满足的笑容,说着一些寻常的话。我添着柴火,时不时跑到她身边,眼馋着锅里的南瓜饼,嗅一鼻子的南瓜香,体会着油烟里她的快乐。⑬待第一锅的饼熟了出锅,母亲会放在窗边让风吹凉一会儿,然后用筷子夹一块让我张嘴尝。正如她常说的,“孩子无论多大,在父母眼里始终是孩子”,所以我就真像一个孩子接受着她的宠溺。母亲做的南瓜饼,有着整个秋天的味道,带着烟火里的深情,无声无息就入了生命里。⑭月亮已经升至树梢,皎洁圆润,安静地照着屋内的我们,村子里一片宁静而清凉。满满一盆的南瓜饼在屋内散发着清香,我们边烙边吃,早就吃不下了。全部烙好后,母亲收拾碗筷,洗刷锅盆,这才发现刮南瓜肉的时候太过用力,手指都划出了小口子,沾水了会隐隐疼着。⑮我说:“吹吹吧,给你贴上创口贴,怎么那么不小心呢?”母亲憨憨笑着,说:“忙着做好吃的,一点都没觉得。你回来了高兴,一点儿都不疼。”她身上满满的南瓜香,还有岁月静好的味道,一并让回家的我感到心安。⑯母亲在,家才是我日夜思念的地方,她做的所有饭菜,今生难忘其味。我会永远记得母亲在烟火里给我的疼爱,带着温暖走过日后的岁月。1.“母亲在烟火里给我的疼爱”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请简要概括。2.第⑭段划线句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月亮已经升至树梢,皎洁圆润,安静地照着屋内的我们,村子里一片宁静而清凉。3.文章写的是母亲,为什么多次提到外婆?4.通读全文,说说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主旨,试写出两个方面。三、写作。(50分)1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原来”,意思是发现从前不知道的情况。生活百味,青春多彩,“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蓦然回首,原来:凡事蕴理,万物成趣,人间有情;苦难也可成营养,美丽或许有缺憾,我也是一道风景……请以“原来,”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写一篇记叙性文章;(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要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人名、校名。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8分)1、D【解题分析】

D.语义重复,把“约”或“左右”去掉一个。故选D。【题目点拨】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2、D【解题分析】

A.强词夺理(qiǎng)。B.凫水(fú)。C.膏药(gāo),腈纶(jIng)。故选D。3、B【解题分析】

B.寒噤(jìng)-(jìn)。故选B。4、C【解题分析】

C.应该是:他首先强调的就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题目点拨】《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多种作用:[0-9]{1,}.(9分)[0-9]{1,}.(9分)[0-9]{1,}.(9分)5、A【解题分析】

B.相辅相成。C.多多益善。D.历历在目。故选A。6、D【解题分析】

A.人情事故-人情世故;B.潦原-燎原;C.惟幕-帷幕;故选D。7、C【解题分析】

C.错误,《社戏》选自《呐喊》。故选C。8、C【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中“避免……不……”否定不当,应该删除“不”。B项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注意前面表示一面,“能否”表示两面,应删除“能否”。D项中主语残缺,可以删去“通过”或“让”。【题目点拨】成分残缺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主语残缺、谓语残缺、宾语中心语残缺、介词残缺。较典型的是介宾短语淹没主语造成主语残缺,修饰语过长淹没中心词造成宾语中心语残缺,结构较复杂造成介词残缺。9、(1)yǐ(迤)逦深邃(suì)孕(yùn)育(2)皓大-浩大(3)B(4)拟人和排比【解题分析】

(1)注意“迤逦”的“迤”的正确书写,形容唱歌声和鸟鸣声的悠扬圆转曲折连绵。“深邃”的“邃”是四声,不要读成二声。(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皓大”,正确写法是“浩大”。“皓”本意是指太阳出来时天地光明的样子。浩,形声。从水,告声。本义:水势浩大。可据义识记字形。(3)沧桑,来自成语沧海桑田。大海变成了种桑树的田地,种桑树的田,变成了大海。比喻自然界变化很大或世事多变,人生无常。根据语境,这里指时间或岁月变迁。故选B。(4)“山,沉稳而厚重,……海,深沉而皓大……星空,璀璨而缥缈……”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10、(1)白露未晞在水之湄(2)气蒸云梦泽(3)萧萧班马鸣(4)拣尽寒枝不肯栖(5)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6)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解题分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晞、湄、萧、班、拣、栖”等字词的书写。二、阅读理解。(42分)11、1.(1)从班级的小小图书馆偷书和借书(2)喜出望外(3)到旧书店买书(4)感谢2.(1)从结构上看,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小学时的偷书和借书,为下文写中学时去旧书店买书做铺垫。(2)从内容上看,表明自己对书的感情在加深,更喜欢书了。3.(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书店在我心中的重要地位、对我巨大的吸引力,表现了我对书籍的热爱。(2)本来是用鼻子闻的意思,这里实际上是分辨的意思,用得形象新颖,表现出自己对书籍的鉴赏力有了很大的进步,此时已经相当强了。4.(1)深化主题,照应标题。总结出了自己的读书经验,要读好书,与大师交流,这是一种莫大的享受。(2)启示:我们要热爱读书。同时,还要注意选择好书,多读经典名著,直接与大师对话,这样可以汲取更多的精神养分,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和精神境界。【解题分析】1.考查对文章的内容梳理和概括。阅读文本,理清故事情节,根据题目要求筛选相关的词句概括作答。答题时要尽可能仿照题目中的示例形式作答。本题作答可结合表格中的提示信息,在原文中找到相关的内容进行筛选或概括。小学时,从班级的小小图书馆借书和偷书,那时是对书的“神往”;小学刚毕业之后,可以到上海图书馆看书,令自己“喜出望外”;进入中学后,可以用自己省下的钱在“到旧书店买书”里买书,那时的心情是“愉悦的”;到了大学时,在朋友的影响下开始读世界名著,朋友做了我的引路人,把我带到了世界文化宝库的大门前,那时的心情是对朋友的“感谢”,据此可填写作答。2.考查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文章句段的作用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分析。一般来说,文章中的段落,在结构上,往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原因等;为下文埋下伏笔或做铺垫等。文章第4段,从内容看,叙写了自己对书的感情在加深,也交代了自己不再“偷书”;从结构上看,承接上文小学时的偷书和借书的事,为下文叙写中学时,自己去旧书店买书的故事情节做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3.(1)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具体解答时可表述为: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具体准确、形象生动等)表现了(写出了)人或事物……的情感、心理、性格等(特点、特征)。语句“这两家旧书店是物质诱惑的海洋中的两座精神灯塔,我每次路过必进”,把“书店”喻为“灯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书店对我巨大的吸引力和巨大影响,表达了我对书籍的喜爱之情,使语言表达的更加生动形象。(2)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注意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语句“我仿佛逐渐拥有了一种内在的嗅觉,能够嗅出一本书的优劣”中的“嗅”,本意是用鼻子闻,这里是“分辨”的意思,准确而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对书籍的品析能力。据此理解分析作答。4.(1)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作答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结尾部分的文字一般来说,结构上有总结、照应前文的作用,使文章的结构严谨。内容上有突出主旨,抒发情感的作用。如果是特殊的结尾形式,委婉含蓄,意在言外,能引发读者的想象或思考。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总结出了自己的读书经验——直接与大师交流;在结构上,与文章的标题相照应,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据此理解分析作答。12、1.事例一:对碎片化阅读保持高度清醒事例二:只有对碎片化阅读保持高度清醒,用沉静取代浮躁,用踏实取代肤浅,才能避免快餐文化的不良影响2.开篇引用一些短视频节目在网络上大行其道的事例,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了本文的议论话题;充当论据,支撑并证明中心论点。3.分析快餐文化的优缺点。4.举例论证;举了国内外用户认真浏览导致背诵文章和做数学题正确率下降的实验为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用户在快速浏览中很容易迷失,难以集中注意力,导致认知能力、分析能力下降,思维趋向于表面化”的观点,进一步论证了中心论点。【解题分析】1.考查中心论点。论点必须是一个表意完整的肯定句。一般在题目、开头、结尾。结合尾段“只有对碎片化阅读保持高度清醒,用沉静取代浮躁,用踏实取代肤浅,才能避免快餐文化的不良影响”归纳答案。2.考查段落作用。议论文开头作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中心论点或论题。作为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考。引出下文论述。第一段引用“一些短视频节目在网络上大行其道,从点击量和点赞量看,受众不少”的事例,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而事例本身就能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文章二、三段开始分析“快餐公司”这一现象,据此归纳首段引出论题而不是论点。3.考查内容理解。结合原文“快餐文化的特点当然是快,但代价是剥离了丰富的内容,只剩下光秃秃干巴巴的几条梗概”,归纳答案。4.考查论证方法与作用。论证方法包括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基本答题格式:运用xx论证,xx的论证了xx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例如,国内外都曾做过实验,在浏览社交媒体若干分钟之后,再让用户去背诵文章和做数学题,正确率都会下降”,这是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用户在快速浏览中很容易迷失,难以集中注意力,导致认知能力、分析能力下降,思维趋向于表面化”,使论证更有说服力。13、1.平日里一日三餐都将就的母亲执意为“我”包饺子;母亲为“我”烙南瓜饼。(意对即可)2.运用景物描写,描写月色的美丽皎洁,营造舒适、宁静、和谐的氛围,烘托出“我”和母亲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气氛。(意对即可)3.外婆也是一位母亲,她当年对母亲也是这般的疼爱,通过做饭这一生活小事来表达母爱。这表明,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都是对自己苛刻,对子女却无私奉献,愿意倾其所有,深化了文章的主题。4.示例:①通过写母亲对“我”的种种关怀和爱,赞美母爱的伟大;②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对母亲的爱和感激。【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事件的概括。仔细阅读文章,划分层次,逐层概括作答。文章①—⑥段写第一件事,“我”舟车劳顿回到家中已经很晚,母亲不怕费事执意为“我”包饺子,而她自己平日里一日三餐却很将就;⑦—⑮段写第二件事,回到家的第二天晚上,母亲不嫌麻烦亲手为“我”烙南瓜饼吃。2.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文章中运用环境描写,作用一般有:①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③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④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⑤推动情节的发展;⑥深化作品主题。“月亮已经升至树梢,皎洁圆润,安静地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