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义务教育均等化问题及优化建议分析14000字(论文)】_第1页
【广州市义务教育均等化问题及优化建议分析14000字(论文)】_第2页
【广州市义务教育均等化问题及优化建议分析14000字(论文)】_第3页
【广州市义务教育均等化问题及优化建议分析14000字(论文)】_第4页
【广州市义务教育均等化问题及优化建议分析14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州市义务教育均等化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TOC\t"论文章标题,1,论文节标题(二级)样式,2,论文目标题(3级)样式,3"摘要 摘要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发展成为了全球共同瞩目的焦点问题。中国作为当前发展势头非常迅猛的国家不仅在经济和科技上面下苦功夫,在教育方面更是要把其当作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作为沿海地区的广州市在教育方面所展现出来的问题非常值得深思,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加入广州建设大队伍,新生代外来务工人员与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遭遇到的各种社会问题也日益明显。主要表现在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育均等化不足,学校各方面管理制度缺失等。通过多种角度对广州市义务教育的实践、经验和成效做出了简单的梳理和分析,对广州市目前的教育现状以及具体实行义务教育的意义进行了总结,了解了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的工作、生活与学习状况,具体分析了广州私立学校义务教育政策落实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本文就目前广州市义务教育均等化在实行的进程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与之相关的政策建议和综合改革方向,希望可以对义务教育的实现有所帮助。关键词:义务教育权利保障;义务教育;均等化一、前言(一)研究目的与意义1.研究目的一直以来义务教育发展对我国的发展都有着极高的重要作用。2006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中有着明确规定,要求把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作为各级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2012年,教育部制定的《县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制度》与《考核暂行办法》提出的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工作生活方式和明确的工作质量标准都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有着很大帮助。但由于地理位置、经济情况以及文化差异等原因沿海地区的教育理念都较为先进,但也同样因此大批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入这些城市,其中广州的外来人口数量更是居于珠三角之最。随之而来的除了经济的大幅增长更多的就是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不少集团或企业抓住了这个机会大肆举办私立学校,让这些孩子有学可上,但是由于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的差异性,是的广州的教育问题也愈加凸显,如教育资源,师资力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我认为这些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教育均等化没有全面落实的原因,解决这些问题,教育就可以发展的更好。2.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本文从义务教育公平理论和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角度出发,界定了义务教育均等化的一些相关理论概念,再对近年来广州市在进一步缩小义务教育水平差距,统筹义务教育改革中的方法、经验、成果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广州市在义务教育改革中统筹发展的制度、机构创新和优惠政策的实际效果。以其独具特色的做法和实践经验为关键性的要素进行分析,指出广州市在统筹义务教育均等化进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下一步改革和深化的思路方向及对待优惠政策建议,最后归纳出在对于平衡我国其他大中型城市和北方地区义务教育稳定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广州市实践经验的研究成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实践意义近年来,广州市对中央做出的决策部署和教育部所提出的工作部署一直都在认真贯彻落实,并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在政策、制度、资金投入等方面为当地积极提供保障,努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一些效果。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尽管国家与当地对教育发展大力支持,但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不合理的问题仍然存在,学生之间的受教育程度还是有着一定的差距,高校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所占比例并没有显著提升。如果学生受教育程度差距的进一步拉大,必然会导致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不仅严重阻碍教育平衡发展,也将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在推进义务教育的大背景下,渐渐减小义务教育之间的差距,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艰巨的、刻不容缓的任务。(二)国内外研究动态1.国内研究现状从上世纪延续至今,不少对教育有研究或对教育有独到想法的人就对教育的发展有很多不一样的观点,并且针对于此他们还想到了更多鲜明的观点鲜明和有效解决方法。教育问题显然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但是关于我国的义务教育问题,多偏向于通过实证研究来进行验证,主要通过发展目标、现状、发生的原因和政策建议这四个方面进行研究。从有关于教育的哲学角度展开思考。不难发现教育对于人的生存状态可以起到有效的提升,对减小不同层次人民之间的差距也有很多帮助,可以有效的实现社会平等。而整个教育结构的公平,不仅指学生能够拥有的受教育的机会的公平,更指其他各方面的公平,就比如不同地区和不同城市在教育环境和条件就有着许多的不对等。当前我国在解决教育资源公平的增加的同时,还要高度重视教育资源的分配有没有达到均衡,并提出我国下一步在研究推进教育公平的政策方面着力缩小城市学校和相对薄弱学校之间教学条件的差距,统一城市学校和相对薄弱学校之间师资队伍的素质,平衡城市学校和相对薄弱学校两者教学管理的差异等等。郭彩琴认为“义务教育实现公平是以现实状况的存在和其价值而判断的,一种是社会成员对教育资源的实际享有的平等状态;另一种为对这种状态的评价”。郭彩琴.教育公平辨析[J].江苏高等教育,2002(01)郭彩琴.教育公平辨析[J].江苏高等教育,2002(01)公平与效率的问题是困扰人类社会的一类矛盾,是经济学研究的主题之一,而教育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如何处理好教育的效率与公平问题也就成为了教育经济学需要研究的核心问题。邓云洲认为“教育的效率标准是教育经济学本身的标准,而教育的公平标准则属于伦理标准。提高教育效率往往会引起教育领域中的不公平,而过于追求公平又会造成教育领域的效率损失”。邓云洲.效率与公平:源于教育经济学的讨论[J].广州大学学报,2000(5)教育社会学角度。谢维和认为社会个体接受教育的机会是公平的,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公平,含义包括:机会的均等、参与的平等、结果和成功的平等。谢维和.教育公平与教育差别[J].人民教育,2006(6)而李锋亮提出“义务教育是纯粹的公共产品,义务教育的办学资源应该主要由政府来组织提供并负责调节,并且应该尽可能为全民提供相同质量的义务教育”李锋亮.政府有义务对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化[J/OL].北大教育经济研究电子季刊谢维和.教育公平与教育差别[J].人民教育,2006(6)李锋亮.政府有义务对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化[J/OL].北大教育经济研究电子季刊·第2卷陈伏琴,刘献君.论我国教育机会均等[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2)而从教育立法出生的教育法学角度来看。李立国说过“人类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的平等和受教育的非基本权利的平等也是教育公平的体现。”李立国.教育公平辨析[J].江西教育科研,1997(2)2.国外研究现状在义务教育较为发达的美国有人认真的提出三项基础原则:首先是要做到平等自由。也就是让每个人都可以有获得最广泛的、与他人一样的自由;然后是机会的均等。使每个人都可以享有相同的公平的机会;最后是根据不同情况提出的差异原则。比如有可能对社会环境或者自然环境产生不利的人,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自这以后,很多教育学者在教育研究中都使用了这些原则。一位在国际享有盛名的瑞典教育家,对“教育均衡”有三种理解:第一点是对每个人而言接受教育的待遇都应该是公平的;第二点是在社会当中处于不同位置与不同阶级的人,都应该共同享受在教育方面平均相等的的待遇;第三点是要保证促使每个人学业成就的机会均等。西尔弗对教育均等这一概念曾强调过,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里,分别有着不尽相同的含义,例如在20世纪初期,教育均等的概念在最开始是指有不同社会身份、地位的儿童都可以进入与其相多赢的学校,这就是教育的均等,均等不等于平均,教育均等是相对而言的公平,因为事实上绝对的公平既不可能存在、也不现实。在当时这样的观点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美国有社会学家认为,教育的不公平可以说是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教育资源的不均等;其次,学生入学机会的不均等;再次,学生选择课程的机会不均等。教育机会均等不只包括教育起点的均等,也包括教育过程均等和教育结果均等。有人曾提出市长可干预整个地区的教育。通过财政预算的调控,政策的颁布,学校人员的任命等进行教育资源的合理调配,从而平衡教育资源,达到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的目的。(三)研究内容本文从教育公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理论出发,界定了义务教育均等化的相关概念,再对近年来广州市在缩小义务教育差距,统筹义务教育改革中的方法、经验、成果进行研究和分析,总结广州市统筹中的义务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与政策效果。以其特色做法和经验作为关键要素来分析,指出广州市在统筹义务教育均等化过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下一步改革深化的方向和政策的建议,最后总结出在对于平衡我国其他城市和相对薄弱地区义务教育稳定发展过程中广州市的实践经验成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四)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文献资料法,我知道一直以来我国对教育都始终保持着高度重视,许多教育文献和著作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和所提出的政策直至今日都有着可使用性。尤其是对现在教育均等化也有着高深的见解。2.比较研究法在广州市的实习经验对我有许多帮助,通过比较学校与学校城市与城市,我发现经济对教育有着很深的影响,在广州本地的学生比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更容易进入公办小学学习,沿海地区的经济吸引着各类人,整个广州的人口都非常庞大,可以说是目前东北地区都望尘莫及的。3.访谈法我在广州市实习时,和学生进行过一些探讨,发现他们很多人都是在和着父母东奔西跑,从老家来到广州,从这所学校换到另一所学校学生还没来的及适应老师就已经又换了一位老师,导致学生对学校和老师都没有感情,对学生的学习市很不利的。在和家长的交谈中我也理解了一些家长的想法,对我的论文有了很大帮助。

二、广州市义务教育均等化案例说明描述(一)广州市社会经济、社会文化和教育发展情况以往我们提到教育问题时,总是有“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失学率高”,“教育状况落后”的印象,甚至有“边远地区人们不重视教育”的错误意识。在我们的采访调查中,外来务工人员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的两级化超出了我的想象。在和一名学生的母亲的谈话中,我深切感受到了这个家庭对教育的重视,对知识的渴求。家长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经常会主动与我沟通,希望能够及时的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由于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水平略低所以对孩子在学习方面的期盼也非常高。还有家长受到的文化教育不高,但依然可以在这个城市立足并养家糊口,因此对孩子要求反而不高,觉得可可以和父辈一样温饱就好。但是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过富。如果所处的地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那么一些地方教育很有可能就会处于封闭状态。对于先进文化的吸收和重要信息的及时传入必然就会一定的阻碍。还有一些学校的特殊地理位置还使学校缺少了一种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人才与人才之间的交流,信息与信息之间的共享。形成一种完全的自我学习状态,没有借鉴,也没有提高。尤其市资金相对薄弱的学校,有无法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先进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室、多功能阅览室等。即使孩子有刻苦奋斗的学习精神,但是现实的残缺、闭塞的文化使他们无法开拓眼界,增长知识,突破创新。经济的落后使得教育发展不起来,教育的落后又反作用于经济,制约整体的发展,从而形成了一个负向的反馈机制。经济的落后无法给孩子提供优良的师资和良好的教育环境,相应的难以培养出杰出的人才。没有杰出的人才,即使出了不少的人才,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回到贫苦的家乡,因为没有吸引人才的条件,因此大部分人才都往发展更好的城市里面涌去。缺少了人才的引入,也就没有新鲜血液,根本没办法给整体发展带来质的飞跃。广州市:一直都在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一是推进民生工程建设。近几年来,政府着力推进危房改造、饮水安全等18个重点民生工程。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投入资金6.18亿元,帮扶脱贫率达到83.91%;转移农村劳动力5.28万人;全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5.967亿元,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近7300元;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100%;“扶贫济困日”等活动2年共募集资金5543万元;完成6865户茅草房(危房)改造,动工建设保障性住房近320套,解决13万群农村大力发展文教事业。启动体育中心建设及县中学迁建工作,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86.51%。招考招聘教师1215人,实现教师基本满编。着力解决大班额问题,新增学位5077个。去年本科上线2799人,增长9.3%,年高考上线总人数居地级市各县(市、区)第一。教育部门:近两年,广州市共投入建设资金1.21亿元,其中,各级拨款7027万元,捐资集资5073万元。完成了19所中学、86所完全小学、121个教学点和11所镇中心幼儿园的创强项目建设,使镇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学校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也得到加强。一是严把教师入口关。提高教师准入条件,严格实行招聘招考,确保新教师的质量。近三年,广州市招聘本科教师1300名,招考初中教师174名、小学英语教师100名。二是加强师资培训。制定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计划,分期分批培训校长、中层干部和教师,鼓励参加省、市培训学习,组织开展校本培训。三年来,共投入培训经费1500多万元,培训各类人员4637人次。实施教师学历提升计划,广州市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97.27%、97.11%、86.57%。三是开展交流支教。组织1071名教师参加指导性支教、顶岗支教、跟岗支教等活动,促进教师交流,优化师资配置,加强薄弱学校师资力量。四是提高教师待遇。去年,实现教师月平均工资3480元,前年翻了2.3倍。解决了教师住房公积金、医保等遗留问题,如期足额发放教师岗位津贴。着力解决教师住房难问题,为乡镇中小学建起教工宿舍楼17幢面积15448平方米,开工建设城区教师保障性住房330套。(二)广州市统筹义务教育改革的主要实践1.实施教育十大行动计划和“教育惠民行动”教育“十大行动计划”。自从统筹改革以来,广州市实施了以科学规划教育发展、人力资源强市、提升教师素质、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和素质教育、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校舍安全、教师待遇和住房、促进教育公平、职业教育攻坚、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为重点的十大行动计划,其中包含了诸多涉及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教育惠民行动。2017年5月8日,广州市政府宣布该会将举全市之力实施“教育惠民行动”并做出了详细部署:1.为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自2017年起开始执行“全面消除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行动计划”,实现在5年后消除薄弱学校。2.建立新的教育资助制度并实施到实际的情况中去。根据数据统计,全市获得国家教育资助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约有10.1万人次,教育资助的资金预计达8000多万元,全市免费入学的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约有3.4万名。3.对于外来务工的农民工子女安排统一入学,接受义务教育。不让一个农民工子女因为学费问题或者户籍问题而辍学。4.规划建设,新建改建农村中小学校以及受灾中小学校的灾后重建。2.加强教学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学校办学质量,使全市的中小学趋于标准化建设。对于全市中小学的一体化发展进行统一规划,坚持“够用、实用,资源综合利用”的原则,充分考虑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将校点布局基本确定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调整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满足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更多的建设资金,满足农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从2017年起,计划用3年时间,明显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完成薄弱学校校舍建设、技术装备等硬件建设任务;用5年左右的时间,显著提高薄弱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基本消除薄弱学校,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化、学校管理规范化、办学特色多样化,实现义务教育均等化”。3.强化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2014年以来,广州市全面实施“学校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工程”,实现了教育均等化。同时,“教师专业发展行动计划”为义务教育培养了上千名优秀教师,培训了近4.5万名农村教师。努力实现“教师学历提升计划”。到2018年,农村教师受教育水平普遍提高,小学教师学历达到80%,初中教师学历达到大专以上学历达到70%。市县教育局为这些教师提升自身文化教育水平也给予了一定的奖励,对于高学历教师,学校也给予优先聘用。组织城市学校优秀教师带头支援农村教学。培养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目前,全市已培养初中教师500人,小学农村骨干教师1000人。加强管理一体化,提升学校“软实力”。在“广州市”范围内,每年安排100名城市学校校长到相对薄弱的学校任教。他们将把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和管理方法带给农村学校的校长和干部,引领这些学校向现代化学校发展。任期三年,本市校长将获得1万元奖金。此外,全区学校将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对体系内教师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聘任、统一安排,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4.组建名校集团,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尽可能的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所带来的便利与好处,广州市以教学质量较好的学校为首要力量建立合作集团,由这些学校带动成员学校发展建设;积极建立联盟学校;开始百校结对;组织师徒牵手等活动。使广州的教育集团可以一起蓬勃发展,互通有无。与此同时全市各大名校携手联盟,形成一个能够相互教学相长的共同体,并且帮助一些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经济条件都相对较差地区的学校,帮助这些偏僻地区的学校可以走出当前的教育困境,尽可能的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让广大的教育者可以享受到教育的权利与资格。结对互动。经济与地理位置优越的主城区可以与远郊城区,等区域签订互展协议,教学水平较为优秀的公立学校可以多与教学水平师资力量较差的学校多沟通,同时可以让优秀的教师或是教育领导人进入到学校中去,由见识更广博,对教育理念和实施更了解的人对学校的建设提出见解和意见。这样一来就可以使城市优秀的教师资源进入到农村教学,提升农村教学质量和教学素养,弥补农村办学条件带来的劣势,进一步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水平。城乡教师实行互助互组织的原则。城市优秀教师将传授农村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使教育工作者形成师徒关系,帮助农村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优秀的骨干教育工作者可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农村教师。5.推进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教育的发展越来越数字化和信息化。随着广州市的不断发展,数字化、信息化教育逐步进入各级各类学校。广州市大力支持学校数字化、信息化教育,每年财政专项拨款1000万元按时下发到各区县学校,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包括计算机实验室、校园网和网络教育实验室的建设。各区县的私立学校也通过自己的方式筹集资金,发展自己的远程教育。这样,全面实现了“校对校工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数字教育信息进入了大多数农村学校。(三)广州市统筹义务教育取得的成效经过7年多义务教育的推进,义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非常好的改善。初步建立起具有广州市特色的综合性现代教育体系。中西部地区率先实现义务教育均等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了农村接受义务教育适龄儿童数量在进行义务教育的改革过程开始截止到目前,农村义务教育的具体情况如图2-1所示:图2-1广州市义务教育质量改善情况单位:%对比2014年和2019年的儿童入学率、初中入学率和初中升学率,可以看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儿童入学率和初中入学率始终处于较为稳固的增长形式,而初中升学率也有了一些显著的提高。表明近五年来,通过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和相关措施的实施,义务教育的整体质量有明显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高中教育,而高中生的增加必然导致接受高等教育人数的增加,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整形的反馈。长期坚持下去,必然为广州市本地区提供大量的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才,从而对广州市的经济强劲和持续的腾飞有很大的促进作用。2.广州市义务教育师资质量稳步提高小学教育师资改善情况。从2003年到2007年,小学的教师高中及以下学历的比例从69.87%下降到30.14%,而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从1.32%上升到了11.41%,近几年来,广州市开展统筹义务教育取得的效果通过教师质量普遍提升得以证明。尽管目前国家各地与城乡之间参加义务教育的教师的师资质量差距减小,但是仍有进步的空间,需要进一步的努力。从教师对学生的负担来看,由于城市小学教育的日益普及,在各种优惠政策和制度的支持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到城镇学习越来越普遍,农村学校的数量不断减少,师比变化的具体情况如图2-1所示:图2-2广州市小学生师比农村初中教育师资力量的改善情况广州市历年初中教师数如表2-2所示年份201420152016201720182019初中239632380425126262052689127984城市621161936977818885539288县镇6015111211400514865560916019农村1173764904144315227292677表2-2历年初中教师数单位:人以上表计算,学历达标率分别为97.8%,98.3%,98.9%和99.15%,由此我们可知,初中教师的师资质量提升之迅速(如图2-3所示:)。图2-32015-2019初中教师的学历达标率从农村初中教师负担来看,广州市初中师生比是经历了一个先上升而后下降的过程,但农村地区上升幅度不大,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同期市县。这些年来,农村学校初中教师与学生的负担率开始逐年显示下降情况,具体情况如图2-4所示:图2-4初中师生比3.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工程看到明显效果自广州市组织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工程”以来,市、县两级财政投入14.52亿元,2007年建设了四百一拾所标准化农村中小学,总投入壹拾肆亿伍仟万元,其中包括新建六十一所,改扩建二百九十三所,改造五十六所。覆盖全市214个乡镇,惠及60万中小学生。目前,农村初中、小学人均标准建筑面积分别达到12.9平方米和6.1平方米,达到甚至超过城市水平。2007年以来,“全面淘汰义务教育薄弱学校行动计划”在大广州市广泛实施,加快了义务教育均等化步伐。

三、义务教育均等化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一)义务教育均等化存在问题广州市在统筹义务教育改革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到随着过程的推进,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在一定程度阻碍了下一步改革的实施,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校布局与人口分布和地域的不尽协调。虽然私立学校的校舍标准化建设提升了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但是由于义务教育均等化中要求的资源整合,有一些农村小学撤离或者合并,再或者建立起中心校和寄宿制学校,以及家长的工作原因,不少中小学校的数量不断增加,也使得私立中小学校分散不集中,学生们有的可能需要住宿但也有想要回家,并且由于私立学校为了减少支出增加收益多是小学与初中合并办学。此时不但学校住宿的压力不断增大,也给管理带来了新的难题,更给学生的身心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二是圈层之间教师绩效工资与福利依然存在一定差距。目前绩效工资的标准是同城同薪,同一县域内的教师工资水平相当,但县与县之间却仍旧存在一倍到两倍的差距,收入差距导致优秀的有潜力的农村教师不断涌向城市。此为,绩效工资的考评和标准没有严格的监督和执行,部分地区绩效工资考评混乱,不利于对教师的有效激励。三是教学设施的差距仍然存在。目前,广州市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已经得到改善,但由于一些地域的客观因素,政府财政紧张的客观因素,以及长期被忽略的主观因素,农村中小学教学配套设施整体上仍显简单、落后。例如,学校开展的选修课或者课外兴趣班,就苦于教室、设备设施、场地的不足而无法开展。互联网走进农村中小学校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四是当前的教师交流制度存在着交流程序不规范、制度不完善、交流教师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由于将教师下农村教学规定为教师参加职称考核的硬性条件之一,将教师的交流变成了一种硬性行政规定,造成一些教师在农村教学只为混资质,难以保障教育的质量。五是圈层之间教育支出水平仍存在一定差异。以2010年为例,在20个区市县中,广州市三圈层小学、初中生均支出与全市平均生均对比情况如表5-1所示:表5-1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生均教育支出情况对比单位:个项目1小学初中高于平均标准(10)低于平均标准(10)高于平均标准(10)低于平均标准(10)一圈城4251二圈城4224三圈城2635由于区县间教育支出的差异,导致义务教育支出水平在区县内逐步缩小,但在区县间的差距仍显过大,因此,努力缩小区县间的义务教育支出水平差异,是未来改革的任务之一。(二)义务教育均等化发展不均衡的原因分析1.教育政策对义务教育的影响是义务教育的发展需要以教育政策作为助推器。政府应该保持教育平等和教育公平的理念,一次来作为制定义务教育政策时的基石。然而,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我国教育政策的制定存在精英主义取向、发达地区和城市取向、重点学校取向。1953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主席明确提出“文化大革命”后要建立重点中学,使教育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要,邓小平同志提出:“办教育要双管齐下,用两条腿走路。既要注意大众化,又要改进马克思主义。办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严格考试,把最优秀的人才集中到重点中学、重点大学。”。之后,中央出台了许多关于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建设的重大文件,在教育经费、生源、师资等方面向都有不同程度的像重点学校有所偏爱。直到2000年,中国仍在接受1000所“示范中学”。在国家财力相对薄弱、教育总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将义务教育资源集中到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和学校,以此保障国民经济建设人才的培养,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但这种政策导向的结果是出现了一批重点学校和星级学校,大部分星级学校都位于城市最发达的地区,这就加剧了学校和地区之间的差距。近年来,随着义务教育改革的推进,国家多次取消“重点学校”的存在。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十三条、第五十七条也明确禁止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然而,这一现象屡见不鲜、普遍存在,继续影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义务教育法律制度对义务教育的影响然而,新的《义务教育法》只是义务教育均等化的第一步。新《义务教育法》只是一个纲领性文件,不能对太多细节进行详细解释,导致许多规定的可操作性不强。比如,新《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得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现实中,却有不少地方的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然而,新的《义务教育法》对谁来保障这部法律的实施、以什么方式保障这部法律的实施、如果不能实施该如何问责缺乏解释。因此,必须有相关的配套措施来保障新《义务教育法》的实施,这也是新《义务教育法》缺失的部分。法律的本质在于执行。如果我们不能把法律的核心精神付诸实践,那简直是一纸空文。如何明确各级政府在义务教育中的具体责任,加强新义务教育法的可操作性,建立可操作的问责机制,将对新义务教育法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产生考验。3.义务教育资金监督机制缺失义务教育经费分担机制建立后,政府间存在着大量的教育经费转移支付。区(县)政府作为义务教育经费的直接管理者和使用者,对教育经费的分配、支出和使用缺乏有效的监督,造成浪费和挪用。在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对16个省(市、区)54个县(市、旗)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审计调查中,审计署发现54个县挪用义务教育经费1.15亿元。在很多地方,义务教育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地方政府领导的绩效工程和形象工程,成为领导干部相互攀比的手段。比如,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通过鼓励或默许的方式,为一些学校争创“示范学校”创造条件,制定与自身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不相符的办学计划,极容易造成教育经费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许多一些私立学校急需教育经费来改善办学条件,发放教师工资,但由于其所属性的不同,教育经费有时不到位。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使得义务教育经费的使用不科学、不合理,不利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四、完善义务教育配套制度改革(一)深化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根据“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教育经费管理体制来看,县、乡两级政府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主体。在一个发展的大的经济社会当中所有的决定都应该由实际情况出发,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去运用。所以根据广州市的具体情况来看各个县级政府的财政能力弱,无法保障义务教育的均等化发展,县级政府的上级政府针对这种情况的发生做出了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同时中央政府也对其进行补助,从经济角度来帮助县级政府来发展地区的教育。总体上提高县级政府的财力分配比重也是解决办法。清晰描述承担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各个级别政府部门的责任,其中,由中央政府来承担协调地区政府的财政实力的责任,由省级政府来承担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责任,并根据各区域间不同的经济收入水平和财政实力来具体划分其所应承担的财政责任。在特别薄弱的地区应由中央、省、市、县多级政府共同扶持发展。综上,广州市只有消除了城市和落后地区在义务教育上财政投入的差距,才能消除在师资配置问题和基础设施上的差距。(二)均衡配置教师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由于生活条件与工作条件的巨大差距,要让优秀教师自主、自愿地上相对薄弱学校,必须有相关的配套政策,建立教师双向沟通机制。近期,可以规定城市教师在申请高级职称时应具有底层学校工作经历,没有相关工作经历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度;选拔教学名师、学科名师、特级教师等高层次骨干教师,要求具有一年以上相对薄弱学校和薄弱地区学校教学经验;中小学、乡镇中心小学教师晋升中级以上职称,应当具有一定年限的在相对薄弱学校或者底层学校任教的经历;第一次担任中小学校长,必须具有4年以上农村或底层学校工作经历;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相对薄弱中小学工作的中专以上毕业生,可直接转入正年级,并适当提高时薪。另一方面,要创建相对薄弱和薄弱学校教师到城市优质学校学习交流的。对教育力量较差或底层学校的教师与优质学校的沟通给予特殊政策,通过抓优秀教师或“导师制”等形式,帮助这些底层学校教师提高教学能力,以确保相对薄弱学校的教师能够将城市学校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运用到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提高薄弱地区中小学教师待遇,建立相对薄弱、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岗位补贴制度,鼓励优秀教师到相对薄弱和困难地区任教;加强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建设,面向薄弱地区生源实行定向招生,享受如免学费、生活补助、学习补助等优惠措施,毕业后到当地相对薄弱中小学任教,为相对薄弱地区培养优质教师;提高相对薄弱教师专业化水平,要加大对相对薄弱学校教师培训资金的投入,定期组织教育专家到相对薄弱中小学开展业务指导。(三)完善招生制度实现生源质量相对均衡学生素质的失衡是造成教学质量失衡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重点学校”制度导致了“择校热”、“上学难,上好学校更难”等现象。然而,不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不少是没有机会进入优质高中,加剧了教育的不公平。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改造薄弱学校,提高薄弱学校的办学能力和水平。在教育力量较差的学校改造完成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坚决落实取消义务教育“重点学校”政策,调整其他可能导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差距扩大的政策;二是坚定不移地落实义务教育,在此过程中近可能的坚持“免试入学、就近入学、电脑安置”的招生原则,取消小学至初中的考试,提高招生程序的透明度,加强学籍管理;三是实施优质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实行“优质高中指标分配制度”,这不仅有利于缓解初中之间的恶性竞争,遏制义务教育阶段择校倾向,同时也可以帮助相对薄弱和薄弱地区的学校留住更好的学生,提高学校的积极性和社会的关注度,促进教育公平。为了促进义务教育积极落实,在相对宽松的劳动力市场当中,本地和外来的劳动人员能够自由的流动。同时在保障了这些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下也要保证他们孩子能够享受与城市孩子同等的受教育权利。这些为农民工们子女建立的义务教育学校应该和城市的义务教育学校一样享受相同的办学条件,有各方面的经费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建立相对应的特殊的管理标准和规范根据地区文化习俗的不同对规范制度进行调整。政府保障其存在的权利,为其开辟道路。(四)完善义务教育法律制度虽然新《义务教育法》的颁布为推进义务教育均等化提供了法律保障和依据,但上述分析也表明,新《义务教育法》只是一个纲领性文件,不能解释太多细节。因此,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配套法律法规,加强新义务教育法的实际可操作性。广州市也要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法律法规应包括新学校建设的基本标准、教师工资、招生制度、义务教育经费等方面。同时,还要要完善《教师法》,保护教师的政治和社会地位,完善教师的管理、培训和培训制度,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要特别重视相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