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检测试卷(三)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单元+月考+期中期末检测模拟卷(原卷+解析)_第1页
期中检测试卷(三)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单元+月考+期中期末检测模拟卷(原卷+解析)_第2页
期中检测试卷(三)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单元+月考+期中期末检测模拟卷(原卷+解析)_第3页
期中检测试卷(三)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单元+月考+期中期末检测模拟卷(原卷+解析)_第4页
期中检测试卷(三)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单元+月考+期中期末检测模拟卷(原卷+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期中检测试卷(三)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单元+月考+期中期末检测模拟卷(原卷+解析)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三)

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现代文阅读(32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4题。

材料一

“流寓”一词最早的文本记载大概是《后汉书·廉范传》:“范父丧遭乱,客死于蜀汉,范遂流寓西州。西州平,归乡里。”在这一语境中,“流寓”可解释为流离寓居。《辞源》将“流寓”解释为“寄居他乡”。《汉语大辞典》则解释为:“‘流寓’亦作‘流庽’:流落他乡居住。”

“流寓”一词释义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流”字。如果理解为“流动”,那么这个概念的范围就非常宽泛,所有的迁徙流动到异乡都可视为“流寓”。如果理解为“流落”、“流放”的话,“流寓”一词的含义就会有很大的不同。“流落”一词有“漂泊外地,穷困失意”含义,“流放”则是古代的一种刑罚,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流寓”是指“不得已”离开本土客居他乡。比如进京考取进士,一举得中在京城或其他地方为官,这就不属于“流寓”;而在京屡考不中,旅居多年如杜甫就叫“流寓”,或遭贬谪或受排挤自请外放到非故乡的地方为官,如苏轼到海南上任就叫“流寓”。

古人为何要流寓他乡?综合起来看,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社会原因,二是个体原因。其中社会原因又有政治因素、军事因素、经济因素等多个方面。从流寓文人的角度看,大多数文人因政治斗争遭排挤打击,流落他乡,如唐顺宗年间因“二王八司马事件”,两大文豪刘禹锡与柳宗元分别被贬到郎州、永州,而苏轼更是因为政治上的打击,一路从江南贬到海南岛。古今中外,为改变命运、博取功名,负书担橐,远离家乡外出游学、游宦之士,如苏秦、张仪等,其流寓主要为个体原因。

此外,不同时代、不同原因的流寓者之流寓地是不同的。社会历史的变迁,文明程度的发展,决定了流寓地的不同。因战乱灾荒而发生的流寓,流寓者往往迁徙到较为安宁、富庶的地方,如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因犯罪而被流放和被统治者贬谪,其流寓地往往是远离京城与繁华的僻远荒凉地方,如先秦巴蜀,汉唐湖广,宋明清之岭南、东北和西北等。

(取材于李永杰《“流寓”概念探源》)

材料二

作为边远之地的岭南地区,其落后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恶劣的生存环境——令人闻之畏惧的“瘴气”和湿热多雨的气候,一直为中原地区民众所鄙弃。但是,终究有一些特殊的原因,使许多文士不得已寓居岭南。

古代流寓文士的生存状态极为艰难,诸如流寓之路艰辛无比、语言文化多有隔绝、物质生活极为匮乏、气候环境极为不适等。然而,即便是在如此艰难的生存状态下,多数岭南流寓文士并没有长时间地消极度日。迥异的自然环境和民俗风情在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不便的同时,也拓宽了他们的文学创作视野。他们借吟诗作文排遣胸中抑郁之情,顺带融入当地的生产生活。

韩愈贬谪连州阳山令时,在诗文中呈现的连州是一个远极遐荒之穷地,交通极为不便,危机四伏的生存环境险恶,这是连州给的最初印象。同为寓居连州,然而在刘禹锡的眼中,连州却是“荒服之善部,炎裔之凉墟也”。他在《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中写道:“剡中若问连州事,唯有千山画不如。”刘禹锡不仅对连州秀丽的山水极为推崇,而且深入民间了解连州的民俗风情、少数民族生活。在谪居连州的岁月里,他以平和的心态、从容的诗笔,还原了岭南的青山秀水,描绘了民情民俗画卷,并讴歌了少数民族的勤劳勇敢。

苏轼一生颠沛流离,一贬再贬至“荒服”的极致——海南岛,这在宋代是仅次于杀头的重罪。初到海南的苏轼也曾悲观地说道:“某垂老投荒,无复生还之望。昨与长子迈诀,已处置后事矣。今到海南,首当做棺,次便做墓。”(《与王敏仲书》)然而,天性乐观旷达的他并没有彻底沉沦于流寓之苦,而是用自己炽热的内心去感知海南寥廓天地下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俗风情,纵情于美丽的自然和淳朴的民风,写下了很多优美的“和陶诗”。诗文不仅明显流露出对此种生活的热爱与赞美,更体现了他虽身处天涯海角,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旷达境界。

流寓生活往往充满着艰辛,但是达观的处世精神总是让诗人于艰险中发现天地之美,描述天地之美,即便是“九死一生”的蛮荒岭南,他们依然“诗意地栖居”。

(取材于王广禄《唐宋流寓文士的岭南文化拓荒》

1.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流寓”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流寓”的本质是离开本土移居他乡。

B.“流寓”必须是“不得已”的客居他乡。

C.流寓既包括社会原因也含有个人原因。

D.流寓地不完全是远离京城的荒蛮之地。

2.根据“材料二”,下列对流寓文士“诗意地栖居”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流寓文士无视生存环境恶劣影响

B.借吟诗作文排遣胸中的抑郁之情

C.积极地描绘流寓之地的风情画卷

D.超然旷达地热爱与赞美流寓生活

3.下列各句没有反映诗人流寓经历的一项是()(3分)

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C.越陌度阡,枉用相存。——曹操《短歌行》

D.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琵琶行》

4.请结合上面二则材料,简要说明韩愈苏轼等流寓文士具有的共同特征。(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欠条

高晋旭

王大林干上工程后,收了许多张欠条。他以前是白梅岭村子旁机械厂的职工,二十多年前,厂子效益不好,买断工龄后,凭着技术和人脉在外面找了这个营生,日积月累,债务往来也多了起来。欠账的人总是哀求:“哥,手头实在紧,再宽限两天。”虽说王大林不是那种逮住蛤蟆攥出尿的人,但左拖右耗的,眼看十年八载过去了,也不见回头洋。王大林很气恼,想来点横的,可一想到朋友的情分就此破裂,内心十分矛盾。最近,常一个人出去喝酒。

这天,他喝得有点高,大半夜才着家。

一开家门,就看到老爷子拄着拐杖在客厅的沙发上,孤单的背影像只被遗弃在另一个世界的小鸟。

爸,您不用等我。王大林晕乎乎地说。

半晌,老爷子才清清嗓儿,开了腔,还是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话,人老了,觉也跟着作怪。你说困吧,一挨到枕头就醒。你说觉少吧,一坐到沙发上又犯迷瞪。

说完,用拐杖指指沙发,示意王大林也坐。

王大林酒还没醒,脚不听使唤,三摇两晃地坐在离老父最近的转角沙发上。酒气熏天的,听到老父亲在耳畔上好一阵咳嗽。王大林懵懵登登想去给老父亲的前心后背抹擦抹擦,可手不听使唤,虎背熊腰的差点连自己也摔到地上去。

他听见老爷子说,你实惠儿坐那儿。

王大林踉跄着坐回去,脱了鞋盘腿坐在沙发上,好不容易点着一根烟,云吞雾绕起来,耷拉着铅球似的脑袋。

隔着烟雾袅袅,他看见老爷子拿出一只精美的老式木匣,递到他手上。王大林醉眼朦胧说,这匣子真漂亮,这样精致,犄角上还飘着彩云呢。

老爷子抹搭他一眼,从鼻子里“哼”了一声,说,你这犊子玩意儿,喝了不老少。王大林很久没听老父亲训了,反倒觉得亲切,抱着自己的脚,嘿嘿嘿地赔笑。

王大林想拉开匣盖,手却不听差使。他把一只手举到眼前,一个个提溜起来数落,大拇哥、二拇弟、中不老、小淘气、捏捏崽,点着一个又窝回去,然后对着拳头一吹,仿佛手指头又灵活了。

“嗐——”王大林拉开了厚实的匣盖。里面布满花花绿绿的粮票、布票、老式人民币、纪念币,王大林拿起一张老式的贰角纸币说,爸,这真是咱家的老古董,一看见这些,就想起了我小时候,你骑车带我去县里买东西,我坐在大梁上,从家属楼的大坡“叮铃铃”飞驰而过。

王大林往下翻,底下还有作废的糖票、洗澡票,最底下还有一张斑驳的字条,写着:今欠到白梅岭王家一头猪崽。后面还有落款和红手印。

你爷爷小时候那会儿,家里条件好,村里人过年杀一回猪,卖了钱才能给买猪崽的钱,有的给了,有的就没给,一直欠着。王大林问,那有的人有钱了为啥不还咱呢?这也是他遇到的问题。老爷子说,有一年,一个小伙子借了你爷爷两头猪崽,安顿好家里他就出门闯荡去了。三年后,他回来,没等屁股坐热就赶忙来给你爷爷还猪崽钱了,你爷爷问他急啥?他说在外面老想着,一数钱就想起这笔账,还了踏实,心里亮堂。孩子,有时候你容别人一条路,就是给自己留条路。知道吗?

故事太过久远,不知何时王大林已经睡着了。

翌日清晨,酒醒后的王大林发现自己睡在沙发上。怀里抱着老父早年临终时交给他的木匣,沉思良久,把自己的那几张欠条也整齐地放了进去,合上匣盖放到柜顶。然后,恭敬地给老爷子的遗像上了三炷香,烟缕飘然直上,王大林跪在地上磕了个头。

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写王大林因为厂子效益不好,出来干工程,收了许多张欠条,既照应了标题,又引出了下文因欠条引发的醉酒事件。

B.面对左拖右耗,不肯还欠钱的朋友,王大林很气恼又不想朋友情分破裂,说明王大林此时的内心充满矛盾。

C.喝高了回家的王大林,做了一个关于老父亲的梦,翌日从梦境中醒来后就决定撕毁欠条。

D.小说结尾王大林对欠条的处理方式以及恭敬地给老父亲上香、磕头,代表他对于老父亲行为的肯定。

6.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第一段用“逮住蛤蟆攥出尿”“左拖右耗”等语言,使小说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

B.全文使用了不少的叠音词,比如“晕乎乎”“烟雾袅袅”“花花绿绿”,不仅具有一种和谐的音韵美,也使得小说形象更鲜明。

C.小说在塑造人物时,大量运用细节描写,如“王大林踉跄着坐回去……耷拉着铅球似的脑袋”,这样的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D.全文以“欠条”为线索展开叙述,由收欠条开始到放欠条结束,尽管情节紧凑有序,读者读来却平淡无奇。

7.小说中的王大林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分)

8.小说为什么用大半篇幅描写一个梦境?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且称:“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许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入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冠,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因客耒阳。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B.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C.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D.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举进士,指参加进士科测试。唐代科举测试除了进士科,还有明经科等。

B.集贤院,又名集贤殿等,是唐代收藏典籍之所,主要职能是为政府修书。

C.布衣交,古人少年时尚未做官,穿布衣,故而少年之交又称为布衣交。

D.左右,文中指身边的人,与《送东阳马生序》中“余立侍左右”的“左右”不同。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邕赏识杜甫的才华,主动前往会见他。唐玄宗举行重大祭祀时,杜甫向皇帝奏赋三篇,并因此获得官职。

B.杜甫和房琯是布衣交,在房琯遭遇贬官时,他言辞激烈地向唐玄宗上奏,惹怒皇帝,险些被皇帝治罪。

C.杜甫年少时就很贫穷,没能考中进士,后来只担任了一些小的官职,家境依然贫困,曾受到好友的帮助。

D.严武去拜访杜甫,杜甫有时都不带帽子。他曾经喝醉酒,登上严武床,瞠目辱骂严武,严武为此怀恨在心。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

②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

13.杜甫在谢恩时,解释了他为房琯辩解的理由,他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诗歌,完成4~15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4.下列对这两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词“狂”字既是词人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更是词人内在感情的高度概括。词的上片叙写了此次出猎的情况,下片抒发了的雄心壮志。

B.甲词“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C.乙词紧扣“春愁”二字,写景抒情,曲径通幽,词末交代了“春愁”的原因,苦中求乐,情深志坚。

D.两首词各有一个词语很好地体现了的情感基调,甲词是“狂”,乙词是“愁”。

15.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而柳永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这两首词在风格上有很大差异。请结合词的内容,说说两首词在艺术风格上的不同之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2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2)《师说》中择师的标准是:“,”。

(3)《沁园春·长沙》一词中表现青年学子撰写文章评论国事的句子是:“,。”

(4)《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久别重逢,谈心宴饮,诉说往日的情谊的诗句是,。

(5)《归园田居》中描写乡村中常听到的声音的句子是,。

(6)李煜《虞美人》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之深.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毛泽东诗词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元素,从文化名人到历史典故,从民间故事到神话传说,从哲学思维到日常习俗,字里行间,俯拾皆是。毛泽东诗词中反复使用的意象,比如日月江河、风雪云雾、苍松蜡梅、旌旗鼓角、炮声弹洞等,要么是历代文人骚客托物言志的传统物象,要么是现代作家用来描绘战争风云的常用素材。(),具有不同于别国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中国诗坛上,很少有人能像毛泽东那样深刻地体现我们这个东方文明古国的民族特色,并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

毛泽东诗词蕴含着充满激情的理性,炽热而深邃,呈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毛泽东诗词史诗般地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风貌,使读者能够全面客观地体察中国人民的疾苦与心声,剖析中国革命的形势与任务,重温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与沧桑巨变,追溯毛泽东跌宕起伏的奋斗足迹和心路历程。毛泽东诗词想象独特,语言奔放,亦真亦幻,意味深长,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在平淡中彰显神奇,在黑暗中显现光明,在困难中指明前途,在曲折中展现刚毅。正因为如此,毛泽东诗词读来使人,能够感染人、鼓舞人、激励人、塑造人。

毛泽东说过:“词有婉约、豪放两派,各有兴会,应当兼读。我的兴趣偏于豪放,不废婉约。”豪放派气势磅礴,意境雄浑,婉约派婉转含蓄,缠绵悱恻。毛泽东诗词明显偏重于豪放格调,包含寰宇,,突显出大国气象和伟人气度。

17.依次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它们既是读者寄寓情感意念的载体,也是诗人审美创造的工具,有着广泛的认同性、易交流性和易理解性

B.它们既是读者寄寓情感意念的载体,也是诗人审美创造的工具,有着广泛的认同性、易理解性和易交流性

C.它们既是诗人审美创造的工具,也是读者寄寓情感意念的载体,有着广泛的认同性、易理解性和易交流性

D.它们既是诗人审美创造的工具,也是读者寄寓情感意念的载体,有着广泛的认同性、易交流性和易理解性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毛泽东诗词蕴含着激情,充满着理性,炽热而深邃,呈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

B.毛泽东诗词充满炽热的激情,蕴含深邃的理性,呈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

C.毛泽东诗词包含着充满激情的理性,炽热而深邃,呈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

D.毛泽东诗词蕴含着饱满激情的理性,炽热而深邃,呈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色泽诱人的蛋糕甜点、口味丰富的各色饮品……生活中,这些诱人的美食都少不了食品添加剂。可以说,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

?一是保持或提高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在食用油中添加抗氧化剂,可延迟或阻碍油脂氧化;二是作为,比如供糖尿病人食用的食品,为降低食品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可以添加一些无能量或低能量的高甜度甜味剂来改善口感;三是提高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改进食品感官特性,比如含乳饮料中使用的乳化剂、增稠剂;四是便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或者贮藏,像某些防腐剂对糕点具有良好的防霉变效果。

对食品添加剂,。事实上,八角茴香、丁香、肉桂这些厨房里常见的调料也属于食品添加剂。无论用不用、用哪种、用多少种食品添加剂,只要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就不会危害健康,在安全性上也没有差异。

20.下面句中省略号与文中省略号用法相同的是()(3分)

A.他轻轻地摇了摇头,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

B.今夜人潮涌动,群情激昂,我们齐声朗诵:“……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C.不知不觉,天色渐晚。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

D.对政治的敏感,对生活的敏感,对性格的敏感……这都是作家必须要有的素质。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六、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青少年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期。这期间,总会有一个人离你很近,可能是空间的“近”,也可能是情感的“近”,还可能是思想的“近”……

请以“那年,离我最近的那个人”为题,联系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选用恰当事例,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写出人物个性。

②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600字

800字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三)

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现代文阅读(32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4题。

材料一

“流寓”一词最早的文本记载大概是《后汉书·廉范传》:“范父丧遭乱,客死于蜀汉,范遂流寓西州。西州平,归乡里。”在这一语境中,“流寓”可解释为流离寓居。《辞源》将“流寓”解释为“寄居他乡”。《汉语大辞典》则解释为:“‘流寓’亦作‘流庽’:流落他乡居住。”

“流寓”一词释义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流”字。如果理解为“流动”,那么这个概念的范围就非常宽泛,所有的迁徙流动到异乡都可视为“流寓”。如果理解为“流落”、“流放”的话,“流寓”一词的含义就会有很大的不同。“流落”一词有“漂泊外地,穷困失意”含义,“流放”则是古代的一种刑罚,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流寓”是指“不得已”离开本土客居他乡。比如进京考取进士,一举得中在京城或其他地方为官,这就不属于“流寓”;而在京屡考不中,旅居多年如杜甫就叫“流寓”,或遭贬谪或受排挤自请外放到非故乡的地方为官,如苏轼到海南上任就叫“流寓”。

古人为何要流寓他乡?综合起来看,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社会原因,二是个体原因。其中社会原因又有政治因素、军事因素、经济因素等多个方面。从流寓文人的角度看,大多数文人因政治斗争遭排挤打击,流落他乡,如唐顺宗年间因“二王八司马事件”,两大文豪刘禹锡与柳宗元分别被贬到郎州、永州,而苏轼更是因为政治上的打击,一路从江南贬到海南岛。古今中外,为改变命运、博取功名,负书担橐,远离家乡外出游学、游宦之士,如苏秦、张仪等,其流寓主要为个体原因。

此外,不同时代、不同原因的流寓者之流寓地是不同的。社会历史的变迁,文明程度的发展,决定了流寓地的不同。因战乱灾荒而发生的流寓,流寓者往往迁徙到较为安宁、富庶的地方,如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因犯罪而被流放和被统治者贬谪,其流寓地往往是远离京城与繁华的僻远荒凉地方,如先秦巴蜀,汉唐湖广,宋明清之岭南、东北和西北等。

(取材于李永杰《“流寓”概念探源》)

材料二

作为边远之地的岭南地区,其落后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恶劣的生存环境——令人闻之畏惧的“瘴气”和湿热多雨的气候,一直为中原地区民众所鄙弃。但是,终究有一些特殊的原因,使许多文士不得已寓居岭南。

古代流寓文士的生存状态极为艰难,诸如流寓之路艰辛无比、语言文化多有隔绝、物质生活极为匮乏、气候环境极为不适等。然而,即便是在如此艰难的生存状态下,多数岭南流寓文士并没有长时间地消极度日。迥异的自然环境和民俗风情在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不便的同时,也拓宽了他们的文学创作视野。他们借吟诗作文排遣胸中抑郁之情,顺带融入当地的生产生活。

韩愈贬谪连州阳山令时,在诗文中呈现的连州是一个远极遐荒之穷地,交通极为不便,危机四伏的生存环境险恶,这是连州给的最初印象。同为寓居连州,然而在刘禹锡的眼中,连州却是“荒服之善部,炎裔之凉墟也”。他在《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中写道:“剡中若问连州事,唯有千山画不如。”刘禹锡不仅对连州秀丽的山水极为推崇,而且深入民间了解连州的民俗风情、少数民族生活。在谪居连州的岁月里,他以平和的心态、从容的诗笔,还原了岭南的青山秀水,描绘了民情民俗画卷,并讴歌了少数民族的勤劳勇敢。

苏轼一生颠沛流离,一贬再贬至“荒服”的极致——海南岛,这在宋代是仅次于杀头的重罪。初到海南的苏轼也曾悲观地说道:“某垂老投荒,无复生还之望。昨与长子迈诀,已处置后事矣。今到海南,首当做棺,次便做墓。”(《与王敏仲书》)然而,天性乐观旷达的他并没有彻底沉沦于流寓之苦,而是用自己炽热的内心去感知海南寥廓天地下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俗风情,纵情于美丽的自然和淳朴的民风,写下了很多优美的“和陶诗”。诗文不仅明显流露出对此种生活的热爱与赞美,更体现了他虽身处天涯海角,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旷达境界。

流寓生活往往充满着艰辛,但是达观的处世精神总是让诗人于艰险中发现天地之美,描述天地之美,即便是“九死一生”的蛮荒岭南,他们依然“诗意地栖居”。

(取材于王广禄《唐宋流寓文士的岭南文化拓荒》

1.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流寓”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流寓”的本质是离开本土移居他乡。

B.“流寓”必须是“不得已”的客居他乡。

C.流寓既包括社会原因也含有个人原因。

D.流寓地不完全是远离京城的荒蛮之地。

2.根据“材料二”,下列对流寓文士“诗意地栖居”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流寓文士无视生存环境恶劣影响

B.借吟诗作文排遣胸中的抑郁之情

C.积极地描绘流寓之地的风情画卷

D.超然旷达地热爱与赞美流寓生活

3.下列各句没有反映诗人流寓经历的一项是()(3分)

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C.越陌度阡,枉用相存。——曹操《短歌行》

D.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琵琶行》

请结合上面二则材料,简要说明韩愈苏轼等流寓文士具有的共同特征。(6分)

1.B

2.A

3.C

4.①他们遭贬谪或受排挤因此到僻远荒凉的地方为官;②他们面临着恶劣的生存环境和艰难的生存状态;③他们书写了大量的诗文作品来反映流寓生活。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欠条

高晋旭

王大林干上工程后,收了许多张欠条。他以前是白梅岭村子旁机械厂的职工,二十多年前,厂子效益不好,买断工龄后,凭着技术和人脉在外面找了这个营生,日积月累,债务往来也多了起来。欠账的人总是哀求:“哥,手头实在紧,再宽限两天。”虽说王大林不是那种逮住蛤蟆攥出尿的人,但左拖右耗的,眼看十年八载过去了,也不见回头洋。王大林很气恼,想来点横的,可一想到朋友的情分就此破裂,内心十分矛盾。最近,常一个人出去喝酒。

这天,他喝得有点高,大半夜才着家。

一开家门,就看到老爷子拄着拐杖在客厅的沙发上,孤单的背影像只被遗弃在另一个世界的小鸟。

爸,您不用等我。王大林晕乎乎地说。

半晌,老爷子才清清嗓儿,开了腔,还是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话,人老了,觉也跟着作怪。你说困吧,一挨到枕头就醒。你说觉少吧,一坐到沙发上又犯迷瞪。

说完,用拐杖指指沙发,示意王大林也坐。

王大林酒还没醒,脚不听使唤,三摇两晃地坐在离老父最近的转角沙发上。酒气熏天的,听到老父亲在耳畔上好一阵咳嗽。王大林懵懵登登想去给老父亲的前心后背抹擦抹擦,可手不听使唤,虎背熊腰的差点连自己也摔到地上去。

他听见老爷子说,你实惠儿坐那儿。

王大林踉跄着坐回去,脱了鞋盘腿坐在沙发上,好不容易点着一根烟,云吞雾绕起来,耷拉着铅球似的脑袋。

隔着烟雾袅袅,他看见老爷子拿出一只精美的老式木匣,递到他手上。王大林醉眼朦胧说,这匣子真漂亮,这样精致,犄角上还飘着彩云呢。

老爷子抹搭他一眼,从鼻子里“哼”了一声,说,你这犊子玩意儿,喝了不老少。王大林很久没听老父亲训了,反倒觉得亲切,抱着自己的脚,嘿嘿嘿地赔笑。

王大林想拉开匣盖,手却不听差使。他把一只手举到眼前,一个个提溜起来数落,大拇哥、二拇弟、中不老、小淘气、捏捏崽,点着一个又窝回去,然后对着拳头一吹,仿佛手指头又灵活了。

“嗐——”王大林拉开了厚实的匣盖。里面布满花花绿绿的粮票、布票、老式人民币、纪念币,王大林拿起一张老式的贰角纸币说,爸,这真是咱家的老古董,一看见这些,就想起了我小时候,你骑车带我去县里买东西,我坐在大梁上,从家属楼的大坡“叮铃铃”飞驰而过。

王大林往下翻,底下还有作废的糖票、洗澡票,最底下还有一张斑驳的字条,写着:今欠到白梅岭王家一头猪崽。后面还有落款和红手印。

你爷爷小时候那会儿,家里条件好,村里人过年杀一回猪,卖了钱才能给买猪崽的钱,有的给了,有的就没给,一直欠着。王大林问,那有的人有钱了为啥不还咱呢?这也是他遇到的问题。老爷子说,有一年,一个小伙子借了你爷爷两头猪崽,安顿好家里他就出门闯荡去了。三年后,他回来,没等屁股坐热就赶忙来给你爷爷还猪崽钱了,你爷爷问他急啥?他说在外面老想着,一数钱就想起这笔账,还了踏实,心里亮堂。孩子,有时候你容别人一条路,就是给自己留条路。知道吗?

故事太过久远,不知何时王大林已经睡着了。

翌日清晨,酒醒后的王大林发现自己睡在沙发上。怀里抱着老父早年临终时交给他的木匣,沉思良久,把自己的那几张欠条也整齐地放了进去,合上匣盖放到柜顶。然后,恭敬地给老爷子的遗像上了三炷香,烟缕飘然直上,王大林跪在地上磕了个头。

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写王大林因为厂子效益不好,出来干工程,收了许多张欠条,既照应了标题,又引出了下文因欠条引发的醉酒事件。

B.面对左拖右耗,不肯还欠钱的朋友,王大林很气恼又不想朋友情分破裂,说明王大林此时的内心充满矛盾。

C.喝高了回家的王大林,做了一个关于老父亲的梦,翌日从梦境中醒来后就决定撕毁欠条。

D.小说结尾王大林对欠条的处理方式以及恭敬地给老父亲上香、磕头,代表他对于老父亲行为的肯定。

6.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第一段用“逮住蛤蟆攥出尿”“左拖右耗”等语言,使小说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

B.全文使用了不少的叠音词,比如“晕乎乎”“烟雾袅袅”“花花绿绿”,不仅具有一种和谐的音韵美,也使得小说形象更鲜明。

C.小说在塑造人物时,大量运用细节描写,如“王大林踉跄着坐回去……耷拉着铅球似的脑袋”,这样的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D.全文以“欠条”为线索展开叙述,由收欠条开始到放欠条结束,尽管情节紧凑有序,读者读来却平淡无奇。

7.小说中的王大林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分)

8.小说为什么用大半篇幅描写一个梦境?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5.C

6.D

7.①重情重义:对于欠债人光打欠条,左拖右耗的行为,王大林想来点横的,又碍于情分,心理十分矛盾。②孝亲爱老:喝醉酒后的王大林恍惚间看见老父亲,就懵懵登登想去给老父亲抹擦抹擦;王大林听老父亲训斥,只是觉得亲切,还嘿嘿嘿地赔笑。③传承优良家风:酒醒后的王大林怀抱木匣,沉思良久,把欠条放进木匣,恭敬地给老爷子的遗像上了三炷香。

8.①拓展情节内容:梦境内容是因为欠债人不还欠款,气恼的王大林醉酒回家,看见老父亲坐在沙发上和父亲就这个问题进行的沟通交流,和现实人生中王大林陷入矛盾纠结中的情形照应。②丰富人物形象:塑造了父亲重情重义,体谅他人,与人方便的宽厚形象;也暗示了王大林性格特点的由来,与家教家风熏染有关。③有利于深化主题:赞美和讴歌王大林身上的美好人性人情;呼吁和号召传承优良家风,营造和谐友爱社会氛围。④更富有表述趣味:虚实结合的写法,让叙事更生动,更能吸引读者兴趣。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且称:“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许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入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冠,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因客耒阳。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B.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C.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D.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举进士,指参加进士科测试。唐代科举测试除了进士科,还有明经科等。

B.集贤院,又名集贤殿等,是唐代收藏典籍之所,主要职能是为政府修书。

C.布衣交,古人少年时尚未做官,穿布衣,故而少年之交又称为布衣交。

D.左右,文中指身边的人,与《送东阳马生序》中“余立侍左右”的“左右”不同。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邕赏识杜甫的才华,主动前往会见他。唐玄宗举行重大祭祀时,杜甫向皇帝奏赋三篇,并因此获得官职。

B.杜甫和房琯是布衣交,在房琯遭遇贬官时,他言辞激烈地向唐玄宗上奏,惹怒皇帝,险些被皇帝治罪。

C.杜甫年少时就很贫穷,没能考中进士,后来只担任了一些小的官职,家境依然贫困,曾受到好友的帮助。

D.严武去拜访杜甫,杜甫有时都不带帽子。他曾经喝醉酒,登上严武床,瞠目辱骂严武,严武为此怀恨在心。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

②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

杜甫在谢恩时,解释了他为房琯辩解的理由,他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6分)

9.D

10.C

11.B

12.①恰逢安禄山叛乱,玄宗入蜀,杜甫逃到三川避难。

②严武也是暴躁勇猛的人,表面上看不在意,可是内心却恨杜甫。

13.房琯少有大志,且具备担任宰辅的才能,担任宰相后,深切地为国君分忧,杜甫担心房琯遭贬会挫伤他的志气。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诗歌,完成4~15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4.下列对这两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词“狂”字既是词人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更是词人内在感情的高度概括。词的上片叙写了此次出猎的情况,下片抒发了的雄心壮志。

B.甲词“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C.乙词紧扣“春愁”二字,写景抒情,曲径通幽,词末交代了“春愁”的原因,苦中求乐,情深志坚。

D.两首词各有一个词语很好地体现了的情感基调,甲词是“狂”,乙词是“愁”。

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而柳永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这两首词在风格上有很大差异。请结合词的内容,说说两首词在艺术风格上的不同之处。(6分)

14.B

15.甲词写的是家国天下的抱负,情感豪放激越,场面宏大壮阔,语言铿锵有力,如“千骑卷平冈”中的“卷”字,气势磅礴,十分雄伟。乙词抒写儿女情长,感情委婉含蓄,情真意切,如结尾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体现了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坚决。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2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2)《师说》中择师的标准是:“,”。

(3)《沁园春·长沙》一词中表现青年学子撰写文章评论国事的句子是:“,。”

(4)《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久别重逢,谈心宴饮,诉说往日的情谊的诗句是,。

(5)《归园田居》中描写乡村中常听到的声音的句子是,。

(6)李煜《虞美人》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之深.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4)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5)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毛泽东诗词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元素,从文化名人到历史典故,从民间故事到神话传说,从哲学思维到日常习俗,字里行间,俯拾皆是。毛泽东诗词中反复使用的意象,比如日月江河、风雪云雾、苍松蜡梅、旌旗鼓角、炮声弹洞等,要么是历代文人骚客托物言志的传统物象,要么是现代作家用来描绘战争风云的常用素材。(),具有不同于别国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中国诗坛上,很少有人能像毛泽东那样深刻地体现我们这个东方文明古国的民族特色,并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

毛泽东诗词蕴含着充满激情的理性,炽热而深邃,呈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毛泽东诗词史诗般地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风貌,使读者能够全面客观地体察中国人民的疾苦与心声,剖析中国革命的形势与任务,重温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与沧桑巨变,追溯毛泽东跌宕起伏的奋斗足迹和心路历程。毛泽东诗词想象独特,语言奔放,亦真亦幻,意味深长,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在平淡中彰显神奇,在黑暗中显现光明,在困难中指明前途,在曲折中展现刚毅。正因为如此,毛泽东诗词读来使人,能够感染人、鼓舞人、激励人、塑造人。

毛泽东说过:“词有婉约、豪放两派,各有兴会,应当兼读。我的兴趣偏于豪放,不废婉约。”豪放派气势磅礴,意境雄浑,婉约派婉转含蓄,缠绵悱恻。毛泽东诗词明显偏重于豪放格调,包含寰宇,,突显出大国气象和伟人气度。

17.依次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它们既是读者寄寓情感意念的载体,也是诗人审美创造的工具,有着广泛的认同性、易交流性和易理解性

B.它们既是读者寄寓情感意念的载体,也是诗人审美创造的工具,有着广泛的认同性、易理解性和易交流性

C.它们既是诗人审美创造的工具,也是读者寄寓情感意念的载体,有着广泛的认同性、易理解性和易交流性

D.它们既是诗人审美创造的工具,也是读者寄寓情感意念的载体,有着广泛的认同性、易交流性和易理解性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毛泽东诗词蕴含着激情,充满着理性,炽热而深邃,呈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

B.毛泽东诗词充满炽热的激情,蕴含深邃的理性,呈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

C.毛泽东诗词包含着充满激情的理性,炽热而深邃,呈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

D.毛泽东诗词蕴含着饱满激情的理性,炽热而深邃,呈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

17.波澜壮阔;荡气回肠;贯通古今

18.C

19.B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词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述连贯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3)本题考查的是病句的辨析。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17.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处,语境是说20世纪的中国历史浩大雄壮,填写“波澜壮阔”。波澜壮阔:形容声势雄壮浩大(多用于诗文、群众运动等)。第二处,语境形容毛泽东诗词特别能打动人,填写“荡气回肠”。荡气回肠: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

第三处,语境形容毛泽东的诗词包含天地,涵盖古今,填写“贯通古今”。贯通古今:将古代和今天连接在一起。

故解析为:波澜壮阔;荡气回肠;贯通古今

1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述连贯的能力。

上文的这些意象首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工具,然后才是读者寄寓情感意念的载体,据此排除AB;从逻辑上看应先“理解”后“交流”,据此排除D。

故解析为:C。

19.本题考查的是病句的辨析。

画线语句存在逻辑混乱的问题。第一处,“蕴含着充满激情的理性”中“充满激情”不能修饰“理性”,应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