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公园实习报告_第1页
矿山公园实习报告_第2页
矿山公园实习报告_第3页
矿山公园实习报告_第4页
矿山公园实习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见习报告见习地点: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大冶矿山博物馆姓名:肖恋专业:地理科学系班级:1101学号:20111190101242011年12月5日第一章绪言地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科学。无论是进行地质研究还是地质知识应用几乎都离不开野外地质观察。通过野外地质观察和取样,获取地质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和实物材料,经室内进一步研究,进而最终获得地质知识。作为地质学的学习者来说,在大自然中进行的地质观察是认识地质体及其他地质现象的有效途径,是“实践演习”。只有通过野外观察,才能真正认识不同性质和类型的地质体及地质现象,从而加深对地质学概念的理解,巩固和加拓展中地质学知识。因此,野外地质观察对切实掌握地质知识是十分重要的。本次地质野外实习的基本目的是掌握野外地质观察和认识的基本技能与方法。包括:观察和认识地质体及地质现象的方法与技能,仪器、工具和资料的使用,地址要素的测量,记述地质体及地质现象特征的文字描述与土建绘制,以及标本的采集等。认识三大岩石(火成岩、沉积岩与变质岩)、地层和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节理)的常见类型或类别。初步了解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与地貌相关现象与知识,以及主要地质体形成和地质作用的基本过程。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位于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园区集中展现了大冶铁矿悠久的采集历史,是一座由百年矿山发展起来的容科学性与观赏性于一体的现代化主题公园。东邻三楚第一山----东方山,西界大冶古八景之一的“雉山烟雨”----白雉山,现隶属于武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106国道、武九铁路横贯矿区,交通条件优越。公园东北部的铁山呈西北向延伸,最高点为四峰山,海拔487.05米。次为白雉山,海拔472.52米。西南部是丘陵、垅岗,山顶浑圆,坡度较缓。残丘之间主要是坡积、冲积物构成的低洼谷地。南部盛洪卿最低,标高为33米。为大理岩组成的岩溶地貌。岩溶以溶芽、溶槽和溶沟为主,落水洞和溶涧也较多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不是很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雨量充沛,植物茂盛,樟树为主要树种。实习任务罗盘的使用方法和野外地质观测的记录方法测量岩层的倾向、走向、倾角。小组合作,互相讨论,学会使用地质罗盘仪。二、运用所学地质知识进行路线观察,了解实习地区的地层出露情况及分布特点;eq\o\ac(○,1)了解实习区地层时代、层序、岩性、化石、矿产、厚度和接触关系,并能应用所学知识对实习区沉积相、岩相、古地理环境和古气候进行初步分析。eq\o\ac(○,2)肉眼较熟练的鉴别实习区各种沉积岩(碎屑岩、黏土岩及生物和化学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和各类矿产,并能掌握主要岩石类型和矿产特征的描述方法。eq\o\ac(○,3)认识实习区沉积岩层中的原生构造(波痕、层理、缝合线、虫迹等),并能应用这些原生构造解决有关地质问题。eq\o\ac(○,4)掌握褶皱和断层等构造野外研究方法和识别标志,认识实习区的构造特征,并能根据实习区褶皱和断裂的组合特征进行初步的几何学、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追溯构造演化史。三、采集岩石标本,研究其各种物理和化学性质,着重研究其含矿情况;四、考察实习地区的地质构造情况,进而深入了解其构造变动过程;五、整理笔记,查阅相关资料,完成实习报告。实习目的1、增加野外实践知识,培养学习兴趣;2、在老师的指导下,发挥主观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动手能力,为今后更远距离,更大规模的野外实习奠定基础。3、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实事求是、热爱地学事业的崇高使命。实习要求 以组为单位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考察,听从老师指导,保持与组长和其他小组成员间的密切联系。注意人身安全,未经允许,不得用手接触馆内矿物标本,不得损坏公物。沿途认真观察地质地貌状况,采集岩石标本,并做好相关笔记,重要区域可通过拍摄照片或素描保存图片。实习时间:2011年12月3日上午8:00到13:00第二章地层地层是指在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层和非成层岩石的总称。地层是地壳中具一定层位的一层或一组岩石。地层可以是固结的岩石,也可以是没有固结的堆积物,包括沉积岩、火山岩和变质岩。地层是研究一切地质问题的基础,确定地层的年代是进一步研究当地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山川的来龙去脉一直矿产形成的过程等的必需步骤,所以在野外实习时对地层的确定是十分重要地层。我们在研究地层之前,必须先选择一块岩层处露情况较好的区域,因此次的实习地区是建立在千年矿山的基础之上的,这里有保存良好的人工露头,我们可以在天坑上部阶梯旁的采矿剖面上看到清晰的地层分布。矿床产出的具体部位在铁山侵入体南缘中段接触带上。矿区出露的地层属扬子陆地早三叠世稳定浅海相沉积类型,主要为三叠系下统大冶群灰岩、泥灰岩以及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和岩溶角砾岩建造,其次为二叠系上统大隆组、长兴组、龙潭组地层。二叠系与三叠系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根据岩性及层理特征,变质残余结构,岩石化学成分等可将矿区三叠系下统大冶群变质地层分为七个岩性段。其中,第一段—-第四段,相当于鄂西、渝东地区的大冶组;第五段—-第七段等同于鄂西渝东地区的嘉陵江组。第三章岩石岩石,是固态矿物或矿物的混合物,其中海面下的岩石称为礁、暗礁及暗沙,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构造的集合体,也有少数包含有生物的遗骸或遗迹(即化石)。岩石有三态:固态、气态(如天然气)、液态(如石油),但主要是固态物质,是组成地壳的物质之一,是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成分。大冶矿区是我国开采最早的矿区之一,主要包括铁山金山店、成潮等矿,储量比较丰富。矿石主要是铁铜共生矿,铁矿主要为磁铁矿,其次是赤铁矿,其它黄铁矿和黄铜矿等。矿石平均品位53.8%,最高是达54%--60%。脉石矿物还有方解石、石英等。脉石中含有SiO28%左右,有一定的溶解性,矿石含P低,含S高且波动很大(0.01%--2%),并含有Cu(0.2%--1.0%)和Co(0.013%---0.025%)等有色金属。矿石的还原性较差,矿石经烧结,球团造块后如高炉冶铁。萤石(Fluorite),如右图,又称氟石,是一种矿物,其主要成分是氟化钙(CuF2),含杂质较少,Ca常被Y和Ce等稀土元素替代此外还含有少量的Fe2O3,SiO2和微量的Cl,O3,He等。自然界常呈鲜艳是颜色,硬度比小刀低。它可以用于制氟化氢,早人造萤石技术为成熟前,是制造镜头的光学玻璃的材料之一。孔雀石是含铜的碳酸盐矿物,化学成分为Cu2[CO3](OH)2,含CuO71.9%,CO219.9%,H2O8.15%。属单斜晶系。晶体形态常呈柱状或针状,十分稀少,通常呈隐晶钟乳状、块状、皮壳状、结核状和纤维状集合体。具同心层状、纤维放射状结构。有绿、孔雀绿、暗绿色等。常有纹带,丝绢光泽或玻璃光泽,似透明至不透明。折光率1.66-1.91,双折射率0.25,多色性为无色-黄绿-暗绿。硬度3.5-4.5,密度3.54-4.1g/cm3。性脆,贝壳状至参差状断口。遇盐酸起反应,并且容易溶解。孔雀石产地众多,中国的孔雀石产地主要在湖北。蓝铜矿化学组成为Cu3【CO3】2(OH)2,晶体属单斜晶系的碳酸盐矿物。在中国古称石青。晶体呈柱状或厚板状,通常呈粒状、钟乳状、皮壳状、土状集合体。深蓝色,玻璃光泽,土状块体为浅蓝色,光泽暗淡。解理完全或中等,贝壳状断口。摩斯硬度3.5~4,比重3.7~3.9。与孔雀石紧密共生,产于铜矿床氧化带中,是含铜硫化物氧化的次生产物。蓝铜矿易转变成孔雀石,所以蓝铜矿分布没有孔雀石广泛。大量产出时可作为铜矿石利用;质纯色美的可用于制作工艺品的材料;粉末用于制作天然蓝色颜料。此外,还可作为寻找原生铜矿的标志。磁铁矿的化学成分为Fe3O4,晶体属等轴晶系的氧化物矿物,晶体常呈八面体和菱形十二面体、集合体呈粒状或块状。完好单晶形呈八面体或菱形十二面体,呈菱形十二面体时,菱形面上常有平行该晶面长对角线方向的条纹。集合体为致密块状或粒状。颜色为铁黑色,条痕呈黑色,金属光泽或半金属光泽,不透明,无解理,摩氏硬度5.5-6,比重4.8-5.3。含铁量为72.4%,是最重要的铁矿石,也是矿物中磁性最强的,能被永久磁铁吸引,氧化后变为赤铁矿或褐铁矿。磁铁矿分布广,有多种成因,接触变质形成的铁矿以中国大冶铁矿为典型。黄铁矿FeS2,如右图,为铁的二硫化物,一般为黄铜色立方体,表面常具黄褐色。条痕绿黑或褐黑。强金属光泽。不透明。解理、极不完全。硬度6~6.5。相对密度4.9~5.2。通常呈致密块状产于多种金属矿床中,但主要富集于铜镍硫化物矿床中,与镍黄铁矿、黄铜矿共生。它是提取硫、制造硫酸的主要矿物原料。第四章构造大冶铁矿区位于淮阳山构造前弧西侧与新华夏构造体系的复合地带,大致与传统构造区划的下扬子褶皱带西部大冶复式向斜构造部位相当。根据地层分布和变化特征来探索地质构造发展变化过程,得知本地区曾经历过多次地壳构造运动。大冶地区现代地貌格局与地壳运动密切相关,受地质构造体系和岩性构造控制,本地区的地貌单元基本上可分为幕阜山褶皱中低山带,鄂东南褶皱低山带和长江谷平原带三个分带。在各个地貌分带中又有多种构造地貌类型。地质历史上的印支运动奠定了本地区地貌格局的基础,燕山运动确立了和定型了本地区的地貌格局,喜山运动仅表现局部的抬升和凹陷,构造剥蚀作用形成了本地区现代地貌形态。第五章外力作用铁山矿区地貌的形成与外力作用有关,其中包括风化作用、流水侵蚀作用等,但最重要的外力作用还要算人为作用了。经过千百年的开采,这里形成了亚洲第一天坑等景观,但这种人为破坏也导致了植被稀疏,流水侵蚀严重,加上酸雨作用,使本地区天坑一带的岩层风化作用明显,造成了部分山体坍塌。为了改善矿区环境,当地政府做出了不懈努力,经过多年的科学治理,这里出现了石海绿洲的奇景,大大的改善了矿区环境,固定了矿山山体,避免了溃坝的危险,充分证明了科学治理的重要性。第六章后记:我的感想实习,只是我们学习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但他对我们的意义确实很大的。经过这次野外认识实习,让我体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同时也让我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实习,既开阔了视野,也增长了见识,还加深了老师与同学之间的感情。许多学习与思考方面都是同学们互相讨论共同完成的,这让我们了解到自己的知识漏洞,从而更好的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