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银行互联网金融行业分析报告_第1页
2024年银行互联网金融行业分析报告_第2页
2024年银行互联网金融行业分析报告_第3页
2024年银行互联网金融行业分析报告_第4页
2024年银行互联网金融行业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银行互联网金融行业分析报告目录TOC\o"1-4"\h\z\u一、结论:并非颠覆式的冲击 51、冲击有多大 52、会否被颠覆 6二、金融互联网≠互联网金融 7三、金融互联网:模式及现状 81、商业银行电子化成果颇丰 82、证券业互联网化程度最高 113、保险业互联网化迅猛发展 134、基金业互联网化蹒跚起步 15四、互联网金融:模式及现状 161、支付平台——满足通道需求 16(1)第三方支付——门类很齐全 16(2)第三方支付——交易额可观 172、理财平台——满足投资需求 18(1)理财资讯平台——传统形式 18(2)行情交易平台——传统形式 19(3)理财销售平台——创新形式 193、网贷平台——满足融资需求 20(1)个人网贷平台——主攻消费 20(2)机构网贷平台——助力小微 224、综合平台——满足综合需求 23五、银行业到底会受多大冲击 231、收入端:营收影响1%以内 23(1)支付平台——冲击多项中收 24(2)网贷平台——冲击近乎为零 25(3)理财平台——冲击代理业务 26(4)综合平台——冲击理财业务 262、成本端:分流资金提高成本 26(1)支付平台——冲击活期存款 27(2)网贷平台——冲击定存理财 29(3)理财平台——冲击存款理财 29(4)综合平台——冲击存款理财 293、竞争形势:双方各有优势业务 31(1)通道业务:银行在大额及企业支付上优势明显 31①现在:对零售客户优势较少 31②未来:以竞争为主合作为次 33(2)融资业务:银行凭低利率抢夺客户有绝对优势 35①现在:二者尚未有正面交锋 35②未来:以合作为主竞争为次 37(3)投资业务:银行提高服务效率比肩第三方平台 39①现在:银行竞争劣势较明显 39②未来:竞争与合作兼而有之 39(4)综合业务:银行对风险厌恶客户来说无可替代 40①现在:银行有优势亦有劣势 40②未来:竞争将会更加白热化 41六、传统银行有可能被颠覆吗 411、行业经验:银行不会重蹈覆辙 41(1)行业属性比较:零售壁垒低,银行壁垒高 42(2)行业核心差异:零售重效率,银行重安全 42(3)行业壁垒对比:零售被颠覆,银行难动摇 432、国际经验:传统银行未被颠覆 45(1)中外业务对比:美日韩整体上领先 45(2)产生何种影响:银行冲击相对有限 46①投资业务:银行存款分流不大 46②融资业务:网贷占比依旧偏小 47③通道业务:行业占比极为有限 48(3)为何未被颠覆:银行安全壁垒更高 50①投资业务:利率市场化已完成 50②融资业务:风控决定客户群体 50③通道业务:安全性重于便捷性 51一、结论:并非颠覆式的冲击本文试图回答以下两个问题:①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的冲击程度将有多大?②互联网金融能否强力冲击甚至颠覆传统银行?前者通过从正面视角比较二者竞争优势寻求答案,后者则从侧面视角分析可比行业及国家经验得出结论。1、冲击有多大收入端:预计对传统银行营业收入影响在1%以内。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受互联网金融冲击最大的主要为银行小部分支付结算、银行卡、代理业务、理财业务等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即使以上手续费收入平均减少10%,对银行营业收入的影响也仅为1%。成本端:预计至多5%的存款和理财资金遭受分流。通过分析,我们认为收入水平中下、尚未有太多财富积累的银行年轻客户群最易被互联网金融抢夺;经测算,来源于该部分客户的银行存款及理财资金占比在5%以内。未来银行为应对越来越激烈的资金抢夺战,主动提高利率水平不可避免,然而我们认为不应过分归因于互联网金融,利率市场化才是推升银行资金成本的最根本原因。竞争形势: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分别利用信息数据优势和信用优势发展各自优势业务,既有竞争又有合作。①从当前竞争形势来看,银行与网贷平台竞争贷款客户过程中优势明显,互联网金融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理财平台以及综合平台方面拥有优势。②从未来竞争格局上看,银行与网贷平台以合作和互补为主,与第三方理财平台则保持着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局面,而在支付平台、综合产品的较量中则以竞争为主、合作为次,竞争中银行与互联网公司都具备各自的优势业务和优势客户。2、会否被颠覆行业比较经验:银行不会重蹈零售业覆辙。银行业与零售业本质上都是服务业,其关键要素无非两种:效率与安全。零售业的核心壁垒在于效率,银行业的核心壁垒在于安全。零售业的效率壁垒已被冲破,而银行业的安全壁垒依然很高。因而零售会被电商颠覆,而银行不会重蹈零售覆辙。国际比较经验:美日韩传统银行未被颠覆。尽管美国互联网金融整体上比中国更为发达,但美国的互联网金融对其传统商业银行的冲击却相对有限,我们认为根本原因同样在于银行相较互联网金融有更高的安全壁垒。二、金融互联网≠互联网金融金融互联网与互联网金融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业态,二者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是否对传统金融消费模式造成颠覆性影响。金融互联网,即金融互联网化或金融电子化,是指传统金融企业采用通信、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金融服务的自动化、信息化和科学化。因此,金融互联网化还是在原有的金融框架内对金融业务实施电子化,而不包含颠覆传统金融企业经营模式的意义。互联网金融,即互联网金融化,是指互联网企业利用现代信息科技,特别是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和云计算等手段,将互联网的一系列经济行为融入金融要素,产生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并不简单是技术和渠道的革新,而是颠覆传统金融企业经营模式的一种全新的金融业态。三、金融互联网:模式及现状1、商业银行电子化成果颇丰银行业电子化,泛指商业银行依托电话、手机、网络、自助设备等电子化渠道向客户提供服务的一切行为。银行业电子化的主要驱动力在于:①突破实体网点时间、空间上的服务限制;②降低交易成本;③应对竞争。自1996年招商银行率先推出网上银行业务以来,各家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得到了蓬勃发展,形成了以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为载体的电子银行体系。我国电子银行业务快速发展。2022年我国电子银行交易达896.2亿笔,同比增长53.2%,电子银行替代率较2021年提高5.4pc至72.3%。其中,网上银行交易规模在高速增长后近两年呈减速态势,主要原因有:①作为最早、最成熟的电子银行形式,网银交易规模基数已很大;②多元化电子银行交易手段及第三方支付的分流作用亦不可小觑。在同业及互联网金融的竞争压力下,各大银行开始加速布局新型电子银行业务,纷纷打出自己的品牌,发展自己的特色业务。2、证券业互联网化程度最高证券业互联网化,是证券公司通过互联网建立完整的线上商业模式,从而实现客户开发和维护、产品营销、交易、清算结算等所有商业活动的完全在线化。从广义上来看,证券电子商务不只局限于证券经纪业务,还包括投资银行业务、投资咨询和资产管理业务等。从收入角度识别,证券业电子化主要有①通过自身的业务单元独立向客户提供核心产品/服务;②通过自建平台代销其他金融产品;③在其他平台上投放自有产品;④在自建平台上销售自有产品。模式1和模式4更多是在目前证券业务框架下,借助信息通讯技术和综合理财账户进一步实现的业务自助化和电子化,可以理解为券商通过自身的门户网站、客户端软件,以直销形式向客户提供“代理证券买卖”、“申购金融产品”、“投资资讯参考”等“网上证券服务”的深化,而模式2和模式3则是通过构建开放式的金融产品销售平台形成合作关系,实现销售的最大化,是现阶段券商开展互联网化创新的主要方向。自华融信托投资公司湛江营业部于1997年3月率先推出网上经纪业务以来,经过十多年发展,所有券商都已推出了网上交易服务,网上交易的法律也逐渐完善,助推网上证券交易的发展。截至2022年末,沪深两市网上交易占比已达94%。3、保险业互联网化迅猛发展保险业互联网化,是指以互联网为载体开展保险产品销售和服务的行为,包括:提供保险产品和服务信息,实现网上投保、承保等保险业务。目前,各大保险公司的网络销售平台可分为B2B、B2C、B2M三种模式,主要提供车险、货运险、意外险等条款和费率标准化程度较高险种。相比银行及券商,保险业互联网化起步较晚,增长也最为迅猛。自2000年8月太平洋保险电子商务网站正式开通至今,各大保险公司网络销售平台已全部上线,手机客户端也开始陆续上线。根据艾瑞咨询预测,2022年网销的保费收入可达39.6亿元,同比增长123.8%,占保险业保费总收入的0.26%。4、基金业互联网化蹒跚起步与保险业类似,基金业互联网化也同样涵盖网上销售和信息服务两项主要功能,客户可以在网上实现开户、转账、申购、赎回、基金转换等一系列基金投资操作,同时享受基金产品、基金市场、财经信息、理财信息等各种资讯服务。基金网上销售分为基金公司直销和第三方代销两种方式。根据艾瑞咨询统计显示,2021年线上渠道基金销售规模为4144亿元,占中国整个基金销售市场的30.8%。其中,从不同销售渠道来看,券商渠道的网销占比最高,达到82.9%;其次是商业银行渠道,网销占比为43.5%;最后是基金公司直销渠道,网销占比仅为4.5%。四、互联网金融:模式及现状1、支付平台——满足通道需求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平台是互联网金融化的典型之一,最初也是最根本的服务在于将多种银行卡支付方式整合在一个界面上,负责交易结算中与银行的对接,使得网络交易更加方便快捷,同时降低银行开发网关接口的成本。基于该项基本服务,第三方支付平台又逐渐衍生出包括信用中介、代扣代缴等更高阶的金融服务形式,并向移动互联网支付渠道延伸,以求更好地满足客户越来越多的通道需求。(1)第三方支付——门类很齐全按起源分类,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公司可分为两大类,一类附属于大型电子商务网站,另一类则独立地提供支付服务。前者无论从当前的市场份额还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看,都占据主导地位。按提供的产品服务划分,则可分为服务交易、促成交易、创造交易三类。(2)第三方支付——交易额可观截至2023年3月,已有79家企业取得互联网支付业务许可证。网络购物交易规模的快速增长助推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高速扩张。据艾瑞咨询估算,2022年我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3.66万亿元,同比增长66%,其中网络购物是最主要的第三方支付交易来源。2、理财平台——满足投资需求理财平台是互联网金融化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形式。线上理财平台可进一步细分为理财资讯平台、行情交易平台、理财产品代销平台三大类,其中前两者严格意义上是“金融互联网”而非“互联网金融”的产物,第三方理财产品销售平台才是我们重点探讨对象。(1)理财资讯平台——传统形式理财咨询平台旨为投资者提供丰富的理财产品信息、投资组合建议以及其他专业指导。理财资讯平台按服务模式又可分为财经网站资讯服务、金融数据信息服务。(2)行情交易平台——传统形式证券行情交易系统为证券、基金、期货等公司提供证券行情委托交易、资讯发送、网络安全应用等系统,并提供日常的维护,通过系统的销售、定向开发以及维护获取收入,包括大智慧、通达信、钱龙等软件。(3)理财销售平台——创新形式第三方理财产品销售平台,是将不同基金或保险公司管理的不同风格的理财产品纳入到统一网上销售平台上,使投资者可以一站式购买几乎所有公司的产品,这将带来理财产品投资方式的颠覆式革新。随着越来越多的基金销售机构获得基金销售牌照,第三方基金销售网站如好买、众禄、数米、天相投顾等网上基金销售平台纷纷上线,实现了基金销售的渠道多元化,打破了长期以来银行垄断的局面。保险方面,淘宝和京东打造了保险频道,吸引了平安、人保财险、泰康、太平车险、昆仑健康险等险企“入驻”。另外正如我们前文所述,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也开始提供直接购买基金、保险等理财产品的服务。保险、基金通过第三方平台在线销售的上升空间巨大。现有数据暂时无法分离保险、基金网销收入中哪些来自官网直销,哪些来自电商等综合平台直销或代销,但即使以网络销售的整体占比计算,2022年保险产品的网销比例仅为0.26%,基金直销渠道中网销比例仅为4.5%,提升空间巨大。3、网贷平台——满足融资需求网络贷款可以认为是介于一级市场直接融资和银行间接融资之间的一种创新融资方式。按照出资人的不同,网络贷款平台又可分为个人平台、机构平台两大类。(1)个人网贷平台——主攻消费个人网贷平台的出资人是有闲臵资金的网民,资金用途以自然人消费性需求为主,也包括少部分小微企业和其他机构的经营性需求。按是否提供本金保障,个人网贷平台有单纯中介型和复合中介型两种,其中复合中介型的担保方式又包括自有资金担保和第三方担保两种方式。据网贷之家统计,自2016年8月第一家个人网贷机构——拍拍贷成立以来,截至2022年底,全国个人网贷平台总数超过300家,2022年全年交易总量高达200多亿元,其中排名前15的个人网贷平台交易额接近70亿元,占比在45%左右。然而2023年上半年,有数据统计的66家个人网贷平台交易总额已达175亿,接近2022年全年总量,个人网贷市场规模急剧扩张。(2)机构网贷平台——助力小微机构网贷平台一般附属于电子商务平台,通过分析平台内商户交易、物流数据及信用记录情况来评估客户还款能力并决定贷款发放,实现了贷款申请、审批和放款的完全网络化。机构网贷平台的服务对象一般仅限于平台内的商户,金融生态较为封闭;单笔贷款额度小期限短,以短期周转用途为主。以其中影响力最大的阿里金融为例,阿里金融目前提供循环贷、固定贷两种信贷方式。截至2022年底,阿里金融已经为超过20万家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户均贷款6.16万元,不良贷款率仅为0.72%。4、综合平台——满足综合需求所谓综合,即互联网企业通过将不同金融平台的功能相互整合,进一步创造出功能更为丰富的综合平台及产品,满足客户综合金融服务需求。我们认为这将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大趋势,以下仅为已经诞生的部分代表产品,未来这类产品将越来越多。五、银行业到底会受多大冲击1、收入端:营收影响1%以内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受互联网金融冲击最大的主要为银行支付结算、银行卡、代理业务、理财业务等手续费及佣金收入。预计对银行营业收入的影响将在1%以内。以16家上市银行2022年数据测算,可能受到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全部类别的手续费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1.4%,即使这部分手续费收入减少10%,对银行营业收入的影响也仅为1%。而事实上以支付业务为例,重点受威胁的小额跨行支付规模在支付体系中占比仅为1.9%,并且这里还未考虑互联网金融会同时带来银行业务规模的扩大和贷款收益率的提高。(1)支付平台——冲击多项中收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分流直接带来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银行卡、代理业务等手续费收入的下降。相较于第三方平台使用银行接口支付的交易佣金,商业银行直接向用户提供支付结算、转账汇款、公共事业费代扣代缴、理财产品代销等服务,平均能多获得交易金额0.1%-0.6%的手续费收入。(2)网贷平台——冲击近乎为零直观的,网贷平台将对银行零售贷款业务(主要是个人消费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造成冲击,但我们判断冲击近乎为零。①个人网贷平台与银行面向的客户几乎完全不同:个人网贷平台平均利率15%-24%,主要面向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个人及个体业主,银行个人消费及经营性贷款平均利率在6.5%-9.5%,主要面向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优质个人客户。二者利率水平差别很大、几乎没有交集,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客户一般不会选择个人网贷平台贷款。②机构网贷平台与银行更多的是合作和互补关系:机构网贷平台分为两类,一类是以阿里金融为代表的自有资金放贷模式,该模式贷款利率远高于银行,与银行面向的客户群体基本没有交集,属互补关系;另一类是以生意宝为代表的银企撮合模式,该模式放贷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风险也一般由银行全部承担,网贷平台仅收取少量贷前尽调、贷中审批及贷后管理费用,跟银行属合作关系。(3)理财平台——冲击代理业务基金、保险等产品通过第三方平台直销比例的上升将降低银行代销渠道的收入,导致银行代理业务手续费收入的下降。一般银行代销基金的费率在0.5%-1%,代销保险的费率在2%-3%;然而若采用第三方平台线上直销的方式,银行仅能获得0.2%-0.5%的在线支付手续费收入。两相比较,银行代销业务手续费收入的下降大幅超过支付结算业务手续费收入的增加。(4)综合平台——冲击理财业务以余额宝、陆金所为首的综合产品或平台会对银行理财资金造成分流,进而影响银行理财业务的收入。但本质上,该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理财业务的成本端,我们将在下一部分详述。2、成本端:分流资金提高成本通过分析,我们认为银行个人客户的全部负债均有遭受潜在冲击可能,包括个人活期存款、个人定期存款及个人理财资金。预计银行不足5%的存款及理财可能遭受严重冲击。①银行44%的存款及理财在遭受潜在冲击的范围内。央行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末居民储蓄存款在银行业总存款中占比43%;若进一步假设12年末7.1万亿银行理财产品余额中50%为个人理财,则银行全部存款及理财资金中可能受冲击的比例约为44%。②预计真正受到严重威胁的存款及理财资金不足5%。归纳起来,最有可能被抢夺的银行存款及理财客户须同时满足两大条件:一是对互联网接受程度高,二是注重资金回报且愿意承受一定风险,二者均指向收入水平中下、尚未有太多财富积累的年轻客户群;预计该部分客户在银行个人资金来源中占比不足10%,在银行全部存款及理财资金中占比在5%以内。未来为应对竞争,银行资金成本上升不可避免。随着对互联网金融接受程度的提高、客户理财观念的转变和年轻客户群财富的积累,银行受威胁的负债资金范围扩大是必然趋势,银行主动提高利率水平应对竞争亦不可避免。然而我们认为,利率市场化才是推升银行资金成本的最根本因素,互联网金融仅是顺应潮流的一朵小浪花而不应过分夸大其影响。(1)支付平台——冲击活期存款第三方支付会带来银行活期储蓄的转换、流动与流失,最终导致非备付金存管银行活期存款的外流和整个银行体系资金成本的上升。当然,在当前百万亿银行存款的体量下,第三方支付机构对银行的影响还是微乎其微的,但我们判断未来影响会越来越大。①活期储蓄的转换,主要指银行活期储蓄转换为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客户备付金。依托第三方支付的信用中介功能,买方付款与卖方收款的时间差为第三方支付带来巨额已收代付的沉淀资金。以支付宝为例,2022年支付宝日均交易额已突破45亿元,假设平均周转时间为5天,则保守估计沉淀在支付宝的资金余额也超过200亿元。②活期储蓄的流动,主要指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客户沉淀资金并未迁移到银行之外而是被集中于备付金存管银行。随着《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的完善和监管的趋严,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备付金被要求“全额缴存至支付机构在备付金银行开立的备付金专用存款账户”,第三方支付机构“应当并且只能选择一家备付金存管银行”,也即客户备付金会向少数几家银行迁移。以支付宝为例,其备付金银行为工商银行。③活期储蓄的流失,主要指活期储蓄支付形成的备付金将部分转为1年以内的定期存款。资金周转导致会有数额相对稳定的备付金沉淀在第三方机构的账户内,也即部分备付金完全可以以定期存款存放在银行而不必被动用。《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则规定“支付机构通过备付金收付账户转存的非活期存款,存放期限不得超过12个月”。(2)网贷平台——冲击定存理财个人网贷平台会对银行定期存款及理财资金造成一定冲击。个人网贷平台的负债端其实可以看作是高风险的理财产品,故有分流银行定期存款和理财资金的可能。然而从风险收益角度考察,银行定期存款和理财产品的收益一般在5%以内,基本上为零风险,网络借贷则由于监管真空以及借款人资信较低,收益高达15%-20%并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所以投资银行存款与理财的客户与投资网贷平台的客户风险偏好差异较大,重叠度很低,故冲击有限。(3)理财平台——冲击存款理财第三方理财销售平台的便捷性可能导致少量个人存款及理财资金的流失。一方面,原本习惯于通过银行渠道购买基金、保险等第三方理财产品的客户很有可能会被线上理财销售平台抢夺;另一方面,不排除因第三方理财销售平台申赎费率低、流程简化而吸引部分注重投资回报、风险偏好稍高的银行存款及理财客户加入。(4)综合平台——冲击存款理财如果说单一功能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对银行的冲击还是有限的话,那么多功能融合的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更有可能动摇银行的根基。就目前来看,余额宝、陆金所已对银行最根本的存款业务构成一定威胁,并且可以想象这样的创新产品还会层出不穷。余额宝将对银行存款以及开放式理财业务造成一定冲击。理财+支付=余额宝,3%-5%的货币基金收益加上随时在线支付/小额转账取现/信用卡还款,完全能够满足现金消费不多的年轻群体的日常资金需求。故对于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习惯使用信用卡消费或淘宝购物的群体(主要是年轻人群体),余额宝可近似等同于高收益的活期存款,收益又略高于定期存款和银行开放式理财,对银行该部分客户群的负债业务确有较强冲击力。陆金所的产品将全面冲击银行定期存款和理财业务。理财+网贷=陆金所“安e贷”产品,陆金所通过将信贷资产打包及标准化处理,同时向借款方提供贷款并向出资方提供理财产品。背靠平安金融集团,陆金所4亿注册资本(一般网贷平台注册资本均在2000万以下)加上平安担保的全额本息保障,资金安全性远高于其他网贷平台,已与银行理财相差不大,8%以上的收益率又高出银行理财3pc以上,将全面抢夺对回报率要求较高、不排斥网贷平台的银行年轻客户的定期存款和理财资金。我们认为余额宝、陆金所“安e贷”等同类产品对银行存款的分流有限,但在利率市场化的趋势下最终将间接导致银行息差收窄:①若存款大量流出银行不会坐视不管:银行现阶段可以采取降低理财产品起始金额、提高利率的方式来抗衡,未来利率市场化后即可直接调整存款利率参与竞争。另外,存款并未完全流出银行体系,部分又以基金或保险等机构托管资金/同业存款或一般存款的方式重返银行。②银行丢了存款但有手续费收入进账:余额宝、陆金所的充值、取现均须向银行支付交易手续费,为银行增加手续费收入。③竞争最终将导致银行资金成本上升:无论是银行主动提高资金利率还是降低投资门槛都将提高银行资金成本,收窄银行息差,这才是对银行最大的影响,是少量新增手续费收入无法弥补的。3、竞争形势:双方各有优势业务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分别利用信息数据优势和信用优势发展各自优势业务,既有竞争又有合作。(1)通道业务:银行在大额及企业支付上优势明显①现在:对零售客户优势较少传统银行在线上零售客户的支付结算业务上竞争力较弱。与互联网支付企业相比,传统银行尽管用户范围广、公信力较强,但资金结算周期长,对其他银行接口不兼容,创新能力较弱,也不如第三方支付企业对个人及中小企业客户的粘性高,故在针对零售客户的网上支付业务上的竞争力较弱。第三方支付平台在非同行同城的小额转账汇款(包括信用卡还款)体验上优于传统银行。在异地/跨行转账和信用卡还款方面,第三方支付平台尽管额度较传统银行低,但到账时间快、费率低、创新能力较强,必定会对传统银行的小额转账汇款业务手续费收入带来影响。在公共事业费代扣代缴业务方面,第三方支付也有一定竞争优势。①在服务覆盖面上,第三方支付企业和商业银行各有千秋。前者线上覆盖的城市多,后者线下覆盖的城市多;②在用户服务体验上,第三方支付企业则要明显优于银行。第三方支付企业支持几乎所有银行7*24小时服务,而建行等大多家银行的网上银行只能实现公共事业费缴纳,若要办理或取消代扣业务只能到柜台排队;同时第三方支付平台还不断推出物业缴费、教育缴费等新型代扣代缴业务,方便客户统一管理,有利于提高客户粘性。②未来:以竞争为主合作为次互联网支付企业不仅在线上支付结算、转账汇款及代扣代缴等业务上拥有独特优势,更重要的是大量线下支付业务正在向线上迁移,也即不仅动了银行线上支付业务的奶酪,银行线下支付业务的蛋糕也在变小。面对第三方支付企业的挑战,银行主要在以下两方面加强应对:追随战略:一方面,银行不断加强对信息技术的投入,发展电子银行、自建电子商务平台,扩展线上服务范围,不求在创新速度上赶超第三方支付企业但求在服务种类上不落后于对方,满足客户需求、稳定现有客户;合作战略:另一方面,传统银行加大与电商平台及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合作,扩大自身在支付结算上的覆盖领域;毕竟客户越来越多使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购物的趋势已不可逆,而收取少量交易佣金(包括与电商平台直接连接、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间接连接)总要好过零收入。未来,传统银行和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可能凭借各自优势,在不同的领域分庭抗礼。在竞争中,银行支付结算、银行卡、代理业务等相关手续费收入费率将进一步下降,呈现出与第三方支付平台费率趋同的趋势。支付结算业务的竞合关系:一方面存在竞争,传统银行仍然能在线下支付,以及额度大、对安全性要求高的线上B2B支付上占据优势,但不得不向第三方支付出让小额分散、要求便捷的线上B2C、C2C支付阵地;另一方面也存在合作,银行与第三方支付企业签约共同拓展覆盖范围。转账汇款业务的竞争关系:在转账汇款业务上传统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平台以竞争为主,未来银行仍将占据大额转账业务的绝对份额,但小额转账业务上必须靠降低价格和提升系统来争抢份额。代扣代缴业务的竞争关系:在公共事业费代扣代缴业务上,银行对现有中老年客户的黏性很高,但是第三方支付的便利性更能吸引年轻客户,未来传统银行在竞争中所处形势不容乐观。理财产品购买的竞争关系:与代扣代缴业务类似,未来银行在理财产品销售业务上劣势较大,处于竞争的不利位臵。(2)融资业务:银行凭低利率抢夺客户有绝对优势①现在:二者尚未有正面交锋银行个人消费及经营性贷款与P2P贷款适用不同类型的资金需求者,难分优劣。利率低是银行贷款最大优势,P2P贷款则在金额、期限和审批程序上较银行贷款更为灵活。前者适合资信较好,有中长期消费与投资需求的个人,后者适合资信较低,有短期资金周转需要的个人。银企撮合模式的机构网贷平台与银行属合作关系,而以自有资金放贷的机构网贷平台与银行相比也各有优势。以阿里金融和民生银行的小贷业务为例,民生小贷面向客户范围广,利率低,额度大,可提供1年以上中长期贷款;阿里小贷则可提供1年以内随借随还、按日计息的短期贷款,在授信额度内随用随批,利用大数据技术简化审批流程、降低尽调成本。对于风险偏好较低的客户,商业银行存款和理财产品仍有绝对优势。不可否认,网贷平台12%-22%的出借资金收益率要远高于银行存款及理财7%以内的收益水平,但风险也不容忽视。相比银行存款与理财的近乎零风险,网贷平台资产端坏账率高、本身注册资本一般仅在1000万以内,一旦出现集中风险事件所谓的本息保障必将成为一纸空文,风险很高。②未来:以合作为主竞争为次我们判断银行与网贷平台若直接争抢客户,将以网贷平台的退让收场。现阶段商业银行与网贷平台大体上还处于各自为政、互不干涉的状态,未来利率市场化的有序推进将迫使银行将更多资源向收益更高的小贷领域倾斜,不可避免会抢食网贷平台的蛋糕。我们从负债端与资产端来预测这场战争的结局:负债端银行具有无法企及的信用优势:银行信用≈国家信用,决定了银行的资金来源远广于、资金成本远低于各类网贷平台,并且这样的信用优势是网贷平台通过再多内外部增信手段都无法企及的。资产端网贷平台的信息优势壁垒不高:机构网贷平台最大的优势在于其掌握了客户在关联电商平台的大量交易、物流数据,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即可实现贷款从审批到放款到收款的完全自动化。但事实上,银行同样掌握着客户支付结算的大量数据,IT系统升级后同样能实现批量化放贷。民生银行基于商户在POS机上的交易流水而自动授信、按日计息的“流水贷”就是此例。基于以上两点,网贷平台若遭遇银行直接竞争,更大的可能是放弃这部分客户而选择更小、风险更高、银行不愿碰触的其他客户。未来银行与网贷平台之间更多的是互补和合作关系而非竞争关系。个人网贷平台与银行更多的是互补关系:银行与个人网贷平台分层次、分对象、分等级地服务于不同类型的个人客户;趋势上银行可能会抢占小部分个人网贷平台现有的客户,而个人网贷平台会向更低层级的客户发展。机构网贷平台与银行既有合作又有互补:现阶段银企撮合模式的机构网贷平台是合作的典型,趋势上考虑到资金来源的限制,未来以自有资金放贷的机构平台也会利用其信息优势向银行寻求合作,依靠银行满足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该部分客户的资金需求,平台自身则着重满足剩下的客户的融资需求。阿里金融即表示过“未来将向银行开放”,并已开始布局。(3)投资业务:银行提高服务效率比肩第三方平台①现在:银行竞争劣势较明显相比于银行代销渠道,第三方基金、保险销售平台的优势非常明显。以基金销售为例,在第三方平台上在线申赎基金申购费率、认购起始金额低、赎回到账时间短,在产品多样性、交易便捷性上也远优于银行渠道。银行渠道唯一的优势可能仅体现在安全性上,但随着网络支付安全性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这一优势正变得越来越不重要;银行仅仅通过客户基础广捍卫的主渠道地位正在被不断侵蚀。②未来:竞争与合作兼而有之短期内,由于银行客户资源丰富、客户认可度高以及投资者消费习惯等因素,第三方销售平台仅仅是试水,难以撼动银行基金、保险等产品代销主渠道的地位。长远看,第三方理财销售平台的多方面优势将对银行代销业务带来致命冲击。银行可能的应对包括:展开竞争:银行正在或将要采取的措施有降低代销费率、缩短赎回到账时间、自建综合理财网销平台等,可见未来银行代销手续费收入的下降已成必然,IT系统的成本投入也将继续上升。寻求合作:一方面,银行将扩大与第三方理财销售平台的支付合作,赚取交易手续费收入;另一方面,银行自有的理财产品亦可以放到第三方理财销售平台销售。(4)综合业务:银行对风险厌恶客户来说无可替代①现在:银行有优势亦有劣势余额宝和银行存款及开放式理财相比,收益率与交易灵活性兼具,但是收益有风险、取现较为不便,不适合风险偏好极低或有大额或紧急现金需求的投资者。而通过比较可以看到,陆金所两类产品的设计和定位就在于争抢银行定存和理财资金。陆金所产品收益高,投资门槛较低,流动性较好,安全系数又不低,多项指标均优于银行定存及理财产品。②未来:竞争将会更加白热化余额宝与银行竞争的火药味甚浓。一方面,“余额宝”上线短短两个月内资金募集规模就已超过250亿元,并有“现金宝”、“活期宝”等“类余额宝”产品不断推出;另一方面,银行加大力度推出开放式理财产品,与余额宝一较高下。与余额宝类似,银行凭借其信用优势在与陆金所或同类产品(如人人贷推出的理财计划)的存款争夺战中通过提高利率、降低投资门槛等手段仍能占据主动地位,但必然会带来资金成本的上升,进而收窄息差、影响银行收益水平。六、传统银行有可能被颠覆吗1、行业经验:银行不会重蹈覆辙银行业与零售业本质上都是服务业,其关键要素无非两种:效率与安全。零售业的核心壁垒在于效率,银行业的核心壁垒在于安全。零售业的效率壁垒已被冲破,而银行业的安全壁垒依然很高。因而零售会被电商颠覆,而银行不会重蹈零售覆辙。(1)行业属性比较:零售壁垒低,银行壁垒高我们认为商业银行的行业壁垒较零售业相对更高,因为银行业风险比零售业风险具有更强外部性,因而在牌照发放时会更加审慎,监管时会更加严格,从而形成更高的进入壁垒。对于零售行业:①零售业仅是常规行业;②零售业发生风险的外部性较弱,难以造成经济的系统性风险;③零售业并未受到垄断体制保护;④零售业受到的行业监管也弱于银行业;⑤零售业的行业进入壁垒相对较低;⑥零售业呈现出完全竞争格局。对于银行来讲:①银行是国民经济的中枢,是宏观调控的重要载体和政策传导的关键要道;②银行业资产投放和负债来源均有较强的外部性,一旦发生风险会对经济和居民造成严重的冲击;③因而银行受到相对垄断的体制保护;④银行业受到极为严格的监管;⑤在体制保护下银行业具有更高的进入壁垒;⑥银行业的竞争格局呈现出垄断竞争局面。(2)行业核心差异:零售重效率,银行重安全我们认为零售业的核心壁垒在于效率,而银行业的核心壁垒在于安全。因为银行业与零售业交易行为的核心区别在于:价值是否存在时间上的交换。对于零售来讲,客户需求的体现形式为资金和商品在空间上的即时交换。由于是即时交换,风险因素相对可控,因而效率因素比安全因素更为重要。对于银行来讲,客户的金融需求无非三种:投资需求、融资需求和通道需求,三种需求的体现形式均为资金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换。由于存在时间上的交换(比如存款、贷款均有期限,在到期之前均有风险),因而安全因素比效率因素更为重要。(3)行业壁垒对比:零售被颠覆,银行难动摇零售行业之所以被颠覆,是因为其效率的壁垒几乎已被电商完全冲破。商业银行之所以不会重蹈零售业覆辙:因其投资、融资、通道三项业务的安全壁垒依旧较高;而互联网金融仍无法完全解决安全问题,当资金超过一定规模,数据完全可通过网络伪造从而形成金融欺诈。2、国际经验:传统银行未被颠覆(1)中外业务对比:美日韩整体上领先美日韩互联网金融在投资业务和融资业务上较中国更加领先,在通道业务上美国与中国则走在前列。(2)产生何种影响:银行冲击相对有限尽管美日韩互联网金融整体上比中国更为发达,但美日韩的互联网金融对其传统商业银行的冲击却相对有限。①投资业务:银行存款分流不大我们认为美日韩互联网金融在投资业务上对银行的冲击相对有限,互联网金融并未导致银行存款大幅流出:美国银行在09-12年间存款同比增速并未显著放缓;09年9月至13年6月共16个季度中,共同基金资金净流入而存款净流出的仅有5个季度,占比仅有31%。日本不设网点的专业网络券商MONEX向投资者提供集投资教育和金融智能功能于一身的一站式理财购物平台。2022年末MONEX客户资产接近2.5万亿日元,仅为日本银行业存款的0.4%。②融资业务:网贷占比依旧偏小在美国,次贷危机使得低信用等级的群体难以获得银行贷款,这间接促进了P2P网贷平台的快速发展。2022年LendingClub新增贷款同比增长179%,Prosper新增贷款同比增长91%。尽管美国的互联网融资业务发展迅速,但对传统银行融资业务影响仍相对有限:①08年以来美国贷款同比增速持续提升,并未受到网络融资的显著影响;②美国P2P贷款相比银行贷款规模及占比仍偏小,12年美国P2P贷款占银行个人贷款比重仅为0.03%。2022年末日本最大的网贷平台Exchange的贷款累计申请总额仅为50亿日元,与12年末434万亿日元的日本银行业贷款余额相比可谓九牛一毛。③通道业务:行业占比极为有限海外的互联网金融的通道业务(如第三方支付)增长迅速,但其规模与银行支付规模相比仍相去甚远。以美国最大的互联网第三方支付Paypal为例:Paypal在2022年共完成支付额1450亿美元,同比增长22%。而这一规模仅占美国2022年银行卡(借记卡和贷记卡)支付总额的6%;2021年Paypal共完成支付额1180亿美元,而这一规模仅占美国2021年非银行体系支付总额的0.16%.而由于日韩银行支付系统发达,第三方支付平台发展反而比较落后。日本几乎没有本土的第三方在线支付工具。日本网上支付工具有三:①网银直接支付最常使用;②便利店支付,日本便利店有机器可以打出账单,直接在收银台付款;③美国的Paypal和yahooeasypayment,但使用率较低。韩国常用的线上支付平台有KOPS,但仅在B2B外贸领域使用率较高,其他几乎所有在线支付均由银行垄断。(3)为何未被颠覆:银行安全壁垒更高①投资业务:利率市场化已完成尽管互联网金融会促进诸如共同基金甚至P2P网贷等投资品的发展,但对已完成利率市场化的美日韩银行存款的分流相对有限,主要因为存款收益与其风险已达到市场均衡(而不像在中国存款利率仍被人为压低)。在投资者风险偏好不变的前提下,互联网金融所提供的投资品只能分流与其风险收益接近的金融资产,而不会带来银行存款的大幅流出。这也间接印证了利率市场化才是存款分流的最根本原因。②融资业务:风控决定客户群体表面看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融资业务的冲击有限是由于两者的客户群体重合度较低(互联网金融仅能提供小额个人贷款),但本质上是因为银行具有更强的安全壁垒,互联网金融的风控能力弱于银行,从而无法提供大额复杂的融资方案。美国的P2P网贷与银行贷款的客户群重合度相对较低,难以对传统银行融资业务造成显著冲击:①P2P网贷基本局限于个人贷款,其它复杂的融资方案难以提供,而美国银行贷款中个贷占比仅有17%;②P2P贷款额度相对较小,无法满足大额融资需求,例如LendingClub平均贷款额度不足1万美元。韩国Popfunding网贷公司虽能提供高达2000万美元的贷款,但由于对贷前风险识别、贷后风险管理的高要求性,贷款利率可高达30%。③通道业务:安全性重于便捷性互联网金融在通道业务上难以取代银行的根本原因在于:对于客户而言安全性永远比便捷性更为重要。当客户在完成线上小额支付结算业务时,网上银行与互联网第三方支付都十分便捷,两者不分伯仲;但当客户需完成线下存取款、支票或大额支付业务时,则需依赖银行的支付结算系统以确保资金的绝对安全。在美国,客户在银行的支付结算保证金有美国联邦存款保险机构(FDIC)和商业银行信用的双重保险,而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中的支付结保证金只有部分能受到FDIC所提供的存款延伸保险保障,其安全性明显弱于银行。而在日韩两国,由于银行支付系统建设起步早、发展成熟、兼具安全性和便捷性,甚至没有使用率较高的本土第三方支付平台。

2024年有线网络行业分析报告2024年3月目录一、国网整合的预期未变 31、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三定”方案落定 32、中广网络即将成立的预期仍在 33、目前省级广电已经成为事实的市场主体 4二、有线电视用户的价值评估 51、现金流折现的方法估算用户价值 52、有线电视运营商的理论价值 63、2020年初至今上市公司的市值 8三、整合中的用户价值重估 101、江苏模式”中的用户价值重估 102、中广网络整合中的用户价值重估 113、电广传媒收购省外有线用户资源 13四、湖北广电的整合之路 141、楚天网络借壳上市 142、重组中的价值评估 153、湖北广电的二次资产注入 16五、有线运营商的WACC计算 171、吉视传媒的WACC值 17一、国网整合的预期未变1、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三定”方案落定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三定”方案已经落定,取消了一系列行政审批项目,同时对一些行政审批权限下放到省级单位,比如取消了有线网络公司股权性融资审批,将设置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施审批职责下放省级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未来工作的重点:加强科技创新和融合业务的发展,推进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与科技融合,对广播电视节目传输覆盖、监测和安全播出进行监管,推进广电网与电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从三定方案中,我们可以看出广电的发展的方向:行政管理的有限度的放松,比如有线网络股权融资审批取消;行政审批向省级广电下放,比如卫星电视接收审批下放;文化和科技、三网融合成为发展的主要方向。2、中广网络即将成立的预期仍在在2024年年初,国务院下发《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国发5号文)决定推进三网融合之际,就专门针对中广网络网络公司进行了明确的规划,决定培育市场主体,组建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中国广播电视网络公司)。国家广电成立的初衷是在“三网融合”中,整合全国的有线网络(第四张网络),从而与电信运营商进行竞争。随着国家广电成立的不断的推迟,注入资金规模大幅度缩水,特别是2023年1月原负责中国广播电视网络公司组建的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出任虚职——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会长,中国广播电视网络公司的成立蒙上阴影。我们认为每一次的推迟成立,中广网络的职能就会缩水一次,我们认为相当长时间内中广网络难以成为市场运营主体、竞争的主体。维持原方案的方向预期,将先由部分省份为单位自报资产情况,随后以资产规模大小通过对总公司认股的形式,完成中广网络网络公司主体公司的搭建,即“先挂牌,再整合”的股份制转企方案。按照该方案,明确了国家出资的份额和挂牌的步骤,为中央财政先期投入进行公司主体搭建,其中包括总公司基本框架的组建费用和播控平台、网间结算等业务总平台的搭建费用。3、目前省级广电已经成为事实的市场主体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文化市场领域逐渐出现市场运营的主体——省级文化运营单位,在有线网络领域,省网整合的进一步深入,省级有线网络已经成为有线网络的市场的运营主体。在IPTV的发展中也是类似,百视通和CNTV主导的IPTV让位于省级广电主导,CNTV或者百视通参与的发展模式,省级运营单位成为市场的主体,省级运营单位及地方政府的利益诉求将影响相关业务的发展模式。这种与地方政府密切的关系(资产、人事等关系),势必会影响地方政府对有线网络的支持力度和偏好。二、有线电视用户的价值评估1、现金流折现的方法估算用户价值考虑到目前有线电视的用户主要分为数字用户和模拟用户,开展的增值业务主要有互动视频点播(高清视频点播)和有线宽带业务,收费的模式基本上采取包月或者包年的收费模式。有线电视用户的收入相对稳定,我们假设其为永续的现金流,我们采用WACC为折现率进行折现,估算有线电视运营商的用户的理论价值(即上市有线电视运营商的理论市值)。我们以广电网络为例,无风险利率选取中国3年期国债收益率3.06%,按照我们的计算,广电网络的WACC为12.3%。同行业的公司的WACC值与公司的负债结构关系较大。2、有线电视运营商的理论价值广电网络2022年有线电视用户到达578.64万户,数字用户421.58万户,副终端为56.15万户,每月每户10元;付费节目用户154.02万户,主要有两档包月套餐99元和128元,我们按照年付100元/户计算,考虑到有线网络加大了优惠促销力度,付费用户和宽带资费要低于标准价格,2023年广电网络公司的理论价值150亿元。天威视讯2022年有线电视用户达到109万户,高清互动电视用户达到24万户,付费节目用户达到4.6万户,宽带用户达到33万户。高清互动年付套餐分为500元、600元和700元三档,我们保守全部按照年付500元/户计算,付费节目年付按照500元/户、宽带用户年付800元/户计算,天威视讯2023年的理论市值为68亿元。由于歌华有线的模拟用户和数字用户的收费标准一样,每月18元每户,其市值主要来来自于有线电视用户数的增长和高清互动电视收费用户增长,有线电视的用户的增长有限,目前主要关注在高清互动电视,目前主要采取免费推广的形式,绝大部分为免费的,考虑到歌华有线推出Si-TV的高清电视包,我们估计收费标准与天威视讯差不多300元/年,按照我们的40%左右的渗透率计算,2023年歌华有线的理论价值为145亿元。3、2020年初至今上市公司的市值我们选取有线电视上市公司2024年12月31日-2023年9月20日的市值。歌华有线的市值范围为60-140亿元,市值波动范围主要集中在80-120亿元,我们以中值100亿元作为公司表现的市值价值。与我们的145亿元的理论市值,尚有空间45%,而且我们认为数字电视没有提价预期,高清互动电视目前主要是采取的免费推广,SiTV的渗透率提高,公司估值有较大的弹性。天威视讯的市值范围为30-70亿元,主要波动范围在40-70亿元,我们选取中值55亿元作为其市场的市值。没有考虑资产整合预期,天威视讯的理论市值为68亿元。公司目前尚有24%的空间。公司有线宽带增长乏力,高清互动电视是公司业绩主要增长点。广电网络的市值范围30-70亿元,主要波动范围为40-60亿元,中值为50亿元。公司的理论市值150亿元,上升空间200%。公司的价值主要来源于公司的庞大的有线电视用户数,2023年有线用户数595万户,同时尚有模拟用户142万户.同时公司的数字电视的包年收视费为240/300元两档,价值较高,进一步的数字化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价值。三、整合中的用户价值重估1、江苏模式”中的用户价值重估江苏有线由江苏省内17家发起人单位共同发起设立,广电系统内有12家股东,占股比71.2%,其他系统是国有股东,占28.8%,公司注册资本是68亿元,省广电总台控股,其中省台出资14亿元现金,1亿元相关资产;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等10个省辖市广播电视台以现有广电网络资产出资,中信国安等出资人以现金和广电网络等资产出资。整合时江苏有线用户为510万户,数字用户为180万户,其中数字用户每月24元/户,模拟用户4元/户。按照我们的用户价值计算方法,WACC值取10%,整合时江苏有线的价值为(330*4*12+180*24*12)/10%/10000=67.68亿元,与公司注册资本68亿元基本吻合,我们认为“江苏模式”整合中,江苏有线采用了用户理论价值的方法进行用户的价值评估。江苏有线的资产评估方法,网络资产等于网络收入减成本费用减税金除以收益率(收益折现),按照这个方法,由具备期货从业资格的第三方评估,结果出来后,与各个股东的实际预期基本一致,这样就摆平了利益关系。(江苏有线董事长陈梦娟在第二届中国广电行业发展趋势年会暨投融资论坛的讲话)。2022年7月份挂牌,2022年底全省13省市形成一张全省全网、全省网络覆盖用户625万户,完成其他城市和部分县(市)数字电视整转,2022年底数字电视用户达到450万户。2023年9月江苏有线与江阴、常熟等24个县(市)级广电网络举行了整合与合作签约仪式。至此全省已完成了60家县(市、区)广电网络的整合与合作。江苏省广电网络集团网内用户达到1497.7万户,约占全省有线电视用户总数的93.61%,其中数字电视用户686.62万户,互动电视用户数35.02万户。到2023年底,江苏省有线电视用户数将接近1600万户。2、中广网络整合中的用户价值重估中广网络先由部分省以资产规模大小通过对中广网络的认股,完成中广网络网络公司主体公司的搭建,中央财政先期投入,中广网络的设立基本上按照“江苏模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