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_第1页
关于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_第2页
关于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_第3页
关于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_第4页
关于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导入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其引发社会变革的广度和深度来说,是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是又一次伟大革命”。——《十四大报告》

现阶段,我国就处于这一巨大变革之中。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各种人民内部矛盾也呈现出层出不穷、纵横交错、复杂纷呈的情形。现阶段凸显的几类人民内部矛盾:1.社会贫富差距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思想,打破了平均主义,创造了社会激励机制。由于在能力、所在地域、政策条件和机遇、甚至历史原因的不同,差距在20年前就开始慢慢拉开:个体收入差距;东西差距;城乡差距……以个体收入差异为例:◆高收入阶层:主要是私营企业主,外资企业和外国驻华机构的中方高级雇员,一些个体工商户,少数企业承包经营者,部分股票证券经营者,房地产开发商,某些有特殊技术的特殊职业者,从事流通、金融和一些垄断性行业的从业人员,名律师、歌星、节目主持人等等,平均年收入至少五万元,部分高达几十万,上百万元,个别有千万元,上亿元。◆低收入阶层:

主要有目前全国尚有未解决温饱问题的农村贫困人口上千万,有城市贫困人口,包括企业不景气,发不出上资,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不少家庭,有失业人虽和长期从事低收人工作的居民,以及社会救济优抚对象人员等等。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水平(city)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country)对比2.意识形态领域矛盾的多样化向深度发展。

世界各国之间交往的不断扩大,人民民主自由范围的扩大,人民内部矛盾就客观地、广泛地存在于经济领域、政治生活领域、文化生活领域和精神生活领域,思想矛盾就逐步地深入到价值观、人生观、民主观、人权观等方方面面了,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意识形态领域内的主导性矛盾。

拜金主义个人主义3.群际、干群矛盾成为社会最突出的矛盾。

群际矛盾:社会各群体之间各自利益诉求不同,矛盾逐渐复杂化、明朗化并日益严重。

干群矛盾:内容和形式都又有了新特点。如一些官员腐败、滥用权力、作风腐化等未能及时处理,导致群众以停工、上访甚至冲击政府机关等形式表现不满。

4.民族宗教矛盾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矛盾。

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团结政策使我国的民族关系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近几年来,由于西方敌对势力对苏联、东欧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得手后,把渗透、分裂、破坏、颠覆的重点转向了中国。再加上我们在主观上对有些民族宗教问题也有处理不当和工作失误的问题,这就导致了这些年来我国民族宗教问题的错综复杂,使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交叉在一起,民族突发事件屡屡出现。

总之,现阶段人民内部矛盾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了,触及的问题和层次更加深刻了,呈现的状态更加复杂尖锐了。

认识人民内部矛盾站在什么样的立场?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坚持什么样的原则?对待不同类型的内部矛盾采取什么样的政策?

毛泽东:《关于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二.《关于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背景:

《关于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下简称《正处》)是在我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这个关键转折时刻,为了使党和国家的工作适应新情况,采取新方法,而及时发表的一篇纲领性的理论著作和重要的历史文献。它产生的历史背景可以归纳为几点:

第一,党和国家正处于历史转变时期。

这个转变时期就是: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开始居于突出地位。

面对社会制度、经济制度及阶级关系、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巨大变动,人们思想认识上存在的问题开始表露出来。国内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如分配问题、住房问题、学生升学问题、社会就业问题、官僚主义问题等等。人民群众中暴露了一些不满的情绪,一些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农民要求退社,即通常说的人民闹事。

1956年是罢工、游行、请愿等群体性事件发生次数较多的(因当时缺乏这方面的调查统计,全国的准确数据很难把握)。据部分统计资料分析,1956年上报全国总工会和由全国总工会直接处理的罢工事件有29起。此外,西安市1956年共发生罢工请愿活动40余起,上海市轻工业公私合营系统共发生罢工10起,辽宁省发生罢工27起。1957年,全国发生的罢工、请愿等群体性事件的次数继续增加。从现有资料分析,辽宁省1~4月共发生罢工、请愿等事件86起,参加人数7450余人,其中罢工16起,参加人数1000余人。上海市l~6月发生类似事件的企业单位589个,参加人数多达3.1万人。第二,国际共运出现的问题。

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作了反对个人祟拜的秘密报告,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东欧一些国家政局动荡,陆续发生了波兹南事件(1956.6)和匈牙利事件(1956.10),帝国主义掀起了反苏反共的浪潮,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了很大混乱。第三,鉴于斯大林的教训。

斯大林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有矛盾,把人民的某些不满、人民对政府的批评这些人民内部矛盾看成是阶级斗争,当作敌人对待,要么就是当成反革命处置,要么就认定是外国帝国主义的间谍,驱逐出境,结果打错了许多人。

1956年,我国国内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刚刚完成,由于生产关系迅速改变,社会结构急剧变化,经济关系重新组合,产生了许多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

但与此同时,党的一些干部仍以阶级斗争眼光看待新情况和新矛盾,采取简单粗暴的办法压制群众,激化了矛盾。国内国际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怎样认识斯大林所犯的严重错误;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否还存在矛盾;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前进的动力到底是什么;怎样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等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新课题摆在共产党面前,迫切要求党从理论上做出回答。

1957年1月27日,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向党的高级干部提出了“怎样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研究课题。一个月后,即1957年2月27日,他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对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作了全面、深入的论述。该文后经毛泽东多次补充和修改,于1957年6月19日在《人民日报》上公开发表。

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作关于《正处》的讲话三.《正处》的主要内容:

《正处》就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肃反问题;农业合作化问题;工商业者问题;知识分子问题;少数民族问题;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关于少数人闹事问题;坏事能否变成好事;关于节约;中国工业化的道路等十二个问题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并提出针对不同矛盾需要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其内容可概括如下:

1.全面地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特点。

(1)矛盾的普遍性,社会主义社会也存在矛盾。

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无矛盾论思想影响了苏联,也影响到我国,导致许多人不敢公开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矛盾,不敢承认矛盾仍然是推动社会主义进步的动力。针对这一情况,毛泽东在《正处》中指出“没有矛盾的想法是不合乎实际的天真的想法”。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提出“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列宁、斯大林也同样没有提出过。苏联50年代中期讨论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时虽有人提出过社会主义社会有基本矛盾,但对基本矛盾究竟是什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毛泽东在《正处》中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他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同旧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社会主义有自我完善的能力,它的矛盾可以通过自身的调整得到解决。

2.明确提出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社会矛盾问题。

《正处》指出,在我们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处理的方法也不同。

(1)严格区分两类社会矛盾。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人民,什么是敌人。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

其次,要区分两类不同矛盾的性质。

“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的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一般说来,是非对抗性的。第三,要弄清两类矛盾的具体内容以及它们各占怎样的地位。无产阶级夺取了政权后,“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还有反革命,但是不多了”,人民内部矛盾是主要的大量的,在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中占主要矛盾的地位。

(2)正确处理两类不同矛盾。

敌我矛盾:处理敌我矛盾要用专政的方法。

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则要用民主的方法。

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民主生活会(3)努力促使两类矛盾向有利于人民的方向转化。毛泽东认为,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也和其它事物的矛盾一样,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群众闹事是坏事,是我们所不赞成的。但是这种事件发生以后,又可以促使我们接受教训,克服官僚主义,教育干部和群众。从这一点说来,坏事也可以转变成好事。”

3.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各项具体方针。

(1)政治上:“团结—批评—团结”,“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

(2)政党关系上:“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就明确提出:“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毛泽东文集》第七卷,34页。)对于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正如毛泽东所说:“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大家知道,主要监督共产党的是劳动人民和党员群众。但是有了民主党派,对我们更为有益。”

(3)科学文化工作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明确指出:“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毛泽东把解决这种矛盾的方法概括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

(4)经济工作上:“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即在经济工作中,全国城乡各阶层统筹安排,兼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

“我们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无论粮食问题,灾荒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知识分子问题,各种爱国力量的统一战线问题,少数民族问题,以及其他各项问题,都要从对全体人民的统筹兼顾这个观点出发,就当时当地的实际可能条件,同各方面的人协商,作出各种适当的安排。决不可以嫌人多,嫌人落后,嫌事情麻烦难办,推出门外了事。”——(《毛泽东文集》第七卷,328页.)

4.强调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正处》指出,我国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已基本结束,今后主要的任务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现在的情况是: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但是阶级斗争还没有完全结束;广大群众一面欢迎新制度,一面又还感到还不大习惯;政府工作人员经验也还不够丰富,对一些具体政策的问题,应当继续考察和探索。……”

——(《毛泽东文集》第七卷,324页.)四.《正处》的理论与现实意义:1.理论意义:

《正处》解答了国际共运和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课题,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原因在于:(1)《正处》解答了国际共运和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课题,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之前的社会主义学说在关于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上还优待进一步完善:马克思、恩格斯:尽管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论,但未能回答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矛盾的这个实践课题。列宁:列宁做出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对抗消灭了,矛盾存在着。”的著名论断。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列宁没有也不可能完成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作系统理论概括的任务。斯大林:继列宁之后的斯大林,在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上,并没有沿着列宁的思路前进,从而走入了误区。斯大林在1936年宣布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否认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存在矛盾,否认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否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人民内部矛盾,把苏联国内的各类矛盾都说成是外部原因造成的敌我矛盾和阶级斗争。

1938年,斯大林在《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书中,具体谈到社会主义社会是否还存在矛盾和冲突时说,与资本主义社会不同,苏联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完全适合”生产力的性质。

☆斯大林的错误观点给苏联发展带来了有害的影响。依据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状况“完全适合”的观点,就不需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进行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具体体制上的变革,最终必然导致经济政治体制僵化,从而束缚生产力的发展。这正是导致苏共坚持僵化的经济体制而不思改革,从而使苏联社会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理论根源。(2)《正处》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并第一次提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并分析了这一矛盾的性质、特点及解决方法,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矛盾学说做出了巨大理论贡献。第一次完整地创立了社会主义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新理论,并明确提出应当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这一理论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并为我们国家的根本任务指明了方向。2.现实意义:

(1)《正处》提出并阐明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为改革开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前提与依据。

《正处》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依据。“关于基本矛盾,我想还是按照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的提法比较好。”“而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最根本的是要发展社会生产力……要发展生产力靠过去的体制不能解决问题。……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进行一系列体制改革,这个路子是对的。”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49页。(2)《正处》提出并阐明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的理论,对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首先正确区分敌我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更要努力防止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向对抗性矛盾转化,同时促进对抗性矛盾向非对抗性矛盾转化。

《正处》关于处理不同性质矛盾的方法原则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必须坚持的方法方针。“要切实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要进一步完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方法”,“关键是我们要正视矛盾,找到化解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形成妥善处理矛盾的体制机制”,“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讲话

五.《正处》的历史局限:1.夸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在整风和反右派之前,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题为《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的讲话中明确指出,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号召全党,要学会用与过去搞阶级斗争不同的方式方法,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大量存在的各种人民内部矛盾。

但是,随后的反右派斗争又使他重新思考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毛泽东认为当时国内存在着尖锐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他把反右派斗争看成是一场严重的阶级斗争,看成是继经济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之后,在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所以,同年6月19日他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稿经过修改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时就增写了这样一段话:

“在我国,虽然社会主义改造,在所有制方面说来,已经基本完成,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已经基本结束,但是,被推翻的地主买卖阶级的残余还是存在资产阶级还是存在,小资产阶级刚刚在改造。阶级斗争并没有结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阶级斗争,还是长时期的,曲折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无产阶级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资产阶级也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在这一方面,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谁胜谁负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毛泽东文集》第七卷,第230页。在这里,毛泽东夸大了我国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从此,在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问题上,以《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开端,其认识开始出现偏差。2.敌我矛盾划分的标准较为笼统,不好准确把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