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进才实验中学2024年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1页
上海市进才实验中学2024年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2页
上海市进才实验中学2024年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3页
上海市进才实验中学2024年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4页
上海市进才实验中学2024年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进才实验中学2024年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语文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料想董华先生在写作《大地知道你的童年》这本书时一定是愉悦和享受的,正如①,因为读着读着,我就会忘却钢筋水泥般的城市,逃离()的人群,回到远方的故乡。那个空旷的天空下,一片同样空旷的田野上,一个瘦弱的男孩,()地走着,穿过几块摇曳的稻田,穿过水边茂密的林子,路过柳条垂落的池塘,踏上一座细窄摇晃的小木桥,爬上高高的河堤,坐在大河旁,看着立满鱼鹰的小船如何在声韵水影中缔造()的捕鱼盛宴,看着热闹的水面重新归于平静。白帆远去,夕阳如血,映照着散落的村庄,稀疏矮小的草房子,纵横交错的水流,阡陌相连的小道,袅娜缠绕的炊烟。童年的生活虽然贫瘠,但是②。那时的孩子每日在大千世界中领略自然光影声色的变幻,日升日落,月圆月缺,四季流转。所以,我时常感恩文学,正是因为文学,我才得以时时观照那个记忆中早已远去的故乡,那是我取之不尽的创作宝库,即使我不再写童年的乡村故事,那样的情怀却能奇迹般地使得故事具有再生长的可能,鲜活得几乎()。童年虽然是不可复制的,但是故乡所给予的情怀和精神却永无止境,早已成为我们创作时的血液和命脉,时时生长,历久弥新。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熙熙融融漫不经心五光十色唾手可得 B.熙熙融融漫无目的五风十雨唾手可得C.熙熙攘攘漫无目的五光十色触手可及 D.熙熙攘攘漫不经心五风十雨触手可及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赏析。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科学素养与媒介素养,一个属于自然科学领域,一个属于人文社科领域,两者的字面意义似乎有着。然而,科学素养与媒介素养其实是的。科学理论与技术在作用于社会时,();而媒介素养如果脱离了科学基础,就难以对社会面貌形成客观认知。科学素养和媒介素养有许多共通性。比如,科学与传播都需要质疑精神。科学上的权威理论要接受质疑,被后人不断完善,甚至被否定;同样,信息传播也需要质疑。如果受众看到有关食品安全的新闻,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更不至于被谣言蒙蔽。食品安全谣言,有的虽然被反复辟谣,却依然在某些情况下。一个谣言传播的时间越久、范围越大,彻底消除的难度就越大。每一个公民都有阻止谣言传播的责任,尤其在新媒体时代,加强对网络信息的辨识能力,不助长谣言传播的气焰,提高科学素养和媒介素养,应当成为现代公民最基本的角色认知。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大相径庭相反相成不胫而走满城风雨B.天壤之别相辅相成来势汹汹甚嚣尘上C.大相径庭相辅相成不胫而走甚嚣尘上D.天壤之别相反相成来势汹汹满城风雨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才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B.就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C.才直接关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D.就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受众如果看到有关食品安全的新闻,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更不至于被谣言蒙蔽。B.如果受众看到有关食品安全的新闻,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至于被谣言蒙蔽,更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C.受众如果看到有关食品安全的新闻,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至于被谣言蒙蔽,更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D.如果受众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看到有关食品安全的新闻,就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更不至于被谣言蒙蔽。3、书院是中国古代民间教育机构,下列对联中不适合悬挂在书院的一项是()A.东林讲学以来必有名世南方豪杰之士于兹为群B.考古证今致用要关天下事先忧后乐存心须在秀才时C.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D.人至上圣贤书可耕可读德为绳祖宗恩可报可酬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元青花瓷的创烧成功是传统制瓷业由素瓷向彩瓷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给景德镇的制瓷工业带来空前的繁荣,为景德镇成为中国瓷都奠定了基础。青花瓷青白相间的色彩体系蕴含了一种传统审美的意趣。在古代,受道家朴素主义色彩观的影响,素色契合了大众的心理,而青花瓷是一个从素色到彩色过渡的瓷器品种,它以青白二色的协调处理让这一过渡变得温和而不至于过激。在青白之间,有一种宁静之感:白色的纯洁如皑皑白雪,给人无限遐思;而青色则让人的灵魂超逸。这种审美意趣,使青花瓷的色彩有一股扑面而来的简净雅逸之气。青花中的白色不是苍白,这种色彩是在釉里掺了釉果矿并以还原焰烧成,所以这种白色有一种白里泛青如玉般莹润的色泽;青花中的青色是以氧化钴为着色剂,加入铬、锰、铜等元素调配而成的,蓝得深邃、沉静。历史上,有不少优秀的青花瓷作品通过色彩与题材的有机结合,将青花的雅逸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抱月瓶,是乾隆官窑摹古创新的珍品器物。它在参照传统抱月瓶器型制作的基础上又有很多创新,整体造型端庄隽秀,束口圆腹,张弛有度。瓶口为蒜头式样,上绘青花缠枝莲纹;腹部前后台面以青花卷草纹饰钩边,并将豆青釉填于其中。主体画面大量留白,打破了官窑青花“布局繁密”的陈规,彰显了画面的肃穆之感。从整体来看,它在青白相间的色彩空间里展现了艺术家独有的东方神韵,青花画面透出的那种淡淡的禅意,使人顿感幽雅清逸的仙风道骨之美。(取材于应海燕的相关文章)材料二:景德镇制瓷史上具有特色的产品主要有三个:第一是宋代的青白瓷,第二是元明清的青花瓷,第三是清代的粉彩瓷。青白瓷是北宋初景德镇窑工在五代青瓷和白瓷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原料特点和广大民众审美需求的变化,模仿青白玉质和玉色的效果创造出来的。这种风格独特的单色釉瓷器使景德镇在宋代进入了中国名窑的行列。景德镇这个响亮的名称,就是因为宋真宗赵恒偏爱青白瓷,而于公元1004年的景德元年用自己的年号来命名的。一个皇帝将自己的年号赐予一个城镇,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这自然促进了景德镇青白瓷的发展。青花瓷是一种运用钴料进行釉下装饰的瓷器。它虽早在唐代河南的巩县窑就已萌芽,但真正成熟来自元代中后期景德镇窑工的贡献。景德镇元代青花瓷的烧制成功,既得益于宋代青白瓷的烧制基础,又得益于磁州窑、吉州窑釉下黑彩瓷的生产技术,同时还得益于此前波斯对青花钴料的运用。元代青花瓷对景德镇陶瓷发展的影响远远超过了青白瓷。由于青花瓷具有素雅大方、纹饰丰富、彩料不易磨损、无铅毒等优点,很快赢得了国内外各阶层的普遍青睐,并成为明清景德镇瓷器生产数量最多的品种。元代以后,以青花为主的彩瓷逐渐统治了明清时代整个世界瓷器的市场,景德镇开始真正成为中国及世界的制瓷中心。粉彩瓷是一种釉上彩瓷,它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从康熙珐琅彩瓷器蜕化而来的。粉彩瓷器到了雍正、乾隆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不但很快地取代五彩瓷成为景德镇釉上彩瓷的主流,而且也成为能够与青花瓷器抗衡的景德镇瓷器的主要品种。粉彩瓷的色彩丰富,有立体感,形象刻画生动细腻,给人以华丽富贵的艺术感觉,正好迎合了清代追求华丽丰满的审美思潮。明代中期以后,随着瓷业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的扩大,景德镇的瓷业发展空前繁盛,“陶舍重重倚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是景德镇明清时期窑业繁荣的写照。然而,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世界制瓷业逐渐进入了多元争霸的时代。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景德镇瓷业的国际地位每况愈下,昔日陶瓷霸主的地位怎么也恢复不了。(取材于曹建文、余志琴的相关文章)材料三: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景德镇十大瓷厂的停产,景德镇陶瓷产业随之下滑。景德镇一度出现了以工艺美术大师为市场主导品牌、以落后的小型手工作坊为生产模式的分散经营状态,产品两极分化严重,缺乏具有国际发展空间的商业品牌。从2004年开始,景德镇创建了占地七万五千多平米的法蓝瓷工艺品陶瓷生产基地,如今已经打入56个国家和地区,市场遍布全球,达到6000多个卖点。法蓝瓷的外形充满浮雕,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在传统工艺中,这种有倒勾倒角的外形只能通过手工完成,无法实现量产。法蓝瓷的工匠们经过无数次的研究和改造,终于琢磨出“倒角脱模工法”,坯体表面密布短小倒角,使突出的造型能够通过模具生产,并实现量产,千百年来陶瓷量产的形状限制得以突破。这一技术也成就了法蓝瓷的核心竞争力。法蓝瓷的设计团队是由一群喜欢探索大自然,追求真、善、美境界的艺术家组成。庄子曾云:“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意指人可在与自然的交流互动中体会万物之美,获得生命哲学的顿悟。这是东方人所青睐的美学思考,设计师们将它贯穿于法蓝瓷的设计理念中,使作品完美融入了东方典雅的人文气质,将大自然的花草丰姿、虫鸟律动、原野奔放以立体造型呈现于作品之中。显现出的外观,就是花草摇曳、虫鸟嬉戏跃然瓷上,盈绿的树枝变成茶杯的把手,一只红嘴鹦鹉停驻在杯沿上……这样的瓷器,东方人从中看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西方人则震撼于大自然的美丽。第一套“蝶舞”系列一经推出就大受西方市场认可,第二年更获得了纽约礼品展一等奖,法蓝瓷借此在国际精品礼品市场上声名鹊起,备受瞩目。(取材于有仪的相关文章)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官窑青花瓷的主体画面布局繁密,彰显肃穆之感。B.以青花为主的彩瓷使景德镇开始真正成为中国和世界的制瓷中心。C.元代青花瓷对景德镇陶瓷发展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康熙时期的粉彩瓷。D.“倒角脱模工法”这一技术打破了千百年陶瓷生产的形状限制。2.根据材料二,下列关于“彩瓷”的推断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鸦片战争后,中国彩瓷的国际影响日渐式微。B.根据技术不同,彩瓷有釉上彩、釉下彩之分。C.清代粉彩瓷代表中国彩瓷发展的又一个高峰。D.北宋的青白瓷由青、白两色构成,属于彩瓷。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使景德镇在元代进入了中国名窑的行列。B.明清时期,青花瓷成为景德镇瓷器生产数量最多的品种,统治了当时整个世界瓷器市场。C.对景德镇陶瓷发展的影响超过了青白瓷。D.在釉里掺了釉果矿,并以还原焰烧制成。4.材料二运用了哪些说明手法?请简要说明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5.从青白瓷到法蓝瓷,景德镇制瓷业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出其中三条原因。5、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送别高适昨夜离心正郁陶,三更白露西风高。萤飞木落何淅沥,此时梦见西归客。曙钟寥亮三四声,东邻嘶马使人惊。揽衣出户一相送,唯见归云纵复横。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1.下列对第一首诗《送别》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送友人远行,内心惆怅郁结,夜已三更,难以入眠。B.夜晚萤虫飞舞、秋叶飞落,秋雨连绵,诗人梦中又见友人。C.报晓的钟声从远处传来,声声马嘶,把诗人从睡梦中惊醒。D.诗人匆忙出门想送别友人,但驻足遥望,却不见友人身影。2.《送别》与《别董大》都是送别诗,这两首诗最后两句抒发的情感及抒情方式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1)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论语>七则》)(2)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3)_________________,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4)分野中峰变,_________________。(王维《终南山》)(5)___________,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劝学》)(6)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_____。(曹植《白马篇》)(7)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8)醉里吴音相媚好,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清平乐·村居》)7、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样板红河王钢①红河是一条河。云南红土高原淌出的血脉,在苍翠的崇山峻岭间盘旋一道赭红色曲线,然后冲出河口边境,流过越南北方,注入南海北部湾。红河也是一个州。州因河而得名,北与昆明毗连,南与越南接壤。如果说中国版图好似闻鸡起舞,这个北回归线上的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就在跷起的足尖上踏歌而舞……②采风归来一场大雪,隔着雪帘回望红河,我有些恍惚,一时辨认不清它的双眸,捕捉不住它的神髓。那里有一团光芒吸引着我,分花拂柳一路探寻,我追问,最独特的红河你在哪里?③你是在元阳的哈尼梯田上吗?层层叠叠的梯田蓄满了水,仿佛蓝天底下的一地碎镜子,亮晶晶地镶满了山坡,从不同角度反射着旋舞的天光云影。水田像多依树下定情的一群乖妹子,配合着世界各地涌来的摄影镜头,调皮地变幻着晨曦晚霞、夏日冬阳、朝雾夕岚、风波雨澜、霜痕雪迹……薄薄的黑泥土埂,在漫山遍野的水银上勾勒着优雅细密的曲线,留下一幅无与伦比的大地版画。梯田是祖祖辈辈养命活口的基业,是世世代代农耕文明的接力,哈尼祖先从哪年哪月与大自然一起开始这件杰作的呢?让子子孙孙一边种田,一边对着水镜临波照影,天鹅一样跳着生命的芭蕾!④你是在建水的文庙里吗?依照曲阜孔庙建造的全国第二大文庙,竟然坐落在西南边陲!自元朝始兴的圣人气象,推进了西南一方700余年的文明开化,也使建水跻身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直到如今,宏阔肃穆的文庙,仍尊读书人为第一,它对游客是售票的,唯独对一墙之隔的建水高中学生每天免费开放。莘莘学子尾随着冠盖如云的进士、举人前辈们,在这里晨诵暮读,薪火相传。⑤你是在甲寅乡的长街宴上吗?红河哈尼人传统的“十月年”,梯田水稻收割完毕,新年,庆丰收,家家户户烧煮忙,汤汤菜菜味道好,几百张矮桌连在一起,当街摆开一二里地长的丰盛宴席,蔚为壮观。夕阳余晖之下,长街成了花河,四方游人也被请进来就坐。一声牛角号响,鸟鸣鸡叫狗闹,吃饭唱歌跳舞,泯没恩恩怨怨,宣泄乡情亲情,醉了醉了路边倒,真是一场纵情狂欢。⑥你是在各民族的欢歌热舞中吗?汉、哈尼、彝、苗、瑶、傣、回、壮等11个民族聚居的这片红土地,对歌舞的酷爱已到了骨子里,娃娃们生下地,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从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哈尼多声部民歌、海菜腔、烟盒舞、阿细跳月、乐作舞,到每年的十月年、火把节、长街宴、花腰歌舞节、泼水节等等,衣饰缤纷的男女老少,传承着古老的风情,也发展着民族的艺术……⑦然而,记忆中最触动我的,还是无数游客的那一句感叹:比起外面世界,红河这么偏远,不很富裕,日子并不容易,可老百姓为什么这样快乐?比我们快乐多了!⑧我想这正是红河最独特的魅力所在吧。扑面而来的清新纯朴,俯拾皆是的亲切温馨,随处可见的天真烂漫,汇成无处不在的快乐和谐,如山茶花、灯盏花、蝴蝶兰、玫瑰、百合开遍大地,令人想到一个时尚用语一一幸福指数。⑨有人说,随着工业化、商业化、市场化、信息化的排山倒海,乡间田野已不闻牧歌,农耕文明只剩下了挽歌,这是一个时代嬗变的必然代价。但是,红河不相信眼泪,始终坚持“走得远比走得快更重要”的理念,正以健康茁壮的原生态,实现向远大目标的飞跃。⑩从这一点上看,红河已经具有了一个样板的价值和意义。(11)红河人快乐,因为这里的天有一副好脾气。气候宜人,冬不冷,夏不热,光照充足,降水丰沛,少有酷烈的风雨天气,少有暴虐的洪涝灾害,像慈祥的老祖母把壮美秀丽的森林、山脉、河流、村庄搂在怀里。(12)红河人快乐,因为这里的人有一副好脾气。众多的民族世代聚居大山,据说傣族多在收稻子的河谷里,瑶族多在盛产竹木菌果的沟涧中,苗族在山顶上蜡染刺绣,哈尼族、彝族则在山腰种梯田,彼此亲密融洽,和睦相处。而无论哪个民族,当你走近他们,那单纯无邪的笑脸一下子就贴在了你的心窝里。(13)真的是天人合一,好脾气的天是爱人的,好脾气的人是敬天的。天之赤子,认为一切美好都是上天的恩赐,所以尊重,所以珍惜,所以保卫:传统,风俗,山水,生命,祖宗,老人,邻居,平等,勤劳,梯田,坝子,多依树,水烟筒,银首饰,花朵,果实,歌舞,心情……飘着白云的湛蓝天空,把人的眼睛洗得明净澄澈,把人的笑声染得清脆明亮,让四肢的舞蹈奔放舒展,让心灵的飞翔自由欢畅。虽然也有苦难和艰辛,也有夭折和衰亡,但人心至今没被冷漠污染,没被势利侵蚀,俯仰天地,不卑不亢,拥有日月星辰一样的尊严,也拥有风花雪月一样的浪漫。(选自《散文选刊》2010年第3期,有删节)1.第①段交代了红河、红河州的和。2.第③段对元阳哈尼梯田的三处描写颇有特色,请任选—处加以赏析。3.作者探寻红河最独特魅力的思路清晰,从农耕文明景观到历史与民俗,揭示了红河。4.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A.作者以“闻鸡起舞”来比喻中国版图的形状,是用活了这个成语。B.第③—⑥段运用设问和第二人称,增添了文章的吸引力和亲切感。C.第⑦段承上启下,由对红河景物的描绘过渡到对红河发展的议论。D.作者笔下的红河,优美而欢乐,可说是农耕文明剩下的一曲挽歌。E.本文结构严谨,以总—分—总形式,阐明了红河样板价值和意义。F.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语言清新畅达,富有较强的感染力。5.文章从、关系角度,分析了红河人快乐的原因。6.结合全文,简要评析红河的样板价值和意义。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也是冬天,也是春天迟子建在我这样的外地人眼中,上海是中国城市历史中,最具沧桑美感的一册旧书,蕴藏着万千风云和无限心事。这里的每一处老弄堂,都是一句可以不停注释的名言。注脚层叠,于我来讲是陌生的。但有一处地方,在记忆中却仿佛是熟知的,就是四川北路。这条路留下了许多历史名人的足迹,而其中最难抹去的,当属鲁迅先生了。一天上午,我吃过早饭,叫了一辆的士,奔向四川北路。我先去拜谒原虹口公园的鲁迅先生墓。天气晴好,又逢周末,园里晨练的人极多。入园处有个水果摊,苹果、橘子、草莓等钩织的芳香流苏,连缀着世界文豪广场。红男绿女穿梭其间,踏着热烈的节拍,跳整齐划一的舞。他们运动许久了吧,身上热了,大多将外套脱掉,只穿绒衣。广场边一棵粗大的悬铃木,此刻成了衣架,被拦腰系了一圈白带子,穿着吊钩,紫白红黄的外套挂在其上。好像这棵树在为这些衣服的主人,做着招魂仪式。我努力避让舞者,走进广场。文豪们的铜雕均是全身像,或坐或站。可怜的托尔斯泰,他右手所持的手杖,挂着一个健身者的挎包,一副苍凉出走的模样。与他一样不幸的,是手握鹅毛笔的莎士比亚和狄更斯,鹅毛笔成了天然挂钩,挂着色彩艳丽的超轻羽绒衣。出了世界文豪广场,再向前是个卖早点的食肆,等候的人,从屋里一直排到门外。想着多年前萧红住在这一带,有天买早点,发现包油条的纸,居然是鲁迅先生一篇译作的原稿。萧红愕然告知鲁迅,先生却淡然,复信调侃道:“我是满足的,居然还可以包油条,可见还有一些用处。”也不知这里的早点铺,如今用什么包油条,还能包裹出这拨云见日般的绮丽文事么?绕过食肆向前,更是人潮汹涌。我望见了推着童车散步的中年妇女,玩滑板的疾驰而过的少年,聚集在电动车上打牌的老人,立于树间吊嗓子的小生,以及在路中央手持毛刷、蘸着水写下“江山如此多娇”的歪戴帽子的男人。当然更多的是占据着每一处空地,跳广场舞的人。尽管立在路旁的音频显示器,提示分贝不超,但各路音乐汇聚起来,还是无比喧嚣,将自然的鸟语湮灭了。鲁迅墓很好寻,绕过一群咿呀唱戏的人,再右转北上,在公园的西北角,就是鲁迅先生的墓地了。墓前广场比较开阔,最先看到的是长方形草坪上矗立着的鲁迅塑像,他坐在藤椅上,左手握书,右手搭着扶手,默然望着往来的人。由于塑像有高大的基座,再加上草地四围有密实的冬青做了天然藩篱,所以鲁迅的雕像免去了我在世界文豪广场所见的那种尴尬,肃穆庄严。墓地两侧的石板路旁,种植着樟树、广玉兰和松柏,树高枝稠,长青的叶片在阳光下如翻飞的翠鸟,绿意荡漾。我随手摘下一片广玉兰的叶子,拈着它走向鲁迅先生长眠之所,将它轻轻摆在墓栏上,想着烘托了一季热闹花事的叶片,是从花海中荡出的一叶扁舟,心房还存有花儿的芳香吧,权当鲜花。鲁迅墓由上好的花岗石对接镶嵌,其形态很像一册灰白的旧书半是掩埋半是出土的样子。因为是园中独墓,看上去显赫,却也孤独。鲁迅曾在文章中交代过后事,“赶快收殓,埋掉,拉倒”;也曾在《病后杂谈》中表达过,他不喜欢被追悼,不喜欢挽联,倘有购买纸墨白布的闲钱,不如选几部明清野史来印印。这些表述绝非故作超拔,这像他的脾气,就像一个目光如炬的人穿行于无边的黑暗后,留给自己的大解脱——最后的光明。可鲁迅的一生,是雷电的一生,身后必将带来风雨,不会是寂寞。鲁迅墓前并不安静,左右两侧的石杆花廊下,一侧是两个男人在练习格斗,互为拳脚;另一侧是三位大妈,在热聊什么。我脱帽向着这座冷清的墓,深深三鞠躬,静默良久,之后转身,眺望鲁迅长眠之所面对的风景。有树,有花,有草,有路,也算旖旎,也算开阔,只是那尊端坐于藤椅上的雕像,如一团巨大的阴影,阻碍着视线。也就是说,不管鲁迅是否愿意,他每天要面对自己高高在上的背影。墓前甬道尽头相连的路,人流不息,向右望去,可见虹口足球场的一角穹顶,像一团铅灰的云压在那里。健身和娱乐的各路音乐,此起彼落,让我有置身农贸市场的感觉。我想鲁迅被葬在这闹市的园子中,纵有绿树青草点缀,春花秋月相映,风雨雷电做永恒的日历,但终归少了一个人去后,最该拥有的宁静清寂,所以我不知道他是否真的安息了。当我怅然离开墓地的时候,忽然间狂风大作,搅起地面的落叶和尘土,在半空飞舞。公园所有的树,这时都成了鼓手,和着风声,发出海潮般的轰鸣。我回身一望,我献给鲁迅先生的那片玉兰叶,已不见踪影,我似乎听到了他略含嘲讽的笑声:敬仰和怀念,不过是一场风,让它去吧!(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拜谒鲁迅墓是本文的重点内容,但开始写到了世界文豪广场,其实这并不多余,恰恰是对文章内容的丰富,有力地从反面烘托了鲁迅墓。B.文章插入当年萧红买早点的事情并不显得突兀,由此又引出了鲁迅复信的内容,表现了鲁迅先生独特的幽默风格,为文章平添了趣味性。C.“我”摘下一片广玉兰的叶子,拈着将它轻轻摆在鲁迅墓的墓栏上,这处细节描写,生动细致地表现了作者于喧闹之中对伟人的静静缅怀。D.“敬仰和怀念,不过是一场风,让它去吧!”以借鲁迅之口的虚拟手法,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时下人们缺少“敬仰和怀念”之情的状况的讽喻。2.结合文章内容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1)这里的每一处老弄堂,都是一句可以不停注释的名言。(2)好像这棵树在为这些衣服的主人,做着招魂仪式。3.作者本来怀着敬仰的心情去拜谒鲁迅墓,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描述人们唱戏、跳舞等活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南宋时,金国的作者就嫌宋诗“衰于前古……遂鄙薄而不道”,从此以后,宋诗也颇尝过世态炎凉或者市价涨落的滋味。在明代,苏平认为宋人的近体诗只有一首可取,而那一首还有毛病;李攀龙甚至在一部从商周直到本朝诗歌的选本里,把明诗直接唐诗,宋诗半个字也插不进。明代中叶以后的作者又把宋诗抬出来,例如“公安派”捧得宋诗超过盛唐诗,捧得苏轼高出杜甫。在晚清,“同光体”提倡宋诗,尤其推尊“江西派”,宋代诗人就此身价十倍。这些旧事不必多提,不过它们包含一个教训,使我们明白:批评该有分寸,不要失掉了适当的比例感。据说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宫的时候,每听到他父王在外国打胜仗的消息,就要发愁,生怕全世界都给他老子征服了,自己这样一位英雄将来没有用武之地。紧跟着伟大的诗歌创作时代而起来的诗人准有类似的感想。当然,诗歌的世界是无边无际的,不过,前人占领的疆域愈广,继承者要开拓版图,就得配备更大的人力物力,出征得愈加辽远,否则他至多是个守成之主,不能算光大前业之君。所以,前代诗歌的造诣不但是传给后人的产业,而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向后人挑衅,挑他们来比赛,试试他们能不能后来居上、打破记录,或者异曲同工、别开生面。假如后人没出息,接受不了这种挑衅,那么这笔遗产很容易贻祸子孙,养成了贪吃懒做的膏粱纨绔。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看了这个好榜样,宋代诗人就学了乖,会在技巧和语言方面精益求精;同时,有了这个好榜样,他们也偷起懒来,放纵了摹仿和依赖的惰性。瞧不起宋诗的明人说它学唐诗而不像唐诗,这句话并不错,只是他们不懂这一点不像之处恰恰就是宋诗的创造性和价值所在。明人学唐诗是学得来惟肖而不惟妙,像唐诗而又不是唐诗,缺乏个性,没有新意,因此博得“瞎盛唐诗”“赝古”“优孟衣冠”等等绰号。宋人能够把唐人修筑的道路延长了,疏凿的河流加深了,可是不曾冒险开荒,没有去发现新天地。用宋代文学批评的术语来说,凭借了唐诗,宋代作者在诗歌的“小结里”方面有了很多发明和成功的尝试,譬如某一个个意思写得比唐人透彻,某一个字眼或句法从唐人那里来而比他们工稳,然而在“大判断”或者艺术的整个方向上没有什么特著的转变,风格和意境虽不寄生在杜甫、韩愈、白居易或贾岛、姚合等人的身上,总多多少少落在他们的势力圈里。(摘编自《<宋诗选注>序言》)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宋代以后的文人对宋诗的评价起起伏伏,让宋诗饱尝世态炎凉的滋味,都是因为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不幸。B.明代文人苏平认为宋诗只有一首可取,而那一首还有毛病。这种批评没有分寸,失掉了适当的比例感。C.明代中叶以后的“公安派”把宋诗抬出来,捧得宋诗超过盛唐诗,捧得苏轼高出杜甫,实际上苏轼远不及杜甫。D.宋人偷起懒来,放纵了摹仿和依赖的惰性,学唐诗而不像唐诗,从而让一些明人瞧不起宋诗。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举金人、明人、清人对宋诗的评价,主要是为了证明人们对宋诗的评价有失偏颇。B.第二段借古希腊亚历山大大帝的故事来类比宋代诗人在唐诗之后的境况,说理上取得了鲜明生动的效果。C.第三段把宋诗和明诗作比较,是为了突出明诗像唐诗又不是唐诗,缺乏个性,没有新意。D.第三段从“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两个方面概括说明了宋诗取得的成就和不足。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安派”捧得宋诗超过盛唐诗,他们认为唐诗中没有好作品。B.在作者看来,宋诗遭到了唐诗的挑战,比赛的结果是宋诗失败了。C.若明人能看清宋诗的价值所在,他们就可能把握好批评的分寸,不会失掉适当的比例感。D.宋诗如果在“大判断”上有特著的转变,风格和意境就可饒在唐人的基础上翻出新意来。10、阅读《鸿门宴》节选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1.《鸿门宴》出自《史记》。鲁迅先生对《史记》的评价是“________,无韵之离骚”。今天我们使用“鸿门宴”这个词通常指___________。2.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句中的意思。(1)素善留侯张良(______________)(2)距关,毋内诸侯(______________)(3)固不如也(______________)(4)籍吏民,封府库(______________)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因”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A.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 B.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C.不如因善遇之 D.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4.把下列句子解释成现代汉语。(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5.根据文意,刘邦为了打动项伯,采取的行为是先______,后_______。(均用自己的话概括)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李廷机,字尔张,晋江人。贡入太学,顺天乡试第一。万历十一年,会试复第一,以进土第二授编修。二十七年,典京察,无偏私。尝兼署户、工二部事,综理精密。奏行轸恤行户四事商困大苏外城陵垣多所缮治费皆取公帑奇羡不以烦民召为礼部右侍郎四辞不允越二年始受任。时已进左侍郎,遂代郭正域视部事。会楚王华奎因正域发其餽遗书,诬讦正域不法数事,廷机意右楚王,而微为正域解。大学士沈一贯欲藉妖书倾正域,廷机与御史沈裕、同官涂宗浚俱署名上,趣定皦生光狱,株连遂绝。秦王谊漶由中尉进封,其庶长子应授本爵,夤缘欲封郡王,廷机三疏力持。王遣人居间,廷机固拒,特旨许之。时内阁止朱赓一人。给事中王元翰等虑廷机且入辅,数阴诋之。万历三十五年夏,廷推阁臣,廷机果与焉。给事中曹于忭不可。相持久之,卒列以上。帝雅重廷机,命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廷机三辞始视事。元翰及给事中胡忻攻之不已,帝为夺俸,以慰廷机。已而姜士昌以论廷机被黜,群情益愤。廷机力辨求罢,又疏陈十宜去,帝慰谕有加。明年四月,主事郑振先论赓十二罪,并及廷机。廷机累疏乞休,杜门数月不出。言者疑其伪,数十人交章力攻。廷机求去不已,帝屡诏勉留,且遣鸿胪趣出,坚卧不起。待命逾年,乃屏居荒庙,廷臣犹有繁言。至四十年九月,疏已百二十余上,乃陛辞出都待命。同官叶向高言廷机已行,不可再挽,乃加太子太保。赐道里费,乘传,以行人护归。居四年卒。赠少保,谥文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五》)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奏行轸恤行户四事商/困大苏/外城陵垣/多所缮治/费皆取公帑奇羡/不以烦民/召为礼部右侍郎四/辞不允/越二年始受任B.奏行轸恤行户四事/商困大苏/外城陵垣/多所缮治费/皆取公帑奇羡/不以烦民/召为礼部右侍郎四/辞不允/越二年始受任C.奏行轸恤行户四事/商困大苏/外城陵垣/多所缮治/费皆取公帑奇羡/不以烦民/召为礼部右侍郎/四辞不允/越二年始受任D.奏行轸恤行户四事商/困大苏/外城陵垣/多所缮治费/皆取公帑奇羡/不以烦民/召为礼部右侍郎/四辞不允/越二年始受任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均为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B.庶长子,是古代对非正妻所生且年龄最大之子的称呼,但地位远低于嫡长子,没有资格继承父亲的爵位、封邑、官职、财产等。C.万历三十五年,中的“万历”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来纪年的名号。汉武帝以后,新君即位就会改年号,称为“改元”。D.礼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六部中礼部的最高级长官,掌管户籍财经、典礼、科举、学校、外事活动等,相当于今日的教育部长、外交部长。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廷机学习成绩优异,科举之路很顺畅。他先被推举进入太学学习,后来参加乡试、会试都取得佳绩,最后以进士第二的身份进入仕途。B.李廷机做事精细周密,关心百姓生活。无论是抚恤商旅的事情,还是修缮整治京城外的陵垣,费用都取自于公款,没有烦扰百姓。C.李廷机敢于坚持原则,多次向皇上进言。秦王想让其庶长子分封为郡王,但李廷机多次上奏反对,皇上支持他,秦王愿望未能实现。D.李廷机淡泊名利,不肯担任要职。皇帝要他担任礼部右侍郎和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他都多次推辞,但皇帝都不同意,只好上任。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会楚王华奎因正域发其馈遗书,诬讦正域不法数事。(2)廷机累疏乞休,杜门数月不出。言者疑其伪,数十人交章力攻。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近日,一段杭州大爷怒怼西湖游泳男子的视频引起热议。从视频中可以看出,大爷认为“西湖不是你一个人的,游泳损害了城市的形象”。游泳的男子很不服气,一直在跟大家争论:“西湖申遗并没有不许游泳这条规定,西湖申遗是为大家服务的。我们已经在西湖里游了几十年了,现在景更美了,水更清了,为什么反倒不能游了?!”对西湖游泳事件,你怎么看?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1.C2.①综合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黄昏时分夕阳西下时的乡村景象。②色彩鲜明,意象丰富,有很强的画面感,描绘出一幅清新宁静生机盎然的典型的乡村画面。③语言平实而典雅,句式整齐中有变化,节奏和谐,朗朗上口。3.①我阅读时(感受到)的愉悦与享受一样②充满了乐趣/乐趣无穷。【解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成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成语意义及用法。第一处,熙熙融融:亲爱和睦的样子。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句中形容人群,选用“熙熙攘攘”;第二处,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漫无目的:形容放纵散漫没有目标。句中形容男孩走路没有目标,选用“漫无目的”;第三处,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五风十雨:形容风调雨顺。句中形容捕鱼盛宴,选用“五光十色”;第四处,唾手可得:动手就可以取得,比喻极容易得到。触手可及:近在手边,一伸手就可以接触到,形容距离极近。句中形容故事的鲜活,选用“触手可及”。故选C。2.本题考查鉴赏语句的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修辞角度,要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拟人、夸张、反问等,并理解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的作用;句式角度,包括句式特点和结构作用(总领全文、承上启下、铺垫、照应等);词语角度,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等)去深入理解分析;画面特点,主要针对写景的语句,分析其画面特点;语言特点,有的准确平实,有的生动形象,有的通俗易懂。修辞角度,“夕阳如血”运用比喻,“散落的村庄,稀疏矮小的草房子,纵横交错的水流,阡陌相连的小道,袅娜缠绕的炊烟”运用排比,描绘出黄昏时分夕阳西下时的乡村景象;画面特点角度,画线句子是写景句,描绘的是黄昏时分的乡村景象,“白”“如血”色彩鲜明,选取“白帆”“夕阳”“村庄”“草房子”“水流”“小道”“炊烟”等丰富的意象,表现出乡村的清新宁静生机盎然;语言特点角度,“白帆远去,夕阳如血”“稀疏矮小”“阡陌相连”“袅娜缠绕”等语言平实典雅,运用排比手法,句式整齐中有变化,节奏和谐,读来朗朗上口。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有效的答题技巧: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题中,第一处,根据上下文“我料想董华先生在写作《大地知道你的童年》这本书时一定是愉悦和享受的”“因为读着读着,我就会忘却钢筋水泥般的城市”,可知“我”的阅读感受与董华先生写作的感受是一样的,应填写“我阅读时(感受到)的愉悦与享受一样”;第二处,根据上文“童年的生活虽然贫瘠,但是”,“但是”表转折,该处的内容与生活的贫瘠相对,且联系下文“那时的孩子每日在大千世界中领略自然光影声色的变幻,日升日落,月圆月缺,四季流转”,应填写“充满了乐趣”或“乐趣无穷”。【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2、1.B2.D3.C【解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考查形式有判断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和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等。掌握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辨明感情色彩,弄清使用对象以及使用的特殊要求,避免因成语造成病句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词语)填空需要仔细分析语境,理解成语(词语)的意义,同时还要辨明意义相近的词语的细微差别。解答此题要注意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成语的积累记忆。第一组,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天壤之别:形容极大的差别。由“有着”可知,此处应选用一个名词,故“天壤之别”更恰当。第二组,相反相成:指相反的东西有同一性。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由后文可知,科学素养与媒介素养是互相补充的,故选用“相辅相成”。第三组,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来势汹汹:形容人或事物到来时的气势很猛烈。此处是指谣言的气势猛烈,应选用“来势汹汹”。第四组,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多形容某种言论十分嚣张(含贬义)。此处指谣言的嚣张,应选用“甚嚣尘上”。故选B。2.此题考查衔接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衔接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才: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然后怎样。就:表示在某种条件或情况下自然怎么样。A、C两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不合逻辑。“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应在前,“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应在后。故选D。3.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关联词语语序不当,导致主语残缺,应将“受众”移至“如果”前;二是语序不当,根据逻辑关系,应将“助推谣言的再传播”和“被谣言蒙蔽”互换位置。故选C。【点睛】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3、D【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书院是中国古代民间教育机构,下列对联中不适合悬挂在书院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对联内容的理解。首先要分析选项,找出对联中能够起到暗示作用的词语,然后再与“书院”联系,看与“书院”的特点是否相合。D项,“人至上圣贤书可耕可读,德为绳祖宗恩可报可酬”,从“祖宗恩可报可酬”来看,这副对联适用于祠堂,表示对祖宗恩德的回报。A项,“东林讲学以来必有名世,南方豪杰之士于兹为群”,“东林”指“东林书院”,“南方豪杰之士”指求学之人,与“书院”有关;B项,“考古证今致用要关天下事,先忧后乐存心须在秀才时”,“要关天下事”,这是读书人的目的,“秀才”是汉以来成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亦曾作为学校生员的专称,现代也比喻知识量丰富的人,这些内容都与“书院”有关;C项,“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这是长沙岳麓书院门前的一幅楹联,“楚材”,亦作“楚才”,楚地的人才,亦泛指南方的人才,“湘”指湖南,“湘学”指湖南地区学术传承的学术思想,这些内容与“书院”相关。4、1.B2.D3.A4.(1)分类别,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如“景德镇制瓷史上具有特色的产品主要有三个:第一是宋代的青白瓷,第二是元明清的青花瓷,第三是清代的粉彩瓷。”(2)作诠释,使读者对说明对象有初步认识。如“青花瓷是一种运用钴料进行釉下装饰的瓷器。”(3)作比较,能更好地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征。如“元代青花瓷对景德镇陶瓷发展的影响远远超过了青白瓷。”(4)引用,更容易使人信服。如“‘陶舍重重倚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是景德镇明清时期窑业繁荣的写照。”5.(1)懂得关注大众审美需求的变化。(2)在技术上刻苦研究,精益求精,借鉴他人的技术成果。(3)立足于传统文化,彰显了民族特色。【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及筛选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看是否存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因果颠倒等问题,从而判断正误。题中A项,“彰显肃穆之感”错,根据原文“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抱月瓶,是乾隆官窑摹古创新的珍品器物。它在参照传统抱月瓶器型制作的基础上又有很多创新,整体造型端庄隽秀,束口圆腹,张弛有度。瓶口为蒜头式样,上绘青花缠枝莲纹;腹部前后台面以青花卷草纹饰钩边,并将豆青釉填于其中。主体画面大量留白,打破了官窑青花‘布局繁密’的陈规,彰显了画面的肃穆之感”可知,是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抱月瓶彰显了画面的肃穆之感,并非官窑青花瓷彰显肃穆之感,选项张冠李戴;C项,“元代青花瓷对景德镇陶瓷发展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康熙时期的粉彩瓷”错,根据原文“元代青花瓷对景德镇陶瓷发展的影响远远超过了青白瓷”可知,超过的是青白瓷,并非康熙时期的粉彩瓷,选项张冠李戴;D项,“打破了千百年陶瓷生产的形状限制”错,根据原文“法蓝瓷的工匠们经过无数次的研究和改造,终于琢磨出‘倒角脱模工法’,坯体表面密布短小倒角,使突出的造型能够通过模具生产,并实现量产,千百年来陶瓷量产的形状限制得以突破”可知,说的是突破陶瓷量产的形状限制,并非打破生产的形状限制。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及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概念的等内涵和外延,尤其是对概念内涵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题中D项,“北宋的青白瓷由青、白两色构成,属于彩瓷”错,根据原文“青白瓷是北宋初景德镇窑工在五代青瓷和白瓷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原料特点和广大民众审美需求的变化,模仿青白玉质和玉色的效果创造出来的。这种风格独特的单色釉瓷器使景德镇在宋代进入了中国名窑的行列”可知,青白瓷是单色釉瓷器,不是由青、白两色构成,也不属于彩瓷。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概念及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不要死抠字眼。题中A项,“使景德镇在元代进入了中国名窑的行列”错,根据原文“这种风格独特的单色釉瓷器使景德镇在宋代进入了中国名窑的行列”可知,说的是青白瓷使景德镇在宋代进入了中国名窑的行列,并不是青花瓷,选项张冠李戴。故选A。4.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了解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常见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下定义、作比较、打比方等,然后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来分析说明方法,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有关内容和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原文“景德镇制瓷史上具有特色的产品主要有三个:第一是宋代的青白瓷,第二是元明清的青花瓷,第三是清代的粉彩瓷”,可分析出说明方法是分类别,说明景德镇的主要产品分类,作用是条理清晰,层次清晰,一目了然,能更为条理清楚地说明对象的有关内容和特点,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原文“青花瓷是一种运用钴料进行釉下装饰的瓷器”“粉彩瓷是一种釉上彩瓷,它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从康熙珐琅彩瓷器蜕化而来的”,可分析出说明方法是作诠释,对青花瓷、粉彩瓷的性质和特征进行解释,作用是使读者对说明对象有初步认识;原文“元代青花瓷对景德镇陶瓷发展的影响远远超过了青白瓷”,可分析出说明方法是作比较,将青花瓷与青白瓷的影响作比较,作用是更好地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征;原文“‘陶舍重重倚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是景德镇明清时期窑业繁荣的写照”“庄子曾云:‘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意指人可在与自然的交流互动中体会万物之美,获得生命哲学的顿悟”,可分析出说明方法是引用,引用古诗文生动说明景德镇明清时期窑业的繁荣与人与自然的交流互动,富有文采与趣味,作用是更容易使人信服。5.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回答“从青白瓷到法蓝瓷,景德镇制瓷业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原文“青白瓷是北宋初景德镇窑工在五代青瓷和白瓷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原料特点和广大民众审美需求的变化,模仿青白玉质和玉色的效果创造出来的”“粉彩瓷的色彩丰富,有立体感,形象刻画生动细腻,给人以华丽富贵的艺术感觉,正好迎合了清代追求华丽丰满的审美思潮”可概括出“懂得关注大众审美需求的变化”;原文“景德镇元代青花瓷的烧制成功,既得益于宋代青白瓷的烧制基础,又得益于磁州窑、吉州窑釉下黑彩瓷的生产技术,同时还得益于此前波斯对青花钴料的运用”可概括出“在技术上刻苦研究,精益求精,借鉴他人的技术成果”;原文“这是东方人所青睐的美学思考,设计师们将它贯穿于法蓝瓷的设计理念中,使作品完美融入了东方典雅的人文气质,将大自然的花草丰姿、虫鸟律动、原野奔放以立体造型呈现于作品之中”可概括出“立足于传统文化,彰显了民族特色”。【点睛】做此类试题注意以下方面: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5、1.B2.要点一:《送别》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惆怅不舍的心情;《别董大》写诗人对朋友的鼓励,表达了诗人乐观积极的心态。要点二:《送别》借秋天萧瑟的景物衬托了作者的心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别董大》借冬天的景色反衬作者的心情,后两句直抒胸臆。【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第一首诗《送别》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四个选项均考核诗歌的内容,其中,B项“秋雨连绵”错误,“淅沥”句中形容落叶声,不是秋雨。故选B。2.试题分析:题干是“《送别》与《别董大》都是送别诗,这两首诗最后两句抒发的情感及抒情方式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采用对比的方法,要求分析诗歌情感的不同,通过诗中的重点词句“离心正郁陶”“唯见归云纵复横”和“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可以看出这两首诗都有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外,此诗主要是离别的“惆怅”,而《别董大》显得更为“乐观积极”,抒情方式的角度看,前者多为借景抒情,委婉含蓄,后者直抒胸臆。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6、曲肱而枕之波撼岳阳城香雾云鬟湿阴晴众壑殊假舆马者视死忽如归濯清涟而不妖白发谁家翁媪【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后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肱”“撼”“鬟”“壑”“舆”“濯”“媪”。【点睛】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7、1.得名缘由地理位置2.第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形象描绘蓄满水的梯田反射天光云影的明亮;第二句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生动表现水田的多姿多彩和变幻无穷;第三句运用拟人手法,生动表现黑泥土埂曲折交错的景象。(任选一例)3.文化传统无处不在的快乐和谐4.BF5.人与天(自然)人与人(社会)6.(1)坚持“走得远比走得快更重要”的理念,保留农耕文明健康茁壮的原生态。(2))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融洽。【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根据“红河是一条河”“红河也是一个州。州因河而得名”概括出得名缘由;根据“如果说中国版图好似闻鸡起舞,这个北回归线上的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就在跷起的足尖上踏歌而舞”概括出地理位置。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能力。赏析句子,首先指出句子运用的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是如何运用该手法的,最后指出句子运用该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什么情感,还要结合具体文章看有无独特的效果。首先选定一处句子,然后指出手法,分析效果。“仿佛蓝天底下的一地碎镜子”“水田像多依树下定情的一群乖妹子”“留下一幅无与伦比的大地版画”这些句子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定情”“调皮”“优雅”这些词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据此分析即可。3.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的能力。答题程序应该是分析层次结构,把握段落大意,然后准确切分文章层次并概括层意,最后把层意按照先后顺序组合起来。本题语境在3-7段:“你是在元阳的哈尼梯田上吗”“你是在建水的文庙里吗”概括出农耕文明景观;“你是在甲寅乡的长街宴上吗”“你是在各民族的欢歌热舞中吗”概括出历史与民俗文化传统;“可老百姓为什么这样快乐?比我们快乐多了”概括出红河人的快乐和谐。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A项,“用活了这个成语”错误,此处比喻只是取其形似,与成语含义无关。C项,“对红河景物的描绘”错误,不只是自然景物,原文有很多人文景观。D项,“农耕文明剩下的一曲挽歌”错误,原文说的是“但是,红河不相信眼泪”“红河已经具有了一个样板的价值和意义”。E项,“总—分—总形式”错误,本文是层进式结构。故选BF。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次,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分析“分析红河人快乐的原因”语境在11-13段:“红河人快乐,因为这里的天有一副好脾气”“红河人快乐,因为这里的人有一副好脾气”“真的是天人合一,好脾气的天是爱人的,好脾气的人是敬天的。天之赤子,认为一切美好都是上天的恩赐,所以尊重,所以珍惜,所以保卫”。据此概括出从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角度分析红河人快乐的原因。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思想态度的基本能力。解答这一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要站在不同的角度,结合文章所反映出的核心要素进行具体的分析。红河的样板价值和意义主要结合以下关键句分析:“始终坚持“走得远比走得快更重要”的理念”“真的是天人合一,好脾气的天是爱人的,好脾气的人是敬天的”据此概括出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融洽。【点睛】文意概括性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围绕题干找到文中的关键语句然后分点作答.筛选之前要先依据题干确定答题的区域,然后再找与之相关的内容.要对文中的信息进行分类,区分重要、次要的信息;要对这些信息归类,还要证明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容关系,哪些信息是从属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等等。8、1.A2.(1)上海每一处老弄堂,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上海的历史风貌和沧桑变化,具有无穷的文化魅力。(2)这些人选择在世界文豪广场跳舞是对文化的不敬,是灵魂迷失的表现,需要找回或重塑灵魂。3.①思想感情方面:以人们在世界文豪广场和鲁迅墓前进行娱乐健身活动,反衬出作者对世界文豪和鲁迅的敬仰之情,引发作者对当下人们过度关注自我而缺乏缅怀前贤之心现象的思考。②主旨方面:世界文豪广场和鲁迅墓本应静谧肃穆,可人们选择这些地方作为娱乐健身的场所,从反面深化了主旨。③篇章结构方面:人们的娱乐健身活动和作者的行踪穿插交织,布局严谨巧妙,避免了单纯叙述;同时照应题目“也是冬天,也是春天”。④场景设置方面:人们娱乐健身活动是现实场景,静谧肃穆、祭奠缅怀是理想场景,以实衬虚,拓宽了文章的广度,增加了文章的高度。(答出三点即可,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亦可)【解析】1.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本题A项,“从反面烘托了鲁迅墓”错,应为“从正面烘托”。故选A。2.本题考查了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体会句子含意的原则:①从词语到句子,即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来理解。②从形式到内容,即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修辞手法及句子的语言气势,对它表达的内容来理解与把握。③从篇章到语句,即联系文章主旨来理解句子的真实含意。本题中,结合上下文“上海是中国城市历史中,最具沧桑美感的一册旧书,蕴藏着万千风云和无限心事”“注脚层叠”来看,“这里的每一处老弄堂,都是一句可以不停注释的名言”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表现了上海的老弄堂具有无穷的文化魅力;“好像这棵树在为这些衣服的主人,做着招魂仪式”,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结合上下文“广场边一棵粗大的悬铃木,此刻成了衣架,被拦腰系了一圈白带子,穿着吊钩,紫白红黄的外套挂在其上”“我努力避让舞者,走进广场”来看,这些人选择在世界文豪广场跳舞是对文化的不敬,需要找回或重塑灵魂。3.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某一情节在文章中的作用,往往是推动故事发展,使人物性格更加丰富,形象更加丰满。本题要求是“作者本来怀着敬仰的心情去拜谒鲁迅墓,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描述人们唱戏、跳舞等活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从表现主旨的角度看,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描述人们唱戏、跳舞等活动,反衬了作者对世界文豪和鲁迅的敬仰之情,引发对当下人们过度关注自我而缺乏缅怀前贤之心现象的思考;从文章结构结构来看,人们的娱乐健身活动和作者的行踪穿插交织,布局严谨巧妙,同时照应题目;从场景设置的角度看,描述人们娱乐健身活动是现实场景,而静谧肃穆、祭奠缅怀是理想场景。这里以实衬虚,增强了文章的深刻性。【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9、1.D2.C3.A【解析】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宋代以后的文人对宋诗的评价起起伏伏,让宋诗饱尝世态炎凉的滋味”有误,第一段说“南宋时,金国的作者就嫌宋诗‘衰于前古……遂鄙薄而不道’,从此以后,……宋诗也颇尝过世态炎凉或者市价涨落的滋味”,可见南宋时就出现了,并非是“宋代以后”,同时并非全是“世态炎凉”,还有“市价涨落的滋味”;“都是因为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不幸”有误,文章第三段的开头说“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B项,“认为宋诗只有一首可取”错误,文章第一段说的是“在明代,苏平认为宋人的近体诗只有一首可取”,文中说的是“近体诗”,选项扩大了范围;“这种批评没有分寸,失掉了适当的比例感”错误,第一段最后作者的评价是“这些旧事不必多提,不过它们包含一个教训,使我们明白:批评该有分寸,不要失掉了适当的比例感”。C项,“明代中叶以后的‘公安派’把宋诗抬出来”有误,文章第一段说的是“明代中叶以后的作者又把宋诗抬出来,例如‘公安派’捧得宋诗超过盛唐诗,捧得苏轼高出杜甫”,不仅仅是“公安派”,选项以偏概全;“实际上苏轼远不及杜甫”有误,无中生有。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对文章论证方式、论证结构的把握。C项,“第三段把宋诗和明诗作比较,是为了突出明诗像唐诗又不是唐诗,缺乏个性,没有新意”错误,选项弄错了方向,本文的论说对象是“宋诗”,写明诗的目的是为了宋诗服务的,第三段把宋诗和明诗作比较,其目的应是突出宋诗学唐诗而不像唐诗,凭借了唐诗宋代作者在诗歌的“小结里”方面有了很多发明和成功的尝试。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公安派’……认为唐诗中没有好作品”错误,文章第一段只是说“‘公安派’捧得宋诗超过盛唐诗,捧得苏轼高出杜甫”,只是捧宋诗超过盛唐,捧得苏轼超过杜甫,并没有认为唐诗中没有好作品。10、1.史家之绝唱敌对双方政治谈判斗争;也指危险的、不怀好意的约会。2.(1)友好(2)同“纳”,接纳(3)本来(4)登记3.AC4.(1)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事故。(2)期望项伯详细地说我不敢背叛恩德。5.联络项伯的感情;自我辩解【解析】1.此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文化常识的考查包括作家作品、文学常识、文化习俗等。解答此类题目,平时要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涉及名家对作品评价及作品常识内容的考查。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花费14年时间撰写的纪传体史书《史记》,是我国历史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着共3000多年历史。《史记》作为二十四史之首,对后世续写后世史书有很大的影响。夸赞《史记》的人从古至今有很多,可谓是数不胜数,不过只有鲁迅的评价最为出名,就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第一句是说,《史记》之后的史书皆难与之相匹;第二句是说,《史记》富于文学性,可与《离骚》相比。《鸿门宴》是《史记·项羽本纪》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片断,司马迁浓墨重彩,记述了这次宴会全过程(包括会前斗争和会后余波)。项羽于鸿门设宴请刘邦饮酒,表面上看是一次宴会,实际的核心事件是刘邦赴项营请罪,宴会暗潮涌动,双方矛盾尖锐,项庄舞剑欲刺杀刘邦,后刘邦在樊哙护卫下得以脱险。所以后人用鸿门宴指暗藏杀机、加害客人的宴会。平时注意积累,解答此题应该比较容易。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以根据词语在文言语句中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根据词性结合语境进行推断。有的词可分析结构辅助推断词义。同时要考虑词类活用现象。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在具体环境中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1)善,友善、交好;句意:一向与张良友善。(2)内,同“纳”,接纳;句意:把守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3)固,本来;句意:本来就比不上。(4)籍,动词,登记;句意: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3.此题考查文言虚词,主要是“因”的用法和意义。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翻译句子,结合句子内容并通过分析句子结构来确定其用法及意义;最后根据要求写出答案。此外,对于一词多义的词语,平时还需注意归纳、积累和记忆,这样答题时会更得心应手。A项,因,介词,趁机;句意:把刘邦的话报告了项羽。趁机说。B项,因,动词,沿袭、承袭;句意: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承继先前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C项,因,介词,趁机;句意:不如趁此机会好好对待他。D项,因,连词,于是,就;句意:项羽于是就留下刘邦和(他)一起饮酒。故选AC。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本题关键词有:(1)所以,……原因;备,防备;出入,偏义复词,进入;非常,意外的变故;整句是判断句,翻译时加判断动词“是”。(2)愿,希望;具,详尽,详细;倍,通背,背弃、背叛;背德,忘恩。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要求;然后回归原文,锁定答案涉及的内容区间;最后分层梳理,抓住关键语句进行概括。本题题干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刘邦为了打动项伯,采取的行为。根据原文内容可知,刘邦在见项伯之前,先通过张良了解了项伯的情况,根据文中语句“吾得兄事之”“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可以看出明显是有意拉拢项伯。在有了感情基础之后,然后又和项伯说了一番话“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很明显是为自己开脱辩解。据此分两点概括即可。【点睛】参考译文:楚军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和(刘邦)他们一起死了。”张良说:“我替韩王护送沛公(入关),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义的,不能不告诉他。”于是张良进去,详细地告诉了刘邦。刘邦大惊,说:“这该怎么办?”张良说:“是谁给大王出这条计策的?”说:“一个浅陋无知的小人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并且称王。’所以就听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足以比得上项王的吗?”刘邦沉默了一会儿,说:“当然不能啊。这又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您亲自告诉项伯,说刘邦不敢背叛项王。”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的?”张良说:“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现在事情危急,幸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他和你比谁更年长?”张良说:“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去见刘邦。刘邦捧上一杯酒向项伯祝酒,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说:“我进入关中,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