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知识一慢性阻塞性肺病(正式稿)_第1页
医学知识一慢性阻塞性肺病(正式稿)_第2页
医学知识一慢性阻塞性肺病(正式稿)_第3页
医学知识一慢性阻塞性肺病(正式稿)_第4页
医学知识一慢性阻塞性肺病(正式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慢性阻塞性肺病

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

概况

COPD慢性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影响劳动力、生活质量北美COPD为死亡率第四位,1979~1986美国心脏病死亡率下降12.3%,脑血管病死亡率下降25.5%、COPD上升28.8%欧洲COPD、哮喘、肺炎为三大死因之一

我国COPD>15y发病率3.17%、>50y为15%,每年死亡100万

COPD定义具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或(和)肺气肿气流阻塞进行性发展,但部分有可逆性,可伴气道高反应性慢支(Chronicbronchitis)

气流存在阻塞肺气肿(Pulmonaryemphysema)

气道部分可逆(airwayPartiallyreversible)气流渐进性阻塞气道高反应(airwayhypereactivity)

包括下列疾病:慢支:咳嗽、咳痰至少每年3月,连续2年,并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慢性咳嗽

肺气肿: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持续扩大,伴气腔破坏、无显著纤维化病变者

无气流阻塞的慢支或肺气肿不属COPD支气管哮喘患者如有不可逆气道阻塞(合并慢支或肺气肿与COPD不能区分)可作COPD

已知特异性病理的气流阻塞性疾病,如囊性纤维化、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不属COPD。

慢性支气管炎

Chronicbronchitis

一.病因

(一)吸烟

氰氢酸 伤害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及其纤毛

焦油 支气管上皮细胞增生、变异尼古丁 副交感神经亢进、腺体分泌↑、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气道痉挛。结果:降低气道防御功能,有利于细菌定植到支气管1984年29省市519,600人,>15y男61.01%、女7.04%、平均33.88%被动吸烟39.75%、吸烟占全人口1/3吸烟慢支>非吸烟者4倍吸烟者未出现症状前已有小气道病变动态顺应性 CLdyn异常率100%CV↑55%CLdynCLst100806040不吸烟吸烟

102030405060f次/分

吸烟对动态顺应性的影响(二)大气污染刺激性气体SO2、Cl2、NH3、NO2,粉尘

刺激支气管肺泡巨噬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聚集,释放炎性介质,降解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氧化剂作用于α1-AT使之失活,失去蛋白酶与抗蛋白酶之间平衡

l117例接触SO2,无呼吸道症状,无吸烟史常规肺功能异常率3.4%小气道功能异常率:Vmax5045.3%、Vmax2550.4%、CC/TLC61.5%、CV/VC%67.5%l6044例接触SO2鼻炎和慢支比对照组高1-3倍工业区35y以上居民死于呼吸道疾病比对照区高2倍

(二)感染病毒:流感、鼻病毒、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细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甲型链球菌和奈瑟球菌

支原体

(三)过敏因素:支气管炎+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

(四)气候突变、温差大

冷空气使粘膜局部循环差,纤毛活动↓、粘液腺分泌↑平滑肌痉挛、分泌物潴留→感染(五)老年防御及免疫功能↓ (六)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七)营养不良:如缺维生素A、C(八)遗传一、病理改变1.早期的小气道病变为主(<2mm)。随后发生大气道炎性改变。2.以嗜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反应由浅入深依次累及纤毛、上皮、粘液腺、平滑肌和肺血管3.肺组织结构破坏,纤维组织增生,非正常修复。4.引起阻塞性肺气肿,肺间质纤维化和肺动脉高压。

二、病理生理1.早期小气道功能异常CV↑、V50↓、V25↓CLdyn↓2.累及大气道: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气道阻力↑、FVC↓、FEV1.0↓、FEV1/FVC↓、MEF↓、MVV↓、RV↑RV/TLC↑

不同程度通气阻塞的V-V曲线对照500mlTV01”2”3”VCFVC肺活量用力肺活量正常阻塞性肺病三、临床表现l

咳嗽(早、晚)痰、喘l

分型单纯、慢支加哮喘l

分期 急性发作(一周内、发热、症状加重)慢性迁延期>1月缓解期症状消失>2月四、体征 早期无异常体征发作期散在干湿罗音合并哮喘有哮鸣音五、检查:X线、呼吸功能、血细胞、痰培养

六、诊断:是否慢支诊断标准:分型分期

COPD分级

分级 FEV1.0占预计值%

I级(轻) ≥70

II级(中) 50~69

III级(重) <50全球创意COPD分级分级特征0级(高危)慢性咳嗽,咳痰,接触危险因素肺功能正常轻度COPDFEV1/FVC<70%FEV1>80%预计值有或无症状中度COPDIIAFEV1/FVC<70%50%<FEV1>80%预计值有或无症状IIBFEV1/FVC<70%30%<FEV1>50%预计值有或无症状重度COPDFEV1/FVC<30%FEV1<30%预计值或有呼吸衰竭或有心力衰竭

七、鉴别诊断(哮喘、支扩、肺结核、肺癌、尘肺)

八、防治目的:阻止症状发展和反复加重减缓或阻止肺功能下降,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改善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一)预防:戒烟、耐寒锻炼、保暖、防刺激气体、粉尘吸入

FEV1.0(L)持续戒烟持续吸烟12345年随访

10075FEV1.050(L)250不吸烟或对烟无易感性45岁戒烟65岁戒烟不全死亡255075岁吸烟对气道阻塞的影响

(二)治疗:1.急性发作期(1)控制感染抗菌素合理应用未获病原菌 经验治疗(社区、医院内感染)根据病原菌选用抗菌素

(2)祛痰镇咳原则应以祛痰药为主,避免应用强镇咳剂。物理排痰湿化气道

(3)支气管解痉剂:a.抗胆碱能药阻断乙酰胆碱对细胞收缩作用如:溴化异丙托品吸入,15’起效,持续4~6h。b.β2激动剂

作用于平滑肌细胞表面受体,刺激细胞产生CAMP增加,使收缩的细胞松弛,如:喘乐宁、舒喘灵、喘康速吸入5’起效,持续4~5h。

副作用:心悸、低钾、高血糖、肌震颤)

c.茶碱类药:氨茶碱d.糖皮质激素吸入:二丙酸倍氯松、普米克喷雾吸入吸入器具 定量喷雾吸入器(MDI)

定量喷雾吸入器(MDI)+储雾器干粉定量吸入器(DPI)喷射式雾化吸入器药物直接到靶器官、起效快、剂量小、减少全身不良反应2.缓解期锻炼:耐寒锻炼、缩唇腹式呼吸、呼吸肌锻炼、全身锻炼免疫治疗:气管炎疫苗、卡介苗多糖核酸必思添(肺炎杆菌糖蛋白)、肺炎球菌疫苗营养治疗

阻塞性肺气肿

阻塞性肺气肿(Obstructivepulmonaryemphysema)其特点为阻塞和气肿、即支气管阻塞,以及终末细支气管远端部分(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的膨胀和破坏、弹性组织减退、肺泡隔破裂和肺泡毛细血管床减少。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引起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均可引起阻塞性肺气肿。二、发病机制:l

支气管慢性炎症→狭窄→不完全阻塞→吸气>呼气→肺泡过度充气l

慢性炎症破坏小支气管软骨、失去支架作用,吸气>呼气→肺泡膨胀l

慢性炎症细胞(白细胞、巨噬细胞)释放蛋白分解酶、损害肺组织和肺泡壁、肺大泡、肺气肿、纸烟烟雾有类似弹性蛋白酶l

肺泡壁毛细血管受压、血供↓、营养↓、肺泡壁弹性↓促使肺气肿

弹性蛋白酶与其抑制因子失衡学说遗传性α1-抗胰蛋白酶(α1-AT)缺乏,占总数2%。α1-AT为肝脏合成的糖蛋白,可抑制多种与肺气肿有关的蛋白酶,如弹性蛋白酶、α1-AT由一对常染色体隐性基因控制(30种以上表现型)多见于白种人。特点:发病年龄早、病程短、进展快、气急明显、X线两下肺纹稀疏、透亮度高、两肺门血管影上移,α1球蛋白↓、α1-AT↓↓。

三、病理

l

小叶中央型肺气肿(CLE)终末细支气管或一级呼吸性细支气管因炎症致管腔狭窄,远2-3级呼吸性支气管束状扩张。而肺泡管束、肺泡正常。上肺野病变明显吸烟>不吸烟男多见(慢阻肺)l

全小叶型肺气肿(PLE)呼吸性细支气管狭窄引起终末肺组织(肺泡管-肺泡束、肺泡)扩张。特点:气肿束腔小、偏布于肺小叶内。两肺上下均可受累,但以下肺为重。男女相仿,α1-AT↓

l

混合型肺气肿一级二级终末三级肺泡囊肺泡囊肺泡三级四、病理生理(一)气道阻塞: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二)肺泡通气不足:VD/VT↑、VA↓、PaO2↓PaCO2↑(三)VA/QT比例失调换气障碍PaO2↓(四)弥散功能损害五、临床表现:1.症状:渐进性气急、深而慢呼吸、合并感染多咳痰、严重产生缺O2和CO2潴留等呼衰表现。体征:肺气肿征。2.X线示肺气肿表现:容量↑透亮↑、横膈低平、肋间隙↑肺纹理↓、心影狭长、横膈活动↓、局限性肺气肿、肺大泡3.肺功能: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VC

或↓、

RVorFRC↑RV/TLC↑TLC↑、MVV↓FEV1.0↓FEV1.0/FVC↓、PEF↓Raw↑,气体分布不均,VA/QT失调:呼出肺泡气

N2浓度差↑弥散功能:DLco↓DLco/VA↓、与哮喘鉴别。4.动脉血气分析

据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可分为肺气肿型(PP)和支气管炎型(BB),比较如下:肺气肿型PP 支气管炎型BB体型、年龄 消瘦(老) 肥胖(轻)气急 不明显明显 紫绀 不发绀 发绀 浮肿 少见常有痰量 较多 少 桶状胸 明显 不明显呼吸音 减低 正常或减低湿罗音 稀少 多X线胸片 肺气肿明显

肺气肿不明显心影 狭长 常扩大 TLC、RV ↑↑↑ ↑ FEV1.0 ↓↓↓ ↓气体分布 尚匀 严重不匀CL 增加 接近正常Dlco ↓ 不一红细胞压积 ↑ ↑↑↑PaO2 >70mmHg <70mmHgPaCO2 <45mmHg >45mmHg右心衰 晚期 早、反复发生心排出量 降低 接近正常六、诊断:病史、症状、肺功能、胸片、血气分析,要与哮喘过度充气相鉴别。七、并发症:自发性气胸、肺部感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