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河南省洛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夏王朝建立后,其所属的位于中原一带的众多方邦,均认同夏朝国家和中原文化而通称曰“夏”,又称“华夏”。这一现象()A.形成了古代社会对王权的崇拜 B.体现了早期的文化认同C.反映出文化来源的多样性特征 D.推动了早期国家的形成【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夏王朝。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根据“均认同夏朝国家和中原文化而通称曰‘夏’,又称‘华夏’”可知,夏王朝建立后周边的众多方邦都认可中原文化,因此是体现了早期的文化认同,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文化认同,并不是王权崇拜,没有体现文化的来源,排除AC项;夏王朝已经是早期国家,“形成”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2.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思想体现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是()A.崇尚天人合一 B.追求家国情怀 C.主张和而不同 D.推崇厚德载物【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国古代。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屈原、文天祥和顾炎武的言论都体现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感情,由此可知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是追求家国情怀,B项正确;他们的这些言论都与家国情怀有关,并不是天人合一和厚德载物,排除AD项;和而不同指的是君子之间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B项。3.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同时他主张用“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并提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这些思想主张()A.带有民主启蒙思想的色彩 B.冲破了程朱理学的思想束缚C.奠定法治社会的思想基础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末清初。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据题意可知,黄宗羲的这一主张是在批判和反对君主专制,所以带有民主启蒙思想的色彩,A项正确;黄宗羲的这一主张并没有冲破程朱理学的束缚,排除B项;黄宗羲的这一主张本质上还是属于程朱理学的范畴,并没有奠定法治社会的思想基础,排除C项;动摇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是新文化运动,排除D项。故选A项。4.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抨击封建思想,主张吸收民主与科学的思想;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这些新思想()A.丰富了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涵 B.开始突破传统夷夏观念的束缚C.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 D.表明追求民主已成为社会共识【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根据“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抨击封建思想,主张吸收民主与科学的思想;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可得出,新文化运动前期宣扬民主与科学,后期宣扬马克思主义,这些思想都为中华民族的救亡提供了新的思路,都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文化,A项正确;“开始”的说法不能证明,排除B项;维新变法在1898年已经失败,排除C项;宣扬马克思主义并不是追求民主,排除D项。故选A项。5.虎溪在庐山东林寺前,相传晋僧慧远居东林寺时,送客不过溪。一日陶潜(陶渊明)、道士陆修静来访,与语甚契,相送时不觉过溪,三人大笑而别。“虎溪三笑”典故体现了中华文化的()A.多样性 B.包容性 C.凝聚性 D.本土性【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据题意可知看,“虎溪三笑”中体现的是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的交流,因此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B项正确;多种不同的文化能够进行交流,体现的是包容性而非多样性和凝聚性,排除AC项;佛教思想不是本土文化,因此并不能体现本土性,排除D项。故选B项。6.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南朝僧侣们把印度语中的“达雕”翻译成“道”,把印度语中的“涅槃”翻译成“无为”,还宣扬说有一子在寺院出家,其家族十代人都会得到解救。这表明()A.佛教呈现出本土化趋势 B.三教并行局面开始形成C.佛道融合是文化的主流 D.道教受到统治者的尊崇【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据题意可知,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僧侣用中国文化中的名词翻译印度语,而且引入了儒家伦理思想,这体现了佛教本土化的趋势,A项正确;材料仅涉及佛教,并不能体现“三教并行”和佛道融合,排除BC项;材料反映的是佛教的有关信息,不能说明道教受到尊崇,排除D项。故选A项。7.7世纪,日本大化改新所推行中央集权制、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都以唐制为蓝本。8世纪以后,中国的四大发明陆续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方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这些现象表明中华文化()A.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B.推动了世界文明的一体化C.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D.绵延不绝具有顽强生命力【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日本和西方)。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日本大化改新学习唐朝的政治经济制度,中国四大发明促进西方思想解放和社会转型等,表明中华文化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A项正确;日本学习唐朝制度和四大发明影响欧洲社会转型,不能说明中华文化是世界文明一体化的动力,排除B项;沟通东西方的桥梁是丝绸之路而非中华文化,排除C项;材料没有列举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生命力顽强的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8.古希腊苏格拉底致力于探讨人生哲理和社会伦理,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柏拉图创建的“学园”将哲学和数学知识融会贯通,为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奠定了基础。这些现象表明古希腊文化()A.缺乏人文主义 B.推崇伦理道德 C.忽视现世幸福 D.重视理性精神【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据本题材料可知,古代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将有思想力的人当作万物的尺度,柏拉图创建学园促进数学发展等,表明希腊文化重视理性精神,D项正确。据所学,古代希腊富有而非缺乏人文主义,排除A项;材料并未强调古代希腊对伦理道德的推崇,排除B项;忽视现世幸福与“苏格拉底致力于探讨人生哲理和社会伦理”等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9.中古西欧文化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哲学,法律和科学知识传统,但少有科学成就,其主要原因是A.日耳曼人南下对文化的摧残 B.二元政治扼杀了文化的发展C.中古西欧文化受到教会控制 D.西欧文化领域缺乏领军人物【答案】C【解析】中古社会受到教会的控制,神学思想泛滥,因此自然科学发展受阻,C项正确;日耳曼人南下之后逐渐被同化,因此其不是科学成就少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当时文化领域有较高成就,排除B项;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10.柬埔寨的吴哥窟中,很多浮雕的题材以《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中的神话故事为蓝本。这反映了A.吴哥王朝以印度教为国教 B.柬埔寨石窟艺术源于中国文化C.柬埔寨艺术都与佛教有关 D.印度文化对东南亚文化的影响【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并称为印度两大史诗,吴哥窟中的很多浮雕的题材以《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中的神话故事为蓝本,反映了印度文化对东南亚文化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吴哥王朝以印度教为国教,排除A项;吴哥窟中的很多浮雕的题材以《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中的神话故事为蓝本,体现了印度文化对东南亚文化的影响,不能说明柬埔寨石窟艺术源于中国文化,也不能说明柬埔寨艺术都与佛教有关,排除BC项。故选D项。11.白居易最重要的作品《长恨歌》几乎贯穿于整个《源氏物语》中,成为源氏三代人爱情发展的基调。《源氏物语》中仅引用的白居易的诗歌就多达90多处。这说明()A.唐诗在日本成为主流文化 B.唐诗是日本小说创作的蓝本C.中华文化对日本影响颇深 D.白居易与紫式部的交流较多【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据题意可知,白居易的《长恨歌》对日本名著《源氏物语》影响很深,这体现了中华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C项正确;仅根据一首《长恨歌》对日本《源氏物语》的影响不能说明唐诗在日本成为主流文化,排除A项;材料仅说明《长恨歌》对《源氏物语》的影响,但并不能说明唐诗是日本小说创作的蓝本,排除B项;白居易和紫式部之间没有直接的交流,排除D项。故选C项。12.玛雅人创造了独特的文字,发明了“玛雅历”,还创造出了20进制;印加人会使用麻醉剂,能进行人体解剖;阿兹特克人制作的陶器、石雕木刻和金银首饰都非常精美。这反映美洲的印第安人()A.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 B.其文化深受殖民者影响C.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交流 D.已建立了近代科学体系【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美洲。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根据材料中所涉及的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所创造的一系列的文明成果,可得出美洲地区有自己独特的文化,A项正确;美洲文明的诞生与发明主要是自身独立发展想来的,只有到近代才受到西方文明的入侵,排除B项;美洲文明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并没有推动世界文化的交流,排除C项;仅从材料中的内容不能说明美洲有科学的体系,排除D项。故选A项。13.从公元前2千纪初起,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陆续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他们凭借马和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迅速征服了迁入地的居民。印欧人的迁徙()A.导致日耳曼人灭亡西罗马帝国 B.形成了中国北方的民族大交融C.推动阿拉伯人征服西亚和北非 D.促进了不同区域文明间的交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欧亚大陆)。据本题材料信息和所学可知,古代印欧人在欧亚大陆长达数百到上千年的征服和统治,促进了不同区域文明间的交流,D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印欧人迁徙与西罗马帝国统治的关系,排除A项;古代印欧人的迁徙并未直接促成中国北方的民族大交融,排除B项;阿拉伯人征服西亚和北非的活动不是印欧人迁徙最主要的历史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14.19世纪后期,英国招募的华工,主要在澳大利亚、南非、东南亚等地采矿,美国也大量引进华工,修筑铁路或在种植园从事繁重的劳动。这些华工()A.对当地的开发做出重要贡献 B.推动了当地人口结构的改变C.成为当地社会的主要劳动力 D.为清政府赚取了大量的外汇【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据本题的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后期。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9世纪后期华工到国外从事采矿、修筑铁路等,对当地的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A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华人与当地人口的混合,因此不能得出改变当地人口结构,排除B项;“主要劳动力”说法错误,材料只提到华工对当地的开发,排除C项;材料反映华工对当地的开发,华工会给国内寄钱,但不能得出给清政府赚取大量的外汇,排除D项。故选A项。15.以下考古成果与历史解释对应准确的是()考古成果历史解释A四川西昌发现王莽时期的一处窖藏,出土铜锭4个和铸造货币的钱范5块汉代西南地区商品经济发达B考古学家在印度河流域的哈帕拉文化遗址中发现了2500多枚刻有文字的印章印度文字是最早最成熟的文字C敦煌出土的部分唐代借贷文书上有担保物和保人的记载唐朝时开始出现实物借贷D中国新疆和中亚地区考古发现一批粟特(西域古政权)铸造的圆形方孔钱币,上有“开元通宝”等汉字丝绸之路推动中华文化传播A.A B.B C.C D.D【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国古代,世界古代。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根据“中国新疆和中亚地区考古发现一批粟特(西域古政权)铸造的圆形方孔钱币,上有‘开元通宝’等汉字”可得出通过丝绸之路,中华文明得以传播到其他地区,因此才会出土带有中国通宝字样的货币,D项正确;仅从铜锭4个和铸造货币的钱范5块并不能得出商品经济发达,排除A项;没有比较,因此材料不能证明印度文字最早,排除B项;有出土相关的借贷记录,但并不能证明是从唐朝开始的,排除C项。故选D项。16.中国古代曾开辟了经关中平原、成都平原、横断山麓、澜沧江、怒江、高黎贡山、缅甸,到达印度、中亚和西亚的“西南丝绸之路”。这条商路()A.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的联系 B.促进了丝绸和瓷器的大量出口C.推动了茶文化在世界广泛传播 D.得益于全球贸易网络基本形成【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国古代。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根据题意可知,“西南丝绸之路”途径缅甸,到达印度、中亚和西亚,这就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的联系,A项正确;我国瓷器大量出口主要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排除B项;“在世界的广泛传播”的说法过于夸张,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在中国古代,全球贸易网络还没有形成,排除D项。故选A项。17.如图是清政府内务府造办处制造的更钟,它把我国传统夜间计时的“更”与西方计时的“时”、“分”有机结合起来,并能根据节气的变化调整“更”的长短。更钟的制作()A.说明钟表诞生地在中国 B.外观带有明显的异域特色C.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 D.反映了中西相似的审美观【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根据“把我国传统夜间计时的‘更’与西方计时的“时”、‘分’有机结合起来,并能根据节气的变化调整‘更’的长短。”可得出更钟既有西方的计时,又有中国传统的节气内容,这体现出近代中国与西方文化的融合,C项正确;钟表诞生于西方,排除A项;外观是中国传统的建筑,排除B项;中西方的审美并不一样,排除D项。故选C项。18.亚历山大的东征使东方的城市出现了优美的希腊式雕塑和建筑,东方的天文学和数学知识也传入希腊,丰富了西方的知识宝库。这反映了()A.希腊文明的传播得益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B.战争深刻地影响了西方历史的发展进程C.亚历山大帝国是东方文明的继承者和发扬者D.东征客观上利于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流【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亚历山大的东征使东方的城市出现了优美的希腊式雕塑和建筑,东方的天文学和数学知识也传入希腊,丰富了西方的知识宝库。”可知,亚历山大东征客观上促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也渗入希腊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D项正确;希腊文明的传播除了战争手段还有贸易手段,且材料强调东西方文明间的交流,排除A项;“东方的城市出现了优美的希腊……宝库”强调战争影响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西方历史的发展进程无关,排除B项;亚历山大帝国吸收了东方文化,但仍以希腊文化为主导,排除C项。故选D项。19.1825年,俄国爆发了由一些贵族青年军官领导的十二月党人起义,他们大都参加了打败拿破仑的卫国战争和之后的国外远征,目睹西欧资本主义生活,希望按照西欧的方式来改造国家。据此可知,这次起义()A.推翻了俄国沙皇的专制统治 B.指明了俄国革命的方向C.深受法国大革命思想的影响 D.动摇了欧洲的封建制度【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俄国)。据本题材料和所学可知,由经历过同拿破仑战争的青年军官领导,希望按照西欧资本主义方式改造俄国等,反映出十二月党人起义深受法国大革命思想的影响,C项正确;据所学,推翻俄国沙皇专制统治的是1917年的二月革命,排除A项;据所学,为俄国革命指明方向的是列宁的《四月提纲》,排除B项;十二月党人的起义很快便以失败告终,未能动摇欧洲的封建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20.1918年德国出版的《西方的没落》一书,认为欧洲社会已进入了其存在的最后阶段,接下来是不可逆转的衰落。1920年,赴欧洲游历归国的梁启超发表《欧游心影录》,提出要用东方的精神拯救西方物质文明。这些认知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B.欧洲文化已经走向没落C.一战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D.东方文化比西方更优秀【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后的西欧。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根据材料中“20世纪20年代,欧洲知识分子悲叹西方社会的衰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2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一战给西方文明带来重大打击,欧洲优势地位开始丧失,所以欧州知识分子悲叹西方社会的衰落,C项正确;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并不会导致西欧衰落,排除A项;欧洲文化并没有没落,排除B项;东西文化文化同样优秀,排除D项。故选C项。21.印度独立后,在政治体制上学习英国,主要官方语言为英语和印地语,但尊重宗教信仰多样性,种姓制度依然具有重要影响。新加坡、韩国等在发扬儒家文化精华的同时吸收西方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等。埃及的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英语和法语也被广泛使用。这反映了二战后这些国家()A.民族文化发展的多样性面临巨大挑战B.民族文化的复兴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发展C.文化发展受西方殖民主义统治的影响D.形成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结合的新文化【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据题意可知,二战后,亚非独立的新兴国家文化中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同时,都有欧洲文化因素的影响,形成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结合的新文化,D项正确;材料与文化的多样性无关,强调的是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结合,排除A项;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经济的高速发展,排除B项;受西方殖民主义的影响是这些国家新文化形成的因素之一,说法片面,排除C项。故选D项。22.明中叶,王阳明景仰朱熹等大师讲学于书院,认为书院可“匡翼夫学校之不逮”,并在龙冈书院、阳明书院、敷文书院等多所书院讲学二十余年,追随者甚众。该时期书院的兴盛()A.巩固了程朱理学的地位 B.有利于文化的保存与传播C.反映了思想控制的放松 D.表明私学教育已成为主流【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中叶的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据题意可知,王阳明在多所书院讲学,追随者甚众,这就有助于他思想的传播,从而说明书院的兴起有利于文化的保存和传播,B项正确;王阳明是心学的代表,因此并不是巩固程朱理学的地位,排除A项;书院的兴盛并不能说明思想控制放松,且明清时期思想专制强化,排除C项;当时仍然是官学教育占据主流,排除D项。故选B项。23.近年来各大博物馆竞相开发了自己的文创产品。这些产品以其融汇古今、沟通雅俗的特点受到人们的欢迎。如图是河南博物院开发的文创冰淇淋。这些文创产品()A.促进了传统文化元素的传播 B.植根于历史文物的教育功能C.承载着传承精妙工艺的使命 D.是对博物馆公益属性的破坏【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年来。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河南博物院根据中国传统文化开发文创产品并受到人们欢迎,这就促进了传统文化因素的传播,A项正确;这些文创产品是植根于传统文化,但并不是植根于其教育功能,排除B项;这些文创产品并没有体现多么精妙的手工工艺,并不是在传承精妙工艺,排除C项;这些产品是对博物馆公益属性的维护,而非破坏,排除D项。故选A项。24.约15世纪中叶,德国工匠谷登堡在中国活字印刷和油墨技术的基础上,创造出了金属活字排版印刷,并把造酒用的压榨机改装成了印刷机,代替了纯粹的手工操作,从而提高了质量和效率。这一发明()A.有助于文化的大众化 B.带来印刷技术的第一次质的飞跃C.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 D.促进了近代西方思想文化的转型【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中叶的德国(世界)。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据题意可知,谷登堡的改进促进了印刷术的发展,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条件,有利于后来文艺复兴的兴起和文化传播,促进了近代西方思想文化的转型,D项正确;这一发明有助于文化的传播,但不一定是使文化趋向大众化,排除A项;印刷术的第一次质的飞跃应该是活字印刷术的出现,排除B项;15世纪中叶还没有出现工业革命,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题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欧洲移民运动,既有美国的“拉力”作用,又有欧洲的“推力”影响。产业革命的迅猛发展,导致欧洲国家开始发生生产过剩的周期性危机。西欧、北欧各国意识到人口外流可以减轻国内人口过剩的负担,因而逐渐取消了限制移民的法令和措施。从18世纪末开始,美国的工业革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急需大量熟练技工和廉价劳动力。此外,美国的西进运动,更为移民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19世纪上半期,不少人为逃避欧洲封建国家的政治和宗教迫害,漂洋过海,来到美国,为美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摘编自陆月娟《19世纪上半期欧洲人向美国移民的历史分析》材料二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政府多次修改移民法,为各国科技人才进入美国大开方便之门。1946—1974年,美国共引进包括世界级科学巨匠、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国外高级人才24万人。1969—1979年,美国还从发展中国家接收了50多万有专门知识和技术特长的移民。……新移民能够主动地驾驭“美国认同”和“原生国家认同”两种社会身份和社会网络。他们在其工作、交往、生活的很多方面是非常“美国化”的,也能够在社会网络和生活社区中继续保持原生国家意识和国家认同。——摘编自孙传忠《美国引进人才的举措及其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期欧洲向美国移民产生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移民政策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答案】(1)背景:欧洲国家劳动力过剩(人口压力);欧洲国家对外移民政策的调整;欧洲大陆的政治和宗教迫害;美国工业革命后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交通工具的变革;美国西进运动的推动。(2)特点:修改移民法,为移民提供法律保障;主要引进高素质人才(或技术移民)。影响:大量高素质人才涌入美国,推动了美国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丰富了美国文化;促进了美国社会的多元文化认同;有利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便利了美国对外的经济文化扩张,拉大了其他国家与美国的差距。【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由材料一“西欧、北欧各国意识到人口外流可以减轻国内人口过剩的负担,因而逐渐取消了限制移民的法令和措施”可知,欧洲国家劳动力过剩(人口压力),调整对外移民政策;由材料一“不少人为逃避欧洲封建国家的政治和宗教迫害,漂洋过海,来到美国”可知,欧洲大陆的政治和宗教迫害;由材料一“美国的工业革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急需大量熟练技工和廉价劳动力”可知,美国工业革命后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由材料一“美国的西进运动,更为移民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可知,美国西进运动的推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期,汽船、火车的发明即交通工具的变革。【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问特点,由材料二“美国政府多次修改移民法,为各国科技人才进入美国大开方便之门”可知,修改移民法,为移民提供法律保障,主要引进高素质人才(或技术移民)。第二小问影响,综合材料二和所学,运用唯物史观,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国际竞争等角度思考作答即可。具体来说,由材料二“1946—1974年,美国共引进包括世界级科学巨匠、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国外高级人才24万人。1969—1979年,美国还从发展中国家接收了50多万有专门知识和技术特长的移民”,结合所学可知,大量高素质人才涌入美国,推动了美国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据材料二“新移民能够主动地驾驭‘美国认同’和‘原生国家认同’两种社会身份和社会网络”可知,丰富了美国文化,促进了美国社会的多元文化认同,有利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综合材料二和所学可知,大量高素质人才移民美国,便利了美国对外的经济文化扩张,拉大了其他国家与美国的差距。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代中国百年忧患,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当时的中华文化体系不能提供现成的现代化方案,我们必须从外来文化体系中去寻找。从康有为到孙中山,无数仁人志士也曾向西方文化体系中寻找救国良方,但均未成功;而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同样是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后,使中国从积贫积弱的困境中摆脱出来,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这就以实践证明了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与中国固有文化体系相结合,并不断吸纳全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和文化精华,使中华文化体系能与时俱进,永葆活力。另一方面,也恰恰说明了中华文化体系有吸收、融合并消化异质文化中合理成分的机制,也是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的体现。——摘编自曾加荣《中国传统文化概要》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一:观点:只单纯向西方文化体系寻找救国良方不能成功。评述:西方文化体系是基于西方政治经济等现实发展而建立起来的,近代中国的国情与西方有很大的差别。政治上,中国封建专制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经济上,小农经济根深蒂固,资本主义发展很不充分:思想上,人们深受封建僪家思想的影响,接受新思想非常有限。同时,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遭受外来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康有为主张照搬西方的君主立宪,去发展资本主义,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实行社会改良,其方案脱离国情,失败是必然的。孙中山虽然以革命的手段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但照抄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及英国的责任内阁制,最后亦因水土不服而没有使革命取得真正成功。(答出四层即可)由此可见,立足国情,立足中华固有的文化体系,然后吸纳全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形成合理的文化机制,才是中国实现独立、民主、富强的必由之路。示例二:观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强大的生命力体现。评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其包容性既是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的表现,也是强大生命力的原因。中华文化是国内各民族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产物。如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相互诘难并相互借鉴,为中华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战国时荀子“援礼入法”。特别是汉代董仲舒以儒学为核心,糅合道家、法家、阴阳家等学说形成新儒学,从而在文化融合的基础上确立了儒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宋代儒学吸收了佛、道思想发展成为理学,理学成为中国古代后期中华文化包容更生的重大结晶。近现代中国,先进的中国人更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中华思想文化产生了一次次飞跃,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无不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生命力。(答出四层即可)总之,弘扬民族文化,吸收外来文化,中华文化才能与时俱进,永葆青春。示例三:观点:中华文化体系不能提供现成的现代化方案是近代百年忧患的原因之一评述:中华文化体系长期植根于农耕文明,政治上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与现代化进程中的民主政治相悖:经济上固守小农经济,倡导重农抑商,严重影响工业化发展:思想上,传统文化里民权意识淡薄:教育方面,以儒家经典为教材,科举制下的教育也只是服务于君主专制而培养奴才,无法为现代化发展培养新型人才。因此,中国社会转型极其艰难,与西方差距越来越大,最终在列强侵略下沦为半殖民地。(答出四层即可)由此可见,要解决近代中国危机,中华文化就必须推陈出新,以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示例四:观点: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与中国固有文化体系相结合是中国文化前进的方向。评述:中国固有文化体系植根于传统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土壤,缺乏创新活力,不能代表中国文化前进的方向。近代前期各阶级阶层提出的各种救国方案,有的抱残守缺,固守传统体制和道德,有的一味求新,追慕西方的不同民主体制,均因不科学而以失败告终。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作为最先进和最科学的理论传入,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给中国革命和社会进步带来了新的希望。但在近代后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现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有的照搬马克思主义或苏联经验和模式,犯了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均给中国近代革命和现代建设造成巨大损失。而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指引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实现了国家独立与人民解放。把社会主义理想与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的邓小平理论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实现了国家富强与民族复兴。(答出四层即可)由上可见,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与中国固有文化体系相结合,才是中国文化前进的方向。【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根据材料找出合适的适合自己论述的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加以论述。根据材料“恰恰说明了中华文化体系有吸收、融合并消化异质文化中合理成分的机制,也是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的体现。”可以总结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强大的生命力体现。根据论点,可以从中华文化生命力的表现进行分析,中华各民族相互影响和融合,主要从儒学思想的演变说明。从百家争鸣各学派的互相诘难并相互借鉴开始,董仲舒糅合道家、法家、阴阳家学说形成新儒学,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宋明理学吸收佛教、道教思想。从而确立了儒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近代学习马列主义,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等,显示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生命力。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孔庙、孔林、孔府位于中国山东省曲阜市,合称“三孔”。孔庙是奉祀孔子的庙宇;孔林又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林内保存有自汉代以来的墓碑和谒陵题记石刻等共5000余通;孔府又称“衍圣公府”,府内藏有大量珍贵的历史档案、传世文物、历代服饰和用具等。两千多年来中国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大力推崇使得孔庙、孔林、孔府具有独特的艺术和历史特色。它不仅是名闻天下、内涵丰富的文化类遗产,同时还拥有大量有价值的自然遗产。“三孔”的建筑布局、规划和装饰等方面反映出儒家思想的精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