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治文明与公民文化的培育_第1页
论政治文明与公民文化的培育_第2页
论政治文明与公民文化的培育_第3页
论政治文明与公民文化的培育_第4页
论政治文明与公民文化的培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政治文明与公民文化的培育摘要:公民文化是政治文明的灵魂。政治文明的实现需要民众政治心理角色的转换趋向合理性,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也就是孕育了为稳定民主制度的公民民主意识,即公民文化。因此,中国在进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过程中,必须注重公民文化的培育。

关键词:政治文明;合理性;公民文化;培育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明确地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出部署,并将其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大目标。表明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质是发展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就需要培育出公民政治文化,并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的主流政治文化。才能最终树立起绝大多数国人的民主信心,使绝大多数国人养成民主习惯,形成民主公民的政治文化心理,积淀于民族的精神之中,才能真正建设现代化政治文明。

政治文明与公民文化的涵义

政治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政治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目标。人类社会自进入阶级社会以来便是特定时期一定的经济、政治与文化的有机整体,它的发展变化更替,正是经济、政治与文化互动的过程。江泽民同志2002年5月31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发表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问题的讲话。自从这个命题的提出,关于政治文明的探讨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政治文明,通常是指人们改造社会所获得的政治成果的总和。具体说,政治文明是指每一种社会形态由生产关系所决定的政治发展的程度或水平。因为一定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决定了一定社会的政治文明的性质和发展水平。而“政治文明的性质和发展水平的具体体现,就是政治理念指导下的政治制度的设置和管理(统治)方法的运用。”[1]而这种“政治理念”是科学的,具有合理的普遍性,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被民众所接受。“只有社会上多数人的行为都具有合理性时,才能构成一种文明,因而政治文明应该是在社会文化中体现出的,社会上多数人对待政治生活的合理性倾向。”[2]于是我们可以看出,文明的政治必须是理性的政治。无论政治制度的设计,法律的制定和对政治参与的宽容,都需要理性的力量。文明政治的实现是需要理性的,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双方都需要理性,通过缓和社会矛盾,抑制社会冲突,建立起双方能忍受、接受的社会秩序。

公民文化(civicculture)亦即公民政治文化,是为了稳定民主制度一种心理分析理论。由美国政治学家G.A.阿尔蒙德等人首创研究的,其逻辑起点是对政治文化作出严格的界定。这是采用科学定量方法研究政治文化的一个必要条件,而这一界定通过层层辨析和分解的方式,建构了一个可以通过问卷设计进行抽样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政治文化概念。从文化视角探讨了人们的政治行为和社会政治生活,就是政治系统内的个人和社会各利益诉求主体对于该系统的态度取向,包括对整个政治体系,体系的输入与输出的人口的态度在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评价。根据一个国家的人口的态度在政治取向诸方面不同的频率分布,可以区分出三种基本的政治文化类型:村民文化,臣民文化,参与者文化。基于这三种政治文化的类型,从逻辑上说,是政治文化的纯粹形式,而现实中所有的政治文化都是混合的,按照阿尔蒙德等人的界定,所谓“公民文化”是由这三种类型政治文化交汇而成的。“在这种文化中,许多个人在政治中是积极的,但也有许多人充当较消极的臣民角色,更重要的是,甚至在扮演积极的公民角色的那些人当中,也没有排除臣民角色和村民角色。参与者角色是对臣民角色和村民角色的叠加。”[3]

对这种“混合型”的公民文化的界定,我们应该认为是一种以“参与型”为主导,另两种类型为补充的复合型政治文化,对其进一步剖析,可以看出:首先,它包含着所谓的“理性一积极”模式,即公民对政治活动是积极参与的,而且这种参与又是理性的。其次,这种参与是全面的,即涉及政治活动的全过程。再次,在公民文化中,参与者政治取向与臣民和村民政治取向是结合在一起的。最后,这些取向之间的关系是协调的,传统的、较为保守的态度或取向与政治参与的积极性等相融合,产生出一种相对平衡的政治文化。因此,香港学者余振教授概括说:“‘公民文化’是平衡的政治取向,比如说,有政治活动,但不至于摧毁政府的权威;有政治的参与和输入,但却是温和的;有政治纷争,但却是有节制的,公民文化的内涵是守法、宽容、恕道和理性论事的多元文化。”从中我们可以概括出公民文化的特质在于:第一,公民具有较强的政治参与意识,关注政治系统的输入与输出,尤其是输入功能取向的具备;第二,公民具有较强的政治认同感和效能感;第三,公民政治活动的频率较高,但这种活动的主要特征是高理性基础上的高参与。

公民文化是政治文明的灵魂

政治文明是政治主体通过民主制度和民主生活积淀流离出来的“合理性倾向”,而这些合理的特质就是在公民政治文化的氛围孕育而生的。一般而言,现代意义上的政治文明存在着四个维度:社会制度维度,公民权利维度,公民义务维度,公民文化维度。在这四维结构中,公民文化占据着现代文明的制高点。现代政治文明的精华部分主要保留在公民文化之中,公民文化一旦发育成熟,就为社会所接受,将成为公民政治与道德行为的规范,并且在某种程度上限定了其思想视野,也就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置身于这种民主文化殿堂之中。在公民意识中,培养出的公民权利和公民义务,是公民文化的主要内容。“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是带有核心性质的理念,与其它关系相比,它或是处于原发地位,或是处于主导地位。”[4]社会制度依靠自身的力量为公共权力的产生、更换和制约,公共权力机构和公职人员的决策,公民的参与活动,以法律形式规定下来。

实际上,公民文化的形成过程,也是公民对社会政治生活的感受过程,而公民自身与政治的“合理性”还存在一定的距离,而社会制度恰恰充当了沟通的桥梁。如果说社会制度架构是政治文明的一种外在规范,一种必要前提,那么,公民权利、义务和公民意识所表征的公民在法律规定范围内表达个人的态度,情感和行为,亦即公民政治文化的程度问题,则是衡量政治文明程度的内在标度。美国政治学者英格尔斯提出:“那些完善的现代制度以及伴随而来的指导大纲,管理守则,本身是一些空的躯壳。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能赋予这些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用着这现代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结局是不可避免的。再完善的现代制度和管理方式,再先进的技术工艺,也会教育内容上,要注意系统的公民教育,培育公民意识。就道德意义而言,包括自主意识与独立人格,集体主义意识,公德意识;就法律而言,包括权利意识,主体地位意识法制观念等。在教育途径上,要合理把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尺度。也就是除了保持传统的理论宣传优势以外,要更善于从实践入手,正确引导公民的政治参与,引导公民的民主实践。

当前和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内,我们将面临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其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诚然,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因为,现代政治文明发展进程中,只有社会成员从心理和行为上都建立起民主的政治文化,形成稳定成熟的公民人格,民主的政治法律制度才能获得广泛的社会基础而得以巩固,从而才能在全社会形成稳定成熟的政治文明。要以“参与型”为主导的公民意识矫正当前中国社会的政治思想,政治心理和政治价值取向,并转化为公民群众自觉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行为。有了这些政治文化因素的提升,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律制度才会因具有强有力的合法性支撑而自觉有效的运作,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也才会健康顺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惠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J].政治学研究(京)2002(3)

[2]李景鹏:政治发展与政治文明[J].学习时报(京)2002(10)

[3][美]G.A.阿尔蒙德,S.维巴:公民文化[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519

[4]马庆钰:公民文化建设的价值尺度[J].文史哲(鲁)2003(3)

[5]丛日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