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行政职能样本_第1页
行测行政职能样本_第2页
行测行政职能样本_第3页
行测行政职能样本_第4页
行测行政职能样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政府职能含义1.含义:亦称行政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职责和所具备功能。2.涉及几层意思行政职能a.实行主体:政府机构b.重要内容: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c.实行手段:依法行政d.是完整统一体系2)----政府职能发展变化1.自然经济状态下政府职能:御外和安内。2.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职能:御外、安内和建设公共设施3.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职能: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稳定宏观经济;调节社会分派;维护市场秩序4.老式社会主义国家筹划体制下政府职能:正在转变3)----政府职能重要地位政府职能a.体现了公共行政本质规定b.是政府机构设立主线根据c.转变是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核心d.政府职能实行状况是衡量行政效率重要原则4)----政府基本职能1.定义:根据政府管理事务性质横向划分政府职能称为政府基本职能。2.内容a.政治职能(涉及军事保卫、外交、治安、民主政治建设)b.经济职能(宏观调控、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市场监督)c.文化职能(教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广播影视)d.社会职能(其她社会公共性职能)5)----政府层级职能1.含义:是按政府所辖行政区域划分职能。2.政府层级职能涉及:a.中央政府专有职能b.地方政府专有职能c.中央和地方政府共享职能(如:社会治安、公共福利、都市发展、环保、国土管理、民族事务、司法监察)注:当前,国内政府层级职能并没有在宪法或法律上明确规定。6)----政府管理运营职能1.含义:是按照管理运营程序划分职能。符合管理学中“封闭性原则”2.可分为:筹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7)----影响与制约政府职能转变因素1.社会环境变迁(是转变外因)2.公共行政科学化(是转变内在动力)3.技术手段创新(是转变主线保障)4.老式行政文化影响(是转变制约因素)8)----政府职能转变内容重要有三个方面:1.政府职能外部转移(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2.政府职能系统转移(或叫内部转移,是政府内部重划分职能)3.行政管理方式转变(涉及工作方式、工作作风、运营程序等)9)----政府职能转变核心核心是:政企分开10)----政府机构含义广义:是指国家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等所有国家机构总称。狭义:国家行政机关11)----政府机构与非政府机构关系注意区别政府机构与其他机构之间联系和区别:1.国家机构:国家机构包括政府机构。2.政党组织3.群众组织:如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村委会、居委会。4.事业单位(由于不以行政管理为重要职责,因而不属于政府机构):如地震局、气象局12)----机构编制管理1.领导体制:统一领导、分级管理2.管理机关:党中央、国务院设立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设机构编制委员会。3.重要任务:a.职能管理:“三定”-定职能、定机构、定人员编制b.机构管理c.人员编制管理:即人员总额、人员构造、领导职数、职位配备注:政府机构名称普通涉及:域名(表白地理位置或管理范畴)、矢名(表白管理内容)、格名(表白规格级别)。13)----职能优先原则重要有四层意思:1.职能是机构存在前提(因职能而设机构)2.科学界定政府总体职能3.科学配备和划分政府总体职能4.以政府职能与否顺利实现来检查政府机构设立合理性14)----完整统一原则重要有三层意思:1.政府职能是完整统一2.行政权力是完整统一3.政府机构设立是完整统一15)----管理幅度与层次相适应原则在实际运用中,要遵循如下几条规律:1.在管理对象和内容不变状况下,管理幅度和层次成反比。2.管理幅度与事务难易限度成反比3.管理幅度同管理者能力及管理手段先进限度成正比4.管理幅度与下属人员能力成正比5.管理层次与组织效率成反比注:管理幅度指管理数额16)----权责一致原则有三层意思1.设计合理职位体系2.权责相称制约机制3.奖惩分明勉励机制注:普通来讲,上级对下级权力应负连带责任。17)----精简与效能原则涉及三层意思:1.机构设立要精简2.人员编制要精干3.办事程序要简化18)----依法设立原则涉及二层意思:1.政府机构设立程序要依照关于法律法规进行。2.关于政府机构各项规范要由法律法规来拟定。19)----政府机构改革动因因素如下:a.经济体制改革需要b.政治体制改革需要c.精简机构和人员需要d.减轻财政承担需要e.提高行政效率需要20)----政府机构改革渐进式过渡与阶段性突破国内政府机构改革采用渐进式。1.1982年改革:a.提出干部四化,"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b.实行首长负责制,并将这一原则写入宪法。2.1988年改革:a.提出转变政府职能概念。b.提出政企分开、党政分开原则。3.1993年改革:a.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机构改革目的。b.强调了转变职能主线途径是政企分开。c.提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概念。4.1998年改革:仍是过渡性方案21)----中央人民政府架构1.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2.国务院组织体制:(1)国务院构成人员: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2)任期:5年,总理、副总理、国务院委员持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3)领导体制:总理负责制(4)会议制度:国务院实行全体会议、常务会议、总理办公会议制度。注:常务会议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构成。3.国务院行政机构:涉及: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构成部门、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务院办事机构、国务院构成部门管理国家行政机构、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注:(1)国务院构成部门涉及:各部、各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审计署(2)国务院直属机构具备独立行政管理职能,但行政首长不属于国务院构成人员,但可列席国务院全体会议。(3)国务院办事机构不具备独立行政管理职能。2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架构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构成:a.省、地级市设秘书长。秘书长是领导职务b.乡镇原则上不设工作部门。2.任期:省、市、县(区):五年乡镇:三年正副行政首长均由人大选举产生。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实行首长负责制。即省长、市长、镇长负责制。4.地方政府工作部门与上级垂直管理部门、派出机构关系:a.地方政府工作部门设立增长减少合并,要由本级政府报请上级政府批准,并报本级人大常委会备案。b.实行中央业务主管部门垂直管理机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海关、国家税务c.实行省级政府垂直有:地方税务、工商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管理5.派出机构:其不属于一级行政机关,但它有权以自己名义实行管理,并在管理效力上与派出它政府或政府部门相似。23)----国内公务员制度建立过程1.国内公务员定义:是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工作人员(涉及国家行政机关中从事党团工作专职人员)2.制度1993年颁布《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后来制定近40个单项法规3.国内公务员制度建立过程:第一阶段.1984-93年:国家公务员制度创立。第二阶段.1993-96年:在全国履行公务员制度注:(1)1982-86年,草拟《国家工作人员法》后改名为《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条例》(2)1986-88年,将上述条例改名,并在党十三大和七届全国人大上,分别将建立公务员制度作为政治体制及干部从事制度改革重点,还形成了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三大要件:组建从事部、筹建国家行政学院、制定公务员法规24)----国内公务员制度特色特色有4点:1.坚持党基本路线,国家公务员不搞"政治中立"2.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国家公务员不是独立利益集团。3.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国家公务员不搞"两官分途"4.坚持德才兼备用人原则25)----国内公务员制度实行范畴与公务员义务权利1.实行公务员制度对象: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工作人员+行使国家行政职能事业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工作人员+从事党群工作人员2.实行公务员制度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各部委+直属机构+办事机构+国家局+派出机构+行使政府行政职能事业单位+议事协调机构+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注:凡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单位,不实行公司、事业单位职称、工资、奖金等人事管理制度。3.参照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范畴:党机关、某些群众组织4.不属于实行范畴单位:不具备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如新华通讯社)、学会、协会、其她培训机构5.国家公务员义务共八项: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执行公务;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尽职尽责,服从命令;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公正廉洁,克已奉公;宪法和法律规定其她义务。6.国家公务员权利共八项:非因法定事由和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被撤职、降职、辞退或者行政处分;获得履行职责所应有权力;获得劳动报酬和享有保险、福利待遇;参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领导人员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提出申诉和控告;依照规定辞职;宪法和法律规定其她权利。26)----国家公务员录取制度1.录取前提条件:a.职位浮现空缺b.依照空缺职位拟定资格条件2.录取职务范畴:办事员、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全是非领导职务)注:从政府机关以外选拔人员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助理调研员以上非领导职务,不属录取范畴。3.录取原则: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德才兼备、因事择人4.录取国家公务员程序:七个环节---发布公示;报名和资格审查;考试;录取体检;提出拟录取人员名单;报设区市以上人民政府;人事部门审批;试用;培训27)----国家公务员考核制度1.原则:客观公正原则;民主公开原则注重实绩原则;依法考核原则2.内容:德、勤、能、绩3.原则:划分为先进、称职、不称职4.办法:平时考核+年度考核5.程序:准备、进行考核、反馈与运用考核成果6.考核成果使用:a.持续三年被拟定为先进或持续五年称职以上,在本职务级别内晋升一级。b.持续二年先进或持续三年称职以上,具备晋升职务资格。7.关于规定:a.受党内警告处分:当年不得被评先进b.受党内严重警告处分:不称职或不拟定等次c.受留党察看处分:当年:不称职d.受开除党籍处分:当年:不称职第二、第三年:只写评语不拟定等次28)----国家公务员奖励制度1.原则:a.精神勉励与物质勉励相结合,以精神为主原则b.公平合理,奖不虚施原则c.奖励及时、注重时效原则2.种类:嘉奖、记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3.程序:评估、审批、实行4.权限:嘉奖、记三等功:县级以上政府批准。二等功:地级以上政府批准。一等功:省、直辖市以上。荣誉称号:国务院29)----国家公务员纪律与行政处分制度1.种类: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罢免;开除;阐明:(1)没有"降职"是由于,"降职"是由于不称职,而不是由于受处分(2)受处分期间,不得晋升职务、级别;若受是警告,年度考核定为"称职"还可以准时晋升工资档次。2.解除公务员行政处分期限:警告:自决定之日起满半年记过、记大过、降级:满一年罢免:满二年注:提前解除期限不得超过原行政处分解除期限一半。30)----国家公务员培训交流回避制度1.培训类型:a.新录取人员培训b.晋升领导职务任职培训c.专门业务培训d.更新知识培训注:每人每年参加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天。2.交流制度:四种形式:调任、转任、轮换、挂职锻炼3.回避类型:任职回避;公务回避;地区回避注:普通由职务较低一方回避。31)----国家公务员工资保险福利制度1.工资构成:职务工资+级别+基本工资+工龄工资+地区津贴+岗位津贴注:前四项为工资基本形式。后二项目为补充形式。2.保险制度:生育、养老、疾病、伤残、死亡保险32)----国家公务员辞职辞退退休制度1.辞职条件:a.本人乐意并提出申请b.满最低服务年限(三至五年)c.正在接受审查不得辞职阐明:(1)辞职后,不得重新录取(2)二年内到与原机关有从属关系公司或事业单位任职,须经原任免机关批准2.辞退条件:a.持续二年不称职b.不胜任现职又不接受其她安排c.旷工持续超过,或一年内合计超过30年d.其她3.退休条件:a.男年满60岁b.女年满55岁c.丧失工作能力4.提前退休条件a.男55女50+工作年限满20b.或工作年限满3033)----国家公务员申诉控告制度注:申诉、控告只能向国家行政机关提出。由于它们不属于行政诉讼范畴,属于内部行政行为。34)----行政领导体制类型1.按职权是由首长一人或者由委员数人行使,或者一某些职权由首长,一某些由委员数人行使分:首长制;委员制;混合制2.按上下级行政组织享有职权大小分:集权制(权力集中在上级);分权制;均权制3.按机关业务性质及其管辖范畴不同划分:层级制;职能制;并用制4.按处在同一层级各政府行政机关指挥监控权,集中或分散于上级一种或各种主体不同而划分:完整制:集中于一人分离制:分属于多人35)----行政首长负责制1.时间:(1)1982年此前:国内行政领导体制始终是委员制.(2)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2."首长"范畴:a.第一类:法定首长:涉及国务院总理、各委员会主任、部长、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镇长、乡长b.第二类:推定首长:涉及国务院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行长、审计署审计长、国务院直属机构正职领导、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构成部门正职领导+其她3.重要内容:a.向谁负责:向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向国务院负责,向上级行政机关负责、向本级政府负责b.负什么责:行政责任/政治责任/领导责任36)----行政领导职务及其非领导职务序列1.行政领导职务序列:(1)中央国家行政机关:8个级别,最低为副处。(2)地方:8个级别,最低为副科。(3)相应级别有13个:国务院总理:一级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二至三级省部级正职:三至四省部级副职:四至五厅司级正职:五至七厅司级副职:六至八县处级正职:七至十县处级副职:八至十一乡科级正职:九至十二乡科级副职:九至十三2.非领导职务序列:共8个:巡视员;助理巡视员;调研员;助理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37)----行政领导者产生方式共有四种:a.选任制b.委任制c.考任制d.聘请制注:(1)省人大常委会有权任命副省长,无权任命省长。(2)聘请制重要用于专业技术职务和基层行政职务,不合用于高层行政领导者38)----行政领导职务升降1.行政领导职务升降人员范畴:有两类:a.各级政府构成人员,升降由同级人大和常委会决定。(其实是领导构成人员)b.非政府构成人员,其升降由行政系统自身决定。2.行政领导职务晋升资格条件:a,文化限度:晋升科级正副职:高中、中专以上学历;晋升副处-正司:大专以上学历;晋升副部级:本科以上学历b.下一级任职年限:晋升科、处正职:应分别任下一级职务两年以上;晋升科、处、司、部副职:三年以上注:非领导职务公务员晋升与此相似39)----行政领导职务任免1.任免主体:即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2.权限:a.各级人大有权任命或决定各级政府构成人员、除各级政府构成人员外领导职务(如市政府副局长)b.政府:任免其她公务员职务(涉及非领导职务)3.行政领导兼职规定:原则上实行一人一职。确因需要,只可兼任一职。但也有两个例外:a.常设机关领导职务担任非常设机关领导职务b.名义上兼职而事实上还是本职范畴内职责40)----转向当代科学行政决策标志重要体当前如下五个方面:1.决策主体由个人转向集体2.决策过程由主观随意转向程序化3."谋"与"断"相对分离4."断"与"行"相对分离5.决策手段运用日益增强41)----当代行政决策组织体制架构架构重要有:1.行政决策中枢系统:重要任务是"断"。2.行政决策信息系统3.研究征询系统4.审批控制系统注:国内具备综合性审批控制职能组织系统有二:a.全国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b.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42)----行政决策过程过程如下:a.问题确认b.问题进入决策议程c.决策规划拟订d.决策合法化与采纳43)----行政执行及其层级、手段1.定义: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国家公务员实行决策中心发出决策指令,以达到预期目职务行为。2.层次:中央级;省级;县级;乡级;3.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44)----行政执行环节五个重要环节:a.行政执行筹划b.组织贯彻与人员配备c.行政执行中指挥d.行政执行中控制e.行政执行评估总结45)----行政协调含义与作用1.定义:是指协商、调节行政系统与其外部环境之间、行政系统内部纵横向之间各种关系,使之分工合伙、权责清晰,互相配合,有效地实现行政目的和提高整体效能行为。2.作用:a.协调与外部环境关系,增强行政系统适应力、创新力。b.协调内部纵横向关系,以增强行政系统协作力、整合力。c.协调内外部、纵横向人际关系,增强行政系统凝聚力、驱动力。46)----行政协调类型及其机制1.分类:a.以协调主体及内容分与外部环境...内部纵横向...内外部、纵横向人际关系...b.以协调所解决中心问题及其具备性质分:(同上)c.以协调所涉及管理层次和管理手段分:高层、中层、基层;权责体制、规制协调;利益、心理协调;2.几种类型行政协调及其机制:a.与外部环境:协调机制重要有三种:行政反馈(首要机制);职能调查;行政参加b.内部纵横向:(1)纵向垂直府际关系:核心是解决好事权与财权、人事权与决策权配备机制。(2)横向平行府际关系:核心是解决好分工又合伙机制。47)----行政协调前提条件1.前提条件是:行政沟通2.行政沟通种类: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平行沟通48)----加强行政监督重要性1.教诲是加强依法监督基本2.法制是加强依法监督保证49)----国内行政系统内部监督1.内部监督重要涉及:a.普通监督(上、下级之间互相监督;职能部门和主管业务部门监督)b.专门监督(重要指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2.行政监察:指政府系统内部专门监察机构,重要是监察部、地方各级监察厅、局。(1)监察对象:政府各部门及其国家公务员、政府任命其她人员、下一级政府及其领导人员(2)领导体制:监察机关实行双重领导,既受本级人民政府领导,又受上一级监察机关领导。(3)程序:立项、调查、提出检查解决状况报告、作出监察决定或建议3.审计监督:(1)审计机关拥有检查权、调查权、建议权和解决权(2)审计机关领导体制:双重领导体制。50)----国内行政系统外部监督1.外部监督重要涉及:国家权力机关监督;人民法院监督;人民检察院监督;政党监督;社会及舆论监督2.国家权力机关监督涉及:a.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这是监督最基本形式)b.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筹划和财政预算、决算c.审查政府法规、决定和命令d.质询和询问e.代表视察和执法检查f.罢免政府构成人员注:各级人大有权撤除同级政府不恰当决定和命令。3.人民检察院监督有:法纪检察;经济检察;侦查检察;监所监督4.政党监督:重要方式有三:各级党委监督;党基层组织监督;党各级纪检监督一、邓小平理论形成一方面,邓小平理论是总结国内和其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和教训,对社会主义进行再结识产物。另一方面,当代国际形势新发展所形成新时代特性,规定社会主义顺乎世界潮流,反映时代变化,这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国际大背景。二、邓小平理论摸索与实践过程十二大后来,确立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及时提出必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初步形成“一种中心,两个基本点”思想。十二大到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十三大系统地论证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阐述了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理论方面获得成果,回答了国内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阶段、任务、动力、条件、环节以及所处国际环境和时代特性问题,构成了邓小平理论基本轮廓。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基本内容做了全面概括和阐述,并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目的,至此,邓小平理论形成比较完整科学体系。三、邓小平理论精髓邓小平理论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其两者共同规定是:人主观结识要符合客观实际,要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首要问题是要弄清晰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后达到共同富裕”。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性一方面,国内已具备了社会主义社会普通特性:GCD领导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思想文化;以公有制和按劳分派为主体经济基本。另一方面,国内尚处在不发达社会主义阶段。第三,建设社会主义需要一种较长历史阶段。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重要矛盾在社会主义基本完毕后来,国内重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重要矛盾决定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主线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国内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阐述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重要基本,是咱们制定路线、方针、政策主线出发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难创业,为把国内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社会主义当代化国家而奋斗。”社会主义主线任是发展生产力:六、三个有助于判断原则是与否有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与否有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与否有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性与资本主义经济共同特性:公司自主经营,资源配备市场性,经济活动开放性,完善市场体系,市场管理法制性,宏观调控间接性,市场竞争平等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身特性:(1)在所有制构造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在分派制度上,坚持按劳分派为主体,各种分派方式并存制度。(3)在宏观调控上,能把人民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筹划和市场两手段长处。(4)在政治制度上,GCD领导下人民民主政权是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八、当代公司制度当代公司制度是以公司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经营为特性新型公司制度。公司制度形式:个人业主公司;合伙制公司;公司制公司国内要建立当代公司制度特性:(1)产权清晰:重要是由法律明确界定出涉及国家在内出资者权利和公司法人财产权利,实现出资者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分离。(2)权责明晰:指所有者(出资者)同公司经营者有各自明确权利和责任。(3)政企分开:公司和政府之间不存在行政机构从属关系,政府作为社会经济管理者不能直接干预公司生产经营活动。(4)管理科学:指建立科学公司领导体系和组织管理制度,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之间关系,形成勉励和约束相结合经营机制。建立合理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九、市场体系市场体系是互相联系各类市场有机统一体,商品市场、资我市场、劳动力市场是市场体系最基本内容,是市场体系三大支柱。市场体系中各类市场(1)\商品市场重要涉及消费资料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消费资料市场特点:多样性、层次性、分散性、流动性。生产资料市场特点:购买者以各类公司为主;以中间产品互换为主;生产公司对生产资料需求变化小但需求量大;需求相对稳定,决定了生产资料市场有也许相对集中和相对独立,有助于发展期货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功能:制约社会发展速度和规模;制约社会物质资料生产构造;制约社会经济资源配备。(2)金融市场:金融是指货币资金融通,涉及货币发行、流通和回笼,货款吸取和提取,货款发放和收回,投资资金筹集等一切与货币流通关于活动。金融市场重要作用:引导资金合理配备资源;汇集资金扩大生产规模;影响利率实现宏观调控;提供竞争改进经营管理。(3)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进行流通和交流场合。其作用是运用市场机制调节劳动力供求关系,推动人才合理流动,实现劳动力资源合理配备。劳动力市场上流动是人劳动能力,涉及体力和智力两个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供求是由市场机制决定,劳动力市场特点在于:具备很强地区性;具备流动性;具备相对稳定性;具备双向选取性。(4)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市场组织形式重要有六种:A.土地一级市场。由国家采用公开拍卖、招标、合同等方式?+-?或划拨土地使用权。B.房地产开发市场。重要涉及资金筹措和建筑施工两大环节活动。C.房地产交易市场。指有组织、有领导建立有形房地产交易市场。涉及所有与房地产经营关于活动,如集资建房、房屋互换、房地产信托代办、新居?+-?和预售、旧房买卖和租赁。D.商品销售市场。有两种形式:房屋产权?+-?;房屋使用权转让。E.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