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靖江市靖城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1页
江苏省靖江市靖城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2页
江苏省靖江市靖城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3页
江苏省靖江市靖城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4页
江苏省靖江市靖城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靖城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质量监测调研八年级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人:魏宇峰审核人:XXX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大年夜,点灯笼,一盏一盏红彤彤,山村娃娃闹年夜,灯花照得脸儿红。”听着这动人的歌(yáo),你眼前是否出现了大红灯笼挂满街巷的场景?你是否感受到了浓浓的喜庆气(fēn)?每逢春节、元宵节,人们都会挂起这象征团圆的红灯笼,____甲____(表现

表达)对生活“红红火火”的美好愿望。在闽南语中,“灯”与“丁”谐音,家家户户都将“字姓灯”悬挂在屋檐下和客厅中,以求“人丁兴旺”。正月私塾开学时,长辈会为孩子准备一盏灯笼,由先生点亮,象征学生的前途一片光明,称为“开灯”,元宵节“提灯笼”的习俗就由此____乙____(演变

蜕变)而来。人们常常把对美好生活的祈望写在灯笼上。比较传统的有“福”“吉祥”“太平盛世”“连年有余”等。当然,门庭、卧房等处的灯笼上也可以写自己已喜欢的对联、格言。灯笼因其具有的丰富内(hán),成为中国文化的载体之一,在世界各地展现着独特的(mèi)力。1.根据拼音按顺序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2.填入【甲】【乙】两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表现演变B.表达演变C.表现蜕变D.表达蜕变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回延安》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B.《社戏》选自《朝花夕拾》,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C.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写得汪洋恣肆,慷慨激昂,大量运用修辞手法、长短句,让充满激情的语言相互碰撞,展现出安塞腰鼓的力量之美。D.《桃花源记》选自《陶洲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田园诗人。4.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8分)(1),并怡然自乐。(2),蒙络摇缀。(3),君子好逑。(4)蒹葭萋萋,。(5)《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周边草美花繁的语句是,。(6)《蒹葭》在今天被我们引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诗句是,。5.中国古典诗歌,源远流长。八年级开展“古诗苑漫步”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8分)(1)【开场词】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从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诗经》开始,古诗词的芬芳便弥漫在四季,摇曳在心田。今天,让我们一起漫步“古诗苑”,诵读经典,选择经典,接受一次美的洗礼吧!①上面语段是主持人拟写的开场白,有一处文学常识错误,请改正。(2分)将改为:②画线句是病句,请你指出病因和修改方法。(2分)病因:改为:(2)【辑古诗】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请你确定两个专题,用四字词语表达。(2分)示例:春夏秋冬①②(3)【写寄语】仿照画线句的句式,补写句子,完成寄语。(2分)读诗给人以乐趣,给人以才干。读一首好诗,相当于品一壶清茶,清香袭人,令人舒适满怀;读一首好诗,相当于赏一园春色,花气芬芳,令人流连忘返;读一首好诗,。二、阅读理解(共66分)(一)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问题。(22分)【甲】溪居柳宗元久为簪组①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②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注释】①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此指官职。②榜:划船。【乙】愚溪诗序(节选)柳宗元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①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余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②,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注释】①尤绝者:风景特别美的地方。②龂龂(yínyín)然:争辩的样子。6.下列是对【甲】诗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将被贬永州称为幸事,诗人正话反说,抒发了对朝中当权派的不满。B.颔联中“闲依”记录了诗人闲散之态,“偶似”则是诗人自我安慰之语。C.尾联写诗人高歌,这份闲适让诗人心胸旷达,对不幸遭遇不再耿耿于怀。D.纵观全诗,诗人身处困厄之境,却抒写闲适之情,意在言外,耐人寻味。7.发挥想象,描述“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的生活场景。(4分)8.参考提示,完成表格填空。(4分)文言词语方法解释得其尤绝者家焉重要语法:词类活用A盖其流甚下积累迁移法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B咸以愚辱焉咸来问讯(《桃花源记》)C而适类于予查阅词典法①往、至;②舒适;③相当,相合;④正好、恰好。D(填序号)9.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而名莫能定A.潭西南而望B.乃记之而去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10.用“/”给下面句子断句,共三处。(3分)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1)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12.根据情境,补充对话。(3分)小语:我发现材料中的诗文都和永州这条小溪有关,我很好奇,柳宗元为什么要将小溪的名字改成“愚溪”?难道溪水还有愚笨和聪明之分吗?你:这应该是柳宗元有意为之,从他的《愚溪诗序》(节选)中推断改名的原因有二:①“”;②“”。小语:愚溪风景秀丽,有小丘,有泉,有亭,还有嘉木异石,柳宗元虽是触罪被贬,但他还是很喜欢这里的。你:柳宗元虽然在永州生活很闲适,但他用“愚”来命名溪、丘、泉、沟、亭、岛等山水奇景,隐含着诗人③的情感。(二)名著阅读(10分)材料一宋代的“话本”是白话小说说的老祖宗。话本是“说话”的底本;“说话”略同后来的“说书”,也是佛家的影响。唐代佛家向民众宣讲佛典故事,连带说唱,本子夹杂“雅言”和口语,叫做“变文”,“变文”后来也有说唱历史故事及社会故事的。“变文”便是“说话”的源头;“说话”里也还有演说佛典这一派。“说话”是平民的艺术;宋仁宗很爱听,以后便变为专业,大流行起来了。这里面有说历史故事的,有说神怪故事的,有说社会故事的。“说话”渐渐发展,本来由一个或几个同类而不相关联的短故事,引出一个同类而不相关联的长故事的,后来却能将许多关联的故事组织起来,分为“章回”了。这是体制上一个大进步。材料二孔子开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从此也便有了私家的著作。第一种私家著作是《论语》,却不是孔子自作而是他的弟子们记的他的说话。诸子书大概多是弟子们及后学者所记,自作的极少。《论语》以记言为主,所记的多是很简单的。孔子主张“慎言”,痛恨“巧言”和“利口”;他向弟子们说话,大概是很质直的,弟子们体念他的意思,也只简单的记出。到了《墨子》和《孟子》,可就铺排得多。《墨子》大约也是弟子们所记。《孟子》据说是孟子晚年和他的弟子公孙丑、万章等编定的,可也是弟子们记言的体制。那时是个“好辩”的时代。墨子虽不好辩,却也脱不了时代影响。孟子本是个好辩的人。记言体制的恢张,也是自然的趋势。这种记言是直接的对话。由对话而发展为独白,便是“论”。初期的论,言意浑括,《老子》可为代表;后来的《墨经》《韩非子·储说》的经,《管子》的《经言》,都是这种体制。再进一步,便是恢张的论,《庄子·齐物论》等篇以及《荀子》《韩非子》《管子》的一部分都是的。群经诸子书里常常夹着一些韵句,大概是为了强调。后世的文也偶尔有这种例子。中国的有韵文和无韵文的界限,是并不怎样严格的。(选自《经典常谈》)13.《经典常谈》是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其中介绍了汉字的由来,让我们知道到了战国末期,造字的传说。介绍了古代的字典,即许慎的《》,这是一部划时代的书。(2分)14.根据材料一提供的相关信息,为“章回体小说”下一个定义。(3分)15.材料二中的私家著作可分为哪两种体制?(2分)16.结合划线部分回答:《论语》的语言表达有的特点。《墨子》和《孟子》的语言表达有和的特点。(3分)(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元宵节,又称灯节、元夕、上元节,时间是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它起源于汉文帝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元宵节被视为春节最后的高潮,过了这天,就真正进入新一年的生活,所以人们欢庆元宵节,祈求上苍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变化、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元宵灯节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性活动,其中还蕴含着很深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活动。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丈化遗产。(根据相关网络材料编辑)(材料二)苏州灯事之妙,妙在灯品不断创新,其形制有提灯、挂灯、摆灯,外形有各种亭台、鸟兽、瓜果等。从质料上分,又有无骨灯、荷花灯、珠子灯、罗皂灯、栅子灯、夹纱灯等。在其灯身又集剪纸、绘画,以及挂坠排须、流苏等多种工艺于一体。真个是造型优美、灯饰华丽、色彩鲜艳、花样出奇。有种龙灯,它长有7节、9节、11节、13节之分,其龙头巨口大眼,形神兼备;龙身绘以鳞片,纹饰精彩。舞动时,头逐珠转,身随势旋,动澜翻波,眼花缭乱;十分撼人心弦。又如走马灯、外形如碧瓦飞甍的亭台,灯壁内侧画有山水、花卉、人物等图案,点燃灯中心的蜡烛,始现出精美纹样。又因燃烛后空气对流,灯内壁自动旋转,循环呈现出手工绘制的“庆丰收”“鲤鱼跳龙门”“八仙过海”等吉庆图案或戏文典故,妙趣横生,民间用它作为“时运好转”的象征。(摘录自《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展板)(材料三)近几年来,各地逢元宵彩灯大放,今年尤其甚。热闹归热闹,但精髓尽失。过去逛灯,灯是静中有动,灯不动光在晃,而人是动中有静,走走停停,动脑动眼。百姓融入灯彩之中,构成生活美丽画卷,否则也不会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今天各地的灯会,基本都是高科技的激情展现,向晚会迪厅的灯光学习,让百姓由参与变成观望,公家破费银子不少,百姓也大大热闹高兴了一番,但令人担忧的是,这热闹中少了过去元宵夜的含蓄优美静谧祥和,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硬核一不小心丢了。(节选自马未都《上元灯彩,热闹背后却丢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硬核!》)(材料四)竹编是靖江竹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靖江自古的竹林资源种类丰富,淡竹为主。和毛竹不同的是,淡竹光滑精细,经人手打磨后能变成一件件润色生活的竹制品。靖江竹编产业的辉煌出现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是每根经过靖江人手的竹子都会发出璀璨耀眼光芒的年代,光芒辐射到全国各地,甚至辐射到海外。靖江人和竹子的故事,迎来了高潮。有鼎盛就一定有衰落。八十年代,随着竹林面积的锐减,靖江竹编产业也没落了。竹编手艺人又纷纷隐藏四散在村里,现在只能在菜场早市才能看到这些被时代遗忘的竹编制品,被摆在地上卖。17.根据材料内容,下面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A.“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人们希望通过庆祝活动,求得来年风调雨顺,平安丰收。B.自古以来,观灯是元宵节的主要活动,虽然各个朝代的节期各不相同,但夜间燃灯、观灯的习俗始终保持不变。C.元宵节的节期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节俗活动也从最初的观灯不断增加舞龙狮、跑旱船、踩高跷等“百戏”内容。D.传统元宵灯品材质多样,形态各异,纹饰精美,制作精巧。近年来,各种高科技声光电手段让灯彩越发绚丽夺目。18(1)对照下面的资料,结合材料一、二、三,列出元宵节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由。(3分)资料链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2)材料三中,作者认为“这热闹中少了过去元宵夜的含蓄优美静谧祥和,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硬核一不小心丢了”,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看法。(4分)19.结合上述材料,为保护靖江竹编文化提三条建议(3分)(四)现代文阅读(22分)阅读刘学刚的小说《泥土温润的光芒》,完成下面题目。①土,能育生万物,古人称为“地母”。人们在土地上种植五谷,繁衍生息,唤醒深藏于泥土之中的无尽能量。②小时候,她是一个爱玩泥巴的女孩;长大后,她成了许多泥人的“妈妈”。她的故事从和面烙油饼开始。③那年,她从山东安丘县城的一家毛巾厂下岗,然后开了一家油饼店。她用一双灵巧的手揉面成团,擀为大饼,将饼搁到鏊子上,旋转、翻动、刷油,面饼由白转黄,开满金黄的烙花,香味丝丝缕缕飘到街巷上。④她从油饼的香气中嗅到了泥土的味道,她似乎置身于故乡的广阔田野,仿佛看见,有一个扎马尾辫的小女孩,蹦蹦跳跳地向她跑来。加上在毛巾厂时,她已能够用纱线呈现花鸟虫鱼的千姿百态,离了厂,这技艺却没有离身。于是,在空闲的时候,她抓起一团团泥巴,捏制出一个个小小的泥人。⑤她捏的那些泥人摆在店铺的窗台上。店铺不大,临街的一间平房,前面是柜台,往里,面板、鏊子分列左右,最里边放着面粉和花生油,小店的格局一目了然。不过,再仔细看,发现在面粉上面的窗台,站了一群小泥人。有一天,店铺柜台外边排队买油饼的人群里,有一位在县城文化部门工作的干部。他看见了那些可爱的小泥人,然后对她说:“专心捏泥人吧。”那个瞬间,油饼的热气熏得她的脸有些发烫,她手抓着面团,眼睛却接上了那些小泥人的目光。⑥后来,她真的专心捏泥人了。接的第一件活儿,是为本地酒厂捏制一组泥塑群,以此复原酒镇熙熙攘攘的旧日场景:坐着的烧锅,悬着的酒旗,酒肆的店家吆五喝六,赶集的人们摩肩接踵……彼时,她已在县城东郊的青云山上安家落户,终日与泥土厮守。⑦山上,泥土强大的能量以植物春华秋实、绿叶红果的形式呈现。清晨,山风裹挟着泥土的馨香扑面而至。她抓起一团泥巴,捶打摔揉,要把宁静的时光和甜美的想法揉进泥团里。泥人们站在她的身边,她听得见它们的呼吸,她的内心漾起层层涟漪,一种幸福的涟漪。心满意足的她,手指在泥土里蠕动,那种感觉恍若游鱼归渊,又如飞鸟入林,自在欢畅。骨架早早搭好了,一些木板钢筋铁钉会让泥人更加牢固。接着是上泥堆大形。先在骨架上喷一层水,然后,她把泥团一块一块地往骨架上堆,继而,手持木槌将泥团砸实,那捶打的声音邦邦作响,应和着她心跳的节拍。⑧山中有很多美妙的声音,树叶的簌簌声、飞鸟的啾啾声、枝条喀吧喀吧的拔节声……这些天籁都为她设定泥人的艺术细节带来了灵感。她又开始思考如何让泥人更加坚固。她选用土质细腻、含沙量少的黄河土渠河泥,加入适量棉絮,让泥土们紧紧抱成团。她又心怀敬慕,远赴陶都宜兴,求教紫砂艺人,变泥人为陶人。最终,她成了“泥人王”,成了非遗文化传承人,让更多的人看见了泥土温润的光芒。⑨她在城里捏泥人。仔细听,那些质朴的泥人,似乎在讲述着熟悉、鲜活的人生故事。定睛看,那是一幕幕蓬勃、喧闹的生活现场。(选自《人民日报》2020.6.20,有删改)20.结合全文内容,根据主人公的从业经历,在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写相应的内容。(4分)毛巾厂下岗→__________________→空闲捏制小泥人→_____________→变泥人为陶人,成非遗文化传承人21.按要求回答下面两小题。(6分)(1)结合语境,赏析第⑧段中加点词语。(3分)山中有很多美妙的声音,树叶的簌簌声、飞鸟的啾啾声、枝条喀吧喀吧的拔节声……(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⑦段画线句。(3分)先在骨架上喷一层水,然后,她把泥团一块一块地往骨架上堆,继而,手持木槌将泥团砸实,那捶打的声音邦邦作响,应和着她心跳的节拍。22.“那个瞬间,油饼的热气熏得她的脸有些发烫,她手抓着面团,眼睛却接上了那些小泥人的目光”,她的脸因何“发烫”?请结合第⑤段内容具体分析。(3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