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FTA框架下中国纺织品静态贸易效应的实证研究_第1页
CAFTA框架下中国纺织品静态贸易效应的实证研究_第2页
CAFTA框架下中国纺织品静态贸易效应的实证研究_第3页
CAFTA框架下中国纺织品静态贸易效应的实证研究_第4页
CAFTA框架下中国纺织品静态贸易效应的实证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AFTA框架下中国纺织品静态贸易效应的实证研究EmpiricalStudyontheStaticTradeEffectsofChineseTextileintheFrameworkofCAFTA摘要:本文根据联合国货物数据库中HS编码的数据,选取2005-2015为时间节点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面板数据,通过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得出如下结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不存在贸易创造效应,但存在贸易转移效应,从而导致了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给纺织品行业带来的净福利水平为负值。最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从企业以及政府的角度给出具体建议,认为我国纺织品行业的企业应该加快产业调整升级步伐,而政府则应加强政策引导力度以期加强我国纺织品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关键词:纺织品;静态贸易效应;CAFTA引言实际上,区域一体化就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一个过渡阶段。它按照一体化程度的高低,区域经济集团有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和完全的经济一体化六种组织形式。区域经济发展一共有两次浪潮:1944年至1979年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第一次浪潮,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有1944年的《伦敦关税协定》、1948年的《比荷卢关税同盟》以及《欧洲共同市场》,当然,东盟(ASAN)也是在这个时期成立的;在1980年以来是第二次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中,最具影响力的组织有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成立时间并不长,对其贸易效应的研究还相对有限,甚至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大多数研究停留在宏观经济层面,对各行业微观层面的研究比较有限,主要有机电产品、农产品两大类。本文希望通过纺织品静态贸易效应的实证研究,丰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贸易效应微观产品层面的研究。一、CAFTA框架下影响自由贸易区纺织品静态贸易效应的因素(一)基础影响因素基础影响因素是指引力模型中的自变量因子,经过多年的实践检验,它们被广泛的运用于研究国际贸易问题。其涵义在于一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流量依存于各国的经济规模(GDP)、运输成本(距离)、以及贸易自由化程度(虚拟变量EXFTA、INFTA)。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引力模型是借助于物理学概念衍生而来,它被认为是缺乏理论基础的理论,因此在解释和预期目的的方面限制很大。为此,不少的学者从各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并各自提供自己的理论证明。他们之中既有基于H-O模型以及其他理论的贸易理论派,也有不基于贸易理论的派别。其探索历程见表1所示。表1引力模型发展理论表年份作者方程形式推导方法1989Keller特别复杂Linder假设和H-O模型1995BergstrandH-O模型2003Anderson&Wincoop规模报酬递减规律和H-O模型1979Bergstrand支出系统法1985Deardorff特别复杂一般均衡法2003Evenett&Keller多边阻力法以上的模型绝大多都采取对数线性的方式来建立回归方程,虽然解释变量并不相同,但是回归结果显示大多方程是显著的,有力的解释了被解释变量。而且各国的经济规模(GDP)、运输成本(距离)、以及贸易自由化程度(虚拟变量EXFTA、INFTA)出现频率较高。因此假定它们是基础变量。各国的经济规模(GDP)既包括出口国经济规模(GDPi)也包括进口国经济规模(GDPj),但无论是出口国还是进口国,更大的经济规模就意味着更大的经济贸易潜力。例如出口国经济规模越大,意味着出口国供应各国的经济能力越强。因此经济规模乘积项(GDPiGDPj)越大,二者的经济实力也就越大,双边的贸易潜力也就越大,乘积项的预期符号是正号一般而言,运输成本越高,两国贸易的意愿就越低。运输成本就是国际贸易成本的一部分,它体现在商品成本当中。对于高新技术产品的影响较小,对于低端产品,由于货物的体积大、质量重、货物的数量多,因此影响比较大。两国之间的距离是对运输成本的具体量化。该项的预期符号是负号。虚拟变量是通过反映自由贸易区内的优惠安排来说明一体化组织的贸易效应的。以贸易创造效应为例,虚拟变量INFTA的系数在引力模型中代表的意义是指由贸易协定创造的贸易流量。当系数增大时说明贸易量有所改善。当自贸区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下降且系数为正时,就表明自贸区内纺织品在贸易规模上升,若系数为负,则表示自贸区对纺织品存在贸易转移效应。(二)其他影响因素首先说明的是众多的其他解释变量确实可以更好地解释现实经济状况。它们也在实际地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但是,其他解释变量并没有被包含在引力模型中,一方面是因为引力模型中包含的变量不是越多越好,另一方面也没有标准量化这些其他变量。因此对于其他变量的影响只做文字上的描述,不做数学推导。消费偏好因素,它是消费者出于收入水平、特有心理等原因而形成的对某类或者某组商品的特殊喜好。消费者对某产品产生特殊的信任,他们反复、习惯的购买某一特定商品。消费偏好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民族性格、民风民俗等因素的影响,例如东盟国家大多处在热带或者亚热带,长期生活在热带或者亚热带使得他们在针织等产品的消费量低于我国的消费量;另一方面,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不一样,人均GDP差异较大,消费能力也直接影响着消费者对纺织品的消费水平。纺织品特性,它即包括生产特性也包括消费特性。就其生产特性而言,纺织品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直接决定了纺织品行业劳动力的充裕程度,该比例越高越有利于纺织品的加工制造,使得该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越强。就其消费特性而言,纺织品是重复消费产品,因此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对品牌的信任很重要。最后,政治历史因素对纺织品贸易的影响,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及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中国以及东盟市场的纺织品贸易都产生过影响,在自由贸易区谈判的过程中,双边的税率政策也在不断的降低,这样的价格信号市场是十分灵敏的,会对双边的贸易都造成影响。二、计量模型的构建(一)变量选取与数据处理2005年开始实施《货物贸易协议》。除开越南、缅甸、老挝和柬埔寨的东盟六国正常产品降税时间分别为2009、2010、2010、2012年,其余东盟国家在《货物贸易协议》实施后关税降低到5%以下。所以本文以正常产品的具体降税时间作为自由贸易区贸易效应产生的起点时间。本文选取的研究时间是从2005年至2015年。中国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公布的出口货物分类数额仅包括12个分类科目的总量数据,并没有对每个分类进行出口目的地的细分,因此我国和东盟纺织品贸易数据选用联合国货物数据库(UNCOMTRAE)中采用HS编码的数据。HS采用六位数编码的手段将全部的贸易商品分为21类,类下再分97章,章以下再分为目和子目。根据HS国际贸易分类标准,纺织品原料及纺织制品被归为第十一大类。本文以我国和东盟八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以及我国主要的纺织品贸易伙伴(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俄国、英国、美国)作为截面对象。这些主要的纺织品贸易伙伴和我国的贸易额相对比较大,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很强的代表性。变量选取上,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源于世界银行的数据库。这样可以与来源于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的贸易数据保证统计口径的一致。贸易额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单位为现价美元。对于地理指标的衡量,一般有运输成本和地理距离二种方法。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择地理距离作为衡量方法。地理距离数据来自Geobytes网站,中国和美国分别选取上海和纽约为代表点,其余国家都选取首都为代表点。INFTA和EXFTA是2个虚拟变量,当中国同某国同时处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并取得静态贸易效应时INFTA值取1,否则取0。例如越南正常产品降税时间为2009年,所以2009年以及2009年以前越南的INFTA值取0,2009年以后INFTA值取1。EXFTA值代表的意义刚好相反,因此取值也相反。当INFTA值取1时,EXFTA值取0;当INFTA值取0时,EXFTA值取1。中国和某国的双边纺织品贸易额用X表示;中国从某国的纺织品进口额用IM表示。(二)实证方法介绍(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下中国纺织品创造贸易效应实证方法纺织品创造贸易效应是指《货物贸易协定》具体实施之后,由于各成员国之间相互减免关税而带来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部的贸易规模的扩大以及生产要素重新配置所形成的经济福利水平提高的效果。一些原来由我国生产成本较高、效率较低的企业生产的产品转而由东盟国家一些生产成本较低、效率较高的企业生产,从而使得双边贸易额增加,新的贸易得以创造的效应。基于引力模型的对数形式,纺织品贸易创造效应的模型如下表示在t年中国和j国之间的贸易额,是在t年中国和j国GDP的之积。是中国和j国之间的实际距离。用来度量t年的贸易创造效应。当在t年中国和j国同属于CAFTA时,取值为1,否则为0。是常系数、、、为变量系数,是误差项。表示t时期i国和j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的乘积。两国的经济规模越大,出口供给能力以及进口需求能力也就越大,因此双边的贸易流量也越大,系数预期为正号。代表的是运输成本,对国际贸易的贸易额有负面影响,系数预期为负号。用来衡量《货物贸易协定》实施后贸易创造效应,由于关税的降低一般会增加贸易流量,系数预期为正号。(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下中国纺织品转移贸易效应实证方法纺织品创造贸易效应是指《货物贸易协定》具体实施之后,中国从世界生产成本最低的国家进口转变为从自由贸易区内成本最低的国家进口,从而导致我国社会福利总水平下降,这种现象称之为“贸易转移”。贸易转移基于引力模型的对数形式,因此纺织品贸易转移效应的模型如下表示中国从j国之间在t年的进口贸易额,用来度量t年的贸易转移效应。当中国和j国在t年同属于CAFTA时,其他变量与贸易创造效应意义相同,这里不在赘述。显示两国的经济规模越大,东盟各国出口供给能力以及中国进口需求能力也就越大,因此我国对东盟各国进口越大,系数预期为正号。代表的是运输成本,系数预期为负号。用来衡量《货物贸易协定》实施后贸易创造效应,由于关税的降低会导致我国减少自由贸易区外国家的进口,增加自由贸易区内国家的进口,系数预期为负号。(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下中国纺织品净福利效应实证方法净福利效应是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纺织品贸易的社会福利水平将会带来的影响。中国纺织品行业的社会福利水平由二方面的力量左右:贸易创造效应的积极作用以及贸易转移的消极作用。以贸易创造效应的模型为例,其模型如下:在线性形式下,两边通过取以e为底的幂函数可以化为:在GDP、距离、系数已知的情况下,可以用常量A代替,可以化简为:。因此当虚拟变量INFTA在01变化时,它表明中国和其他国家成为自由贸易区成员国的过程,因此。可以得到的变化率: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贸易创造额公式,即贸易创造额=中国东盟纺织品贸易总额纺织品贸易创造效应变化率(V)同理,由贸易转移额公式,设定纺织品贸易转移效应变化率(),那么贸易转移额=非成员国纺织品贸易进口额纺织品贸易转移效应变化率()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中国纺织品净福利效应公式:中国纺织品净福利效应=贸易创造额—贸易转移额三、实证结果分析(一)纺织品创造效应以及转移效应检验结果因为选取的各类指标构成面板数据结构,基于这种结构,三种估计方法可供选择:混合回归模型;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在本模型当中,如果采用混合回归模型或者随机效应模型,虚拟变量INFTA和EXFTA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最终会使得回归结果出现偏差。Baier等(2007)认为固定效应模型可以解决面板数据中关于FTA虚拟变量内生性问题在对数据进行F检验和H检验之后,其中通过FBaier等(2007)认为固定效应模型可以解决面板数据中关于FTA虚拟变量内生性问题为了避免由于非平稳时间序列而带来的伪回归问题,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面板数据的IPS检验表明其结果拒绝原假设,不存在单位根过程,各序列为平稳时间序列。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下中国纺织品创造贸易效应实证分析结果如表2下:表2纺织品贸易创造效应实证研究结果VariableCoefficientStd.Errort-StatisticProb.

LNGDP1GDP2?0.6225740.02981720.880080.0000LNDISTANCE?-1.0721200.337050-3.1808920.0017INFTA?-0.1853760.095680-1.9374540.0541C-4.0325103.109122-1.2969930.1961R-squared0.714230

Meandependentvar1.877689AdjustedR-squared0.710048

S.D.dependentvar0.654722S.E.ofregression0.352550

Sumsquaredresid25.47973F-statistic170.7866

Durbin-Watsonstat0.300794Prob(F-statistic)0.000000有上述结果,不难得到贸易创造效应回归方程:可以看到,模型判定系数R2回归系数为0.714,F统计量的值为170.787,模型基本显著。该引力模型中GDP乘积项以及距离项都符合预期且显著。回归结果表明,当GDP乘积每增加1%,中国和自由贸易区内其他国家纺织品贸易额会提高0.623%;当中国和自由贸易区内其他国家距离增加1%,那么双边的纺织品贸易额会减少1.072%。但是贸易创造系数的值却是负数,这不符合预期。它意味着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实际上减少了双边的纺织品贸易额,且由第二节分析可得纺织品贸易创造效应变化率(V)的值为-0.17(e-0.185-1)。也就是说,当同属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时,双边的纺织品贸易额会减少0.17。实际结果与理论结果不相符主要是因为中国和东盟在纺织品贸易方面的结构相似性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双边的纺织品出口大多集中在一些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纺织品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依赖于大量劳动力资源,而近年来,我国的劳动力价格一直高于东盟国家并且依然在逐年升高,这样的贸易结构以及生产要素的富裕程度决定我国纺织品竞争的劣势。其次,一些东盟国家例如印度尼西亚、缅甸等都将纺织品列入敏感产品,它们都申请延迟了纺织品关税取消的节点,这导致我国纺织品在进入他国市场时没有享受到预期的优惠政策,这种延期政策造成的贸易壁垒造成我国纺织品出口的负面影响。还有一个替代的原因可能是商品之间的替代效应,纺织品的要素报酬比较低,自贸区建立后更多的商业机会导致原来用于生产纺织品的要素转而生产一些生产要素报酬高的产品。最后,一些其他因素例如全球金融危机也对双边贸易额产生了影响,但是并没有考虑其中,可能导致了模型的偏差。总而言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不具有纺织品贸易创造效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下中国纺织品贸易转移效应实证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表3纺织品贸易转移效应实证研究结果VariableCoefficientStd.Errort-StatisticProb.

C-13.535361.05019412.888440.0000LNGDP1GDP2?2.7823670.460368-2.6522850.0025LNDISTANCE?-1.5645023.6042802.2433800.0000EXFTA?-0.4179970.420202-3.4244020.0037LNIM?(-1)0.9380510.07004446.798820.0000R-squared0.921269

Meandependentvar10.52132AdjustedR-squared0.919566

S.D.dependentvar4.267504S.E.ofregression0.359475

Sumsquaredresid239.0606F-statistic541.1910

Durbin-Watsonstat4.324873Prob(F-statistic)0.000000这里特别说明的是,模型中加入了LNIM?(-1)是由于自相关的存在,用来消除自相关的影响。因此贸易转移效应回归方程:从表中可以看到,每个变量的系数都符合预期且当显著水平为0.01时,都能够通过t值检验。模型判定系数R2=0.93,F=541.19都比较显著,方程的拟合优度都比较好,回归结果表明,当GDP乘积每增加1%,中国和自由贸易区外国家纺织品贸易额会提高2.78%;当中国和自由贸易区内其他国家距离增加1%,那么双边的纺织品贸易额会减少1.56%;用来测试贸易转移效应的虚拟变量EXFTA的系数是负数,符合预期值。这说明自贸区的成立确实产生了贸易转移效应。它表明若某国不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中国从该国的纺织品进口额将会降低0.34(e-0.42-1),即由第二节知纺织品贸易转移效应变化率()的值为0.34。上述分析表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不具有纺织品贸易创造效应,具有贸易转移效应。所以,从中国福利水平上来讲,贸易创造以及贸易转移实际上都是负效应,。也就是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使得我国的贸易总体上收益,却使得纺织品贸易蒙受了损失。(二)纺织品净福利效应检验结果中国纺织品行业的福利水平由贸易创造效应以及贸易转移效应二方面的力量左右。实验结果分析可知,中国与东盟国家不存在纺织品贸易上的创造效应,也就是说自贸区的建立没有给纺织品贸易带来正面创造效应的影响,反而使得自贸区内的纺织品贸易额下降了0.17。其次,在考虑对自由贸易区外国家的影响即贸易转移效应时,发现了贸易转移效应的负面影响。自贸区的建立使得中国由进口自贸区外国家制造的高效率、低成本的纺织品转而进口自贸区内国家制造的低效率、高成本的纺织品,这使得中国对自贸区外国家的进口额降低了0.34。根据引力模型分析方法,如果知道中国东盟纺织品贸易总额、非成员国纺织品贸易进口额、纺织品贸易创造效应变化率、纺织品贸易转移效应变化率的前提下,可以计算中国纺织品贸易的贸易创造额、贸易转移额以及福利效应的增加额或者损失额。其中中国东盟纺织品贸易总额、非成员国纺织品贸易进口额情况见表4:表4中国与东盟纺织品贸易总额以及非成员国纺织品贸易进口额汇总表单位:亿美元年份中国东盟纺织品贸易总额非成员国纺织品贸易进口额2002309.318.192003371.018.752004437.525.802005541.129.322006620.130.202007699.034.952008731.535.462009712.431.362010870.944.5520111043.374.7320121075.579.43由第二节可知纺织品贸易创造效应变化率V=0.17,纺织品贸易转移效应变化率=0.34,所以中国与东盟国家静态贸易效应结果见表6。表6中国与东盟国家静态贸易效应结果表单位:亿美元年份贸易创造额贸易转移额纺织品行业净福利200252.586.18-58.77200363.076.38-69.45200474.388.77-83.15200591.999.97-101.962006105.4210.27-115.692007118.8311.88-130.712008124.3612.06-136.412009121.1110.66-131.772010148.0515.15-163.202011177.3625.41-202.772012182.8427.01-209.84上述分析表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使得中国纺织品贸易不仅存在净福利损失的情况,而且净福利损失额还在持续增加,并在2005年以及2011年分别突破100亿美元和200亿美元。截止2012年,中国纺织品贸易的净福利损失额为209.84亿美元,而纺织品进出口总额为1075.5亿美元,因此损失比约为六分之一。损失比值等于净福利损失额比上福利损失额与总贸易额之和四、政策建议本文套用引力模型研究了2002年到2012年间中国同8个东盟国家以及11个自贸区外国家的面板数据,探讨了CAFTA框架下中国纺织品静态贸易效应,发现CAFTA框架对中国-东盟纺织品贸易存在负的净福利效应。CAFTA符合历史潮流发展趋势。纺织品行业惟有尽快的适应这样的国际形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一)企业:加快纺织品行业产业调整升级步伐相较于东盟国家,中国的纺织品行业已经快速挺进了二三十年,拥有更加完善的产业链,从原材料采购、加工、设计、成品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具备高度的协调性。这使得我国更加具备纺织品行业的竞争力。然而2011年、2012年、2013年,世界银行根据人均收入水平将中国、泰国、马尔代夫等国都列入了中等收入或发达国家的行业,纺织品行业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而我国劳动力价格也是一涨再涨,但是东盟国家例如越南利用其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竞争优势。中国纺织品行业的产业调整与产业升级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