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从“儿童的我"这一视角,探寻学习生活,研读寿镜吾先生的形象。

2.从读者这一视角,比较三味书屋和百草园的异同。

3.从“成年的我”这一视角,探讨鲁迅写作这篇文章的深意。

【教学重难点】

从读者这一视角,比较三味书屋和百草园的异同。

从“成年的我"这一视角,探讨鲁迅写作这篇文章的深意。

【教学过程】

一、回顾前文,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讲到百草园让童年的鲁迅恋恋不舍,但纵使再不舍,随着年龄的长大,他还是要去“三味书屋”读书了。究竟那里的生活是怎样的呢?少年不安的心能否得到安放呢?

二、走进三味书屋,尝各种滋味

【学习活动一】一味:品读书屋滋味

请同学们默读三味书屋的10-24自然段,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在少年鲁迅的眼中三味书屋的学习滋味,并结合课文说说你的依据,并用这是________的三味书屋回答。

明确:

(1)呆板枯燥。

“只要读书"“不应该问”“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读书生活枯燥)——读书对课

教师小结:“一万个为什么”是少年特有的标签,少年总是充满了求知的欲望,但是在这样的私塾里却遭到了棒头一喝,的确扫兴。

(2)有点可笑。

“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先生博学、质朴、“和蔼”答礼,但面对“我"的“怪哉”之问,脸上有“怒色",想到不渊博的长妈妈都能讲“美女蛇”,少年鲁迅的心底难免有困惑、不解,对“渊博的宿儒"作了不动声色的调侃。

教师小结:你的发现有深度,当少年的自由有了约束,当少年的崇拜遭遇失望,的确令

人费解,甚至还有些好笑。——问怪哉虫

(3)快乐。

①读书时偷跑进后园折蜡梅花、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后院拾趣

②被老师发现后,回屋大声读书的情景。——师生共读

(在学生作陈述后,师生配合演读第20-23节。强调“放开喉咙”,读出“人声鼎沸"的效果,突出老师读书时“拗过去、拗过去”的情态)

③老师读书入神时,上课偷着画画儿、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偷玩

的窃喜)——描像做戏

【学习活动二】二味:赏读人物形象

这些快乐也好,无奈也罢,都和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老先生密不可分。你们喜欢这位老先生吗?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由。分组赏读问怪哉虫、后院拾趣、师生共读的片段,看看这是一位怎样的先生。并声情并茂地演绎出来

明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什么时候问的?怎么问的?老师心里怎么想。少年对事物本有好奇心,但方正的老师也有其教学原则,果断而严肃地拒绝回复。他认为孩子们学习,应读“三味”书,要纯正。学生要专心听讲,不可三心二意,要有所问有所不问。)

①“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严而有方,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②“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两个“但",对比转折,宽厚仁慈的背后表现他保护孩子天性、尊重孩子自尊、严而不厉,比较开明)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从老师读书的神态、动作,表现他对读书的投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让“我”觉得文章是极好的,读书是快乐的;再看老师读的内容。这几句出自清代刘翰的《李克用置酒三垂冈赋》,讲的是唐朝末年的一位沙场英雄,终其一生都在为恢复唐朝宗室而驰骋沙场。这句话写的就是他在胜利的酒宴上纵情豪饮,英雄气概扑面而来。

没想到,须发花白,平日不苟言笑的老先生,竟喜欢这样的英雄,喜欢这样的文章。在喧喧闹闹的教室里,老师沉浸其中,他是不是也在回味自己的英雄岁月或是没能实现的好汉梦呢?发现这个秘密的迅哥,是不是也是满心的激动与欣喜,就好像你无意中发现自己平日里有些怕怕的老师居然也是一个喜欢看金庸,读武侠的老师那本意外和激动,而且,好像只有你一个人发现了,无意中竟和老师分享了同一个秘密,真是一种难忘的童年回忆。)

三、结合背景,悟万千感慨

1.这样一份失落之情在中年鲁迅回忆的文字里也能看得到。大家跳读文章,找出中年鲁迅面对岁月流逝而发出的感慨。

明确:

(1)“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

(2)“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学习活动三】主旨争鸣,启发思考。

2.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因温馨的童年回忆而快乐,也因童年的远离而失落。但除此之外,你还读出了作者什么情感呢?

给大家一组课外的链接材料,或许你还能有更深刻的发现。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唯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朝花夕拾·小引》

本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鲁迅先生由于受北洋军阀迫害,愤然离京,到达厦门。他本想与创造社合作干一番事业的,但到达厦门后的状况却使他大失所望,创造社的同仁大都参加北伐去了,他因此失去了战友;而“现代评论派"的势力也从北京移到厦门,并在那里不断膨胀。这些人,谋私图利,工于心计,对教书却全不济事。每天除了干些讨好上司、散布流言蜚语、大摆名士架子之类的玩意外,就是暗中攻击鲁迅,排异己。而当局则“正与此辈气味相投”。

明确:

(1)在黑暗现实中的一种寄托,汲取前行的力量。

(2)对童年、家乡的一种留恋。

(3)对现实生活的“芜杂"的一种温柔批判(调侃)。

总结:关于这篇文章的情感主旨,至今仍有很多种说法。今天大家的理解各异,或许有偏颇,但也许离中年鲁迅的回忆初衷最近。有了思考,就是一种进步。也因此,我们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历经近百年,却依然鲜活。

年少读不懂鲁迅,读懂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