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_第1页
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_第2页
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_第3页
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_第4页
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注意页码引言注意页码(一)研究背景和问题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和汽油价格的不断攀升,新能源汽车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商品之一。然而,尽管新能源汽车在环保和节能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其价格相对较高,技术也还不够成熟,存在续航里程较短等问题,因此在中国市场份额较小,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也受到一定制约。如何提高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是当前政府和新能源汽车厂商需要仔细思考的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消费者有着较高的环保意识会使其更注重汽车的环保性和节能性,更加倾向于购买新能源汽车;而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价格也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重要因素。因此,本研究将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探究不同消费者群体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和态度,并分析其购车决策的因素和考虑因素。政府的新能源汽车消费政策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有着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就比如对新能源汽车购置税的减免、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费等,可以鼓励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因此,本研究还将探究政策环境对消费者购车意愿的影响,分析政策环境对消费者购车决策的影响和政策的有效性。此外,消费者的个人特征,如年龄、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家庭结构和工作类型等,也会对购车决策产生影响。本研究的结果将为企业、政府和消费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决策依据。企业可以根据研究结果制定更加精准的市场营销策略,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提高市场份额;政府可以依据研究结果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政策,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推广;而消费者可以通过了解自己的购车意愿和决策因素,做出更加明智的购车决策。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决策依据,促使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健康发展。研究将分析新能源汽车产品消费者感知价值、感知风险、政策环境以及消费者个人特征等因素对购车意愿的影响,并深入探讨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本研究将首先分析新能源汽车的产品特征,包括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充电时间、车型种类和车辆价格等因素对消费者购车意愿的影响。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消费者购车的成本和使用体验,因此了解消费者对于这些因素的重视程度及其影响因素,能够帮助企业制定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策略。其次,本研究将探究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感知风险程度以及对这些风险的态度对购车意愿的影响。新能源汽车虽然有环保、节能等优势,但其技术和市场成熟度较低,同时存在充电不便、续航里程短等问题,这些因素可能影响消费者的购车意愿。因此,本研究将分析消费者对于这些风险的认知和态度,以及这些因素对购车意愿的影响,从而了解消费者在购车过程中的风险偏好和权衡。第三,本研究将探究政策环境对消费者购车意愿的影响。政策环境是影响消费者购车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购置税减免、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费等政策措施可以鼓励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因此,本研究将分析政策环境对购车意愿的影响,并探讨不同政策措施对于不同消费者群体的影响,从而了解政策措施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促进作用和局限性。最后,本研究还将探究消费者个人特征对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的影响。通过分析个人的特质对消费者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的影响,本研究可以为企业和政府提供更加精准的市场分析和营销策略,同时也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使其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新能源汽车。研究意义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大势所趋,能有有效缓解能源紧张的局面同时还能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因此,深入研究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1)理论意义通过本研究,可以为消费者购买行为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范畴和视角。同时,本研究也有助于深入研究消费者对新兴产品的购买决策过程,为未来新兴产品的市场推广和营销策略提供新的理论支持。(2)实践意义通过研究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产品特征的需求和重视程度,企业可以更加精准地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并优化产品性能和价格。同时,研究消费者的感知风险和态度,也有助于企业提高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信任和购车意愿。其次,本研究也有助于政府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健康发展。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措施,如购置税减免、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费等,可以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车决策。研究内容研究内容第一章,引言。本章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旨在为新能源汽车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市场营销策略和产品设计思路。同时,阐述了研究的内容、思路和创新性,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清晰的逻辑框架。第二章,文献综述。本章针对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购买意愿和市场营销相关的理论成果和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包括消费者行为、心理学和市场营销等领域的研究成果。第三章,理论基础。本章概述了本研究所涉及的心理学、消费行为学、市场营销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具体包括理性选择理论、感知风险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等多个理论的介绍和解释。第四章,研究假设。本章基于前人的理论研究,提出了可能对消费者购买意愿有影响的因素的不同假设,并建立了研究模型。旨在分析各个不同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找到影响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关键因素。第五章,研究设计。本章通过文献研究,李克特五点量表设计并分析量表,介绍研究工具与分析方法。第六章,数据分析与结果。本章将利用SPSS25.0对样本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得出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并为后续研究结论提供数据支持。在此基础上,本章将提出具体的管理建议与启示,为新能源汽车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市场营销策略和产品设计思路。第七章,研究结论与相关建议。本章节将结合本文的研究结论进一步提出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和产品设计建议,指出本研究的考虑不周之处等。同时,还会为政府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提供建议和思路。2.研究思路本研究的核心理论包括技术接受模型(TAM)、感知价值模型(VAM)以及感知风险理论。为了达成研究目的,研究将构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购买意愿的测量量表,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同时,研究还将提供可行性建议和管理启示,帮助新能源汽车企业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购买意愿。这将为生产和销售企业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价格策略提供参考,并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力和消费者购买意愿。研究期望能够探讨出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和影响路径,并提出具体的管理建议和启示,为新能源汽车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市场营销策略和产品设计思路。研究创新性本研究在主题选择和研究视角上的创新点在于,针对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和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不确定性,从消费者的视角出发分析新能源汽车的影响因素。另一方面,本研究在研究内容和理论上的创新点在于,将TAM模型、VAM模型和感知风险理论等多种理论相结合,以深入探究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形成机制,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管理启示和建议。同时,本研究将以相关研究为基础,结合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实际情况,对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和系统的探讨,以期为生产和销售企业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价格策略提供参考。这些创新点使得本研究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和应用前景。通过探讨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制,本研究将为生产和销售企业提供更为精准的市场分析和消费者需求的洞察,同时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市场监管提供理论支持。此外,本研究将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信息和购车参考,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和消费者购买意愿的提升。消费者支付意愿研究综述(一)支付意愿的概念界定支付意愿(WTP)是消费者愿意为某种产品或服务付费的程度。在经济学中,WTP是一种度量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价值的方法。1970年,Kamen和Toman首次提出了价格公平理论,该理论开启了人们对于WTP相关理论的研究。Cameron和James(1987)将支付意愿定义为消费者愿意为某种产品或服务付费的程度,其强调了消费者的态度和价值观对WTP的影响。而黄汉江(1990)认为支付意愿是消费者愿意为他们获得的商品和服务支付的价格,或者他们愿意支付的价格,其强调WTP的关键在于消费者对于商品或服务的需求和价值。WTP是消费者的主观意愿,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质,衡量的是消费者愿意为某种产品或服务付费的程度,即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徐迎军等(2015)认为有效估计支付意愿不仅能为供应商的营销策略提供重要数据,同时还能为政府的政策制定作参考。因此,WTP的概念对于市场决策、定价策略的制定以及政府公共消费政策的制定都具有重要的作用。WTP还可以用来评估新产品或服务的市场潜力。在市场推广初期,企业需要了解消费者对于新产品或服务的WTP,以确定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并预测市场需求。企业还可以通过比较WTP与实际价格的差异来评估产品或服务的营销效果,以及是否需要调整定价策略。(二)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支付意愿是消费者主观购买意愿的体现,会受到多种不同因素的影响。以下将列举一些常见影响:首先,感知利益与感知价值理论(Zeithaml,1998)提出消费者对于产品的感知价值与感知利益是影响消费者支付意愿的关键因素。感知利得指的是产品的性能和质量等,而感知价值则是消费者基于产品的利益感知和价值感知形成的。因此,感知价值是影响消费者支付意愿的首要因素。其次,顾客感知理论(于跃、李雷鸣,2018)认为,顾客感知的产品或服务质量、价格、形象和服务等因素会影响顾客的购买决策和支付意愿。顾客感知理论还强调了顾客对于服务和服务提供者的态度和信任感对支付意愿的影响。第三,EugeneW(1996)提出,满意度高的顾客通常会更愿意为其支付更高的价格。这一研究表明,提高顾客满意度可以增加他们的支付意愿。第四,消费者个性特征、人口因素、外部线索也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宋蕾等,2018)。例如消费者的信念、态度、文化等个性特征以及市场环境、广告宣传等外部因素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和支付意愿。最后,产品或服务本身的特性也是影响支付意愿的因素之一。Laarman和Gregersen(1996)研究发现,产品的品牌、外观、功能等特性会对支付意愿产生影响。(三)理论基础1、技术接受模型理论Davis(1989)在研究用户对信息技术的接受度时,为了解释计算机被广泛接受的决定性因素,提出了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AcceptanceModel,TAM)(如图2-1所示)。图2-1技术接受模型(TAM)许多学者将技术接受模型扩展为不同的接受模型,并通过改变模型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将其应用于实践。例如,Amoako-CyampahK,SlamnAF(2004)基于TAM研究企业对ERP系统的适用意愿,HungPinShih(2004)基于TAM研究使用网络工作的行为意愿等。2、感知价值模型理论感知价值理论是在技术接受模型(TAM)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旨在更全面地解释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接受程度。实证研究已经证实,VAM模型对互联网相关产品与服务的解释度与适配度比TAM模型更高,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解释消费者行为。感知价值模型具体如图3-2所示:图2-2感知价值模型(VAM)三、研究假设(一)模型构建针对新能源汽车的互联网环境,传统的技术接受模型并不适用于预测用户行为,因此本文章基于以上理论采取了更为合适的模型。本文将采用感知价值模型来进行研究。感知价值模型主要有两种不同的影响因素,分别是感知利得和感知利失。感知利得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获得的利益,而感知利失则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面临的风险。这些因素可能会使消费者对购买行为产生顾虑,从而影响购买意愿。因此,本文将对感知利失中的安全风险、隐私风险和财务风险进行测度和分析,以探究它们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综合感知利得和感知利失两个方面的因素,可以更全面地分析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提供决策支持,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购车体验。本研究将感知利得与感知利失作为自变量,感知价值作为中介变量,支付意愿作为结果变量进行研究,具体研究模型如图4-1所示:图3-1本文的研究模型研究假设1.感知利得与感知价值Zeithaml(1988)提出感知利得与感知利得之间的相对关系会影响消费者的购物决策:感知利得促进消费者进行消费,而感知利失会阻碍消费者的购物行为。共享单车可以为消费者解决短途出行的困难,从而为消费者带来价值。新能源汽车给予了消费者更多的选择,有助于消费者实现更环保的出行方式。同时,它也缓解了城市空气污染和能源消耗的问题,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场景下,感知有用性可以被定义为用户认为使用新能源汽车能够提高出行的效率和节省能源。而感知易用性则可以被定义为用户认为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操作与操控很简单便捷。新能源汽车的操作方式与传统汽车相似,但也有一些新的功能与操作方式,例如电池充电、充电桩查询、车辆行驶模式选择等,这些功能需要进行简化和普及,以提高用户的易用性。此外,许多新能源汽车平台企业在市场推广阶段也采用了促销策略,例如优惠券、购车补贴、充电服务优惠等,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本文将感知利得分为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优惠三部分,并提出假设:H1a: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感知有用性对感知价值有正向影响H1b: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感知易用性对感知价值有正向影响H1c: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感知优惠对感知价值有正向影响感知利失与感知价值本文基于感知风险理论,将感知利失定义为消费者在购买新能源汽车时可能存在的风险。新能源汽车是为了解决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问题的一项新型汽车,消费者在购买新能源汽车时需要考虑到安全、性能、维修、充电等方面的风险,而这些风险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感知利失因素,影响着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感知价值,进而影响其购买意愿。此外,研究表明感知风险与感知价值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例如,Kangetal.(2015)的研究结果显示,安全风险、性能风险、信任风险等因素都会对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意愿造成负向影响;XiaohuaYang(2017)在对中国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行为意向的研究中指出,价格风险、服务风险、技术风险等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具有负向影响。结合新能源汽车产品特性,本文提出以下假设:H2a: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安全风险对感知价值有负向影响H2b: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性能风险对感知价值有负向影响H2c: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价格风险对感知价值有负向影响3.感知价值与支付意愿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感知价值是他们购买决策和品牌忠诚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探究感知价值与消费者支付意愿之间的关系对于制定新能源汽车市场营销策略至关重要。相关研究表明,感知价值与消费者支付意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因此,本文提出假设:H3: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感知价值对购买意愿有正向影响4.研究假设小结本文的研究假设总结如表3-2所示:表3-2本文的研究假设总结假设编号研究假设H1a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感知有用性对感知价值有正向影响H1b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感知易用性对感知价值有正向影响H1c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感知优惠对感知价值有正向影响H2a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安全风险对感知价值有负向影响H2b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性能风险对感知价值有负向影响H2c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价格风险对感知价值有负向影响H3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感知价值对购买意愿有正向影响四、研究设计变量选择与变量定义在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新能源汽车的特点与实际需要,将本文所涉及的变量进行定义如表5-1:表4-1本文变量定义变量名称变量定义参考文献感知有用性(PU)用户认为使用新能源汽车对环境保护和减少尾气排放的程度Davis(1989)感知易用性(PEU)用户认为使用新能源汽车过程中的便利程度,包括充电、维护等方面感知优惠(PP)用户认为新能源汽车相比传统燃油汽车更加节能环保,能够节省燃油费用杨永清等(2012)项九秀(2013)安全风险(SR)用户担心在使用新能源汽车的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如电池漏液、起火等Dholakia(2001)隐私风险(PR)用户担心在使用新能源汽车时会出现私人信息泄露甚至被盗用的情况Pavlouetal.(2007)FlaviánandGuinalíu(2006)财务风险(FR)用户担心使用新能源汽车会泄露自己的交易信息以及线上支付隐私等Forsythe.Setal.(2006)感知价值(PV)用户在综合考虑感知利得和感知利失的基础上,对新能源汽车的总体评价和态度Zeithaml(1988)外部环境(EE)影响用户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外部因素,如政策、充电设施、品牌口碑等YanyongGuoetal.(2017)满意度(CS)用户使用新能源汽车的过程中,对舒适性、安全性、价格等的满意程度朱永康(2018)支付意愿(WTP)用户愿意为使用新能源汽车付费的程度Lin.etal.(2013)量表设计本文除了借鉴成熟量表以外,还结合新能源汽车产品特性对量表进行了适当改动和自拟,每个变量均有3~5个问项进行测量。本研究主要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WTP3、WTP4、WTP5在问卷中采取单选题的形式,数据处理时对选项A到选项E分别赋予1~5的值。具体量表设计如表5-2所示:表4-2具体量表设计变量编号问项参考文献感知有用性(PerceivedUsefulness)PU1我认为新能源汽车是有用的Davis(1989)PU2我认为使用新能源汽车可以提高出行效率KimH.etal.(2007)PU3我认为使用新能源汽车是有必要的Byoungsoo(2011)感知易用性(PerceivedEaseOfUse)PEU1使用新能源汽车步骤简单,对我来说是容易的Davis(1989)PEU2学习使用新能源汽车不会花费我过多精力LuJuneetal.(2005)PEU3总的来说,我认为新能源汽车易于操作和使用感知优惠(PerceivedPreferences)PP1我认为使用新能源汽车比传统燃油车更省钱Davis(1989)PP2我认为购买新能源汽车可以享受很高的政府补贴和优惠杨永清等(2012)项九秀(2013)PP3新能源汽车平台企业发放优惠券等优惠活动会促使我购买新能源汽车安全风险(SafetyRisks)SR1我担心新能源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产生安全问题UtpalM.Dholakia(2001)SR2我担心新能源汽车无法顺利带我到达目的地SR3我认为新能源汽车还存在其他安全方面的问题和隐患隐私风险(PrivacyRisks)PR1我担心向新能源汽车平台企业透露我的位置信息可能带来潜在损失Pavlouetal.(2007)PR2我担心新能源汽车平台企业会在未告知我的情况下不当搜集我的个人资料,并不法使用FlaviánandGuinalíu(2006)PR3我担心新能源汽车平台企业无法保证我的身份信息和交易信息不被第三方盗用财务风险(FinancialRisks)FR1我担心购买新能源汽车可能无法退回我的订金Forsythe.S.etal.(2006)FR2我担心新能源汽车移动支付安全无法受到保证FR3我担心购买新能源汽车会出现计费错误导致财产损失感知价值(PerceivedValue)PV1考虑到新能源汽车的有用性、易用性和优惠等利得,我认为购买新能源汽车是值得的Zeithaml(1988)PV2相对于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风险,我认为购买新能源汽车是值得的PV3总的来说,我认为新能源汽车会给我带来价值KimH.etal.(2007)外部环境(ExternalEnvironmental)EE1无论温度高低,我都愿意使用新能源汽车自拟EE2无论天气好坏,我都愿意使用新能源汽车EE3城市拥堵情况、政府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等因素会促使我使用新能源汽车YanyongGuoetal.(2017)胡发刚等(2018)满意度(Satisfaction)CS1我对新能源汽车的驾驶体验很满意朱永康(2018)CS2我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很满意CS3我对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优惠政策很满意CS4总的来说,我对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现状很满意支付意愿(WillingnessToPay)WTP1我愿意为使用新能源汽车付费Lin,Hsu&Chen(2013)WTP2我打算将来为使用新能源汽车付费WTP3我愿意为更长的续航付费自拟WTP4我愿意为更安全的性能付费WTP5我愿意为无人驾驶技术付费控制变量新能源汽车是环保和节能的代表,同时也是一种新型的出行方式。目前市场上的新能源汽车种类繁多,消费者的选择空间很大。已有研究显示,顾客满意度与消费者购买意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人口统计学变量也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因此,本文在研究文献、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新能源汽车的产品特性,选取收入水平、政策环境、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分布以及满意度作为控制变量。研究工具与方法文献分析法查阅各种文献资料,重点整理有关消费者支付意愿、感知价值、新能源定价方法和策略的相关文献,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不足进行了解和梳理。在了解前人研究成果和理论假设的基础上,结合新能源汽车的特殊性,明确研究方向和问题,确定研究路径和研究方法。本文将以文献分析为基础,进一步深入研究共享单车定价策略与消费者支付意愿的关系。2.问卷调查法对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及新能源汽车消费者支付意愿等变量进行了定义,根据文献研究,借鉴成熟的量表,并结合新能源汽车特性进行问卷设计。3.统计分析法把有效问卷编制成EXCEL格式,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25.0和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信效度分析等,得出最终结论并对结论进行分析,提出对新能源汽车定价有针对性的意见。问卷数据收集本研究从2023年3月4日开始实施正式调研,通过互联网渠道共发放问卷215份,回收问卷215份,对收集到的问卷进行审核,剔除填写结果有明显规律、答案前后逻辑矛盾以及从未使用过共享单车的无效问卷93份,共收集有效问卷122份,问卷有效率达到56.7%。五、数据分析与结果(一)描述性统计分析1.样本人口统计特征分析样本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数据如表5-1所示:表5-1样本人口统计学特征数据人口统计学变量分类项目本研究调查结果频数比例(%)性别男5847.5女6452.5年龄18岁以下43.218-253831.126-30332731-40332741-5075.751-6064.960以上10.8学历高中及以下64.9大专1411.4本科8166.3硕士2016.3博士及以上10.8月平均可支配收入1500以下1613.11500-2999元119.03000-4999元2923.75000-8000元3226.28000及以上3427.8样本中男女比例接近50%,女性略多于男性一些。调查对象集中于18-40岁之间,有104人,占85%。青壮年群体更加关注环保,因此与新能源汽车这一新兴产品契合。本科及以上的学历占据了大部分,其中,本科学历占比最多,达66.3%,硕士学历占比16.3%。高中及以下和博士及以上的比例较低。月平均可支配收入8000元以上占比最大,占27.8%,其次是5000-8000元,占比26.2%,再次是3000-4999元区间,占比23.7%。本次调查样本主要集中于中高收入人群,也是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主流群体。(二)样本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信度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如表5-2所示:表5-2信度检验检验结果变量测量项目Cronbach'sα系数感知有用性(PU)30.702感知易用性(PEU)30.774感知优惠(PP)30.751安全风险(SR)30.792隐私风险(PR)30.732财务风险(FR)30.743感知价值(PV)30.637外部环境(EE)30.778满意度(CS)40.739支付意愿(WTP)50.704总体信度330.886根据以上数据,可看出本文研究数据效果良好。效度分析量表效度分析效度即有效性,本文信度分析如表5-3所示:表5-3信度分析结果KMO检验和Bartlett的检验KMO值0.772Bartlett球形度检验近似卡方1642.703df528P0.000***注:***、**、*分别代表1%、5%、10%的显著性水平可以看出,KMO>0.7,Bartlett's球形检验所对应的P=0.000,都说明本研究的量表效度较高。共同方法偏差检验共同方法偏差会很大程度地影响研究结果,因此本文利用SPSS25.0的因子分析法进行最大方差的检验。表5-4总方差解释总方差解释成分旋转前方差解释率旋转后方差解释率特征根方差解释率(%)累积方差解释率(%)特征根方差解释率(%)累积方差解释率(%)18.12924.63424.6348.12924.63424.63423.63411.01335.64731.7555.31940.96541.5594.72545.6951.3694.14849.83861.2893.90653.74471.1633.52657.2781.0983.32860.59891.0393.14963.748100.9933.00866.756110.9612.91369.669120.8822.67272.34130.7842.37774.717140.7772.35577.072150.6872.08179.152160.6591.99881.151170.6421.94783.097180.6071.8484.937190.5671.7286.657200.4851.46888.125210.4731.43389.557220.4541.37690.933230.4151.25892.191240.3931.1993.381250.3561.07994.46260.3270.99295.452270.3040.9296.372280.2640.897.172290.2470.74797.919300.2370.71798.636310.1790.54399.179320.1510.45899.637330.120.363100如表5-4所示,本研究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五)相关分析1.感知利得与感知价值表5-5感知利得因素与感知价值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控制变量变量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优惠无感知价值相关性0.5440.6650.544显著性(双尾)0.0000.0000.000自由度122122122外部环境&满意度&性别&收入水平相关性0.2560.4460.218显著性(双尾)0.0000.0000.000自由度116116116从表6-5具体分析可知:感知有用性与感知价值之间呈现出显著性,无控制变量时二者的相关系数值是0.544,控制外部环境、满意度、性别、收入水平变量后,二者的相关系数值是0.256,并且控制变量前后相关系数值均大于0,也就是说感知利得与感知价值之间有着正相关关系,因此本研究的H1a得到初步验证。感知易用性与感知价值之间无控制变量时二者的相关系数值是0.665,控制外部环境、满意度、性别、收入水平变量后,二者的相关系数值是0.446,并且控制变量前后相关系数值均大于0,这意味着感知利得与感知价值之间存在着较为显著的正向相关的关系,本研究的H1b得到初步验证。感知优惠与感知价值之间呈现出显著性,无控制变量时二者的相关系数值是0.544,控制外部变量后,二者的相关系数值是0.218,这意味着感知利得与感知价值之间有着正相关的关系,因此本研究的H1c得到初步验证。2.感知利失与感知价值表5-6感知利失因素与感知价值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控制变量变量安全风险隐私风险财务风险无感知价值相关性0.1710.2440.264显著性(双尾)0.0000.0000.000自由度122122122外部环境&满意度&性别&收入水平相关性0.1220.1390.135显著性(双尾)0.0000.0000.000自由度116116116从表5-6分析可以得出,在不控制变量时,感知价值与隐私风险,财务风险之间呈现显著性,无控制变量时,感知价值与隐私风险的相关系数值为0.244,感知价值与财务风险的相关系数值为0.264.而感知价值与安全风险之间关系并不显著。在控制变量后,感知价值与三者之间的关系都不显著。3.感知价值与支付意愿表5-7感知价值与支付意愿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控制变量变量感知价值无支付意愿相关性0.621显著性(双尾)0.000自由度122外部环境&满意度&性别&收入水平相关性0.380显著性(双尾)0.000自由度116从表6-7具体分析可知:支付意愿和感知价值之间呈现出显著性,无控制变量时二者的相关系数值是0.621,控制外部环境、满意度、性别、收入水平变量后,二者的相关系数值是0.380,并且控制变量前后相关系数值均大于0,这意味着感知利得与感知价值之间有着正相关关系,本研究的H3得到了初步验证。(六)假设检验小结本研究具体假设检验结果如表5-8所示:表5-8具体假设检验结果假设编号研究假设检验结果H1a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感知有用性对感知价值有正向影响成立H1b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感知易用性对感知价值有正向影响成立H1c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感知优惠对感知价值有正向影响成立H2a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安全风险对感知价值有负向影响不成立H2b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性能风险对感知价值有负向影响不成立H2c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价格风险对感知价值有负向影响不成立H3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感知价值对购买意愿有正向影响成立六、研究结论与相关建议(一)研究结论根据我的研究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感知有用性、易用性和优惠对感知价值有正向影响,而安全风险、性能风险和价格风险对感知价值有负向影响。感知价值对购买意愿有正向影响,其中感知易用性的影响最为显著。安全风险对感知价值有负向影响,需要得到重视,因为安全问题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如果企业忽视安全问题可能会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忠诚度产生负面影响。基于以上结论,本研究建议新能源汽车企业应该注重提升消费者的感知价值来提高购买意愿和忠诚度。为此,企业可以从产品的有用性、易用性和优惠等方面入手,提供更加实用、易用、优惠的产品。同时,企业还需要重视车辆的安全性和相关风险,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消费者对于安全风险的担忧。(二)发展建议本研究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从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角度出发提出以下发展建议:1.基于顾客感知价值制定新能源汽车的价格策略本研究证实了顾客感知价值对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购买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基于顾客感知价值制定价格策略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可以定期对消费者的感知价值进行调研,针对消费者的感知价值确定新能源汽车的定价范围,再通过分析影响消费者感知价值的因素实行动态价格机制。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还原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价值感知的过程以及感知价值与购买意愿之间的影响机制,有利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2.通过提升顾客感知价值来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顾客感知价值是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汽车企业可以通过提升顾客感知价值来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实现新能源汽车的持续盈利与稳定发展。具体方法如下:(1)提高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需求消费者对于汽车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有着很高的要求,新能源汽车也不例外。因此,汽车企业应该积极投入研发和制造,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的产品质量和性能,以满足消费者的真实需求。例如,开发更高效的电池技术,提高续航里程和充电速度,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等。(2)优化购车体验,提高消费者满意度消费者在购买新能源汽车时,除了对汽车产品本身的需求外,还对购车体验有着很高的要求。汽车企业应该积极优化购车流程,提高购车体验,例如优化销售流程、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务、提供更多的购车优惠等,以提高消费者的购车满意度和忠诚度。(3)提高品牌形象,增强消费者信任度品牌形象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汽车企业应该积极营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提高消费者对于品牌的信任度。例如,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推广绿色出行理念等,以提高品牌的社会形象和美誉度。(4)积极宣传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和特点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了解程度和认知度是影响购买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汽车企业应该积极宣传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和特点,例如节能环保、低碳出行、优质驾驶体验等,让消费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新能源汽车的优点和特点,提高其购买意愿。(5)加强与政府合作,提高政策支持度政府的政策支持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汽车企业应该积极与政府合作,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优惠政策,例如减免税费、补贴政策等,以降低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成本,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市场竞争力。同时,汽车企业还应该积极参与制定和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高政策支持度和市场发展潜力。(三)研究局限和展望本文在研究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以下是本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第一,由于目前国内外对于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购买意愿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在建立研究模型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变量选取不全面的问题。一些重要的因素可能未被纳入研究范围,导致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受到影响。第二,本研究采用了成熟的量表进行问卷设计,并对其进行了适当的修改和自拟。虽然为了保证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做了尽量少的变动,但是在翻译、修改过程中可能存在量表题项设置背景的忽略以及内容选取存在偏颇的问题,从而影响研究结论的可信度。第三,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来进行数据收集,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调查对象主要集中于城市居民,调查范围较小,调查对象的年龄、职业、收入水平等差异较小,调查对象的性别、地域分布也比较不均衡,降低了研究结果的普适性和代表性。因此,为了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首先,加强前期文献研究和理论研究,更全面地了解相关理论,确保研究模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其次,在量表设计时,考虑通过近距离的访谈来更加真实、有效地了解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的实况,结合事实情况对量表进行修正和删改,提高量表的有效性和可信度。最后,扩大调查范围,增加调查对象的数量和多样性,提高数据的有效性和代表性,使研究结果更加全面和可靠。同时,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如实地调研、深度访谈等,综合分析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动机和因素,从而得出更加准确的结论。

参考文献陈红梅,赵倩倩,陈岩.互联网+背景下啤酒消费者网络购买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8(11):114-116.陈默,尹世久,徐迎军.消费者自述偏好与现实选择比较研究——以有机牛奶为例[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5,30(01):100-105.陈强,徐大佑.谈顾客满意与顾客支付意愿的关系[J].商业时代,2006(30):45.程振宇.社交网络下网络互动对购买意愿影响及信任保障机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符遵斌.基于顾客感知价值的网络游戏虚拟产品定价研究[D].南昌大学,2010.郭星光.共享单车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8.黄汉江.投资大辞典[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0.黄金梅.感知风险对共享单车使用意愿的影响研究[D].广西大学,2018.李文元,向雅丽,梅强.感知对中小企业科技服务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以吸收能力为调节变量[J].科学学研究,2014,32(06):852-859.李翔,徐迎军,尹世久,高杨.消费者对不同有机认证标签的支付意愿——基于山东省752个消费者样本的实证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5(04):49-5林玲.旅游景区门票价格游客支付意愿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3.刘文波,陈荣秋.顾客价值理论的概念模型[J].商场现代化,2008(31):47-48.[13]刘翔,张瑶.共享单车的现金与信用组合定价营销模式[J].经营与管理,2018(06):50-51.[14]刘遗志,汤定娜.感知价值对消费者移动购物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TAM和VAM理论模型[J].兰州学刊,2015(04):169-175.[15]荣亚亚,梁佳敏,李圆.互联网共享单车定价策略及持续盈利模式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35):136-137.[16]向婷婷.消费者数字音乐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17]项九秀.基于感知价值的消费者网络团购意愿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3.[18]肖华勇,王天璐.以滴滴为例的共享经济定价问题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2(04):11-16.[19]肖坚.共享单车的运营定价与市场监管[J].发展改革理论与实践,2017(10):8-17+40.[20]徐迎军,尹世久,宋洪杰,吴林海.消费者支付意愿研究综述:以有机食品为例[J].营销科学学报,2015,11(03):120-138.[21]杨永清,张金隆,满青珊,慕庆国.移动互联网用户采纳研究——基于感知利益、成本和风险视角[J].情报杂志,2012,31(01):200-207.[22]于跃,李雷鸣.顾客感知对大学生网络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J].经济论坛,2018(10):142-147.[23]张雪桐.基于顾客感知价值的网络信息产品定价策略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6.[24]张赞赞.共享单车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8.[25]钟丽,肖磊,黄薰好.共享单车定价策略及持续盈利模式的分析[J].现代商业,2018(02):64-65.[26]朱阁,马龙,SangwanSunanda,吕廷杰.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消费者采用模型与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0,13(03):12-21.[27]朱永康.共享单车满意度调查设计与分析[J].时代汽车,2018(10):89-90.[28]ByoungsooKim,JungsukOh.Thedifferenceofdeterminantsofacceptanceandcontinuanceofmobiledataservices:Avalueperspective[J].ExpertSystemswithApplications,2011,38(3):1798-1804.[29]CameronTrudyA,MichelleDJames.EstimatingWillingnesstoPayfromSurveyData:AnAlternativePre-Test-MarketEvaluationProcedure[J].JournalofMarketingResearch,1987,24(November):389-395.[30]CarlosFlavián,MiguelGuinalíu.Consumertrust,perceivedsecurityandprivacypolicy:Threebasicelementsofloyaltytoawebsite[J].IndustrialManagement&DataSystems,2006,106(5):601-620.[31]ChristianHomburg,NicoleKoschate,WayneDHoyer.DoSatisfiedCustomersReallyPayMore?AStudyoftheRelationshipBetweenCustomerSatisfactionandWillingnesstoPay[J].AmericanMarketingJournal,2005,69(2):84-96.[32]CoxDF.RiskTakingandInformationHandinginConsumerBehavior[M].Boston:HarvardUniversityPress,1967.[33]DavisFD.PerceivedUsefulness,PerceivedEaseofuse,andUserAcceptanceofInformationTechnology[J].MISQuarterly,1989,13(3):319-340.[34]EugeneW.CustomerSatisfactionandPriceTolerance[J].MarketingLetters,1996,(7)3:265-274.[35]ForsytheS,LiuC,ShannonDandLiuCG.Developmentofascaletomeasuretheperceivedbenefitsandrisksofonlineshopping[J].JournalofInteractiveMarketing,2006,20(2):55-75.[36]JanGLaarman,HansMGregersen.Pricingpolicyinnature-basedtourism[J].TourismManagement,1996,17(4):247-254.[37]KamenJosephM,TomanRobertJ.PsychophysicsofPrices[J].JournalofMarketingResearch,19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