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贫血药课件_第1页
抗贫血药课件_第2页
抗贫血药课件_第3页
抗贫血药课件_第4页
抗贫血药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抗贫血药药品调剂科董军抗贫血药

定义:贫血是指循环血液中的红细胞数目和(或)血红蛋白含量长期低于正常值的病理现象。常分为三种类型:1、缺铁性贫血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3、再生障碍性贫血抗贫血药缺铁性贫血,由血液损失过多或铁吸收不足所致,主要表现为红细胞体积小,血红蛋白含量低,在我国较少见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由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所致,主要表现为红细胞体积大,血红蛋白含量高,白细胞及血小板亦有异常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由感染、药物、放疗等因素致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所致,主要表现为红细胞、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抗贫血药抗贫血药主要是根据贫血的类型选择不同的药物进行补充治疗主要分为三类分别是铁剂、叶酸和维生素B12。抗贫血药铁剂常用的铁剂有硫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蔗糖铁、富马酸亚铁、山梨醇铁、琥珀酸亚铁和右旋糖酐铁等。抗贫血药药动学有机铁比无机铁易吸收。酸性环境有利于无机铁的溶解而有助于吸收。Fe2+比Fe3+易以被动转运方式在小肠上段吸收,少部分以主动转运吸收,所以还原性物质如维生素C、果糖、半胱氨酸等有助于铁的吸收。鞣酸、磷酸盐、抗酸药等可妨碍吸收。考来烯胺、四环素等能络合铁,互相影响吸收。抗贫血药作用与途径铁是组成血红蛋白、肌红蛋白、血红素酶、金属黄素蛋白酶、过氧化氢酶等必需的元素。铁可吸附在骨髓有核红细胞膜上,进入细胞内与线粒体原卟啉结合形成血红素,再与珠蛋白结合形成血红蛋白。主要用于治疗铁的需要量增加、失血过多所致的缺铁性贫血。用药10~15日网织红细胞达高峰,4~8周血红蛋白接近正常。血红蛋白正常后,减半继续服药2~3个月,可使体内铁储存恢复正常。抗贫血药不良反应常见腹部不适、腹痛、腹泻、呕吐等,也可发生便秘,可能是由于硫化氢与铁生成硫化铁,减少硫化氢肠蠕动刺激作用。小儿误服过量铁剂(>1g)可引起急性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休克、血性腹泻、惊厥,甚至死亡。解毒措施包括用碳酸氢钠洗胃、胃内给予去铁胺等。抗贫血药叶酸叶酸由蝶啶、对氨基苯甲酸及谷氨酸组成,酵母、肝及绿叶蔬菜等含量丰富,不耐热。人体细胞不能合成,只能从食物中摄取。药理作用食物中叶酸在体内被还原成5-甲基四氢叶酸,然后转甲基给维生素B12后形成四氢叶酸,四氢叶酸在体内参与多种生化过程。如果叶酸缺乏就会使一系列的生化反应受阻,其中最明显的是DNA合成障碍,而对RNA及蛋白质的合成影响较小,从而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抗贫血药临床应用叶酸作为各种原因所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补充治疗,维生素B12可促进叶酸的利用,合用效果更好。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所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需用四氢叶酸制剂如亚叶酸钙治疗。对于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恶性贫血”,单用叶酸可纠正血象,但不能改善神经症状。抗贫血药维生素B12维生素B12为含钴复合物,广泛存在于动物内脏、牛奶、蛋黄中。体内具有辅酶活性的维生素B12为甲钴胺和5’-脱氧腺苷钴胺。药用的有氰钴铵、羟钴铵、硝钴铵等。抗贫血药维生素B12以辅酶的形式参与各种代谢过程,促进甲基的形成和转移,参与某些化合物的异构化作用、维持SH的还原状态,促进DNA和蛋白质的合成,促进细胞的成熟,维持神经组织的正常功能。临床上可以用于治疗恶性贫血和巨幼红细胞性贫。也可用于神经炎、神经痛、神经萎缩等神经系统疾病、肝脏疾病等的辅助治疗。抗贫血药药物过量维生素B12是人体内每天需要量最少的一种,过量的维生素B12会产生毒副作用,如注射过量的维生素B12可出现哮喘、荨麻疹、湿疹、面部浮肿、寒颤等过敏反应,也可能引发神经兴奋、心前区痛和心悸。维生素B12摄入过多还可导到叶酸的缺乏。抗贫血药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成份】硫酸亚铁50mg、叶酸1mg、干酵母、黄芪、当归、白术。【用法用量】成人:一次4片;一日三次儿童:1~4岁一次一片;一日三次;5~15岁一次2片一日三次。餐后服用【不良反应】个别病例有轻度胃肠道反应。抗贫血药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禁忌】血红蛋白沉着症、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及不伴缺铁的贫血。【注意事项】1.下列情况应慎用酒精中毒;肝炎;急性感染;肠道炎症;胰腺炎;消化性溃疡。2.用药期间应定期作下列检查,以观察治疗反应血红蛋白测定;网织红细胞计数;血清铁蛋白测定。3.本品禁止与下列药物合用碳酸氢钠、磷酸盐类、茶及含鞣酸的药物、四环素类药物;4.贫血纠正后,不宜长期服用,否则可引起铁负荷过度。抗贫血药蔗糖铁【适应症】适用于口服铁剂效果不好而需要静脉铁剂治疗的病人。【用法用量】只能与0.9%生理盐水混合使用。本品不能与其它的治疗药品混合使用。使用前肉眼检查一下安瓿是否有沉淀和破损。只有那些没有沉淀的药液才可使用。本品的容器被打开后应立即使用。本品应以滴注或缓慢注射的方式静脉给药,或直接注射到透析器的静脉端,该药不适合肌肉注射或按照病人需要铁的总量一次全剂量给药。抗贫血药蔗糖铁【不良反应】罕见过敏性反应。据报道偶尔会出现下列不良反应≥1%:金属味,头痛,恶心,呕吐,腹泻,低血压,肝酶升高,痉挛/胃部痉挛,胸痛,嗜睡,呼吸困难,肺炎,咳嗽,瘙痒等。极少数出现副交感神经兴奋,胃肠功能障碍,肌肉痛,发热,风疹,面部潮红,四肢肿胀,呼吸困难,过敏(假过敏)反应,在输液的部位发生过静脉曲张、静脉痉挛。抗贫血药蔗糖铁【禁忌】非缺铁性贫血、铁过量或铁利用障碍、已知对单糖或二糖铁复合物过敏者。【注意事项】1、给药前须先确认其适应证。2、妊娠前3个月的妇女不建议使用,中晚期应慎用。3、慎用于严重肝功能异常者、急/慢性感染者。4、有支气管哮喘病史者用药时易发生过敏反应。5、铁过量会出现高铁血症。抗贫血药多糖铁复合物【适应症】用于慢性失血所致的缺铁性贫血,如月经过多、痔出血、子宫肌瘤出血等。也可用于营养不良、妊娠末期、儿童发育期等引起的缺铁性贫血。【用法用量】成人每次0.15~0.3g,一日一次。口服。【禁忌】血色素沉着症及含铁黄素沉着症禁用此药。【注意事项】制酸剂及四环素类药物抑制其吸收。抗贫血药叶酸【适应症】1、各种原因引起的叶酸缺乏及叶酸缺乏所致的巨幼红细胞贫血;2、妊娠期、哺乳期妇女预防给药;3、慢性溶血性贫血所致的叶酸缺乏。【用法用量】口服:成人,一次5~10mg,一日15~30mg,直至血象恢复正常;儿童,一次5mg,一日3次(或一日5~15mg,分3次);预防用:一次0.4mg,一日一次。抗贫血药叶酸【不良反应】不良反应较少,罕见过敏反应。长期用药可出现畏食、恶心、腹胀等胃肠道症状。大量服用叶酸时,可使尿液呈黄色。【注意事项】1、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常合并缺铁,应同时补铁。2、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贫血,应以维生素B12为主,叶酸为辅。3、在叶酸拮抗剂甲氨蝶呤、乙胺嘧啶等所致的巨幼红细胞贫血时,因二氢叶酸还原酶遭受抑制,四氢叶酸生成障碍,故需用甲酰四氢叶酸钙治疗。抗贫血药叶酸【药物相互作用】1、与维生素C合用可抑制叶酸吸收。2、与柳氮磺吡啶、胰酶合用,可减少合用药物的吸收。3、与苯妥英钠、苯巴比妥、扑米酮合用,减弱合用药物的作用。4、与甲氨蝶呤、乙胺嘧啶合用,药物疗效均可降低。抗贫血药甲钴胺【适应症】用于治疗缺乏维生素B1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也用于周围神经病。【用法用量】1、周围神经病:成人一次0.5mg.一日1次。一周3次。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可按年龄。症状酌情增减。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成人一次0.5mg,一日1次。一周3次.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给药约两个月后。作为维持治疗每隔1-3个月可给与一次0.5mg。抗贫血药甲钴胺【不良反应】偶见皮疹、头痛、发热感、出汗、肌肉注射部位疼痛和硬结。可引起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严重过敏反应。【注意事项】1、避免同一部位反复肌内注射,避开神经分布密集的部位;针扎入时如有剧痛、血液逆流的情况,应立即拔出针头,换部位注射。2、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尚不明确。3、老年患者因身体功能减退,因酌情减少剂量。抗贫血药亚叶酸钙亚叶酸钙别名:甲酰四氢叶酸钙作用与叶酸相似常用作氨蝶呤及甲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