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尾水排放要求编制说明_第1页
水产养殖尾水排放要求编制说明_第2页
水产养殖尾水排放要求编制说明_第3页
水产养殖尾水排放要求编制说明_第4页
水产养殖尾水排放要求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

编制说明标准编制组二0二四年四月PAGEPAGE1目录TOC\o"1-2"\h\u213511、项目背景 282601.1任务来源 2314991.2编制过程 2262692、标准编制的必要性 3137042.1国家层面缺乏水产养殖业尾水排放强制要求 3222252.2我省水产养殖业尾水排放管理标准缺失 3248452.3水质改善的需求 4285473、水产养殖业发展概况 457123.1水产养殖业概况 4241383.3主要环境问题 9308274、水产养殖行业环境现状 977524.1水产养殖行业情况 9124504.2水产养殖污染总体情况 1030004.3水产养殖行业达标情况分析 13108094.4水产养殖污染季节性分布情况 205804.5受纳自然水体污染情况分析 317905、水产养殖行业污染控制技术现状 33293335.1污染源头预防技术 3337505.2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技术 35310926、国内外水产养殖标准梳理 37163786.1国外主要国家及地区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37194006.2国内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40280737、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48199297.1标准适应范围 48232327.2相关术语和定义 48283747.3养殖尾水排放分级 49308847.4标准控制项目及排放限值确定 49260427.5排放限值的论证 56104697.6与现行其他标准比较 575957.7测定方法说明 5817077.8结果判定说明 5970228、标准达标技术及环境效益分析 59155379、标准实施建议 60PAGEPAGE1项目背景任务来源为强化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支撑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与规划院负责,水产科学研究院等单位作为协作单位共同开展《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制定工作。编制过程2021年7月,受生态环境厅委托,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与规划院承担了《水产养殖尾水排放要求(试行)》的编制工作,成立了标准编制课题组,并制定了标准编制的工作计划。2021年7月-8月,收集相关文献资料、统计年鉴,综合国家法律法规、相关产业政策与标准等文件,编制完成了《水产养殖尾水排放要求(试行)》监测方案,并在南昌、九江部分县开展现场调研,了解水产养殖基本情况,为下一步组织实施提供基础。2021年8月-12月,结合前期工作计划、监测方案和现场踏勘结果,开展九江、鹰潭、新余、赣州等地水产养殖主体养殖水域样品采集和分析工作,同时搜集全省水产养殖面积、产量等基本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总结。2022年1月-10月,在实地调研和采样监测的基础上,编制组继续开展第二期水产养殖主体养殖水域样品采集和分析工作,广泛收集分析国内外水产养殖排放相关政策、标准和技术文件,并多次就水产养殖尾水监测项目排放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咨询专家和相关方意见。2022年10月-12月,在上述工作基础上,编制组根据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订要求,确定了标准的适用范围、控制项目与标准限值、监测要求和标准的实施与监督等内容,起草标准文本和编制说明,形成了《水产养殖尾水排放要求(试行)》(征求意见稿)。2023年1月-次年5月,开展《水产养殖尾水排放要求(试行)》(征求意见稿)水产养殖主体内部意见征求工作。并根据搜集的意见,进一步开展补充监测、调研。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了《水产养殖尾水排放要求(征求意见稿)》文本及编制说明。2023年6月-9月,在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各设区市生态环境局和农业农村局、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等单位广泛开展《水产养殖尾水排放要求(试行)》(征求意见稿)意见征求工作,并进行修改完善。2023年10-2024年4月,继续修改完善标准文本,形成《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并进行意见征求工作。标准编制的必要性2.1国家层面缺乏水产养殖业尾水排放强制要求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业方面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完善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试行方案》、《水产苗种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虽然法律法规众多,但现有法律法规对水产养殖过程中水环境的管理仅为一般性规定,如农业农村部在2007年颁布了《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2007)和《海水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3-2007),该标准为行业推荐性标准,标准中规定了10项限制因子。而2019年以来,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等相关部门分别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2021-2025年)》等一系列文件,要求各地加快制定养殖尾水排放地方标准,加强水产养殖尾水监测,规范工厂化水产养殖尾水排污口设置。已有的标准已经不完全符合本省水产养殖管理现状,亟需结合新一轮水产养殖产业布局和规模,制定地方性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推动水产养殖业绿色健康发展。2.2我省水产养殖业尾水排放管理标准缺失截止目前,我省尚未出台有关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与规范方面的相关标准,标准的缺失,直接影响了我省筑牢绿色生态安全屏障,影响江西山水的“底色”、“颜值”、“气质”。早在2019年1月,农业农村部会同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以满足人民对优质水产品和优美水域生态环境的需求为目标,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减量增收、提质增效为着力点,加快构建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推动我国由水产养殖业大国向水产养殖业强国转变。根据《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的要求,到2030年,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更大进步,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地表水国考断面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为95.5%,监测断面水质实现“减四保三争二”。2021年,水产养殖面积605万亩以上,水产品总产量263万吨,水产养殖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周边水域的水质产生较大影响。因此,为实现我省水产养殖与环境协调发展,需根据水产养殖尾水中目标指标浓度情况,制定符合我省养殖模式与水环境质量管理要求的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2.3水质改善的需求2021年,我省严格按照《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20-2030年》,严格落实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可养区的划定,科学评价水域滩涂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制定不同区域、不同品种、不同模式的水产养殖容量。充分利用水源条件好的限养区和可养区,加快发展池塘“跑道式”水槽、工厂化、集装箱、圈养桶、陆基圆形池等循环水设施渔业,扩大养殖领域空间,提高水产养殖综合效益。同时聚焦全省基础好、规模大、有特色、比较优势显著的泥鳅、甲鱼、鳗鱼等名特优水产品种,培育品种品质优良、规模体量较大、融合程度较深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提高优势特色水产品供应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随着我省渔业从粗放式养殖到精养和半精养式养殖转变,养殖方式集约化的进程,必然导致养殖水体总磷、总氨、高锰酸盐指数等浓度增大,这些问题一旦形成协同效应,将使水域污染的范围和程度扩大化,使水产养殖持续健康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制定我省水产养殖尾水监测项目排放有利于促进我省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改善周边水域水环境质量。水产养殖业发展概况3.1水产养殖业概况3.1.1行业发展现状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广阔,流域面积10km2以上的大小河流3700多条,主要河流有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等五大河流,均汇入鄱阳湖,经湖口注入长江,形成完整的鄱阳湖水系。丰富水域资源孕育了大量的渔业资源,现有鱼类170余种,约占全国的21.4%,其中鄱阳湖有140余种,占全省81.0%以上。鄱阳湖种类最多的为鲤科鱼类,共计70多种,占鄱阳湖主要经济鱼类约55.0%,其中鲤鱼、鲫鱼几乎占整个鄱阳湖鱼产量的一半,其余产量较大的有凤尾鱼、黄颡鱼、鲶鱼和草、青、鲢、鳙四大家鱼等,银鱼则是鄱阳湖的名产。另外,五大河水系主要经济鱼类有鲤鱼、鲶鱼、乌鱼、圆吻鲴、白甲鱼、泥鳅、黄鳝等。2022年,全省渔业经济总产值1229亿元(其中一产产值600.2亿、二产产值363.9亿、三产产值264.8亿),成为第4个农业千亿产业。水产品产量283.2万吨,居内陆省份第二,是全省大宗农产品在全国排位最前的产业。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600万亩左右,其中池塘养殖面积常年保持在240万亩以上,居内陆省份第四。全省年产值上亿的水产养殖企业共8家、水产加工与流通企业14家。3.1.2水产养殖规模与产量(1)养殖品种淡水养殖品种主要分为鱼类、甲壳类、贝类、藻类、观赏鱼以及其他类,其中鱼类主要包括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鳊鱼、泥鳅、黄颡鱼、鳜鱼、黄鳝、鲈鱼、银鱼等;甲壳类主要包括虾类和蟹类,其中虾以克氏原鳌虾为主,蟹指河蟹;贝类包括河蚌、螺和蚬;藻类主要指螺旋藻;其它类主要包括龟、鳖、蛙和珍珠。淡水养殖以淡水鱼类养殖为主,并同步发展甲壳类、贝类及其他类特种养殖。从产量上看,鱼类占85.95%,甲壳类占9.23%,贝类1.34%,藻类0.07%,其他类3.42%。鱼类中四大家鱼占60.26%,甲壳类中虾类和蟹类各占92.44%和7.56%,贝类中河蚌、螺和蚬各占24.62%、60.25%、9.67%。其它类中龟、鳖、蛙、珍珠各占8.70%、35.12%、53.77%、0.25%。图3-1全省水产养殖品种分类占比图3-2各大类水产养殖品种分类占比(2)养殖产量全省养殖产量266.10万吨,水产养殖水域可以分为池塘、水库、湖泊、河沟、稻田及其它,其中池塘养殖的产量为172.27万吨,占了淡水养殖总产量大部分,占比为64.74%,其次为水库和湖泊,产量分别为37.23万吨和26.04万吨,分别占总产量的14.0%和9.8%,河沟、其他及稻田的产量相对较低,产量分别为3.87万吨、22.81万吨,占养殖总产量的1.46%、8.57%。图3-3全省不同养殖水域产量占比(3)养殖面积全省养殖总面积607.2万亩,养殖面积最大的水域为池塘和水库,分别为244.2万亩和217.2万亩,占全省淡水养殖总面积的40.22%和35.78%,其次为湖泊,养殖面积127.4万亩,占比20.99%,最少的是其他养殖方式,养殖面积为4.7万亩,占总比0.78%。图3-4全省不同养殖水域产量占比作为内陆渔业大省,养殖模式多元,各类传统、新型养殖方式不断发展,主要分为四个类型:(1)淡水池塘养殖。2022年全省池塘养殖面积245万亩,是全省渔业生产的主阵地和生命线,占全省总养殖面积的40.3%,池塘养殖产量达180.7万吨,占养殖总产量的63.9%。各地市池塘面积以赣州市最多,达41.9万亩,其次为九江市36.7万亩,面积最少的景德镇市仅1.11万亩。(2)稻渔综合种养。“十三五”以来,充分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集成推广了稻鱼、稻虾、稻鳖、稻鳅、稻蛙、稻蟹、稻螺等7大模式。产业发展稳步提升,2022年全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251万亩(其中:稻虾综合种养面积占80%以上)。(3)设施渔业。以科学的精养技术开展\t"/item/%E8%AE%BE%E6%96%BD%E6%B8%94%E4%B8%9A/_blank"集约化高密度养殖,实现鱼类全年的稳产、高产。主要以养殖鳗鱼、鳜鱼、鲈鱼、甲鱼、大鲵、鳅鳝等名特优水产种类为主,年产量5.8万吨左右。近年来以发展“圈养桶”循环水养殖及“帆布桶”流水养殖为主,数量约1.5万个桶。(4)大水面生态养殖。主要在以仙女湖、柘林水库(庐山西海)等为代表河湖水库中,采取不投放饲料、肥料的“人放天养”模式进行生产,以鲢、鳙鱼等滤食性鱼类为主。全省大水面养殖面积358万亩,养殖产量67万吨,占养殖总产量的24.8%。(4)水产养殖分布主要养殖区域分布在九江、上饶、南昌等地,鄱阳湖为九江、上饶、南昌三地提供了重要的湖泊养殖区域。亩产较高的设区市为南昌、宜春、上饶。表3-1各设区市水产养殖产量、养殖面积及亩产情况地区养殖产量(吨)养殖面积(亩)亩产(千克/亩)26610046071666438南昌市430082764727562景德镇2672178185342萍乡市4135082981498九江市4719751469878321新余市54502169968321鹰潭市52688118196446赣州市308632631264489宜春市342654651599526上饶市5301351038556510吉安市224213581061386抚州市178052485251367图3-5各设区市水产养殖产量及养殖面积分布情况图3-6各设区市不同水域水产养殖面积分布情况3.3主要环境问题我省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水产养殖面积和养殖产量均稳步上升,随之带来的环境问题不容忽视,仍存在以下环境问题:一是尾水排放缺乏统一标准。目前我省缺乏一套规范可行的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各地有些地方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排放标准实施,也有些按农业农村部《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2007)行业指导标准实施,使水产养殖企业无所适从。二是养殖尾水处理设施运行不到位。全省普遍缺乏养殖尾水处理设施,有的即使有尾水处理设施也存在运行不到位的情况。尾水生态处理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生产者改造升级意愿不强,污染主体责任不明。水产养殖行业环境现状4.1水产养殖行业情况4.1.1水产养殖监测指标排放特征重点表4-1水产养殖污染来源及产污情况序号类别来源产污情况4.1.2水产养殖业产排污情况分析表4-22017年全国水产养殖业目标指标排放量前十位省份序号关注指标排放量居前十位的省份前十省份排放量占全国比例(%)南南、安徽、四川、云南南、安徽4.2水产养殖污染总体情况4.2.1水产养殖品种产污差异为系统掌握不同养殖品种产污差异,依据全国污染源普查水产养殖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手册数据,归纳总结了淡水池塘养殖不同种类关于总氮、总磷及COD的产污系数,详见表4-3。由表4-3可知,鱼类养殖中,鲈鱼和乌鳢养殖的总氮产污系数相对较高,为27.237g/kg;其次是黄鳝和鳗鲡养殖,二者均为22.319g/kg。总磷产污系数相对较高的养殖种类为黄鳝和鳗鲡,为5.431g/kg;其次是鲈鱼和乌鳢养殖,二者均为4.417g/kg。COD产污系数相对较高的养殖种类为黄鳝和鳗鲡,二者养殖产污系数高达276.005g/kg;其次是鲈鱼和乌鳢养殖,二者均为253.077g/kg。此外,在水产养殖总量占比较高的四大家鱼中,草鱼的总氮、总磷、COD产污系数均高于其它三种鱼类。虾蟹类养殖中,总氮和总氮产污系数相对较高的养殖品类为青虾和克氏原螯虾,二者的总氮产污系数为2.713g/kg、总磷产污系数为0.577g/kg。河蟹养殖的COD产污系数高于虾类,为5.715g/kg。贝类养殖中,河蚌养殖的总氮、总磷、COD产污系数均相对较高。螺和蚬养殖有利于养殖水体中总氮及总磷的去除。龟、鳖、蛙养殖的总氮及COD产污系数较高,总氮产污系数为6.73g/kg,COD的产污系数为41.54g/kg。表4-3水产养殖品种总氮、总磷、COD产污系数表品类产污系数一、鱼类总氮(g/kg)总磷((g/kg))COD(g/kg)1青鱼1.3880.25620.672草鱼7.9751.56990.8773鲢鱼3.5010.60726.4624鳙鱼4.0350.45522.2045鲤鱼1.3880.25620.676鲫鱼2.3211.08924.187鳊鱼1.6360.1256.3478泥鳅8.2160.60172.6649鲶鱼8.2160.60172.66410鮰鱼8.2160.60172.66411黄颡鱼8.2160.60172.66412鲑鱼1.7840.1197.04513鳟鱼1.7840.1197.04514短盖巨脂鲤1.3880.25620.6715长吻鮠8.2160.60172.66416黄鳝22.3195.431276.00517鳜鱼5.7552.219125.82418鲈鱼27.2374.417253.07719乌鳢27.2374.417253.07720罗非鱼6.4850.85991.74921鲟鱼1.7840.1197.04522鳗鲡22.3195.431276.005二、虾蟹类产污系数总氮(g/kg)总磷((g/kg))COD(g/kg)1罗氏沼虾0.3010.0444.9972青虾2.7130.5772.543克氏原螯虾2.7130.5772.544南美白对虾1.3110.10634.6555河蟹2.6790.47256.715四、贝类产污系数总氮(g/kg)总磷((g/kg))COD(g/kg)1河蚌12.2641.05560.9382螺-7.355-0.5586.3353蚬-7.355-0.5586.335五、其他类产污系数总氮(g/kg)总磷((g/kg))COD(g/kg)1龟6.730.81441.542鳖6.730.81441.543蛙6.730.81441.544.2.2水产养殖排污量核算水产养殖业关注指标(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排放量采用产排污系数法核算,等于人工水产养殖的水产品产量与排放系数相乘,人工水产养殖的水产品产量等于人工养殖海水产品产量与人工养殖淡水产品产量之和。排放量计算公式如下:Qj=q×ej×10-3其中:Qj指某省水产养殖第j项目标指标排放量(单位:吨);q指某省水产养殖的水产品产量(单位:吨);ej指某省水产养殖第j项目标指标排放系数(单位:千克/吨)。水产养殖业目标指标(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产排污系数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农业源产排污核算系数手册》,COD、氨氮、总氮、总磷排污系数分别为20.293千克/吨、0.937千克/吨、2.949千克/吨、0.543千克/吨。表4-4水产养殖目标指标排放量核算表地区水产品产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吨)氨氮排放量(吨)总氮排放量(吨)总磷排放量(吨)255473851843.302393.797533.921387.22南昌市4074848269.07381.811201.67221.26景德镇26489537.5424.8278.1214.38萍乡市40487821.6037.94119.4021.98九江市4417878965.18413.951302.83239.89新余市531341078.2549.79156.6928.85鹰潭市508791032.4947.67150.0427.63赣州市2974676036.50278.73877.23161.52宜春市3374136847.12316.16995.03183.22上饶市50604410269.15474.161492.32274.78吉安市2204254473.08206.54650.03119.69抚州市1731293513.31162.22510.5694.01从计算结果来看,2020年水产养殖排放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分别为51843.3吨、2393.79吨、7533.92吨和1387.22吨,排放量前三位的是上饶市、九江市、南昌市,三个设区市排放量占全省53.05%。4.3水产养殖行业达标情况分析4.3.1样品采集与监测数据统计按照《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HJ/T92-2002)开展现场水质监测。本次样品采集主要针对鱼类养殖企业。根据众多水产养殖企业在不同的池塘养殖了不同的鱼类,选择了15家鱼类池塘养殖企业,分别采集了进水口及养殖池塘样品,以调查分析池塘养殖污染情况。为掌握水产养殖沉积物中目标指标浓度,我们采集了18个鱼类池塘养殖底泥样品;为掌握不同养殖品类污染情况,选择了4家龟、鳖养殖企业进行监测,采集了8个龟、鳖养殖池塘样品。此次样品采集区域覆盖了新余、九江、鹰潭、永修、赣州、南昌6个主要水产养殖地区,现场调研了78家养殖企业,共采集到118个水质样品,18个底泥样品。4.3.2监测指标及分析方法根据标准制定的需要,将按规范采集的水样委托给有资质的第三方监测单位检测以下项指标,具体如下表所示。表4-5水样监测的指标及分析方法序号项目(mg/L)分析方法依据标准1悬浮物重量法GB/T11901-19892高锰酸盐指数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GB/T11892-19893总磷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T11893-19894总氮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HJ636-20125氨氮紫外分光光度法HJ535-20096铜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J700-20147锌8银9砷10镉11铬12铍13铅14锰15色度稀释倍数法HJ1182-202116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流动注射分析法《iFIA7全自动流动注射仪MAC3分析方法手册》17硫化物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GB/T16489-199618汞原子荧光法HJ694-201419氰化物流动注射分析法《iFIA7全自动流动注射仪MAC3分析方法手册》20石油类与动植物油类红外分光光度法HJ637-201821化学需氧量重铬酸盐法HJ828-201722六价铬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7467-8723挥发性有机物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HJ639-20124.3.3监测结果统计分析(1)养殖水体进水口、养殖塘采样结果对比分析1)样品采集及监测结果统计为分析水产养殖污染情况,选择了15家四大家鱼池塘养殖企业,在进水口、养殖池塘分别进行样品采集监测,监测指标包含: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铜和锌。由表4-6可知,在调研的15家养殖企业中,进水口及养殖塘样品均未检出重金属铜和锌。据统计结果现场调研的15家养殖企业中,总氮最大值8.440mg/L、总磷最大值1.272mg/L、高锰酸盐指数最大值9.012mg/L均出现在养殖池塘监测点位中。进水口总氮、总磷及高锰酸盐指数均值分别为1.955mg/L、0.185mg/L、4.759mg/L,养殖池塘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均值分别为4.015mg/L、0.262mg/L、6.415mg/L,养殖池塘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均值均大于进水口相应均值。表4-6进水口、养殖塘、出水口样品采集及监测数据统计表样品监测数据统计监测指标(mg/L)总氮(mg/L)总磷(mg/L)高锰酸盐指数(mg/L)进水口养殖塘进水口养殖塘进水口养殖塘样品数151515151515最小值0.0300.2400.0280.0460.9002.300最大值5.1808.4401.2301.2728.3869.012平均值1.9554.0150.1850.2674.7596.415备注铜和锌均未检出,检出限为0.05mg/L2)监测数据对比分析由图4-3可知,监测的15家鱼类养殖企业中,有9家养殖企业总氮浓度大于3.0mg/L;其中,5家企业总氮浓度大于5.0mg/L,分别为4号、7号、10号、13号、14号,且这些养殖企业进水口水体、养殖池塘内水体总氮分布差异较大。从本次监测结果来看,15家养殖企业养殖池塘内总氮浓度均高于进水口浓度。由图4-4可知,监测的15家养殖企业中,有2家养殖企业总磷浓度大于0.4mg/L;其中,1家企业总磷浓度大于0.8mg/L,为12号,其进水口及养殖塘内总磷浓度均较高。14号企业进水口水体、养殖池塘内水体总磷分布差异较大。从本次监测结果来看,除4号和5号点位外,剩余13个监测点位养殖池塘总磷浓度均高于进水口浓度。由图4-5可知,监测的15家养殖企业中,进水口及养殖池塘高锰酸盐指数均低于10.0mg/L;除4号、10号点位外,养殖池塘高锰酸盐浓度普遍高于进水口浓度。图4-3水产养殖业水体总氮污染情况分析图4-4水产养殖业水体总磷污染情况分析图4-5水产养殖业水体高锰酸盐指数污染情况分析(2)池塘养殖底泥关注指标分析水产养殖池塘底泥是由饲料残饵、养殖动物的粪便、藻类等浮游生物颗粒、池埂冲刷进入水体的颗粒物等组成;随着养殖进行,饲料投喂量加大,饲料残饵、粪便沉积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养殖池塘每年积累沉积物厚度约为3.1-9.6公分,平均6.5公分,每平方米水面每年平均积累沉积物40.1公斤。为掌握水产养殖沉积物关注指标浓度,我们采集了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养殖池塘的18个底泥样品,测定了底泥中的pH、总磷、氨氮、总氮、以及重金属铜、锌的浓度,监测情况详见表4-7。表4-7池塘养殖底泥样品监测统计表序号监测项目样品数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1pH186.886.086.392总磷(mg/kg)181206533855.73氨氮(mg/kg)1865.824.337.84总氮(mg/kg)1814318141008.25铜(mg/kg)1841.212.625.06锌(mg/kg)1851.321.339.2图4-6 不同池塘养殖企业养殖塘底泥监测:(a)pH分布;(b)总磷浓度分布;(c)氨氮浓度分布;(d)总氮浓度分布;(e)铜浓度分布;(f)锌浓度分布由表4-7及图4-6可知,监测的18家水产养殖企业养殖塘内底泥pH值(图4-6(a))分布在6.08—6.88范围内,未出现异常值;18个监测点位氨氮浓度(图4-6(c))均低于100mg/kg,最高值出现在5号点位,为65.8mg/kg,最低值出现在2号点位,为24.3mg/kg,监测点位氨氮平均值为37.8mg/kg。由图4-6(b)可知,1号点位总磷浓度相对较高,为1206mg/kg;4号点位总磷浓度相对较低,为533mg/kg;监测点位底泥总磷平均值为855.7mg/kg。根根据EPA制定的底泥分类标准,4号和6号点位底泥总磷浓度介于420-650mg/kg之间,属中度污染;其余16个监测点位底泥总磷浓度均高于650mg/kg,属重度污染,潜在的释放风险极高。由图4-6(d)可知,1号点位底泥浓度较高,为1431mg/kg;6号点位底泥浓度较低,为814mg/kg;监测点位总氮平均值为1008.2mg/kg;根根据EPA制定的底泥分类标准,6个点位(1号、5号、7号、8号、17号、18号)底泥总氮浓度介于1000-2000mg/kg之间,属中度污染;剩余6个点位底泥总氮浓度低于1000mg/kg,属轻度污染。重金属浓度中,18号点位养殖塘内底泥铜浓度较高,为41.2mg/kg;3号点位底泥中锌浓度较高,为51.3mg/kg,其余点位锌浓度均低于50mg/kg;此次监测结果中重金铜和锌浓度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中的污染风险筛选值(5.5<pH≤6.5时,铜风险筛选值为50mg/kg,锌风险筛选值为200mg/kg;6.5<pH≤7.5时,铜风险筛选值为100mg/kg,锌风险筛选值为250mg/kg)。从本次监测结果来看,监测点位底泥中重金属铜和锌无污染风险;养殖塘底泥总氮和总磷浓度较高,其中,总磷污染程度相对严重。(3)龟、鳖类养殖污染现状分析为掌握不同养殖品类污染情况,选择了4家龟、鳖养殖企业进行监测,采集了8个龟、鳖养殖池塘样品,测定了pH、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的浓度,监测情况详见表4-8。表4-8龟、鳖池塘养殖样品监测统计表序号监测项目样品数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1pH87.306.506.892高锰酸盐指数(mg/L)883总磷(mg/L)82.770.050.874总氮(mg/L)823.000.398.02图4-7 龟、鳖类池塘养殖水质监测:(a)pH分布;(b)高锰酸盐指数浓度分布;(c)总氮浓度分布;(d)总磷浓度分布由表4-8及图4-7可知,监测的18家水产养殖企业养殖塘内底泥pH值(图4-8(a))分布在6.50-7.30范围内,未出现异常值;8个监测点位高锰酸盐指数指数最高值为15.20mg/L,出现在4号监测点位,剩余7个点位高锰酸盐指数浓度均低于15mg/L(图4-8(b))。总磷浓度最高值出现在8号点位,为2.77mg/L,最低值为6号点位,为0.05mg/L(图4-8(c))。总氮浓度最高值出现在1号点位,为23.00mg/L,最低值为6号点位,为0.39mg/L(图4-8(c))。从本次龟、鳖类池塘养殖监测结果来看,5号、6号点位污染轻度较轻,1号、4号、7号、8号污染程度相对较严重。此外,本次龟、鳖类池塘养殖总氮、总磷监测数据均值高于四大家鱼塘内监测数据均值(表4-6)。4.4水产养殖污染季节性分布情况4.4.1监测范围2022年农业农村厅渔业渔政局在全省池塘养殖重点水域选取了50个养殖池塘作为监测取样点(以下内容主要来自水产科学研究所的调查数据和结果)。采样点分布见图4-8,主要分布区域有南昌市进贤县、南昌县和新建区,九江市柴桑区、瑞昌市、彭泽县、永修县、都昌县、湖口县和共青城市,上饶市信州区、广信区、鄱阳县、余干县、万年县和德兴县,抚州崇仁县,吉安峡江县和新干县,宜春高安市和丰城市。具体点位信息见表1,主要涉及养殖品种以四大家鱼为主(32个),加州鲈(7个)、鳗(3个)、斑点叉尾鮰(2个)、黄鳝(1个)、湘云鲫(1个)、河蚌(1个)、光倒刺鲃(1个)、彭泽鲫(1个)和鳜(1个)。其中建有尾水处理设施的监测点12个。图4-8监测位点图4.4.2监测指标与方法(1)监测指标此次对50个采样点分季度监测池塘进水口、池塘养殖水和池塘出水口(其中12个点位为池塘养殖尾水处理设施出水口)。主要监测指标包括水温(T)、pH、溶解氧(DO)、总磷(TP)、氨氮(NH3)、总氮(TN)、高锰酸盐指数(CODMn)、悬浮物(TSS)等8个指标。(2)检测方法《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国家环保局)》、《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中国环境理与分析质量控制》、HY003.3—91《样品采集、储存与运输》、HY003.4—91表4-9水质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TTpH值GBTCODMn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光光度法NH3析方法(国家环境保护总BT4.4.3监测结果分析(1)养殖池塘进水情况分析春季最低,秋季最高;DO春季最高,秋季最低;NH3四季平均为0.44mg/L-高为夏季,最低为春季,平均数均大于中位数;TP四季平均为0.07mg/L-29mg/L,最高为春季,最低为秋季,平均数均大于中位数(春季除外);春季,最低为夏季,平均数均大于中位数(秋冬季除外)。表4-10池塘进水水体环境指标情况其中,池塘进水TN超过5.0mg/L(II级排放标准)的样点夏季有5个,秋I。表4-11进水化学指标超过池塘养殖水排放标准的样点数(个)春夏秋冬TNmgL05240001TSSmg/L0112CODMn>25.0mg/L0000备注:排放标准设定参照《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2007)中的规定(2)养殖池塘内水体情况分析温度-.2℃,秋夏季高,春冬季低。池塘水pH值(图4-10)四季范围为7.37-7.88。池塘水DO(图4-11)四季范围为6.49mg/L-8.48mg/L,春冬季高,夏秋季低。池塘NH4-12)四季范围为0.75mg/L-1.74mg/L,NH3浓度会随着养殖的进程升高(冬>秋>夏>春);且每个季节平均数均大于中位数。图4-9池塘水温度变化图4-10池塘水pH值情况图4-11池塘水溶解氧情况图4-12池塘水氨氮情况池塘水TN(图4-13)四季范围为1.20mg/L-4.84mg/L,中位数为1.01mg/L-4.41mg/L,TN浓度会随着养殖的进程升高(冬>秋>夏>春);且每个季节平均数均大于中位数。参照《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2007)中的规定,监测到池I图4-13池塘水TN四季情况图4-14池塘水TN排放标准分布图池塘水TP(图4-15)四季范围为0.10mg/L-0.48mg/L,中位数为0.07mg/L-0.37mg/L,TP浓度会随着养殖的进程升高(冬>秋>夏>春);且每个季节平均数均大于中位数。监测到池塘养殖水TP四季达到II级排放标准的分布频率为:春季100%、夏季94%、秋季90.24%和冬季89.58%;达到I级排放标准的分布频率为:春季图4-15池塘水总磷四季情况图4-16池塘水总磷排放标准分布图CODMn(图4-17)四季范围为7.96mg/L-11.73mg/L,中位数为5.58mg/L-10.66mg/L,CODMn浓度会随着养殖的进程升高(冬>秋>春>夏);且每个季节平均数均大于中位数。参照《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nII图4-17池塘水CODMn四季变化情况图4-18池塘水CODMn排放标准分布图池塘水TSS(图4-19)四季范围为41.63mg/L-54.31mg/L,中位数为30.00mg/L-50.00mg/L,TSS浓度会随着养殖的进程升高(冬>秋>春>夏);且每个季节平均数均大于中位数。参照《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图4-19池塘水悬浮物四季情况图4-20池塘水悬浮物排放标准分布图(3)养殖池塘出水情况分析次为秋冬季,夏季最低;NH3则是冬季最高,其次为秋季,随后为夏季,最低出水口TN和TP的平均浓度和中位数均随着养殖时间存在上升的趋势(冬季>秋季>夏季>春季),而且每季的平均数均大于中位数。其中TN平均浓度为存在夏季降低,然后秋季和冬季升高的情况,而且也存在平均数高于中位数的表4-12池塘出水口水体环境指标2229.777.22.05.40±38.4231.00.44参照《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2007)中的规定,监测到出水口水体TN四季II级排放达标率分别为春季100.00%、夏季94.29%、秋季I达图4-21出水口排放水各指标(TN、TP、TSS、CODMn)达标情况(4)建有尾水处理设施的养殖池塘出水情况分析30.9℃、秋季34.12℃和冬季20.61℃。池塘和出水均是秋季高于夏季,夏季高于春季,最低的是冬季。池塘水和出水pH值为7.15-7.90;DO为4.72mg/L-7.04mg/L。池塘水NH3四季分别为:春季0.68mg/L、夏季1.15mg/L、秋季2.85mg/L、冬季3.98mg/L。池塘水TP四季分别为春季0.06mg/L、夏季mgLmgL、冬季0.58mg/L;出水TP四季分别为:春季mgL季31.36mg/L、秋季26.62mg/L、冬季34.18mg/L;LmgLmgLmgLCODMnmg/L、夏季水浓度。TSS是春冬两季高,夏秋低;且出现有出水在春季和秋季浓度高于池表4-13建有尾水设施池塘水和出水口水质情况放率分别为55.55%、88.89%、100.00%和100.00%,II级排放达标率分别为排放率分别为50.00%、83.33%、100.00%和83.88%,II级排放达标率分别为图4-22不同季节池塘水和出水排放达标情况综上,根据此次监测结果,养殖养殖池塘排放尾水(出水口)的达标率整体高于池塘养殖水,但存在季节差异,春季排放达标率最高,冬季最低;建有尾水处理设施的池塘养殖企业出水口水质整体达标率更高。4.5受纳自然水体污染情况分析为进一步了解水产养殖对受纳水体污染情况,采集了15个四大家鱼池塘养殖排水口样品进行监测,监测指标包括: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铜、锌(详见表4-14)。表4-14养殖塘排水水质监测数据情况统计样品监测数据统计监测指标(mg/L)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样品数151515最小值0.9800.1003.470最大值7.5401.0349.590平均值2.8850.2795.943备注铜和锌均未检出,检出限为0.05mg/L由表4-14及图4-23可知,在监测的15个点位中,总氮最大值出现在4号点位,为7.540mg/L;最小值出现在7号点位,为0.980mg/L;均值为2.885mg/L,均值高于地表水Ⅴ类标准限值2.0mg/L(《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在本次监测中,有8个点位总氮浓度高于地表水Ⅴ类标准限值2.0mg/L,超标点位占比为53.33%。由表4-14及图4-24可知,总磷最大值出现在13号点位,为1.034mg/L;最小值出现在15号点位,为0.100mg/L;均值为0.279mg/L,均值满足地表水Ⅳ类标准(0.2mg/L<TP≤0.3mg/L)。在本次监测中,12号和13号2个点位总磷浓度较高,远超过地表水Ⅴ类标准限值0.4mg/L,超标点位占比为13.33%。由表4-14及图4-25可知,15个监测点位高锰酸盐浓度均较低,最大值为9.590mg/L,最小值为3.470mg/L,均值为5.943mg/L,均值满足地表水Ⅲ类标准(4mg/L<高锰酸盐指数≤6mg/L)。从本次监测结果来看,监测点位中重金属铜和锌均未检出,高锰酸盐整体浓度较低。养殖排水对受纳自然水体存在总磷及总氮污染;其中,总氮污染程度较为严重。图4-23总氮污染情况分析图4-24总磷污染情况分析图4-25高锰酸盐污染情况分析水产养殖行业污染控制技术现状5.1污染源头预防技术(1)优化养殖布局,分区差别化管控根据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允许养殖区以及区域水质要求,优化养殖生产布局。开展水产养殖容量评估,科学评价水域滩涂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养殖容量。(2)调整养殖种类,分类精准施策通过规定养殖品种、养殖密度、投入品种类和尾水治理措施等要求,以达到区域水质稳定达标的目的。(3)转变养殖方式,推动生态养殖①池塘内循环养殖技术将原有池塘分隔成流水养殖池和生态净化池,利用微孔增氧的动力和导流(墙)板推动引导水体定向流动,并在流水养殖池的末端设置集排污集中收集养殖池固形废弃物,生态净化池套养滤食性鱼类、种植水生植物等对养殖废水沉淀和净化后循环使用。②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利用鱼虾蟹摄食虫害和杂草,减少农药使用,水稻为虾蟹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同时鱼虾蟹的排泄物和活动松土有效增加土壤有效养分,减少肥料使用。③鱼菜共生种养技术在同一水体中把水产养殖与植物种植有机结合,利用鱼类与蔬菜的共生互补,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解决池塘换水难及水质富营养化问题。④陆基集装箱式养殖技术该技术将池塘养鱼移至集装箱,箱体与池塘形成一体化的循环系统,从池塘抽水、经臭氧杀菌后在集装箱内进行流水养鱼,养殖尾水经过固液分离后再返回池塘处理,不再向池塘投放饲料、渔药,池塘主要功能变为湿地生态池,池塘尾水零排放。⑤多品种生态混养技术在同一池塘内利用养殖生态位互补的动植物,实现养殖用水的循环利用和养殖环境的生物调控。⑥气动循环养殖技术改造传统池塘增设附属池,改变其增氧、排污、循环、处理等布局,借助微孔增氧产生的气泡作为水循环动力,促进养殖池与附属池的水体循环,配备废水处理或污物集中处理系统,实现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的养殖技术。⑦其他技术包括:底层微孔增氧技术、浮性饲料投喂技术、微生态制剂应用技术、生物絮团技术和池塘“底排污”工程技术,上述技术可起到提高增氧效率、提高饲料转化率、抑制病原菌、参考水体营养结构和使尾水固液分离等作用,减少尾水中营养盐的排放。(4)加强源头控制,减少TN等的产生池塘系统和围栏/网箱系统可采取一系列措施,其目的是:(i)减少废水排放量;(ii)防止池塘废水进入周围水体;(iii)在排入受纳水体前处理废水,降低营养盐水平。而大面积水体的水产养殖对周围环境是开放的,无法采用第二条或第三条措施,所以任何营养物都会迅速产生影响。应强化投入品管理,强化水产养殖用饲料、兽药等投入品使用,将水环境改良剂等制品依法纳入管理。5.2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技术(1)物理处理技术物理处理技术包括但不限于曝气、沉淀、过滤、臭氧处理法、紫外线照射、超声波处理、泡沫分离等的一种或几种技术的组合。①沉淀沉淀法主要用来沉淀颗粒较大、自由沉降较快的固体污染物,采用自然沉淀(如沉砂池),使水中悬浮物发生成沉淀去除。在池塘养殖尾水处理过程中可以通过人工清理格栅或机械格栅进行与预先处理,分类出较大的漂浮物等,在通过排水渠或多级沉淀,使养殖尾水中的粪便、残饵等大颗粒污染物经过多级沉淀后沉降聚集到池底,来达到固液分离的效果,在用吸污泵将沉淀移送积污池,加工制成有机肥,变废为宝。该方法常作为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的第一步,排污效果好,效率高,可大批量处理水产养殖尾水,其建设费用和后期维护费用都较低。沉淀砂滤处理系统在水产养殖处理工程中实际应用较多,整套沉淀砂滤处理系统占地面积较大,有的达到厂区的30%甚至更多。②机械过滤机械过滤是对水产养殖尾水进行固液分离的重要手段,常用的机械过滤设施有微滤机和过滤筛(弧形筛和平面筛),可以根据污染物的数量和粒径选择合适孔径的过滤筛或网,可去除粒径60~200微米的颗粒,常见装置有微滤机(转鼓式微滤机)、超滤机、过滤筛(弧形筛、平面筛)、砂滤器(池)等。该方法可有效去除养殖水体中的残饵、粪便等大颗粒固体物质,大大减轻整套水处理系统的负荷,是去除粪便、残饵及大颗粒悬浮物的重要方法。但该方法对去除溶解的N、P和有机物质作用不明显,且能耗较大。一般常用弧形筛的筛缝间隙为0.25mm,可有效去除约80%的粒径大于70μm的固体颗粒物质,而微滤机的过滤精度达0.45μm,可以有效去除99%的水中悬浮物。③泡沫分离泡沫分离法是利用微小气泡的表面张力吸附混杂在水中的各种微细颗粒和黏性物质,然后将泡沫去除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泡沫分离法是养殖尾水处理较常用的方法,常用设备为泡沫分离器,它可以去除水体中颗粒较小的物质以及一部分可溶性有机物,常与微滤机配合使用。(2)化学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包括但不限于漂白粉消毒、生石灰消毒、絮凝剂和助凝剂沉淀、强氧化剂氧化等的一种或几种技术的组合。①沉淀化学试剂处理通过添加化学试剂与污水中有害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改变水中污染物的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使它或溶解、胶体或悬浮状态变成气态,进而从水中去除的方法;主要有利用酸碱中和试剂来利用酸碱中和的原理消除污染物中过量的酸和碱,使其pH值达到中性;利用除磷剂发生化学反应使钙盐,铁盐和铝盐等产生的金属离子与磷酸根生成难溶磷酸盐沉淀物的方法来去除废水中的磷。②絮凝处理絮凝处理是通过添加絮凝剂使水中悬浮颗粒发生凝聚沉淀的水处理过程,它利用带有正(负)电性的基团和水中带有负(正)电性的难于分离的一些粒子或者颗粒相互靠近,降低其电势,使其处于不稳定状态,并利用其聚合性质使得这些颗粒集中,并通过物理或者化学方法分离出来。无机絮凝剂包括硫酸铝、氯化铝、硫酸铁、氯化铁等,以及聚合絮凝剂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铝(PAS)、聚合氯化铁(PFC)以及聚合硫酸铁(PFS)等。有机絮凝剂主要为聚丙烯酰胺系列产品、聚丙烯酰胺的阳离子衍生物、两性聚丙烯酰胺聚合物等。③电氧化技术该技术是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激发产生羟基自由基以及次氯酸,破坏细菌细胞膜、蛋白质、核酸等物质,细胞质外流,导致细菌失活。由于海水中含有较高的氯离子,为电化学处理提供了天然的电解质。相对于传统的水产养殖水体消毒处理,电化学消毒一般不需要添加试剂,节省成本,是比较清洁的消毒技术。④电絮凝技术通过牺牲阳极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具有絮凝特性的金属阳离子,经水解、聚合形成一系列多核羟基络合物,然后通过絮凝沉淀或气浮分离等方式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污染物去除效率高、适用范围广、占地面积小等特点,近年来在养殖尾水除藻、除浊度和化学需氧量(CODcr)、脱氮除磷、杀菌消毒等实验室规模的污水处理中也获得成功,但处理成本较高、缺乏应用于实际生产的参考模型,能耗高、电极钝化等问题制约着电絮凝技术的发展及应用。(3)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利用参与修复的主体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的一种或几种技术的组合,主要是通过微生物来分解、转化水中有毒、有害物的处理方法。具体做法是根据养殖周期定期泼洒芽孢杆菌、硝化细菌或EM菌等微生物制剂,或者从养殖尾水、底泥中有针对性地分离、筛选、扩繁消氮效果好的菌群,制作出养殖尾水治理专业微生态制剂泼向生物滤池,完成微生物挂膜。常见方法包括微生物制剂法、生物滤膜法、膜生物反应器。该方法对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氨氮、亚硝酸盐具有很好的降解作用,是循环水养殖水处理的重要装备之一。(4)生态处理技术生态处理技术包括但不限于沉淀池、曝气池、过滤坝、生态沟渠、生态处理池等的一种或几种技术的组合。生态处理法主要是将一些净化能力较强的植物种植到水产养殖尾水中,从生态学原理出发,对自然湿地生态系统进行模拟,利用植物、微生物和基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协同作用来去除水体中的氮、磷和有机物,实现全面净化污水的目的。让其对尾水水体当中的相应杂质进行净化和吸附,从而让水产养殖尾水生态系统循环呈现正向循环。如建设人工湿地,利用不同营养层次的水生生物最大程度的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同时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如可在池中种植沉水植物(如苦草、轮叶黑藻、伊乐藻等)、浮水植物(如莲藕、睡莲、芡实等),在四周种植挺水植物(如茭白、美人蕉、鸢尾等),中间应布设增氧喷水设施增加生态系统的含氧量,同时池中可放养一定量的不投饵的滤食性、草食性水生动物、螺蛳螺丝等形成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代谢循环利用。国内外水产养殖标准梳理6.1国外主要国家及地区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据2020年《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报告显示,亚洲水产养殖产量占据全球水产养殖总产量的90%以上,接下来依次是美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亚洲在全球水产养殖中占主导地位,除中国外,亚洲水产养殖主要生产国还有日本、印度、韩国等。美洲、欧洲等发达国家与我国水产养殖模式及规模存在一定差异,不可完全借鉴;其中,美国水产养殖业整体规模虽不是很大,但养殖模式及种类众多,其管理法规体系的规范性、科学性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6.1.1亚洲(1)日本日本目前形成了内容较完善、结构较稳固的水产法律体系,主要有:《渔业法》、《海洋源保护与管理法》、《水产资源保护法》、《水产业改良普及事业推进纲要》、《海洋水产资源开发促进法》、《持续性养殖生产确保法》、《野生水产动植物保护基本方针》、《环境基本法》等,涵盖了渔业管理、水产资源保护与管理、养殖及产品流通、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2)印度自印度第一部渔业法开始,印度渔业及海洋相关法律政策经过了超120年的发展历程,也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主要包括《1897年印度渔业法》、《海上捕鱼监管法(MFRA)》、《沿海养殖管理法》、《海洋渔业(管理)法》、《内陆渔业和水产养殖规范发案》、《沿海监管区通告》、《沿海地区污水排放统通用标准》、《1986年环境保护法》(EPA)、《印度港口法》等。这些立法保护类型涉及海洋及渔业立法保护、海洋区域立法保护、生态要素立法保护、综合立法保护等各方面,有效保障了印度渔业资源及海洋环境。(3)韩国韩国对水产行业立法较为重视,为保障水产养殖秩序规范及有序发展,韩国包括先后制定并发布了《渔业法》、《水产业法》、《渔业资源保护法》、《水产业协同组合法》、《水产养殖保险法》、《水产养殖保险法实施令》、《水产品检验法》等专门的法律法规,从各方面保障水产养殖业的顺利发展,建立了水产养殖保险体系。6.1.2美洲美国渔业管理实行“联邦—区域”管理模式,现行水产养殖准则主要有《美国环保局(EPA)污水限制准则和关于水生动物集中式生产点源的新污染源的排放标准》(简称点源排水指南)、《协助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水生动物生产设施指导草案》及《环保局动物饲喂最佳管理规范》。美国EPA(美国环境保护署)在1970年代便启动了关于水产养殖排放水的污染问题研究。EPA组织了包括学术界、联邦和州机构、行业协会与非政府组织组组成的水产养殖联合委员会(JSA)研究评估排放水的规定。EPA经过研究评估后认为水产养殖不适合设定尾水限制指南((FederalRegister2004),建议采用许可证制度,并建议实施BMPs(BestManagementPractices,最佳管理实践)。BMP被认为是实现负责任水产养殖的现行最有效的做法,也是减少对环境影响的最适宜且具操作性的方法。美国各州已采用BMP方法对水产养殖进行管理,对养殖尾水进行了资源化的利用和管理,也积累的丰富的经验,其所制定的一些认证标准中有关养殖废水限制指标,也可做参考借鉴。6.1.3欧洲欧盟的共同渔业政策是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渔业生产和开发规则,保护渔业环境;(2)配合各国对违反相关规则行为采取惩罚措施;(3)限制渔船规格,防止过度捕捞;(4)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渔业发展;(5)代表欧盟国家进行国际谈判,为欧盟国家争取渔业利益;(6)协调价格,保证消费者对水产品的消费安全;(7)支持各类水产养殖;(8)强化技术研发,完善渔业数据收集系统,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此外,欧盟设立“欧洲渔业基金”,用于帮助渔业以及沿海渔业集群改善条件,实现渔业可持续地发展;支持水产养殖、渔业加工和市场流通,如支持环境友好型渔业发展等。6.1.4世界银行世界银行发布了《水产养殖业环境、健康与安全指南》,其所规定的指标和措施是通常认为在新设施中采用成本合理的现有技术就能实现的指标和措施。在废水排放控制部分,给出了排放水平限值,见表6-1。表6-1世界银行水产养殖EHS指南中水污染物排放水平HmgLmgL50mgLmgL2mgL7总悬浮物(TSS)mgL℃MPN100mL006.2国内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6.2.1国内相关法律法规我国发布的与水产养殖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渔业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这些法律法规及现行的各项渔业水域环境监测、水质管理相关的章程、制度等对水产养殖废水排放的管理和监测进行了规范引导。表6-2我国水产养殖尾水排放要求相关标准6.2.2水产养殖废水排放标准(1)国家行业标准关于水产养殖尾水排放要求,现行的有农业部在2007年颁布的《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2007)和《海水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3-2007)两部行业标准。为推进水产养殖绿色发展,对防控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污染环境提供技术支撑,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提出并组织对现行的《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2007)和《海水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3-2007)进行了修订。拟用《淡水养殖尾水排放要求》代替《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2007,拟用《海水养殖尾水排放要求》代替《海水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3-2007)。农业农村部2018年8月对现有标准进行了修订,发布了《淡水养殖尾水排放要求(征求意见稿)》及《海水养殖尾水排放要求(征求意见稿)》,当前正处于公开征求意见阶段。(2)地方标准现行地方性标准包括2018年江苏省发布了《太湖流域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DB32/T1705-2018),2018年湖北省所属的荆州市发布了《淡水池塘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DB4210/T25-2018),2019年海南省发布的《水产养殖尾水排放要求》(DB46/T475-2019),2020年湖南省发布的《水产养殖尾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43/1752-2020),2021年辽宁省发布的《辽宁省海水养殖尾水控制标准》(DB21/T3382-2021),2021年江苏省发布的《池塘养殖尾水排放标准》(DB32/4043-2021),2023年四川省和上海市先后发布《四川省水产养殖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此外,浙江省于2006年发布的《水产养殖废水排放要求》(DB33/453-2006)现已废止。详见表6-3。表6-3我国水产养殖尾水排放要求相关标准(3)标准排放限值现行的国家行业标准及和地方标准涵盖了淡水养殖及海水养殖,针对水产养殖污染的过程控制和排放控制提出要求,并按照受纳水体的环境功能规定分级的排放限值,除《太湖流域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规定了三级,其余标准均规定两级,排入重点水域的执行相对较严格的浓度限值,排入一般水域的执行相对宽松的浓度限值。详见表6-4和6-5。由表6-4可知,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提出并组织修订的《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2007)中的控制指标从原有的10项调整为5项,分别为:悬浮物、pH、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海水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3-2007)中的指标从原有的10项调整为7项,分别为:悬浮物、pH、化学需氧量、锌、铜、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地方淡水养殖标准控制指标一般包含悬浮物、pH、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五项。此外,除个别项目外,地方标准均严于或等于农业部标准要求。表6-4国内水产养殖污染控制相关标准中淡水养殖污染控制指标及限值共计表6-5国内水产养殖污染控制相关标准中的受纳水体划分汇总PAGEPAGE30标准主要技术内容7.1标准适应范围本标准为强制性标准。本文件将水产养殖尾水排放行为纳入监管范围,故规定“本文件适用于养殖水面50亩以上的连片池塘、单个养殖主体水面30亩以上的池塘、育苗池和工厂化养殖车间等封闭性投饵投肥养殖尾水的排放管理”。同时,本文件适用于法律允许的目标指标排放行为,未作规定的内容和要求,执行现行相应标准。针对单个养殖水面≥5亩且<50亩的龟鳖、鳗鲡、黄鳝、泥鳅、蛙类的养殖主体,尾水排放管理可参照本文件执行。7.2相关术语和定义(1)养殖尾水池塘养殖、育苗池和工厂化养殖等投肥投饵养殖活动,向自然水域排放的不再使用的养殖水。定义主要参考《水产养殖术语》(GB/T22213-2008)、《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订技术导则》(HJ945.2-2018)等已发布的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中相关定义。(2)池塘养殖指利用池塘进行水生经济动物、藻类养殖的生产方式。定义主要参考《水产养殖术语》(GB/T22213-2008)。(3)设施渔业指利用机械、生物、化学和自动化控制等技术装备起来的车间进行水生经济动物、藻类养殖的生产方式,包括工厂化养殖、集约化养殖和人工鱼礁等。定义主要参考《水产养殖术语》(GB/T22213-2008)和农业部门提供的资料。(4)投饵投肥养殖指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投放化肥、生物有机肥、生活垃圾、各类畜禽养殖废弃物、沼气池废弃液废渣以及鱼饲料的养殖模式。定义参照湖南省《水产养殖尾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相关定义。7.3养殖尾水排放分级本文件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水域功能划分受纳水域类别,这也是目前国内大部分省份制定水产养殖尾水排放要求所采用的现行有效的方法。本文件中划定的“特殊保护水域”重点指GB3838-2002提及的I类和II类水域功能区;“重点保护水域”指GB3838-2002提及的III类水域功能区;“一般水域”指GB3838-2002提及的Ⅳ类、Ⅴ类功能水域。通过未明确环境功能的自然水域排入湖库的养殖尾水执行表1中的二级标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根据水环境、水生态保护以及水体纳污能力的实际需求执行表1中的一级标准。另外,本标准特别规定重点湖库所在设区市可参考地表水水质目标和管理要求,结合湖库水环境容量,制定重点湖库及其环湖内湖水产养殖行业特别排放限值。7.4标准控制项目及排放限值确定为确定标准控制指标,选择全省7家代表性的养殖企业进行70余项指标监测,样品监测情况详见表7-1。由监测结果可知,镉、铍及挥发性有机物(除氯仿外)均未检出;色度、铬、砷、铅、银、汞、硫化物、氰化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锰、镍、六价铬、石油类、动植物油及氯仿浓度均较低。从本次监测整体情况看,50份监测样品中锌最大值为0.128mg/L,铜最大值为0.007mg/L,二者浓度均较低;悬浮物、总氮、总磷及高锰酸盐存在超标现象;依据此次采样监测结果,结合《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2007)、2018年8月发布的《淡水养殖尾水排放要求(征求意见稿)》中控制项目设定,以及水产养殖现状,初步确定标准控制项目为悬浮物、pH、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5项。表7-1池塘养殖样品监测统计表指标类型监测项目样品数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淡水养殖尾水排放要求(征求意见稿)》要求指标悬浮物(mg/L)60106.0008.00020.703pH309.587.157.89总氮(mg/L)8818.8000.3704.49总磷(mg/L)881.2720.0500.330高锰酸盐指数(mg/L)8843.0001.30014.700其他指标锌(mg/L)500.1280.0010.010铜(mg/L)500.0070.0010.025色度(倍)732816铬(μg/L)72.4500.6401.110砷(μg/L)72.7701.2202.030铅(μg/L)70.810未检出0.310银(μg/L)70.08未检出0.058汞(μg/L)70.3080.0520.183硫化物(mg/L)70.0680.0040.030氰化物(μg/L)70.2740.0690.132阴离子表面活性剂70.1020.0240.045锰(mg/L)70.1490.0090.060镍(mg/L)70.0190.0010.007镉7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铍7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六价铬(μg/L)70.039未检出0.012石油类(mg/L)70.4300.1700.280植物油类(mg/L)76.1402.884.300氯仿71.700未检出1.400其他挥发性有机物7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备注:其他挥发性有机物包括:氯乙烯、1,1-二氯乙烯、二氯甲烷、反式-1,2-二氯乙烯、1,1-二氯乙烷、氯丁二烯、2,2-二氯丙烷、顺式-1,2-二氯乙烯、溴氯甲烷、1,1,1-三氯乙烷、1,1-二氯丙烯、四氯化碳、苯、1,2-二氯乙烷、三氯乙烯、1,2-二氯丙烷、二溴甲烷、一溴二氯甲烷、顺1,3-二氯丙烯、甲苯、反-1,3-二氯丙烯、1,1,2-三氯乙烷、四氯乙烯、1,3-二氯丙烷、二溴氯甲烷、1,2-二溴乙烷、氯苯、1,1,1,2-四氯乙烷、乙,对-苯、间二甲苯、苯乙烯、邻-二甲苯、溴仿、异丙苯、1,1,2,2-四氯乙烷、溴苯、1,2,3-三氯丙烷、正丙苯、2-二氯甲苯、1,3,5-三甲基苯、四氯甲苯、叔丁基苯、1,2,4-三甲基苯、仲丁基苯、1,3-二氯苯、4-异丙基甲苯、1,4-二氯苯、1,2-二氯苯、正丁基苯、1,2-二溴-3-氯丙烷、1,2,4-三氯苯、六氯丁二烯、萘、1,2,3-三氯苯。(1)悬浮物限值的确定悬浮物质是指悬浮于水中,不能通过0.45μm滤膜且易沉降的细小有机或无机颗料物质。水域悬浮物质对光的散射与阻挡影响水色和透明度,从而降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影响水生生物的呼吸和代谢,严重时会造成鱼、虾、蟹窒息死亡。淡水池塘养殖经过一个养殖周期后,由于饲料的投入,养殖生物的活动(游动、摄食、排泄等),气象条件(刮风、下雨等)等各种因素的作用,养殖水体中的悬浮物质会有所增加,因此必须对此要有一定的限制,避免含大量悬浮物质的养殖水排入水体,危害生态环境。根据对60个典型养殖场生长期和捕捞期尾水水体悬浮物监测数据的结果,悬浮物在生长期和捕捞期浓度最大值为106.000mg/L,最小值为8.000mg/L,均值为20.703mg/L。参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淡水水产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2007)、湖南省《水产养殖尾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43/1752-2020)、江苏省《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DB32/4043-2021)以及上述调查结果,拟确定一级和二级排放浓度限值为45mg/L和90mg/L。拟制定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中,悬浮物浓度一级、二级排放标准限值相较国家标准(《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2007)以及《淡水养殖尾水排放要求(征求意见稿)》)中的一级排放标准限值50mg/L、二级排放标准限值100mg/L进一步收紧。本次采样调查的60个点位中,按拟定标准中二级排放标准限值90.0mg/L来判定,有2个点位超标,占比为3.33%;按拟定标准中一级排放标准限值45.0mg/L来判定,有9个点位悬浮物浓度超标,占比为15.00%,剩余49个点位悬浮物浓度均低于45mg/L,通过控制养殖尾水排放时底泥扰动,可实现该指标达标排放。图7-6不同监测点位悬浮物浓度分布情况pH值的确定在国内外大多数污水排放标准中,pH排放限值大多在6~9之间。另外,根据典型养殖场尾水监测的调查结果,尾水水样中pH值在7.15~9.58之间,pH≤9占比为78.22%,并且pH值在此范围内对受纳水体和周围环境不会造成危害,也有利于生物生长。本文件拟确定pH排放限值为6~9。(3)总氮限值的确定总氮是指水体中有机氮和无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的总和,各种形式的氮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无机氮是浮游植物的主要营养盐之一,是浮游植物生长繁殖不可缺少的要素,是细胞原生质重要组成部分,浮游植物按一定比例从环境中摄取氮和磷,当任何一个要素的含量低于或高于一定比例时,都会抑制生物的生长繁殖,甚至中毒死亡。池塘中氮的主要来源是投入品残留,其次是水生生物的排泄以及尸体腐解和大气降雨,因此随着养殖生产进程的推进,呈逐步增加趋势。当水体中的氮过高时,对环境会产生不利影响,严重时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产生水华(赤潮),破坏水体中原有的生态平衡。此次共采集88个池塘养殖水体总氮样品,样品总氮浓度最大值为18.80mg/L,最小值为0.37mg/L,均值为4.49mg/L,均值高于现有国家标准(《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2007)以及《淡水养殖尾水排放要求(征求意见稿)》)中总氮一级排放标准限值3.0mg/L,低于二级排放限值5.0mg/L。由下图可知,此次88个采样点位中,35个点位总氮浓度低于现有国家一级排放限值3.0mg/L,占比39.77%;53个点位总氮浓度超国家一级排放标准限值,占比60.23%,其中,34个点位总氮浓度超过了国家二级标准限值5.0mg/L,占比达38.64%。基于此,在5.0此次标准制定中,结合水产养殖水质特点,总氮一级和二级排放标准限值与国家标准保持一致,分别拟定为3.0mg/L、5.0mg/L。图7-7不同监测点位总氮浓度分布情况(4)总磷限值的确定总磷包括有机磷和无机磷,它们存在于溶液、腐殖质粒子或水生生物中,各种形式的磷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磷酸盐是水域中浮游植物的营养盐之一,其主要作用是活性磷酸盐,浮游植物在合适的氮磷比范围内且在过量提供的条件下,生长旺盛,某些藻类的个体数量还会突发增殖,更有甚者藻类的种类会减至二三种,破坏了生态结构,造成缺氧环境。然而,由于影响藻类生长的物理、化学、生物因素极其复杂多变,很难预测藻类生长的趋势,也难以定出导致突发增殖产生水华(赤潮)的指标。淡水池塘养殖尾水中的总磷主要来源于饲料中的添加剂、饲料分解物及养殖生物的排泄产物,可通过合理控制淡水养殖的投入品,使用适宜水质调节剂控制总磷排放量。在制定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时,考虑总磷的因素是十分必要的。当前,水产养殖已成为鄱阳湖总磷主要来源之一,2020年约占鄱阳湖总磷入湖量的8.36%。为控制鄱阳湖总磷浓度,出台了《鄱阳湖总磷污染控制与削减专项行动方案(试行)》,提出“推进水产养殖业污染治理。”其中,制定并执行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也是关键一环。2018年8月农业农村部修订的《淡水养殖尾水排放要求(征求意见稿)中,规定总磷一级排放标准为0.5mg/L,二级排放标准为1.0mg/L。根据此次样品采集结果,88个样品点位中,总磷浓度最大值为1.272mg/L;最小值为0.05mg/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