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思想史第9章 马克思的_第1页
经济思想史第9章 马克思的_第2页
经济思想史第9章 马克思的_第3页
经济思想史第9章 马克思的_第4页
经济思想史第9章 马克思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9章马克思的社会主义2“社会主义〞一词源于拉丁文,一说由socialis〔同伴的、同伙的〕一词引出,一说由socius〔喜欢社交的〕一词引出,原有社会的、共同的、集体的生活之意。19世纪初到中期,开始流行社会主义学说。17-18世纪,资产阶级先后在英法取得了政权,为资本主义开辟了道路,自由、平等、博爱的承诺,争取所有人权利平等、共同富裕和社会公正的理想,对于广阔群众具有吸引力。“社会主义〞词汇到了1830S才开始流行于英法两国,但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主张在16世纪末就已经提出,这种主张反映了在资本主义新社会诞生的阵痛中挣扎的劳苦群众对美好社会的向往。第一节社会主义概览4一、历史背景56二、社会主义的主要类型7三、社会主义的共同特征反对古典经济学派的利益和谐论,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阶级对立;反对自由放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认为政府是工人阶级的代表;反对萨伊定律,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周期性危机;否认人的本性是自私的,认为人性是可塑的;反对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主张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批判主张自由竞争的主流经济学四、社会主义的阶级立场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反对资产阶级8五、历史合理性9六、对后世的影响关于效率和公平的长期争论关于经济组织方式市场好还是方案好的争论关于政府作用和功能的争论关于经济周期理论的探讨10第二节早期的社会主义者1213西斯蒙第〔1773~1842〕:宗法制和行会圣西门〔1760~1825〕:实业制度傅立叶〔1772~1837〕:法郎吉欧文〔1771~1858〕:新协和公社14一、西斯蒙第西斯蒙第,著名经济学家、历史学家,1773年出生于瑞士日内瓦,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完成者,也是经济浪漫主义的创始人。西斯蒙第代表性经济著作为1819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新原理?。1773~184215经济和政治方面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和瑞士等西欧国家的生产方式仍然以小生产占优势。因此,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斗争表现得特别突出。小资产阶级的代言人一方面要维护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根本生产方式,另一方面又要提防大资产阶级对小生产者的威胁。出现了要求回到小生产方式的经济浪漫主义学说。1、时代背景16思想理论方面西斯蒙第深受法国启蒙学者的理性原那么的影响,特别是受法国启蒙运动哲学家和思想家卢梭的浪漫主义思想的影响,使他的理论带上经济浪漫主义的特色。政治经济学方面西斯蒙第接受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特别是亚当·斯密的根本理论和范畴。1803年出版的?论商业财富?一书说明他是斯密的追随者。但是,很快古典经济学成为其批判的对象。171819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新原理?的初版中他说:“我对于最近几年欧洲遭受的商业危机感到触目惊心;我在意大利、瑞士和法国亲眼见到产业工人所受的极度痛苦,至少说在英国、德国和比利时,社会情况完全相似。我认为这些国家,这些民族都走错了路,他们虽然努力设法补救,但是灾难愈益严重。我以同样悲哀的心情看到所有者、立法家和著作家为了改变经营方法所作的共同努力……却破坏了农夫的富裕生活……。〞〔?新原理?,商务印书馆,1997,第16页〕18西斯蒙第在批判李嘉图〔同时也批判萨伊、马尔萨斯及空想社会者〕,修正斯密学说的根底上建立了自己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192、资本主义批判资本主义生产目的的批判他指责资本主义生产以增加财富为目的,为了生产而生产只见物、不见人,把手段当成了目的。“财富正是属于人而且为人所享受的。〞“只有增加了国民享受,国民财富才算增加〞。这种以人为中心,把伦理因素参加经济讨论中的经济学研究方法后来成为法国“社会经济学〞的起源。20自由竞争批判在消费需求并没有增加的前提下,竞争只会导致大资本家实现资本的进一步集中,而对消费没有真正的好处。尤其是为了竞争获胜,资本家普遍采用节约劳动本钱的生产方式,结果加大工人的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大量雇用低工资的女工和童工,造成对劳动群众的物质和健康的损害。21分配方式批判资本利润是对工人阶级的掠夺。“企业家所得到的报酬,通常来自对工人的掠夺。利润的获得并不由于企业的产值大于本钱,而由于企业家没有给工人以足够的劳动报酬,没有支付企业所应付的全部本钱〞。〔第68页〕掠夺的结果是社会的两极分化,出现了无产阶级。“中产阶级完全消失了。社会上除了大资本家和其雇佣者外,没有其他阶级存在的余地。我们看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阶级——完全没有财产的阶级——的迅速成长。〞〔?政治经济学论丛,第2卷,第124页〕3、消费缺乏经济危机学说2223西斯蒙第认为人们进行生产只是为了满足他们的需要,因而是消费引起、先于并决定生产。第一,在“正常的〞社会中,生产不可能是无限的,因为自然状态中不存在无限生产的动力。他认为并非只要存在需要就能刺激人劳动,尤其是刺激人的繁重劳动。第二,只有在不正常社会中才有无限度的生产。第三,资本主义社会是为市场而生产的不正常社会。消费和生产的矛盾24需求决定供给既然在对个人而言消费先于生产并决定生产,那么这个原理应用于社会,就变成需求先于供给并决定供给了。他从需求决定供给的原理得出的结论是:生产不能是无限度的,它受社会需求的限制,如果生产无限扩大,供给就会超过需求,生产就会超过消费,就会发生生产过剩的危机。25收入决定生产,生产创造收入既然生产决定于消费,而消费多少又取决于收入的大小,因此收入也会决定生产。运用资本进行生产时,生产规模应与人们的收入大小相适应。由于今年的消费是用去年的收入实现的,因此今年的生产应与去年的收入相适应。经济危机学说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社会收入随着生产的扩大不断缩小的趋势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祸害的根源。2627为什么资本主义生产会无限扩大?第一,资本主义的大生产不像小生产那样是以消费为目的,而以积累财富作为生产目的。人的消费这种目的是有限的,而积累财富的目的是无限的,因此,资本主义生产有无限扩大的要求。第二,资本主义分配造成利润不断增长,从而资本不断积累,使生产不断扩大成为可能。第三,资本主义下生产者之间自由竞争,竞相提高生产率,竞相使用机器,都想压倒对方,就要不断扩大生产,因此,资本主义生产有不断扩大趋势。28为什么资本主义会发生消费缺乏?第一,小生产者的收入和消费是国内市场需求的支柱。而资本主义生产使许多小生产者破产,沦为无产阶级,缩减了他们的收入,从而缩减了他们的消费。第二,资本主义分配开展的趋势是不断增加利润而压低工资,导致工人阶级收入和消费的减少。第三,同财富的增长相比,就连富人阶级的消费也在降低,富人用于个人消费的财富同用于扩大生产的财富相比,不断减少。因此,其增加的消费和无产阶级减少的消费相比较后,社会净消费不断减少。29由于以上原因,资本主义生产盲目扩大,而收入和消费在不断降低,这就必然破坏生产和收入、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比例,使生产大大超过收入和消费,造成普遍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因此,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生产与消费的矛盾。30结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永续不断的、永久性的经济危机,而不是周期性的、局部危机。怎样克服资本主义的这种经济危机?他提出回到小生产方式,开展资本主义小生产。314、经济浪漫主义的改进纲领西斯蒙第看来理想的生产方式是宗法式的农业经济和城市手工业。宗法式的土地经营是“农夫是私有者和产品完全归生产者所有〞,即生产资料和生产者不别离的小农经营方式。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特征是土地私有、小农经营、较少交换。32和农村宗法式的农业生产方式相对应,西斯蒙第主张在城市实行小作坊式的生产方式。“我所希望的是把城市的作业拿来象田间的作业那样分给为数众多的独立作坊,而不是只把它聚集在制驭着成百上千工人的一个首领之下;我所希望的是把工厂的财产分给为数众多的中等资本家,而不是把它聚集在一个拥有亿万……的人的手中……〞〔第476~477页〕3334总之,“必须消灭的不是贫苦阶级,而是短工阶级;应该使他们回到私有者阶级那里去。〞〔第445~446〕以上观点充分反映了西斯蒙第小资产阶级的立场。35回到小生产状态尽管可能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但是是以生产力的损失为代价的。最好的结果是低水平的“平均〞,这违背了增长财富、满足消费的经济目标。克服生产和消费之间矛盾应当另辟蹊径。因此,他提出的克服危机的途径——回到小生产——是倒退,是反动的。36圣西门1760~1825二、

圣西门37381、唯心主义的历史观39圣西门认为当时法国的社会制度是从封建社会向实业制度过渡的阶段,社会充满了矛盾和罪恶,是向“实业制度〞过渡的时候了。402、两大集团之间的矛盾413、“实业制度〞的未来社会42实业制度的局限性圣西门把从事产业活动的资产者看成是和工农一样的劳动者或“实业者〞。在实行按劳分配的同时保存财产私有权和非劳动收入。反对劳动者通过阶级斗争实现实业制度,寄希望于统治阶级的理性和蔼心,梦想国王和资产者会帮助无产阶级建立实业制度。这就使得他的社会主义学说不能不流于空想。4344“在法国,为了建立实业制度,只由国王公布一道敕令,委托最有势力的实业家编制国家预算草案就可以了;如果为数达二千五百多万人的法国实业阶级恳请国王注意这个措施可以保证王位平安和民族幸福,国王一定会公布这项命令。〞45三、傅立叶傅立叶1772~1837夏尔·傅立叶,1772年4月7日生于法国东部贝桑松的一个富商家庭。中学毕业后,他即遵照父亲的遗嘱学习经商,在里昂独立经营一家商店。464748傅立叶通过刻苦自学,积累了丰富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从19世纪初,他先后发表了一系列著作,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主张以他设计的“和谐制度〞来代替资本主义制度。他理想的“和谐社会〞,是由一个个有组织的合作社组成,它的名称叫“法朗吉〞。怎样实现这个理想社会呢?傅立叶不主张使用暴力,寄望于资本家或权贵人物帮助实现他的改进方案。为此,他刊登广告,说他每天中午12点到下午1点在家接见容许出资创办“法朗吉〞的富翁。可是,他等了多年没有一个富翁来问津。1832年,他和几个门徒一起创办了一个“法朗吉〞,但这个试验不久就失败了。491837年10月9日,傅立叶和两个信徒进行了长谈。第二天早晨,人们发现他已穿好衣服伏在床边去世了。

傅立叶去世后,其门徒组织出版?法郎吉?杂志,继续宣传其思想。但是其反对阶级革命的思想在工人运动日益高涨的年代起到了消极作用。1848年革命爆发后,傅立叶派土崩瓦解。50主要著作:?世界和人类的命运?,1808?论家务农业协作社?,1822?经济的和协作的新世界?,1827?论商业?,1845。51人类历史开展的规律是由低级向高级开展,满足人性的幸福社会是人类历史开展方向。上帝是人类的创造者和世界运动的推动力量。他为宇宙各局部定下运动规律,给人们留下“社会法典〞。世界运动的四个主要局部:社会的动物的有机的物质的其中社会运动是宇宙运动的主要形式,他认为自己是发现社会运动规律的第一人。1、唯心主义历史观52这个规律就是基于人性论的“情欲引力〞规律。情欲包括所有的身体和精神的感官感受,如听觉、视觉、味觉、友谊、爱情、名利、创造、竞争等。只有满足“情欲〞的社会才是幸福的和和谐的社会。而以往经历的各个社会制度是压抑“情欲〞的不和谐社会,出现了许多罪恶。“情欲引力〞规律要求摆脱一切对“情欲〞的压抑,建立一个能够使得“情欲〞得到自由满足的社会。532、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54“文明制度〞中的生产成就并未给人民造成幸福,贫困随着生产增长而增长,生产成就只不过是欺骗群众的手段而已。“文明制度〞中,三分之二的人靠三分之一的人的过度劳动来供养。“文明制度〞中,妇女处于绝对的奴隶状态,婚姻只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交易,妇女的解放只有在协和的新社会中才能实现。553、“和谐制度〞和法郎吉56傅立叶寄望于通过宣传和教育说服的方法,得到统治者和资本家的支持实现新社会制度,从而流于空想。5758罗伯特·欧文,〔RobertOwen〕1771年出生于一个贫苦的马具匠家庭,7岁开始参加劳动,9岁时就当了学徒,在伦敦的一个小店里做事,20岁起在纱厂里当职员。他从小目睹了资产阶级对广阔工人进行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并亲身经受了资本主义带来的苦难,所以他对被压迫者非常同情。他曾说,世界充满财富,但到处笼罩着贫困。因此,他试图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劳动、财产公有的社会。四、欧文罗伯特·欧文1771~1858591800年,欧文与苏格兰一个工厂主的女儿结婚,并担任了这个叫做“新拉纳克〞纺织厂的经理,管理着2500多个工人。这样,他就有条件把自己的理想一步步予以落实。1823年,他以全部财产在美国印第安纳州买下1214公顷土地,建立了一所“新协和社会〞,进行共产主义“劳动公社〞的实验,但是公社仅存在4年就失败了。60611、资本主义制度批判人是环境的产物,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罪恶的根源。机器的使用造成了巨大的生产力,但给工人带来的却是灾难。经济危机是相对生产过剩的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矛盾的产物。劳动创造了财富,但是大多数都被资本家占有了。人口对生活资料的压力并不是由于自然规律,而是由于追求利润的资本主义制度。62财产公有制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工农结合、城乡结合、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2、“合作公社〞新协和的建立6364新协和的组织构架65在共同体创立的头几个月内,欧文与其二子威廉·欧文建立起代议制式的政府,幷实行财产公有和合作劳动制度。各尽所能,按劳分配。除老弱病残以外,所有村民都必须参加劳动。生产出来的东西储藏在公共的仓库里,村民平等地享用这些产品。“共产村〞里没有货币,使用“劳动券〞。66新协和的失败之一,不擅理财。欧文是个慈善家,他并不精通管理。他把自己的财产和别人的钱都放在一起,连起码的财务核算都不顾,不计本钱地购置土地、扩建工厂和堂皇的建筑,使“共产村〞很快就陷入了财政困难之中。之二,分配困难。由于实行了“绝对平均主义〞的分配原那么,没有表达“多劳多得〞,村民们很快就发生了争执和意见,迫使欧文对“共产村〞的宪法修改了七次,最终不得不把土地和住房卖给了村民个人,私有财产制度又恢复了。67经过了三、四年“共产村〞的尝试,欧文几乎耗尽了他的全部财产。后来又打算到墨西哥去进行同样的实验,但已经不可能。共同体的分裂给其倡导者欧文以沉重打击。他从中得出这样的教训:假设群众未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在完全新的环境下,共同体是没有希望获得成功的。当欧文看到共同体不可能到达他的目的时,就返回了英国,把他最后的精力投入到工会运动和合作社运动中去。68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欧文认为,“教育下一代是最最重大的课题〞,“是每一个国家的最高利益所在〞,是“世界各国政府的一项压倒一切的紧要任务〞。他认为,要培养智育、德育、体育全面开展的一代新人,就必须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69为了使每一个孩子,特别是劳动人民出身的孩子从出生起就受到最好的教育,欧文主张应当立即为劳动阶级安排一种国家教育制度,通过一项“联合王国全体贫民与劳动阶级教育法案〞。欧文还详细地列举了教育法案的具体条款,如教育部门的领导人选、教师的培养、经费开支、教学内容、教学方案、教学方法等内容和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等,并论证和阐述了立法的理由。7071五、小结小资产阶级的经济浪漫主义是一种倒退,而欧文等人的社会主义由于缺乏适当的实现途径流于空想。时代召唤一种全新的思想,它和资产阶级决裂,维护贫困的无产阶级的利益,并且为无产阶级解放自己指明道路。第三节马克思的社会主义7273一、生平卡尔·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被誉为二十世纪影响世界最深的人。他在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规律和阶级对立这两个问题上无人能及。

1818.5.5~1883.3.14741818年5月5日,马克思生于德国莱茵省〔现属于联邦州莱茵兰-普法尔茨〕特里尔一个中产阶级律师家庭。他的祖父马克思·列维是一名犹太人律法学家,他的父亲希尔舍·卡尔·马克思,后改名亨利希·马克思,生于1782年,同荷兰女子罕丽·普列斯堡结婚,生育多名子女,但从一确定继承人的文件中发现,只有卡尔·马克思和三个女儿索非亚、爱米尔、路易莎存活。75特里尔、波恩和柏林1830年10月,马克思进入特里尔中学。中学毕业后,进入波恩大学,后转学到柏林大学学习,那里一度是黑格尔哲学的中心,并于1841年完成大学学业。同年另以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之区别?申请获得耶拿大学博士。毕业后找不到任何教职,担任左翼自由主义刊物莱茵报主编,后辞职。期间认识了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他学识渊博,精通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学、数学。

76巴黎1843年6月19日,马克思与苦等了他7年之久的生于1814年的贵族小姐燕妮结婚,共生育5女1子,但仅有3女活到成年。1844年1月,与燕妮一起踏上流放的征途,到达巴黎。同年完成?哲学经济学手稿?,这份手稿直到1933年才被发现并发表,被称为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77布鲁塞尔1845年秋,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流亡至比利时布鲁塞尔。1845年12月宣布脱离普鲁士国籍。其后和恩格斯一起完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书中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不彻底的唯物主义,第一次有系统地阐述了他们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历史任务,为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奠定了初步理论根底。7879伦敦后被驱逐,再次流亡巴黎。在被要求离开巴黎后,1849年去了英国伦敦,此后直到去世一直居住在英国。在伦敦初期,马克思和燕妮度过了一生中最困难的日子。在1850-1855年的5年时间里,他们失去了6个孩子中的3个。但在伦敦期间,马克思经过断断续续的研究写出了他最重要的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8081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1851英国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达尔文的进化论,1859,1860黑格尔的辩证法,1844费尔巴哈的唯物论,1844后三者最终形成马克思的唯物历史观,又称历史唯物主义,它是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哲学根底。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1、社会历史根源和阶级根源.经济危机1825年1836年1847年……1831年11月、1834年4月法国里昂2次工人起义1836年起持续数十年英国宪章运动1844年6月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三大工人运动宪章运动政府军镇压里昂起义弗·梅林在?马克思传?中这样论述其思想的由来:“卡尔·马克思对最高认识的不倦追求,是发源于他内心的最深厚的情感的。正像他有一次率直地说过的,他的‘皮肤不够厚’,不能把背向着‘苦难的人间’;或者像胡登所说的,上帝曾经赋予他的灵魂,使他对每一种痛苦比别人感受得更强烈,对每一种忧患比别人感受得更深切。〞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如果要在具有一切可能性的共产主义,和具有各种苦难与不公的现今的社会状态之间做出选择;如果私有制必定带来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结果,即劳动产品的分配几乎同劳动成反比——根本不干的人拿得最多,只有名义上干点工作的人居其次,而干着最繁重最肮脏的活的人所得甚至无法肯定能否养家糊口;如果要在这种状况和共产主义之间做出抉择,那么共产主义的一切大大小小困难在天平上将轻如鸿毛。〞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一个经济学者假设没有更为广阔的人文关心,没有关注整个人类价值与前途的宽大胸襟,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具备工具理性的专家,只能是一个‘单向度的人’,只能是一个人格萎缩、灵魂矮小的‘知道分子’。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开展,特别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三大科学发现,为马哲的产生奠定了自然科学根底。焦尔达尔文2、自然科学根底生物进化论3、理论来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大卫.李嘉图亚当.斯密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直接理论来源: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黑格尔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的“根本内核〞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818-18831820-1895二、

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1、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的历史哲学观点认为历史现实开展总是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通过研究,马克思得出其创新性的结论,即人类历史开展遵循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根底决定上层建筑这个规律,可以用历史唯物观来概括,9394“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开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根底。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95这和黑格尔的历史唯心主义划清界限,“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82页〕社会根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及其要素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说明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的实体性构成要素:A、劳动者B、劳动资料C、劳动对象9697☆生产关系及其内容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说明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它是最根本的社会关系,具有客观性和历史性。生产关系的构成:A、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B、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C、产品的分配关系以及由它直接决定的消费关系98社会根本矛盾:经济根底和上层建筑

☆经济根底和上层建筑99辩证法构成历史开展的本质和规律,即对立要素之间的斗争是历史进步和演进性开展的力量。历史呈现肯定→否认→否认之否认的开展规律。这种开展规律具体表达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根底和上层建筑这两对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要素的运动过程中。2、辩证唯物主义100☆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开展,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能动地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开展的状况时,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开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开展的状况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开展。101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关系的转化过程中社会历史向前不断开展。“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开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开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同上〕。102☆经济根底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根底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化开展。上层建筑能动地反作用于经济根底,集中表现为效劳作用。103经济根底和上层建筑也遵循辩证法的法那么,“随着经济根底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同上〕归根到底,生产力的开展程度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因素:“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同上,第83页〕社会演进的6大阶段原始共产主义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104105马克思确信当时频频发生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就是资本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发生不可防止的矛盾的信号,而他所处的时代恰恰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的过渡阶段。历史赋予他的首要任务就是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规律〞,而这一任务将以“对资产阶级社会经济结构的科学研究作为唯一牢靠的理论根底〞。从而转向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因此,政治经济学理论是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在经济学上的具体运用。1061861年的6分册方案6分册:资本土地所有权雇佣劳动〔工资〕国家对外贸易世界市场107资本资本一般竞争信用股份资本商品货币资本资本的生产资本的流通流通和生产的结合货币转化为资本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结合剩余价值理论23本笔记中,1-5,货币转化为资本和剩余价值生产的内容;6-15剩余价值理论史。至此,发现必须涉及利润、利息和地租,大大扩大了研究的范围。而且必须和资本主义的流通,剩余价值的流通和分割相联系,有一次扩大了研究就范围。同时资本主义生产和流通的理论还没有准备好。所以,一边研究史的时候,一边又不得不将后来的方案提前。因此1861-1863年的手稿大大地扩展了。到1863年中时,终于要调整研究的纲领,从6分册转化为?资本论?四卷。实际上是将6分册中资本,资本一般的全局化。2-5册扩大、系统化、深入研究的结果是1867年出版的?资本论?第一卷。108马克思“经济学〞图表10918431844184618511857185718591863-1867黑格尔哲学批判哲学经济学手稿政治学和经济学著述1、政治经济学批判2、社会主义3、经济学说史资本土地所有权工资国家对外贸易世界市场经济学批判手稿政治经济学批判商品货币《资本论》第一卷商品和货币剩余价值工资流通《资本论》第二卷《资本论》第三卷利润信贷地租《资本论》第四卷剩余价值理论110三、

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规律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剥削。只要能够揭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原理,就完成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研究。为此,马克思建立了一整套理论体系。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剥削理论〕资本积累与利润率下降资本积累与经济危机资本集聚与财富集中阶级斗争1111、劳动价值论马克思继承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并将其发挥到极致。他提出了商品二重性和劳动二重性理论,指出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重属性;劳动也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两重属性。具体劳动→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商品的价值商品相互交换的尺度只能是价值,即商品交换价值决定于商品中凝结的抽象劳动时间,且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12“可见,只是社会必要劳动量,或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该使用价值的价值量。〞〔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1999,第一卷,第52页。〕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同上〕113需求对商品价值的影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Ⅱ:“如果说个别商品的使用价值取决于该商品是否满足一种需要,那末,社会产品总量的使用价值就取决于这个总量是否适合于社会对每种特殊产品的特定数量的需要,从而劳动是否根据这种特定数量的社会需要按比例地分配在不同的生产领域。……在这里,社会需要,即社会规模的使用价值,对于社会总劳动时间分别用在各个特殊生产领域的份额来说,是有决定意义的。〞〔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1999,第三卷,第716页。〕114其他生产要素对商品价值的影响〔1〕固定资本,或不变资本机器设备等固定资本只是把等于自身价值的价值转移到商品的最终价值中。并据此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生产资料转给产品的价值绝不会大于它在劳动过程中……丧失的价值〞。〔?资本论?,第一卷,第230页。〕“可见,变为生产资料及原料、辅助材料、劳动资料的那局部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并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因此,我们把它称为不变资本局部,或简称为不变资本。〞〔同上,第234页〕。115〔2〕土地“土地不是劳动的产品,从而没有任何价值〞。(?资本论?,第三卷,第702页〕“土地的绝对肥力所起的作用,不过是使一定量的劳动提供一定的、受土地的自然肥力所制约的产品。土地肥力的差异所造成的结果是,同量劳动和资本,也就是同一价值,表达在不等量的土地产品上;因此这些产品具有不同的个别价值。这些个别价值平均化为市场价值,促使‘肥沃土地同较坏土地相比所提供的利益……从耕种者或消费者手里转移到土地所有者手里’。〔李嘉图,?原理?,第62页〕〞。〔?资本论?,第三卷,第921页〕地租是价值的分配,和价值的生产没有关系,依据的是土地所有权,来源于劳动力创造的剩余价值。116概括地说,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商品具有二因素,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价值是人类劳动一般即抽象劳动的凝结,使用价值是具体劳动的产物;商品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是通过市场交换而得到表现的一种社会关系;价格是价值的最高表现形式。劳动价值论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彻底解开了“货币之谜〞。以劳动价值论解释货币现象的尝试,从威廉۰配第开始。马克思在前人的劳动价值论中参加自己独创的劳动二重性理论之后,完全解开了“货币之谜〞。以劳动价值论看货币现象,那么货币的价值只与生产货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关,而与货币的数量无关。货币本身也是商品,“货币同任何商品一样,只能相对地通过别的商品来表现自己的价值量。它本身的价值是由生产它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并且是通过任何另一个凝结着同样多劳动时间的商品的量表现出来的。〞随着价值形式的开展,人们普遍认识到贵金属的天然属性最适合充当商品的一般等价物。“一旦它在商品世界的价值表现中独占了这个地位,它就成为货币商品。〞即当贵金属独占了一般等价物这个位置时,贵金属货币制度就产生了。在这个制度中,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内容,价格那么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而且是最成熟的价值形式。这样,马克思彻底地解决了古典经济学所不了解的“货币之谜〞,揭示了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内在联系。1974年7月13日,?经济学家?杂志发表了一份令人震惊的英国整个工业革命时代的物价统计报告。从1664年到1914年的250年间,在金本位的运作下,英国的物价在长达250年的漫长岁月中保持着平稳而略微下降的趋势。当今世界中,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国家能够连续不间断地保持了这样长久的物价数据了。在金银本位之下的美国,情况也非常类似。1787年,美国宪法第一章第八节〔ArticleISection8〕授权国会发行和定义货币。第十节〔ArticleISection10〕明确规定,任何州不得用除金银之外的任何货币支付债务,从而明确了美国的货币必须是以金银为根底。?1792年铸币法案?〔CoinageActof1792〕确立了一美元是美国货币的根本度量衡,一美元的精确定义为含纯银24.1克,10美元的定义为含纯金16克。白银作为美元货币体系的基石。金银比价为15:1;任何稀释美元纯度、使美元贬值的人都将面临死刑的处分。1800年,美国的的物价指数约为102.2,到1913年时,物价下降到80.7。在整个美国工业化的巨变时代,物价波动幅度不超过26%,在1879年到1913年的金本位时代,物价波动幅度小于17%。美国在生产飞速开展、国家全面实现工业化的历史巨变的113年里,平均通货膨胀率几乎为零,年均价格波动不超过1.3%。同样是在金本位之下,欧洲主要国家在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经济空前开展的关键时代,它们的货币同样保持了高度的稳定性。〔P256〕法国法郎,从1814年到1914年,保持了100年的货币稳定。荷兰盾,从1816年到1914年,保持了98年的货币稳定。瑞士法郎,从1850年到1936年,保持了86年货币稳定。比利时法郎,从1832年到1914年,保持了82年货币稳定。瑞典克朗,从1873年到1931年,保持了58年的货币稳定。德国马克,从1875年到1914年,保持了39年的货币稳定。意大利里拉,从1883年到1914年,保持了31年的货币稳定。1282、剩余价值理论〔剥削理论〕129区分劳动力的价值与劳动创造的价值“包含在劳动力中的过去劳动和劳动力所能提供的活劳动,劳动力一天的维持费和劳动力一天的消耗,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量。前者决定它的交换价值,后者构成它的使用价值。……因此,劳动力的价值和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的价值增殖,是两个不同的量。资本家购置劳动力时,正是看中了这个价值差额。〞〔同上,第219页〕130“在这里,他是按照商品交换的各个永恒规律行事的。事实上,劳动力的卖者,和任何别的商品的卖者一样,实现劳动力的交换价值而让渡劳动力的使用价值。他不交出后者,就不能取得前者。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即劳动本身不归它的卖者所有,正如已经卖出的油的使用价值不归油商所有一样。货币所有者支付了劳动力的日价值,因此,劳动力一天的使用即一天的劳动就归他所有。劳动力维持一天只费半个工作日,而劳动力却能劳动一整天,因此,劳动力使用一天所创造的价值比劳动力自身一天的价值大一倍。这种情况对买者是一种特别的幸运,对卖者也绝不是不公平〞。〔同上,第219页〕资本家购置劳动力商品时依据劳动价值规律等价交换——支付劳动力的日价值,得到劳动一天的使用价值,这在形式上是公平的。131剩余价值的生产因此,只要劳动时间超过维持劳动力商品的生活资料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那么通过购置和使用劳动力商品就可以获得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两个来源:延长绝对劳动时间——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缩短劳动者为自己劳动的时间——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132劳动力商品自身的价值和它创造的价值之间的差额就构成了资本家剩余价值的源泉,而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活动都是以更大程度地占有这个剩余价值为目的和特征的。“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同上,第223页〕133然而,资本家剥削劳动者剩余价值的事实却被掩盖在一系列的概念之下,尤其是竞争和一般利润率规律。134剩余价值率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只有活劳动才创造价值。在全部产品价值c+v+m中c是不变资本;v是可变资本;m是活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在生产过程结束后资本家在没有付出任何劳动的情况下,凭借投入的总资本c+v得到剩余价值m。剩余价值率m/v=剩余劳动/必要劳动的本质“是劳动力受资本剥削的程度或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的程度的准确表现〞〔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44页。〕,但此时却表现为资本家垫支资本获得资本报酬的比率——一般利润率。135136利润率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无偿占有剩余价值的剥削关系被一般利润率规律掩盖了。马克思以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化和两个等式揭示了剩余价值率转化为一般利润率的过程。批判了古典经济学家认为资本利润来源于资本的生产力或者是来源于流通领域的观点。137首先,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利润。“总资本C分为不变资本c和可变资本v,生产一个剩余价值m。我们把这个剩余价值和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m/v)叫做剩余价值率,并且用m’来表示。这样,(m/v=m’),……这个剩余价值如果不是同可变资本相比照,而是同总资本相比照,就叫做利润〔p〕,而剩余价值m和总资本C的比率m/C,就叫做利润率p’。这样我们就得到:p’=m/C=m/(c+v)〞〔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58页。〕138不仅如此,利润率进一步转化为平均利润完全掩盖了剩余价值和创造它的活劳动之间的关系。139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不仅在内容上利润来源于剩余价值,而且在形式上,平均利润也只是剩余价值的平均值。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出现了一个问题:剩余价值率相同的条件下,不同资本有机构成的部门投入相同的资本会得到不同的数量的剩余价值,而表现不同的资本利润率,这和现实中存在的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一般利润率规律发生了矛盾。转化问题

140资本竞争形成一般利润率从单个企业的利润率p’开始,可见,在剩余价值率一定的情况下,不变资本的比重(c/v)越大、资本有机构成越大的部门,个别利润率p’越小。141于是资本之间就会展开竞争,直到不同的部门得到相同的利润率为止。这个利润率就是平均利润率,它等于所有部门的全部的剩余价值之和除以社会全部的预付资本,即142所有生产部门都将根据平均利润率按照生产价格〔ci+vi〕*(1+)出售产品。所有投入相同的资本〔c+v〕的部门,即便是资本有机构成不同,产品的生产价格也相等,并且得到等量的利润P。此时只有资本有机构成和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一致的部门其产品的生产价格〔ci+vi〕*(1+)和产品价值〔ci+vi+mi〕是相等的。资本有机构成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部门,商品将以高于价值的生产价格出售;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的部门,商品将以低于价值的生产价格出售。143我们看到通过利润平均化,商品交换所依据的生产价格的大小似乎完全取决于投入的资本量,而和活劳动的数量没有什么关系。劳动决定商品交换价值的规律似乎也应当让位于一般利润率规律。这正是李嘉图劳动价值矛盾的核心。马克思是怎么解决这个矛盾的呢?144两个等式了结矛盾马克思坚称劳动价值论和生产价格规律是本质和现象之间的关系,生产价格采取再复杂的外表形式也缺乏以取消本质的规定性。而两个等式足以揭示剩余价值和利润之间的关系。“一切不同生产部门的利润的总和,必然等于剩余价值的总和;社会总产品的生产价格的总和,必然等于它的价值的总和。〞〔同上,第193页〕145据此在?资本论?第四卷?剩余价值理论?总的评论中他批评古典经济学家们就利润和地租的外表形态研究资本主义社会收入分配的错误方法。“所有的经济学家都犯了一个错误:他们不是就剩余价值的纯粹形式,不是就剩余价值本身,而是就利润和地租这些特殊形式来考察剩余价值。〞〔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第一册,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7页〕146根据马克思的剥削标准,资本家获得的超过不变资本的局部的m无论大小都是剥削性质的收入。而资本主义社会中,产业资本家获得的利润、借贷资本家获得的利息以及地主阶级获得的地租,无论是表现为何种具体的收入形式,只要是非劳动收入,都是剥削性质的收入。剥削理论小结在资本主义剥削性质的社会关系的统帅之下,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工厂手工业的分工方式,甚至劳动力自身都成为资本主义剥削关系中的重要环节。147148“生产资料及生产资本的物的局部,就必须已经作为生产资料,作为资本,和工人相对立。〞〔同上,第二卷,第40页〕;“劳动力只有在它的卖者及雇佣工人手中才是商品,那么相反,它只有在它的买者手中,即暂时握有它的使用权的资本家手中,才成为资本。〞〔同上〕;“像其他一切开展劳动生产力的方法一样,机器是要使商品廉价,是要缩短工人为自己花费的工作日局部,以便延长它无偿地给予资本家的工作日的局部。机器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手段〞〔同上,第一卷,第408页〕;149“工场手工业分工作为社会生产过程的特殊的资本主义形式,——它在当时的根底上只能在资本主义的形式中开展起来,——只是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即靠牺牲工人来加强资本〔人们把它叫做社会财富,“国民财富〞等等〕自行增殖的一种特殊方法。工场手工业分工不仅只是为资本家而不是为工人开展社会劳动生产力,而且靠使各个工人畸形化来开展社会劳动生产力。它生产了资本统治劳动的新条件。因此,一方面,它表现为社会经济形成过程中的历史进步和必要的开展因素,另一方面,它又是文明的、精巧的剥削手段。〞〔同上,第一卷,第403页〕回到历史开展规律:

3、资本积累与利润率下降资本积累表现为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即预付资本c+v中c的比重增加。动机当然是降低单位产品的总本钱,增加利润。率先使用新机器的企业,将会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暂时的超额利润;同时,机器的使用导致单位消费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直接减少了劳动力本钱,使得总劳动日的利润增加。150151但是,资本积累的一个必然后果是利润率下降。假设资本有机构成为Q,定义可见,利润率p’与Q成反比;与m’成正比。152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导致利润率下降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替代劳动后,单位产品中的由活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减少了。抵消利润率下降的因素只有一个,提高m’,即剥削的程度。包括:在劳动力本钱之下支付工资;延长工作时间、增加工作强度等。1534、资本积累与经济危机古典经济学家推崇备至的萨伊定律指出:供给为自己创造需求,普遍的生产过剩是不可能的。流通过程仅仅是C→M→C马克思却论证道,由于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不再是消费,而是攫取剩余价值,流通过程变为M→C→M’,从而萨伊定律不再成立。154155尤其是无产阶级的贫困化,导致大量最终产品无法销售,结局是C→M’这“惊险的一跳〞无法完成,供给大于需求的相对生产过剩在资本不断积累、无产阶级持续贫困的趋势下成为资本主义的必然。资本主义经济必然呈现萧条→复苏→高涨→萎缩的周期性格局。马克思是研究经济周期的最早的经济学家之一。(1)什么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所谓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指由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因素引起的经济危机,即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2)经济危机的一般可能性商品交换中买和卖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分成了两个独立的行为,流通过程就有出现中断的可能性。信用的出现使危机出现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强。(3)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是资本主义根本矛盾的集中表现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追求价值的增殖,因而具有了无限扩大的趋势;但资本积累的开展使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工人阶级有支付能力的购置力跟不上生产的能力的增长;生产和需要的这种矛盾开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导致生产普遍过剩的经济危机。马克思的危机理论与现代资本主义危机“次贷危机〞回忆:

最初,美国人面临的困境是:一方面房地产商有许多房子卖不掉,另一方面又有很多人想买房子却没钱。这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司空见惯的生产过剩现象。他们想在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下解决这个问题,具体方法是让银行借钱给那些没有支付能力的人买房子,开始时自然皆大欢喜。可是借的钱总是要还的,一旦还不上,危机就爆发了。所以,目前的危机说到底仍然是生产过剩危机。次贷是指次级按揭贷款,是给信用状况较差,没有收入证明和还款能力证明,且其他负债较重的个人的住房按揭贷款。相比于给信用好的人放出的最优利率按揭贷款,次级按揭贷款的利率更高。相当于某人还钱的可能性不太高,那借钱给这个人的利息就要高一些。危机初起时西方经济学家都以为,鉴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