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_第1页
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_第2页
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_第3页
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_第4页
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生活的影响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酿成了一场历史罕见、冲击力极强、波及范围很广的国际金融危机。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实体经济增速大幅下滑。目前来看,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有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世界经济将经历一个较长的低迷和调整时期。我国对外依存度已相当高,外部需求占总需求的比重较大,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调整不可避免地使我国经济增长、就业、企业效益、财政收入和金融安全等方面受到影响。加之我国经济生活中尚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当前我国经济下行风险比预想的要严重,经济下滑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矛盾,而且可能会越来越突出。伴随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就业、“三农”、节能减排、金融领域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也可能会进一步显现。这对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和任务构成了新的严峻考验。国际金融危机已对中国经济产生较大影响,其中包括财政收入增幅逐步回落,金融市场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具体表现在:一是外贸进出口增幅回落较快,投资增长有所放慢。二是工业生产显著放缓,原材料价格和运输市场需求下降。三是房地产和汽车市场低迷,消费热点降温。四是部分企业经营更加困难,就业形势严峻。中小企业停产、歇业现象增多,一些大企业也出现较大亏损。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速下降,农民工返乡增多。五是财政收入增幅逐步回落,金融市场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国际金融动荡严重影响了国内投资者信心,股票市场持续低迷;由于企业亏损增加、利润减少,银行体系经营压力加大,潜伏着资产质量下降的风险。应对措施:为应对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政府必须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投资,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投资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要突出重点,认真选择,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和效益。要优先考虑已有规划的项目,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工程进度,同时抓紧启动一批新的建设项目,办成一些群众期盼、对国民经济长远发展关系重大的大事。坚持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又有利于推动结构调整;既有利于拉动当前经济增长,又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既有效扩大投资,又积极拉动消费。要把促进增长和深化改革更好地结合起来,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二、对各具体行业的影响及相关政府举措近期,国际劳工组织(ILO)指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最严重的是建筑业、汽车制造业、旅游业、金融业、服务业和房地产等行业。(一)中国建筑业略受影响1.中国建筑业所受冲击和应对措施中国建筑企业向欠发达国家投资较多,这些地方建筑业的竞争激烈性相对较弱,投资方式主要以设立分支机构、承揽工程为主,而不是以收购兼并为主,投资周期就会拉长。目前美国次贷危机继续深化和蔓延,国际金融市场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这对中国建筑业对外投资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欧美市场不能一概而论,金融危机与实体经济也要区别对待,中国应继续加快对外投资步伐,尤其是关系到中国经济成长的战略性投资,如资源矿产、研究开发、地产等,同时应回避周期性较强的投资,增加趋势性、战略性投资比例,如增加对能源原材料控制权方面的投资。为了规避风险,更为了长远发展,承包商应考虑适时转型,变危机为机遇。业内专家认为,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危害相比,美国2006年爆发并延续至今的次贷危机并未给中国建筑企业的海外经营带来非常明显的负面影响。中国建筑业“走出去”的国际金融环境相当严峻。2.中国建筑业面临三大机遇首先是灾后重建市场广阔。据测算,四川灾后恢复重建投资规模将达到1.67万亿元资金,国家财政投入和各地援建等投资不到资金需求量的两成,80%的资金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投入。住房重建、基础设施重建、城镇重建、产业重建、生态重建等五个方面构成了地震灾区重建的主要内容,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其次是铁路建设大有可为。国家对铁路的投资,不仅可以加快完善铁路路网,还会对钢铁、水泥、机械等行业起到有力的拉动作用。另外,铁路建设还将直接提供150多万个就业机会,这并不包括铁路系统的职工。再其次是农村建设前景看好。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建设新农村的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件明确强调,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这些决定为建筑业“上山下乡”开辟新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二)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汽车业总体影响不大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消费信心的下降、信贷紧缩等已经对美欧等汽车市场带来不小的冲击,并有可能波及全球的汽车业。对于中国汽车行业来讲,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汽车业会带来一定影响,但总体来讲影响不是很大。目前中国的汽车行业还处在成长期,这和美国汽车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是不同的;此外中国汽车的千人保有量要远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水平,我们的市场还远未达到饱和状态,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我国汽车业的整车出口业务相对较少,主要是零部件的出口。并且汽车行业主要还是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出口份额相对于全球的汽车产量,只占很小的的一部分,因此整个汽车产业的发展不会受到致命的伤害。”

从宏观方面来讲,应该加大对汽车业的整合力度,加大研发能力,提高行业竞争力。(三)纺织行业面临困境作为出口贸易占其销售相当比重的行业,纺织业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由于第一大出口市场美国市场需求的疲软,以及次贷危机以来伴随着美元贬值使得企业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压,我国纺织行业遭遇了多年未遇的困境。我国出口增长减速主要集中在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最典型的是服装行业。

同时,通胀压力、生产要素价格水平的提高、劳动力成本的增长,以及越南、印度等国纺织品生产总量的快速增长,给我国纺织行业带来了很大的生存压力。相应措施:上调出口退税税率有助于缓解困难局面

8月1日,财政部、国税总局将部分纺织品和服装的退税率由11%上调至13%;央行通过窗口指导,对全国性商业银行在原有信贷规模基础上调增5%,对地方性商业银行调增10%,并要求这部分额度必须用于中小企业、农业或者地震灾区;随后出台政策对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小额贷款的最高额度从100万元提高到200万元。

出口退税率的提高,表明政府通过财税和贸易政策的局部性调整,以实现全局性的平衡,可以切实缓解企业在国内生产经营的成本压力,从而改善企业的出口盈利状态。在国家对纺织行业的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强的同时,还要靠纺织企业自己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扭转困难局面。(四)制造业优势仍将存在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虽然对我国的制造业造成一定影响,使得国外市场需求有所萎缩,但是"我国的制造业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市场份额在全世界仍然处于前列。这种优势在8到10年之内仍然存在。

由于我国处于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外围,因此制造业受到的影响有限,而欧美制造业受到的影响则比较大,这为我国制造业进一步拓展国内国际市场提供了机遇。

在制造业的出口方面,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对美国等较大需求市场的出口大幅放缓,但是我国在新型市场却有较大增加。从整体来讲,对中国制造业也有有利的一面。它可以促进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化的进程,可以促进国内产业的升级换代,可以推动中国新型工业化的进程。

(五)房地产业

2008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动荡已经逐步蔓延到世界各地的很多领域,其中也包括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中央政府为此也推出了一些关于房地产市场的利率、信贷和税收的政策,但自2007年至今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基本进入了周期性调整阶段,作为房地产市场主体的房地产商的形势也不容乐观。分析金融危机下我国房地产商的形势,对房地产开发商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房地产市场整体低迷,开发商经营状况不容乐观(1)“滞胀”是房地产市场的显著特征。2008年全国房地产销售价格、开发投资额均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完成开发土地面积等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2)房地产商表面盈利上升,背后风险潜存。①08年前三季度房地产商净利润涨跌参半②大多数房地产企业存在资金链压力,存在一定的偿债风险。③房地产企业盈利能力显著下降(3)房地产商处境困难,积极出招吸引客户。降价是房地产商应对市场变动的首选策略。采用降低首付款比例的营销手法。置业保值计划。买房送礼是开发商近期常用的营销方式。对目前房地产市场如何发展和引导的主流观点。2.政策建议(1)保增长:房地产业将为扩大内需“加力”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金融业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对于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改善民生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持续火暴,房价持续攀升。进入2008年,在国内宏观调控和国际金融危机双重压力下,房地产市场出现持续低迷的局面。中央近日出台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释放出“保增长”的强烈信号。而拉动投资和消费,房地产行业的重要作用不可替代。在扩大内需中,地方政府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另一方面,要避免经济结构中过分依赖房地产业。只有合理的产业结构,才能有效应对风险。(2)调结构:“新政”重在“接长”保障性住房“短腿”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既是保障民生的需求,也是拉动经济的需求。据测算,廉租住房的建设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将拉动建筑业的发展,可以提供200多万个就业机会。如果把上下游产业加在一起,每年保障性住房建设将带动投资近6000亿元。政府主导的保障性住房供应加快,将一定程度改变楼市格局。(3)稳房价:鼓励“购房者入市”,并非“支持高房价”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后,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转向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有关专家看来,“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等政策,是对楼市的“实质性利好”。有关措施表明,中央鼓励居住消费的态度明确,对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或将进一步放松。但降低住房交易税费,本质是为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目的是“支持居民购房”,而不是支持“高房价”,调控政策绝非“救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有关专家表示,当前房地产市场成交萎缩、信心不足,要启动低迷的楼市,需要三个“一点”:即国家税费降一点,银行利率降一点,开发商让利使房价降一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购房者入市。很显然,新一轮楼市调控政策不是开发商期待的简单“托市”。它一方面强调放松银根,鼓励消费;另一方面强调调整结构,引导市场。这将有利于商品房与保障房之间的平衡发展,有利于将房价控制在合理区间内,防止因房价大起大落冲击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六)旅游业受到影响当今世界面临金融、粮食、能源危机以及气候变化、贫困、恐怖主义和自然灾害等各种挑战,这些挑战对全球旅游业构成重大威胁。特别是近期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全球国际旅游的影响正在加深,对我国旅游市场的影响也正在逐次显现。从各方面了解的情况看,这次金融危机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3年“非典”相比,对旅游业冲击更猛烈,影响范围更大,持续时间将更长。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将是旅游业最为困难的时期。金融危机进一步发展对我国旅游业将导致一系列严重影响。旅游消费需求将下降,灾后旅游市场恢复困难加大;旅游投资信心进一步受挫,旅游投融资难度加大;旅游企业经营困难加大;旅游就业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部分旅游从业人员收入将受到严重影响;民航、交通、通讯、餐饮、商业零售等相关行业也将受到重大影响。为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造成的不利影响,国家旅游局将采取一系列积极应对措施。

一是抓住机遇,吸引各类资金,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特别是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二是大力发展国内旅游,推动开发一批高水准的旅游景区,开发一批旅游休闲度假产品,促进国内旅游消费;三是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世界各国和地区,与包括世界旅游组织在内的各国际旅游组织广泛开展交流合作,促进客源互送,实现合作共赢;四是促进旅游行业自身能力建设,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增强全行业应对危机和抗击风险的能力,全面提高旅游行业的质量、结构和效益;五是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持从业人员队伍稳定。全球旅游业界加强相互合作,交流相关经验,探讨有效的危机应对措施。我国作为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的出境旅游客源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应同全球旅游业界及相关部门和行业一道,坚定信心,加强合作,共同肩负起旅游业应对重大危机、谋划应急体制的艰巨任务。(七)给我国金融业敲响警钟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造成美国以及欧洲、日本等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市场发生了剧烈波动,同时,危机也不可避免地使中国的金融市场受到影响。美国次贷危机无疑给我国的金融业带来了很多启示。在金融创新、房贷市场发展、金融监管等各个方面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在次贷危机的冲击下,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是美国在次贷市场上的购房者,其次是放贷机构,然后是购买了大量由次级抵押贷款衍生出来的证券投资产品的投资机构。目前来看,美国和欧洲的放贷机构和投资机构因大量涉足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业务,损失最为惨重。而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由于涉足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业务不多,因此受到的影响并不是很大。美国的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主要是间接的,随着美国次贷危机不断对全球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增长带来挑战,中国的金融市场和经济发展也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启示美国次贷危机无疑给我国的金融业带来了很多启示。在金融创新、房贷市场发展、金融监管等各个方面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美国次贷危机银行业的打击很大,所以中国的商业银行应该尤其关注住房抵押贷款背后隐藏的风险。银行对住房抵押贷款必须实施严格的贷款条件和贷款审核制度。具体来说,我们应在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