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2016-2017学年八下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1页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2016-2017学年八下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2页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2016-2017学年八下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3页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2016-2017学年八下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4页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2016-2017学年八下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八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1.下面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你能推断他探究的主题是()A.近代化的探索 B.抗日战争的胜利C.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D.中共与新民主主义革命2.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建设新生政权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西藏和平解放②“一五计划”开始实施③抗美援朝战争爆发④土地改革基本完成.A.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 C.④①②③ D.④③②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的独立、发展、富强而不懈奋斗,回答10~13题.3.下列是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印刷的爱国题材的火花(即火柴盒上的贴画)对其反映的史实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②③④① B.④②①③ C.①③④② D.④②③①4.某校八年级计划举办一个以“抗美援朝”为主题的讲座,准备请一位经历并熟悉这一事件的主讲人。下面几位有可能适合做主讲人的是()A.张三﹣﹣85岁 B.李四﹣﹣75岁 C.王五﹣﹣65岁 D.陈五﹣﹣55岁5.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如图是1949﹣1996年我国粮食产量示意图,其中1952年和1956年粮食产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改革运动和农业合作化运动B.土地改革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土地改革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6.对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下来对联反映我国“一五”计划成就的是()A.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B.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蓝图C.一桥架长江南北畅通,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D.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中国和苏联(前)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都取得过巨大成就,据此回答5~6题。7.对下表反映的内容认识正确的是()中国“一五”计划期间农、轻、重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增长速度比重变化行业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1953年农轻重比例(%)1957年农轻重比例(%)农业4.552.843.5轻工业12.829.629.2重工业25.417.627.3①农业生产增长相对缓慢②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③国民经济建设成就突出④重工业得到了优先发展.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8.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95周年的大型纪录片《光辉历程》正在热播,其中有一段回顾了建国初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下列对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描述正确的是()A.它是1956年制定的B.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政府C.它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D.它规定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9.如图是小华同学整理的课堂笔记。请你根据内容为其拟定一个最适当的标题()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人民公社化运动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0.如果为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B.高指标、瞎指挥泛滥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 D.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1.《我的父亲焦裕禄》一书以女儿焦守云的视角回望了父亲的一生.书中,焦裕禄的事迹应该包括()A.建设大庆油田 B.研制原子弹C.治理兰考“三害” D.培育杂交水稻12.导致如图所示时期我国人口出生率滑向最低点、死亡率攀至最高点的政治原因是()A.抗美援朝 B.三大改造C.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D.三年自然灾害13.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流行语,比如当前流行“正能量”“微信”“4G”,“互联网+”等。通过流行语的变化,我们能够感受时代的变迁(如表所示).下列流行语符合“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有()建国初期“人大”“政协”“三大改造”探索时期“大跃进”“放马星”“原子弹”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大包干”“经济特区”“下海”①“红卫兵”②“走资派”③“上山下乡”④“两个凡是”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4.“从一九七四年到一九七六年,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全国大约损失工业总产值一千亿元,钢产量两千八百万吨,财政收入四百亿元…”.这则材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A.民主法制遭到践踏 B.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C.经济结构极不合理 D.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15.中华民族在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程中,关键是“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是指()A.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战胜利B.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C.抗战胜利、新中国诞生D.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诞生16.“为了吃饱肚皮,冒上杀头的风险,这是时代的荒谬,却是普通人跃上历史浪尖的荣光.一纸惊世骇俗的契约,十几个庄严的血指印,宣告一个尊重人性尊重常识的时代到来了,亿万农民从此告别饥饿.”上述文字描述的对象是()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贫苦大众B.培育杂交水稻的袁隆平团队C.研制“两弹一星”的科研工作者D.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普通农民17.如表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有关数据编制的,该表中农村收入与消费水平的增长高于城市的主要原因是()1979年﹣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增长率表收入农村(家庭收入)17.6%城镇(职工货币工资)8.0%消费水平农村8.9%城镇4.5%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土地私有制的实行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18.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A.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B.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C.设立长江三角洲开放区D.将海南岛建成经济特区19.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会议召开后不久,有外电评论道:“这是一次加速和外国接轨的会议,中国必然会进一步影响世界。”外电评论的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20.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的内容包括:①特区姓社不姓资②发展才是硬道理③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④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二、判断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1分.正确的答A,错误的答B.)21.西藏和平解放使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判断对错)22.1958年,中共八大上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判断对错)23.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革”这场内乱。(判断对错)24.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为刘少奇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判断对错)25.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判断对错)26.1997年,中共十五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判断对错)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27.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与敌人战斗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就是他们中的代表。28.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各项经济指标大都超额完成,特别是和喜报频传。29.邓小平在上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他又在阐释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四、材料解析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6分)3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主要讲述了农村反封建土地制度的伟大斗争,围绕着工作组领导群众揭露和斗争恶霸地主钱文贵的过程,突出了土改中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只有把最隐蔽的,也是最狡猾、凶狠的恶霸地主斗倒,土改才可能取得真正的胜利。材料二:连环画《老孙归社》讲述了孙家庄有个劳动模范李月良,带头组织互助组,参加劳动成绩出色。可是她的公公孙志刚却是老思想、老脑筋,参加合作社很勉强。他心存私念,总觉得“入社不如单干强”。有一次,社员孙元常没和他商量耕了他家的地,老孙就找碴儿退了社。他找了表弟单干,可是遇上春旱,棉苗都枯死了。他又张罗开了孙家饭店,结果十天半个月没人光顾。合作社搞拖拉机耕地,让老孙尝到合作社的好处。老孙终于转变了思想,欢欢喜喜归了社。材料三:从1979年秋季起至1984年,吴县(包括今吴中区等地区)全县农村逐步推行经济体制改革,实施农业大组联产、小组联产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体的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哪些历史事件?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土地所有制经历了怎样的变化?(2)以上三段材料中农村土地由“分”到“合”,再由“合”到“分”,两个“分”对农民来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3)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说明了什么道理?31.活动探究:通过不同的途径和角度来了解“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历史真相。(1)探究内容:文革中的动乱和灾难材料:一:冯骥才在《一百个人的十年》这部口述史作品中记录了B省s市一位15岁的中学生在1969年上学期间,整天由解放军战士带着学校的学生以“革命”为名进行一系列的训练。材料二:从1966年8月18日到11月26日,毛泽东在北京先后八次接见红卫兵,这使红卫兵运动在全国迅猛兴起。同时,国务院发出通知,要求各地组织学生代表和教职工代表免费来北京参观“文化大革命”。全国学校师生开始停课闹革命,红卫兵大串联走向高潮。如图为苏州的中学生串联到北京,手持“红宝书”《毛主席语录》留影。﹣﹣选自《老苏州•百年历程》材料三:纪录片《我虽死去》记录的是一九六六年八月五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副校长卞仲耘,被该校红卫兵(中学生为主的组织)揪到大操场上,戴高帽,挂黑牌,游斗、劳改的同时,又被乱棒横扫,遍体鳞伤。她们还被揪回大操场旁边的宿舍楼,推进厕所里,当头淋了屎尿。宿舍楼的白色墙上,留下她们的斑斑血迹。经过三个小时折磨,到下午五时左右,卞仲耘已失去知觉,倒在宿舍楼门口台阶上,仍然有红卫兵继续踢她的肚子,踩她的脸,往她身上扔脏物,大声咒骂她“装死”。卞仲耘是北京第一个被红卫兵打死的教育工作者。探究问题:根据上述材料概述“文化大革命”给我国文化教育事业造成了什么灾难?(2)探究内容:反思文革材料四:“文化大革命”之所以能够发生并持续10年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没有采取有力的措施,防止个人崇拜现象滋长。加以其他因素,以致在广大党员和群众中,产生了个人崇拜狂热,破坏了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使党失去了纠正自己领袖错误的手段。﹣﹣选自《文化大革命简史》材料五:文革结束后,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的立法工作。1979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6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此后又通过了《义务教育法》、《劳动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探究问题:根据材料四和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我们从文革中汲取了哪些教训?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他(胡耀邦)按照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精神,组织和推动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为冲破“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作了理论准备。﹣﹣选自《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材料二:中国人的守旧性太重,我国文化有了几千年的历史,根深蒂固,要国人承认有改革的必要,那是不容易的。﹣﹣选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三:中国河北雄安新区位于京津冀地区核心腹地,由河北省保定市所辖雄县、容城、安新3县组成。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此设立的国家级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1)材料一中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为哪一次重要会议的召开做理论准备的?该会议针对材料二中的难题做出了什么样的决定?(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再举出两个和材料三中提到的“深圳特区”同时期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3)结合上述材料,请你为雄安新区未来的发展出谋划策。

2016-2017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八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1.下面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你能推断他探究的主题是()A.近代化的探索 B.抗日战争的胜利C.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D.中共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考点】9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共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认识.【解答】根据年代尺信息可知,1921年中共成立,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年代尺中1927、1936、1945年所提及的重大事件也都与中共有关.故选D.2.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建设新生政权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西藏和平解放②“一五计划”开始实施③抗美援朝战争爆发④土地改革基本完成.A.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 C.④①②③ D.④③②①【考点】C3:抗美援朝;C2:西藏和平解放;C4:土地改革;C9:一五计划.【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建设新生政权做出一系列的努力事件.【解答】①西藏和平解放是1951年;②“一五计划”开始实施是1953年;③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是1950年;④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是1952年.③①④②符合题意.故选A.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的独立、发展、富强而不懈奋斗,回答10~13题.3.下列是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印刷的爱国题材的火花(即火柴盒上的贴画)对其反映的史实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②③④① B.④②①③ C.①③④② D.④②③①【考点】C3:抗美援朝;A1:九一八事变和中国局部抗战;CA:三大改造.【分析】本题借助火花考查了爱国事件.【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①抗美援朝是1950年﹣﹣1953年,图②指九一八事变,时间是1931年,图③根据公私合营指的是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间是1953年﹣﹣1956年,图④是清朝末年的洋务运动.顺序为④②①③.故选B.4.某校八年级计划举办一个以“抗美援朝”为主题的讲座,准备请一位经历并熟悉这一事件的主讲人。下面几位有可能适合做主讲人的是()A.张三﹣﹣85岁 B.李四﹣﹣75岁 C.王五﹣﹣65岁 D.陈五﹣﹣55岁【考点】C3:抗美援朝.【分析】本题以某校八年级计划举办一个以“抗美援朝”为主题的讲座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有可能适合做主讲人的人物.【解答】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经过五次大规模战役,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2017﹣1950=67.故张三﹣﹣85岁有可能参加抗美援朝.有可能适合做主讲人的是85岁的张三.故选A.5.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如图是1949﹣1996年我国粮食产量示意图,其中1952年和1956年粮食产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改革运动和农业合作化运动B.土地改革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土地改革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考点】C4:土地改革;CB:三大改造完成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析】本题考查土地改革运动和农业合作化运动.【解答】依据题干信息“1952年和1956年粮食产量快速增长示意图”,结合所学可知,1952年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1953年农业合作化运动,实现了农业走合作化的道路,都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故选A.6.对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下来对联反映我国“一五”计划成就的是()A.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B.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蓝图C.一桥架长江南北畅通,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D.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考点】C9:一五计划.【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事件,重点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出和成就.【解答】A.“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B.“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蓝图”歌颂的是改革开放;C.“一桥架长江南北畅通,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反映的是“一五”计划成就;D.“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歌颂的是新中国的成立.故选C.中国和苏联(前)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都取得过巨大成就,据此回答5~6题。7.对下表反映的内容认识正确的是()中国“一五”计划期间农、轻、重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增长速度比重变化行业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1953年农轻重比例(%)1957年农轻重比例(%)农业4.552.843.5轻工业12.829.629.2重工业25.417.627.3①农业生产增长相对缓慢②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③国民经济建设成就突出④重工业得到了优先发展.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考点】C9:一五计划.【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期间取得成就.【解答】“从中国‘一五计划’期间农、轻、重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图表”可以看出,重工业在1953﹣1957年间平均增长速度和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占的比重都很大,农业和轻工业在1953﹣1957年间平均增长速度和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也占有一定的比重.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①农业生产增长相对缓慢、③国民经济建设成就突出和④重工业得到了优先发展符合对图表的认识.故选B.8.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95周年的大型纪录片《光辉历程》正在热播,其中有一段回顾了建国初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下列对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描述正确的是()A.它是1956年制定的B.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政府C.它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D.它规定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考点】C8: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解答】1954年9月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它规定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中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故选D.9.如图是小华同学整理的课堂笔记。请你根据内容为其拟定一个最适当的标题()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人民公社化运动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考点】CA:三大改造.【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三大改造的有关内容.【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和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通过三大改造我国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故选A.10.如果为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B.高指标、瞎指挥泛滥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 D.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考点】CB:三大改造完成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9:一五计划;CE: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准确认识.【解答】题干中前两幅图片是“农业合作化运动”“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属于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正确探索,而图三是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错误探索,据此可知最恰当的主题应该是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ABC的表述均不能全面概括三幅图片.故选D.11.《我的父亲焦裕禄》一书以女儿焦守云的视角回望了父亲的一生.书中,焦裕禄的事迹应该包括()A.建设大庆油田 B.研制原子弹C.治理兰考“三害” D.培育杂交水稻【考点】CF:社会主义建设英雄模范人物.【分析】本题考查了模范人物焦裕禄的事迹.【解答】焦裕禄在任中共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时,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粮食产量降到历史最低水平.他带领全县干部和群众,同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使兰考贫困面貌大为改观,他身患癌症,仍然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人民称颂他是“党的好干部”.故选C.12.导致如图所示时期我国人口出生率滑向最低点、死亡率攀至最高点的政治原因是()A.抗美援朝 B.三大改造C.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D.三年自然灾害【考点】CE: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解答】根据图片信息可知,我国人口出生率滑向最低点、死亡率攀至最高点大约是在1960年,造成这一现象的政治原因1958年的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左倾错误泛滥,国民经济出现严重的困难,造成人口出生率滑向最低点、死亡率攀至最高点.故选C.13.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流行语,比如当前流行“正能量”“微信”“4G”,“互联网+”等。通过流行语的变化,我们能够感受时代的变迁(如表所示).下列流行语符合“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有()建国初期“人大”“政协”“三大改造”探索时期“大跃进”“放马星”“原子弹”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大包干”“经济特区”“下海”①“红卫兵”②“走资派”③“上山下乡”④“两个凡是”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考点】CG:文化大革命.【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的知识点.【解答】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它成为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文化大革命中红卫兵、造反派冲击和批判各级领导干部,很多干部被打成走资派,知青上山下乡.故选A.14.“从一九七四年到一九七六年,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全国大约损失工业总产值一千亿元,钢产量两千八百万吨,财政收入四百亿元…”.这则材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A.民主法制遭到践踏 B.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C.经济结构极不合理 D.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考点】CG:文化大革命.【分析】本题考查了文化大革命的影响.【解答】“从一九七四年到一九七六年,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全国大约损失工业总产值一千亿元,钢产量两千八百万吨,财政收入四百亿元…”.这则材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使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故选B.15.中华民族在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程中,关键是“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是指()A.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战胜利B.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C.抗战胜利、新中国诞生D.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诞生【考点】C1:新中国成立;D1: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知识点,重点理解它们的历史意义.【解答】“中国新生”是指1949年新中国诞生,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开始走向独立、富强的道路;“伟大转折”是指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提出改革开放的决策,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故选B.16.“为了吃饱肚皮,冒上杀头的风险,这是时代的荒谬,却是普通人跃上历史浪尖的荣光.一纸惊世骇俗的契约,十几个庄严的血指印,宣告一个尊重人性尊重常识的时代到来了,亿万农民从此告别饥饿.”上述文字描述的对象是()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贫苦大众B.培育杂交水稻的袁隆平团队C.研制“两弹一星”的科研工作者D.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普通农民【考点】D2: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析】本题考查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开始.【解答】根据所学可知材料所说的是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的史实,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这次责任制改革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热情,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故选D.17.如表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有关数据编制的,该表中农村收入与消费水平的增长高于城市的主要原因是()1979年﹣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增长率表收入农村(家庭收入)17.6%城镇(职工货币工资)8.0%消费水平农村8.9%城镇4.5%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土地私有制的实行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考点】D2: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析】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解答】依据题干图表可发现1979年﹣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逐年增长,结合所学可知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粮食的产量,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故选D.18.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A.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B.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C.设立长江三角洲开放区D.将海南岛建成经济特区【考点】D5: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解答】根据材料中“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可知,这是1984年我国开放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故选B.19.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会议召开后不久,有外电评论道:“这是一次加速和外国接轨的会议,中国必然会进一步影响世界。”外电评论的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考点】D9: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十四大.【解答】解答本题的关键是“20世纪90年代初”.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议,这是“一次加速和外国接轨的会议,中国必然会进一步影响世界”.故选C.20.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的内容包括:①特区姓社不姓资②发展才是硬道理③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④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考点】DB: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南方讲话的有关内容.【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南方讲话的内容包括:特区姓社不姓资,发展才是硬道理,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故选D.二、判断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1分.正确的答A,错误的答B.)21.西藏和平解放使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判断对错)【考点】C2:西藏和平解放.【分析】本题以西藏和平解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其历史意义.【解答】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故答案为:√.22.1958年,中共八大上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判断对错)【考点】CD:中共八大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分析】本题考查中共八大;识记中共八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解答】据所学知,1956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会议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和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1958年5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八大二次会议.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故答案为:×.23.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革”这场内乱。×(判断对错)【考点】CJ: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的知识点.【解答】以华国锋、叶剑英等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政治局,采取断然措施于1976年10月6日逮捕了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至此结束.当时邓小平受到迫害,中共中央政治局没有邓小平.故答案为:×.24.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为刘少奇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判断对错)【考点】CG:文化大革命.【分析】本题以判断的形式,考查刘少奇冤案.【解答】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时期,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被永远开除出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为刘少奇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故答案为:√.25.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判断对错)【考点】D9: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分析】本题以1992年中共十四大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国有企业改革.【解答】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故答案为:√.26.1997年,中共十五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判断对错)【考点】DA:中共十五大确定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共十四大在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识记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解答】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过程可知,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87年中共十三大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三步走战略;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立了它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故答案为:×.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27.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与敌人战斗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黄继光和邱少云就是他们中的代表。【考点】C3:抗美援朝.【分析】本题以黄继光邱少云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与敌人战斗中涌现出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解答】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称之为“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与敌人战斗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黄继光和邱少云就是他们中的代表.1952年10月19日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口,以自己的牺牲掩护部队完成了收复高地的任务.邱少云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为了严守潜伏纪律,被大火吞噬,最后壮烈牺牲.故答案为:黄继光;邱少云.28.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各项经济指标大都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喜报频传。【考点】C9:一五计划.【分析】本题考查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识记一五计划期间在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方面取得的成就.【解答】据所学可知,建国初期,我国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喜报频传,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故答案为:工业;交通运输业.29.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他又在中共十三大阐释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考点】D8:中共十三大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理论;D7:中共十二大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析】本题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阐释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中共十二大和中共十三大.【解答】1982年召开的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7年,在中共十三大上,邓小平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故答案为:中共十二大;中共十三大.四、材料解析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6分)3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主要讲述了农村反封建土地制度的伟大斗争,围绕着工作组领导群众揭露和斗争恶霸地主钱文贵的过程,突出了土改中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只有把最隐蔽的,也是最狡猾、凶狠的恶霸地主斗倒,土改才可能取得真正的胜利。材料二:连环画《老孙归社》讲述了孙家庄有个劳动模范李月良,带头组织互助组,参加劳动成绩出色。可是她的公公孙志刚却是老思想、老脑筋,参加合作社很勉强。他心存私念,总觉得“入社不如单干强”。有一次,社员孙元常没和他商量耕了他家的地,老孙就找碴儿退了社。他找了表弟单干,可是遇上春旱,棉苗都枯死了。他又张罗开了孙家饭店,结果十天半个月没人光顾。合作社搞拖拉机耕地,让老孙尝到合作社的好处。老孙终于转变了思想,欢欢喜喜归了社。材料三:从1979年秋季起至1984年,吴县(包括今吴中区等地区)全县农村逐步推行经济体制改革,实施农业大组联产、小组联产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体的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哪些历史事件?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土地所有制经历了怎样的变化?(2)以上三段材料中农村土地由“分”到“合”,再由“合”到“分”,两个“分”对农民来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3)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说明了什么道理?【考点】C4:土地改革;CA:三大改造;D2: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PD:历史开放性问题.【分析】(1)本题以“农村反封建土地制度的伟大斗争等”为切入点,考查土地改革、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相关知识.(2)本题以“土地由‘分’到‘合’,再由‘合’到‘分’”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的变化.(3)本题主要考查党和人民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说明的问题.【解答】(1)依据材料一“《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主要讲述了农村反封建土地制度的伟大斗争”可知,这反映的是1950年的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满足广大农民获得土地的愿望,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依据材料二“连环画《老孙归社》讲述了孙家庄有个劳动模范李月良,带头组织互助组”可知,这反映的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我国的土地所有权由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转变成集体所有制(或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从材料一到材料二我国的土地所有制由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再到农民集体公有制.(2)材料一反映的是1950年至1952年的土地改革,变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为个体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依据材料三“从1979年秋季起至1984年,吴县(包括今吴中区等地区)全县农村逐步推行经济体制改革”可知,这是农村经济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变个体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集体公有制.所以两个“分”对农民来说最大的区别是私有和集体所有.(3)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说明党和政府在根据中国国情,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来制定农村政策;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不能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故答案为:(1)事件:1950年的土地改革;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由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由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2)两个“分”对农民来说最大的区别是私有和集体所有.(3)道理:党和政府在根据中国国情,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来制定农村政策;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不能阻碍生产力的发展.31.活动探究:通过不同的途径和角度来了解“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历史真相。(1)探究内容:文革中的动乱和灾难材料:一:冯骥才在《一百个人的十年》这部口述史作品中记录了B省s市一位15岁的中学生在1969年上学期间,整天由解放军战士带着学校的学生以“革命”为名进行一系列的训练。材料二:从1966年8月18日到11月26日,毛泽东在北京先后八次接见红卫兵,这使红卫兵运动在全国迅猛兴起。同时,国务院发出通知,要求各地组织学生代表和教职工代表免费来北京参观“文化大革命”。全国学校师生开始停课闹革命,红卫兵大串联走向高潮。如图为苏州的中学生串联到北京,手持“红宝书”《毛主席语录》留影。﹣﹣选自《老苏州•百年历程》材料三:纪录片《我虽死去》记录的是一九六六年八月五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副校长卞仲耘,被该校红卫兵(中学生为主的组织)揪到大操场上,戴高帽,挂黑牌,游斗、劳改的同时,又被乱棒横扫,遍体鳞伤。她们还被揪回大操场旁边的宿舍楼,推进厕所里,当头淋了屎尿。宿舍楼的白色墙上,留下她们的斑斑血迹。经过三个小时折磨,到下午五时左右,卞仲耘已失去知觉,倒在宿舍楼门口台阶上,仍然有红卫兵继续踢她的肚子,踩她的脸,往她身上扔脏物,大声咒骂她“装死”。卞仲耘是北京第一个被红卫兵打死的教育工作者。探究问题:根据上述材料概述“文化大革命”给我国文化教育事业造成了什么灾难?(2)探究内容:反思文革材料四:“文化大革命”之所以能够发生并持续10年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没有采取有力的措施,防止个人崇拜现象滋长。加以其他因素,以致在广大党员和群众中,产生了个人崇拜狂热,破坏了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使党失去了纠正自己领袖错误的手段。﹣﹣选自《文化大革命简史》材料五:文革结束后,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的立法工作。1979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6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此后又通过了《义务教育法》、《劳动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探究问题:根据材料四和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我们从文革中汲取了哪些教训?【考点】CG:文化大革命;CK:文化大革命的危害和教训.【分析】本题以《老苏州•百年历程》、《文化大革命简史》以及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法律建设等材料为依托,考查“文化大革命”给我国文化教育事业造成了的灾难和从文革中汲取了的教训.【解答】(1)据材料“B省s市一位15岁的中学生在1969年上学期间,整天由解放军战士带着学校的学生以‘革命’为名进行一系列的训练”“从1966年8月18日到11月26日,毛泽东在北京先后八次接见红卫兵,这使红卫兵运动在全国迅猛兴起”“纪录片《我虽死去》记录的是一九六六年八月五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副校长卞仲耘,被该校红卫兵(中学生为主的组织)揪到大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