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1页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2页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3页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4页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毛泽东在《贺新郎•读史》中吟道:“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下列对“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人与猿只在一起磨过几个石头后就告别了B.人与猿在几个磨过的石头边告别了C.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会制造工具D.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会磨几个石头2.“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因此其生活方式是()A.过着定居生活 B.过着群居生活C.过着游牧生活 D.过着游牧渔猎生活3.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要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最重要的途径是()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4.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①聚落②农作物出现③城市的出现④磨制石器⑤家畜出现⑥房屋出现。A.①②③⑤⑥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④⑤⑥ D.①③④⑤5.“用骨耜在双眸中,开垦出一片水田……可能是装满亿万年后的仓廪”这首诗歌里“仓廪”中的农作物是()A.水稻 B.玉米 C.黍米 D.粟6.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A.农耕文明 B.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C.神话传说 D.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7.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颂扬的是()A.炎帝 B.舜 C.禹 D.黄帝8.盘庚迁都于殷的主要作用是()A.巩固了中国北方边疆 B.使商朝统治稳定一下来C.促进了商朝农耕发展 D.争取到了人民的支持9.文物是鲜活的历史.如图的图片所示文物透露出来的相关历史信息是()A.原始居民的生活 B.商周的青铜文明C.春秋战国的纷争 D.秦汉时期大一统10.下列叙述正确反映了商朝甲骨文情况的是()①至今约共出土了16万片以上②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当时社会情况③今天的汉字是以它发展来的④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1.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下列现象能体现这一说法的有()①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等都有所发展②商品活动逐渐活跃③广泛应用铁制农具④金属货币更多的使用。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2.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东周的前期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东周的前期称为春秋时期,该时期始于()A.国人暴动 B.周平王东迁洛C.齐桓公成为霸王 D.韩赵魏三家分晋13.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周王室衰微,下列能够体现这一现象的是()①“尊王攘夷”②“问鼎中原”③“春秋五霸”④“国人暴动”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14.如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所示位置()A.秦、楚、齐、燕 B.齐、楚、秦、燕 C.燕、齐、秦、楚 D.燕、齐、楚、秦15.与春秋时期战争相比,下列不属于战国时期战争特点的是()A.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较多B.交战区域广C.继续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来扩展疆域D.持续时间较长16.著名学者余秋雨曾给人们留下了一段优美的文字:“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驰,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田地输送汨汨清流。”请从判断,余秋雨笔下的“它”是指()A.都江堰 B.郑国渠 C.大运河 D.灵渠17.俗话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从所学知识看,最早指出类似观点的是()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庄子18.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下列不能佐证这一说法的()A.仁者爱人 B.兼爱非攻C.民贵君轻 D.有道之国,务在弱民19.秦始皇规定: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旨”或“诏”,印章称“玺”,这些规定反映了皇帝制度的何种特点()A.皇位世袭 B.君权神授 C.皇权至上 D.皇帝独尊20.两汉文化看徐州。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这一事件发生在()A.公元前2世纪初 B.公元前2世纪末C.公元前3世纪初 D.公元前3世纪末二、判断题: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21.黄河流域的河姆渡遗址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目前发现最早的栽培粟类遗存距今约9000﹣7000年。(判断对错)22.二里头遗址中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这反映了夏朝代的现象。(判断对错)23.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巨变,兼并战争,制度变革和学术繁荣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判断对错)24.春秋战国时期,有识之士纷纷发表各自对社会发展的看法,其中在治理国家方面,观点对立的思想家是庄子和韩非。(判断对错)25.《史记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皇位世袭,权力在一家传承。(判断对错)26.秦长城西起辽东,东到临洮,用来抵御匈奴,这就是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判断对错)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7.炎黄部落合并发展,通过之战打败蚩尤,逐渐构成了族的主干。28.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动荡的时期,政治上,春秋时期出现局面,战国时期形成“战国七雄”的局面;学术思想领域出现了的繁荣景象。29.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得益于(文字)的统一,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得益于(货币的名称)推行全国。四、材料解析题、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礼记》材料二:……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史记周本纪》材料三:周文王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史记》请回答:(1)据材料一,首领更替的方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结合所学说明理由。(2)据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周王设置这种制度初衷是什么?(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谈谈这一制度所产生的影响。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战国策秦策》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程……﹣《汉书•食货志》请回答:(I)据材料一说明商鞅变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2)据材料二指出变法法令得以推行的原因何在?(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不得摘抄原文)用材料三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天下苦秦久矣……太史公曰“秦失其政,陈涉首难……(项羽)乘势起陇亩之中……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号为霸王之业……欲以力征……卒亡其国,身死东城。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史记•项羽本纪》材料二:“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汉)高祖曰:“……此三者(指张良、萧何、韩信),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所擒也。”﹣《史记•高祖本纪》材料三:子曰“道之以政,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请回答:(1)用材料一原句来佐证“秦失其政,陈涉首难”。据材料一指出项羽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2)据材料二分析刘邦为什么会获取天下?(3)综合上述二则材料,结合秦亡汉立的史实中你可以悟出哪些治国之道?

2016-2017学年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毛泽东在《贺新郎•读史》中吟道:“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下列对“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人与猿只在一起磨过几个石头后就告别了B.人与猿在几个磨过的石头边告别了C.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会制造工具D.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会磨几个石头【考点】人类的起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类起源的知识点.【解答】毛泽东在《贺新郎•读史》中“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的诗句,反映的是人类制造工具的内容.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故选C.2.“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因此其生活方式是()A.过着定居生活 B.过着群居生活C.过着游牧生活 D.过着游牧渔猎生活【考点】历史文化常识.【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原始人类的生活方式.【解答】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生活在险恶的自然环境里,到处都是毒蛇猛兽,由于生产工具靠的是简单的石器等工具,人类的生产力及其低下,只能靠采集和狩猎为生,没有稳定的食物来源,只靠单个人的力量,无法生活下去,因此,他们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原始的群居生活.故选B.3.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要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最重要的途径是()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考点】北京人;山顶洞人.【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知识点.【解答】考古发掘是指为了科学研究,经文物行政部门批准,根据发掘计划,对埋藏文物的地方、对古文化遗址、古墓葬进行调查、勘探和发现、挖掘文物的活动或工作.是掌握历史第一手资料的重要途径.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都生活于远古时期,因此要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最重要的途径是考古发掘.故选D.4.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①聚落②农作物出现③城市的出现④磨制石器⑤家畜出现⑥房屋出现。A.①②③⑤⑥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④⑤⑥ D.①③④⑤【考点】河姆渡的原始农耕;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原始农耕生活的知识点.【解答】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居住房屋,过定居生活,出现了聚落,使用磨制石器等现象的出现,标志着原始农业的出现,所以①②④⑤⑥是正确的选项;原始居民生活的时期城市还没有出现,排除选项③.故选C.5.“用骨耜在双眸中,开垦出一片水田……可能是装满亿万年后的仓廪”这首诗歌里“仓廪”中的农作物是()A.水稻 B.玉米 C.黍米 D.粟【考点】河姆渡的原始农耕.【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知识点.【解答】材料“用骨耜在双眸中,开垦出一片水田…可能是装满亿万年后的仓廪”反映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的状况.河姆渡原始居民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故选A.6.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A.农耕文明 B.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C.神话传说 D.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考点】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分析】本题考查人文初祖黄帝,掌握其成就及地位.【解答】“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神农尝百草”都是关于农耕文明的神话传说.中华文明的核心是农耕文明,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是农耕文明的杰出代表.故选A.7.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颂扬的是()A.炎帝 B.舜 C.禹 D.黄帝【考点】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分析】本题考查人文初祖黄帝.【解答】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打败了蚩尤部落,黄帝和炎帝结成部落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今天汉族的前身.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故选D.8.盘庚迁都于殷的主要作用是()A.巩固了中国北方边疆 B.使商朝统治稳定一下来C.促进了商朝农耕发展 D.争取到了人民的支持【考点】商朝的建立与灭亡.【分析】本题考查盘庚迁殷.【解答】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曾几次迁都,一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使商朝的统治稳定下来.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盘庚以后,商朝的统治区域不断扩展,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故选B.9.文物是鲜活的历史.如图的图片所示文物透露出来的相关历史信息是()A.原始居民的生活 B.商周的青铜文明C.春秋战国的纷争 D.秦汉时期大一统【考点】青铜器.【分析】本题是图片型选择题,主要考查读图能力和青铜文明.题干中的图片带有名称降低了读图的难度.司母戊鼎是青铜器,是商代青铜文明的代表.【解答】A、原始居民主要使用原始的石器、木棒等,到原始社会末期才出现青铜器;B、我国青铜文明主要夏商周时期,其中商朝是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西周青铜器更加丰富;C、春秋时期开始出现铁农具,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D、汉代,随着冶铁技术的发展,铁器数量大为增加,铁制兵器已逐步取代青铜兵器.故选B.10.下列叙述正确反映了商朝甲骨文情况的是()①至今约共出土了16万片以上②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当时社会情况③今天的汉字是以它发展来的④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考点】文字的演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甲骨文.【解答】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至今约共出土了16万片以上,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当时社会情况,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是以它发展来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故选D.11.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下列现象能体现这一说法的有()①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等都有所发展②商品活动逐渐活跃③广泛应用铁制农具④金属货币更多的使用。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考点】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中国古代货币演变历程.【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解答】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等都有所发展,商品活动逐渐活跃,金属货币也更多的使用.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的范围得到扩大.铁农具具有坚硬、耐磨损等优点,铁农具的使用,使得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因而③不符合题意.故选A.12.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东周的前期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东周的前期称为春秋时期,该时期始于()A.国人暴动 B.周平王东迁洛C.齐桓公成为霸王 D.韩赵魏三家分晋【考点】西周的灭亡和东周的建立.【分析】本题考查东周的建立.进一步掌握春秋战国的相关知识.【解答】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而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已经属于封建社会.故选B.13.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周王室衰微,下列能够体现这一现象的是()①“尊王攘夷”②“问鼎中原”③“春秋五霸”④“国人暴动”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考点】春秋五霸.【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争霸的知识点.【解答】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各诸侯国不断进行争霸战争.“尊王攘夷”“问鼎中原”“春秋五霸”都是发生于这个时期的历史典故;“国人暴动”发生于西周时期.故选C.14.如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所示位置()A.秦、楚、齐、燕 B.齐、楚、秦、燕 C.燕、齐、秦、楚 D.燕、齐、楚、秦【考点】战国七雄与著名战役.【分析】本题考查了战国七雄.【解答】战国七雄指的是齐楚秦燕赵魏韩,巧记其具体方位的口诀为东南西北到中央.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为燕、齐、楚、秦.故选D.15.与春秋时期战争相比,下列不属于战国时期战争特点的是()A.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较多B.交战区域广C.继续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来扩展疆域D.持续时间较长【考点】战国七雄与著名战役;春秋五霸.【分析】本题考查战国时期战争特点.【解答】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故与春秋时期战争相比,不属于战国时期战争特点的是继续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来扩展疆域.故选C.16.著名学者余秋雨曾给人们留下了一段优美的文字:“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驰,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田地输送汨汨清流。”请从判断,余秋雨笔下的“它”是指()A.都江堰 B.郑国渠 C.大运河 D.灵渠【考点】都江堰工程和郑国渠.【分析】本题考查都江堰.【解答】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故余秋雨笔下的“它”是指都江堰.故选A.17.俗话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从所学知识看,最早指出类似观点的是()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庄子【考点】老子和孔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老子的思想主张.【解答】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俗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即体现了这一思想.故选A.18.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下列不能佐证这一说法的()A.仁者爱人 B.兼爱非攻C.民贵君轻 D.有道之国,务在弱民【考点】老子和孔子;百家争鸣.【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老子、孔子和百家争鸣.【解答】A.孔子主张仁者爱人,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B.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有利于社会的和谐.C.孟子主张“民贵君轻”,有利于君民的和谐.D.商鞅主张国家要弱民,必然会激起人民和国家的矛盾,不利于社会和谐.故选D.19.秦始皇规定: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旨”或“诏”,印章称“玺”,这些规定反映了皇帝制度的何种特点()A.皇位世袭 B.君权神授 C.皇权至上 D.皇帝独尊【考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皇帝独尊.【解答】据“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旨’或‘诏’,印章称‘玺’,”可知,“朕”“制”“诏”“玺”等都只能由皇帝一人专用,所以体现了皇帝的独尊.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大权.故选D.20.两汉文化看徐州。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这一事件发生在()A.公元前2世纪初 B.公元前2世纪末C.公元前3世纪初 D.公元前3世纪末【考点】西汉的建立.【分析】本题考查了公元纪年的相关知识.【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纪年包括公元、世纪和年代;以传说中耶稣诞生的那年作为公元元年.以元年为界,向后推算,称为公元多少年;向前推算称为公元前多少年.公元纪年中的一个世纪为100年.世纪又分前期、中期和晚期.公元前202年应该为公元前3世纪末.故选D.二、判断题: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21.黄河流域的河姆渡遗址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目前发现最早的栽培粟类遗存距今约9000﹣7000年。×(判断对错)【考点】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分析】本题考查了半坡原始居民.【解答】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河姆渡遗址在长江流域,种植的是水稻.故答案为:×.22.二里头遗址中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这反映了夏朝代的现象。√(判断对错)【考点】夏朝的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建立.【分析】本题考查夏朝的建立.【解答】河南偃师二里头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有大型宫殿,有些历史学者推论这个社会已初具“国家”形态,是文献所记载的夏代晚期王都.这些学者的推论依据是文献中夏墟的位置与考古发掘的位置相符;二里头遗址的地层年代与传说的夏代相当;大型宫殿建筑说明强大权力机构已经存在.二里头遗址中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这反映了夏朝代的现象.故答案为:√.23.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巨变,兼并战争,制度变革和学术繁荣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判断对错)【考点】百家争鸣.【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解答】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广泛使用铁农具和牛耕,耕地面积和农业产量大幅度提高,井田制中“千耦其耕”的奴隶集体耕种的方式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而分散的,一家一户制的封建经济形式兴起了.新兴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掀起的变法运动,期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通过变法,封建制度确立起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著书立说,发表见解,并相互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故答案为:√.24.春秋战国时期,有识之士纷纷发表各自对社会发展的看法,其中在治理国家方面,观点对立的思想家是庄子和韩非。√(判断对错)【考点】百家争鸣.【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解答】庄子的思想是以老子的学说为基础而发展的,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天人合一,一切顺其自然,不可强求;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主张法治.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所以,春秋战国时期,有识之士纷纷发表各自对社会发展的看法,其中在治理国家方面,观点对立的思想家是庄子和韩非.故答案为:√.25.《史记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皇位世袭,权力在一家传承。×(判断对错)【考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皇帝制度.【解答】《史记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大权,而不是皇位世袭,权力在一家传承.故答案为:×.26.秦长城西起辽东,东到临洮,用来抵御匈奴,这就是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判断对错)【考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长城.【解答】为安定北边,维护国家的统一,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并让蒙恬负责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用来抵御匈奴,这就是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故答案为:×.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7.炎黄部落合并发展,通过涿鹿之战打败蚩尤,逐渐构成了华夏族的主干。【考点】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分析】本题考查了黄帝、炎帝和华夏族的形成.【解答】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黄帝和炎帝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故答案为:涿鹿;华夏.28.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动荡的时期,政治上,春秋时期出现诸侯争霸局面,战国时期形成“战国七雄”的局面;学术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考点】春秋五霸;百家争鸣.【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政治上,各诸侯国为争夺地盘和人口连年征战,出现争霸称雄.即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和战国时期的战国七雄.故答案为:诸侯争霸;百家争鸣.29.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得益于小篆(文字)的统一,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得益于半两钱(货币的名称)推行全国。【考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小篆和半两钱.【解答】秦灭六国以后,秦始皇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的规范文字,后又推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这对中央集权国家政令的统一、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货币的形制、重量各不相同.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规定以秦国半两钱为标准样式,统一全国货币.故答案为:小篆;半两钱.四、材料解析题、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礼记》材料二:……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史记周本纪》材料三:周文王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史记》请回答:(1)据材料一,首领更替的方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结合所学说明理由。(2)据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周王设置这种制度初衷是什么?(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谈谈这一制度所产生的影响。【考点】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西周的分封制.【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演变的知识点.(2)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的知识点.(3)本题考查的是诸侯争霸的知识点.【解答】(1)材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反映的是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体现,是社会进步的体现.(2)由材料“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西周建立后,为拱卫王室,巩固周王对周边的统治,实行分封制.(3)材料“周文王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反映的是诸侯争霸.春秋时期,随着王室衰微,诸侯国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纵政治局面,导致周王朝分崩离析.故答案为:(1)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进步了;生产力的发展的体现.(2)分封制;拱卫王室,巩固周王对周边的统治.(3)随着诸侯国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纵政治局面,导致周王朝分崩离析.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战国策秦策》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程……﹣《汉书•食货志》请回答:(I)据材料一说明商鞅变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2)据材料二指出变法法令得以推行的原因何在?(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不得摘抄原文)用材料三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考点】商鞅变法;百家争鸣.【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理论依据的知识点.(2)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推行原因的知识点.(3)本题考查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