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对策_第1页
浅谈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对策_第2页
浅谈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对策_第3页
浅谈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对策_第4页
浅谈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对策0前言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其自然存在的状态并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要,因此需要修建不同类型的水利工程,如:坝、堤、水闸、进水口、渠道、渡漕、筏道、鱼道等,以实现消除水害和开发利用水资源,这些是为了控制、利用和保护地表及地下的水资源与环境而修建的各项工程建设,总称“水利工程”。1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中国水利工程对于促进防洪、发电、灌溉、航运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促进资源合理利用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水利工程大多数是在天然河道上修建,这样做的直接结果就是破坏了河流长期演化成的生态环境,改变了河流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对陆生生态环境、河流生态环境及气候等环境产生较大影响。1.1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会破坏大量的林地、草丛、农田等植被;毁林开荒将造成水土流失,可能引起岸坡崩坍,滑坡,大型水库还可能诱发地震等;砍伐树木、破坏植被,直接影响了陆生动物的栖息地,造成物种群居减少,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运行也使区域环境湿度增大,鸟、兽的生活范围遭到破坏,被迫向其他地区迁徙。1.2对地表植被影响水利工程建设需要永久占地、施工需要临时占地,往往造成大量的林地、草丛等地表植被破坏。1.3对水土环境影响工程建设地表植被破坏,加上移民安置毁林开荒等,造成水土流失;有的拦河建筑建设后,抬高周围地下水位,导致土地盐碱化;部分工程建设会引起岸坡崩坍、滑坡,还可能诱发地震,造成区域水土环境恶化。1.4对陆生动物影响首先,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砍伐树木、破坏植被,工程周围地下水位抬高,缩减陆生动物活动范围;其次,有些拦蓄水工程,尤其水水库工程蓄水后,蓄水水面较大,使区域环境湿度增大,导致生活在此范围的鸟、兽生活环境遭到破坏,丧失其原有生存环境,被迫向其他地区迁移。最后,水利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污染物,使大量的动物因生存而被迫迁移,导致该区域生态系统失去平衡。2对于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水利工程建设改变原河流的自然形态,引起局部河流流速降低,引起河道上、下游水文泥沙变化,影响河流生态环境变化,进而影响到河流的水质、水温、地质环境以及局部地区的气候。2.1河流水体环境影响首先,工程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建筑垃圾等,不经处理直接向河道排放,污染水体,影响水质;其次,水利工程建设可能引起局部水流变缓,一方面,降低了水、气界面交换的速率和水体稀释扩散能力,导致水质自净能力下降,另一方面也会使沉降作用加强,导致水体重金属沉降加速,水质重金属污染严重。2.2水生植物影响天然河道长期演化成形态均一化和连续化的生态环境,水利工程建设大多数就是在天然河道上,这样做的直接结果就是破坏河道形态均一化和连续化的状况,改变了河流植物环境的多样性。2.3水生动物影响首先,水利工程的建设会改变天然河道的水质水温,尤其是水库的建设。因为水库具有水面宽、水体大、水流迟缓等特点,再加上水体受太阳辐射等作用,使得水面热量辐射值增大,造成水库坝前水温升高,水温的变高会对于鱼类的繁殖不利,尤其是对于下游的鱼类繁殖不利,导致推迟鱼类产卵期。其次,因建挡水建筑物的修建,隔断部分对水生生物连续性,特别是洄游性鱼类将产生直接影响。同时建设过程中各种污水不经处理直接向河道排放,从而改变了河道的理化性质,恶化了水生动物生存环境。2.4对气候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影响该区域的气候变化,尤其是水库的建设,会形成广阔的水域,导致蒸发量将比水库建成前明显增大,进入大气的水汽增多,导致该区域的降水增多,雾天增多,改变原来的气候。3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设水利工程对区域原有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正确认识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问题,积极探索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减少生态破坏,维护河流健康,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3.1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水利工程建设前,进行环境状况调查,对当地的气候环境、水文、水质、土壤、水生生物、人口等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对拟建水利工程建设可能对当地环境能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并对拟建水利工程建设进行综合评价,从整体上评价拟建工程的各要素和过程可能对环境改变及改变程度,通过环境影响评价,为方案选择提供科学依据,防止由于方案不合理给环境带来难以消除的损害。3.2建立强制性、规范性的生态环境保护标准从工程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各个环节中落实保护生态环境强制性、规范性的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全面纳入工程建设各个环节;项目建议书阶段,应规定工程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提出环境补救措施,作为工程审批的基本依据之一;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应规定各种工程方案对生态环境影响比较,筛选出技术经济和生态环境合理性的工程方案;项目初步设计阶段,应提出减轻生态环境影响的措施,为植物生长和动物栖息创造条件,提供鱼类产卵条件以及鸟类和水禽栖息地和避难所;项目的建设阶段,应优先采用生态环境较好的技术措施,特别注意采用当地天然材料;项目的后评价阶段,应引入生态环境影响的后评价。3.3建立科学的技术支撑体系水利工程涉及水利、生态、生物、环境、地理、水文等众多学科,因此,应建立跨学科的技术合作机制,实行联合攻关,及时解决生态环境保护技术难题,利用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和自我净化功能,大力推广生态系统治污技术,开发人工湿地、生物廊道等经济实用技术。3.4积极探索多途径、多形式的生态补偿办法为防止和缓解水利工程建设对该区域的经济及生态平衡的破坏,按照“谁损害,谁补偿”的原则,明确生态补偿的主体及补偿的范围。对于补偿资金来源,一方面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应在水利工程建设资金中提留一部分资金做为生态补偿基金,用于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生态补偿费用;另一方面,可以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办法,从后期运行的受益中拿出专门资金,用于项目区生态环境补偿。这样做到责任主体明确、补偿范围清楚,补偿办法多样。3.5加强河道保护和管理,维护良好的河道治理开发秩序要从维护河流健康的高度出发,切实加强河道管理,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严厉查处河道管理范围内违法违章建筑、乱采滥挖行为和污染水资源的行为,保护好河道良好的生态环境。3.6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河流生态建设,要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加强封育保护,搞好预防监督,防止人为破坏;对生态问题严重的河流流域,采取节水、防污、调水等措施予以修复,涵养水资源;有计划的进行湿地补水,保护湿地。在地下水超采区,采取封井、限采等措施,保护地下水。对于水土流失等生态脆弱地区,注重发挥大自然自我修复能力,实行退耕还林、封山禁牧禁柴等措施;建立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的水利保障体系,对水系统进行合理的调配,基本保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