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第7章立体几何第6讲空间的角与距离第2课时综合问题课件_第1页
2025版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第7章立体几何第6讲空间的角与距离第2课时综合问题课件_第2页
2025版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第7章立体几何第6讲空间的角与距离第2课时综合问题课件_第3页
2025版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第7章立体几何第6讲空间的角与距离第2课时综合问题课件_第4页
2025版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第7章立体几何第6讲空间的角与距离第2课时综合问题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讲空间的角与距离第二课时综合问题考点突破·互动探究角度1空间中的翻折问题综合问题——多维探究(1)求证:PA⊥PB;[分析]

(1)要证PA⊥PB.由PA⊥PE知,证PA⊥平面PBE即可,也即需证PA⊥BE,又平面PAE⊥平面ABCE,故证BE⊥AE即可,这在平面图中易证.∴AE=BE=2,∴AE2+BE2=AB2,∴AE⊥BE,∵平面PAE⊥平面ABCE,平面PAE∩平面ABCE=AE,BE⊂平面ABCE,∴BE⊥平面PAE,AP⊂平面PAE,∴BE⊥PA,又PA⊥PE,BE⊂平面PBE,PE⊂平面PBE,PE∩BE=E,∴PA⊥平面PBE,PB⊂平面PBE,∴PA⊥PB.名师点拨:空间折叠问题的解题策略1.解决与折叠有关的问题的关键是搞清折叠前后的变化量和不变量.一般情况下,长度是不变量,而位置关系往往发生变化,抓住不变量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2.在解决问题时,要综合考虑折叠前后的图形,既要分析折叠后的图形,也要分析折叠前的图形.3.解决折叠问题的关注点:平面图形折叠成空间图形,主要抓住变与不变的量,所谓不变的量,是指“未折坏”的元素,包括“未折坏”的边和角,一般优先标出“未折坏”的直角(从而观察是否存在线面垂直),然后标出其他特殊角以及所有不变的线段.【变式训练】(2023·河北衡水中学模拟)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B∥CD,AB=2CD=2AD=2,将△ADC沿着AC翻折,使得点D到点P处,且AP⊥BC.(1)求证:平面APC⊥平面ABC;(2)求二面角C-PA-B的平面角的正弦值.角度2空间中的探究性问题A.存在点H,使得EH⊥BGB.不存在点H,使得EH∥BDC.存在点H,使得EH∥平面BDGD.不存在点H,使得直线EH与平面BDG的所成角为30°ABC[分析]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出动点坐标,根据动点需满足的条件列出方程组,据方程组解的情况进行判断.即直线EH与平面BDG所成角的最大角大于30°,所以存在点H,使得直线EH与平面BDG的所成角为30°,故D错误.故选ABC.2.(2024·江苏扬州模拟)在①AE=2,②AC⊥BD,③∠EAB=∠EBA,这三个条件中选择一个,补充在下面问题中,并给出解答[分析]

(1)选择一个条件,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2)假设符合条件的点F存在,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求点F的坐标,在结论成立的条件下求解点F的坐标,根据解的情况回答问题,这类问题有时也可通过研究图形判断符合条件的点存在,然后证明即可.又CD∥EG,∴AC⊥CD,又AC⊥BC,BC∩CD=C,BC,CD⊂平面BCD,∴AC⊥平面BCD,∵AC⊂平面ABC,∴平面ABC⊥平面BCD,∵BD=CD,∴DO⊥BC,又DO⊂平面BCD,平面BCD∩平面ABC=BC,∴DO⊥平面ABC,又OH∥AC,AC⊥BC,∴OH⊥BC;若选②,∵AC⊥BD,AC⊥BC,BC∩BD=B,BC,BD⊂平面BCD,∴AC⊥平面BCD,∵AC⊂平面ABC,∴平面ABC⊥平面BCD,取BC中点O,AB中点H,连接DO,OH,∵BD=CD,∴DO⊥BC,又DO⊂平面BCD,平面BCD∩平面ABC=BC,∴DO⊥平面ABC,又OH∥AC,AC⊥BC,∴OH⊥BC;∴平面ABC⊥平面BCD,又DO⊥BC,DO⊂平面BCD,平面BCD∩平面ABC=BC,∴DO⊥平面ABC,又OH∥AC,AC⊥BC,∴OH⊥BC;综上所述:DO,OH,BC两两互相垂直,名师点拨:空间存在型探究性问题的解题策略借助于空间直角坐标系,把几何对象上动点的坐标用参数(变量)表示,将几何对象坐标化,解题时,假设结论成立,即把结论当条件,据此列出相应的方程或方程组.若方程或方程组在题设范围内有解,则通过参数的值反过来确定几何对象的位置;若方程或方程组在题设范围内无解,则表示满足题设要求的几何对象不存在.提醒:1.探究线段上是否存在点时,注意三点共线条件的应用.2.注意“特殊化方法”的应用.【变式训练】(2024·福建厦门大学附中月考)如图,在多面体ABCDEF中,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F⊥平面ABCD,AF∥DE,AB=AF=2DE=2,M是线段BF上的一动点,过点M和直线AD的平面α与FC,EC分别交于P,Q两点.角度3空间中的最值或范围问题1.(2024·河南洛阳强基联盟联考)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平面PCD⊥平面ABCD,底面ABCD是矩形,AB=2BC=6,PC⊥PD,PC=PD,点O是CD的中点,则线段PB上的动点E到直线AO的距离的最小值为______.解法二:如图,取AB的中点为O′.连接PO、OO′、AE.∵PC=PD,点O是CD的中点,∴PO⊥CD.又∵平面PCD⊥平面ABCD,平面PCD∩平面ABCD=CD,PO⊂平面PCD,∴PO⊥平面ABCD.又∵OO′⊂平面ABCD,∴PO⊥OO′.又∵底面ABCD是矩形,O、O′是CD、AB中点,∴OO′⊥CD.∴以点O为原点,OO′、OC、OP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由PC⊥PD,PC=PD,CD=AB=2BC=6,得PO=OC=OD=3,AD=BC=3.∴A(3,-3,0),B(3,3,0),P(0,0,3),2.(2023·福建泉州质检)如图,三棱台ABC-A1B1C1中,AB=BC=2B1C1=2,D是AC的中点,E是棱BC上的动点.(1)试确定点E的位置,使AB1∥平面DEC1;(2)已知AB⊥BC1,CC1⊥平面ABC.设直线BC1与平面DEC1所成的角为θ,试在(1)的条件下,求cosθ的最小值.[解析]

(1)连接DC1,DE,由三棱台ABC-A1B1C1中,AB=BC=2B1C1=2,D是AC的中点可得A1C1∥AD,A1C1=AD,所以四边形ADC1A1为平行四边形,故AA1∥DC1,AA1⊄平面DEC1,DC1⊂平面DEC1,故AA1∥平面DEC1,又AB1∥平面DEC1,且AB1,AA1⊂平面ABB1A1,AB1∩AA1=A,所以平面ABB1A1∥平面DEC1,又平面ABB1A1∩平面ABC=AB,平面ABC∩平面DEC1=DE,故DE∥AB,由于D是AC的中点,故E是BC的中点,故点E在边BC的中点处,AB1∥平面DEC1.(2)因为CC1⊥平面ABC,AB⊂平面ABC,所以CC1⊥AB,又AB⊥BC1,CC1∩BC1=C1,CC1,BC1⊂平面BCC1B1,故AB⊥平面BCC1B1,由于BC⊂平面BCC1B1,所以AB⊥CB,由(1)知:E在边BC的中点,D是AC的中点,所以ED∥AB,进而DE⊥BC,连接B1E,由B1C1∥EC,B1C1=EC,所以四边形B1C1CE为平行四边形,故CC1∥B1E,由于CC1⊥平面ABC,因此B1E⊥平面ABC,故ED,EC,EB1两两垂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B1E=a,名师点拨:1.空间最值、范围问题的题型(1)切接中的最值、范围问题;(2)截面中的最值、范围问题;(3)路径、距离、线面角、二面角中的最值、范围问题.2.空间最值、范围问题的解题策略(1)几何法:通过证明或几何作图,确定图形中取得最值的特殊位置,再计算它的值;(2)代数方法:分析给定图形中的数量关系,选取适当的自变量及目标函数,确定函数解析式,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有界性,以及不等式的均值定理等,求出最值.【变式训练】1.(2024·北京房山区开学考)点M,N分别是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棱BC,CC1的中点,动点P在侧面BCC1B1内(包括边界)运动.若PA1∥平面AMN,则PA1长度的取值范围是(

)B解析]

取B1C1的中点E,BB1的中点F,连接A1E,A1F,EF,取EF中点O,连接A1O,EM,∵点M,N分别是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棱BC,CC1的中点,∴AA1∥BB1,AA1=BB1,BB1∥EM,BB1=EM,∴AA1∥EM,AA1=EM,∴四边形A1AME为平行四边形,∴A1E∥AM,而在平面B1BCC1中,易证MN∥EF,∵A1E⊄平面AMN,AM⊂平面AMN,∴A1E∥平面AMN,∵EF⊄平面AMN,MN⊂平面AMN,∴EF∥平面AMN,又∵A1E∩EF=E,A1E,EF⊂平面A1EF,∴平面AMN∥平面A1EF,∵动点P在正方形BCC1B1(包括边界)内运动,且PA1∥平面AMN,∴点P的轨迹是线段EF,[解析]

(1)证明:连接BD交AC于点O,连接PO.因为ABCD是菱形,所以BD⊥AC,且O为BD的中点.∵PD=PB,所以PO⊥BD.又∵AC,PO⊂平面APC,且AC∩PO=O,所以BD⊥平面APC.又BD⊂平面ABCD,所以平面APC⊥平面ABCD.(2)解法一:过P作PH⊥AC交AC于点H,∵平面APC⊥平面ABCD,PH⊥AC,平面APC∩平面ABCD=AC,∴PH⊥平面ABCD,∵AB⊥PD,AB⊥PH,PH,PD⊂平面PHD,PH∩PD=P,∴AB⊥平面PHD,∵DH⊂平面PHD,∴AB⊥DH,∴H为DH,AO的交点,∵△ABD为等边三角形,∴H为△ABD的重心,名师讲坛·素养提升重温高考(1)求A到平面A1BC的距离;(2)设D为A1C的中点,AA1=AB,平面A1BC⊥平面ABB1A1,求二面角A-BD-C的正弦值.(1)求证:BC⊥平面PAB;(2)求二面角A-PC-B的大小.(2)由(1)BC⊥平面PAB,又AB⊂平面PAB,则BC⊥AB,以A为原点,AB为x轴,过A且与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