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技术规范 第2部分:连接器及预制缆》_第1页
《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技术规范 第2部分:连接器及预制缆》_第2页
《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技术规范 第2部分:连接器及预制缆》_第3页
《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技术规范 第2部分:连接器及预制缆》_第4页
《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技术规范 第2部分:连接器及预制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29.240

K45

备案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XXXXX—XXXX

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技术规范

第2部分:连接器及预制缆

Standardspecificationforon-siteprotectionequipment

Part2:Connectorandprefabricatedcable

(征求意见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

GB/TXXXXX—XXXX

前言

GB/TXXXXX《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技术规范》分为以下若干部分:

——GB/TXXXXX.X《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技术规范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XXXXX.X《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技术规范第2部分:连接器及预制缆》

——GB/TXXXXX.X《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技术规范第3部分:就地操作箱》

——GB/TXXXXX.X《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技术规范第4部分:智能管理单元》

——GB/TXXXXX.X《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技术规范第5部分:线路保护》

——GB/TXXXXX.X《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技术规范第6部分:母线保护》

——GB/TXXXXX.X《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技术规范第7部分:变压器保护》

……

本部分为GB/TXXXXX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起草单位: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本部分为首次发布。

IV

GB/TXXXXX—XXXX

就地化继电保护装置技术规范第2部分:连接器及预制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就地化保护装置用圆形连接器及预制缆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

及对包装、运输、贮存等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110(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就地化保护装置(以下简称为装置)用连接

器及预制缆,作为该类装置用连接器及预制缆研制、设计、制造、试验、检验和应用的依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

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JB599B-2012耐环境快速分离高密度小圆形电连接器总规范

GB/T4210电工术语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

GB/T4208-2017外壳防护等级(IP)

GB/T2423.17-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

(IEC60068-2-11:1981)

GB/T3956-2008电缆的导体

GB/T5095.2-1997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第2部分:一般

检测、电连续性和接触电阻测试、绝缘试验和电压应力试验

GB/T5095.5-1997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第5部分:撞击

试验(自由元件)、静负荷试验(固定元件)、寿命试验和过负荷试验

GB/T7424.2-2008光缆总规范第2部分:光缆基本试验方法

GB/T9330.1-2008塑料绝缘控制电缆第1部分:一般规定

GB/T9330.2-2008塑料绝缘控制电缆第2部分:聚氯乙烯绝缘和护套控制电缆

GB/T9771.1-2008通信用单模光纤系列第1部分: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

GB/T11287-2000电气继电器第21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振动、冲击、碰撞

和地震试验

第1篇振动试验(正弦)(IEC60255-21-1:1988)

GB/T12357.1-2015通信用多模光纤系列第1部分:A1类多模光纤特性

GB/T14537-1993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冲击和碰撞试验(IEC60255-21-2:1988)

GB/T14598.3-2006电气继电器第5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绝缘配合要求

和试验(IEC60255-5:2000)

GB/T14598.26-2015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第26部分:电磁兼容要求(IEC

60255-26:2013)

GB/T17650.2-1998取自电缆或光缆的材料燃烧时释出气体的试验方法第2部分:

用测量pH值和电导率来测定气体的酸度

GB/T17651.2-1998电缆或光缆在特定条件下燃烧的烟密度测定第2部分:试验步

骤和要求

1

GB/TXXXXX—XXXX

GB/T18310.17-2003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第2-17部

分:试验低温

GB/T18310.18-2001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第2-18部

分:试验干热-高温耐久性

GB/T18310.19-2002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第2-19部

分:试验恒定湿热

GB/T18310.22-2003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第2-22部

分:试验温度变化

GB/T18311.4-2003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第3-4部分:

检查和测量衰减

GB/T18311.6-2001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第3-6部分:

检查和测量回波损耗

GB/T18380.35-2008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35部分:垂直安装的

成束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C类

YD/T901-2009层绞式通信用室外光缆

YD/T987-1998ST/PC型单模光纤光缆活动连接器技术规范

YD/T1258.2-2009室内光缆系列第2部分:终端光缆组件用单芯和双芯光缆

YD/T1272.1-2003光纤活动连接器第1部分:LC型

YD/T1272.3-2005光纤活动连接器第3部分:SC型

YD/T1272.4-2007光纤活动连接器第4部分:FC型

3术语和定义

GB/T421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预制缆prefabricatedcable

电缆或光缆经过工厂预处理后,在其中一端或两端根据需要连接各类型的连接器,可实

现预制端在施工现场的快速连接。

4技术要求

4.1环境条件

4.1.1正常工作大气条件

装置使用地点大气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a)环境温度:-40℃~85℃;

b)相对湿度:0%~100%;

c)大气压力:海拔4000米及以下地区。

4.1.2存储、运输环境

装置存储和运输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

a)储存环境温度为-40℃~70℃,相对湿度不大于85%;

b)运输环境温度为-40℃~70℃,相对湿度不大于85%。

2

GB/TXXXXX—XXXX

4.2额定电气参数

4.2.1电连接器及预制缆

电连接器及预制缆的额定电气参数规定如下:

a)额定电压:380V;

b)额定电流:交流电流回路为20A,其余回路为13A;

c)额定频率:50Hz(或60Hz)。

4.2.2光纤连接器及预制缆

光纤连接器及预制缆的额定电气参数规定如下:

a)单模光纤为B1(9/125μm)型光纤,性能符合GB/T9771.1-2008的规定;

b)多模光纤为A1a(50/125μm)或A1b(62.5/125μm)型光纤,性能符合GB/T

12357.1-2015的规定;

c)单模光纤传输光波长为1310nm或1550nm,多模光纤传输光波长为1310nm或850

nm。

4.3总体要求

4.3.1连接器的外壳宜采用耐腐蚀型的金属材料。

4.3.2连接器的插头与插座通过三头螺纹旋合方式连接。三头螺纹尺寸见附录A。

4.3.3连接器啮合到位后,壳体上应具备可实现铅封的设置,位置示意见附录B。

4.3.4插座模拟使用状态安装后,插头预制缆与插座插合后的防护等级满足GB/T

4208-2017中IP67的要求。

4.3.5连接器的插头与插座外壳上应有色带,色带位置示意见附录B。

4.3.6连接器的插头与插座采用键-槽配合的物理防错插结构。用于同一装置不同接口的连

接器,如果有壳体及芯数相同的,应通过改变键、槽角度进行区分。键、槽角度宜符合

GJB599B-2012中图6的要求。

4.3.7预制缆分插头预制缆和插座预制缆两种。

4.3.8预制缆配套的防护端盖,在插头与插座未插合时,应各自旋紧在对应的插头或插座

上,保证安装到位。

4.3.9插头与插座的防护端盖应可旋紧在一起。

4.3.10预制缆每芯的连接应保证与预期孔位导通,与非预期导通孔位非导通。

4.3.11连接器及预制缆的使用寿命不低于15年。

4.4对相关组件的要求

4.4.1电连接器的要求:

a)插座内接触件为插针,插头内接触件为插孔。典型电连接器外形图见附录C。

b)接触件采用压接可拆卸式接触件;

c)接触件本体材料为铜合金,表面镀金处理,镀金层厚度不低于0.1um。插孔结构示

意图见附录D;

3

GB/TXXXXX—XXXX

d)用于交流电流回路的插头,应具备回路自短接功能:

1)在插头与插座未啮合状态,插头内处于同一交流电流回路的两个转接孔,通过

短接触头自动短接,形成可靠的闭合回路(见图E.1);

2)在插头与插座未啮合到位,插座内的插针与插头内的转接孔已经接触形成回路

时,插头内处于同一交流电流回路的两个转接孔,仍通过短接触头短接,保持

闭合回路(见图E.2);

3)当插头与插座啮合到位后,短接触头通过插座内顶杆作用,自动解除短接(见

图E.3);

4)转接孔和短接触头材料为铜合金,表面镀金处理,镀金层厚度不低于0.1um。

4.4.2预制电缆的要求:

a)插头预制缆包括插头、电缆、标识、防护端盖等;插座预制缆包括插座、导线、标

识、防护端盖等。结构示意见附录F;

b)电缆应采用无卤、低烟、阻燃、金属镀锌钢带铠装、带屏蔽、软控制电缆,主要性

能指标满足GB/T9330.2-2008相关条文技术要求。电缆结构示意见图1;

图1电缆结构示意

c)电缆线芯的识别符合GB/T9330.1-2008要求;

d)导线应选用多股、阻燃、软铜丝导体导线;

e)除交流电流回路的导线规格为2.5mm2以外,其余回路的导线规格均不小于1.5mm2。

f)导线与电连接器接触件压接,符合表1;

表1导线与电连接器接触件压接要求

导线标称截面压接强度(不小于)N压接电阻(不大于)

mm2mΩ

裸铜线镀银或镀锡导线

1.52203000.35

2.53204800.25

g)导线导体符合GB/T3956-2008中第5种软铜导体的要求;

h)接地:

4

GB/TXXXXX—XXXX

1)插头预制缆与插座插合后,应保证外壳间的电连续性。插合后的连接器壳体两

端电阻值不大于0.1Ω;

2)电缆的金属铠装层与插头金属外壳无电气连接,另一端引出截面不小于4mm2

黄绿接地线;

3)电缆的屏蔽层与插头金属外壳无电气连接,另一端引出截面不小于4mm2黄绿

接地线;

4)电缆的金属铠装层与屏蔽层不应电气连接。

4.4.3光纤连接器的要求:

a)连接器为多芯光纤连接器。典型光纤连接器外形图见附录G。

b)光纤连接器内接触件既可单模和多模混装,也可全部为单模或多模接触件。

4.4.4预制光缆的要求:

a)插头预制缆包括插头、光缆、标识、防护端盖、单芯活动连接器(或多芯光纤插头)

等;插座预制缆包括插座、尾纤分支、标识、防护端盖、单芯活动连接器等;结构

示意见附录H。

b)光缆选用防潮耐湿、防鼠咬、抗压、抗拉光缆。性能符合GB/T7424.2-2008;

c)光缆采用非金属铠装光缆或金属铠装光缆。

d)非金属铠装光缆中增强构件宜采用玻纤纱,玻纤纱应沿圆周均匀分布,玻纤纱密度

应能保证光缆的拉伸性能,保证光缆具有防鼠咬性能。非金属铠装光缆结构示意见

图2;

图2非金属铠装光缆结构示意

e)金属铠装光缆宜采用涂塑铝带、涂塑钢带或不锈钢螺旋铠装作为防鼠咬加强部件,

金属铠装层应作接地处理。金属铠装光缆结构示意见图3;

5

GB/TXXXXX—XXXX

图3金属铠装光缆结构示意

f)光缆纤芯涂覆颜色符合YD/T901-2009中关于识别用全色谱的要求;

g)传输单模信号的光纤为单模B1(9/125μm)型光纤,性能满足GB/T9771.1-2008通

信用单模光纤系列的要求;

h)传输多模信号的光纤为多模A1a(50/125μm)或A1b(62.5/125μm)型光纤,性

能满足GB/T12357.1-2015通信用多模光纤系列的要求;

i)尾纤分支用光纤性能满足YD/T1258.2-2009要求。

4.5性能要求

4.5.1外观质量

预制缆外观应满足以下要求:

a)预制缆外观应颜色均匀,无砂眼、凹陷、裂纹等缺陷;

b)预制缆的结构应符合相应要求;

c)预制缆长度公差应符合相应要求。

4.5.2电气/光学性能

4.5.2.1电连接器及预制缆性能

电连接器及预制缆电气性能应满足表2的要求。

表2电连接器及预制缆电气性能要求

项目名称技术条件性能要求

试验电流:100mA插合的接触对在规定试验电流下测得的电压降不大

1接触电阻

接触电阻:≤5mΩ于0.5mV。

任何相邻非导通芯线之间、芯线与壳体(或电缆屏蔽

试验电压:2890V;

2耐电压层)之间应能承受试验电压而不出现击穿或飞弧现

试验时间:60s±10s。

象,漏电流不大于10mA。

测试电压:1000VDC任意相邻非导通芯线之间,以及任一芯线对壳体(或

3绝缘电阻

绝缘电阻:≥500MΩ电缆屏蔽层)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500MΩ。

峰值电流:500A试验后应无对连接器性能产生影响的损坏。

4冲击电流

试验时间:1s

6

GB/TXXXXX—XXXX

峰值电压:7225V试验后应无对连接器性能产生影响的损坏。

5冲击电压

试验波形:1.2/50us标准雷电波

试验电压:6kV试验后应无对连接器性能产生影响的损坏。

6浪涌

试验次数:正、负极性各5次

注:冲击电流仅适用于交流电流回路的接触件。

4.5.2.2光纤连接器及预制缆性能

光纤连接器及预制缆中,单个活动连接器的光学性能满足YD/T1272.1-2003、YD/T

1272.3-2005、YD/T1272.4-2007和YD/T987-1998的要求,插入损耗和回波损耗满足表3要

求。多芯光纤连接器光学性能满足表3要求。

表3光连接器插入损耗和回波损耗(单位:dB)

多模光纤单模光纤多芯光纤连接

接口类型

LCSCFCSTLCSCFCST器

插入损耗≤0.2≤0.35≤0.2≤0.3≤0.35≤0.35≤0.35≤0.5≤0.6

≥20

回波损耗/>40dB(PC)

(仅单模孔位)

注1:插入损耗均对单个活动连接器端进行检测。

注2:回波损耗中的PC指单模插针的面型为PC型。

4.5.3机械性能

连接器及预制缆机械性能应满足表4的要求。

表4连接器及预制缆机械性能要求

项目名称技术条件性能要求备注

1互换性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互换、互配。

2机械寿命插拔次数:500次。

频率:10Hz~150Hz;加速度:20m/s2;

3振动耐久

扫频次数:20次。

峰值加速度:294m/s2;持续时间:

4冲击耐受试验后所有预制缆不应有机械损伤,

11ms;每个方向上脉冲次数:3次。所有连

如变形、龟裂、松弛、脱落等现象;

峰值加速度:196m/s2;时间:16ms;接器及

5碰撞光纤连接器及预制缆试验后插入损耗

每个方向上脉冲次数:1000次。预制缆

变化量≤0.2dB。

插头预制缆拉力:720N;

电/光缆保时间:10min。

6

持力插座预制缆1拉力:100N;

时间:10min。

7低温振动温度:-40℃下振动试验

温度:-40℃;次数:50次;

8低温弯曲

卷绕半径:20D,不小于60mm。

7

GB/TXXXXX—XXXX

角度:±180°;插头预制缆:试验后,单模光纤插入

张力:15N;损耗变化量≤0.4dB,多模光纤插入仅光纤

速率:10次/min;损耗变化量≤0.6dB。插座预制缆:连接器

9扭转2

次数:200次。试验后插入损耗变化量≤0.2dB。及预制

预制缆不应有机械损伤,如变形、龟缆

裂、松弛、脱落等现象。

注1:0.9mm光缆不进行光缆保持力测试。

注2:直径0.9mm光缆不进行扭转试验。

4.5.4环境性能

连接器及预制缆环境性能应满足表5的要求。

表5连接器及预制缆环境性能要求

序号项目名称技术条件性能要求

温度:插头预制缆——85℃,插座预制缆——

1高温

100℃;时间:16h。

2低温温度:-40℃;时间:16h。试验中及试验后不应有机械损伤,如变形、

3温度冲击温度:-40℃~85℃;3个循环;恒温时间:1h龟裂、松弛、脱落等现象。

4湿热温度:40℃;湿度:90%~95%;时间:96h。

5盐雾试验时间:168h(盐雾地区500h)

火焰垂直

6电/光缆按照GB/T18380.35-2008中要求进行试验。试样最大炭化范围不高于喷灯底边2.5m。

蔓延试验

7烟密度电/光缆按照GB/T17651.2-1998中要求进行试验。燃烧时释放出的烟雾应使透光率不小于50%。

燃烧释出

燃烧时产生的气体的PH值应不小4.3,电导

8气体酸度电/光缆按照GB/T17650.2-1998中要求进行试验。

率应不大于10μs/mm。

检测

5试验方法

5.1试验条件

a)除另有规定外,各项试验均在4.1.1规定的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

b)被试连接器及预制缆和测试仪表必须良好接地。

5.2外观质量

预制缆的外观应无裂纹、起泡、起皮等缺陷;绝缘安装板应无龟裂、明显掉块、气泡等

影响使用的缺陷;绝缘安装板上表示孔位排列的数字应永久清晰;电/光缆表面光滑、无砂

粒、无气泡、粗细均匀。

5.3接触电阻

按照GB/T5095.2-1997中试验2b要求进行试验,试验电流为100mA,允许最大电压降为

0.5mV。

5.4耐电压

8

GB/TXXXXX—XXXX

按照GB/T5095.2-1997中试验4a的方法A进行试验,试验电压:2890V。施加电压时间:

在达到电压要求之后保持60s±10s,施加电压不超过500V/s。

5.5绝缘电阻

按照GB/T5095.2-1997中试验3a的方法A进行试验,试验电压:1000V(DC)。

5.6冲击电流

对连接器中用于交流电流回路的接触件对,进行峰值电流500A、试验时间1s的冲击电

流实验,试验后应无对电连接器及预制缆性能产生影响的损坏。

5.7冲击电压

按GB/T14598.3-2006中相关规定试验,试验电压:7225V,施加次数:正、负各5次。

试验后应无对电连接器及预制缆性能产生影响的损坏。

5.8浪涌

按GB/T14598.26-2015中7.2.7规定方法,对电连接器及预制缆进行浪涌试验,试验电

压:6kV,施加次数:正、负各5次。试验后应无对电连接器及预制缆性能产生影响的损坏。

5.9插入损耗

按照GB/T18311.4-2003中第5.4.5条要求,对光纤连接器及预制缆进行试验。

5.10回波损耗

按照GB/T18311.6-2001中第4.2条要求对光纤连接器及预制缆进行试验。

5.11外壳防护等级

插座模拟使用状态安装后,按GB/T4208-2017中IP67防护要求试验,连接器及预制缆

内部应无漏水现象。

5.12互换性

在机械安装和性能方面,同一型号的连接器及预制缆应能完全互换。

5.13机械寿命

按照GB/T5095.5-1997中试验9a要求进行试验,插拔操作速率:10mm/smax,操作次

数:500次。

试验后,应无机械损伤,但金属零件磨擦表面允许有轻微磨损;插针、插孔表面不允许

镀层脱落。

5.14振动耐久

按GB/T11287-2000中4.2规定的试验方法对插合好的连接器及预制缆进行试验。试验标

称频率范围为10Hz~150Hz,峰值加速度为20m/s2,每一轴线方向的扫频循环数为20次。

5.15冲击耐受

按GB/T14537-1993中4.6规定的试验方法对插合好的连接器及预制缆进行试验。试验峰

值加速度为294m/s2,脉冲持续时间为11ms,在每个方向上的脉冲次数为3次。

9

GB/TXXXXX—XXXX

5.16碰撞

按GB/T14537-1993中4.6规定的试验方法对插合好的连接器及预制缆进行试验。试验峰

值加速度为196m/s2,脉冲持续时间为16ms,在每个方向上的脉冲次数为3次。

5.17电/光缆保持力

按照GB/T7424.2-2008方法E1A以及表4中拉力要求,对预制缆进行试验。试验时间:

1min。

5.18低温振动

在-40℃温度下,按GB/T11287-2000中4.2规定的试验方法对插合好的连接器及预制缆

进行试验。试验标称频率范围为10Hz~150Hz,峰值加速度为20m/s2,每一轴线方向的扫

频循环数为20次。

5.19低温弯曲

在-40℃温度下,按照GB/T7424.2-2008中方法E11B要求对预制缆进行试验。

5.20扭转

按GB/T7424.2-2008中方法E7以及表11中要求,对光纤预制缆进行试验。

5.21高温

按GB/T18310.18-2001中要求进行试验,试验温度:插头预制缆——85℃,插座预制

缆——100℃,时间:16h。

5.22低温

按GB/T18310.17-2003中要求进行试验,试验温度:-40℃,时间:16h。

5.23温度冲击

按GB/T18310.22-2003中试验方法Na进行试验,极限温度值:-40℃~85℃,3个循

环;恒温时间:1h。按规定试验后,应没有影响预制缆正常工作的镀层起泡、剥皮或掉层

以及其它损伤。

5.24湿热

按GB/T18310.19-2002中要求进行试验,温度:40℃;湿度:90%~95%;时间:96h。

5.25盐雾

按GB/T2423.17-2008规定的试验方法对插合好的连接器及预制缆进行试验。

试验时间——168h(盐雾地区500h)。

试验后,预制缆的外观应符合下列要求:

a)应不暴露出影响产品性能的基体金属;

b)非金属材料应无明显泛白、膨胀、起泡、皱裂、麻坑等。

5.26成束垂直蔓延试验

按照GB/T18380.35-2008中要求进行试验。

10

GB/TXXXXX—XXXX

5.27烟密度

按照GB/T17651.2-1998中要求进行试验。

5.28燃烧释出气体酸度检测

按照GB/T17650.2-1998中要求进行试验。

6检验规则

6.1检验分类

产品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两种。

6.2出厂检验

每套预制缆在出厂前须经制造商的质量检验部门进行出厂检验、确认合格后方能出厂。

检验合格出厂的产品应具有证明预制缆合格的产品合格证书。

6.3型式检验

凡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研发或定型前;

b)产品正式投产后,如遇设计、工艺材料、元器件有较大改变,经评估影响装置性能

或安全性时;

c)当预制缆有较大改动时,应进行相关的功能试验或模拟试验。

型式检验的样品应从被检同批合格样品中随机抽取,抽取样品3套,分2组,每组1套进

行检验,其中盐雾试验单独1套。

6.4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见表6。

表6检验项目

“出厂检验”项“型式检验”项目“技术要求”“试验方

序号检验项目名称备注

目第1组第2组章条法”章条

1外观质量√√√4.5.15.2全部

2接触电阻√√√4.5.2.15.3

3耐电压√√√4.5.2.15.4

4绝缘电阻√√√4.5.2.15.5电连接

器及预

5冲击电流─√─4.5.2.15.6制缆

6冲击电压─√─4.5.2.15.7

7浪涌─√─4.5.2.15.8

8插入损耗√√√4.5.2.25.9光纤连

接器及

9回波损耗√√√4.5.2.25.10预制缆

11

GB/TXXXXX—XXXX

10外壳防护等级─√√4.3.45.11

11互换性√√√4.5.35.12

12机械寿命──√4.5.35.13

13振动耐久─√─4.5.35.14

14冲击耐受─√─4.5.35.15全部

15碰撞─√─4.5.35.16

16电/光缆保持力──√4.5.35.17

17低温振动─√─4.5.35.18

18低温弯曲─√─4.5.35.19

光纤预

19扭转─√─4.5.35.20

制缆

20高温──√4.5.45.21

21低温──√4.5.45.22

22温度冲击──√4.5.45.23

23湿热──√4.5.45.24

全部

24盐雾1─√─4.5.45.25

25火焰垂直蔓延试验b─√─4.5.45.26

2√─

26烟密度─4.5.45.27

燃烧释出气体酸度─√─

274.5.45.28

检测2

注1:盐雾试验单独1套进行。

注2:单独对电/光缆进行试验。

7包装、运输和贮存

7.1包装

7.1.1防护

连接器外部用抗冲击材料进行包裹。电/光缆应在适当位置进行捆扎,保证不会松散、

交错,扎线拆除后各电/光缆易于分离。若电/光缆成盘后较粗,可用缠绕膜缠绕固定。光纤

插座预制缆包装时应采用专用固定内衬对插座进行固定。

7.1.2预制缆盘绕

预制缆应排线整齐,盘绕后内圈直径不小于电/光缆直径的12倍(例如φ10mm直径的

电/光缆盘绕后,最内圈直径应大于等于120mm)。

7.1.3中层包装

12

GB/TXXXXX—XXXX

产品宜采用塑料袋、纸盒等材料进行中层包装,防止预制缆在运输、周转过程中散落、

损坏。

7.1.4外包装

产品质量不能超过外包装箱最大承重。

7.2运输

包装成箱的产品,应在避免雨雪直接淋袭的条件下,可用任何运输工具运输。

7.3储存

包装成箱的产品,应贮存在-40℃~70℃,相对湿度不大于85%,周围空气中无酸、碱

和其他腐蚀性气体的库房里。

13

GB/TXXXXX—XXXX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三头螺纹结构

三头螺纹牙型角为60°。

三头螺纹大(小)径尺寸偏差符合下表。

表A.1三头螺纹大(小)径尺寸偏差表

三头螺纹规格大径(mm)中径(mm)小径(mm)

0.6250×0.3(P0.1)-2A15.63~15.8414.97~15.1814.06~14.41

0.6250×0.3(P0.1)-2B15.98~16.3815.21~15.4714.71~14.97

0.7500×0.3(P0.1)-2A18.81~19.0118.15~18.3517.23~17.59

0.7500×0.3(P0.1)-2B19.15~19.5618.39~18.6417.89~18.14

0.8750×0.3(P0.1)-2A21.98~22.1921.32~21.5320.41~20.76

0.8750×0.3(P0.1)-2B22.33~22.7321.56~21.8221.06~21.32

1.0000×0.3(P0.1)-2A25.16~25.3624.50~24.7023.58~23.94

1.0000×0.3(P0.1)-2B25.50~25.9124.74~24.9924.24~24.49

1.1875×0.3(P0.1)-2A29.81~30.1128.99~29.2527.83~28.28

1.1875×0.3(P0.1)-2B30.26~30.7729.30~29.6028.63~28.94

1.2500×0.3(P0.1)-2A31.37~31.730.58~30.8429.41~29.87

1.2500×0.3(P0.1)-2B31.85~32.3630.89~31.1930.23~30.53

1.3750×0.3(P0.1)-2A34.57~34.8733.76~34.0132.59~33.05

1.3750×0.3(P0.1)-2B35.03~35.5334.06~34.3733.40~33.71

1.5000×0.3(P0.1)-2A37.74~38.0536.93~37.1935.76~36.22

1.5000×0.3(P0.1)-2B38.20~38.7137.24~37.5436.58~36.88

1.6250×0.3(P0.1)-2A40.92~41.2240.11~40.3638.94~39.40

1.6250×0.3(P0.1)-2B41.38~41.8840.41~40.7239.75~40.06

14

GB/TXXXXX—XXXX

1.6875×0.3(P0.1)-2A42.51~42.8141.69~41.9540.53~40.98

1.6875×0.3(P0.1)-2B42.96~43.4742.00~42.3041.34~41.64

1.7500×0.3(P0.1)-2A44.09~44.4043.28~43.5442.11~42.57

1.7500×0.3(P0.1)-2B44.55~45.0643.59~43.8942.93~43.23

1.8750×0.3(P0.1)-2A47.27~47.5746.46~46.7145.29~45.75

1.8750×0.3(P0.1)-2B47.73~48.2346.76~47.0746.10~46.41

2.0000×0.3(P0.1)-2A50.44~50.7549.63~49.8948.46~48.92

2.0000×0.3(P0.1)-2B50.90~51.4149.94~50.2449.28~49.58

2.2500×0.3(P0.1)-2A56.68~57.0955.71~56.0254.29~54.85

2.2500×0.3(P0.1)-2B57.25~57.8656.08~56.4455.27~55.62

15

GB/TXXXXX—XXXX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连接器色带及铅封孔示意

图B.1插头色带示意

图B.2插座色带示意

16

GB/TXXXXX—XXXX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典型电连接器外形图

图C.116芯电连接器插头外形

图C.216芯电连接器插座外形

17

GB/TXXXXX—XXXX

图C.321芯电连接器插头外形

图C.421芯电连接器插座外形

18

GB/TXXXXX—XXXX

图C.537芯电连接器插头外形

图C.637芯电连接器插座外形

19

GB/TXXXXX—XXXX

图C.712芯电连接器插头外形(带自封功能)

图C.812芯电连接器插座外形(带自封功能)

20

GB/TXXXXX—XXXX

图C.924芯电连接器插头外形(带自封功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