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_第1页
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_第2页
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_第3页
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_第4页
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1页《灵枢》有“百病始生”篇名。本单元主要讨论疾病发生、发展改变机理,包含病因、发病、病机和传变等内容。

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2页《灵枢·百病始生篇六十六》《素问·生气通天篇第三》《素问·举痛论篇第三十九》《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3页《灵枢·百病始生篇六十六》

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4页篇解百病,各种疾病;

始生,开始发生。

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5页本篇是《内经》中讨论发病为主专篇。文中对于内伤外感诸病发生原因,病邪伤人路径、部位,疾病传变机理及其见证和治疗标准均进行了阐述,故篇名为百病始生。

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6页学习要求1、掌握关于发病基础观点。2、掌握积病因病机。3、熟悉病因与发病部位关系。4、熟悉外邪致病传变规律。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7页原文601一级原文

黄帝问于岐伯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三部之气,所伤异类,愿闻其会。岐伯曰:三部之气各不一样,或起于阴,或起于阳,请言其方。喜怒不节则伤藏,藏伤则病起于阴也;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是谓三部。至于其淫泆,不可胜数。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8页注释(1)清湿:清,通凊(qìng),凊,寒凉。清湿,寒湿,指地之寒湿邪气。(2)三部之气,所伤异类:伤于上部风雨,伤于下部清湿,伤于五脏喜怒,为三部之气。因其所伤害部位有上、下、内不一样,故称“所伤异类”。(3)会:《经籍纂诂》:“会,要也”。即要领、关键点。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9页(4)或起于阴,或起于阳:阴、阳此处指发病部位。阴即内,阳即表。张介宾注:“喜怒不节,五志病也,内伤于脏,故起于阴。清湿袭虚,阴邪之在表也,故起于下。风雨袭虚,阳邪之在表也,故起于上。”(5)方:道理、规律。(6)袭虚:乘虚侵袭。(7)淫泆:浸淫传布。淫,浸淫。泆,同溢,有扩散之意。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10页原文601一级原文

★黄帝问于岐伯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三部之气,所伤异类,愿闻其会。岐伯曰:三部之气各不一样,或起于阴,或起于阳,请言其方。喜怒不节则伤藏,藏伤则病起于阴也;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是谓三部。至于其淫泆,不可胜数。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11页分析

本段概述了疾病发生原因及发病规律。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12页三部之气六淫—风雨寒暑—伤上居处—清湿—伤下七情—喜怒——伤内

伤于表—病起于阳病起于阴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13页对后世影响:“三部之气”分类法为后世医家认识病因奠定了基础。汉代张仲景按病因传变概括为三条路径.宋代陈言明确提出“三因学说”.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14页原文601(一级原文)

黄帝曰:余固不能数,故问先师,愿卒闻其道。岐伯曰: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两实相逢,众人肉坚。其中于虚邪也,因于天时,与其身形,参以虚实,大病乃成,气有定舍,因处为名,上下中外,分为三员。

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15页注释(1)不得虚:不碰到正气虚机体。

(2)虚邪之风:致病异常气候。

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16页(3)两虚相得,乃客其形:虚邪碰到正气虚弱之人,则会留滞于人体而发病。

(4)两实相逢,众人肉坚:正气充实人在正常气候下,就会身体健康。

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17页分析

叙述了外感病发生机理,强调正气在发病中主要作用。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18页

这是《内经》发病学一贯思想,他篇如《素问·八正神明论》:“以身之虚而逢天之虚,两虚相感,其气至骨,入则伤五脏”《素问·评热病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遗篇·刺法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19页原文602(三级原文)是故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皮肤缓则腠理开,开则邪从毛发入,入则抵深,深则毛发立,毛发立则淅然,故皮肤痛。留而不去,则传舍于络脉。在络之时,痛于肌肉,其痛之时息,大经乃代。留而不去,传舍于经。在经之时,洒淅喜惊。留而不去,传舍于输。在输之时,六经不通。四肢则肢节痛,腰脊乃强。留而不去,传舍于伏冲之脉,在伏冲之脉时,体重身痛。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在肠胃之时,贲响腹胀,多寒则肠鸣飧泄,食不化;多热则溏出糜。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留著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或著孙脉,或著络脉,或著经脉,或著输脉,或著于伏冲之脉,或著于膂筋,或著于肠胃之募原,上连于缓筋,邪气淫泆,不可胜论.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20页注释1、淅然:形容怕冷样子。2、其痛之时息:指疼痛时作时止。3、大经乃代:指邪气由络脉深入经脉,经脉接替络脉受邪。大经,指经脉,与络脉相对而言。4、洒淅喜惊:指恶寒怕冷,精神惊慌不安之状。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21页自学指导:本段原文叙述了外感虚邪贼风所致疾病普通传变规律。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22页原文603(三级原文)黄帝曰:积之始生,至其已成,奈何?岐伯曰: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也。黄帝曰:其成积奈何?岐伯曰:厥气生足悗,悗生胫寒,胫寒则血脉凝涩,血脉凝涩则寒气上入于肠胃,入于肠胃则(月真)胀,(月真)胀则肠外之汁沫迫聚不得散,日以成积。卒然多食饮则肠满,起居不节,用力过分则络脉伤,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肠胃之络伤,则血溢于肠外,肠外有寒,汁沫与血相搏,则并合凝聚不得散,而积成矣。卒然外中于寒,若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气上逆则六输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23页注释1、厥乃成积:厥,厥逆。寒邪厥逆于上,气血郁滞不行,日久渐成积。2、厥气生足悗:寒逆之气起于足悗。悗,同“闷”。足悗,指足部痠痛,活动不利.3、肠外之汁沫迫聚不得散:汁沫,津液。迫聚,迫使其凝聚。全句意谓寒邪上逆,迫使肠外津液凝聚,形成痰湿。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24页4、阳络、阴络:在上在表络脉为阳络;在下在里络脉为阴络。5、血外溢则衄血:阳络损伤则血溢于外,出现各种衄血症状。衄血,指皮肤及五官七窍出血。如鼻衄、舌衄、肌衄、齿衄等。6、血内溢则后血:肠腔里面络脉损伤,血溢于肠道之内,而为便血之症状。后血,指大便出血。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25页自学指导:原文举例说明了积证病因和病机。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26页病因:如外感寒邪、饮食不节、用力过分、起居不慎、七情失调等。病机:“寒凝、气滞、血瘀、津停”。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27页原文604(三级原文)黄帝曰:其生于阴者,奈何?岐伯曰:忧思难过;重寒伤肺;忿怒伤肝;醉以入房,汗出当风,伤脾;用力过分,若入房汗出浴,则伤肾。此内外三部之所生病者也。黄帝曰:善。治之奈何?岐伯答曰:察其所痛,以知其应,有余不足,当补则补,当泻则泻,毋逆天时,是谓至治。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28页自学指导:本段叙述了五脏病常见病因及诊治标准。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29页小结1、“三部之气,所伤异类。”2、疾病发生机理。必须具备两个原因:一是正气虚弱,一是邪气侵袭。3、原文叙述了外感虚邪贼风所致疾病普通传变规律。4、积证病因病机:病因:如外感寒邪、饮食不节、用力过分、起居不慎、七情失调等。病机:“寒凝、气滞、血瘀、津停”。5、五脏病常见病因及诊治标准。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30页思索题1、怎样了解《灵枢·百病始生》中“三部之气,所伤异类”?2、结合《灵枢·百病始生》篇谈谈正气和邪气发病过程中关系,有何指导意义?3、依据《灵枢·百病始生》篇,试述虚邪贼风侵入人体后由浅入深传变次第、所出现症状及对临床指导意义。4、结合《灵枢·百病始生》,简述积证病因病机。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31页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32页

篇解生气,即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阴阳二气。通,有对应、贯通之意。天,指自然界。因为本篇阐发了人身阴阳二气与自然界对应贯通之理,故篇名“生气通天论”。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33页学习要求1、掌握人体阳气生理、病理及其临床意义,阳气与阴精相互关系。2、深入了解阴阳二气协调统一主要性及阳气主要性。3、掌握煎厥、薄厥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熟悉风、寒、暑、湿外感邪气致病特征。4、了解“生气通天”意义。5、了解饮食五味对人双重作用,以及五味偏嗜致病机理。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34页原文605(三级原文)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35页注释1、通天:意为人与自然界息息对应。2、其生五:意为阴阳二气衍生木、火、土、金、水五行。其,此指阴阳。3、其气三:指阴阳二气各分为三,即三阴三阳之气。4、因时之序:顺应四时阴阳改变之序。5、传精神:即精神专一。《内经辨言》:“传,读为抟,聚也。”6、服天气:顺应自然界阴阳之气改变。服,顺也。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36页8、通神明:到达天人阴阳改变协调统一。神明,指阴阳改变。9、卫气散解:卫气,阳气变文。散解,同义复词,耗散之意。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37页原文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38页自学指导本段原文提醒了“生气通天”论断。一、生命源于自然界阴阳二气。“生之本,本于阴阳”二、生命活动与自然界阴阳二气相通应。意义:

“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39页原文606一级原文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40页注释(1)失其所:阳气功效失常。《太素》“所”作“行”。可参。(2)折寿而不彰:指损伤人寿命而不彰著于世。(不知不觉中降低人寿命。)(3)天运:天体运行。(4)因:顺应,依顺之意。此承上文阳气作用强大而言。意为人体阳气向上向外,起着卫外强大作用。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41页分析一本段说明了阳气在人体中主要作用。二、叙述了阳气功效。“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三、叙述了阳气失其所则折寿缘由。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42页原文606一级原文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緛短为拘,弛长为痿。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43页注释1、因:病因。2、运枢:转动门轴。比喻人体阳气卫外作用,有如户枢那样主司肌表腠理开合。3、起居如惊:言生活作息没有正常规律。起居,泛指生活作息。惊,卒暴之意。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44页4、浮:指阳气开合失序而浮散损伤。5、烦则喘喝:指暑热内盛造成烦躁,喘声喝喝。6、静则多言:指暑热伤及心神所致神昏、多言。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45页7、体若燔炭:身体发烧如燃烧之炭火。8、首如裹:指头部沉重不爽,如有物包蒙。9、攘(Rǎng壤):消除,去除。10、大筋緛(ruǎn软)短,小筋弛长:此为互文,意为大筋、小筋或者收缩拘急,或者松弛不用。緛,收缩。弛,松弛,弛缓。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46页11、气:指风气。12、四维相代:意为寒、暑、湿、气(风)四种邪气更替伤人。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47页原文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緛短为拘,弛长为痿。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48页分析叙述了阳气不足,感受四时邪气,所造成病证。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49页小结1、“生气通天”意义。2、阳气主要性,阳气功效。“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3、阳气不足,感受四时邪气,所造成病证。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50页原文606一级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能够视,耳闭不能够听,溃溃乎若坏都,汩汩乎不可止。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汗出偏沮,使人偏枯。汗出见湿,乃生痤疿。高梁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

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51页注释1、烦劳则张:是指劳累过分,则阳气亢盛于外而失其所用。2、辟积:衣服上褶子,引申为重复3、煎厥:古病名。是指烦劳伤阴,阴虚阳亢,逢夏季阳盛,以致煎熬阴精而昏厥病证。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52页4、溃溃乎若坏都:溃溃,形容河堤决口样子。都,水泽所聚,此指堤防。5、汩汩(gǔ古):水势急流样子。6、形气绝:脏腑经络之气阻绝不通。马莳注:“形气经络,阻绝不通。”7、菀(音同玉):通“郁”,郁结。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53页8、薄厥:古病名。指因大怒而气血上冲,脏腑经脉之气阻绝不通所造成昏厥病证。“薄”,通“迫”,强迫。

9、其若不容:指肢体不能随意运动。若,乃。“容”,通“用”。

10、汗出偏沮(jǔ举):意为应汗出而半身无汗。沮,阻止。

11、偏枯:半身不遂,偏瘫。

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54页原文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能够视,耳闭不能够听,溃溃乎若坏都,汩汩乎不可止。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汗出偏沮,使人偏枯。汗出见湿,乃生痤疿。高梁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55页分析一、叙述煎厥病因病机、症状特点。《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能够视,耳闭不能够听,溃溃乎若坏都,汩汩乎不可止。”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56页二、叙述薄厥病因病机、症状特点。《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57页病因病机症状同异病位煎厥烦劳阳亢阴虚,阴精竭绝(虚)甚至突然昏厥不省人事出现目不明、耳不聪,即目盲、耳聋。肝肾薄厥大怒肝气上逆,气血上郁,脏腑经络之气阻绝不通(实)出现筋脉弛缓不收,肢体不能随意运动等症。肝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58页三、叙述了汗出偏沮致偏枯机理。《素问·生气通天论》云:“汗出偏沮,使人偏枯。”意为应汗而半身无汗之人,日久可造成半身不遂病症。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59页四、叙述了“高梁之变,足生大丁”。全句意为过食膏粱厚味之品,会使人发生严重疔疮。机理:因膏梁厚味最易生湿助热,助热则使人体阳偏胜,阳盛则热;生湿则又阻遏阳气正常运行而郁结化热,于是热毒逆于血脉肉理,腐蚀血肉而发为疔疮。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60页五、叙述痤、疿、皶病因病机。《素问·生气通天论》云:“汗出见湿,乃生痤疿。”又云:“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61页原文606(二级原文)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陷脉为瘘,留连肉腠。俞气化薄,传为善畏,及为惊骇。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故病久则传化,上下不并,良医弗为。故阳畜积病死,而阳气当隔,隔者当写,不亟正治,粗乃败之。

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62页注释1、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互文,即阳气清静柔和则养神养筋。精,清也,清静之意。2、开阖不得:谓腠理汗孔开合失序。3、大偻:腰背和下肢弯曲而不能直起之病。4、瘘:疮疡溃破日久不愈,漏下脓水瘘管。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63页5、俞气化薄:邪气从腧穴传入而内迫五脏。“俞”,指背腧穴。化,传化,有传入之意。“薄”,通“迫”,强迫。6、传为善畏,及为惊骇:发展为易恐及惊骇病证。7、魄汗:魄通“白”,白汗,即自汗。8、穴俞以闭,发为风疟:风寒外束,阳热内郁,寒热交争,而为风疟。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64页9、大风苛毒:泛指致病作用猛烈外来邪气。苛,大,强,厉害。10、上下不并:指阴阳之气发生壅塞阻隔而不能相互交通。11、畜:同“蓄”,蓄积,积聚。12、写:通“泻”,指用泻法治疗。13、粗:指粗工,医疗水平较差医生。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65页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陷脉为瘘,留连肉腠。俞气化薄,传为善畏,及为惊骇。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故病久则传化,上下不并,良医弗为。故阳畜积病死,而阳气当隔,隔者当写,不亟正治,粗乃败之。

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66页分析一、叙述了“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二、本段原文叙述了感受寒邪主要病理。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67页病因病位症状病机寒邪背部筋脉大偻寒邪伤阳,筋脉失柔。经脉瘘寒邪深陷脉中,经脉败漏肉理痈肿寒伤卫阳,营卫失调,营气逆于肉理,郁而化热腐肉五脏善畏、惊骇寒邪从俞穴内迫五脏,阳气被伤,不能养神半表半里风疟表卫不固,外感风寒,俞穴闭郁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68页三、原文叙述了“风者,百病之始也”。四、阳气失常病变预后和治疗。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69页原文606(二级原文)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70页注释1、阳气者,一日而主外:一日,白昼。此指卫气白天行于阳二十五周。2、人气:指阳气。3、气门:即汗孔。4、三时:指上文平旦、日中、日西三个时候。5、困薄:困乏虚损之意。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71页分析一、阳气昼夜消长改变规律。《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72页小结一、叙述煎厥、薄厥、偏枯、疔、痤、疿、皶病因病机、症状特点。二、叙述了“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三、本段原文叙述了感受寒邪主要病理。四、叙述了风邪特点。五、阳气昼夜消长改变规律。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73页原文607(三级原文)岐伯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藏气争,九窍不通。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因而大饮,则气逆。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74页注释1、起亟(qì):指阴精不停地起而与阳气对应。亟,频数。2、脉流薄疾:指脉中气血流动紧迫快速。3、五藏气争:指五脏功效失调,气机失和。4、气立如故:指脏腑经络之气阻绝不通。进5、筋脉横解:筋脉纵弛不收。6、肠澼:下利脓血之类疾病。7、高骨:腰间脊骨。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75页自学指导:一、叙述了阳气与阴精关系。“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76页二、原文叙述了阴阳失调危害性,假如阴阳偏胜偏衰,就展现出“阴不胜其阳”或“阳不胜其阴”各种病证。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77页原文607(一级原文)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二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78页注释1、阴阳之要:要,关键、纲要。阴与阳关系中关键。2、阳密乃固:意为阳气致密于外,阴精才能固守于内。3、圣度:吴昆:“能于阴阳而和之,则圣人陈阴阳之法度也。”即最正确养生保健法度。4、不能密:不能致密于外,指阳气卫外功效失常。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79页5、阴气乃绝:绝,衰竭。6、阴平阳秘:阴平阳秘是互文,即阴阳平秘。平秘,平和协调。即阴阳平和协调。秘通密,致密。7、精神乃治:体内物质基础、功效活动正常。8、离决:分离决别。9、绝:竭尽。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80页分析一、首先从生理、病理方面强调了阳气在阴阳平衡中主要作用,是本篇重阳思想再现。1、生理:“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2、病理:“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81页二、从生理、病理方面强调了阴阳平衡主要作用。1、生理:“阴平阳秘,精神乃治”2、病理:“若春无秋,若冬无夏”3、预后:“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82页原文608一级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83页注释1、阴:指阴精。2、五味:五味,酸苦甘辛咸,此处泛指各种饮食物。3、五宫:五脏。4、肝气以津:以,犹乃也。津,溢也,有过盛之意。5、短肌:肌肉短缩。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84页6、心气喘满:喘,指心跳急促。满,通“懑”,烦闷。7、脾气不濡:即脾气湿滞不运。8、筋脉沮弛:筋脉弛缓败坏。沮,衰败,败坏。9、骨气以精:言骨、筋、气、血、腠理等均是五味滋养而强盛。骨气,泛指上文之骨、筋、气、血、腠理。精,强盛。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85页自学指导:一、叙述了“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饮食五味作用。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86页二、关于饮食五味偏嗜伤人普通规律。酸入肝味过于酸伤肝(肝气以津)肝气亢盛肝气抑郁克伐脾土,脾气乃衰味过于咸咸入肾伤肾(大骨气劳)反侮脾土,肌肉萎缩水上凌心,心气抑郁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87页味过于苦苦入心难过(心气不足)鼓动无力,心气喘满心火不足,肾水乘之味过于甘甘入脾伤脾(脾气濡)脾失健运,湿壅胃胀味过于辛辛入肺伤肺(肺气不和)金乘肝木,筋脉沮弛肺气耗散,精神乃央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88页素问•玉机真藏论

(自学篇章)

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89页原文609(三级原文)五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病之且死,必先传行至其所不胜,病乃死。此言气之逆行也,故死。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气舍于肾,至肺而死。心受气于脾,传之于肺,气舍于肝,至肾而死。脾受气于肺,传之于肾,气舍于心,至肝而死。肺受气于肾,传之于肝,气舍于脾,至心而死。肾受气于肝,传之于心,气舍于肺,至脾而死,此皆逆死也。一日一夜五分之,此所以占死生之早暮也。

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90页注释1、五脏受气于其所生:受,接收。气,指病气。言五脏受病气于自己所生之脏(即子脏)。即子病传母。如心病传肝、肝病传脾等。2、传之于其所胜:把病气传至自己所克之脏。如肝病传至于脾,心病传至于肺等。3、气舍于其所生:舍,留止.其所生,指生我只脏,与上文“其所生”不一样。4、死于其所不胜:指克我之脏。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91页五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气舍于肾,至肺而死。

肝心脾肺肾相生相克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92页人生命体是有机联络统一整体,其生命活动主体五脏,在生理上相互联络、相互制约,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传移演化。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93页本篇从五行生抑制化角度提出并讨论了两种传变方式。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94页小结一、叙述了阳气与阴精关系。二、首先从生理、病理方面强调了阳气在阴阳平衡中主要作用,是本篇重阳思想再现三、叙述了“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宫,伤在五味”饮食五味作用。四、本篇从五行生抑制化角度提出并讨论了两种传变方式。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95页素问•举痛论三十九篇

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96页篇解1、举,列举。痛,诸痛。2、举,乃“卒”之误。卒痛之意。本篇首举寒邪客于脏腑经脉所引发各种疼痛为例,说明诊法在临床详细利用。继则对怒、喜、悲、忧、恐、惊、寒、热、劳等九种病因引发正气失调机理进行了叙述。因本篇首论疼痛,故名篇。

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97页学习要求1、掌握“百病生于气”观点。2、掌握九气致病机理、病症。

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98页原文611一级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99页原文611一级九气不一样,何病之生?岐伯曰: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矣。寒则腠理闭,气不行,故气收矣。炅则腠理开,荣卫通,汗大泄,故气泄。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100页注释[1]百病生于气也:张介宾注:“气之在人,和则为正气,不和则为邪气,凡表里虚实,逆顺缓急,无不因气而至,故百病皆生于气。”气,此指气机失调。[2]飧泄:《针灸甲乙经》《太素》均作“食而气逆”,义得。[3]气上:肝志为怒,其脏位于膈下,大怒则扰动肝气,肝气从下向上冲逆,是谓气上。其症状是呕血,气逼血升之故;飧泄,肝气乘脾之故。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101页[4]气缓:喜乐而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是气机和缓正常生理状态,但暴喜则可使心气过缓,以至涣散不收而为病。[5]心系急:指以心为中心及其与其它脏腑组织相联络脉络。[6]肺布叶举:谓肺叶胀大。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102页[7]气消:悲生于心使心系拘急,心肺同居上焦,心系急则肺叶上举,阻遏上焦营卫之气宣发,气郁生热,热消心肺精气,故云气消。[8]恐则精却:肾精不能上承而下陷病理过程。却,退也。[9]气不行:《新校正》作“气下行”。[10]寒则腠理闭,气不行,故气收:谓寒邪收引,使腠理闭塞,营卫气收敛而不畅行。收,收敛。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103页[11]气泄:谓热则腠理开而汗大泄,气随汗泄。[12]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大惊则心气动荡不宁,心神不能内守,而思虑无所安定。[13]外内皆越:“马莳注:夫喘则内气越,汗则外气越,故气以之而耗散也。”[14]气结:气机郁结。

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104页分析本段经过对外感邪气、情志过激、过劳等所伤病机叙述,阐发了“百病生于气”观点,提出各种致病原因只有在造成气失调情况下才会发生疾病。

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105页一、外感邪气所伤病机

1、寒则气收:“寒则气收”,是对寒邪致病特点描述。收,即收敛、内缩之意。“寒则腠理闭,气不行,故气收矣”,寒性收引,阻遏阳气,在表使腠理闭塞,表现为寒热无汗;在里使阳气收敛,气机不畅,表现为腹痛等证。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106页2.炅则气泄:炅,指暑热之邪。“炅则腠理开,荣卫通,汗大泄,故气泄”,热邪伤人,阳气亢盛,致使腠理开,汗大泄,气随汗泄,故称气泄。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107页

本篇以寒、热为例,其它六淫邪气致病一样会造成人体气失调,如风邪致病,使营卫失调;湿邪伤人,阻遏气机,损伤阳气等。

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108页二、情志所伤病机1、怒则气上:“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暴怒伤肝,肝气上逆,血随气涌,故呕血;肝气横逆,乘袭脾土,故飧泄。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109页2、喜则气缓:“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暴喜难过,致使心气涣散不收,精神不能集中,出现笑不休,甚则狂。

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110页3.悲则气消:“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悲伤太过而致心系拘急,肺叶胀大而不宣降,营卫之气壅遏于上焦,气郁化热,热邪耗伤胸中气血,可致肺痿、痿躄等证。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111页4.恐则气下:“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矣”,卒恐伤肾,造成肾精不能随阳气上奉而下陷,久则上焦之气不通而郁闭,气不得上升则还降于下焦,致气郁于下则下焦胀满,出现遗尿、遗精、腹泻等证。

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112页5.惊则气乱:“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过分惊吓造成精神不能内守而动荡不安,出现痴癫、僵仆等证。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113页6.思则气结:“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思虑过分,则志凝神聚,气留不散,久则伤脾,运化无力,出现嗜卧、胸闷、纳呆等症。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114页三、过分劳伤病机

“劳则气耗”“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疲劳过分,造成肾精耗于内,阳气驰张于外,外内之气皆散越,出现喘息汗出等证,造成正气耗散。

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115页思则气结案一女新嫁后,其夫经商二年不归,因不食,困卧如痴,无他病,多向里床坐。丹溪诊之,肝脉弦出寸口,曰:此思男子不得,气结于脾,药难独治,得喜方解。不然,令其怒。脾主思,过思则脾气结而不食,怒属肝木,木能克土,怒则气升发而冲开脾气矣。其父掌其面,呵责之,号泣大怒,至三时许,令慰解之,与药一服,即索粥食矣。朱曰:思气虽解,必得喜,庶不再结。乃诈以夫有书,旦夕且归。后三月,夫果归而愈。(《古今医案按》)在古代医案中有不少记载,是治疗情志病变一个不可忽略心理疗法。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116页小结一、“百病生于气”。二、九气致病机理、病症。“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117页《素问·至真要大论》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118页[篇解]至,极也。真,精微,精深。要,主要、切要、纲要。本篇主要讨论了五运六气方面相关内容及六气改变所致疾病病机、证候、诊疗、治疗等,这些理论都是极其精深而主要,故篇名为“至真要”。因为本篇范围广泛,叙述精深,篇幅较长,故称为“大论”。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119页学习要求1、掌握病机十九条。2、熟悉病机十九条对临床意义。3、掌握病机十九条精神实质。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120页原文613(二级) 帝曰:善。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经言盛者泻之,虚者补之。余锡以方士,而方士用之还未能十全,余欲令要道必行,桴鼓对应,犹拔刺雪污,工巧神圣,可得闻乎?岐伯曰:审察病机,无失气宜。此之谓也。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121页[注释]1、之化之变:同“之改变”之义,指六气异常改变。2、锡以方士:赐予医生。锡,同赐。方士,指医生。3、余欲令要道必行:我想使这些主要医学理论能够切实地得到推广和利用。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122页4、桴鼓对应:桴,击鼓之槌。意为以槌击鼓,槌到鼓响。用来比喻治疗效果显著,药到病除。5、雪污:雪,洗也。6、工巧神圣:《难经·六十一难》“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123页7、病机:指疾病发生、发展改变机理。8、无失气宜:指审察病机要从六气主时出发,不要违反六气主时规律。气宜,六气各有主时之宜,即六气主时规律。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124页分析一、指出了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异常改变即六淫,是发病根源,是主要病因。说明外邪致病主要原因是六淫侵袭。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125页二、指出“审察病机”主要性。三、“无失气宜”意义。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126页原文613一级原文帝曰:愿闻病机何如?岐伯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慄,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混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127页故《大要》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128页注释1、诸:众之意。代表不定多数。译为“各种”。2、皆:与“诸”上下相贯,译作“大都”、“大多”。3、属:归属。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129页分析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五脏病机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130页上下病机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131页六淫火病机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禁鼓慄,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132页热病机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转反戾,水液混浊,皆属于热。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133页风、寒、湿病机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諸痉项强,皆属于湿。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134页病机十九条机理五脏病机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135页掉,指头或肢体动摇不定病证。眩,头晕目眩、视物旋转病证。“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句意思是各种肢体搐动震摇、头晕目眩之风类病证,其病机多属于肝。“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这是因为肝为风木之脏,其病变多化风。肝藏血,主身之筋膜,开窍于目,其有病变则木失滋荣,伤及所合之筋、所主之目窍,则见肢体摇摆震颤、目眩头晕。

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136页

收引,指身体蜷缩、筋脉拘急、关节屈伸不利病证。“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句意思是各种形寒肢冷、肢体蜷缩、筋脉挛急、关节屈伸不利寒类病证,其病机大多属于肾。“诸寒收引,皆属于肾”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137页

这是因为肾为寒水之脏,主温煦蒸腾气化,若其功效虚衰,则失其温化之职,气血凝敛,筋脉失养,故筋脉拘挛、关节屈伸不利。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138页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膹,同贲,此指气逆喘急。郁,拂郁,此指胸部胀闷。“诸气膹郁,皆属于肺”句意思是各种气逆喘急、胸部胀闷气机方面病证,其病机大多属于肺。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139页因肺主气,司呼吸,故气之为病,首责于肺。肺病则宣降失常,气壅郁于胸或上逆,则见呼吸喘急、胸中窒闷、痞塞不通等病证。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140页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肿满,即肌肤肿胀,腹部胀满。“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句意思是各种出现肌肤肿胀、腹部胀满等之湿类病证,其病机大多属于脾。因脾为湿土之脏,主运化水湿,主四肢,应大腹,若脾失健运,水津失布,内聚中焦或泛溢肌肤,则见脘腹胀满、四肢浮肿。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141页“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痒,疡也。痒疮,即疮疡,包含痈、疽、疖、疔、丹毒等,肿痛是其主要症状。因为心为阳脏,在五行属火,主身之血脉,若心火亢盛,炽热郁炽于血脉,则腐蚀局部肌肤,形成痈肿疮疡。意思:是各种肿痛疮疡病证,其病机大多属于心。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142页上下病机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143页“诸痿喘呕,皆属于上”痿,包含肺痿和手足痿废不用等各种痿证。喘呕,即喘促、呕吐。上,指下焦以上中上二焦。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144页“诸痿喘呕,皆属于上”句意思是各种痿证、喘促、呕吐病证,其病机大都属于中上二焦。这是因为肺位于上焦,为心之华盖,主宣降,向全身敷布精血津液,《素问·痿论》说“五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若肺热叶焦,津不四布,诸脏失其濡养,故发为痿证。上焦起于胃上口,胃主降浊,胃失和降,其气上逆则呕;肺失清肃,其气上逆则喘。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145页“诸厥固泄,皆属于下”厥,指手足逆冷或手足心发烧厥。固,指二便固闭不通,即大便秘结与小便癃闭。泄,指二便泻利不禁。下,指位于下部肝、肾、大肠、小肠、膀胱等脏腑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146页“诸厥固泄,皆属于下”句意思是各种手足逆冷或手足心发烧厥证、二便固闭不通或泻利不禁病证,其病机大都属于下部病变。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147页。《素问·厥论》云:“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灵枢·本神》又说:“肾气虚则厥”,说明厥证与肾相关。肾、膀胱、大肠皆位于下焦,肾主前后二阴,司二便,所以肾盛衰之变,或影响膀胱气化,或影响大肠传导,所以可见二便不通或二便泻利不禁病证。

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148页六淫病机

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149页(一)火病机

“诸热瞀瘛,皆属于火”瞀,昏糊。瘛,抽搐。“诸热瞀瘛,皆属于火”句意思是各种出现神识昏糊、四肢抽搐等热类病证,其病机大多属于火。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150页这是因为火为热之极,火盛则身热;心藏神,炽热扰心,蒙蔽心窍,则神识昏糊;火灼阴血,筋脉失养,可见肢体抽搐。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151页

“诸禁鼓慄,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禁,同噤,口噤不开。鼓慄,即鼓颔战慄,形容恶寒之甚。如丧神守,如同失去神明之主持,不能控制本身动作。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152页本句意思是各种口噤不开、鼓颔战慄而不能自控病证,其病机大都属于火。这是因为炽热郁闭,不得外达,阳盛格阴,故出现口禁、战慄等寒盛症状,而病人不能自控。即真热假寒证。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153页“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诸逆冲上,指各种气机急促上逆症状,如急性呕吐、吐血、呃逆等。本句意思是各种气机急促上逆病证,如急性呕吐、呃逆、吐血、喘促等,其病机大都属于火。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154页这是因为火性炎上,扰动气机,可引发脏腑气机向上冲逆,如胃热气逆则呕哕等。河南中医学院百病始生专题知识讲座第155页“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