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论文论以课堂为载体-培养学生学习迁移的能力_第1页
电大论文论以课堂为载体-培养学生学习迁移的能力_第2页
电大论文论以课堂为载体-培养学生学习迁移的能力_第3页
电大论文论以课堂为载体-培养学生学习迁移的能力_第4页
电大论文论以课堂为载体-培养学生学习迁移的能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2四川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论以课堂为载体,培养学生学习迁移的能力作者谢静瑶市级电大四四川电大毕业设计(论文)诚信承诺书本人慎重承诺和声明:所撰写的《论以课堂为载体,培养学生学习迁移的能力》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文中所有引文或引用数据、图表均已注解说明来源,本人愿意为由此引起的后果承担责任。设计(论文)的研究成果归属学校所有。学生(签名)谢静瑶目录[摘要]……………(1)[关键词]…………(1)一、迁移的概念……………………(1)二、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2)(一)、原有经验:……………(2)(二)、初始学习:………………(3)(三)、情境:……………………(4)三、提高学生迁移能力的方法:交互式和启发式……………(5)(一)、启发式教学法:………(5)(二)、交互式教学方式:………(6)论以课堂为载体,培养学生学习迁移的能力谢静瑶[摘要]:提高学生迁移能力的方法:交互式和启发式.启发式教学虽以其科学求实的特点倍受青睐,广为时尚,但是,如果“启不得法”便会“启而不发”。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准确把握并巧妙运用方可收到激发兴趣,启迪思维之功效。主要实践是结合有关通俗易懂,易于引起学生联想的具体事例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在观察中引起思考,悟出其中道理,并从中得到启迪,获得意念的变化,达到举一反三和独立解决问题的目的。交互式教学法吸收了其它教学流派的优点,形成了自己的优势。是一种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指导学生通过自我提问,总结,澄清和预言等步骤,监控学习的过程,并建构起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的教学方式。影响迁移能力影响迁移能力的因素原有经验 初始学习情境概念理解的变化在原有知识上建构迁移与文化实践理解与记忆学习时间学习反馈创设复合情境学习动机形成弹性迁移[关键词]:迁移学习迁移小学课堂运用学校教育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为使学生能够灵活地适应新的问题和情景而做准备。学习过程和学习迁移成为理解人是如何形成其重要能力的关键,在小学音乐教育中,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让学生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有感情的歌唱,是我一直努力探究的课题。一、迁移的概念迁移被定义为,把在一个情境中学到的东西迁移到新情境的能力。学习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小学的学习中,很多孩子常常把固定的经验生成个人的错误思维,显然没有具备学习迁移的能力。二、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是决定学生学习是否有效的重要能力。影响学生学习迁移能力的因素主要有:原有经验、初始学习和学习情景。学习迁移对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更为现实的意义。学生能否把在学校中所学的知识、技能、生活态度和行为准则应用到未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境中,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先前的学习能否产生顺向迁移。美国心理学家比格(M.L.Bigge)把学习迁移当作是教育最后必须寄托的柱石。他认为,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在学习中迁移的数量和程度;如果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无助于在以后生活中更有效地应付各种情况,那么这种教学就是在浪费他们的宝贵时间。人们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累积效果,因为过去的学习乃是现在学习的基础,所以,在中学阶段加强“双基”教学,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态度、良好的习惯,发展他们的智力,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会使他们终身受益。此外,研究学习迁移,对教材编写,科学处理教材,合理组织教学过程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原有经验:包括概念理解的变化、在原有知识上建构、迁移与文化实践。1、概念理解的变化:我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在一个小池塘里住着鱼和青蛙,它们俩是好朋友,都想出去看看。因鱼不能离开水,只好让青蛙独自走了。这天青蛙回来了。青蛙告诉它,外面有许多新奇有趣的东西。“比如说牛吧,”青蛙说,“它的身体很大,头上长着两只弯弯的犄角,吃青草为生,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块,长着四只粗壮的腿……”这时,在鱼的脑海里,出现的“牛”的形象是——鱼牛:在鱼的身体上,加上了它听到的牛的特征。对于鱼来说这种结果是合理的,它根据从青蛙那里得到关于牛的部分信息,并将该信息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结合,构建出了鱼牛的形象。但对于青蛙来说,鱼理解的牛根本不是它所要表述的牛,或者说鱼认识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牛。这就说明因为学习涉及到先前经验的迁移,一个人现有的知识也能成为学习新信息的障碍。在课堂里,只做复杂的解释而没有探究学生的学科前概念,会使学生形成很多不正确的理解。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在更高的抽象层面上表征问题,也可以提高迁移能力,通过迁移量,建立一套问题的表征使学生能够弹性思考复杂的领域。2、在原有知识上的建构:在原有知识上的建构,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如:小学音乐教材中的一些《小红帽》、《闪烁的小星》、《粉刷匠》等歌曲,很多小朋友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学过,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具体的指导,学生便能把已经学过的知识与音乐学科联系起来。3、迁移与文化实践:家庭、学校、社会甚至地域、文化对学生学习迁移也有影响。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帮助学生把从学校所学到的知识迁移到家庭、社区和工作场景等日常场景。促进从学校向其他场景迁移的重要策略,就是要更好地了解学生必须面对的非学校环境。比如音乐课中,学生没有一定的文化水平、阅历,出示大提琴的图片学生可能会误说为是小提琴,或者对少数民族不了解而不能辨别区分各民族。(二)、初始学习:影响成功迁移的第二个因素是对原来学科的掌握程度。初始学习的质量会影响到学习的迁移。初始学习的重点我们将它归纳为几点:理解与记亿、学习时间、学习反馈、学习动机。1、理解与记忆:理解性学习是新的学习科学的特征之一,强调在原有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基本知识和学科原理框架对新经验和新知识建构新的理解。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形象比喻和有趣味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传授新知识能让学生容易理解,也会加深学生的记忆。如:把附点音符中的附点,比做某某音符带了个“小弟弟”,“小弟弟”乘车要买半票(当然前面的大哥哥音符要买整票)。这样,把附点的时值总是等于前面音符时值的二分之一(一半),与半票是整票价格的一半有机地联系起来。这就较好地克服了学生把附点的时值固定当做半拍的错误概念了。再如把顿音号比喻成指啄食的鸡嘴:“顿音号、象鸡嘴,应该唱得短又脆”;把重音号比喻成箭头:“重音号,象箭头,时间唱足音饱满”;把延长号比喻成眼睛上面加眉毛;把连音号比喻成相同音上搭座桥;把渐强号比喻成喇叭,左边小来右边大;把渐弱号比喻成宝剑,右边小来左边大;把休止符比作“某某同学没赶上车”,要给他留座位(即空出与音符相应的时值)。通过上述方法,既交待了这些音乐符号的作用,又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乐理知识的记忆学习,形成知识的有效迁移。2、学习时间:在所有的学习领域中,专业知识的发展与时间的主要投入密切相关,学习材料所用的时间大致与被学材料的数量成正比。学习不能操之过急,信息整合是一项复杂的认知活动,是需要时间的。比如在唱歌教学中,利用指唱方法帮助学生唱好跨度较大的音程。唱好音程的基础是唱准音阶。音阶的练习要持之以恒,才能牢固地打好学生音准的概念。当学生掌握音阶的音准后,唱级进音程是较容易的,但唱好跳进音程,特别是要唱准四度以上的音程就会出现许多困难了。教师可先出示音阶挂图,用唱级进音的方法用指挥棒领学生从低向高或者从高向低,让学生记住前一个音准后,从前到后反复进行训练,再有目的的引导到教材中去唱乐句里的音程或者重点乐句,学生就能很快突破这一难点。3、学习反馈:不同的使用时间方法所产生的学习和迁移效果是不一样的。通过帮助学生了解他们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潜在迁移含义,迁移得到加强。案例:聆听《百鸟朝凤》,欣赏完第二音乐片段后,要求学生扮演各种各样的鸟儿向凤凰祝寿。根据故事情节让学生想象表演,音乐中利用各种鸟叫声的典型特点,来引导学生表演。学生只是模仿各种鸟儿飞来飞去向凤凰拜寿,纯粹表演情节,流于表面形式。在以上案例中,学生虽然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但没有使用正确的时间方法,抓住音乐本质来进行聆听,因而不是有效的迁移。这时该反思,是反馈要求不具体?还是指导不到位;是我们教学的针对性不强?还是学生对音乐不感兴趣。如果换一种方式,先将各种鸟儿的声音提出,分别学一学这些叫声,让学生听有多少种鸟儿的叫声,再加入到音乐中去,最后再表演,这样效果会好得多。所以,学生的学习必须有反馈,教师及时指出错误,加强学生学习迁移能力。4、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主要是指人学习某种知识的自觉性和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当人对学习产生正确的认识和兴趣之后,就会产生学习的积极行动,从而使学习达到较高的水平。学生其实是有表现欲的,他们渴望成功,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如果我们我们能提供一个好的交流平台和展示平台,肯定能促进到学生的学习动机。我在音乐课中会分组让学生自己准备节目,每组选出一个评委,最后评选出优秀小组及个人。通过这些活动,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愿意参加各项音乐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会有效的团队活动。(三)、情境:影响学习迁移的第三个因素是情境。包括:1、创设复合情境2、形成弹性迁移。初始学习的情境也会影响到迁移,当一个科目在复合情境中传授时,人们更有可能抽象出概念的特征,形成弹性的知识表征。如:在六年级《亚洲弦歌》这个单元,介绍了亚洲一些国家的音乐,有印度的、印度尼西亚的、越南的、科威特的,在高段的音乐欣赏课中,有很多课题不仅仅是单纯的音乐欣赏,还涉及到了很多人文、地理知识,有些跟相关的美术、科学等学科都有一定的联系。如果只是简单的唱歌曲,学生一样不了解歌曲的风格及特征。所以在欣赏活动中,教师要创设复合情境,让学生形成弹性迁移。这样才能够充分感受亚洲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喜爱亚洲民族,民间音乐,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世界多元音乐文化。三、提高学生迁移能力的方法:交互式和启发式分析了这些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我们来谈谈提高学生迁移能力的方法。主要有交互式和启发式。(一)、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既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又是一个教学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是进行任何教学都应贯彻的。而启发式教学是运用任何教学方法都应坚持的。启发式教学是相对于注入式教学提出的,由于不入式无视学生在学习上主观能动性,而启发式能启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活动,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而在教学中大力提倡启式教学,反对注入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虽以其科学求实的特点倍受青睐,广为时尚,但是,如果“启不得法”便会“启而不发”。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准确把握并巧妙运用方可收到激发兴趣,启迪思维之功效。主要实践是结合有关通俗易懂,易于引起学生联想的具体事例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在观察中引起思考,悟出其中道理,并从中得到启迪,获得意念的变化,达到举一反三和独立解决问题的目的。教学中运用相互联系而又容易混淆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正反对比和新旧对比,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在欣赏《劳动号子》一课中时,教师先出示无声的录像。(录像中建筑工人在打桩、抬石板)让学生思考他们在不停的劳作,很累。怎样才可以使他们减轻疲劳?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各抒己见,教师不急于对学生的态度表态。再让学生抬一张很重的讲台,引导学生去体会乐曲与画面之间、与实践活动之间的联系。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针对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随机应变的引导,给出若干段不同风格的乐曲(进行曲、摇篮曲、劳动号子),供学生选择,哪一种风格更适合?及时调控课堂节奏,对学生启发性的进行教学。(二)、交互式教学方式:交互式教学法是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法。它以语言功能为纲着重培养交际能力,也被称为交际法或功能-意念法。它强调语言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提供真实的有意义的语言材料,创设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教学过程围绕语言功能的特定任务而展开。交互式教学法吸收了其它教学流派的优点,形成了自己的优势。是一种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指导学生通过自我提问,总结,澄清和预言等步骤,监控学习的过程,并建构起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的教学方式。小组交互式学习是交互式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把全班学生按一定的方法平均分成若干个小组。教学过程的大部分环节都以小组活动为核心。要求学生互助合作尝试探索知识,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以及全体的表现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我也一直在探索这种小组交互式的学习方式,整节课从策划到上课全部由学生完成。每个小组轮流担任教学任务,自己找背景资料、素材、音乐等,老师只给学生一些建议及指导。学生可以选择他们喜欢的健康积极的歌曲。学生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以他们的话说:“我们的音乐课我们做主!”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我针对唱歌教学收集了一些有特色、有代表性的视频在音乐课播放给学生观看。我深信:任何艺术的最初都来源于模仿。例如:12岁来自农村的中国小达人马子跃,有着细腻、清亮、飘渺的音色和极强的乐感,他的声音一播放出来所有的学生都情不自禁的“哇”了出来,学生都被他优美的声音和歌唱所感染。看完视频后,教室里安静的出奇,我请学生说一说马子跃是怎样唱歌的,引导学生懂得唱歌是用心去唱而不是喊出来的,并请学生同样用富有感情的清唱几句同样的歌词,我发现那天所有孩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唱得要好,他们模仿马子跃的声音轻轻的唱起来,他们的歌唱情绪被充分的调动起来。我不禁感叹: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啊!同时我还播放了迪克兰等外国儿童的演唱,让学生去对比、讨论,这些给他们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听觉感受和心灵震撼。学生在长期的音乐熏陶下,潜移默化的提高了音乐修养,从而达到身心投入的歌唱状态,真正实现灵魂的歌唱。音乐是连接人类情感的纽带,音乐教育不光是审美教育,更高层次应该是情感的审美教育。歌唱是学生的天性,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和认知特点,有针对性的建立学生的歌唱学习体系,让学生从音乐情感审美逐渐过渡到在情境中技能歌唱,再到真正发自内心的审美,培养良好的音乐素养,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歌唱学习习惯,提高歌唱的学习兴趣,使之成为一个有音乐修养的人,去体验音乐,真正的享受音乐,运用音乐传情达意,把歌唱当成终身的兴趣!同样学习迁移也应该运用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同样需要培养学习迁移的能力。把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扎扎实实,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做学问。做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精神的人,那样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老师拥有了满满的一桶新鲜水才能为我们孩子盛出那一碗有营养的水。目录1.概述 11.1项目背景 11.2研究范围 11.3报告编制依据 11.4主要编制原则 21.5简要的工作过程 32.电厂工程概况 42.1厂址条件及自然条件 42.1.1厂址概述 42.1.2环境状况 52.1.3交通运输 62.1.4供水水源 72.1.5灰场条件 82.1.6岩土工程 82.2工程概况 92.2.1厂区总平面布置 92.2.2电厂主要设备参数 102.2.3煤质及耗煤量 102.2.4除灰渣方式及灰渣量 112.2.5台山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 133.脱硝工程建设条件 143.1脱硝反应剂供应 143.1.1脱硝反应剂用量 143.1.2三种脱硝反应剂的选择与比较 143.1.3 脱硝剂液氨的供应 153.2脱硝建设场地 163.3供水、供电 174脱硝工艺方案选择 184.1设计基础参数 184.2几种脱硝工艺简介 194.3脱硝工艺方案选择 255.脱硝工程设想 28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