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1页
江西省宜春市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2页
江西省宜春市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3页
江西省宜春市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4页
江西省宜春市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七年级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图是小明同学做的复习卡片,在其“”处应填写的标题是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原始农耕居民的相关知识,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6000年前的长江流域,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所以答案是C。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的农耕生活2.古人对某一历史时期的政治格局进行了描述:“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山西简称“晋”,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该政治格局和名称源于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的相关知识,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了分封制,封亲属、功臣到各地去做藩王,这一制度的实行,开发了边远地区,所以答案是C。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3.中国几千年历史凝结了许多成语故事,其中不少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成为传统文化的瑰宝。“围魏救赵”的故事发生在下列哪一历史时期A.西周 B.春秋C.战国 D.秦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的相关知识,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大动荡的时期,这一时期各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围魏救赵出自战国时期的桂陵之战,所以答案是C。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春秋战国的纷争4.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秦国是通过商鞅变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后世政治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是A.奖励耕战B.承认土地私有C.废除旧贵族特权D.建立县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对后世政治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措施”,商鞅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是建立县制,目前一直使用,所以答案是D。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大变革的时代5.新疆地区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开始于A.张骞出使西域 B.丝绸之路开通C.西域都护的设置 D.宣政院的设置【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汉通西域的相关知识,张骞出使西域后,为了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管辖,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了西域都护,所以答案是C。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6.南北朝时期,极大地顺应了我国北方“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等民族大融合趋势的政治改革家是A.商鞅B.张骞C.班超D.北魏孝文帝【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孝文帝改革的相关知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南北朝、胡汉”等,我们可知道这指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是指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在位时所推行政治改革,所以答案是D。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北方民族大融合7.汉朝至南北朝时期,我国涌现出众多优秀的科学家,他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科学成就,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下关联错误的一项是A.蔡伦——发明了造纸术B.祖冲之——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C.华佗——制成“麻沸散”D.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科学家,蔡伦的主要贡献是改进了造纸术,而不是发明了造纸术,蔡伦改进造纸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所以答案是A。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昌盛的秦汉文化8.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断摘录。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A.商朝、秦朝、三国B.秦朝、商朝、三国C.商朝、三国、秦朝D.三国、秦朝、商朝【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的顺序,汤灭掉夏朝最后一个王夏桀,建立商朝,所以夏朝之后是商朝,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局面,所以东周之后是秦朝;东汉末年分三国,所以东汉之后是三国,所以答案是A。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9.初一学生小明在古字画市场发现一张蔡伦的纸,摊主说是秦朝时期的,非常珍贵。但林珊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当即指出,蔡伦的纸最早出现在A.西汉以前 B.西汉初期C.西汉末期 D.东汉时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蔡伦的相关知识,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用破布、麻头、旧渔网做原料,大大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所以答案是D。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昌盛的秦汉文化10.汉字是中华文化之母。下列有关汉字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商朝时人们把汉字刻在甲骨或铸在青铜器上B.我国有可靠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秦朝开始的C.汉字书法有篆、隶、楷、行、草等多种字体D.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汉字的传播【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汉字的相关知识,商朝人把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称之为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B所述是不正确的,所以答案是B。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11.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经济重心,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使长期以来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距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了北方B.江南经济开发新局面已初步形成C.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江南的开D.全国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南方【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江南地区开发的相关知识,通过材料,我们认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最符合题意的是B所述,所以答案是B。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江南地区的开发1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首诗的作者曹操,他生活的历史时期是A.东汉末年B.三国时期C.西汉时期D.南北朝时期【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曹操的相关知识,曹操死后,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建立魏,三国开始,因此曹操生活在东汉末年,所以答案是A。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鼎立二、综合题:13.根据材料回答问题。西汉以来,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上,五彩的丝绸、精美的瓷器和名贵的香料贸易络绎不绝。这条通道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被称为什么?谁为开拓这条“通道”做出了突出贡献?请写出这条“通道”的起点地名并找出该地点在图中的英文字母是。【答案】丝绸之路;(1分)张骞;(1分)长安;(1分)A。(1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张骞在历史上共两次出使西域,张骞出使西域不仅加强了与西域各国的友好交往,而且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陆上通道;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所以答案是丝绸之路;张骞;长安;A。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请回答(1)以上材料是谁说的话?他是哪家学派的创始人?(2)他在教育方面做出了哪些主要贡献?【答案】(1)孔子,(1分)儒家学派。(1分)(2)孔子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孔子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他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答到一点得1分,答到两点及以上得满分)(2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相关知识,生活在春秋时期的孔子,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政治思想的核心是提出了仁的学说,同时他又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他的著名言论,所以答案是孔子,儒家学派。(2)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教育成就,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注重因材施教,强调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温故而知新,因此本题的答案是: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孔子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他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15.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朝与汉朝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影响深远,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实现大一统的时期。材料二:“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史记》“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像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则千乘百骑,和天子一样威风……”——摘自七年级历史上册(1)根据材料一,秦汉时期,为推进大一统局面的出现起关键作用的是哪两位封建帝王?为加强思想控制,他们各采取了怎样的措施?(2)依据材料二分析秦汉时期,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他们各采取了怎样的措施?(3)从秦汉时期起,国家的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综上,你能得到什么启示?【答案】(1)秦始皇、汉武帝。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分)(2)秦:郡县制;汉朝:颁发“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2分)(3)政治和文化的统一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2分,答出一点即可,其他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的答案同等给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和汉武帝的相关知识,秦始皇建立秦朝以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而汉武帝在政治上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所以答案是秦始皇、汉武帝。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本题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通过“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我们可判断出秦始皇时期在政治上,在地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