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基地蚕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1_第1页
空间基地蚕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1_第2页
空间基地蚕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1_第3页
空间基地蚕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1_第4页
空间基地蚕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空间基地蚕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专利名称:空间基地蚕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个空间基地蚕培养装置,主要用于研究空间动物蛋白的生产,为生命保障系统内动物培养单元的设计提供一定参考。背景技术:生物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已被各航天大国公认为建立永久月球、火星空间基地的根本保障技术。从宇航员生理和心理需求角度考虑,在系统内培养动物能够为宇航员提供高质量动物蛋白,同时是宇航员保持心理健康的的消遣方式;另外,利用系统内植物的不可食生物量对蚕进行培养可以提高系统内物质闭合度,所以有必要在其中生产动物蛋白。考虑到空间基地内特殊的环境条件,空间候选动物必须满足以下要求1)不干扰宇航员正常工作生活;2)动物的饲料应由空间基地内作物不可食部分提供;3)动物代谢产物可作为植物生长肥料等回用于系统;4)其生长周期不宜过长,蛋白质组成充分合理,具备一些本国特点;5)培养技术应相对简单,易于加工和储藏。遵循以上筛选原则,经过比较不同动物物种的特点,我们认为蚕适合作为空间动物蛋白来源,因为1)蚕的蛋白质含量远大于鸡、鱼和猪肉,蚕富含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维生素及矿物质;2)生长周期较短,长到食用期约需要二十五天左右;3)生长所需空间小,不制造噪声;4)不产生废水,代谢废物处理较简单;5)饲养技术简单,容易加工储藏;6)在系统内可以利用植物不可食生物量对其进行培养,同时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7)中国人自古便有食蚕的传统。基于以上考虑,有必要设计蚕的高效培养装置,在能源有限的条件下实现空间基地内宇航员所需的高质量动物蛋白的自给自足。技术内容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空间基地蚕培养装置,主要用于解决长时间、远距离深空探测过程中所建立的空间基地内动物蛋白的供给问题。本装置具备结构相对简单、易于观察控制和便于操作等优点。为实现上述研究目的,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装置由上培养区(1)、下培养区(2)、环境条件控制区(3)、紫外灯区(4)、控制面板(5)、进气窗(6)、排气窗(7)XO2和O2传感器(8)、温湿度传感器(9)、带阀门(10)的加湿水箱(11)等组成。此装置左侧下部设有进气窗(6),在上培养区(1)和下培养区(2)生长的蚕所需的气体由此进入,经过环境条件控制区(3)内的紫外灯消毒通道(13)后,进入上培养区(1)和下培养区(2),之后沿水平方向流过上培养区(1)和下培养区(2),最后从排气窗(7)流出装置。可在控制面板(3)上对上培养区(1)和下培养区(2)所需的温湿度、光照制度、CO2和O2的适宜浓度范围等进行设定。CO2和O2传感器⑶和温湿度传感器(9)实时监测装置内的CO2和O2浓度以及温湿度,当其超过了设定范围,控制面板(5)上的报警器发出警报,提示宇航员进行检修或为加湿器加水。紫外灯区(4)用于定期对此装置进行消毒。上培养区(1)和下培养区(2)各包括五层,每层高8cm10cm,每层放置高6cm的蚕培养盘(14)。蚕培养盘(14)上部留高2cm4cm的空间用于每层的通风,风水平流动,为蚕呼吸提供新鲜空气的同时,有效防止蚕病在不同层内的蚕之间的传播,风速控制在0.5m/sl.Om/s。蚕培养盘(14)四周设挡板(15)防止风直吹蚕,对蚕生长不利。挡板(15)上方设折板(16)内侧面光洁度Ra具体实施例方式根据每名宇航员每天的蛋白质需要量、蚕的蛋白质含量、蚕的最适培养密度等参数,设计的生物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内动物培养装置的尺寸为总高160cm,底部轮高5cm,环境条件控制区高50cm,培养区高100cm,上部紫外灯区高5cm;总宽120cm,两侧灯区分别宽IOcm;装置深70cm。每层有效培养区域宽100cm,深64cm,可以连续为两名宇航员提供每日所需动物蛋白。本发明装置由上培养区(1)、下培养区(2)、环境条件控制区(3)、紫外灯区⑷、控制面板(5)、进气窗(6)、排气窗(7)、CO2和O2传感器(8)、温湿度传感器(9)、带阀门(10)的加湿水箱(11)等组成,用于进行蚕的高效连续培养。在控制面板(5)上设定实验所需的环境条件,包括适宜的CO2和O2浓度、温湿度等。箱体内的CO2和O2传感器(8)和温湿度传感器(9)实时监测箱体内的气体浓度和温湿度。当监测值偏离设定的最适范围时,控制面板(5)上的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提醒宇航员检查设备是否出现了故障需要维修或者需要给加湿水箱补水。上培养区(1)和下培养区(2)各包括五层。在上培养区(1)内的五个蚕培养盘(14)和下培养区(10)内的五个蚕培养盘(14)中依次放置处于五个不同龄期的蚕。每四天收获一次上培养区(1)和下培养区(2)中最大的一批蚕,同时分别放入新一批蚕种进行孵化。需要对上培养区(2)的蚕进行喂食、除沙和收获等操作时,将上推拉门(19)向下拉开,沿滑轨(18)抽出某层蚕培养盘(14)实施操作。需要对下培养区(2)内的蚕进行喂食、除沙和收获等操作,将下推拉门(20)向上拉开,沿滑轨(18)抽出某层蚕培养盘(14)实施操作。每日向装置内送入桑叶和莴笋叶分别饲喂其中一至三龄蚕和四五龄大蚕。需要对装置内部进行消毒时,打开控制面板(5)上紫外灯区⑷内紫外灯的开关,对箱体照射一小时左右。权利要求一种空间基地蚕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培养装置由上培养区(1)、下培养区(2)、环境条件控制区(3)、紫外灯区(4)、控制面板(5)、进气窗(6)、排气窗(7)、CO2和O2传感器(8)、温湿度传感器(9)、带阀门(10)的加湿水箱(11)等组成,可进行空间候选动物蚕的高效培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基地蚕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环境条件控制区(3)对蚕培养所需的温湿度、光照制度等环境条件进行调控,包括控制荧光灯区(12)的光照制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基地蚕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此装置左侧下部设有百叶式进气窗(6),蚕生长所需的气体由此进入后经过环境条件控制区(3)中的紫外灯消毒通道(13)后,进入上培养区(1)和下培养区(2),之后沿水平方向流过上培养区(2)和下培养区(2),最后从排气窗(7)流出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基地蚕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上培养区(1)和下培养区(2)各5层,每层高8cm15cm,每层放置高5-lOcm的蚕培养盘(14),培养盘(14)上部留高2cm4cm的空间用于每层的通风,风水平流动,为蚕呼吸提供新鲜空气的同时,有效防止蚕病在不同层内的蚕之间的传播,风速控制在0.5m/s1.Om/s。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基地蚕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蚕培养盘(14)四周设挡板(15)防止风直吹蚕,对蚕生长不利。挡板(15)上方设折板(16)内侧面光洁度Ra全文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间基地蚕培养装置,主要用于解决长时间、远距离深空探测过程中所建立的空间基地内动物蛋白的供给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