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临界状态观测及p-v-t测定实验指导书_第1页
二氧化碳临界状态观测及p-v-t测定实验指导书_第2页
二氧化碳临界状态观测及p-v-t测定实验指导书_第3页
二氧化碳临界状态观测及p-v-t测定实验指导书_第4页
二氧化碳临界状态观测及p-v-t测定实验指导书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氧化碳临界状态观测及p-v-t测定试验指导书一、试验目的1CO2临界状态的观测方法,增加对临界状态概念的感性生疏。理解。规律的方法和技巧。二、试验内容1CO2p-v-tp-v坐标系中给出低于临界温度〔t=2℃临界温度〔t=31.1℃〕和高于临界温度〔t=50℃〕的三条等温曲线,并与标准试验曲线及理论计算值相比较,并分析其差异缘由。2、测定CO2在低于临界温度〔t=20℃、27℃〕饱和温度和饱和压力之间的ts-ps曲线比较。3、观测临界状态临界状态四周气液两相模糊的现象。气液整体相变现象。CO2pc、vc、tcvc值与抱负气体状态方程和范德瓦尔方程的理论值相比较,简述其差异缘由。三、试验设备及原理整个试验装置由压力台、恒温器和试验台本体及其防护罩等三大局部组成〔如图一所示。 图一试验台系统图图二试验台本体试验台本体如图二所示。其中1-高压容器;2-玻璃杯;3-压力机;4-水银;5-密封填料;6-填料压盖;7-恒温水套;8-承压玻璃杯;9-CO2空间;10-温度计。对简洁可压缩热力系统,当工质处于平衡状态时,其状态参数p、v、t之间有:F(p,v,t)0 或tF(p,v) 〔1〕本试验就是依据式〔1CO2p-v-t关系,从而找出CO2p-v-t关系。上的活塞杆的进、退来调整。温度由恒温器供给的水套里的水温来调整。者依据承压玻璃管内径截面不变等条件来换算得出。四、试验步骤1、按图一装好试验设备,并开启试验本体上的日光灯〔目的是易于观看。2、恒温器预备及温度调整、把水注入恒温器内,至离盖30~50mm。检查并接通电路,启动水泵,使水待理不理对流。、把温度调整仪波段外形拨向调整,调整温度旋扭设置所要调定的温度,再将温度调整仪波段开关拨向显示。、视水温状况,开、关加热器,当水温未到达要调定的温度时,恒温器指示灯是亮的,当指示灯时亮时灭闪动时,说明温度已到达所需要的恒温。〔或根本全都时0,则可〔近似〕认为承压玻璃管内的CO2的温度处于设定的温度。、当所需要转变试验温度时,应加冰进展调整。3、加压前的预备验设备。所以,务必认真把握,其步骤如下:阀。抽满了油。先关闭油杯阀门,然后开启压力表和进入本体油路的两个阀门。为止。已调定后,即可进展试验。4、作好试验的原始记录设备数据记录:仪器、仪表名称、型号、规格、量程、等。常规数据记录:室温、大气压、试验环境状况等。CO2质量不便测量,而玻璃管内径或截面积〔A〕又不易测准,因而试验中承受间接方法来确定CO2的比容,认为CO2的比v与其高度是一种线性关系。具体方法如下:CO2液体在209.8MPa时的比容v〔20℃、9.8MPa〕=0.00117M3·kg。o液柱高度△ho〔留意玻璃管水套上刻度的标记方法〕hAc〕 v(20oC,9.8Mpa) o 0.00117m3/kgm m ho

k(kg/m2)A 0.00117CO2的比容为:h hmAv mAKhhho

(m3/kg)h任意温度、压力下水银柱高度。h -承压玻璃管内径顶端刻度。ot=20℃时的等温线t=20℃,并保持恒温。进活塞螺杆,以保证等温条件。否则,将来不及平衡,使读数不准。hp=9.8MPa。留意加压后CO2的变化,特别是留意压力和饱和温度之间的对应关系1。t=25℃、27℃时饱和温度和饱和压力的对应关系。6、测定临界参数,并观看临界现象。〔1〕按上述方法和步骤测出临界等温线,并在该曲线的拐点处找出临界压pv1。c c〔2〕观看临界现象。整体相变现象为渐变过程,而这时当压力稍在变化时,汽、液是以突变的形式相互转化。汽、液两相模糊不清的现象CO2具有共同参数pvt,因而不能区分此时CO2是气态这时处于临界温度下,假设按等温线过程进展,使CO2压缩或膨胀,那么,管7MPaCO2CO2消灭明显的液面。这就是说,假设这时管内的CO2是气体的话,那么,这种气体离液区很接近,可以说是接近液态的气体;当我们在膨胀之后,突然压缩CO2时,这个液面又马上消逝了。这就告知我们,这时CO2液体离气区也是格外接近的,可以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