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潭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二模)历史试卷(含答案详解)_第1页
鹰潭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二模)历史试卷(含答案详解)_第2页
鹰潭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二模)历史试卷(含答案详解)_第3页
鹰潭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二模)历史试卷(含答案详解)_第4页
鹰潭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二模)历史试卷(含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鹰潭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2024.04说明:1、卷面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2、本试卷分为第1卷(选择题48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52分)。第Ⅰ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2000年江西省鹰潭市发掘了距今约3500—3100年的角山窑址,其出土遗物主要为陶器和石器,还首次同时发现马蹄型窑和龙窑(马蹄型窑是我国北方常见的窑型,而龙窑则是我国南方常见的窑型)。角山窑址的发现()A.呈现了新石器时代的典型特点B.反映了原始手工业的领先发达C.见证了中国较早进入文明时代D.体现了中华文明一体多元特征2.元鼎五年(前112年),武帝以诸侯王所献助祭的酣金成色不好或斤两不足为借口,一次性剥夺了106位侯王的爵位。汉武帝的这一举措()A.有利于强化皇权B.体现家国不分的特征C.加强了中央集权D.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3.到南北朝末期,各族人民在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都已和汉族基本上一样了;胡乐、胡舞、胡床、胡饼及尊重妇女的意识等也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据此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A.女性地位有所提高B.华夏认同观念形成C.民族交融双向互动D.少数民族加速汉化4.宋代不少文人提倡服饰上要简练质朴,如袁采著《世苑》讲:“惟务洁净,不可异众”。这表明宋代()A.追求新儒学的理性之美B.受胡人服饰影响较大C.艺术审美格调远超唐代D.市民阶层已逐步兴起5.明清时期江南部分府县市镇数量变化如下表Ⅰ所示,据此可知,明清江南地区()朝代府别明代清代镇数市数合计镇数市数合计苏州府4545905859117松江府4220629739136镇江府9615131730嘉兴府301343292150潮州.经济发展跃居全国前列B.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C.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动D.传统小农经济开始瓦解第1页(共6页)6.清末江西近代工业的发展情况如表2所示,据表可知江西近代工业发展()清未江西主要工矿企业一览表企业名称开办时间所在地创办人资本/千元经营性质景德镇瓷器公司1903景德镇孙廷人55官商合办萍乡瓷业公司1904萍乡黎景淑200商办江西机器造纸厂1905南昌黄大项等420官商合办江西省城电灯厂1906南昌贺赞元70商办吉祥机器砖瓦厂1906南昌徐家藩14商办徐塘煤矿1907新建昌朱载亭168商办保源流料有限公司1907景德镇陈庚昌40商办赣州铜矿局1907赣县沈瑜庆208官办江西橡脑官局1907南昌洪嘉荫69官商合办开明电灯公司1908南昌260商办余干煤矿1908余干县沈瑜庆等112官办厚生机器碾米厂1908南昌肖庚良140商办日新瓷业公司1908景德镇程旋20商办资料来源:根据杜陶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附录“历年所设本国民用工矿、航运及新式金融企业一览表”编制。A.深受洋务运动的影响B.受益于清政府推行新政改革C.抵制了外资经济侵略D.改变了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7.1904年《南洋官报》发表文章《皖南风俗利病说》,细数当地存在的六大问题,如地广人稀,多商少农;没好好开发黄山上的药材资源等,解决措施即“垦荒地、讲种植、开矿产、兴水利”。1905年《北洋官报》曾报道新闻一则“洋烛一宗,近来销售颇巨,上海早经设厂仿制,借以抵制外货,成效卓著”。这些近代报纸反映了()A.新思潮的萌发B.中体西用原则C.维新变法主张D.实业救国思想8.下图3为1931年10月鄂东南工农兵银行成立后统一发行的纸币。纸币背面印有“没收帝国主义手中财产、中国资本主义企业及手工业不违反苏维埃法令者准许自由营业、实行劳工监督“等10条《苏维埃经济政策》。中国共产党的这一举措()A.适应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需要B.冲击了国统区的金融秩序C.是巩固革命统一战线的探索D.抵制了国民政府法币渗透第2页(共6页)9.1935年12月,某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决议指出:当前时局的基本特点是日本帝国主义正准备并吞全中国;中国人的惟一出路是向着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汉奸展开神圣的民族战争;党的策略路线是发动、团结与组织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该会议()A.促使了革命重心的转移B.标志着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C.使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D.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10.观察下表《1950-1957年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表4中进出口贸易数据的变化侧面反映了新中国初期()表41950—1957年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年份人民币(亿元)进出品总出品总额进口总额差额195041.520.2213-1.1195159.524.2353-11.1195264.627.1375-10.4195380.934.846.1-11.3195484.740.044.7-4.71955109.848.761.1-12.41956108.755.753.0271957104.554.550.045A.国民经济得到较好恢复发展B.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充满艰辛C.国家经济建设出现冒进主义D.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11.阿斯帕西娅是古希腊著名政治家伯里克利的情人,据说伯里克利的演说稿大部分出自这位美貌与智慧并重的情人之手,甚至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都尊为她为导师,向她学习雄辩术。但历史学家对她的记述甚少,其真实命运竟不为后世所知。由此可知()A.西方人文主义已经萌芽B.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C.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D.雅典民主政治存在一定弊端12.1337年至1453年英法爆发了持续百余年的战争,最终法兰西取得战争的胜利,夺回被英格兰控制的领地,这场战争使法兰西人民团结起来,民族感情迅速增强,国王也受到了臣民的忠心支持。这场战争()A.结束了欧洲中世纪的分裂B.强化了法国国王的神圣权威C.破除了教权对王权的限制D.导致欧洲民族国家普遍形成13.伊比利亚海外扩张的先驱者绝对不是“文艺复兴人”。例如航海家亨利王子被他同时代的人描述为一个刚硬、虔诚、具有骑士品格的苦行者,而不是一个人文主义者,尽管亨利是水手和地图绘制者慷慨的资助者,但他对学术和艺术并不感兴趣。这说明文艺复兴()A.对海外扩张的影响不能夸大B.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C.阻碍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D.推动思维方式的变革第3页(共6页)14.英国观察家马休曾这样说:“(十九世纪)在社会上你会遇见这样的女孩,她接受了学校教育,她熟悉欧洲的每一座山脉,知晓每一个煤矿中心,但是她不会烤羊腿,滚布边;她能够通过各种考试,但不能完成家庭女仆或者妻子的责任”。这一现象从侧面说明()A.欧洲女性缺乏实际劳动能力B.女性角色转变提高其社会地位C.西方的教育实现了均衡发展D.科技发展助推女权意识的增强15.下图5所示为1958年在加纳阿克拉举行全非人民大会的场景,上方的旗帜上写着“别碰非洲!非洲一定要实现自由!”。此次大会的召开()A.推动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兴起B.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C.瓦解了美苏主导的两极格局D.促进了非洲经济一体化发展16.安哥拉内战是冷战期间美苏在非洲的一次集中较量,它表明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尽管欧洲、中东等核心地带趋于平静,但“缓和”的表象掩盖不了“冲突”的实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美苏在边缘地带的争夺激烈B.非洲是美苏冷战的重点区域C.冷战推动了非洲国家的独立D.冷战均衡态势已被彻底打破第Ⅱ卷(非选择题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17题14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4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初,高祖受禅,以天下未定,广封宗室以威天下。”太宗即位后,就“遍封宗子”问题征求意见,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认为“遍封宗子”“不便”;魏征认为如果封建诸侯,会造成财政困难;李百药说封建会导致宗室间攻战相残。柳宗元在《过秦论》中列举秦朝“有叛民无叛吏”、汉代“有叛国,而无判郡”、唐代“有叛将无叛刑”,由此证明“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萧瑞认为:“国祚所以长久者,莫若封诸侯以为磐石之固。秦并六国,罢侯置守,二代而亡。汉有天下,郡、国参建,亦得年余四百。魏、晋度之,不能永久。”虽然分封制遭到大多数大臣第4页(共6页)的反对,大宗也明确表示“联理天下,本为百姓,非欲劳百姓以养己之亲也。”但贞观十一年大宗诏曰:“设官司以制海内,建藩屏以辅王室”,先后任命了21个亲王和14位杰出功臣为世袭的州府刺史。正如刘铁所说:“设爵无土,署官不职者也。”白居易在《议封建论郡县》中认为周代封建诸侯而亡是因为“上失其道,天及其德,非为封建之弊也”,秦无分封而灭是因为“群其毒,人离其心,非唯郡县之咎也”,汉代七国之乱乃“宠而失教,立不选贤,非独强大之故也。”“繇是观之,苟固其本,导其源,虽郡与国,俱可理而安臭;苟逾其防,失其柄,虽侯与守,俱能乱且危矣。”——摘编自冯辉《中国古代分封制与郡县制之争》(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关于“分封郡县之争”的主要分歧(6分)。(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唐代关于“分封郡县之争”的任意一个主张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8分)1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民党政府为了弥补赤字,除加重对人民的盘剥外,就是大量发行法币---法币既值,造成物价飞涨——恶性通货膨胀,再加上美货倾销和官僚资本的侵吞以及繁重的捐税,使民族工商业纷纷停产或倒闭。——齐涛主编《中国通史教程》材料二:1947年9月,中国共产党通过《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由毛泽东同志领导的中共解放区,通过土地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农民不仅可以解决温饱问题,自身的生活得到了保障,使农民有归宿、能吃饱、能穿暖、能就业。——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材料三:为了打内战,蒋介石残酷镇压人民的反内战运动,并不惜以政治暗杀的卑劣手段残害民主人士——中国法西斯统治的狰狞面目至此暴露无遗。——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材料四:根据地民众通过人民代表会议的选举,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已然成为中国共产党及中国人民要建构的新的政权结构模式。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是人民民主专政,各级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种政权机关都要加上‘人民’二字……以示和蒋介石政权不同。”——李想《解放战争时期1两种力量对峙》(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国共两党经济政策的差异。(6分)(2)根据材料三、四,分析导致国共两党一败一胜的政治因素各有哪些。(6分)第5页(共6页)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16—19世纪商业贸易一览表时间事件或现象16世纪以后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被里斯本、阿姆斯特丹、伦敦等城市先后取代1531年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1694年经英国国王特许,英格兰银行创立17世纪前后英国和荷兰分别成立东印度公司,荷兰和法国分别成立西印度公司1852年世界第一家百货公司在法国巴黎开业——根据《选择性必修2.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整理(1)根据材料,概括近代商业贸易发生了哪些变化。(6分)(2)结合所学,指出推动近代商业贸易格局演变的因素。(8分)20.长城,本来是阻隔游牧民族向农耕民族推进的一道实体墙,但随着历史发展,长城内外不同的文明在共同存在的过程中相互冲突、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相互融合,长城也从隔离带变成了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桥梁和纽带。经过岁月沉淀,长城文化由长城的本体建筑的物质文化发展成为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精神文化,也成为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征。——摘自王金梅《浅谈长城文化内涵的阐释与呈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长城内涵的历史演变进行评述。(要求:围绕“长城内涵的演变“展开评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第6页(共6页)鹰潭市2024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答案DCCACBDA题号910111213141516答案DBDBABBA1.答案:D;解析:江西鹰潭的角山窑址具有地方区域文化特色的同时也受到北方地域文化的影响,这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故选D选项;角山窑址距今约3500—31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但是材料内容并未体现新石器时代的典型特点,故排除A项;角山窑址出土了陶器和石器,发现了马蹄型窑和龙窑,这反映了新石器时代该地区原始手工业的发展情况,但不能说明该地区原始手工业相比其他地区领先发达,故排除B选项;文明的标志包括阶级、国家、城市、文字、法律等,其中国家的出现是文明诞生的最重要标志,材料内容未能体现这些文明的标志,故而排除C选项。2.答案:C;解析:汉武帝酉金夺爵,趁机削弱诸侯国势力,有利于解决王国问题,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择C选项;酉金夺爵针对的是地方王国势力,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范畴,与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无关,故排除A选项;“家国不分”指的是受宗法制的影响而形成的家国同构的政治特征,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选项;汉武帝酉金夺爵的目的在夺爵削弱诸侯国势力,而不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排除D选项。3.答案:C;解析:“各族人民在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都已和汉族基本上一样”“胡乐、胡舞、胡床、胡饼及尊重妇女的意识等也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说明各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的民族文化交流具有双向互动性,故选择C选项;胡人尊重妇女的意识对汉族文化有所影响并不能证明女性地位有所提高,排除A选项;华夏认同观念形成于春秋战国时代,而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排除B选项;材料的下半句反映的是少数民族文化对汉族文化的影响,故排除D选项。4.答案:A;解析:宋人服饰追求简练质朴的风格,体现了理学理性特征的影响,故选择A选项;宋人追求简练质朴的服饰,不能证明是受胡人服饰文化的影响,排除B选项;材料没有唐宋两代在艺术审美格调上的比较信息,不能证明宋代艺术审美格调远超唐代,排除C选项;材料内容不能反映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兴起,排除D选项。5.答案:C;解析:表格内容反映的是从明至清江南部分府县市镇数量的普遍增长情况,反映了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体现了明清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故选择C选项;没有其他地区经济发展数据的比较,不能得出江南地区经济发展跃居全国前列的结论,排除A选项;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出现雇佣劳动关系,江南部分府县市镇数量的变化不能反映雇佣劳动关系的存在,排除B选项;小农经济开始瓦解于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排除D选项。6.答案:B;解析:清末江西主要工矿企业属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从开办时间来看,创办于清政府推行新政改革时期,可以判断江西近代工业的发展受益于清政府推行新政改革,故选择B选项;洋务运动存在于1861年至1894年,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惨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排除A选项;表格只反映了江西近代工业的发展,不能反映江西近代工业的发展对抵制侵略收回利权的影响,排除C选项;清末江西小农经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没有因近代工业的发展而改变,排除D选项。7.答案:D;解析:《南洋官报》主张“垦荒地、讲种植、开矿产、兴水利”能解决皖南当地存在的问题,《北洋官报》报道上海设厂仿制洋烛,很好的抵制了外货,两者都体现了实业救国的思想,故选择D选项;A、B、C选项内容在时间上与材料的20世纪初不相符,故都予以排除。8.答案:A;分析:据材料“1931年10月鄂东南工农兵银行成立后”“没收帝国主义手中财产”“苏维埃经济政策”等可知,当时正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举措有利于根据地形势的发展,适应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需要,故选A项;鄂东南工农兵银行发行的纸币在革命根据地流通,无法冲击国统区的金融秩序,排除B项;革命统一战线是在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年到1927年,排除C项;1935年,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改革,规定由中央银行等发行的钞票为法币,时间不符,排除D项。9.答案:D;解析:针对1935年华北事变爆发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了瓦窑堡会议,提出“中国人的惟一出路是民族战争;党的策略路线是发动、团结与组织全民族抗战”这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提出,故选择D选项;促使革命重心转移的是长征,排除A选项;标志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的是1937年8月召开的洛川会议,排除B选项;使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是1935年1月遵义会议的召开,排除C选项。10.答案:B;解析: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对象是苏联,一方面从苏联进口工业设备引进技术,另一方面向苏联出口农产品等初级资源作为支付手段,1956年之前进口额大于出口额,1956年随着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初步建立,中国对苏工业品的依赖才有所减缓,这反映了中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充满艰辛,故选择B选项;国民经济的恢复期在1949年至1952年间,排除A选项;1958年大跃进反映了国民经济建设出现了冒进主义,排除C选项;“一化三改”体现了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排除D选项。11.答案:D;分析:材料反映了阿斯帕西娅作为一位美貌与智慧并存,能力极为出众的女性,却没能够直接参与雅典政治生活,没在历史中留下太多的痕迹,这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只是少数人的民主,妇女被排除在政治生活之外,故选择D选项;人文主义强调的是人的作用和价值,从以神为中心发展到以人为中心,材料的主旨不是人文主义的萌芽,排除A选项;B、C选项的内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212.答案:B;分析:从材料“法兰西取得战争的胜利,夺回被英格兰控制的领地”“这场战争使…国王也受到了臣民的忠心支持”可以看出,英法百年战争使法国的王权得以强化,故选择B选项;英法百年战争并未结束欧洲中世纪的分裂,排除A选项;削弱教权对王权的限制的是16世纪的宗教改革,排除C选项;英法百年战争推动了法兰西民族国家意识的产生,但并未导致欧洲民族国家的普遍形成,普遍一词,以偏概全,排除D选项。13.答案:A;分析:从材料“伊比利亚海外扩张的先驱者绝对不是文艺复兴人”“航海家亨利王子不是一个人文主义者”可以看出文艺复兴对海外扩张的影响有限,不能夸大,故选择A选项;人文主义的内涵是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与材料的主旨无关,排除B选项;文艺复兴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而不是阻碍,排除C选项;文艺复兴推动了思想解放,变革了思维方式,但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选项。14.答案:B;分析:依据材料信息“(十九世纪)在社会上你会遇见这样的女孩,她接受了学校教育,她熟悉欧洲的每一座山脉,知晓每一个煤矿中心,但是他不会烤羊腿,滚布边”等可知,工业时代女性从传统的家庭角色不断向知识女性的角色转变,推动了女性自身社会地位的提高,故选择B选项;从材料内容不能看出欧洲女性缺乏实际劳动能力,排除A选项;根据材料可知,女性群体受教育的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并不意味着西方教育体系的均衡化发展,排除C选项;材料强调了女性社会角色的转变,并未说明在政治方面女权意识的提高,排除D选项。15.答案:B;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958年,全非人民大会强调“非洲一定要实现自由”,结合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史实可知二战后全非大会以非洲的名义号召与西方殖民国家斗争,争取独立和自由,这加速了欧洲在非洲殖民统治体系的崩溃,故选择B选项;早在二战前,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就已兴起,排除A选项;1958年,美苏主导的两极格局才刚刚形成没有几年,20世纪80年代的东欧剧变、90年代初的苏联解体才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排除C选项;此次大会的主题是争取独立和自由,并非经济一体化,排除D选项。16.答案:A;分析:依据材料信息“尽管欧洲、中东等核心地带趋于平静”但非洲“安哥拉内战是冷战期间美苏在非洲的一次集中较量”可知,美苏在边缘地带的争夺日趋白热化,故选择A选项;美苏冷战的重点区域是欧洲,而不是非洲,排除B选项;材料未反映非洲国家的独立,排除C选项;“彻底”带有绝对化倾向,排除D选项。17.答案(1)分歧:魏征、柳宗元等人支持郡县制反对分封制(2分);萧瑀等人主张实行分封制反对郡县制(2分);白居易主张分封制与郡县制无所谓好坏之分。(2分)(2)示例1:评析:魏征、柳宗元等人支持郡县制反对分封制。(2分)认为“遍封宗子”“不便”;封建诸侯会造成财政困难;封建会导致宗室相残;(2分)这主要是因为秦汉唐三代的历史教训已证明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秦亡于政而非亡于制;汉代郡国3并行制造成王国问题,严重威胁中央集权;唐代广封节度使造成了藩镇割据局面。(2分)这种主张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治的愿望,有利于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分)示例2:评析:萧瑀等人主张实行分封制反对郡县制。(2分)认为建藩可屏王室,可延续国祚。(2分),这主要是由于秦末农民起义未有侯王拱卫朝廷;周和汉因施行分封制而国祚较长。(2分)这种主张能利用宗亲血缘关系来增强皇族的力量,但封建制是分权政体,封国权力很大拥有很强的独立性,随着血缘关系的淡化以及诸侯国势力逐渐坐大,朝廷势微,极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严重威胁中央集权和王朝的统治。(2分)示例3:评析:白居易主张分封制与郡县制无所谓好坏之分。(2分)认为国家兴亡和分封制郡县制无关,而是与政教的得失有关。(2分),这主要是因为周代封建诸侯而亡是由于君上无德、统治无道,秦朝推行郡县而亡是由于暴政而失去民心,汉代发生七国之乱是由于统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