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估投标方案(技术方案)_第1页
环境影响评估投标方案(技术方案)_第2页
环境影响评估投标方案(技术方案)_第3页
环境影响评估投标方案(技术方案)_第4页
环境影响评估投标方案(技术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影响评估投标方案目录TOC\o"1-3"\h\u9519第一章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 1326851第一节项目背景 1315532第二节项目现状 3018515第三节项目概况 339548第四节对项目的理解及需求分析 424037一、工作内容及要求 422204二、技术要求 430三、服务要求 435135第二章现场踏勘计划 4518787第一节现场踏勘总体要求 4529778一、目的与作用 4529807二、工作目标 453145第二节现场踏勘准备 4627478一、准备事项 4619666二、工作组织 475413三、注意事项 4731683第三节现场踏勘时间 4814167第四节现场踏勘流程 4927585一、踏勘方式 4914533二、项目现场踏勘主要内容 5029662三、现场踏勘记录 5231060四、与业主交流技术要求 5411556第五节现场踏勘制度 5719404第三章项目服务方案 6028023第一节服务目标 6019395一、控制污染目标 6029291二、环境保护目标 6022398第二节服务内容 621037第三节环境评估整体思路 6430262一、评估目的和原则 6422190二、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 6529985三、评估内容及评估重点 7227686四、评估标准 746703五、评估工作过程 8030774第四节环境影响跟踪评价计划 81360一、建立环境管理体系 8110478二、建立专职的环境管理机构 838758三、环境信息公开,引导公众参与,加强环境教育 8431551四、建立ISO14000体系 849266五、引进清洁生产审核制度 8517698六、导入生态循环经济理念 8610026七、环境影响跟踪评价 8710748第五节服务承诺 92117一、项目完成承诺 924908二、项目实施进度承诺 9316341三、项目人员承诺 9321980四、拟投入的设备承诺 968308第六节本地化服务 9714480第七节合理化建议 10028354第四章项目组织机构、人员及设备配备 10324076第一节组织及管理目标 10329241第二节项目组织机构及岗位职责 1052182一、项目组织机构 1058787二、岗位职责 10732573第三节人员配备情况 11526687第四节拟投入的技术设备 12029160第五节人员管理制度 12131502一、考勤制度 12120647二、请假制度 1234719三、会议制度 1241103四、管理人员管理制度 12519512五、惩罚措施 1264686六、奖励措施 12817229七、培训管理 12920602第五章环评工作计划 1362725第一节工作内容 13612420第二节工作进度安排 1415492第三节服务团队组建 14310223一、常驻项目组 1437630二、后备技术团队 1448367三、项目专家库 14425920第四节保障措施 14432740一、组织管理保证措施 14518212二、计划管理保证措施 14631564三、技术方面保证措施 1474810四、劳力安排保证措施 14731583第六章本项目难点、重点及对策 1495028第一节本项目存在的问题 14930516一、公众参与不足 1498217二、环境评价制度落后 15024733三、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1512988四、环保影响评价程序不够严谨 15110782第二节本项目问题的解决对策 15232662一、健全环评机制,增强公众的参与度 15232177二、革新并落实环评制度 1535389三、提升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15412902四、完善环评审批程序化 1559921第三节本项目工作重点 15616493一、工业园区发展回顾评价 15615201二、环境质量现状分析 15611789三、规划协调性分析 15614627四、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 1561413五、资源生态环境要素影响分析 15721151六、提出规划优化调整建议和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578960七、三线一单与总量管控 15724451八、结论清单与项目简化 15725330第七章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估 15810220第一节环境空气质量 15815517一、评价因子 1588029二、监测方案 15829077三、监测结果 15913492第二节地表水环境质量 164627一、评价因子 16418064二、监测方案 16523069三、监测结果 1712042四、评价结论 17227721第三节地下水环境质量 17216215一、评价因子 17310538二、监测方案 17323020三、监测结果 17430562四、评价结论 17624698第四节土壤环境质量 17711954一、评价因子 17732187二、监测方案 1778448三、评价结论 1793526第五节声环境质量 18027813一、评价因子 1809641二、监测方案 18027175三、监测结果 18215546四、评价结论 18422732第八章区域环境功能区划与评价标准 18511620第一节环境功能区划 18518595第二节环境质量标准 18512675一、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18530199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18624210三、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 18710573四、声环境质量标准 1882091五、土壤环境和低泥质量标准 1882135第三节污染物排放标准 19325517一、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19326505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19524077三、噪声排放标准 19526921第九章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19723825第一节基本概念 19724083第二节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程序 19912172一、确定和筛选影响 19915764二、环境影响的量化 19919539三、影响的货币化 20029948四、估算因素分析 20015876五、环境影响经济评价 2005333第三节环境经济效益的分析方法 20018901一、费用评价方法 20020719二、效益分析评价 2044609第四节本项目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20612697一、社会效益分析 20614487二、经济效益分析 2061977三、工程环境收益估算 20728079四、环保投资比例系数 210682五、产值环境系数 21027728六、环境经济效益系数 21132264七、工程环境效益综述 21117298第十章环境监控计划 2133790第一节环境监控计划 21330142一、环境监测的目的 21321107二、监测任务 2141399三、监控要求 21422509四、监测设备 2162362五、运行期监控计划 21731163六、应急监测计划 21824491七、验收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21931089八、监测分析方法 21913199第二节工程污染物总量控制管理 21928753一、工业园区建成后污染物排放情况 21913418二、工业园区内工厂污染物排放情况 2211522三、“三同时”验收监测建议清单 22220748第十一章环境风险预测与评价 2289496第一节评价目的 22827546第二节评价重点 22826643第三节风险识别 22931448一、物质危险性识别 229363二、生产系统危险性识别 23027322三、危险物质向环境转移的途径识别 23119111第四节风险事故情形分析 23224198一、风险事故情形设定 23212898二、源项分析 23218709第五节风险预测与评价 23519481一、预测模型选取 23513289二、预测范围与计算点 2375969三、事故源参数 2375179四、气象参数及地形条件 238266五、大气毒性终点浓度选取 23917706六、预测结果表述 23931122第十二章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24314513第一节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2432619一、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24315639二、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24529061三、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24925320四、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25016814第二节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 25212222一、声环境保护措施 2527380二、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25227756三、水污染防治措施 25217160四、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2534411第三节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2542556一、水环境风险防治措施 25410590二、事故风险应急预案 25421306第十三章质量保障措施 25632009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估质量保证管理制度 25610788一、目的意义 25627488二、适用范围 25632305三、踏勘现场 25629088四、项目评议 25617759五、环评文件编制 25627369六、环评文件审核 25722312七、环评文件归档 25732323八、环评文件跟踪 25732285九、责任追究 25713561第二节环境影响评估技术保障措施 25827481一、目的意义 25831953二、适用范围 2586737三、现场踏勘 25815627四、环评文件编制技术要求 25820574五、时间要求 2697244六、内部审核 26932128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估质量管理措施 27018139一、成立领导小组 27012313二、成立技术小组,聘请专家进行指导 27116351三、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 2727100第四节环境影响评估奖惩保障 27223939一、目的意义 27229511二、适用范围 27220256三、奖励办法 2726358四、取消奖励办法 27317892五、其他 27331320第五节保密管理措施 27423442第十四章应急预案 27626576第一节环境监测应急预案 27628743一、编制目的 27622655二、工作原则 27616238三、应急监测的组织机构与职责 27732401四、应急准备与事故预警 27811588五、应急响应程序 27917669六、应急监测要求 2816563七、应急监测的终止 28529148八、奖励与责任追究 28510724九、应急监测的保障措施 28514050十、培训与演习 28619227第二节设备故障应急预案 2873459一、应急保障计划 28730466二、应急保障准备 28724206三、应急响应 28822848第三节环评人员触电应急预案 28915576一、编制目的 2898183二、适用范围 28929205三、发生触电应急救治方法 29022975四、触电事故应急处理注意事项 29122373五、脱离电源的基本方法有 2915238六、在使触电者脱离电源时应注意的事项 29232618七、应急物资准备 29319339第四节环评人员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2939693一、目的 29327060二、适用范围 29314589三、职责 293294四、程序 29413138五、疫情防控实操 29514028第十五章档案管理 29728815第一节环评档案资料清单 29728第二节档案管理工作流程 298温馨提示:本方案目录中的内容在word文档内均有详细阐述,如需查阅,请购买后下载。说明一、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中有“项目理解及需求分析”,可参照第一章。二、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中有“服务方案”,可参照第三章。三、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中有“设备、人员安排”,可参照第四章。四、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中有“评估工作计划”,可参照第五章。五、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中有“项目特点、难点、工作重点”,可参照第六章。六、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中有“监测方案”,可参照第九章。七、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中有“质量保障措施”,可参照第十一章。第一章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第一节项目背景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其中自然因素的总体称为自然环境,社会因素的总体称为社会环境。环境影响是指开发行为可能引起的环境条件的改变或新的环境条件的形成。环境影响可能是有害的,也可能是有利的。环境影响评估,别名又称为环境影响评价,其可定义为预测\t"/item/%E7%8E%AF%E5%A2%83%E5%BD%B1%E5%93%8D%E8%AF%84%E4%BC%B0/_blank"项目开发环境后果的过程。环境影响评估旨在评价和表达\t"/item/%E7%8E%AF%E5%A2%83%E5%BD%B1%E5%93%8D%E8%AF%84%E4%BC%B0/_blank"决策过程中任何可用方法对环境的影响,是确保人员在环境条件下生存的重要方法。是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t"/item/%E7%8E%AF%E5%A2%83%E5%BD%B1%E5%93%8D%E8%AF%84%E4%BC%B0/_blank"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是在资源开发利用和工程设计中,对有关项目在建设和投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估,并进行各种替代方案的比较,提出各种减缓措施,把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的活动。目的是在保证国民经济不断增长的前提下,控制和减少新建和扩建工程对环境的污染。近年来,人们的环保意识日益提升,环境保护与环境治理已经越来越受到各国人民的重视,国家相关部门也针对环境保护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意见。环境影响评估作为我国环境保护体系的核心组成,实现了对生态环境的提前预警,对于增强环境保护效能,减少环境保护工作的盲目性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实施环境影响评估,改变了过去只重视眼前的、直接的经济效益的发展模式,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统一起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的过程,也就是认识生态环境和人类经济活动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过程。一、环境影响评估相关概述(一)项目环境影响评估的概念自然环境的唯一性决定了项目建设与运行必须建立在不影响环境的基础上,因此在进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时必须首先界定清楚环境影响评估工作中的一些基本概念。这主要涉及:1.环境与环境问题。这里的环境概念是指自然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环境既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又是经济发展的制约条件,人类在进行经济建设中,必须处理好项目和环境的关系。环境问题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项目排放的废物超过环境的净化能力,造成了环境污染;另一类是项目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不当或过度,造成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破坏。2.环境影响及环境影响分类环境影响是指项目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环境影响概念包括项目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对项目或社会的反作用两个层次。环境影响有多种分类,最常见的有:(1)按影响来源的分类这可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是由于项目而对人类社会或环境造成的直接影响,由直接影响诱发的其他后续结果为间接影响。(2)按影响效果分类这可分为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这是一种从受影响的环境将产生的损失或收益的角度进行分类的方法。(3)按影响程度分类这可分为可恢复影响和不可恢复影响,前者指项目造成的环境影响可逐步恢复并达到以前的局面的情况,后者指项目造成环境影响不可能恢复的情况。3.项目环境影响评估的含义所谓项目环境评估或项目环境影响评估即是在项目实施之前,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项目可能给环境带来的影响,然后做出全面的科学的定量预测,最终利用各种项目环境影响分析的结果指导项目的决策与实施的工作。项目环境影响分析是项综合性很强的技术工作,它需要预测项目对大气、水质、生物、土壤等环境要素的影响,分析各种环境要素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好处或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估算消除这些危害所需的代价,并就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做出综合的分析。(二)项目环境影响评估的意义和作用项目的各方面决策都离不开对于项目环境影响的评估。具体地说,项目环境影响评估的意义和作用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它有助于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项目环境影响评估就是要从建设项目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整体出发,考察建设项目的不同选址和布局对国家和区域整体的不同影响,并进行多方案的比较和取舍,然后选择最有利的方案,以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2.它有利于提出和实施环境保护措施一般来说,项目的开发建设和生产活动都会给环境带来一定的污染与破坏,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项目环境影响评估要针对具体项目的建设和生产活动,综合考虑对项目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的技术、经济和环境论证,从而得到相对最合理的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3.它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导向项目环境影响评估可以通过分析掌握一个地区的资源、环境和社会承受能力等状况,从而对该地区发展方向、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等作出科学的决策和规划,以指导该地区的区域经济活动,最终实现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4.它会促进项目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涉及到自然和社会科学的广泛领域,包括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估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必然会对相关环境科学技术提出挑战,进而推动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三)项目环境影响评估的内容和原则1.项目影响环境评估的内容总体而言,我国项目环境影响评估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项目的地理和规模评估这包括对项目影响到的国家和地区地质、地貌、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植物、动物等的识别和影响规模的总体分析。(2)项目自然环境影响评估包括对于地质、地貌、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植物、动物等影响的具体评估。这种评估中应该特别说明,哪些项目环境影响是可以恢复的,哪些项目环境影响是不可以恢复的。(3)项目的自然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估这包括对于各种自然环境有利和不利影响的经济评价,着重应该做项目近期的及长远的自然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4)项目环境影响的全面评价这包括采取定的综合评估模型,对未来项目环境影响的经济、技术、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定性的、半定量的或定量的评估。(5)提出项目应采取的环保或补救措施这也包括提出项目可能采取的代替方案。2.项目环境影响评估的原则在进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估的工作过程中,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这些是指导项目环境影响评估工作的根本原则。(1)目的性与主导性原则在项目环境影响评估中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并根据它去确定项目环境影响评估的内容和任务。我国项目环境评估的根本目的是充分保护国民生存环境的健康、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在项目环境影响评估中必须抓住项目建设和运行可能引起的主要环境问题去进行评估,因为针对不同的项目人们没有办法按穷尽的方式去评估项目对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只能评估有主导作用的项目环境影响因素和方面,这就是所谓的主导性原则。(2)整体性与相关性原则在项目环境影响评估中应该注重项目对其所在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的整体影响。在分别就项目对各环境要素的影响预测与分析之后,还应该着重分析项目对环境的综合影响,从而正确全面地分析项目对整个区域环境的整体影响,以便对各种建议或替代方案进行比较和选择,并作出科学的决策。在项目环境影响评估中应考虑项目影响的自然生态环境系统各要素之间的联系,通过研究各要素之间关系的性质、联系方式及其紧密程度去判别项目环境影响的传递性,然后根据它们的相关性去研究整个项目对于环境系统的逐层、逐级的影响及其传递方式、速度及强度等。(3)均衡性与动态性原则在项目环境影响评估中一定要在重视整体效应和相关性的同时,还要充分注意各子系统的特性和对各子系统的影响评估工作的相对均衡。在项目环境影响评估中,项目环境影响的预测、分析和综合评估等都应该体现这种均衡性的原则。项目对于环境的影响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所以项目的环境评估必须贯彻动态性的原则。在项目环境影响评估中必须研究环境的历史,项目不同方案在不同阶段对于环境的影响大小和特征,并充分预测和分析和项目不同阶段对于环境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短期和长期影响,最终能够科学地、动态的评估项目对于环境的影响。(4)随机性与风险性原则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是一个动态复杂多变的随机系统。在项目的实施和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随机事件,而这些随机事件可能会带来严重的环境危害后果,因此为了避免严重的项目环境危害事件的形成和产生,人们必须根据项目的客观实际,分析和预测项目各项活动可能发生的对于环境造成危害及其可能性。由于存在上述项目环境影响和危害的随机性,所以项目环境评估必要开展项目环境影响的风险评估研究。这涉及到对于项目各种活动(或叫事件)可能发生的环境危害的分析,这类环境危害的严重程度、发生概率、影响范围、补救措施等方面的全面分析与评估,从而给出一个项目对于环境影响的风险性分析和评价。(5)社会经济性与公众参与原则项目环境影响评估必须从系统性和整体性上对项目环境影响的经济价值进行分析和评估,并且根据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对项目环境影响作出合理科学的经济价值判断。这就要求在对于项目环境影响信息的处理和表达上除了要使用物理数据之外,更主要的应该解释和说明这些数据的社会经济含义。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还必须坚持公众参与的原则。这要求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过程和内容都要公开和透明,项目的全体相关利益主体和公众都有权了解项目环境影响的相关信息。特别是对于环境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必须建立社会公众磋商制度,以确保项目环境影响评估的公众参与原则。(二)项目环境影响评估的程序以下列出了环境影响分析的重要步骤及关键点:1.确定范围此程序有助于确定环境影响评估的范围,并在详细研究前识别环境影响评估的关键问题。确定范围是开放且需要合作,应在项目规划的早期阶段予以实施。规划机构可通过确定范围迅速识别主要问题。2.基线研究基线研究是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的重要参考点。“基线”指提议项目地区的社会、经济及生态的总体背景信息。以下为收集基线数据的两个主要目的:(1)根据预测变化对环境因素的状态和趋势予以说明,可对重要性进行比较和评价;(2)通过监控提供发现实际变化的方法。3.预测及评估影响涵盖并考虑影响的预测和不确定性,并对影响预测方法进行比较。预测应基于可用的项目环境基线数据,可通过定量项甚至定性项予以表达4.限制简要说明限制方法的概念、目的及类型和预防不利影响。限制包含三种主要方法,作用各不相同:预防:针对不利影响的最有效方法,是比试图通过特殊限制措施缓解不利影响更好的方法。减小:如果无法预防不利影响,则应采取可减小不利影响的方法;补救:当不利影响无法预防或减小时,则需通过修正或补偿措施进行补救。5.监控监控是环境影响评估最重要的问题,需对监控原则、类型及制度予以说明,还涉及检查正在进行的开发是否符合规划要求。监控有3种类型:基线监控、影响监控及合规监控。监控应持久化并长期实施。中断监控可能会使项目影响评价不够精确。(三)环境影响评估的标准对项目环境影响评估而言必须要有一定的依据,这就是所谓的项目环境影响评估的环境标准。1.环境标准的概念和作用这涉及到如下几个方面的概念和作用。(1)环境标准的概念它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和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在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特征、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由国家按照法律和法规制定和批准的对环境结构和状态要求等方面的相关规范。环境标准是开展项目环境影响评估的基本依据。(2)环境标准在项目环境影响评估中的作用人们只有遵照环境标准才能做出对于项目环境影响的定量化分析、比较和评估才能正确地判断项自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好坏,从而才能够控制项目所处环境的质量,开展项目环境影响的综合治理。2.环境标准体系按照环境标准的性质、功能和内在联系可以对环境标准进行必要的分级和分类,从而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即环境标准体系。我国目前的环境标准体系分为两级和七种类别,并且还被划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两大类。现就我国主要的环境标准分述如下:(1)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是指在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各种环境介质(如大气、水、土壤等)中的有害物质和因素所规定的容许量和要求。环境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天气质量标准、水质质量标准、环境噪声及土壤、生物质量标准等。它是衡量环境是否受到污染的尺度,它也是有关部门进行环境管理和制定污染排放标准的依据。环境质量标准又分为国家和地方标准两级。其中,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是由国家按照环境要素和污染因素规定的环境质量标准,它适用于全国范围。地方环境质量标准是地方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某些标准的更严格的要求,是对国家标准的补充、完善和具体化。(2)污染物排放标准这是根据国家和地方环境质量要求,结合环境特点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对污染源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的有害因素所做的控制标准,或者说是排入环境的污染物和产生的有害因素的允许限值或排放量(浓度)。污染物排放标准按污染物的状态可分为气态污染物排放标准、液态污染物排放标准、固态污染物排放标准及物理污染控制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也分为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两级。(3)环境基础标准与环境方法标准环境基础标准是指在环境保护工作范围内对具有指导意义的有关名词语符号、指南、导则等所作的统一的规定。环境方法标准是环境保护工作中以实验、分析、抽样、统计、计算等方法为对象而制定的标准,它是制定和执行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实现统一管理的基础。(4)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和环保仪器设备标准这是对环境标准样品必须达到的各种要求所做的正式规定。这是环境保护工作中用来标定区器、验证测量方法、进行量值传递或质量控制的标准材料或物质,所以它相当于是“标准的标准”。(5)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凡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条例和标准化方法上规定的强制执行的标准为强制性标准:而凡是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条例和标准化方法上未做硬性规定而不强制执行的标准都属于推荐性标准。总之,环境质量标准是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主要依据;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的主要手段和措施;环境基础标准是环境标准体系中的指导性标准,是制定其他各种环境标准的总则、程序和方法:而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和环保仪器设备标准是制定、执行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重要技术根据和方法。这些标准之间的关系是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共同能够形成一个体系的关系。二、环境影响评估的发展历程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估的建立和发展是吸收国外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逐步完善发展的。(一)国外环境影响评估发展与现状环境影响评估自1970年在美国出现以来,目前世界上已经有多个国家建立了自己的环境影响评估规范。由于各国的政治制度、经济水平、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估规范的特色也不尽相同。在一些国家,环境影响评估的对象、范围、程序、方法等方面都有许多变化。1.评估的范围由单纯考虑对自然因素的影响发展到对社会和经济影响在内的全面环境影响,出现了一些新的环境影响评估形式,如环境风险评估、视觉影响评估。社会影响评估等等2.评估的方法由各种单一的方法发展到以适应性方法为代表的综合性方法,并且广泛地应用了计算机模拟和系统控制理论,从而更加客观地反映了客观现实情况,提高了评估的科学性。3.各种评估规范有点互相融合,表现出灵活性与强制性的统一,法律形式的评估规范增加了规定的弹性,政策形势的评估规范的强制性得到了加强。(二)我国环境影响评估的发展历程1973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标志着我国环保事业的开始,国民环保意识在这个时候有了初步的观念。这个会议初步孕育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估的思想体系,其会议上的“全面规划、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观念为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估思想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我国1973年首先提出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1979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规定: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时,必须提出环境影响的报告书。这种制度有桥根据区域环境特征、即根据气象、地理、水文和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备和绿化地带等作出环境影响评价,以便为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提供科学依据。按照上述法律,国家计划、经济和环境管理部门把环境影响评价定为开发和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正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从国情出发,中国正在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200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下简称(环评法)正式颁布实施。自(环评法)颁布实施以来,为了更好地促进规划环评的有效实施,国家环境保护部先后在配套法规的制定、技术的准备及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做了不懈的努力。为了保障理论和实践进一步有效结合,2006年国家环部在内蒙古自治区、大连市和武汉市等第1批试点地区进行了规划环评,取得了成功经验。此后,又陆续批准江苏省、湖北省、宁波市、芜湖市、广州市为规划环评试点省份和城市,河北省、山东省、吉林省、上海市、天津市、杭州市等许多省市也相继配套出台了多项地方性规章制度,有力推动了规划环评的实施。从国家到地方,规划环评工作已经逐渐开展。(二)在理论研究方面国内许多学者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理论、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学体系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虽然国内学者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国内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在我国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所以目前我国尚无通用成熟的技术、方法、评价指标及体系等。特别是当前应用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普遍详细度不够、不确定性强、还停留在传统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上,而且缺乏在决策中体现环境评价结果的方法,这些缺陷导致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准确性差、预测结果不理想、减缓措施制定得不够详细,使得环境评价结论缺乏应有的说服力。预测结果不理想、减缓措施制定得不够详细,使得环境评价结论缺乏应有的说服力。规划环评是政府综合决策科学性的重要前提保障,是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工具和手段。然而,规划环评的实施过程中也确实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影响了规划环评的有效性。尤其是我国目前正在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此时认清影响我国规划环评有效性的驱动力,识别出实施过程中的症结所在,为提高规划环评有效性提出科学的建议和意见,最终确保规划环评能够真正为规划保驾护航,为中国的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三、对环境评估工作的分析(一)评估工作的评估对象自然环境。作为人类生存环境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评估区域,自然环境的评估工作一定要全面落实。不仅要包括水源质量、空气质量、植被覆盖面积、绿化程度,还要对偏远地区如荒漠、戈壁、高原、峡谷地区的环境脆弱程度进行有效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要做到对整体自然环境的宏观把握。地球生物。凡是地球上所有的生命体都应当是评估工作重要的一部分。动物、植物等各种形式的生命体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自然环境,它们同人类一样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对于那些珍稀或者濒临灭绝的动植物更要做好保护和录工作。说到底,地球上所有生命都是同呼吸、共生存的命运共同体,只有和谐共处,才能促进地球环境的平衡。人类环境。这里的人类环境主要指人类的日常生活生产以及出行娱乐的场所。在高度现代化的今天,高楼林立,道路宽阔,各种大型商场和游乐园出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因此我们要格外注意对现代建筑物和道路等设施的评估,它们的确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我们也要考虑其环境影响,如建筑物材料是否环保、用电用水是否符合指标、装修材料是否安全绿色,这些都需要全面认真的评价。(二)环境评估工作的开展作为对环境整体分析和研究的重要工作,环境评估工作需要长期地认真开展,它不仅涉及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意识形态领域,更对整个社会、人类的行为有着重要的研究。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谈论评价工作的开展:实事求是,讲究方式方法。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特殊,这便导致了我国不同地区的环境差异,所以,在进行环境的评估工作时,不仅要注意对监测数据的参考,更重要的是进行实地的考察和检测。对一些偏远地区的特殊地理环境的评估工作,一定要落实到实践,单靠一些数据是无法说明问题的。同时,在评估过程中,对于出现的问题和现象要及时记录,本着公平、公正、客观的执法态度,进行评估。认真负责,以严谨态度进行环评。由于当前我国环境问题的复杂性,所以环境执法和检测部门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因此在工作时,一定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工作能力的提升,尤其是那些基层的环境检测员,要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绝不能因为小恩小惠而在评估过程中有所动摇,要本着对政府、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客观地进行评估工作。注重过程,全面考虑效益。在环境评估的过程中,对于各类企业的实际生产状况进行详细、准确的记录,同时,对于各个地区的环境现状全面调查和分析。一方面要认真分析企业给环境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要妥善考虑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争取在评估过程中形成对其综合效益的合理评价,却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大事化小。统筹全局,同其他环保工作协调进行。一般来说,各项环保工作的开展都是长期的,所以在进行环境工程评估工作时,难免会同其他的工作产生冲突,这是,要妥善同当地环保部门或者上级主管单位进行协调,以免影响工作顺利进行。第二节项目现状一、环境影响评估取得的成绩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完善,中国对于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工作已经相对成熟,管理制度和运作模式已经被社会各界广泛认同和接受,在执行方面已基本有障碍。通过环境影响评估工作,有效地杜绝了设备工艺落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项目的问题。对于同意建设的项目,通过环境影响评估,进一步加强了环境保护措施,最大程度地减轻了环境影响。规划环评取得明显进展。目前,规划环评在中国还处于探索和积累经验阶段,环境保护部拟在两年内完成四批国家规划环评试点工作。内蒙古、大连、武汉等地作为全国试点单位,已经先后开展了针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规划等的环评工作,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建议。经过大力宣传,全国已有多个省市先后出台了规划环评地方性法规;我国规划环评的法律地位将大大提高,介入国家宏观决策的作用将明显增强。二、我国环境影响评估发展中的问题(一)时间滞后,信息接收不及时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的时候由于该研究项目所处的环境质量状况、污染等背景资料没有进行实时更新,在进行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时候就容易出现纰漏。(二)指导性不强在建设项目开展的时候,由于开发商在施工时要求速度,使得在环境影响评估中提出的措施没能够落实到位,使其指导实践性不强。并且许多的地方城市的功能区域没有合理划分,让环境影响评估的合理布局思想没能得到落实(三)由于一些项目的评估质量不高,常常带来不应有的纠纷或损失,使提高评估质量成为改进环境影响评估工作的关键环节。三、我国环境影响评估的发展方向(一)发展清洁生产战略,积极推进循环经济环境影响评估对环境保护起着预防作用,这项工作的开展是让经济和环境在发展上达到和谐的有效途径。在最近几年我国的钢铁、电解铝和水泥的产量达到了世界第一,但是在这一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高污染、高消耗和低产出的问题,让环境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我国现阶段的环境影响评估应该注意在生产阶段的污染控制问题,发展清洁生产的战略,将清洁生产这一工作也纳入到环境影响评估体系中,推动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二)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众参与机制强调公众的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项目的建设工程中将公众的意见和要求进行及时地反馈解决,能更有效地分析出影响项目建设的因素,为环境影响评估策略的提出提供参考依据。在今后环境影响评估中必须要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加强公众的参与度,调动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并且在了解公众的看法,吸取公众的建议和意见中起到和公众关系发展的和谐性,在集思广益中为维护公众的切身利益找到依据,使公众对项目建设环保措施的实施起到监督作用,并赋予法律保证。(三)推进生态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估生态型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将是环境影响评价未来几年发展的重点。尤其是流域开发中的生态问题,既包括移民问题,又存在生态风险问题。目前,国内的许多学者在这方面已经做了相关方面的一些研究工作。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也提到日程,环境影响评估事业在这种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环境影响评估规范建设和思想发展,能够保证人类的生存空间,并且能让我国的经济朝着可持续的道路发展,所以要严格落实环境保护的各项措施。相信在我国的建设下,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估事业一定能得到更加稳健和快速地发展,实现节能减排、保障生态环境,促进我国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第三节项目概况(备注: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编写)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2.项目地点:3.行业类别:4.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二、区域概况XX区域是国家或区域政府根据其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通过行政手段划出一块区域,聚集各种生产要素,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进行科学整合,提高工业化集约强度,突出产业特色,优化功能布局。XX区域是产业升级的主要载体和推进城市化的重要抓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但是,在建设过程中也会成为环境问题最为突出的区域之一。XX市XX工业园于XX年经省乡镇企业局、省建设厅、省国土资源厅批准设立,XX年XX月经省政府审核同意,并报国务院备案予以保留,纳入省管工业园行列,为XX市唯一设立在乡镇的工业园区,园区规划面积XX公顷。目前,该园已有和在建的特钢生产、模具加工企业十二家,协议总投资额达XX亿元。XX年底,经过充分的市场调查、分析和论证,工业园编制了《XX市XX特钢模具装备制造特色工业园十一五规划》,将特钢生产、模具加工、装备制造作为园区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充分利用国家实施“中部战略崛起”、和“XX被国务院列为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城市”这些历史性机遇,发挥XX丰富的矿产资源、优秀的人才资源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和产业对接,聚集产业群,形成产业链提高产业关联度,实现产业延伸和资源升值,努力将XX工业园打造成为XX乃至XX特钢模具装备制造特色工业园。与此同时,新一轮《XX市XX镇总体规划(修编)XX—XX年》的编制工作已经完成,并经XX市人民政府批准开始实施。为有效地指导园区内项目建设和管理,调整和优化工业园用地功能结构,XX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受XX工业园管委会委托,在《XX市XX特钢模具装备制造特色工业园十一五规划》和《XX市XX镇总体规划(修编)2005—2020年》的基础上,于XX年XX月编制完成了《XX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为进一步完善《XX市XX镇总体规划(修编)XX—XX年》,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正确把握工业园发展规模、产业结构、空间布局以及高效配置基础设施,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从决策源头控制环境污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本项目主要是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工业园区及周围环境进行了详尽的实地勘查和污染源调查工作;收集、核实XX市、XX市及XX镇的相关规划资料和环境基础数据;紧紧围绕地区的发展优势和环境制约因素,结合专家咨询,进行来规划的协调性分析和环境影响识别工作;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的有关要求,编制《XX工业园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二、区域规划概述与分析(一)规划概述1.规划指导思想:以镇域体系规划为依据,以“可持续发展”为立足点,结合园区特点,发挥资源优势,注重生态环境,确定合理容量和开发强度。营造良好的园区环境,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达到高度的统一。2.规划原则:遵循科学的发展观,综合分析工业园的现状与发展前景,高起点编制本规划;体现出“一先”、“二同步”。“一先”即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先行,“二同步”即园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园区项目建设同步;环境综合治理达标与项目投产同步;体现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开发,协调发展的思路;体现因地制宜,具有科学性、超前性、现实性、可操作性相结合的思想。3.规划目标:将XX工业园规划建设成功能布局合理、配套设施齐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高度统一的具有特钢模具装备制造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型工业园;为XX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增长点;为XX镇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强劲活力,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新途径;成为XX市乃至XX地区乡镇工业园建设的示范园。4.规划范围:本次规划的工业园区位于XX市XX镇镇区西南部,距镇区中心约2.5km。规划范围为:东起XX村,南至XX村,西至XX,北至XX,规划区总面积XX公顷。5.规划布局:根据《XX市XX镇总体规划(修编)XX—XX年》确定的城镇发展目标,结合规划区自然条件和产业发展需要,建设布局合理、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功能协调的现代化工业园。形成“一心”(工业园区研发、服务中心)、“三轴”(南北发展主轴、东西发展主轴、南北发展次轴)“四区”(特钢模具材料生产区、特钢模具加工区、特钢模具装备制造区、特钢模具交易区)的规划结构。详见下表。XX工业园规划结构一览表序号规划结构备注1“一心”即工业园区研发、服务中心。规划在园区东北入口处布置工业园区研发、服务中心,集行政管理、金融商贸、科研开发、产品展示等多功能于一体。2“三轴”即三条发展轴。以XX大道为轴线,形成南北发展主轴,以XX路为轴线,形成东西发展主轴,以XX路为轴线,形成南北发展次轴。3“四区”根据产业发展分析和工业园区分期建设需要,形成园区西南部特钢模具材料生产区,东南部特钢模具加工区,西北部特钢模具装备制造区,东北部特钢模具交易区。6.土地利用规划:根据XX工业园承担的城镇功能、产业发展定位及园区用地开发顺序和项目投资、用地性质等情况分析,本次规划用地布局上尽量体现其功能作用的要求和对环境的适应,同时满足环境景观、交通运输等方面的要求。规划园区主要形成四大功能区:即研发、服务区、市场交易区、工业区、集中仓储区。XX工业园用地构成及布局见下表。XX工业园用地构成一览表序号用地代码用地名称面积(ha)比例(%)合计7.分期建设规划:根据园区建设现状和空间发展时序,结合相关意向项目的开发,考虑滚动开发的需要和现状条件,进行近、远期建设项目的安排,规划分建成区和一、二期建设。(1)建成区:目前园区建设主要依托XX路两侧,以XX钢铁、远成钢铁等为主的XX家企业已建成投产,对已建成的企业应严格按各相关规范、规定,逐步完善达标。(2)一期:按照园区现有条件,选择基础设施条件、开发条件较好的地段,主要依托XX大道和南戴公路两侧,安排符合用地性质的有意向或即将落户的项目快速形成园区规模,对需安排项目用地内的农村居民点进行搬迁安置。(3)二期:按园区确定的空间发展序列,完善园区道路网及市政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园区内余下农村居民点的搬迁安置,加强园区生态环境建设,完成规划区各项发展目标。该规划还包括:土地利用分项布局规划;管线综合规划(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电力线、综合电信线和燃气管等);专项工程规划(给排水工程规划,电力、电讯工程规划、燃气工程规划、绿地系统及景观规划、环保措施与综合防灾规划等)。(二)规划的符合性和有利因素分析规划与市、区“总规”的符合性表现以下方面:1.符合“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背景下市镇、发展的要求;2.符合XX市相关政策和XX市园区产业集群发展的策略。3.其他有利因素:(1)工业区与XX镇区及其他环境敏感区保持了适当的距离(2)规划的实施可改善部分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控制风险隐患区间(3)区域经济、综合实力优势(4)交通区位优势(5)资源优势(三)相关规划对该规划的制约性及不利因素分析1.XX工业园属于中部片区,是生态脆弱区。随着工业园的开发建设以及配套的XX镇外环线、垃圾填埋场等工程的建设,工业园区将逐步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由原来的农业人工生态逐步转向城市生态或者纯粹的工业生态,建设过程中如管理不善,还将加剧区域的水土流失,还可能导致生态功能和结构的退化,对物种多样性、异质程度、相对同质和生物量都会造成大幅度降低,区域环境连通程度变差,抵御生态风险的能力降低。2.XX镇重视生态和人居环境、对工业园的污染控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XX镇的城镇建设目标是“绿色、富裕、和谐”,其中“绿色”居于建设目标的首位,可以看出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工业园的开发建设和工业企业的生产不仅占用土地,改变地表结构,而且其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均会对本地区生态环境以及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居民生活环境造成明显影响。特别废气污染物影响范围广,其中含有的特异因子会在空气中扩散到很远的地方,并为植物所吸收,通过生态链传递到动物和人。废水排入沟渠,在岸边形成一定范围的污染带,压迫了水生生物的生存空间,改变了近岸水生生物的群落结构;固体废物的堆放占用耕地,还会通过渗沥把有毒有害的物质传递到土壤,经过植物、动物的生态链传递给居民。3.资源紧张,工业园的建设将加剧这一矛盾。目前,XX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外部矿产资源。能源消费结构主要以煤炭为主,原油消费为辅,电力消费比重不断攀升,需要通过区外输入才能满足XX市生产和生活电力需求。规划实施将进一步增大对石化产品原料、煤炭、电力的需求量;近年来,地下水已逐渐受到采矿的污染,水质得不到保证,XX工业园的企业也经常由于供水量不足停产。由于地下水资源有限和长期的超负荷开采,所以饮用水和工业用水问题已成为制约镇区经济发展的瓶颈。4.限制了XX镇镇区的发展。工业园的建设、配套的XX镇外环线、工业园与镇区绿化隔离带等重大工程的建设,将对镇区产生影响。规划区内和周边居民区可以通过搬迁措施减缓环境的影响和缓解社会矛盾,同时对周边镇区建设和土地利用要提出制约性的要求。以老镇区为基础,主要沿XX向西、向南方向发展,适当向东发展,同时兼顾XX工业园的发展,老镇区主要以改造为主。5.总量紧张,环境容量不足。规划区位于镇区主导风向的侧风向方位,城市大气环境SO2仍具有一定的环境容量,但需要总量控制;PM10近年来呈逐步上降趋势,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规划区与镇区相距XX公里,虽然规划提出采取生态廊道和卫生防护控制距离,但要从规划评价角度分析规模和产业是否满足容量和质量控制水平要求。进行大气影响容量和污染影响分析,以确定规划区域内和主城区的影响程度,从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和新城规划判定规划的选址和产业规模的适宜性,通过控制规模和合理布局来减缓不利影响。现有水环境容量的制约。工业园污水的最终受纳水体XX湖目前不能完全满足Ⅲ类水要求。由于环境容量的制约,虽然通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可以削减部分污染负荷,但园区的污染物排放总量仍然受到一定的制约;第四节对项目的理解及需求分析(备注: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编写)一、工作内容及要求本次招标内容为XX环境影响评估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技术服务内容具体应包含以下内容:1.收集环评编制范围内用地的相关资料,包括土地现状及规划资料、产业发展计划、行业整治方案等;根据前期的调查及收集资料的情况,按国家的地方最新环境影响环评导则的要求完成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工作;2.根据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规、标准,有关导则、规范和技术要求,编制《XX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具体内容包括:项目的过程回顾、区域环境影响跟踪评价、规划分析、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分析、环境影响减缓对策与措施、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和优化调整建议,其他章节编制等;3.编制公众参与调查方案,办理网上公众参与公告及登报,组织公众参与咨询会等;二、技术要求1.通过规划范围内环境现状与资料收集,并结合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和生态调查,掌握规划范围内的环境特征;2.分析项目建设期和建成后的工程特点及环境影响因素;根据周围环境特点和项目污染物排放特征。分析预测规划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范围;3.评价本项目环保设施的可靠性和合理性,提出进一步防治和减缓污染的对策和建议;4.从环境保护角度,综合论证规划项目的可行性,供主管部门决策参考,为规划方案的确定提供科学的依据,并最终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服务要求1.项目前期资料收集阶段:(1)开展XX区域环境影响评估项目,要做好组织上、技术上的准备工作,包括技术人员培训、工作技术方案制定等。(2)做好项目前期资料的收集,发现和汇总项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解决问题的办法,为得出合理评估结果提出建议。2.编制评估报告阶段:根据国家、省、市相关技术规范指南,编制报告。3.评估报告评审、备案阶段:做好报告的评审工作,根据专家评审意见修改完善报告,并协助采购方到环境主管部门进行备案。4.报告质量:环评报告书应符合项目利益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满足评估和审批需求。5.售后服务阶段:安排专人负责XX区域环境影响评估项目:不允许更换负责人员。项目签订合同之日起一年内,需要在该区域驻点,协助采购方向他人解答报告内容。第二章现场踏勘计划第一节现场踏勘总体要求一、目的与作用现场踏勘是环评工作外业的基础,环评人员以此获得第一手资料和直观认知并辨识建设项目选址与周围环境、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同时对环评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确立基本前提。二、工作目标现场踏勘的基本目标是进行现状调查并对实际情形与书面资料进行对照和确认,确定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同时为提高环评工作的有效性和工作效率,现场踏勘还要完成下列工作:1.相关方联系人与联系方式,如建设单位、可研编制单位、当地生态环境部开发科、监测单位等;2.索取基本资料,如现状分析所需的地理地质、气候气象、水文、功能区划、政府规划、社会环境等,又如已有的环境监测数据;3.确认选址具体位置、平面布置,选址选线周围的环境敏感点,拟定的水源和排放点纳污水体,拟定的大气排放点和固废排放为止,厂址的土地性质和归属等;4.开展公众参与的相关事项,如环评公告与意见收集,环评简本公告与意见收集等;5.其他必要的事项,如安排环境监测计划或监测布点时当地生态环境部应出具的相关意见等。第二节现场踏勘准备一、准备事项1.项目类别判断:有可研、可研在做、无可研;污染型、非污染生态型;新建、改扩建;建设方是否处于前置审批阶段;行业特点、产业政策明确与否;环评报告类别要求与专题设置与否等;2.政策法规研读:项目相关法律、环保审批机关要求、技术导则与方法、已完成的可研报告或项目建议书;3.资料清单准备:资料清单,包括现状资料、规划资料、总量控制资料或环保意见、环境质量、项目周边敏感点资料、排放位置、监测数据。原则上应满足报告要求事项和必要数据,便于确定评价等级、范围、方法和专题设置等。4.问题清单准备:公众调查问题,咨询建设单位问题,咨询生态环境部问题,咨询科研单位问题等;5.公众参与准备:包括公告文本、公告方式、公告范围、调查问卷等;6.监测计划准备:如可研已完成,可据之作初步计划,到现场后考察布点以及监测单位选择等;7.工具准备:公文袋,笔记本,笔,相机,噪声仪,测距仪等。8.其他。二、工作组织1.项目负责人向公司领导请示相关事宜,批准后开展工作;2.联系建设单位,请其联系相关单位,并确定现场踏勘日期,并作简要沟通、注意事项;3.确定参与人员,预约车辆和工具;现场踏勘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工艺专家、环保专家、环保设备专家、执法专家、报告编制人员。4.携带完备资料清单、必备工具、公众参与文本等现场考察,必要时财务借支资金;5.踏勘完毕回公司后,进行踏勘总结,并向公司领导简要汇报以及进一步工作计划。三、注意事项1.踏勘工作一般在环保审批机关出具意见后进行;2.注意工作的目的性;3.踏勘工作一般需要2—3次,合理计划,以求高效;4.现场踏勘与外部单位沟通时,应注意维护公司形象、严守公司机密,仪表大方,言谈举止有分寸。第三节现场踏勘时间现场踏勘的时间由采购人的招标文件决定。如采购人在招标文件中注明组织集体踏勘并确定时间,我公司将在当天前往现场进行现场踏勘工作。如采购人不组织现场踏勘,我公司将于获取招标文件1—2日后联系采购人,并申请现场踏勘,如采购人同意再约定现场踏勘时间。我公司将在获得许可后书面告知申请人具体踏勘时间和现场踏勘内容、注意事项。我公司承诺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流程进行现场踏勘。现场踏勘申请表项目名称项目地点踏勘接待投标人单位名称联系人电子邮件电话传真参与人员名单签名日期(注:人员名单应注明姓名、身份证号码)第四节现场踏勘流程一、踏勘方式1.查阅资料,去现场前查阅资料,对拟踏勘地点有初步了解(电子地图、三维地图、GoogleEarth以及附近做过项目图件)。2.现场察看,自己在现场实地观察,测量,必要时进行拍照、摄影(工具:测距仪、相机)。3.与业主座谈交流,了解相关信息(如项目附近村名、组名,河流名称,周边空地规划用途等)。4.走访农户、项目所在地地方官员等,掌握相关资料(区域规划、环保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相关资料)。二、项目现场踏勘主要内容1.项目地点、厂界范围、建设规模、性质等。项目地点,指项目所在地州市、县(市)、乡(镇)、村或开发区行政所在地名称;厂界范围,指项目规划建设区域的长宽范围和四至。范围要在确定主要参照物(定点)的基础上,依据现状或地形进行确认;建设规模,包括项目建设总规模和分期规模、发展规划项目性质指新、改、扩、迁建等,原有项目所在区域地点;项目周围其他企业情况,其他工业企业所处位置、名称、生产销售何种产品、规模、排污情况。2.了解项目区域产业定位、经济社会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环保规划。3.项目规划建设区域的自然条件:包括规划建设区域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土壤等。水文地质踏勘应主要了解项目规划建设区水源保障情况,项目取水来源、排水体制、纳污河流;并对主要水源进行实地察看,了解周围主要水体及纳污水体的水文特征、重要水工设施的运行规律等(闸口开闸、闭闸及泵站开关情况),水源保护区范围、水源取水口位置、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范围、取水量等。关于涉及新设置排污口项目,还需得到河道管理部门及水行政管理部门同意。4.土地利用现状:包括土地利用类型、性质,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开发利用程度等。土地利用现状应以最新变更的数据为依据,有定点图、相关规划文件。5.项目区域规划建设的基础设施:包括与项目建设有关的已有的水利、交通、电力、林网、污染集中处置、集中供热等基础设施的现状,以及正在建设或拟建且落实了建设资金的基础设施的情况,规模、能力等信息;因分期建设,规划要求的暂未配建的计划建成时间、规模等;与项目有关的设施目前及拟有的能力、余量等信息。需要了解集中供热及供热管网建设方案和计划、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和服务范围、污水收水管网建设进度。借助其环评报告、验收监测报告了解基本及运行情况,明确现状用量、余量。6.项目周围其他主要设施等的建设内容:包括主要的工业企业、居住、学校、办公等工程情况,农田水利工程、基本农田情况,田间道路工程和其他工程等,必须记录具体名称、距本项目距离、范围、规模、有关污染情况等基本信息。周边建筑物、施工场地的隔离设施。7.交通状况:主要了解项目规划建设区内和项目规划建设区附近的道路、航道级别,车流量以及是否属于交通干线等情况。8.林网建设状况:主要了解项目规划建设区内和项目规划建设区附近的林带类型、绿化方案,林网密度、绿化带长度、宽度等范围,林带及绿化规划等情况。三、现场踏勘记录踏勘人员在踏勘过程中要做好记录和录像工作,踏勘工作结束后要将项目现场踏勘记录存档,并将现场特殊情况向部门经理报告,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其他员工沟通。注意点:1.关注周围敏感目标(方位、距离本项目最近距离、规模)。2.对于房地产开发项目,需特别关注周围工业企业产污、排污情况、卫生防护距离设置情况(尤其是厂中厂相关情况),涉及项目地块紧邻加气站、加油站、高压线、移动通讯基站等项目,需及时跟领导反馈相关信息。3.对于不在工业园建设的工业项目,涉及到卫生防护距离范围内有居民点且居民点暂无拆迁计划的,或者项目周边紧邻居民点的,也需尽早跟领导反馈。(特别是太仓的喷漆、喷粉以及酸洗表面处理项目)。现场踏勘确认单(采购人留存)项目名称项目编号投标人经办人办公电话移动电话(须在此加盖投标人公章)现场踏勘确认回执(我方留存)项目名称项目编号投标人采购人采购单位经办人签字:(须加盖公章)踏勘时间年月日时分现场踏勘情况记录表年月日采购单位负责人职务项目名称建筑面积结构形式项目地点(详细地址)投资金额联系人职务联系方式手机固定电话现场踏勘情况记录内容踏勘记录备注建设单位意见现场踏勘意见审查意见负责人签字:年月日踏勘人员签字:年月日年月日采购单位有关人员应配合踏勘工作,主动提供有关资料,认真核对记录情况,如有异议应当场提出;如无异议,应签字确认,并对已签字确认情况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此表一式两份,采购单位、投标人各执一份。四、与业主交流技术要求(一)做好前期准备与业主现场交流或电话交流前,可以事先根据项目可研、申请报告以及申报表得到的信息:查阅资料或向其他技术人员请教,基本了解项目的工艺流程和产污情况。分析总结归纳已有资料(可研、申请报告),预计环评进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需要涉及的资料,对已有的资料如果有疑义,可以一并列出提问,但是尽量避免向业主重复要资料。除做好提咨外,在工作笔记上列清需向业主提问的问题,为技术交流做好充分准备,应根据项目实际一次提咨,一次交流结束所有问题。要求做到:提资简单明了,针对性强;交流提问有的放矢,条理性强;可以一次完成的不做两次。(二)交流主要内容主要根据环评中要求内容及分析进行展开,重点为提咨中未说明的,而环评中又必须明确的内容。注:一般业主提咨回复未必能达到所要求的深度和范围,交流的时候可以针对此方面延伸说明。1.建设项目的基本内容(1)项目总投资组成、土建组成及时间安排、职工人数、工作制度等;(2)周围河流、道路、山谷、行政区划的具体名称;(3)改扩建、技改项目企业现有情况(产品、规模、产污环节、产污量、处理工艺方式、排放情况);(4)现有项目环评报告;(5)近期排污申报表;(6)现有环保设施设计文件及图纸;(7)环保设施验收监测报告及近期环境监测报告;(8)生态环境部下达的污染物总量文件;(9)以新带老、总量控制情况。2.工业园厂区的平面布置(1)根据提供的平面图(没有平面图就现场提问记录,自己绘制,尽量让业主绘制),理清主要生产装置、公用工程、储罐区、危险化学品库、环保工程(废气处理装置、污水处理站等)、污染源、行政设施及生活设施的布置方向,位置等。(2)主要生产装置在车间的布置情况,距离厂界距离,排气筒位置。(可让业主提供车间平面布置图,如果车间为多层,需分层提供)。(3)厂区排污口数目、位置,排水体制。(4)项目接管污水处理厂情况(工艺、纳污河流、运行情况、有无余量)。3.生产方案的安排生产线的布置、组成(含设备),所在车间,生产的产品及使用的方向。注:(印染、喷漆等项目)需说明项目产能与设备匹配性。4.生产工艺流程各工段工艺说明、物料平衡、水平衡,原料、产品有无有毒有害物质,其毒理特性;每步工序使用原料、投加方式、投加量、使用及控制设备、方式,操作位置要一一对应,产生污染物情况,处置、处理措施。5.污染防治措施各污染措施的处理量或能力、构筑物尺寸、设备组成、水电气等能源消耗情况、药剂使用量、进出口浓度、处理流程及原理、处理各单元效率、处理工艺控制技术条件、参数等。6.公用工程及配套工程:水、电、汽、特种气等;储运情况:有无易燃易爆物品、有无防爆储罐或槽车;原料规格及厂内最大贮存量、周转情况等。明确各个储罐的容积、结构(拱顶还是浮顶)、材质以及储存要求(保温还是常温常压)。7.清洁生产:节水、节能、废物利用等措施,尽可能详细的生产工艺、设备、能耗、物耗、污染物处理等方面的先进性资料。一般工业项目提咨单、房地产项目提咨单、化工项目提咨单。注:项目名称须与立项名称一致。第五节现场踏勘制度一、为进一步规范投标活动中的现场踏勘行为,提高投标文件编制的效率与质量,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二、现场踏勘工作应该遵循高效、便捷、公开、公平、工作、廉洁的原则。三、公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至少组织2名踏勘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工作。踏勘人员应具备履行现场踏勘职责的能力,有特殊要求的,由行政管理部门自行决定。踏勘人员应当出具现场踏勘结论。四、行政管理部门针对投标活动的现场踏勘程序按照以下步骤执行。1.明确踏勘任务。投标活动中的现场踏勘,应明确我公司联合踏勘组,组织至少2名踏勘人员开展现场踏勘工作。2.确定踏勘时间。踏勘人员应当在受理时书面告知申请人具体踏勘时间和现场踏勘内容、注意事项。3.依法现场踏勘。踏勘人员抵达现场向申请人出示工作证后,依据现场踏勘的有关内容和行政许可操作规程的有关标准,逐一调查、核实、确认、检查、勘验现场情况,并以文字、录像、图片、录音及其他形式记录现场踏勘情况,记录情况应当能满足现场踏勘要求的内容。4.形成踏勘结果。根据现场踏勘情况,踏勘人员现场出具踏勘结论,申请人或经申请人授权的其他自然人应当在《现场踏勘结论确认表》(以下简称《确认表》)签字确认,拒绝签字确认的,踏勘人员需对拒签情况进行记录。踏勘人员在现场踏勘工作结束后1个工作日内将《确认表》及相关文字、录像、图片、录音及其他形式记录现场踏勘情况的资料提交至审批事项承办人。五、现场踏勘完成后,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对文字、录像、图片、录音及其他形式记录现场踏勘情况的文件按照归档范围收集齐全,进行整理、立卷,以备查阅。1.拍照取证做到全方位,重要细节,企业外观。2.做好现场检查相关记载。3.注意踏勘人员言行端庄严肃热情。4.检查前准备相关表格材料。第三章项目服务方案第一节服务目标一、控制污染目标主园区的污(废)水经管网收集后进入规划污水处理厂处理,出水排入XX河;XX分园得污(废)水经管网收集后进入规划污水处理厂处理,出水排入XX江。1.规划涉及区域环境空气、声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不因规划的开发活动而明显下降;2.控制和减缓基础设施建设及规划实施对地表植被和土壤的破坏,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地表植被,保护生态环境;3.合理规划布局,有效减缓对主要保护目标的不利影响;4.对工程导致的主要社会影响(移民安置、土地资源等)应妥善解决;5.将产业城拟引入项目存在的环境风险(生产装置、原料的储存、运输等)降至最低。二、环境保护目标(一)大气环境质量产业城内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规划区与昭化城区周边环境空气质量不受规划实施影响发生变化。(二)水环境质量规划的实施不会对XX河、XX江水质造成污染影响。不因本规划的实施改变区域内地表水体现有的水功能类别。(三)地下水做到区域开发建设不会导致区域地下水污染。(四)声环境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