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5:机械能(参考答案)_第1页
专题5:机械能(参考答案)_第2页
专题5:机械能(参考答案)_第3页
专题5:机械能(参考答案)_第4页
专题5:机械能(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机械能1.【2017·新课标Ⅱ卷】【答案】A2.【2017·江苏卷】【答案】C【解析】向上滑动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同理,下滑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可得:,故C正确;ABD错误.3.【2017·新课标Ⅲ卷】【答案】A【解析】将绳的下端Q缓慢地竖直向上拉起至M点,PM段绳的机械能不变,MQ段绳的机械能的增加量为,由功能关系可知,在此过程中,外力做的功,故选A。4.【2017·天津卷】【答案】B【解析】机械能等于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乘客随座舱在竖直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动能不变,重力势能时刻发生变化,则机械能在变化,故A错误;在最高点对乘客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座椅对他的支持力,故B正确;乘客随座舱转动一周的过程中,动量不变,是所受合力的冲量为零,重力的冲量,故C错误;乘客重力的瞬时功率,其中θ为线速度和竖直方向的夹角,摩天轮转动过程中,乘客的重力和线速度的大小不变,但θ在变化,所以乘客重力的瞬时功率在不断变化,故D错误。5.【2017·新课标Ⅱ卷】【答案】B【解析】物块由最低点到最高点有:;物块做平抛运动:x=v1t;;联立解得:,由数学知识可知,当时,x最大,故选B。6.【2017·江苏卷】【答案】AB7.【答案】C【解析】由题可得,重力做功1900J,则重力势能减少1900J,可得C正确D错误。由动能定理:可得动能增加1800J,则A,B错误。8.(浙江卷,18)【答案】AB【解析】由动能定理得:,解得:,选项A正确;对前一段轨道:解得:,B正确;载人滑草车克服摩擦力做功2mgh,C错误;载人滑草车在下段滑道上的加速度,D错误,选AB.9.(15江苏卷)【答案】BD。【解析】A.下滑过程,A到B,加速度向下,弹力向上且增大,加速度减小;B到C,加速度向上,加速度增大,A错误;B.下滑A到C,根据动能定理,=1\*GB3①,上滑,C到A,根据动能定理,=2\*GB3②,两式联立解得,B正确;C.以上两式联立,还可解得,即弹性势能,所以C错误;D.下滑,A到B,有,上滑,B到A,有,比较得,D正确。10.(15北京卷)【答案】A【解析】从绳恰好伸直到人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绳对人的拉力始终向上,故冲量始终向上。此过程中人先加速再减速,当拉力等于重力时,速度最大,则动量先增大后减小,A选项正确,B、C选项错误,在最低点时,人的加速度向上,拉力大于重力,D选项错误。11.(15海南卷)【答案】C12.(15四川卷)【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三个小球被抛出后,均仅在重力作用下运动,三球从同一位置落至同一水平地面时,设其下落高度为h,并设小球的质量为m,根据动能定理有:mgh=-,解得小球的末速度大小为:v=,与小球的质量无关,即三球的末速度大小相等,故选项A正确。13.(15新课标2卷)【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汽车先以恒定功率P1起动,所以刚开始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度运动,后以更大功率P2运动,所以再次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故A正确,B、C、D错误。14.(15新课标2卷)【答案】BD15.(15新课标1卷)C16.[2014·重庆卷]B[解析]本题考查机车启动过程中功率的相关知识.机车在不同的路面以相同的功率按最大速度行驶,可推断机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由公式P=Fv,F=kmg,可推出P=k1mgv1=k2mgv2,解得v2=eq\f(k1,k2)v1,故B正确,A、C、D错误.17.[2014·新课标Ⅱ卷]B[解析]由题意可知,mgh=eq\f(1,2)mveq\o\al(2,0),又由动能定理得mgh=eq\f(1,2)mv2-eq\f(1,2)mveq\o\al(2,0),根据平抛运动可知v0是v的水平分速度,那么cosα=eq\f(v0,v)=eq\f(\r(2),2),其中α为物块落地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解得α=45˚,B正确.18.[2014·新课标Ⅱ卷]C[解析]因物体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由运动学公式得前后两个过程的平均速度是2倍关系,那么位移x=t也是2倍关系,若Wf1=fx,则Wf2=f·2x故Wf2=2Wf1;由动能定理WF1-fx=eq\f(1,2)mv2和WF2-f·2x=eq\f(1,2)m(2v)2得WF2=4WF1-2fx<4WF1,C正确.19.[2014·安徽卷]A[解析]本题考查机械能守恒定律、类比法与vt图像方法解题,考查“化曲为直”的思维能力.首先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到v1=v2=v0,小球沿着MPN轨道运动时,先减速后加速,小球沿着MQN轨道运动时,先加速后减速,总路程相等,将小球的曲线运动类比为直线运动,画出vt图像如图,可得t1>t2.选项A正确.20.[2014·全国卷]D[解析]本题考查能量守恒定律.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以速度v上升时,eq\f(1,2)mv2=μmgcosθeq\f(H,sinθ)+mgH,以eq\f(v,2)速度上升时eq\f(1,2)meq\b\lc\(\rc\)(\a\vs4\al\co1(\f(v,2)))eq\s\up12(2)=μmgcosθeq\f(h,sinθ)+mgh,解得h=eq\f(H,4),μ=eq\b\lc\(\rc\)(\a\vs4\al\co1(\f(v2,2gH)-1))tanθ,所以D正确.21.[2014·福建卷Ⅰ]C[解析]设斜面倾角为θ,物块速度达到最大时,有kx=mgsinθ,若m1<m2,则x1<x2,当质量为m1的物块到达质量为m2的物块速度最大位置的同一高度时,根据能量守恒得:ΔEp=mgΔh+eq\f(1,2)mv2,所以v=eq\r(\f(2ΔEp,m)-2gΔh),因为m1<m2,所以v1>v2max,此时质量为m1的物块还没达到最大速度,因此v1max>v2max,故A错;由于撤去外力前,两弹簧具有相同的压缩量,所以撤去外力时两弹簧的弹力相同,此时两物块的加速度最大,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a=eq\f(F弹-mgsinθ,m),因为质量不同,所以最大加速度不同,故B错误;由于撤去外力前,两弹簧具有相同的压缩量,所以两弹簧与物块分别组成的两系统具有相同的弹性势能,物块上升过程中系统机械能守恒,所以上升到最大高度时,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所以两物块重力势能的增加量相同,故D错误;由Ep=mgh可知,两物块的质量不同,所以上升的最大高度不同,故C正确.22.[2014·广东卷]B[解析]由于楔块与弹簧盒、垫块间均有摩擦,摩擦力做负功,则缓冲器的机械能部分转化为内能,故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车厢撞击过程中,弹簧被压缩,摩擦力和弹簧弹力都做功,所以垫块的动能转化为内能和弹性势能,选项C、D错误.23.(2013·广东高考)【解析】选B、D。在曲线上任取一点,作切线,设切线与水平方向成的锐角为θ,则切向力为:mgsinθ=ma切,可得甲的切向加速度一直减小,乙的切向加速度一直增大,在B点,有a甲切<a乙切,A错误;对甲、乙下落相同高度h,由动能定理得mgh=QUOTE12mv2,v=QUOTE2gh,B正确;从A到B,开始一段甲的切向加速度大于乙的切向加速度,即甲的速度增加得快,平均速度大,二者位移相等,故甲比乙先到B处,D正确、C错误。24.(2013·大纲版全国卷)【解析】选A、C。小物块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合外力沿斜面向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合=mg=ma,根据动能定理损失的动能等于F合s=QUOTEmgHsin30°=2mgH,A对,B错;小物块在向上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增加了mgH,而动能减少了2mgH,故机械能损失了mgH,C对,D错。25.(2013·安徽高考)【解析】选C。选卫星为研究对象,当卫星做圆周运动时,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得故卫星由半径为R1的轨道变为半径为R2的轨道的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为:ΔE=E1-E2=Ep1+Ek1-(Ep2+Ek2)代入数据可得ΔE=由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得,卫星损失的机械能等于通过摩擦产生的热量,产生的热量为,C项正确。26.(2013·山东高考)【解析】选C、D。对于M和m组成的系统,除了重力、轻绳弹力做功外,摩擦力对M做了功,系统机械能不守恒,选项A错误;对于M,合外力做的功等于其重力、轻绳拉力及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根据动能定理可知,M动能的增加等于合外力做的功,选项B错误;对于m,只有其重力和轻绳拉力做了功,根据功能关系可知,除了重力之外的其他力对物体做的正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增加量,选项C正确;对于M和m组成的系统,系统内轻绳上弹力做功的代数和等于零,只有两滑块的重力和M受到的摩擦力对系统做了功,根据功能关系得,M的摩擦力对系统做的功等于系统机械能的损失量,选项D正确。27.(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解析】选A、C。设着舰时舰载机的速度为v,无阻拦索时舰载机加速度大小为a,所以a==QUOTE7022×1000m/s2=2.45m/s2,从着舰到停止,飞机在甲板上滑行的距离即为v-t图像下的面积x2=70×0.4-QUOTE12×2.45×0.42+QUOTE70-2.45×0.4+102×2.1+QUOTE12×10×0.5=113.28(m),约为无阻拦索时的,选项A正确;在0.4~2.5s时间内,飞机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即阻拦索的张力的合力恒定不变,阻拦索的夹角逐渐减小,张力逐渐减小,故B错;在滑行过程中,0.4~2.5s时间内加速度最大,加速度大小为a=QUOTE70-2.45×0.4-102.1m/s2=28.1m/s2,飞行员所承受的最大加速度超过2.5g,选项C正确;在0.4~2.5s时间内,阻拦系统对飞机做功的功率P=Fv,F不变,v逐渐减小,功率P减小,故D错。28.(2013·江苏高考)【解析】选B、C。由于摩擦力的存在,A点时的弹性势能必大于B点时的弹性势能,故弹簧原长的位置即O点一定在稍靠近B右侧的某点,由O点拉到A点时,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一定大于QUOTE12μmga,故物块在A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小于W-QUOTE12μmga,A项错误;从A点至B点,机械能继续减少μmga,故物块在B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小于W-QUOTE32μmga,B项正确;从A点至O点,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仍然大于QUOTE12μmga,故由O至A再由A至O,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的总量一定大于μmga,故O点的动能小于W-μmga,C项正确;动能最大处为平衡位置,利用对称性,平衡位置在AB的中点,由于物块和桌面之间有摩擦,O、B点到平衡位置的距离有多种可能,所以D项错误。29.(2012福建卷)答案:D30.(2012天津卷)答案BD解析:由F与t的关系图像0~t1拉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物块静止F的功率为0,A错误;在t1~t2阶段拉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物块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在t2~t3阶段拉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物块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在t2时刻加速度最大,B正确,C错误;在t1~t3物块一直做加速运动,在t3~t4拉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物块开始减速,在时刻速度最大,动能最大,D正确。31.(2012安徽卷).D解析:小球从P到B高度下降R,故重力做功mgR,A错。在B点小球对轨道恰好无压力,由重力提供向心力得,取B点所在平面为零势能面,易知机械能减少量,B错。由动能定理知合外力做功W=,C错。根据动能定理,可得,D选项正确。32.(2011年高考·四川理综卷)A33.(2011年高考·全国卷新课标版)ABD34.(2011年高考·全国卷新课标版)ABC35.(2011年高考·全国卷新课标版)BD36.(2011年高考·山东理综卷)C二、实验题1.[2014·广东卷].(2)①50②相等③滑块的动能④正比压缩量的平方[解析]根据F1=mg=kΔx1,F2=2mg=kΔx2,有ΔF=F1-F2=kΔx1-kΔx2,则k=eq\f(0.49,0.0099)N/m=49.5N/m,同理可以求得k′=eq\f(0.49,0.0097)N/m=50.5N/m,则劲度系数为k=eq\f(k+k′,2)=50N/m.②滑块离开弹簧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故滑块通过两个光电门时的速度相等.③在该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滑块的动能;④图线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所以v与x成正比;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即E弹=eq\f(1,2)mv2,即弹性势能与速度平方成正比,则弹性势能与压缩量平方成正比.2.[2014·天津卷](2)①刻度尺、天平(包括砝码)②D③可在小车上加适量的砝码(或钩码)④CD3.[2014·山东卷][答案](1)略(2)0.40(0.38、0.39、0.41、0.42均正确)(3)eq\r(2μg(s-h))[解析](1)根据实验步骤③给出的实验数据描点、连线即可.(2)上问所得图线的斜率就是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3)重物下落h时,滑块的速度最大.设滑块的质量为m,细绳拉力对滑块所做的功为WF,对该过程由动能定理得WF-μmgh=eq\f(1,2)mv2-0滑块从C点运动到D点,由动能定理得WF-μmgs=0-0由以上两式得v=eq\r(2μg(s-h)).三、计算题1.(全国新课标=1\*ROMANI卷,25)【解析】(1)选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设加速度为,其垂直于斜面方向受力平衡:沿斜面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且,可得: 对段过程,由 代入数据得点速度: (2)从点出发,最终静止在,分析整段过程;由到,重力势能变化量:…………①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内能。设点离点的距离为,从到,产热: ………………②由,联立①、②解得:;研究从点运动到点过程重力做功: 摩擦力做功: 动能变化量: 由动能定理:代入得:由,到点时弹性势能为。(3)其几何关系如下图可知:,由几何关系可得,点在左下方,竖直高度差为,水平距离为。设从点抛出时速度为,到点时间为其水平位移: 竖直位移: 解得: 研究从点到点过程,设此时质量为,此过程中:重力做功: ①摩擦力做功: ②弹力做功: ③动能变化量: ④由动能定理: ⑤将①②③④代入⑤,可得: 2.(全国新课标=2\*ROMANII卷,25)【解析】=1\*GB2⑴地面上,转化为,守恒∴,此时弹簧长度为l:能量守恒:即:动能定理:此后,物体做平抛运动:∴B点速度,落点与B点距离为=2\*GB2⑵假设物块质量为则:能量守恒:解得:若要滑上圆弧,则,即,解得若要滑上圆弧还能沿圆弧滑下,则最高不能超过C点此时假设恰好到达C点,则根据能量守恒:解得:故若使物块不超过C点,综上:4.(江苏卷,14)【答案】(1)(2)(3)【解析】(1)支持力的大小,(2)根据几何关系,且,解得(3)B的下落高度由动能定理:又则6.(15安徽卷)【答案】(1)0.32;(2)130N;(3)9J【解析】(1)由A到B做匀减速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联立得(或根据动能定理,得)(2)根据动量定理,取水平向左为正方向,有,代入数据,得(3)根据动能定理,,所以.8.[2014·福建卷Ⅰ][答案](1)eq\r(2gR)-(mgH-2mgR)(2)eq\f(2,3)R[解析](1)游客从B点做平抛运动,有2R=vBt①R=eq\f(1,2)gt2②由①②式得vB=eq\r(2gR)③从A到B,根据动能定理,有mg(H-R)+Wf=eq\f(1,2)mveq\o\al(2,B)-0④由③④式得Wf=-(mgH-2mgR)⑤(2)设OP与OB间夹角为θ,游客在P点时的速度为vP,受到的支持力为N,从B到P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g(R-Rcosθ)=eq\f(1,2)mveq\o\al(2,P)-0⑥过P点时,根据向心力公式,有mgcosθ-N=meq\f(veq\o\al(2,P),R)⑦N=0⑧cosθ=eq\f(h,R)⑨由⑥⑦⑧⑨式解得h=eq\f(2,3)R.⑩10.(2013·浙江高考)【答案】(1)8m/s(2)9m/s(3)216N【解析】(1)设猴子从A点水平跳离时速度的最小值为vmin,根据平抛运动规律,有h1=gt2①x1=vmint②联立①、②式得vmin=8m/s③(2)猴子抓住青藤后的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设荡起时的速度为vC,有(M+m)gh2=QUOTE12(M+m)QUOTEvC2④vC=QUOTE2gh2=QUOTE80m/s≈9m/s⑤(3)设拉力为Fr,青藤的长度为L,对最低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r-(M+m)g=(M+m)QUOTEvC2L⑥由几何关系(L-h2)2+=L2⑦得:L=10m⑧综合⑤、⑥、⑧式并代入数据解得:Fr=(M+m)g+(M+m)QUOTEvC2L=216N。11.(2012四川卷)解:(l)设电动机的电功率为P,则P=UI ①设电动机内阻r上消耗的热功率为Pr,则Pr=I2r ②代入数据解得Pr=1×103W ③说明:①③式各2分,②式3分。(2)设蓄水总质量为M,所用抽水时间为t。已知抽水高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