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聿铭卢浮宫金字塔艺术解析_第1页
贝聿铭卢浮宫金字塔艺术解析_第2页
贝聿铭卢浮宫金字塔艺术解析_第3页
贝聿铭卢浮宫金字塔艺术解析_第4页
贝聿铭卢浮宫金字塔艺术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贝聿铭——建筑界中的“钻石”中文名贝聿铭外文名IeohMingPei国

籍美国出生地中国广州出生日期1917年4月26日职

业建筑师艺术家毕业院校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主要成就获普利兹克奖代表作品香港中银大厦;北京香山饭店;日本美秀美术馆;苏州博物馆,卢浮宫金字塔配

偶卢爱玲祖

籍苏州贝聿铭生于中国广州,1935年加入美国籍,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贝聿铭的作品没有华丽奇特的外表,他以构思严密、设计精心、手法完全著称于世。建筑界人士普遍认为贝聿铭的建筑设计有三个特色:一是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化,二是空间处理独具匠心,三是建筑材料考究和建筑内部设计精巧。他在设计中既引入了许多中华传统建筑的符号,又使用现代建筑的材料和结构。贝聿铭一生作品丰富,每每新作出世,总是能得众人的瞩目。代表作有波士顿基督教科学教会中心、康乃尔大学赫伯特约翰逊艺术博物馆、国家美术馆东馆、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北京香山饭店、香港中国银行等。这些设计新颖,造型大胆,技术高超的建筑作品在美国建筑界引起轰动。美国建筑界宣布1979年是「贝聿铭年」。1988年设计的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的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他所获得的重要奖项包括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院金奖和1983年第五届普里茨克建筑奖,被世人美誉为现代主义的泰斗,为华人在现代设计界争得一席之地。下面我主要介绍卢浮宫的金字塔的设计理念以及特点光是建筑的色彩,“让光线来作设计”。巴黎卢浮宫金字塔作品中光与空间的结合,使得空间变化万端,入口把大量的光线引入死气沉沉的博物馆,让过去的历史晒晒今天的太阳。透过透明的玻璃,投射在空间与墙体、地面上,形成光的庭院。“光很重要,没有了光的变幻,形态便失去了生气,空间便显得无力。”光是贝聿铭在开始一项建筑时首先考虑的问题。钻石般的材质——玻璃玻璃金字塔高71英尺,是苏利殿高度的三分之二,这是贝氏研究周围的建筑物的心得,也再度证实了贝氏设计与环境的紧密关系。整个金字塔总平面面积约2000平方米。塔身总重量为200吨,其中玻璃净重105吨,金属支架仅有95吨。换言之,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因此行家们认为,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玻璃金字塔是新卢浮宫美术馆的大门,人们可藉电扶梯从广场到达拿破仑厅,拿破仑可视为一个“迷你美术馆”,因为其设计和管理方式完全与美术馆的展览空间分离,是一个可以独立营运的空间,人们不必购票就可以享受这阳光饱满的大空间,拿破仑厅有两层,人们通常都是先抵达大厅,其中不锈钢的螺旋形\o"楼梯"楼梯。令人不禁想到贝氏所有美术馆中具雕塑性格的楼梯,不过这次他没有再用混凝土,而是选用更“科技性”的建材。看似十分单纯的不锈钢楼梯,其实大不简单,没有支柱,全以楼梯本身的螺旋形特性来支撑,而且楼梯高度达29英尺,高度的考验相当惊人。同时为了美观,不锈钢板的厚度即不能过厚,不过虽然有这些困难限制,贝氏依然很成功地创造了一座优雅的楼梯,达到贝氏一贯的空间焦点效果。在螺旋梯的中央有一个圆座,许多人不明究里,甚至误认为是一个没有人的询问服务台,事实上那是服务残障人士的动力电梯,当使用时,电梯厢才会浮现,上下变动的电梯厢就像一件“现代化的雕塑”,时隐时现,上上下下,更增添了大厅的空间的趣味。

在拿破仑大厅仰视675片钻石状的玻璃,卢浮宫金字塔因为室内外光线之亮度的差异,玻璃几乎视而不见,确实做到了贝氏追求的目标,更可贵的是能从地下室体会户外,欣赏卢浮宫优雅的建筑,让内外相边接,着实创造了划时代性的室内空间设计。金字塔的底边长116英尺,底边与建筑物平行,亦即与方位平行,与埃及金字塔的布局相同,强化了与环境的关系。玻璃金字塔周围是另一方形大水池,水池转了45度,在西侧的三角被取消,留出空地作为入口广场,以三个角对向建筑,构成三个三角形的小水池,这三个紧邻金字塔的三角形水池池面如明镜般,当云淡天晴的时节,玻璃金字塔映池中与环境相结合,又增加了建筑的中一向度而丰富了景观。在转向的方正水池的角隅,紧邻着另外四个大小不一的三角形水池,构成另一个正方形,与金字塔、建筑物平行,每个三角水池有巨柱喷泉,像是硕大的水晶柱烘托着晶莹的玻璃金字塔,在拿破仑广场,贝氏将建筑与景观完整地合成为一体。

流传千古人们一直小心翼翼地避免把古迹变成艺术大市场,而贝聿铭却希望“让人类最杰出的作品给最多的人来欣赏”。他反对一切将玻璃金字塔与石头金字塔的类比,因为后者为死人而建,前者则为活人而造。同时他相信一座透明金字塔可以通过反映周围那座建筑物褐色的石头而对旧皇宫沉重的存在表示足够的敬意。自认因卢浮宫而读懂了法国历史观的贝聿铭并不难从埃菲尔铁塔中读出建筑的命运:建筑完成后要人接受不难,难就难在把它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