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ZS.TC.TS-2022-008《“圳品”评价技术规范 乳制品》_第1页
SZS.TC.TS-2022-008《“圳品”评价技术规范 乳制品》_第2页
SZS.TC.TS-2022-008《“圳品”评价技术规范 乳制品》_第3页
SZS.TC.TS-2022-008《“圳品”评价技术规范 乳制品》_第4页
SZS.TC.TS-2022-008《“圳品”评价技术规范 乳制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规范性文件

“圳品”评价技术规范乳制品

Shenzhenqualityfoodevaluationtechnicalspecification——Dairy

product

2022-11-30发布2022-11-30实施

深圳市深圳标准促进会  发布

深圳市深圳标准促进会SZS.TC.TS-2022-008版本:A.2

前  言

本文件代替SZS.TC.TS-2019-008《供深食品评价技术规范生乳、巴氏杀菌乳、发酵乳、乳粉》。

本文件与SZS.TC.TS-2019-00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文件名称,改为《“圳品”评价技术规范乳制品》。

——修改术语和定义,增加适用于本文件的食品类型的定义,删除生乳。

——修改组织的基本要求,增加了对组织资质、产品及组织体系认证绩效评价,删除对组织文件、

制度的要求。

——调整正文的组织评价项目,由原文件的4项内容,调整为7项内容(4.组织基本要求;5.选址、

环境与厂房;6.原辅料管理;7.过程控制;8.产品控制;9.追溯与召回;10.产品质量要求)

——新增对食品安全相关影响的评价内容:工厂选址、环境与厂房;化学品管理;虫害管理;清洁

消毒;防止交叉污染;不合格品控制。

——由于液体乳、发酵乳、乳粉、其他乳制品等加工工艺和产品特点不同,正文中增加并突出不同

产品的食品安全要求。主要体现在:5.2厂房和车间;6.2原辅料验收;7.2设备设施管理;

7.3生产工艺管理。

本文件由深圳市深圳标准促进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深圳市品牌建设促进中心、中检技术服务(深圳)有限

公司、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许可审查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郭靖婷、罗洒、黄超林、种浩天、黄婷婷、珠娜、赵云龙、王晓娅、程曦、何

嘉燕、唐洁、陈欣怡、崔媛媛、李思璁、朴美善、杨金平、温银山、詹松坤、欧阳静。

II

深圳市深圳标准促进会SZS.TC.TS-2022-008版本:A.2

“圳品”评价技术规范乳制品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圳品”乳制品的评价要求,包括组织基本要求、选址、环境与厂房、原辅料管理、

过程控制、产品控制、追溯与召回、产品质量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圳品”乳制品的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1167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清粉和乳清蛋白粉

GB1310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炼乳

GB1488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

GB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1930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生乳

GB1964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粉

GB1964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巴氏杀菌乳

GB2519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灭菌乳

GB2519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调制乳

GB2519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再制干酪

GB2559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糖

GB2805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巴氏杀菌乳

仅以生牛(羊)乳为原料,经巴氏杀菌等工序制得的液体产品。

[来源:GB19645-2010,3.1]

3.2

1

深圳市深圳标准促进会SZS.TC.TS-2022-008版本:A.2

超高温灭菌乳

以生牛(羊)乳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复原乳,在连续流动状态下加热到至少132℃并保持很短时间

的灭菌,再经无菌灌装等工序制成的液体产品。

[来源:GB25190-2010,3.1]

3.3

调制乳

以不低于80%的生牛(羊)乳或复原乳为主要原料,添加其他原料或食品添加剂或营养强化剂,采

用适当的杀菌或灭菌等工艺制成的液体产品。

[来源:GB25191-2010,3.1]

3.4

发酵乳

以生牛(羊)乳或乳粉为原料,经杀菌、发酵后制成的pH值降低的产品

[来源:GB19302-2010,3.1]

3.4.1

酸乳

以生牛(羊)乳或乳粉为原料,经杀菌、接种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

亚种)发酵制成的产品。

[来源:GB19302-2010,3.1.1]

3.4.2

风味发酵乳

以80%以上生牛(羊)乳或乳粉为原料,添加其它原料,经杀菌、发酵后pH值降低,发酵前或后

添添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果蔬、谷物等制成的产品。

[来源:GB19302-2010,3.2]

3.4.3

风味酸乳

以80%以上生牛(羊)乳或乳粉为原料,添加其它原料,经杀菌、接种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

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发酵前或后添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果蔬、谷物等制成

的产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果蔬、谷物等制成的产品。

[来源:GB19302-2010,3.2.1]

3.5

乳粉

以生牛(羊)乳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粉状产品。包含全脂乳粉、脱脂乳粉、部分脱脂乳粉、调制

乳粉、乳清粉。

[来源:GB19644-2010,3.1]

3.5.1

调制乳粉

2

深圳市深圳标准促进会SZS.TC.TS-2022-008版本:A.2

以生牛(羊)乳或及其加工制品为主要原料,添加其它原料,添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

化剂,经加工制成的乳固体含量不低于70%的粉状产品。

[来源:GB19644-2010,3.2]

3.6

稀奶油

以乳为原料,分离出的含脂肪的部分,添加或不添加其它原料、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经加工

制成的脂肪含量10.0%~80.0%的产品。

[来源:GB19646-2010,3.1]

3.7

奶油(黄油)

以乳和(或)稀奶油(经发酵或不发酵)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其它原料、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

经加工制成的脂肪含量不小于80.0%产品。

[来源:GB19646-2010,3.2]

3.8

无水奶油(无水黄油)

以乳和(或)稀奶油(经发酵或不发酵)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经加工制

成的脂肪含量不小于99.8%产品。

[来源:GB19646-2010,3.3]

3.9

干酪

成熟或未成熟的软质、半硬质、硬质或特硬质、可有包衣的乳制品,其中乳清蛋白、酪蛋白的比例

不超过牛(或其他奶畜)乳中的相应比例(乳清干酪除外)。

[来源:GB5420-2021,2.1]

3.10

再制干酪

以干酪(比例大于15%)为主要原料,加入乳化盐,添加或不添加其它原料,经加热、搅拌、乳化

等工艺制成的产品。

[来源:GB25192-2010,3.1]

3.11

炼乳

以生牛(羊)乳为原料经浓缩去除部分水分制成的产品,和(或)以乳制品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相

同成分和特性的产品,包括淡炼乳、加糖炼乳、调制炼乳。

[来源:GB13102-2022,2.1]

3.11.1

淡炼乳

3

深圳市深圳标准促进会SZS.TC.TS-2022-008版本:A.2

以生牛(羊)乳和(或)其制品为原料,脱脂或不脱脂,添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

经加工制成的商业无菌状态的液体产品

[来源:GB13102-2022,2.1.1]

3.11.2

加糖炼乳(甜炼乳)

以生牛(羊)乳和(或)其制品为原料,脱脂或不脱脂,添加食糖,添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剂和营

养强化剂,经加工制成的粘稠状产品。

[来源:GB13102-2022,2.1.2]

3.11.3

调制炼乳

以生牛(羊)乳和(或)其制品为主要原料,脱脂或不脱脂,添加或不添加食糖、食品添加剂和营

养强化剂,添加其他原料,经加工制成的液体或粘稠状产品。包括调制淡炼乳和调制加糖炼乳(调制甜

炼乳)。

[来源:GB13102-2022,2.1.3]

4基本要求

组织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a)组织资质证照齐全、有效。

b)组织2年内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c)组织已获得第三方评价和(或)认证机构的有效证书(包括产品及体系认证证书),证书范围

应覆盖产品及其住所、生产地址或经营场所。

d)组织应开展产品及体系认证绩效评价,包括但不限于:目标考核、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相关

绩效评价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e)申请产品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产品执行标准、供深食品标准的要求。

5选址、环境与厂房

组织的选址、厂区环境、厂房和车间布局应满足法律法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产品加工要求。

5.1选址、厂区环境

5.1.1应符合GB14881-2013中第3章的相关规定。

5.1.2选址应与有毒、有害场所及其他污染源保持25米以上的有效距离,保证不受污染源污染。

5.1.3生产加工场所应相对独立,与生活区、办公区有效分隔;生产加工场所内不得饲养禽畜。

5.2厂房和车间

5.2.1厂房和车间设计、布局应符合GB14881-2013中4.1的相关规定。

5.2.1.1★厂房和车间的布局应能防止乳制品加工过程中的交叉污染,避免接触有毒物、不洁物。

5.2.1.2★车间内清洁作业区、准清洁作业区与一般作业区之间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交叉污染。

4

深圳市深圳标准促进会SZS.TC.TS-2022-008版本:A.2

a)液体乳按照生产工艺要求,可分为清洁区(灌装车间)、准清洁区(原料预处理车间、仓库、

杀菌车间、搅拌型发酵乳发酵室、灌装车间)、一般作业区(收奶间、原料仓库、凝固型发酵

乳发酵室、包材仓库、外包装车间及成品仓库)。

b)乳粉按照生产工艺要求,可以分为清洁区(喷雾干燥后的出粉区域、过程产品的暂存车间、内

包材消毒手的暂存车间、内包装车间)、准清洁区(原辅料内包装清洁间、称量、配料车间、

理罐车间、原辅料预处理车间、浓缩车间、喷雾干燥车间、包装材料拆包清洁消毒间)、其他

为一般作业区。需确保湿法加工区域和干法加工区域严格物理隔离。

c)其他乳制品按照生产工艺,可分为清洁区(包材暂存间、裸露待包装的半成品贮存、充填及内

包装车间、食品工业用浓缩乳灌装区域等。脱脂牛(羊)初乳粉冷冻干燥区域、低温干燥工艺生

产脱脂牛(羊)初乳粉同乳粉湿法工艺、脱脂牛(羊)初乳同液体乳)、准清洁区(原料预处理、

配料及混合车间、原辅料内包装清洁区域、包材暂存间),其他为一般作业区。

5.2.2厂房和车间内部结构、材料应符合GB14881-2013中4.2的相关规定。

6原辅料管理

6.1原辅料采购

6.1.1应建立、实施采购及供应商管理制度,规定供应商的选择、评价要求,并保存相关记录。

6.1.2★企业自行建设的生乳收购站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

6.1.3应建立并及时更新食品原辅料、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的合格供应商清单,原则上食品原

料、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的供应商应相对固定。★企业不得从未取得生乳收购许可证的单位和个

人购进生乳。

6.1.4合格供应商资质证照与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应齐全、有效,对无法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料、

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检验。

6.2原辅料验收

6.2.1应建立食品原辅料、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的验收标准。

6.2.2食品原辅料、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的质量必须符合法律法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

a)★原料生乳应符合GB19301的规定,按照相关食品安全标准逐批检验采购的生乳。

b)★原料乳粉应符合GB19644的规定。

c)★原料干酪用符合GB5420的规定。

d)★乳制品使用的发酵菌种:保加利亚乳杆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嗜热链球菌或其它

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使用的菌种。

e)进口原料应持有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

f)食品添加剂、食品营养强化剂应选用GB2760、GB14880中允许使用的物质,并应符合相应的

产品标准。

6.2.3食品原辅料、食品添加剂、包装材料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的物品一同运输。根据食品原

辅料、食品添加剂的特点,必要时在运输中应配备保温、冷藏、冷冻等设施,验收时应监测车辆温度、

产品温度,并保存记录。

6.2.4★生乳原料的运输应采用密闭、洁净、经消毒的奶槽车或保温奶桶,运输过程温度控制在0~

6℃。验收时应监测运输设备设施的密封性、运输设施的卫生、温度与生乳原料温度;生乳运输车辆应

取得当地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生乳准运证明,不得运输其他物品。运输车辆应携带生乳交接单,生乳挤

出后,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内运抵加工厂;运输记录应标明生乳生产主体名称、装载量、装运地、运输车

辆牌照、承运人姓名及联系方式、装运时间、装运及卸载时生乳温度等内容。

5

深圳市深圳标准促进会SZS.TC.TS-2022-008版本:A.2

6.2.5食品原辅料、食品添加剂、包装材料应经过检验合格方可入库、使用,并保存记录。经验收不

合格的食品原辅料、食品添加剂、包装材料应在指定区域与合格品分开放置并明显标记,及时进行退、

换货处理。

6.3原辅料存储

6.3.1根据原辅料特点,选择适宜的贮存条件。必要时应配备保温、保鲜、冷藏等设施,应装设可正

确指示冷藏(冻)库内温度的温度计、温度测定器或温度自动记录仪,并对温度进行监控、记录。★经

验收的生鲜乳如需暂时贮存时,应迅速冷却至0~4℃,收入原料乳罐临时贮存,贮存温度不超过7℃、

贮存时间不超过24小时。

6.3.2应分场所或分区存储食品原料、包装材料。食品添加剂应设专库或专柜储存,上锁管理,有明

显标识,并由专人负责。

6.3.3应建立仓库管理制度,定期检查物料质量、卫生,及时清理变质、过期的物料。

6.3.4仓库应划定单独的区域或采用其他隔离方法存放不合格品,并标识清楚。

仓库环境保持整洁、卫生,储存物料应离地存放,与墙壁保持足够距离。应根据不同种类、不同材质或

不同用途将物料分开存放,标识清楚。其中,★贮存生乳原料,应按不同品种、不同批次或质量等级分

罐存放,贮存期间,应对温度、时间进行控制并检查。

7过程控制

7.1人员管理

7.1.1能力

应满足以下要求:

a)应配备所需人员,人员具有相应的能力,熟悉产品生产基本知识、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产品

加工工艺、检验等。

b)需持证上岗的人员应具备有效资质。

c)★乳制品企业生产、质量管理应具有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或经国家有关部门职能培训后的

合格人员担任,至少在乳制品企业生产管理岗位具有3年以上的乳制品生产经验。

7.1.2培训

应满足以下要求:

a)上岗前,食品加工人员应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b)应根据食品生产不同岗位的实际需求,制定和实施年度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应包括关键工序操

作、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等。培训后应及时评估培训效果。应保持培训及效果评估

的记录。

c)当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更新时,应及时开展培训。

7.1.3健康管理与个人卫生

应满足以下要求:

a)应建立并执行食品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并保存从业人员健康档案。

b)食品加工人员应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并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

c)应每天对食品加工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检查。食品加工人员如患有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

疾、伤寒和副伤寒、病毒性肝炎(甲型、戊型)、活动性肺结核以及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

6

深圳市深圳标准促进会SZS.TC.TS-2022-008版本:A.2

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或有明显皮肤损伤未愈合的,应当调整到其他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

岗位。

d)应建立并执行食品加工人员卫生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人员进入车间应更衣,穿干净完好

的工作服、工作鞋、戴工作帽;工作服应遮住外衣,头发不外漏;工作时不得配戴饰物、手表,

不得化妆、留长指甲、染指甲、喷洒香水;不得将与生产无关的物品带入车间;加工人员操作

前,手部应清洗干净并消毒,若处理被污染的产品或从事与生产无关活动后,应重新洗手消毒;

离开车间时应换下工作服。

e)进入加工车间的其他人员均应遵守7.1.3要求。

7.2设施设备管理

7.2.1设施管理

应满足以下要求:

a)供水设施。食品加工用水的水质应符合GB5749的规定,食品加工用水与其他不与食品接触的

用水(如间接冷却水、污水或废水等)以完全分离的管路输送,避免交叉污染。各管路系统明

确标识以便区分。加工中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冰块、蒸汽,其生产用水应符合GB5749的规定要

求。

b)排水设施。排水系统入口应安装带水封的地漏等装置,以防止固体废弃物进入及浊气逸出。排

水系统出口应有适当措施以降低虫害风险。室内排水的流向由清洁程度要求高的区域流向清洁

程度要求低的区域,且应有防止逆流的设计。污水在排放前经适当方式处理,以符合国家污水

排放的相关规定。

c)通风设施。具有适宜的自然通风或人工通风措施;进、排气口应装有防止虫害侵入的网罩等设

施;通风排气设施是否易于清洁、维修或更换。★乳粉生产时清洁作业区还应控制环境湿度,

必要时控制空气湿度;清洁作业区的供风系统应独立设置,应加装空气过滤装置并定期清洁消

毒,确保生产环境达到空气的净化;在有臭味及其气体(蒸汽机有毒有害气体)或粉尘产生而

有可能污染食品的区域,应有适当的排除、收集或控制装置。

d)温湿度控制设施。根据产品和工艺特点,对需要进行温度、湿度控制区域的空气进行控制,建

立实时控制和监控措施,定期验证,并进行记录。

e)照明设施。厂房内有充足的自然采光或人工照明,如需在暴露食品和原料的正上方安装照明设

施,使用安全型照明设施或采取防护措施。

f)清洁消毒设施。配备足够的工器具和设备的专用清洁设施,必要时配备适宜的消毒设施。采取

措施避免清洁、消毒工器具带来的交叉污染。

g)废弃物设施。配备设计合理、防止渗漏、易于清洁的存放废弃物的专用设施;车间内存放废弃

物的设施和容器标识清晰。在适当地点设置废弃物临时存放设施,并依废弃物特性分类存放。

h)更衣室。根据产品要求,必要时生产场所或生产车间入口处设置更衣室;更衣室应保证工作服

与个人服装及其他物品分开放置。按需设置换鞋(穿戴鞋套)设施或工作鞋靴消毒设施。

i)洗手消毒设施。在清洁作业区入口设置洗手、干手和消毒设施;如有需要,在作业区内适当位

置加设洗手和(或)消毒设施;与消毒设施配套的水龙头其开关为非手动式。洗手设施的水龙

头数量与同班次食品加工人员数量相匹配。

j)风淋室。根据对食品加工人员清洁程度的要求,必要时应设置风淋室,风淋室应干净卫生、正

常使用。

k)卫生间。卫生间的结构、设施与内部材质应易于保持清洁;卫生间内适当位置应设置洗手设施;

卫生间不得与食品生产、包装、贮存区域直接连通。

7

深圳市深圳标准促进会SZS.TC.TS-2022-008版本:A.2

7.2.2生产设备管理

应满足以下要求:

a)应配备与生产经营乳制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生产设备,并按工艺流程有序排列,避免引起交

叉污染。★应制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特种设备(如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的操作规程。

b)与原料、半成品、成品直接或间接接触的所有设备、工器具、容器应使用安全、无毒、无异味、

防吸收、耐腐蚀且可承受反复清洗和消毒的材料制造。产品接触面的材质应符合食品相关产品

的有关标准。

c)所有生产设备的设计和构造应易于清洗和消毒,冰容易检查,避免润滑油、金属碎屑、污水或

其他引起污染的物质混入食品的构造,符合食品安全要求。设计应满足要求。

d)应建立生产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制度,定期检修,记录应齐全、清晰。

e)每次生产前应检查设备是否处于正常状态,防止影响产品卫生质量的情形发生。出现设备应及

时排除并记录故障发生的时间、原因及可能受影响的产品批次。

7.2.3监测设备管理

根据生产工艺配备用于监测、控制、记录的设备,如压力表、温度计、记录仪等,应定期校准、维

护,确保监控设备正常使用。

a)★储奶罐应安装温度自动监控记录仪,定期对储奶罐温度计进行温度验证,当实际测试奶温与

储奶罐显示温度差异>1℃时,应查找原因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b)★当采用计算机系统机器网络技术进行关键控制点监测数据的采集和对各项记录的管理时,计

算机系统机器网络技术的有关功能可参考GB12693-2010附录A的规定。

7.3生产工艺管理

7.3.1生产工艺流程科学合理,与现有生产设备相吻合。

7.3.2应建立完整的工艺规程,包括原料预处理、工艺过程、配料(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及关键控制

点的要求,

7.3.3★原料预处理:生乳原料检测合格后,应立刻进行净乳,除去杂质。净化后的生乳,迅速冷却

至4℃以下后打入奶罐内储存,储存温度不高于4℃,储存时间不超过12小时,以供下道工序使用。

7.3.4★液体乳

7.3.4.1加工工艺

a)巴氏杀菌乳、高温杀菌乳:原料乳过滤、冷却(需要时)、储存、净乳、标准化(或采用脂肪

分离工艺)、均质、巴氏杀菌/高温杀菌、冷却、灌装、成品。

b)调制乳:原料乳净乳、冷藏、标准化、预热、配料、均质、杀菌、冷却、灌装、成品。

c)超高温灭菌乳:原料乳净乳、冷藏、标准化、预热、均质、超高温瞬时灭菌、冷却、无菌灌装、

成品。

d)发酵乳工艺分为凝固型和搅拌型。凝固型工艺:原料乳净乳、冷藏、标准化、均质、杀菌、冷

却、接入发酵菌种、灌装、发酵、冷却、成品。搅拌型工艺:原料乳净乳、冷藏、标准化、均

质、杀菌、冷却、接入发酵菌种、发酵、搅拌、杀菌、冷却、灌装、成品。

7.3.4.2关键工艺控制

a)均质。应按工艺规程要求控制均质温度和压力。

b)杀菌灭菌工序。采用加热杀菌、灭菌工艺时,应按不同种类产品要求制定有依据的加热参数并

正确实施,确保食品安全。巴氏杀菌乳的杀菌温度与保持时间一般为63~65℃、30min或72~

85℃、15~20s;超高温瞬时灭菌乳的灭菌温度与保持时间应在135℃以上、数秒;保持灭菌(二

8

深圳市深圳标准促进会SZS.TC.TS-2022-008版本:A.2

次灭菌)的灭菌温度与保持时间一般为不低于110℃、10min以上。应保持杀菌灭菌温度、时间、

流量记录。

c)发酵。发酵乳应控制发酵剂纯度、活力、培养基的制备、发酵温度与发酵时间。

7.3.5★乳粉

7.3.5.1加工工艺

a)乳粉湿法工艺:原料乳净乳、冷藏、标准化、均质、杀菌、浓缩、喷雾干燥、附聚、造粒或喷

涂磷脂、冷却或筛粉、包装。

b)乳粉干法工艺:原料粉称量、隧道杀菌、预混、混料、包装。

7.3.5.2关键工艺控制

r浓缩。应根据工艺规程控制浓缩乳浓度、温度。

a)喷雾干燥。应控制喷雾压力或离心盘转速、干燥室进风温度与进风量、干燥室排风温度与排风

量。

7.3.6★其他乳制品

7.3.6.1加工工艺

a)炼乳:原料乳净乳、冷藏、标准化、预热杀菌、真空浓缩、冷却结晶(加糖炼乳)、装罐、灭

菌(淡炼乳)、成品。

b)奶油:原料乳净乳、脂肪分离、稀奶油、杀菌、发酵(适用于发酵型产品)、成熟、搅拌、排

除酪乳、奶油粒、洗涤(需要时)、压炼(需要时)、包装。

c)稀奶油:原料乳净乳、脂肪分离、稀奶油、杀菌、发酵或酸化(适用于发酵稀奶油和酸化稀奶

油)、灌装或无菌灌装。

d)无水奶油:原料乳净乳、脂肪分离、稀奶油、杀菌、二次分离、闪蒸(真空干燥)、包装

e)干酪:原料乳净乳、冷藏、标准化、杀菌、冷却、凝乳、凝块切割、搅拌、排出乳清、成型压

榨、成熟、包装。

f)乳的预处理、混料、均质、杀菌、冷却、凝乳恒温培养(加入凝乳酶)、排乳清或不排乳清、

冷却、灌装、封口、冷却贮存。

g)再制干酪:原辅料前处理、加热融化、杀菌、灌装、冷却、储藏、成品。

h)酪蛋白:原料乳、脱脂、酪蛋白沉淀(酸凝、酶凝)/膜过滤、过滤、沉淀、浓缩/干燥。

7.3.6.2关键工艺控制

应按照工艺要求控制温度、时间、搅拌速度、压力、真空度等参数,确保食品产品的安全指标符合

标准要求。

7.3.7产品配方中使用“新食品原料”、“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应在国家卫生健康

委员会公布的对应物质名单中,实际投料符合产品配方的要求。

7.3.8食品添加剂、食品营养强化剂的使用应符合GB2760、GB14880的要求。应建立食品添加剂使用

制度,建立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如实记录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名称、批次、用量、使用人等信息。

7.3.9产品包装(灌装)。应在专用包装间进行,包装前对生产车间、设备、工用具、直接接触食品的

包装材料等进行有效的清洁消毒,并保持工作环境的洁净度。★无菌灌装工序应控制双氧水浓度或喷雾

量、紫外灯使用寿命;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产品包装严密、无破损。

7.3.10异物控制。应采取有效措施如筛网、捕集器、磁铁、金属探测设备等防止金属或其他外来杂物

混入产品中。

7.3.11经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其他必要的生产工艺应符合要求。

7.4卫生控制

7.4.1清洁消毒

9

深圳市深圳标准促进会SZS.TC.TS-2022-008版本:A.2

应满足以下要求:

a)应根据产品和工艺特点,针对食品接触面和环境制定适宜的清洁消毒制度,降低微生物污染的

风险。清洁消毒制度应包含以下内容:清洁消毒对象,清洁消毒方法、频率,使用的清洁剂、

消毒剂,清洁消毒工作内容,清洁消毒效果的验证及不符合的处理、监控、记录要求。

b)应确保实施清洁消毒制度,保持记录。★采用CIP系统清洗方法时,应严格执行CIP清洗消毒

规程,确保碱酸液的浓度、温度、流量、清洗时间及清水的pH、清水清洗时间符合要求。及时

验证消毒效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c)应验证清洁消毒效果。根据生产工艺和产品特点,必要时应建立并实施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微生

物监控方案,监控方案应包括:微生物监控指标、取样点、监控频率、取样、检测方法、评判

原则和整改措施。并保持清洁消毒验证记录。

7.4.2防止交叉污染

应满足以下要求:

a)食品生产加工工艺流程设置应当科学、合理,人流、物流分开通道。生产加工过程应当严格、

规范,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食品交叉污染。

b)必要时应建立过敏原管理制度,并有效实施。

c)生产车间应保持空气清洁,防止污染食品。★应监测清洁作业区空气,菌落总数应控制在30CFU/

皿以下。

d)加工过程中,原辅料、半成品、成品应分开,防止原料、污染物与成品一起堆放。

e)加工与搬运过程中不应使用易碎、易脱落、易发霉、有污物的工用具、容器,不同清洁作业区

的工用具、容器不得混用,并分开清洗。

f)清洗消毒过程不应使用易碎、易脱落、易发霉的工具,清洗消毒工具应与食品加工工具区分。

7.4.3虫害管理

应满足以下要求:

a)应保持建筑物完好、环境整洁,防止虫害侵入及孽生。

b)车间、仓库等封闭式的生产、贮存场所应采取有效措施(如纱窗、防鼠板、风幕等),防止鼠类昆

虫等侵入,若发现有虫害痕迹时,应立即采取措施,并追查来源,消除隐患。

c)应制定和执行虫害管理措施,并定期检查。规定虫害设施布局图,标明捕鼠设施、粘鼠板、灭

蝇灯、室外诱饵投放点、生化信息素捕杀装置等放置的位置。

d)虫害设施应适宜、坚固、不易破坏。应按规定的频率检查虫害设施,确保虫害设施的安装位置

符合要求,并能正常使用。

e)应由有资质的人员负责虫害计划的实施,必要时可外包虫害服务公司,应签订服务合同,确定

工作区域、职责,应收集服务商的资质证照、服务人员资质证件、用药清单及药品合格证明资

料。

f)厂区应定期进行除虫灭害工作,实施除虫灭害作业应有相应的记录,记录内容应完整、齐全。

g)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制剂时,不应影响食品安全和食品应有的品质、不应污染食品接触面、

设备、工器具及包装材料。

7.5不合格品控制

7.5.1应建立不合格品处理程序,规定不合格品处理的职责、权限、流程。

7.5.2车间划定单独的区域或其他隔离方法存放不合格品。

7.5.3应确保不合格品被识别,并清晰标示,防止非预期使用。

10

深圳市深圳标准促进会SZS.TC.TS-2022-008版本:A.2

7.5.4不合格品处置后,应保留处置记录。

7.6化学品管理

7.6.1应设置独立的化学品仓库,上锁管理,专人负责。化学品应采用适宜的容器保存,应明显标示、

分类贮存,其中食品级化学品应单独存放。

7.6.2应建立化学品管理制度,除清洁消毒和工艺需要外,不应在生产场所使用和存放化学品。

7.6.3采购清洁剂、消毒剂、润滑油等化学品应索取供应商资质与产品合格证明资料,食品接触面或

可能接触食品的位置应使用食品级化学品。

7.6.4化学品领用应准确计量,应建立化学品台账、领用记录。

7.6.5化学品应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

8产品控制

8.1产品检验

8.1.1应具备与所检项目适宜的检验室和检验能力;检验仪器设备应定期校准。

8.1.2出厂检验。成品应逐批抽样检验,出厂检验项目应符合产品执行标准要求。凭检验合格报告放

行销售。

8.1.3应按法律法规、标准及有关规定的要求留样,应设留样室,按品种、批号分类存放,并清晰标识

8.1.4委托外部实验室承担检验工作,应签订合同,明确检验项目。委托的外部实验室应具有相应的

资格,具备委托检验项目的检测能力。

8.2产品标签

8.2.1产品标签应符合法律法规、GB7718、GB28050的规定。

8.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产品执行标准中,对食品标签有特殊规定的,应符合特殊规定。

8.3产品储运

8.3.1根据产品特点,选择适宜的贮存和运输条件,必要时配备保温、保鲜、冷藏等设施,并对温湿

度进行监控、记录。★其中冷藏乳制品的贮存于运输温度一般为2~6℃,奶油、无水奶油产品冷冻温

度一般为-15℃以下,有特殊温度要求的产品,应满足特殊要求。

8.3.2应建立产品仓库管理制度,定期检查产品质量、卫生情况,定期清理变质、过期产品。

8.3.3仓库应划定单独的区域或采用其他隔离方法存放不合格品,并标识清楚。

8.3.4仓库环境保持整洁、卫生,储存产品应离地存放,与墙壁保持足够距离,产品标识清晰。

8.3.5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的物品一同运输。应监控运输温度,并保持记录。其他产品应根据

产品特点,必要时在运输中应配备保温、冷藏设施。

9追溯与召回

9.1应建立且实施可追溯体系,以确保能够识别产品批次及其与原料批次、生产和交付记录的关系。

应保持有效的可追溯性记录,原则上不低于2年,以便对体系进行评估,使潜在的不安全产品得以处理。

可追溯性记录应符合法律、法规及顾客要求。

9.2生产工艺规程中物料平衡计算方法和标准应科学合理,且应对生产过程损耗进行评估。

9.3应按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要求建立产品召回程序,验证召回方案的有效性,并按规定予以记录。

11

深圳市深圳标准促进会SZS.TC.TS-2022-008版本:A.2

10产品质量要求

产品质量应同时满足:

a)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产品执行标准;

b)符合对应供深食品标准要求。

12

深圳市深圳标准促进会SZS.TC.TS-2022-008版本:A.2

参考文献

[1]GB12693-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制品良好生产规范

[2]GB14881-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3]GB19302-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酵乳

[4]GB19645-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巴氏杀菌乳

[5]GB/T22000-2006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

[6]GB/T27341-2009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食品生产企业通用要求

[7]NY/T2362-2013生乳贮运技术规范

[8]NY/T3818-2020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乳与乳制品

[9]NY/T4053-2021生牛乳质量安全生产控制技术规范

[10]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管理办法(卫生部73号令)

[11]企业生产乳制品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深圳市深圳标准促进会SZS.TC.TS-2022-008版本:A.2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要求.............................................................................4

5选址、环境与厂房.....................................................................4

6原辅料管理...........................................................................5

7过程控制.............................................................................6

8产品控制............................................................................11

9追溯与召回..........................................................................11

10产品质量要求.......................................................................12

参考文献..............................................................................13

I

深圳市深圳标准促进会SZS.TC.TS-2022-008版本:A.2

“圳品”评价技术规范乳制品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圳品”乳制品的评价要求,包括组织基本要求、选址、环境与厂房、原辅料管理、

过程控制、产品控制、追溯与召回、产品质量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圳品”乳制品的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1167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清粉和乳清蛋白粉

GB1310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炼乳

GB1488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

GB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1930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生乳

GB1964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粉

GB1964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巴氏杀菌乳

GB2519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灭菌乳

GB2519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调制乳

GB2519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再制干酪

GB2559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糖

GB2805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巴氏杀菌乳

仅以生牛(羊)乳为原料,经巴氏杀菌等工序制得的液体产品。

[来源:GB19645-2010,3.1]

3.2

1

深圳市深圳标准促进会SZS.TC.TS-2022-008版本:A.2

超高温灭菌乳

以生牛(羊)乳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复原乳,在连续流动状态下加热到至少132℃并保持很短时间

的灭菌,再经无菌灌装等工序制成的液体产品。

[来源:GB25190-2010,3.1]

3.3

调制乳

以不低于80%的生牛(羊)乳或复原乳为主要原料,添加其他原料或食品添加剂或营养强化剂,采

用适当的杀菌或灭菌等工艺制成的液体产品。

[来源:GB25191-2010,3.1]

3.4

发酵乳

以生牛(羊)乳或乳粉为原料,经杀菌、发酵后制成的pH值降低的产品

[来源:GB19302-2010,3.1]

3.4.1

酸乳

以生牛(羊)乳或乳粉为原料,经杀菌、接种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

亚种)发酵制成的产品。

[来源:GB19302-2010,3.1.1]

3.4.2

风味发酵乳

以80%以上生牛(羊)乳或乳粉为原料,添加其它原料,经杀菌、发酵后pH值降低,发酵前或后

添添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果蔬、谷物等制成的产品。

[来源:GB19302-2010,3.2]

3.4.3

风味酸乳

以80%以上生牛(羊)乳或乳粉为原料,添加其它原料,经杀菌、接种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

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发酵前或后添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果蔬、谷物等制成

的产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果蔬、谷物等制成的产品。

[来源:GB19302-2010,3.2.1]

3.5

乳粉

以生牛(羊)乳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粉状产品。包含全脂乳粉、脱脂乳粉、部分脱脂乳粉、调制

乳粉、乳清粉。

[来源:GB19644-2010,3.1]

3.5.1

调制乳粉

2

深圳市深圳标准促进会SZS.TC.TS-2022-008版本:A.2

以生牛(羊)乳或及其加工制品为主要原料,添加其它原料,添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

化剂,经加工制成的乳固体含量不低于70%的粉状产品。

[来源:GB19644-2010,3.2]

3.6

稀奶油

以乳为原料,分离出的含脂肪的部分,添加或不添加其它原料、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经加工

制成的脂肪含量10.0%~80.0%的产品。

[来源:GB19646-2010,3.1]

3.7

奶油(黄油)

以乳和(或)稀奶油(经发酵或不发酵)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其它原料、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

经加工制成的脂肪含量不小于80.0%产品。

[来源:GB19646-2010,3.2]

3.8

无水奶油(无水黄油)

以乳和(或)稀奶油(经发酵或不发酵)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经加工制

成的脂肪含量不小于99.8%产品。

[来源:GB19646-2010,3.3]

3.9

干酪

成熟或未成熟的软质、半硬质、硬质或特硬质、可有包衣的乳制品,其中乳清蛋白、酪蛋白的比例

不超过牛(或其他奶畜)乳中的相应比例(乳清干酪除外)。

[来源:GB5420-2021,2.1]

3.10

再制干酪

以干酪(比例大于15%)为主要原料,加入乳化盐,添加或不添加其它原料,经加热、搅拌、乳化

等工艺制成的产品。

[来源:GB25192-2010,3.1]

3.11

炼乳

以生牛(羊)乳为原料经浓缩去除部分水分制成的产品,和(或)以乳制品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相

同成分和特性的产品,包括淡炼乳、加糖炼乳、调制炼乳。

[来源:GB13102-2022,2.1]

3.11.1

淡炼乳

3

深圳市深圳标准促进会SZS.TC.TS-2022-008版本:A.2

以生牛(羊)乳和(或)其制品为原料,脱脂或不脱脂,添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

经加工制成的商业无菌状态的液体产品

[来源:GB13102-2022,2.1.1]

3.11.2

加糖炼乳(甜炼乳)

以生牛(羊)乳和(或)其制品为原料,脱脂或不脱脂,添加食糖,添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剂和营

养强化剂,经加工制成的粘稠状产品。

[来源:GB13102-2022,2.1.2]

3.11.3

调制炼乳

以生牛(羊)乳和(或)其制品为主要原料,脱脂或不脱脂,添加或不添加食糖、食品添加剂和营

养强化剂,添加其他原料,经加工制成的液体或粘稠状产品。包括调制淡炼乳和调制加糖炼乳(调制甜

炼乳)。

[来源:GB13102-2022,2.1.3]

4基本要求

组织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a)组织资质证照齐全、有效。

b)组织2年内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c)组织已获得第三方评价和(或)认证机构的有效证书(包括产品及体系认证证书),证书范围

应覆盖产品及其住所、生产地址或经营场所。

d)组织应开展产品及体系认证绩效评价,包括但不限于:目标考核、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相关

绩效评价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e)申请产品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产品执行标准、供深食品标准的要求。

5选址、环境与厂房

组织的选址、厂区环境、厂房和车间布局应满足法律法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产品加工要求。

5.1选址、厂区环境

5.1.1应符合GB14881-2013中第3章的相关规定。

5.1.2选址应与有毒、有害场所及其他污染源保持25米以上的有效距离,保证不受污染源污染。

5.1.3生产加工场所应相对独立,与生活区、办公区有效分隔;生产加工场所内不得饲养禽畜。

5.2厂房和车间

5.2.1厂房和车间设计、布局应符合GB14881-2013中4.1的相关规定。

5.2.1.1★厂房和车间的布局应能防止乳制品加工过程中的交叉污染,避免接触有毒物、不洁物。

5.2.1.2★车间内清洁作业区、准清洁作业区与一般作业区之间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交叉污染。

4

深圳市深圳标准促进会SZS.TC.TS-2022-008版本:A.2

a)液体乳按照生产工艺要求,可分为清洁区(灌装车间)、准清洁区(原料预处理车间、仓库、

杀菌车间、搅拌型发酵乳发酵室、灌装车间)、一般作业区(收奶间、原料仓库、凝固型发酵

乳发酵室、包材仓库、外包装车间及成品仓库)。

b)乳粉按照生产工艺要求,可以分为清洁区(喷雾干燥后的出粉区域、过程产品的暂存车间、内

包材消毒手的暂存车间、内包装车间)、准清洁区(原辅料内包装清洁间、称量、配料车间、

理罐车间、原辅料预处理车间、浓缩车间、喷雾干燥车间、包装材料拆包清洁消毒间)、其他

为一般作业区。需确保湿法加工区域和干法加工区域严格物理隔离。

c)其他乳制品按照生产工艺,可分为清洁区(包材暂存间、裸露待包装的半成品贮存、充填及内

包装车间、食品工业用浓缩乳灌装区域等。脱脂牛(羊)初乳粉冷冻干燥区域、低温干燥工艺生

产脱脂牛(羊)初乳粉同乳粉湿法工艺、脱脂牛(羊)初乳同液体乳)、准清洁区(原料预处理、

配料及混合车间、原辅料内包装清洁区域、包材暂存间),其他为一般作业区。

5.2.2厂房和车间内部结构、材料应符合GB14881-2013中4.2的相关规定。

6原辅料管理

6.1原辅料采购

6.1.1应建立、实施采购及供应商管理制度,规定供应商的选择、评价要求,并保存相关记录。

6.1.2★企业自行建设的生乳收购站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

6.1.3应建立并及时更新食品原辅料、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的合格供应商清单,原则上食品原

料、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的供应商应相对固定。★企业不得从未取得生乳收购许可证的单位和个

人购进生乳。

6.1.4合格供应商资质证照与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应齐全、有效,对无法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料、

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检验。

6.2原辅料验收

6.2.1应建立食品原辅料、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的验收标准。

6.2.2食品原辅料、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的质量必须符合法律法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

a)★原料生乳应符合GB19301的规定,按照相关食品安全标准逐批检验采购的生乳。

b)★原料乳粉应符合GB19644的规定。

c)★原料干酪用符合GB5420的规定。

d)★乳制品使用的发酵菌种:保加利亚乳杆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嗜热链球菌或其它

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使用的菌种。

e)进口原料应持有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

f)食品添加剂、食品营养强化剂应选用GB2760、GB14880中允许使用的物质,并应符合相应的

产品标准。

6.2.3食品原辅料、食品添加剂、包装材料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的物品一同运输。根据食品原

辅料、食品添加剂的特点,必要时在运输中应配备保温、冷藏、冷冻等设施,验收时应监测车辆温度、

产品温度,并保存记录。

6.2.4★生乳原料的运输应采用密闭、洁净、经消毒的奶槽车或保温奶桶,运输过程温度控制在0~

6℃。验收时应监测运输设备设施的密封性、运输设施的卫生、温度与生乳原料温度;生乳运输车辆应

取得当地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生乳准运证明,不得运输其他物品。运输车辆应携带生乳交接单,生乳挤

出后,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内运抵加工厂;运输记录应标明生乳生产主体名称、装载量、装运地、运输车

辆牌照、承运人姓名及联系方式、装运时间、装运及卸载时生乳温度等内容。

5

深圳市深圳标准促进会SZS.TC.TS-2022-008版本:A.2

6.2.5食品原辅料、食品添加剂、包装材料应经过检验合格方可入库、使用,并保存记录。经验收不

合格的食品原辅料、食品添加剂、包装材料应在指定区域与合格品分开放置并明显标记,及时进行退、

换货处理。

6.3原辅料存储

6.3.1根据原辅料特点,选择适宜的贮存条件。必要时应配备保温、保鲜、冷藏等设施,应装设可正

确指示冷藏(冻)库内温度的温度计、温度测定器或温度自动记录仪,并对温度进行监控、记录。★经

验收的生鲜乳如需暂时贮存时,应迅速冷却至0~4℃,收入原料乳罐临时贮存,贮存温度不超过7℃、

贮存时间不超过24小时。

6.3.2应分场所或分区存储食品原料、包装材料。食品添加剂应设专库或专柜储存,上锁管理,有明

显标识,并由专人负责。

6.3.3应建立仓库管理制度,定期检查物料质量、卫生,及时清理变质、过期的物料。

6.3.4仓库应划定单独的区域或采用其他隔离方法存放不合格品,并标识清楚。

仓库环境保持整洁、卫生,储存物料应离地存放,与墙壁保持足够距离。应根据不同种类、不同材质或

不同用途将物料分开存放,标识清楚。其中,★贮存生乳原料,应按不同品种、不同批次或质量等级分

罐存放,贮存期间,应对温度、时间进行控制并检查。

7过程控制

7.1人员管理

7.1.1能力

应满足以下要求:

a)应配备所需人员,人员具有相应的能力,熟悉产品生产基本知识、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产品

加工工艺、检验等。

b)需持证上岗的人员应具备有效资质。

c)★乳制品企业生产、质量管理应具有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或经国家有关部门职能培训后的

合格人员担任,至少在乳制品企业生产管理岗位具有3年以上的乳制品生产经验。

7.1.2培训

应满足以下要求:

a)上岗前,食品加工人员应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b)应根据食品生产不同岗位的实际需求,制定和实施年度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应包括关键工序操

作、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等。培训后应及时评估培训效果。应保持培训及效果评估

的记录。

c)当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更新时,应及时开展培训。

7.1.3健康管理与个人卫生

应满足以下要求:

a)应建立并执行食品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并保存从业人员健康档案。

b)食品加工人员应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并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

c)应每天对食品加工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检查。食品加工人员如患有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

疾、伤寒和副伤寒、病毒性肝炎(甲型、戊型)、活动性肺结核以及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

6

深圳市深圳标准促进会SZS.TC.TS-2022-008版本:A.2

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或有明显皮肤损伤未愈合的,应当调整到其他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

岗位。

d)应建立并执行食品加工人员卫生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人员进入车间应更衣,穿干净完好

的工作服、工作鞋、戴工作帽;工作服应遮住外衣,头发不外漏;工作时不得配戴饰物、手表,

不得化妆、留长指甲、染指甲、喷洒香水;不得将与生产无关的物品带入车间;加工人员操作

前,手部应清洗干净并消毒,若处理被污染的产品或从事与生产无关活动后,应重新洗手消毒;

离开车间时应换下工作服。

e)进入加工车间的其他人员均应遵守7.1.3要求。

7.2设施设备管理

7.2.1设施管理

应满足以下要求:

a)供水设施。食品加工用水的水质应符合GB5749的规定,食品加工用水与其他不与食品接触的

用水(如间接冷却水、污水或废水等)以完全分离的管路输送,避免交叉污染。各管路系统明

确标识以便区分。加工中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冰块、蒸汽,其生产用水应符合GB5749的规定要

求。

b)排水设施。排水系统入口应安装带水封的地漏等装置,以防止固体废弃物进入及浊气逸出。排

水系统出口应有适当措施以降低虫害风险。室内排水的流向由清洁程度要求高的区域流向清洁

程度要求低的区域,且应有防止逆流的设计。污水在排放前经适当方式处理,以符合国家污水

排放的相关规定。

c)通风设施。具有适宜的自然通风或人工通风措施;进、排气口应装有防止虫害侵入的网罩等设

施;通风排气设施是否易于清洁、维修或更换。★乳粉生产时清洁作业区还应控制环境湿度,

必要时控制空气湿度;清洁作业区的供风系统应独立设置,应加装空气过滤装置并定期清洁消

毒,确保生产环境达到空气的净化;在有臭味及其气体(蒸汽机有毒有害气体)或粉尘产生而

有可能污染食品的区域,应有适当的排除、收集或控制装置。

d)温湿度控制设施。根据产品和工艺特点,对需要进行温度、湿度控制区域的空气进行控制,建

立实时控制和监控措施,定期验证,并进行记录。

e)照明设施。厂房内有充足的自然采光或人工照明,如需在暴露食品和原料的正上方安装照明设

施,使用安全型照明设施或采取防护措施。

f)清洁消毒设施。配备足够的工器具和设备的专用清洁设施,必要时配备适宜的消毒设施。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