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青少年网络犯罪_第1页
论青少年网络犯罪_第2页
论青少年网络犯罪_第3页
论青少年网络犯罪_第4页
论青少年网络犯罪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青少年网络犯罪摘要:随着网络的兴起并不断发展,网络犯罪由之滋生。而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的网络犯罪群体,犯罪形式复杂多样,犯罪率不断上升,迫切需要进一步研究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和预防对策。青少年网络犯罪除了一般犯罪的特征外,还具有隐蔽性、高智能性、广泛性等特征。因此,从社会原因中的经济因素、网络环境因素、教育因素、法律因素和个人原因中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探究其形成的本质原因。在深刻认识其犯罪成因的基础上,在法律预防层面上的立法与普法预防层面完善执法依据支持,在社会预防层面中的网吧预防、学校与家庭预防加强对青少年认识与行为修正。关键词:青少年、网络犯罪、原因与对策一、青少年网络犯罪概述目前,青少年网络犯罪在法学界并没一个统一的、准确的定义。要想研究青少年网络犯罪,首先需要深入了解青少年网络犯罪中“青少年犯罪”、“网络犯罪”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而确定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定义,从而合理的界定了所研究的范围及问题的本质。(一)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概念研究青少年犯罪首先要明确青少年所包含的具体范围。青少年,从日常生活习惯的使用来看,应该包括“少年”和“青年”,即二者的简称。在我国《现代汉语词典》里,青少年指青年和少年,年轻的男女。对“少年”一词的解释是:指人十岁左右到十六岁左右的阶段;对“青年”一词的解释是:十六岁到三十岁左右的阶段。而现代心理学认为,“少年”是十岁左右到十五岁左右的年龄段;“青年”是十六岁到二十五岁左右的年龄段。我国教育界的部分学者认为:从11岁起到14岁为少年期;从15岁到19岁为狭义的青少年期;从11岁到25岁为广义的青少年期。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中,犯罪主体并没有“少年”、“青年”和“青少年”的称谓,而只有未成年人之说。青少年的称谓更多的存在于犯罪学、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因此青少年犯罪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概念。青少年犯罪是以行为主体的年龄特征为基层尺度归纳总结出来的一个犯罪类型,它主要指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所实施的全部犯罪,一般来说指主体进入青春期及青春期结束(未成年向成年过渡的特定年龄阶段),由于主客观原因而实施的各种犯罪的统称。因为青少年犯罪中“犯罪”的范围界定问题和青少年犯罪的刑事责任年龄界定问题目前还不能统一,从而造成我国的青少年犯罪定义有不同的区分。在我国司法统计方法上,青少年犯罪分别指的是14岁到18岁为未成年人犯罪;18岁至25岁为青年人犯罪,通常“青少年犯罪”是指18-}-25岁的人的犯罪,因为在25岁以前,己经成年,但处于青年期。14岁至18岁则被划为未成年人犯罪。还有的研究学者把我国的青少年犯罪的概念划分为狭义和广义之说。狭义的青少年犯罪概念表述为:己满14周岁未满26周岁的人实施了危害社会、触犯刑事法律,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从中可以看出,狭义的青少年犯罪概念是从刑法学的角度所下的犯罪概念。广义的青少年犯罪说:己满14周岁不满26周岁的青少年实施了违反刑法、应负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以及尚未达到犯罪程度,但同样危害了社会的违法行为。广义的青少年犯罪不仅包括触犯社会治安管理法规的一系列违法行为,而且包括青少年所实施的违反刑事法律的犯罪行为,还包涵违反传统道德规范的不良行为。由此可知,广义上的青少年犯罪说是犯罪学上的概念,其目的是为了方便研究预防青少年犯罪等问题。目前,就我国法学界而言,在研究青少年犯罪现象及历史变化等相关青少年犯罪问题时,主要还是以狭义上的青少年犯罪概念为基础进行的。在研究青少年犯罪成因、预防对策等方面的问题时,则以广义上的青少年犯罪概念为基础进行的。本文主要从犯罪学的角度研究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和预防对策,研究的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刑事立法提供借鉴,为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制止、打击对策提供借鉴,这契合广义青少年犯罪概念中所述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范围。所以倾向于广义的青少年犯罪的定义。网络是由两台以上的计算机构成,网络犯罪的核心构成手段就是计算机的操作,所以学界普遍认为网络犯罪又可称为计算机犯罪。就目前而言,我国将计算机犯罪犯罪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计算机犯罪认为,计算机犯罪是行为人实施的在主观或客观上涉及到计算机的一切犯罪行为。这主要层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关系的认识来界定计算机犯罪。但是,广义的计算机犯罪概念将一些传统的犯罪形式如盗窃计算机等普通的盗窃罪因“与计算机有关”而被纳入到计算机犯罪中去,显然不妥。狭义的计算机犯罪概念是指利用计算机操作所实施的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包括内存数据及程序)安全的犯罪行为。即在计算机犯罪中,计算机本身既是必需的犯罪工具,同时也是犯罪对象。但是我国《关于维护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决定草案》中规定的利用互联网造谣、诽谤或者发表、传播其他信息,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或者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或利用互联网窃取、泄露国家秘密、情报或者军事秘密;利用互联网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等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列为计算机犯罪。可见狭义的计算机犯罪定义过于狭窄。而公安部计算机管理监察司在上述广义与狭义两种概念的基础上给出的定义是:所谓计算机犯罪,就是在信息活动领域中,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或计算机信息知识作为手段,或者针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对国家、团体或个人造成危害,依据法律规定,应当予以刑罚处罚的行为。因此,本人认为为了更好的划定网络犯罪的范围,有利于预防对策的提出与实施,本文以公安部计算机管理监察司所述定义为基础,进行相应的研究。由于目前我国学界对青少年犯罪以及网络犯罪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进而使得对青少年网络犯罪也没有一个准确统一的概念。为了方便与研究,本文将青少年犯罪与网络犯罪二者主流概念结合,得出青少年网络犯罪是指,己满14周岁不满26周岁的青少年,在信息活动领域中,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或计算机信息体的权利。网络环境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污染,而青少年是网民的主力军,也就有不可推卸的之责任。教育因素研究认为,如果一个人从小受到良好的社会化教育,那么他就能够产生较高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形成良好的品质与习惯,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相反,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得不到知识教育和符合社会规范的教育,更容易接受不良环境的污染和刺激,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就我国教育而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构成了我国的教育阵地,从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所出现的问题也就成为促成青少年网络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1)家庭原因个体在社会化的时候受到父母等的影响十分严重,父母的言行是孩子学习、模仿的榜样,因此父母的行为方式与教育态度会对孩子有极大地潜移默化的影响。就我国家庭教育而言,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父母对孩子期望值过高,脱离实际;二是溺爱和过分管制交织;三是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四是因受限于文化水平或者在外工作等造成的留守儿童而无力管教;五是包庇纵容甚至教唆孩子犯罪。上述五大问题严重的阻碍了青少年社会化进程,青少年也因此而形成不良的品性和不健康心理,以致走上犯罪的道路。网络的普及和网络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也就在家庭教育问题作为基础的前提下,迅速的滋生以至于形成了严重的破坏网络秩序,侵犯公共或他人权利权益的行为。(2)学校原因学校教育作为从家庭走向社会的重要桥梁,作为培育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要途径。因此,学校教育的一点点偏差都会对青少年的成长造成重要影响,严重的就会使得青少年走向犯罪的道路。面临现代网络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教育在不同的教育阶段都有不同的教学,但是学校教育多注重计算机和互联网相应的操作能力的培养,缺乏对青少年进行相应的网络规范的教育。另外,学校教育中对性知识、性教育缺少必要的课程,教师在此方面的业务水平普遍比较低。如今,虽然不同的教育阶段开设了不同深度的心理学教育,并开办心理健康办公室为学生老师解决心理问题,但是此类教育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并且部分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师生并不认为自己有心理健康的问题,有的确实认为自己有心理健康问题,但碍于面子或怕受歧视等原因而就此放弃相应的介入治疗。由于学校教育的不完整等问题使得部分青少年利用网络传播淫秽色情,制造病毒木马等严重的扰乱网络秩序,侵犯网络安全。法律因素目前我国还没有网络犯罪这一罪名,并且还没有制定一部针对网络犯罪的法律。对于网络的保护主要有管理条例、管理办法等,在法律层面上的并不多,而对于网络犯罪也多按照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处理,对违法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也有限。另外,对于网络违法行为的认定及宣传并不完善,公安机关对于网路犯罪的侦查手段并不丰富,使得违法犯罪分子未受到相应的处置。对于青少年而言,法律意识淡薄,侥幸心理昌盛,敢于挑战法律底线。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网络犯罪的发生。个人原因犯罪作为一种个体行为,是由特定个人实施的,因此网络犯罪也就受制于个体生理和心理因素。从个体的角度研究网络犯罪有利于深刻认识网络犯罪的现象即本质,更对网络犯罪的预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生理原因在我国,18岁--25岁年龄层在犯罪总人口中的比重高出其在社会总人口中所占比重的2.30倍,而14岁--17岁年龄层也高出1.77倍,其他两个年龄层的犯罪人分布比重都大大低于正常人口的分布比。青少年所处的年龄段决定了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完善阶段,对于问题的认识比较的肤浅,对待外界诱惑的抵抗能力较差,容易受人蛊惑或者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缺乏冷静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面对网络世界纷繁复杂的环境和千奇百怪的诱惑面前,会因一时的冲动而做出错误的判断,以致违法犯罪。心理原因个体的心理因素是内外因素的犯罪个体身上的综合反映。在青少年时期,个体的不良意识形态会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不良的个体需要会刺激个体出现心理失衡现象,不正确的无法无天的法制观的观念会指导个体做出违法犯罪行为。现代网络信息鱼目混珠,在一定程度上诱导个体为满足心理需要而制造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例如,利用微博等自媒体制造虚假信息来攻击他人,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有时纯粹为了满足自己上网玩乐的需要,制造例如世界末日的谣言,造成社会不必要的恐慌。青少年网络犯罪的预防(一)法律预防1.立法预防当前关于治理网络犯罪的法律法规主要是《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条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和第二百八十六条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两个关于网络犯罪的罪名,其余多停留在不同层次的管理条例和管理办法的层面上,并且对于犯罪的惩罚力度有限,而对于部分青少年中因为年龄小于18岁而减轻、从轻或免于刑事处罚。这都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犯罪的发生,一次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立法并丰富处罚措施。立法具有滞后性。在我国网络高速发展的时候,网络经济、网络政治、网络文化等油然而生。现实环境与网络环境的联系不断加大,而网络立法并不完善,网络问题的层出不穷丞需解决,网络犯罪立法迫在眉睫。针对网络犯罪问题的立法应该在我国现有的法律和相应的网络管理条例与办法的基础上,针对不断变化的网络失范问题,合理的界定罪与非罪,增加相应的罪名并制定切实有效的惩罚机制。让守法者畏惧,让执法者有法可依。当然,立法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就需要在网络立法未出台之前,完善现有的相应网络犯罪的罪名,合理的运用刑法等现有的法律,及时有效的惩治违法犯罪行为,净化网络环境,让网络使用者更加放心。普法预防网络作为新兴事物,其使用所要遵循的网络规范并不明确。特别是在如今部分青少年并不在接受学校的教育时期,如何让其了解并遵循网络规范,还需要加大普法宣传。通过学校课堂和网络双轨宣传,让网络使用者明确自己的行为是否合法,进而遵循网络使用的法律法规,净化网络环境。网络经济时代还需要规范网络经济运行主体制定合理的运行程序,最大限度的防止预防制止不法侵害,给消费者创造安全的参与环境。面对物联网的兴起,迫切需要参与主体在法律约束的范围内完善自己的运行规则,让违法者无机可乘。普法宣传是一个长久性的工作,需进一步加大投入并整合社会资源,发动志愿者,充分运用民间组织,在全社会中加强宣传。另外可以利用网络优势资源,指导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科学的利用网络,防止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和遭受不法犯罪分子的侵害。(二)社会预防1.网吧管理预防网吧经营者为了经济利益会让许多未成年人进入网吧,而这部分未成年多在青少年的范围内。因为没有身份证,所以并没有实名的上网登记,因此这部分人会毫无顾忌的肆意妄为,任意发布信息,传播淫秽信息。为此,一方面各主管部门应该加大对网吧的管理力度,上级部门应该严格监督各执法部门,促使网吧良性运营。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建立绿色安全的网吧,让各方面素质过硬学生进行管理,这即整合了资源,又降低了运行成本,还保证了相关专业学生拥有了实践机会。家庭教育部分家庭已经拥有了网络,这为孩子在网络上浏览、学习一些违法的操作方法提供了便利。家长的教育就因此显得格外重要,平时有重点的教育孩子合理的利用网络,准确的区分是非对错的信息,对于不良信息坚决抵制,不明白的及时请教。另外,对于有网络爱好的孩子,加强正确利用的灌输教育,不能因为一时的冲动或者某种目的而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据目前的有关专家学者的研究,网络犯罪中有相当部分犯罪嫌疑人来自单亲家庭。由于父母的离异,特别是孩子比较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的孩子,缺乏某一方的爱护及教育,思想与行为会有所偏执,性格孤僻,网络世界中的游戏一级言论自由会促使此类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所以,当代政府有关部门,可以通过网络等方式加强父母对孩子成长的认识,总价沟通,保证孩子不仅生理健康,还需心理健康。另外,部分青少年网络犯罪分子由于利益熏心,铤而走险实施犯罪,作为家长应该从小给孩子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家庭教育不仅是父母等家长的事,也是孩子自身的事。在成长的过程中要加强自律和区分是非对错的能力。为此,网络主管部门可以在网络上开展健康用网教育,渗透违法责任意识,曾根本上解决青少年思想与意识领域的问题。3.学校教育学校作为个人成长的第二课堂,学校的教育至关重要。近年来,计算机教育在不断向低龄化开展。初中生就可以在课堂上学习到计算机和网络的有关知识,而此年龄段的个体对问题的自我把握程度并不高,好奇心强,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正常的课本教学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疑问的发掘和回复。适当的开展计算机违法犯罪教育,让其认清此领域正常操作与违法操作的界限。现代社会由于多种原因交错造成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频频出现,报复社会心里积聚重生,利用网络便利发泄情绪。例如2006年10月16日由25岁的中国湖北武汉新洲区人李俊因为求职失败报复社会所编写熊猫烧香病毒。这充分说明犯罪嫌疑人在求学期间没有形成正确就业观,心理不平衡才制造此病毒,即是展现自我才华有在报复社会。学校应从义务教育阶段加大对心理教育的投入,让心理教育真正用在实处,起到真实的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