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中职单招语文复习课件 现代文阅读_第1页
2024届中职单招语文复习课件 现代文阅读_第2页
2024届中职单招语文复习课件 现代文阅读_第3页
2024届中职单招语文复习课件 现代文阅读_第4页
2024届中职单招语文复习课件 现代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现代文阅读复习指南

现代文阅读复习时要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分“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三类,这三类文本有着明显的特征,命题的形式、考查的重点也有所不同,因此考生在复习时需要找准自身在现代文阅读方面比较薄弱的阅读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第二,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在此基础上训练阅读鉴赏能力。阅读能力的提升应当从课内开始,延伸到试卷当中。因此要重视教材中的重点篇目。此外,还要重视各种阅读文本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比如,阅读实用类文本中的科普说明文必须要熟练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用的说明顺序、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等基础知识。命题探究现代文阅读部分常考的内容有: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概括段落大意和全文主旨,揭示写作意图;正确判断常见的修辞手法;等等。一般考查学生的以下几种能力。理解:指领会能力。要求具备理解现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能力,能够领会日常交际语言中的意思表达、目的和意图。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的能力。要求在阅读过程中,能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语言特色。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能力。要求能够对现代文进行鉴赏、分析、评价。第一节

论述类文本阅读知识点一

论述类文本的分类、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论述类文本包括说理散文、杂文、论文、评论等,以理性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要了解论述类文本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法,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第一节

论述类文本阅读知识点二

论述类文本的文章结构与思路

1.文章结构

文章结构是指作者对语言材料的组织和安排,包括谋篇布局以及安排文章内部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层次关系,是文章思路的具体外现。作者对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文章思路的发展,都要通过文章结构和层次传达出来。第一节

论述类文本阅读知识点二

论述类文本的文章结构与思路

2.文章思路

文章思路是按照一定的逻辑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这个路径和脉络实际是一个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过程,要求围绕一个中心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一个方面到多个方面,沿着一个中心线索,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组成一个严密的整体。文章的结构安排是由思路决定的,思路是结构安排的依据和理由,文章的结构组织是否清晰、严密,可以表明作者的思路是否清晰、严密,而思路是否清晰、严密,又表明对所写的客观事物是否形成了鲜明的印象、想法、态度与情感。第一节

论述类文本阅读知识点三

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方法

解答任何阅读题的前提都是“读懂文章”。所以解答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快速“初读”全文,勾画重要的句子,并弄清以下三个问题。

1.写什么

对于论述类文本阅读,我们首先要基本弄清文章“写什么”。要明确文章“写什么”,可以在快速“扫描”文章的基础上关注文章的标题。标题在一篇文章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交代写作对象或文章重要内容;起线索作用;有着象征作用,能暗示文章主旨;表明作者态度或情感;等等。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第一节

论述类文本阅读知识点三

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方法

2.怎么写

把握文本的结构脉络,要根据文本材料安排的顺序,弄清文本各段落的大意,了解全篇的结构层次。也就是要明白作者首先写了什么,然后又写了什么。任何一篇作品都有其独特的行文思路,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有助于考生对文章思想内容、情感主旨的把握。通过以下做法可以清晰地将文章脉络层次呈现出来:(1)段意的归纳、层次的划分。找出文章各段说的是什么,是从哪些角度来说的。(2)内在联系的把握。借助相关表达技巧厘清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是如何穿插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整体的。(3)线索的捕捉。线索有着串起全文的作用。(4)关键段落的分辨。分清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归旨段等。第一节

论述类文本阅读知识点三

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方法

3.为何写

借助勾画文章中的关键语句来准确解决“为何写”这个问题。所谓文章中的关键语句是指中心句、抒情句、议论句、过渡句、修辞句、总结句等,这些句子或塑造了形象的主要特点,或流露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或体现了作者的态度观点,具有极大的表现力和概括力。抓住这些关键句子,有效地提取要点,再结合文体特点等,有助于考生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而领会文章的主题思想。另外,在解读文章的时候,考生不能忽略文章的开头、结尾,作者以及作品的背景等。第一节

论述类文本阅读知识点四

常见题型与解题方法

1.词语理解题

“重要词语、概念”是就词语、概念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常常与文章的整体内容和要传达的主要信息密切相关。理解文中的“重要词语、概念”往往是理解整篇文章的重要环节。“重要词语、概念”在文中有的相对集中,有的散见于全文各处,需要整合归纳。“理解”是指以准确判断词语的本义或概念的本质属性为基础筛选出文中有关的重要信息。

做词语理解题要先读题,找到词语在原文中的位置,结合上下文语境,比对选项的解释是否符合文意。对于具有“指代”特点的词语,应厘清指代对象的位置和范围,根据语境确定指代的内容。第一节

论述类文本阅读知识点四

常见题型与解题方法

1.词语理解题第一节

论述类文本阅读知识点四

常见题型与解题方法

2.句子的含义题

“重要句子”多是就它们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而言的,主要指能够表达作者所持观点或是概括文章某一局部内容要点的句子,以及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1)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多为体现作品主要观点、作者情感倾向的关键句,其具体内容包括:①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②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义(临时义)。③句外意义(言外之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

(2)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多为表意含蓄、对增强文章表达效果有重要作用的句子,多运用比喻、拟人、双关、反语等手法。第一节

论述类文本阅读知识点四

常见题型与解题方法

2.句子的含义题

(3)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①单句:多为修饰语较多的句子,如含有指示代词、时间名词、方位名词、程度副词等修饰限制性词语,常起到显示信息的作用。可以通过压缩句子主干、删繁就简的方法,迅速把握长句表达的主要意思,筛选出句子所表达的重要信息。②复句:意义上紧密联系,结构上互不包含。其相互关系有条件关系(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并列关系,承接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因果关系,复指,总分(分总)、说明(含阐述、解说、指代)等。复句意思可从辨析句间关系入手,看本句与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也可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如果是总领句,就要结合其领起的范围作答;如果是总结句,就要联系上文各层次中心词句进行分析。第一节

论述类文本阅读知识点四

常见题型与解题方法

2.句子的含义题

理解句子的含义题,必须联系具体语境,关注表达技巧,透过文字的表面义,体味其深刻的含义。在选择题的考查中,往往以判断句子理解正误的形式出现。考生在通过上下文正确理解句子含义的基础上,要尽量避免误入命题陷阱。命题设误的类型通常有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时态、正话反说、颠倒因果、强加因果、无中生有、答非所问等。另外,应注意以下问题:①不能只看选项本身的对错,注意选项是否答非所问。②有的选项要选最佳答案,而非正误选择。③题干涉及几层意思,选项中就要答全几层意思。第一节

论述类文本阅读知识点四

常见题型与解题方法

2.句子的含义题第一节

论述类文本阅读知识点四

常见题型与解题方法

3.筛选整合题

筛选是对信息搜寻、辨别及提取的过程,这是达到阅读目的的重要手段;整合是指对信息按照题目要求进行组合加工的过程,这是答题的重要手段。

完成这类题目,首先要根据题目要求找准对应区域,定位筛选,去粗存精,去次留主,把符合题目要求的词句等语言材料挑选出来;然后进行综合、归纳,概括相关信息,并与选项进行有效比对。

在比对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选项是否存在以下问题:概括不全,遗漏要点;断章取义,主次不清;区域不明,错误嫁接;脱离文本,无中生有;等等。第一节

论述类文本阅读知识点四

常见题型与解题方法

4.分析概括鉴赏题

这类题目是难度最大的,因为其涉及的内容面广、意蕴深,包括表现手法、构思技巧、形象特点、选材剪裁、语言特点、意境把握、主旨提炼等方面。

完成这类题目,就需要对相关方面进行准确把握、分辨、解析、领悟、审视等,也需要考生对各类手法、技巧、结构等方面的知识及其作用有所了解、掌握,并能恰当运用。解题时,可在准确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借助自己知识的积累,将选项的内容结合上下文进行精准辨析,有效比对,逐一排除。第一节

论述类文本阅读知识点四

常见题型与解题方法

4.分析概括鉴赏题典型例题

典例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孝道的情感与外推

①孝是人生自然生发的亲情情感。任何个人都因其父母而来到这个世界上,并且,人的幼年与其他动物不同。一匹马或一只羊,一生下来,只要风把它的皮毛一吹干,它就可以在草原上奔跑起来。而人的生命是如此脆弱,只有亲人时时刻刻地关照,才可度过其婴儿期。正是因为父母无私的爱,才使得子女得以成人。在子女年幼时,父母为子女尽心操心,是父母的责任与本分。孔子说:“父母唯其疾之忧。”人爱自己的生命,因而爱生养他的亲人。父母与子女的爱是自然生发的,而不是外力强加的,因而是无条件的道德情感。相反,不践行孝道是不道德的,在人的孩提时代,当我们觉察到自己的存在时,我们就知道自己已经有了双亲。基于对父母的爱和尊重之上的孝起初是孩子天性和爱心的觉醒,经过强化和培养,会逐渐成就孝道,然后进一步成为超越任何个人私利的人格。典型例题

典例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孝道的情感与外推

②孝的培育以父母对子女的天然情感和关照为前提。如果没有子女对父母的爱,也就没有最基本的爱的情感。子女为父母尽孝,是在子女成长懂事之后才有的。在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中形成了一种基本的情感相通关系,或有一个基本的移情现象,它使得父母特别理会到孩子的需要,而孩子则尤其亲近父母。两者相互都有亲近感,达到爱的统一。子女尽孝也就是爱的体现,这样一种爱,也是人对父母之外的他人的爱的起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蕴含着父母养育子女、子女赡养父母的义务。这种关系既不是契约协定,也不是任何意义上的交换,而是人性的自然产物。因而,这里有着不可推卸的道德责任。所以作为普遍的出发点,孝应该放在一个持续的相互关系中加以考察。典型例题

典例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孝道的情感与外推

③治国平天下是传统儒家的理想,从孝道上看,也就是把孝道弘扬光大,达到孝治天下。儒家伦理的核心是“仁”的概念,而“仁”的核心则是“孝悌”。在孔子那里,他以“仁”为最高道德要求,而“孝悌”则是仁的基础。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并且明确地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儒家的基本教育是道德教育,而在道德教育中,孝的教育尤为重要。这里还需要指出一点,即儒家往往“孝悌”并用,孝是指对父母的德性要求,而悌则是指兄弟之间的相互尊重,但前者更为根本。典型例题1.第①段中,文章认为孝这种情感的产生是无条件的,其理由是(

)。A.人都是因为父母而来到这个世界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B.人的生命比动物更脆弱,需要被照顾才能度过婴儿期。C.孝是一种亲情,这种情感是自然生发而非外力强加的。D.孝是一种道德规范,子女对父母不践行孝道是不道德的。【参考答案】C【名师解读】根据第①段的内容筛选出阐述孝这种情感的产生是无条件的的相关语句,如“孝是人生自然生发的亲情情感”“父母与子女的爱是自然生发的,而不是外力强加的,因而是无条件的道德情感”。结合文段对此进行分析。典型例题2.第②段谈及孝的情感培养,下列对孝的情感生发培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是子女对父母的敬爱,不过前提是父母对子女有天然的关爱情感。B.父母现在对子女好,子女将来才会对父母好,实质构成了情感交换。C.孝体现出子女爱父母的情感,这种情感也是爱其他人的情感的起点。D.因情感相通,子女的需求父母特别能理会,故对父母尤其有亲近感。【参考答案】B【名师解读】将选项带入文章第②段进行比对分析,父母与子女之间形成的是“一种基本的情感相通关系”,而不是一种情感交换关系。典型例题3.下列关于“悌”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悌是孔子提倡的“仁”的核心之一。B.悌是个人道德行为的重要体现。C.悌是指兄弟之间的亲情要求。D.悌是儒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要求。【参考答案】D【名师解读】结合文章第③段首句“治国平天下是传统儒家的理想,从孝道上看,也就是把孝道弘扬光大,达到孝治天下”与末句“这里还需要指出一点,即儒家往往‘孝悌’并用……但前者更为根本”分析,应该是“孝”更为重要,而不是“悌”,“悌”还达不到“儒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要求”这个地位。典型例题4.下列对“孝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悌是儒家道德的主观要求,与自然法则无关。B.儒家对孝与悌的教育有差异,孝比悌更根本。C.孝悌的情感行为所发生的范围首先是在家庭中。D.儒家思想孝悌并用的原因之一是治国需先治家。【参考答案】A【名师解读】题干要求是对“孝悌”这个概念进行理解与分析,文中这个概念直接出现是在第③段,但选项所涉及的内容需要对整个文段进行理解,并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推理。A项中“主观要求”“与自然法则无关”的表述不当。第二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

实用类文本一般包括传记、新闻、访谈、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要了解传记、新闻、访谈、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实用类文本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等。

实用类文本阅读常见的考点有: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对文本的某种特色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人文精神,探讨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等等。第二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知识点一

传记

1.传记的内涵

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所处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传记单称“传”,属广义散文里的一种文体,处于历史和文学的边缘地带,既有历史的特征,要求“尊重历史”;又有文学的特征,人物形象、语言都要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第二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知识点一

传记

2.传记的分类

(1)人物传记:属于文学性传记,其表现手法比较接近于小说,在真实的基础上,可以运用想象来恢复其缺失的事件环节或细节。这类作品篇幅一般较长,若以之为材料命题,则大多采用节选的形式。

(2)回忆录与自传:回忆录往往用第一人称来叙述,传主一般是作者自己,但也可能作者只是一个见证人,要注意其回忆叙述的技巧。自传亦属于自述性文学作品,是一种以第一人称叙述的人物传记。这类作品一般篇幅也较长,若以之为材料命题也大多采用节选的形式。

(3)评传:夹杂着作者评述的一种文体,兼具传记和评论的特点,因此可以写得比较简短。

(4)小传:主要是一种附着于著述之中的简短文字,它粗线条、简要地介绍传主的社会经历、思想轨迹、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第二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知识点一

传记

3.传记的文体特点

(1)真实性:真实性是传记的生命。传记必须以真人真事为依据,再现历史,再现人物,做到人真、事真、言真、情真,以真取信,以真感人。

(2)文学性:传记不是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而是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蕴含着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

(3)时代性:传主一般是某个时代、某个领域内较突出的人物,他身上一定有时代的印记,能体现时代精神与风貌。

(4)概括性:传记不可能表现人物一生完整的经历,都是以小见大,一般要求选材精当、高度概括,选择能充分体现传主特点的典型事迹来写。第二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知识点一

传记

4.传记的阅读方法

(1)知人。掌握文中所写之人,包括文章写了几个人、主要人物是谁、次要人物有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何等,弄清基本事实、传主的人生经历及性格特征。

(2)明事。弄清楚作品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几件事。如果只写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果是写几件事,就要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和事件之间的关系。

(3)辩理。分析作者借助所叙之事,对人物做出怎样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道理,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有的是作者明说的,即作者通过评论表现出来的,有的则是借人物之口,或是在叙事中透露出来的。第二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知识点一

传记

5.传记的解题技巧

(1)概括和分析传主形象:筛选出文章的主要信息,归纳出传主的形象特点,并举出文中的具体例子加以分析佐证。

(2)分析写作手法:首先,明确传记类别,了解不同类别的传记各自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文本加以辨别分析;其次,了解传记常用的写作手法,结合文本加以判断分析。

(3)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①明确作者表述的观点;②分点列举事实依据(或理由);③结合文本内容合理分析;④联系现实,对相关内容进行个性化解读。第二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知识点二

新闻

1.新闻的内涵

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2.新闻的分类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电视新闻、新闻评论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3.新闻的文体特点

(1)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2)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蕴含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第二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知识点二

新闻

4.新闻的阅读方法

从表达方式看,新闻以记叙为主,因此,可以借鉴阅读记叙文的方法,结合新闻的特点来理解文本。

(1)揣摩新闻标题隐藏的信息,辨明新闻记叙的对象,并区分出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讯。

(2)理清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把握文本线索,目的是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借此可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

(3)辨析文本采用的叙述方式。消息一般都是采用“倒金字塔”式(即先说结果,再说重要事实,最后说次要内容),这跟一般的记叙文不同。而通讯的叙述方式则比较灵活,有顺叙、倒叙,中间或许还会有插叙、补叙等。第二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知识点二

新闻

4.新闻的阅读方法

(4)分析语言特色。新闻语言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准确、真实。新闻中表示时间、地点或数量的词语,还有表示程度的词语,都能显示出新闻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5)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可以按照下面的思路进行:观点—引据—论述—小结。同时,必须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

(6)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结合相关事实,分析人物的精神品质,揭示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第二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知识点三

访谈

1.访谈的内涵

访谈是就某个人、某件事、某个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访谈可以是对新闻人物或时尚人物的报道,可以是对某一新闻事件或历史事件的采访和记录,也可以是对正在发生的或人们所普遍关心的某种社会问题的报道,而在这几种类型中,最常见、报道得最多的是人物专访。第二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知识点三

访谈

2.访谈的基本特征

(1)针对性:由于访谈主要是在现实的情景中对一定的对象、事件或问题进行提问的,所以它的针对性是十分明确的。

(2)专题性:访谈的问题需要经过高度的提炼,突出某一方面的问题,集中在某一个点上,不能求大求全,否则会影响问题的深入性,体现不了新闻的价值。专访的问题多半是带有现实意义的,突出了一定的主题思想。

(3)典型性:访问的对象、设定的问题、谈论的事件有一定的典型性,也就是说访谈的内容具有代表性。它应该是在一定的起点或一定的高度上,对可以成为“话题”的、新鲜的事实的报道,对大众普遍关心的、能引起共鸣的问题进行的专访。第二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知识点三

访谈

3.访谈的阅读方法

(1)浏览全文,把握话题。

(2)区分对象,把握问题。将访问者与访谈对象的文字分开,先读访问者(提问者)的问题,把握有哪些主要问题,再阅读访谈对象的文字,大致把握其回答内容。

(3)掌握提问技巧,品味回答语言。访问者的提问是有一定的提问技巧的,如直问、追问、推问等。访谈对象的回答更是一门语言艺术,需要细细品味,领悟其中内涵。

(4)把握关键,深入内核。重点精读提问者提出的一些关键问题和访谈对象的关键回答,深入研究其核心内容,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访谈内容、访谈主题。第二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知识点四

调查报告

1.调查报告的内涵

调查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搜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或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

2.调查报告的特点

(1)写实性:调查报告在占有大量现实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用叙述性的语言实事求是地反映某一客观事物。

(2)针对性:调查报告一般有比较明确的意向,相关的调查取证都是针对和围绕某一综合性或专题性问题展开的。

(3)逻辑性:调查报告离不开确凿的事实,但又不是材料的机械堆砌,而是对核实无误的数据和事实进行严密的逻辑论证。第二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知识点四

调查报告

3.调查报告的形式结构

从外部形式上看,调查报告由标题、前言、主体、结语四个部分组成。

(1)标题有单标题、双标题两种形式。

(2)前言常用的有提要式、交代式、问题式三种形式。

(3)主体部分主要有用观点串联材料、以材料的性质归类分层、以调查过程的不同阶段自然形成层次三种形式。

(4)结尾部分常显示作者的观点,对主体部分的内容进行概括、升华。常见的写法有下述三种:①概括全文,明确主旨;②指出问题,启发思考;③针对问题,提出建议。第二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知识点四

调查报告

4.调查报告的阅读方法

(1)快速准确地把握调查报告的内容。

①快速阅读文章第一段(开头部分),把握调查的对象、内容。

②阅读全文,了解清楚事件的起因、发展和结果,注意事件的细节。

③重点精读调查者总结搜集的一些数据和发表议论的部分,深入研究其核心内容。

(2)注意调查报告中观点与材料的统一。

调查报告可以先摆材料后提观点;也可以先提观点,再用材料加以说明;有时虽不明显地提出观点,但可以从阐述中看出观点。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一定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的高度统一,以便更好地表现主题。第二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知识点五

科普文章

1.科普文章的内涵

科普就是科学普及的简称。科普文章就是把人类研究开发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以及融于其中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传播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使之为公众所理解,用以开发智力、提高素质、培养人才、发展生产力,并使公众有能力参与科技政策的决策,促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文体。

2.科普文章的类别

科普文章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科学小品文,一种是科学说明文。第二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知识点五

科普文章

3.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

(1)抓特征。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把握说明对象及特点,包括颜色、形状、性能、习性、结构、程序及发展规律等。

(2)理顺序。常见的有:①时间顺序,即根据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过程,按照时间先后加以说明;②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构造部件的空间方位来介绍;③逻辑顺序,即根据事物之间或者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的主次、因果、一般和特殊等关系来确定说明内容的先后顺序。

(3)找方法。科普文章属于说明文,要运用一些说明方法来介绍说明对象的特征,比如下定义、作诠释、分类别、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等。同时,科普文章又具有文学性,还要运用相应的写作手法增强可读性,便于读者理解。

(4)品语言。科普文章旨在向公众介绍一定的科学知识,既要求语言严密、准确、通俗、全面,又不失生动和深刻。品味语言,可以探究文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体会科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第二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知识点六

常见题型与解题方法

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第二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知识点六

常见题型与解题方法

2.探究材料题典型例题

典例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罗阳:才见霓虹君已去英雄谢幕海天间

我国自主研制的舰载机歼15顺利完成起降航母训练,战机美丽雄健的起降身姿,相信会永远定格在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的脑海中。然而,2012年11月25日,就在“辽宁舰”完成训练任务靠岸后,罗阳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经抢救无效殉职,享年51岁。“自己整个的任务都已经完成了,非常欣慰”

按照计划,罗阳登上“辽宁舰”,参加舰载机歼15的起降训练任务。对于航母和歼-15飞机来说,这个训练至关重要。

作为歼-15飞机的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感到责任重大、心潮澎湃。“压力之大,责任之重,难以想象。”和罗阳一起在“辽宁舰”上参加训练的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党委书记褚晓文说。典型例题

歼-15成功起降后,罗阳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由于此前训练任务异常繁重,加之船上有保密要求,直到任务成功完成后,他才跟妻子通了一次电话。罗阳对妻子说:“自己整个的任务都已经完成了,非常欣慰。”没想到这次通话竟成了他和家人最后一次通话。

“从上航母前一周到最后牺牲,罗阳的行程紧张,非常劳累。”褚晓文告诉记者,“他率沈飞①参加珠海航展,然后飞到北京参加会议,回到辽宁后又搭乘直升机飞赴大连‘辽宁舰’,可以说是马不停蹄。上了航母,把东西放好,他一分钟都没有休息就上了塔台。”

褚晓文回忆,自己曾劝罗阳休息一会儿再干。“前面耽误的活儿太多了,得赶回来。”罗阳这样回答他。

罗阳在航母上的各个监测点一丝不苟地检查,检测各个系统;晚上参加海事协调会,和试飞人员沟通。

褚晓文说:“他非常疲惫。要知道,除了歼-15飞机,罗阳他们还承担着多个重点型号战机的研发任务。”典型例题

也许是前期的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伤害了罗阳本来强健的身体。11月25日12时许,罗阳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英年早逝。

据了解,罗阳原来每年都会做体检,未曾发现什么异常。今年由于工作异常忙碌,集团年初的体检,他没能参加,潜在的心脏问题也没有及时被发现。“航空报国是使命,不是荣誉”

前20年研发设计飞机,后10年制造生产飞机,这是罗阳30年航空报国的人生轨迹。

罗阳1982年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后,分配至中航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任设计员,先后担任九室党支部副书记、副主任,组织部副部长、部长,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兼副所长。

从事研发及管理工作20年后,罗阳2002年7月改任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副董事长,后任董事长、总经理兼党委副书记,2008年12月兼任中航航空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分党组成员。典型例题

“我们这一代人,有着自觉承担国家使命的责任感。”褚晓文说,“尤其是航空工业的人,有着强烈的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担当意识。”

罗阳服务过的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沈飞集团曾为中国贡献了歼6、歼8等几代主力战机。

近年来,作为我国重要的歼击机制造基地之一,沈飞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型号战机的研发任务。

“沈飞的责任实质是国家责任。”罗阳生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企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人的特殊性。和一般企业相比,沈飞有8个字,‘恪尽职守、不负重托’。”

“航空报国是使命,而不是荣誉。”这是人们记住的罗阳生前的一句话。

【注】①沈飞: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相关链接

(1)罗阳曾就读于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小学、天星桥中学。典型例题

相关链接

(2)罗阳殉职后,网友留言:“中国的强大,每一步都充满着艰辛,有汗水,有泪水,更有热血!为国家强大而献身的人永垂不朽!”“当歼15展翅腾飞的时候,我们要感谢‘罗阳们’勤勉踏实的工作,为了国力的提升,他们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向他们致敬!”

(3)网传歌颂罗阳的歌曲《我的英雄》:“当我叫你英雄的时候你是否听见?这一去请不要走得太遥远。当我叫你英雄的时候我泪流满面,双手化翼梦想翱翔蓝天。转身瞬间你的身影海天间,我懂了什么是再见。你在眷恋我在想你的海边,我懂了什么是永远。等到这一天却说了再见,海的声音呼唤回头看一眼。壮志豪情已是云霞满天,长长的海岸线一行行永恒的诺言。等到这一天却有些缠绵,浪涛挽留落在梦里的火焰。生命这样成为阳光点点,深深的大海里,一次次耀眼地闪现。”典型例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先写我国自主研制的舰载机的成功起降,接着笔锋一转,写现场总指挥罗阳的英年殉职,大喜继之以大悲,给人以强烈的情感震撼。B.文章善于用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形象,而罗阳的语言朴实自然,浅显易懂,没有什么大道理,着意突出了罗阳低调踏实、平易近人的一面。C.罗阳以身殉职,为国家使命而牺牲了最宝贵的生命,这与他在重庆求学期间受到红岩精神的深刻影响密不可分。D.“罗阳们”自觉承担国家使命,为了国力提升而勤勉踏实工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因而可歌可泣,值得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典型例题【参考答案】A【名师解读】B项,“罗阳的语言朴实自然,浅显易懂,没有什么大道理”错,文中罗阳的语言并不全都朴实自然、浅显易懂的,如“企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人的特殊性”“航空报国是使命,而不是荣誉”等具有一定的深度。C项,“这与他在重庆求学期间受到红岩精神的深刻影响密不可分”这一说法于文无据。D项,“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错,并非所有承担国家使命、勤勉工作的人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且,“……因而……”强加因果。典型例题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压力之大,责任之重,难以想象。”罗阳的这句话表明他承受的巨大压力和肩负的重大责任超乎常人想象。B.“自己整个的任务都已经完成了,非常欣慰。”这是罗阳最后的话,反映了罗阳完成重大使命后的如释重负之感和由衷的自豪感。C.“前面耽误的活儿太多了,得赶回来。”这是罗阳拒绝休息的理由,足见罗阳的责任心之强、工作热情之高。D.“航空报国是使命,而不是荣誉。”这说明在罗阳的心里,使命和荣誉是不可得兼的,有时为了国家使命,必须舍弃个人荣誉。典型例题【参考答案】C【名师解读】A项,“压力之大,责任之重,难以想象”这句话并非罗阳所说,而是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党委书记褚晓文所说。B项,“这是罗阳最后的话”错,这是罗阳最后一次与家人通话的内容,但是否为他人生中“最后的话”与文无据。D项,“使命和荣誉是不可得兼的”这一说法于文无据。典型例题

3.有人评论说:“罗阳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请从材料中找出此论的依据。【参考答案】①信念的能量:罗阳始终以航空报国、强军富民为信仰,自觉承担国家使命,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②大爱的胸怀:罗阳认为沈飞的责任实质是国家责任;罗阳在“辽宁舰”指挥舰载机起降训练期间,只在任务成功完成后与妻子通过一次电话。③忘我的精神:罗阳因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而伤害了本来强健的身体,也错过了体检,最终不幸殉职。④进取的锐气:罗阳前20年研发设计飞机,后10年制造生产飞机;罗阳克服巨大的压力,完成了舰载机起降训练任务。除此之外,罗阳他们还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型号战机的研发任务。【名师解读】题干提及罗阳四个方面的品质,分别为: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回答时,应从原文中找出相关信息,一一分析验证。如和信念相关的应是罗阳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大爱相关的应是对祖国的热爱,和忘我相关的应是高强度的工作、不求回报的风险,和进取相关的应是工作方面的业绩。典型例题

典例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所谓热污染,是指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废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热污染可以污染大气和水体。火力发电厂排出的生产性废水中均含有大量的废热,这些废热排入地面水体后,能够使水温升高。在工业发达的美国,每天排放的冷却水达4.5亿立方米,接近全国用水的1/3。这些废水含热量约2500亿千卡,足够使2.5亿立方米的水温升高10℃。

热污染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是水生生物,由于水温升高使水中溶解氧减少,水体处于缺氧状态,同时又使水生生物代谢率增高而需要更多的氧,这会造成一些水生生物在热效力的作用下发育受阻或死亡,从而影响环境和生态平衡。此外,河水水温上升给一些致病微生物造成一个人工温床,使它们得以滋生、泛滥,引起疾病流行,危害人类健康。1965年,澳大利亚曾流行过一种脑膜炎,后经科学家证实,其祸根是一种变形虫,由于发电厂排出的热水使河水温度升高,这种变形虫在温水中大量孳生,造成水源污染而引起了这次脑膜炎的流行。典型例题

典例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随着人口和耗电量的增长,城市排入大气的热量日益增多。按照热力学定律,人类使用的全部能量将转化为热,传入大气,逸向天空。这样一来,上升气流减弱,阻碍了云雨的形成,造成了局部干旱,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近一个世纪以来,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气候变暖,冰川积雪融化,使海水水位上升,一些原本十分炎热的城市变得更热。专家们预测,如按现在能源消耗速度计算,一个世纪后全球温度会发生重大的变化。

造成热污染最根本的原因是能源未能被最有效、最合理地使用。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环境热污染将日益严重。然而,人们尚未有一个量值来规定其污染程度,这表明人们并未对热污染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此,科学家呼吁尽快制定环境热污染的控制标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热污染。典型例题1.下列关于“热污染”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热污染”是一种包括大气和水体污染在内的环境污染。B.“热污染”的热量来源是人类历史进程中工业污染和生活排放的废热。C.地面水温升高是废热对水体污染的直接表现。D.“热污染”是由于对能源利用缺乏先进的技术造成的。【参考答案】C【名师解读】文章第一段第一句指出,“所谓热污染,是指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废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热污染可以污染大气和水体”,但这不代表“热污染”是一种包括大气和水体污染在内的环境污染,排除A项。根据以上定义同样可知,“热污染”的热量来源是“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而不是“人类历史进程中工业污染和生活排放的废热”,排除B项。D项明显错误。典型例题2.下列选项中,符合本文文意的一项是(

)。A.“热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B.“热污染”主要的受害者是水生生物。C.局部干旱是“热污染”产生的恶果之一。D.至今我们还没有有效治理“热污染”的方法。【参考答案】C【名师解读】根据文意,A项,“热污染”的主要来源应该是“废热”,而不是“工业废水”。B项,“热污染”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是“水生生物”,但是“水生生物”并非主要的受害者。D项,文章没有提及。第三节

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一般以小说、散文为主。

文学类文本常见的考点有: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词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中的艺术魅力,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做出评价;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以及内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品中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意图,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第三节

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点一

小说

1.小说的概念

小说是四大文学样式(散文、小说、诗歌、戏剧)之一,它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是拥有完整布局、发展及主题的文学作品。

中国的小说历经先秦的古代神话小说、汉晋六朝的志人志怪小说、隋唐的传奇小说、宋元的话本小说、明清的章回小说、现当代的白话小说以及当前兴起的网络小说。按照小说的历史时期,可划分为两大阶段:新文化运动以前,可称作古典小说阶段;新文化运动以后,可称作现当代小说阶段。第三节

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点一

小说

2.小说的特点及要素

(1)小说的特点。小说具有以下六个特点。①视角独到,以小见大。②人物形象,个性鲜明。③心灵刻画,入木三分。④情节安排,匠心独运。⑤环境描写,烘云托月。⑥虚构写实,相辅相成。第三节

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点一

小说

2.小说的特点及要素

(2)小说的要素。小说主要包括三个要素,即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

①人物形象。人物的核心是思想性格,人物描写的角度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侧面描写通常以他人或事物来反映该人物,又叫侧面烘托。小说塑造人物,可以以某一真人为模型,综合其他人的一些事迹,如鲁迅所说:“人物的模特儿,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任何一部优秀的小说,总有使人难忘的典型人物。人们可以通过这些艺术典型的镜子,看到、理解许多人的面目。第三节

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点一

小说

2.小说的特点及要素

(2)小说的要素。

②故事情节。故事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故事情节的一般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故事情节来源于生活,它是现实生活的提炼,它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和矛盾是有始有终,有起有伏,并有一定发展过程的,因而小说情节的展开也是有段落、有过程的。这个过程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还有序幕和尾声。在作品中,情节的安排取决于作者的艺术构思,并不一定按照现实生活中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顺序,有时可以省略某一部分,有时也可颠倒或交错。第三节

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点一

小说

2.小说的特点及要素

(2)小说的要素。

③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作描写。一部好的小说总能让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而不像科学报告那样枯燥乏味。作者总是能以优美的文笔、生动的描写和不可思议的想象把这个故事牢牢地刻印在读者的脑海里。环境描写分为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和对社会环境的描写。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作用是渲染故事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作描写,作用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人物的社会关系、作品的时代背景。第三节

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点一

小说

3.小说的阅读方法

(1)要把握情节发展的线索和过程。

小说的情节是指由人物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它反映了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因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表现出来的。为了刻画人物,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就要把能够显示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的具体事件组成一定的故事情节,并通过这些情节的矛盾冲突和发展,揭示人物性格,表达主题。因此,阅读和鉴赏小说的第一步应是把握它的情节。

把握情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三节

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点一

小说

3.小说的阅读方法

(1)要把握情节发展的线索和过程。

①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找出情节发展的线索。线索贯穿于小说情节发展的各个环节。根据反映社会生活以及刻画人物思想性格的不同需要,有的小说情节比较单纯,只有一条线索;有的小说情节比较复杂,有两条线索,或者是一条主线、几条副线。

②了解情节发展的过程。情节发展过程一般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矛盾的提出,是情节的开端;矛盾的展开,是情节的发展;矛盾达到尖锐的顶点,是情节的高潮;矛盾获得解决,是情节的结局。有的小说在情节开端之前还有“序幕”,交代社会背景,或简要介绍作品中几个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有的小说在情节结局之后还有“尾声”,对矛盾解决的结果做必要的补充和交代,或展示未来的前景。第三节

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点一

小说

3.小说的阅读方法

(1)要把握情节发展的线索和过程。

③了解情节发展的逻辑性。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常有各种各样的巧合事件,表现在情节的发展上就会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小说中情节的巧合常出乎人们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既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我们阅读小说时,不能只是片面追求情节的惊险曲折,还应该钻研情节发展的逻辑性,认真思考情节的社会意义。

④了解情节发展与人物思想性格变化的关系。情节是表现人物性格的艺术手段。人物的思想性格是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变化的。常见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随着情节的发展,人物的思想性格逐步得到展现和深化;另一种是随着情节的发展,人物的思想性格出现了转变。我们阅读和鉴赏小说,就要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了解情节发展变化与人物思想性格发展变化的关系,才能深刻领会小说所表现的主旨。第三节

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点一

小说

3.小说的阅读方法

(2)要对人物形象进行具体分析。

小说的主要描写对象是人。它是通过对人物及其活动的叙述、描写来展开情节并表现主题的。因此,阅读和鉴赏小说,离不开对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三节

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点一

小说

3.小说的阅读方法

(2)要对人物形象进行具体分析。

①看人物形象的生动性和可感性。一篇优秀的小说,总要调动一切艺术手段来塑造出栩栩如生、鲜明动人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抓人物肖像的描写,分析小说中对人物的容貌、神态、服饰等描写是否生动、形象,是否与人物性格和思想活动相吻合。二是抓人物语言的描写,看人物的语言是否富于个性化,是否符合人物的阶级地位、思想感情及其职业、经历、文化程度和爱好等。三是抓人物行动的描写,看人物动作是否写得生动、准确、具体,是否能显示人物的性格和内心活动。四是抓人物心理描写,看心理活动描写是否能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性格特征。五是抓细节描写,看细节描写是否准确生动、言简意赅,是否服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题思想的表达。以上所说的既是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艺术手段,也是我们阅读和鉴赏小说时分析人物形象的重要环节。第三节

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点一

小说

3.小说的阅读方法

(2)要对人物形象进行具体分析。

②看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典型性指的是作者塑造人物形象所达到的共性与个性的程度,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并非简单再现现实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真人真事,而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经过集中和虚构创造出来的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形象,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体。个性就是人物的独特属性,它体现在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气质、生活习惯和作风等各个方面;共性就是人物身上体现出来的一定阶级阶层、集团的某些本质特征。个性和共性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中体现着共性。第三节

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点一

小说

3.小说的阅读方法

(3)看人物形象所反映的社会本质和它蕴含的时代精神。毛泽东指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小说中的人物不是作者主观设想出来的,而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因此,我们在阅读和鉴赏小说时,就要注意分析人物形象所反映的社会本质和时代精神。第三节

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点一

小说

3.小说的阅读方法

(4)要了解环境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作用。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场所,人物的思想性格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形成的。任何典型形象都生活在一定的典型环境中,如果离开形成和促使其变化的具有决定因素的典型环境,就失去了它的现实根据,我们也不可能理解它的典型意义。因此,阅读和鉴赏小说必须了解小说的环境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作用。

①了解典型的社会环境对人物思想性格形成的作用。典型的社会环境是指反映了一定时代特点的社会环境。典型的社会环境对人物思想性格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

②了解景物描写对人物思想性格刻画的作用。小说中的景物描写是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衬托人物的身份地位、刻画人物的性格、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等都有很大的作用。第三节

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点一

小说

4.常见题型与解题方法

(1)人物形象。

①概括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第三节

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点一

小说

4.常见题型与解题方法

(1)人物形象。

②分析人物心理。第三节

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点一

小说

4.常见题型与解题方法

(1)人物形象。

③分析次要人物和物象的作用。第三节

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点一

小说

4.常见题型与解题方法

(1)人物形象。

④人物形象刻画的基本技巧。第三节

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点一

小说

4.常见题型与解题方法

(2)情节。

①概括小说情节。第三节

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点一

小说

4.常见题型与解题方法

(2)情节。

②分析情节作用。第三节

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点一

小说

4.常见题型与解题方法

(2)情节。

③分析情节安排特点。第三节

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点一

小说

4.常见题型与解题方法

(3)环境描写的作用。第三节

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点一

小说

4.常见题型与解题方法

(4)探究作品意蕴。

①探究文句意蕴。第三节

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点一

小说

4.常见题型与解题方法

(4)探究作品意蕴。

②探究标题意蕴。第三节

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点一

小说

4.常见题型与解题方法

(4)探究作品意蕴。

③探究作品写法。

④探究小说主题。第三节

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点二

散文

1.散文的概念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它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束缚及限制。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议论等方式表达。

中国古代文学中,散文包括古文、骈文和辞赋,骈文和辞赋基本上属于韵文范畴,但在行文体制上更接近散文。随着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体裁的发展,散文的概念也时有变化,现代散文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信、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其本身按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等。第三节

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点二

散文

2.散文的基本特点散文是“集诸美于一身”的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在格律、剪裁、对话等安排布局上,都有很严格的要求;而散文却可以自由些,看起来只是不经意地抒写着一己的经历和感受,所表现的多是零星杂碎的人生片段。其基本特点如下:(1)形散而神不散。“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托物抒情,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角度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丰富,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是为更好地表达主题。第三节

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点二

散文

2.散文的基本特点(2)意境深邃。散文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作者可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优美的意境之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4)篇幅短小精悍,取材广泛多样。散文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作者可从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中表现现实生活的本质。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第三节

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点二

散文

3.散文阅读的方法(1)揣摩构思,抓住线索,形中求神。散文由于具有形散神聚、舒卷自如的特点,阅读时,首先要揣摩作品的精巧构思,抓住文章的线索。正如散文家秦牧所说,一篇优秀的散文,犹如“整齐的串珠”。那一桩桩、一件件感人的素材,尽管像是一粒粒熠熠发光的珍珠,但堆放在那里,不能算是一篇好文章,必须把它们用线穿起来,形成完整的“串珠”,才是好散文。抓住文章线索,就像提起穿起珍珠的那条线,文章中心也就大体明确了。第三节

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点二

散文

3.散文阅读的方法散文的线索与作者的思路是连接着的,揣摩作者的构思,分析文章的结构,就可厘清其线索。文章的线索不拘一格,有的以某个事物为线索,有的以某种景物为线索,有的以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有些文章的线索不是单一的,既有一条表层的明线,又有一条与之相交织的内在暗线,阅读时,不能只见其表而忽略其里,否则就不能把握中心思想。例如,初读《荷塘月色》时,可能会找到文章的明线,作者的行踪(出家门—漫步荷塘边—回到家里);但当我们细读全文,注意品味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情绪和心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时,就会发现文章第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贯穿全文,是文章的暗线,了解了这个特点,文章的中心也就容易把握了。第三节

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点二

散文

3.散文阅读的方法(2)展开联想,再现意境,体会感情。优秀的散文像优美的诗篇一样具有动人的意境,作者往往运用联想和想象,把繁多的生活题材灵活有机地组织起来,把五彩缤纷、绚丽多姿的生活图画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出来,或以物拟人,运用点睛之笔,表达丰富的感情和鲜明的主旨。阅读和鉴赏散文,要凭借自己的语感,把握一个个有机组合的形象,通过联想和想象,有意识地走进散文描写的意境中,通过再现意境,分析作者如何设境立意,进而捕捉弦外之音,可以加深对作者思想感情和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例如,读《荷塘月色》,如果仅仅觉得描写的景色很美,那当然是不够的,要认识到这是一种素雅的朦胧美,再进一步把作者的心境与朦胧美联系起来,体会到作者是把自己的淡淡的忧愁和淡淡的喜悦完全融进这朦胧美之中,一片片愁云在心中浮动,一处处美景使他暂得偷闲,这朦胧的景物和复杂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即情与景的统一、意与境的统一。第三节

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点二

散文

3.散文阅读的方法(3)推敲词句,品味语言,了解风格。散文的艺术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语言的含蓄美和音乐美。所谓“散文笔调”是指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散文的语言特色:一是精,即精练,包括准确、简洁、精粹;二是美,包括绚丽华美、朴实平易、清新明快、生动形象等。了解风格是文学鉴赏的一个重要方面。风格是作者个性的反映,并带有程度不同的时代烙印、民族影响、地方色彩和阶级属性。散文是强烈地表现个性的文体,风格更是多样化。鲁迅的精炼、深邃、冷静与坚韧,茅盾的细腻、深刻、委婉与敏锐,朱自清的清丽、婉约与富有韵味,巴金的朴素、优美与诗情画意,这些都体现了他们的语言风格。不同作家、不同作品的风格差异,主要表现在描述对象的选择、语言的运用和感情的表达方式上,如在开阔无垠的大草原上,难以抒发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那种细腻的、复杂的心绪;使用碧野描写天山景物的明快清丽的语言,也难以表达巴金在《灯》里的那种含蓄、委婉的思想感情。第三节

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点二

散文

3.散文阅读的方法即使选取同一事物,由于表达感情不同,在语言运用上也风格各异,如《荷塘月色》和《荷叶咏》两篇文章,由于作者所表达的感情不同,在描写荷花、荷叶时,前者表现的是素淡朦胧、和谐宁静的美景,而后者则写得开朗明快,给人一种热情奔放之感。即使是同一位作家,在不同时期、不同心境下写的作品,其语言风格也会有很大差异,这一点从朱自清的《春》和《荷塘月色》两篇散文中就可以看出来。第三节

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点二

散文

4.常见题型与解题方法第三节

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点二

散文

4.常见题型与解题方法第三节

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点二

散文

4.常见题型与解题方法第三节

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点二

散文

4.常见题型与解题方法典型例题

典例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典型例题

典例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典型例题1.下列对黛玉的心理描写和画线部分贾母的语言描写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黛玉对王熙凤的无礼非常不满,贾母此语是为了缓和这种气氛B.黛玉对贾府的家规产生怀疑,贾母之语充满了对王熙凤的喜爱C.黛玉推测出王熙凤在贾府的地位特殊,贾母之语充满了对王熙凤的喜爱D.黛玉意识到贾母对王熙凤的喜爱,贾母则试图掩饰这种喜爱【参考答案】C【名师解读】王熙凤出场时,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此处对黛玉的的心理描写是“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由王熙凤的“放诞”行为和丫鬟们“恭肃”的态度可见王熙凤在贾府非同一般的地位。画线处贾母的语言描写伴随着“笑”的神态,表现了贾母对王熙凤的喜爱。典型例题2.对人物语言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A.说给老祖宗听,“龙生龙,凤生凤”,黛玉的气派与老祖宗一脉相承B.说给贾政、王夫人听,显示自己能说会道,精明强干C.说给黛玉听,赞扬黛玉的美貌,以赢得她的信任和好感D.说给迎春姐妹等听,“嫡亲孙女”的气派和标致是不言而喻的【参考答案】B【名师解读】这段话体现了王熙凤善于机变逢迎,既赞美了林黛玉的美貌,又讨好了贾母,且不得罪迎春等姐妹,王熙凤说这段话并非为了显示自己能说会道、精明强干,且贾政当时并不在场。典型例题3.下列对王熙凤肖像描写的作用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旨在表现王熙凤特殊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征B.旨在表现王熙凤的爱慕虚荣C.旨在表现王熙凤的服饰高雅华贵D.旨在表现王熙凤的男人性格【参考答案】A【名师解读】B项,分析错误。C、D两项分析片面,A项全面概括了对王熙凤肖像描写的作用。典型例题

典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