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十三-殖民扩张-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人教版_第1页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十三-殖民扩张-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人教版_第2页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十三-殖民扩张-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人教版_第3页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十三-殖民扩张-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人教版_第4页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十三-殖民扩张-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人教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爱心专心122号编辑PAGE1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十三殖民扩张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人教版创新训练解析一、选择题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资本主义的兴起,欧美等国先后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据此回答1~5题。1.下图为“西班牙殖民者虐杀印第安人”,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西班牙殖民扩张的主要目的是()A.垄断商路,建立商站B.进行欺诈性的贸易C.进行罪恶的黑奴贸易D.掠夺金银,获取巨额财富答案:D2.独立战争后,美国迅速走上对外扩张道路的根本原因是()A.抢夺殖民地的需要B.争夺世界霸权的需要C.欧洲大战的有利形势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张本性解析:根本原因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性决定的。答案:D3.(2005年湖南师大附中月考)进入19世纪,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自恃富强,动违禁令……日形狂诞”。1833年,英国取消了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的独占权。英国这样做的目的是()A.打开商品市场B.扩大资本输出C.夺取香港诸岛D.巩固远东霸权解析:联系1833年这个时间,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这一历史背景理解。这一时期,英国对外扩张的主要目标是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答案:A4.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时()A.已通过日俄战争打败了俄国B.已正式吞并了朝鲜C.完成了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过渡D.国内正在进行工业革命答案:D5.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终于被帝国主义国家瓜分完毕。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阶段B.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C.帝国主义国家科技进步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解析: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以全世界作为活动舞台,在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阶段以后,帝国主义国家要求进一步扩大各自控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进一步加快了资本输出的步伐,从而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答案:A民族解放运动是近代以来亚非拉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民族自由而进行的正义斗争。据此回答6~12题。6.下列关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美独立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近代最早的民族独立运动B.以小胜大、以弱胜强C.各地区相互支援、团结斗争D.席卷整个拉丁美洲答案:A7.19世纪前期,民族解放运动主要发生在()A.亚洲、非洲和欧洲B.亚洲、非洲和美洲C.亚洲、美洲和欧洲D.欧洲、非洲和美洲解析:本题要求全面理解“民族解放运动”的含义。民族解放运动实际上是指争取民族自强、振兴的运动,欧洲国家也有民族解放运动。在19世纪前期,民族解放运动主要发生在亚洲、美洲和欧洲。在19世纪晚期,非洲人民掀起了反帝斗争的高潮,含非洲的A、B、D三项均可以排除。答案:C8.(2004年广东、广西)下列关于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背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拉丁美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B.拉美人民受启蒙学说影响,民主意识增长C.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西班牙、葡萄牙不断衰落D.美国的独立鼓舞了拉美人民的斗志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拉美独立运动爆发时,资本主义工商业确实得到了发展,但相对于北美和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仍处于初级水平。答案:A9.19世纪,亚洲各国反抗西方侵略取得胜利的根本途径是()A.开展武装斗争B.坚持反帝斗争C.充分发动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D.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答案:D10.下列关于亚洲革命风暴的评述,错误的是()A.是新的经济和阶级关系产生的结果B.具有反殖和反封建的双重性质C.以农民阶级或封建王公为领导阶级D.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范畴答案:A11.对比亚洲革命风暴和亚洲觉醒的特点,可以看出()A.亚洲人民坚持武装斗争B.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C.亚洲人民的斗争水平在提高D.亚洲各国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答案:C12.20世纪初,中国、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新特点是()A.民族解放运动具有反殖民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的双重性质B.采用政治斗争、武装斗争等多种斗争形式C.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斗争的思想武器D.资产阶级开始领导民族民主革命答案:D19世纪中期,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据此回答13~15题。13.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新阶段。其中“新”反映在()A.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B.工人阶级的政治斗争有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C.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D.社会主义运动开始加强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答案:D14.巴黎公社是国际工人运动史上的伟大创举,主要表现在()A.废除旧军队、警察、法庭等,建立新的国家机构B.规定公社工作人员的年薪一律不得超过工人的最高工资C.实行了一系列保护工人阶级利益的政策D.接管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答案:A15.19世纪后半期,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新发展的表现有()①工人掀起争取8小时工作日的斗争②工人阶级政党和组织相继建立③第二国际诞生④列宁主义诞生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本题是一道组合选择题,要求全面认识19世纪后半期,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新发展的表现。①②③④均为19世纪后半期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中新出现的,自然是新发展的表现。答案:A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改革的潮流。据此回答16~18题。16.(2004年江苏)下列关于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改革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A.对外奉行独立自主的方针B.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C.彻底放弃计划经济D.实行政治多元化解析: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是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实行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模式,并未彻底放弃计划经济。20世纪80年代末,捷克斯洛伐克实行政治多元化,导致其发生剧变。故B、C、D三项不符合史实。答案:A17.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末,南斯拉夫、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改革的共同点是()A.起因于国内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B.为了避免社会主义阵营发生分裂C.放松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D.迫于国内外压力,半途而废解析:在改革的措施中,南斯拉夫实行了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波兰实行中央计划和企业自治相结合的方针,匈牙利把中央计划管理与商品关系、市场作用联系起来,捷克斯洛伐克贯彻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这些都使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有所放松。答案:C18.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改革失败,都是由于()A.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B.动荡的国内环境C.西方和平演变的影响D.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分析理解能力。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改革失败,都是由于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无法从根本上消除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答案:A二、非选择题1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代表大会决定:全部地方政权一律转归当地的工兵代表苏维埃……——《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俄国工农最明确坚决地要求的和约,就是立即缔结没有兼并……没有赔款的和约。——《和平法令》立刻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土地法令》材料二:1918.年夏季,苏维埃俄国的处境极为险恶,约全部国土面积中的3/4、全国1.4亿人口中的3/5在反革命势力控制之下。即使在苏维埃政权管辖的地区,反革命活动也十分猖獗,暴动遍及各地。8月30日,列宁到莫斯科一家工厂讲演,准备离开时遇刺,身中两颗毒头子弹,伤势严重,经抢救才脱险。此外,俄国的经济情况极为糟糕,燃料、原料和粮食供应困难,40%的工厂停产,红军战士和城市居民得不到最低限度的食品。——钱洪《世界近代现代史参考资料》材料三:目前集体农庄运动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现象,就是农民已经不像以前那样一批一批地加入,则是整村、整乡甚至整个专区地加入。——斯大林《不转变的一年》(1929年11月)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苏维埃政府的革命措施。结合史实说明这些措施是否有调整变化?为什么?(2)材料二反映苏维埃政权面临哪些危机?针对这些危机,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最终被取消的原因是什么?(3)材料三反映出苏联的哪一经济现象?这一经济现象产生的国家政策是如何形成的?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此时的苏联经济体制。从上述材料体现的政策变化中能得到什么启示?参考答案:(1)措施:夺取政权机构;结束掠夺战争;没收生产资料,分配土地给农民。有调整,签订了对苏俄来说苛刻的不平等条约。原因:巩固新生苏维埃政权的需要。(2)危机:反革命活动猖獗;经济形势严峻。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原因: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苏俄产生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3)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联共十五大确定农业集体化方针,规定改造小农经济的任务。评价:经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损害。启示:国家政策的制定、执行要联系实际,适时进行调整;“发展”是政策实行的依据。20.美国历史学家l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分裂》一书中写道,广大亚非拉国家经济的不发达状况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发达状况“并非两个孤立而无联系的现象”,两者是“相互联系”的。结合史实说明,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这种“联系”是如何体现的?在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赢得独立后,这种“联系”是否依然存在?解析:本题引用历史评论性材料作为命题切入点,综合考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审题时注意紧扣题目中的“联系”,实质上是殖民与被殖民、奴役与被奴役的关系。参考答案:①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殖民者掠夺财富和进行奴隶贸易,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同时准备了市场。殖民活动是工业革命发生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与此同时,殖民地丧失了大量的财富和劳动力;在殖民统治下,殖民地经济畸形发展。殖民活动造成了殖民地的贫困和落后。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把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变成原料产地和产品市场。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又向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输出剩余资本,从殖民地半殖民地获取巨额利润。与此同时,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在经济上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一部分,民族经济的发展受到压制,加剧了贫苦和落后。③联系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旧的国际经济关系仍然维持,在第三世界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没有建立起相互合作、平等互利的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发达国家继续在经济上剥削第三世界国家,同时阻碍了第三世界国家经济的发展,使第三世界国家难以摆脱不发达的状况。21.19世纪中期以来,亚洲各国为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19世纪中期和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亚洲各国分别有哪两种反殖民主义、反封建主义的典型方式?请各举一例。(2)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社会开始发生了哪些新变化?这些变化导致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呈现出什么显著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